第五章 自然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435
颗粒名称: 第五章 自然灾害
分类号: X43
页数: 21
页码: 251-271
摘要: 抚州市自然灾害主要有水灾、旱灾、风灾、雹灾、冻灾、虫灾和地质灾害等。水灾、旱灾偏多,较大水灾每4年发生1次;较大旱灾每10年左右发生1次,较小的旱涝灾害几乎年年发生。新中国成立后,水灾次数未见减少。由于加强水利建设,水灾不断,灾情却减轻;
关键词: 抚州 自然灾害

内容

抚州市自然灾害主要有水灾、旱灾、风灾、雹灾、冻灾、虫灾和地质灾害等。水灾、旱灾偏多,较大水灾每4年发生1次;较大旱灾每10年左右发生1次,较小的旱涝灾害几乎年年发生。新中国成立后,水灾次数未见减少。由于加强水利建设,水灾不断,灾情却减轻;随着防虫灭虫工作深入开展,虫灾呈减少趋势,1988年后大面积病虫害未见。其他灾害相对较少。
   第一节 水灾 抚州多水灾,自唐上元元年(公元674)水灾到1949年,1275年间共发生大水灾122次,平均10.5年1次。新中国成立后,水灾次数未见减少,但水灾危害则减轻许多。1952年、1953年、1962年、1976年、1982年、1989年、1992年、1998年、2002年、2010年,抚州大水,损失较大。
   唐 上元元年(公元674),抚河从瑶湖渡至孔家桥堤墙决口数里,“支港横溢,正道湮淤”。虽经多次修堤,拦水归正道,但屡修屡毁,造成连年水患。元和四年(公元809)夏,暴水。七年,临川夏五月暴水,平地水深4丈。崇仁九月大水害稼。九年秋,大水害稼。
   北宋 景祐三年(1036),南城夏大水。皇祜二年(1050),南城夏六月大水,水发龙安乡山,破坏如击瓮盎,斩大树,潴大屋,民有不得其尸而殓者,是岁大饥。治平元年(1064),建昌大水。
   南宋绍兴四年(1134),自夏及秋江西9个州37个县大水,圮民庐,秋稼尽伤。五年,抚州大水。淳熙七年(1180)五月,倾盆大雨,连续下半个多月,大水吞没抚州一带田地、庄稼和村庄,浮尸处处,哀声四起。陆游贬至抚州,任江南西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睹此惨状,开仓赈济,用小船装载粮食、衣物,送到灾民手中,使成千上万灾民免遭饿死,南宋王朝反而责怪其“擅权”,罢陆游官职。十五年(1188)六月,抚州大水。庆元二年(1196),建昌大水。六年,崇仁大水,浸及屋瓦。嘉定三年(1210),新城(今黎川)水。十七年,建昌夏五月大水,圮民庐、城郭,害稼。南丰大水。绍定四年(1231),南丰大水,饥。咸淳元年(1265),南丰五月大水,拔庐舍,伤稼,伤之甚多。四年,南丰水灾,饥荒严重。
   元 至元十九年(1282),南丰州大水。二十七年七月,江西淫雨,建昌路、抚州路等大水。元贞元年(1295)六月,江西诸路大水,民乏食,命有司赈之。大德七年(1303)夏五月,抚州路饥,八月水。九年夏六月,抚州水。延祐元年(1314),秋八月,建昌路水。至治二年(1322),冬十二月建昌大水。
   明洪熙元年(1425),建昌、宜黄、临川、南丰、广昌等地四五月大雨,水涝伤稼。宣德八年(1433)六月,大水,建昌漂没民田。正统十二年(1447),抚州府水灾,民饥。成化七年(1471),建昌春大水。南城县志载:自本年起连续三年灾荒,饥民大量流亡。十年,金溪、宜黄大水。十七年,南丰四月大水,太平桥圮。建昌府四月雨浃旬,水大至桥倾圮。二十年夏四月,抚州大水,伤稼。二十一年夏五月,建昌、抚州大水。南城太平桥再度被毁。弘治七年(1494),建昌夏秋大水。九年,建昌大水。正德十四年(1519),建昌府及金溪、临川、崇仁夏大水,新城夏四月大水,通济桥坏,西城城尽圮,淹民庐舍无算。十六年,崇仁五月大雨,水溢平地四五尺,居民漂溺。宜黄大水起于夜半,高1丈。嘉靖元年(1522),建昌府、东乡大水。建昌府舟行入市,漂民舍不计其数。八年,建昌、抚州府夏五月大水。南城、南丰平地水深丈余,临川漂民庐舍,物畜蔽江而下。二十八年,建昌夏大水,高2丈余。三十五年,南城夏大水,城郭被淹,摧毁凤凰山西角,毁田甚多。三十六年,广昌五月大水。四十一年,抚州、建昌府夏四月至六月大水,免秋粮。四十二年,南丰大水,坏通济桥。万历六年(1578),东乡正月黑雨,冬大水。十六年,抚州府大水,大饥。东乡谷每石价银一两。二十一年,新城六月十一日大雨,城中外水深数丈,县治学宫、仓粮、卷册、库狱尽淹,桥梁倾圮,百姓、禾稼漂浸无算。三十六年,抚州、建昌夏五月大水。三十七年,建昌五月大水入城。三十九年,广昌大水,坏民庐城垣。四十二年,宜黄仙一都、曹坊山洪,涌水丈余。四十五年,新城大水。天启元年(1621),宜黄仙六都山洪溢,人多淹死者。七年,广昌夏六月河水高1丈,冲破顺化渡、文昌桥。
   清 顺治二年(1645),建昌府新城夏五月大水,水深数尺,淹民庐无算。四年,建昌、抚州府春大水、大饥,饿殍载道,流亡数万户,兼之夏秋大疫,尸相枕藉,死数万人。七年秋,崇仁水。十三年,夏五月,崇仁、南城雨旱复大水,漂没田庐,崇仁冲毁黄洲桥石墩2个,南北西城皆漫浸数尺。十八年,建昌府五月大水,禾稼俱被淹。康熙六年(1667),建昌府夏四月大水。十年,建昌府夏四月大水,新城十四都山洪出,冲决利涉、杨溪二桥。十一年,南丰四月大水。二十二年,泸溪(今资溪)夏大水。二十七年,泸溪夏六月连日大雨,平地水深数丈,民溺死者众。三十一年,建昌夏大水。三十四年,乐安五月大水。三十七年,建昌五月大水。四十三年,广昌夏六月大水。四十六年,新城、南城夏五月大水。五十二年,建昌府秋七月大水,漂毁民屋无算。五十五年,乐安夏五月大水。雍正四年(1726),建昌八月大水,广昌夏五月大水。十年,抚州府五月大水,崇仁黄洲桥塌。十一年,抚河五月大水,陂堰尽决,崇仁水浸塔脚3尺5寸,桥墩尽圮,没人命无数;临川县西北尤甚,平地水深2丈,水退后沙淤田地。乾隆二年(1737),广昌大水,淹没科房,册籍糜烂。八年,全省春淫雨,建昌、抚州府大饥。十年六月,南丰二十七都山洪暴发,涌数丈,黄家店漂没40余户。二十年,金溪夏大水。三十三年,乐安七月大水。四十九年,建昌水涨,圩堤冲塌,田禾被淹。五十二年,崇仁六月大水,黄洲桥复灾。五十三年,建昌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雨多水涨,沿江滨湖低洼田多被淹浸。五十五年,临川、东乡、金溪、宜黄等县秋七月大水。宜黄七月十三日夜大雨,芙蓉山山崩水涌,原山上吴氏十余家尽漂没,溺死近百人,官坪等处皆受害,上狮溪洪水汹涌,巨石转十里外,溺死亦多。五十七年,抚州、建昌府五月大水。广昌民众登树,昼夜相护,妻女呼号。南丰大水从西门入,灌城,毁房舍无数,经历一昼夜,冲决东北城墙,漂浸余家排居民数十家。南城涨漫至府署前。临川冲毁演武厅。六十年,崇仁夏大水,四十都、二十八都田庐淹没,人畜溺死以千计。嘉庆五年(1800),南城七月十五日水涨漫至县署前。南丰惠政桥圮,罗坊、漳潭等处田庐漂没,洽村无一椽存在。广昌北门城垣倒5丈,淹死人畜无数。六年,广昌大水,水冲沙压民田300余顷。临川六月水。七年,新城七月十五日大水,城内水深五六尺,漂没民房1.7万余间,惠德桥圮。九年,抚州府三月大水。宜黄六月十三日大雨,昼夜不休,仙十三都蒋坊山被洪水冲毁,水高2丈许,永兴木桥顺流至棠阴,堆土壅淤,横射村落,窑溪、雷湾、沙坪漂没百余户,坝上淹死270余口,城外贯虹桥冲毁数拱,浮尸满野。十三年,崇仁四月大水。十八年,抚州府夏大水,低田被淹。道光六年(1826),广昌六月大水,冲没白石口村,庐舍、全无。十年,新城、崇仁四月大水。十一年,抚州府夏大水,崇仁冲倒黄洲桥,田禾、庐舍,凡属近河低处漂没无遗。十二年,新城春夏连雨百日,秋大歉。十四年,抚州府大水。二十二年,宜黄七月黄水大涨,高3丈余,九都中田村堤尽崩塌,倾圮民屋60余户,淹没田谷3000余石,岁大歉。咸丰三年(1853),抚州府夏冬淫雨,稻尽腐,民大饥。东乡、崇仁阴雨连绵,禾谷生芽。四年,广昌发生罕见大洪水。五月二十三日山洪暴发,河涨水溢,广昌县城西、南、北三面城圮,决城90余丈,冲毁整个广昌县城,官廨民居仅存十之一二,平地水深丈余,冲毁平西坝,淹毙百姓以万计,民谣称之为“水打广昌”。南丰南门子城面圮。八年,夏五月大水,建昌圩堤溃决殆尽。十年冬十月,长江出现一次罕见后期洪水,建昌低田被淹。同治元年(1862),建昌府大水,冲塌太平桥东五瓮。新城漂没民房多所。八年,全省13府夏大水,圩堤尽溃,毁田庐无数。新城四月初八、二十八、五月初三3次大水,冲毁桥梁陂堰,田沙淤塞数尺。宜黄、崇仁、临川大水陂堰皆决,崇仁都义泉等一带,冲决田煅不下千余石,仙都淹溺30余人,临川破堤墙,漂民庐舍,建昌各圩堤倒塌。九年,建昌大水,较同治八年水小尺余。新城三月山水暴涨,新城县城水深六七尺,冲塌南门城角数丈,桥梁陂堰多倾圮。田中沙泥淤塞数尺,抚州文昌桥倾陷两墩,溺死20多人。十一年,广昌六月二十八日至七月初二大雨,坏庐舍无算。光绪二年(1876),夏五月抚河大水,五月二十日南丰西门及南丰、广昌交界处山洪暴发,河水陡涨2丈5尺,洪水浸过南丰西门处佛头顶,冲决西门2丈,由西南两门冲入北城门,东门城墙冲决数丈,城外沿河房屋一二里均被冲去,城内外溺者颇多,倾倒屋宇无算,县署之水将及屋檐,较之咸丰四年广昌冲城之水更加大。六月初三、初四,南丰再次发水,比前次更高2尺,东、南、西三门外,前次幸免淹没之店屋皆一概冲去,城内屋宅亦尽遭坍塌,无一完所。南城县东南两门亦为水冲陷,打坏留衣桥,冲毁新丰圩,柴埠口堤溃,临头蛸倒坍。抚河近河之乡村全数冲没无算,有仅存一二户者,有存10余户者。河内水面,人声如沸,尸相枕藉。仅广昌、南丰沿河,捞获溺尸200余具。各县早稻未割均已生芽。四年,抚州府大水,建昌圩堤多坏。八年,五月末,抚河洪水横出箭港而至南昌,南邑出顺化门六七十里与进贤交界之处,被淹百里之宽。
   中华民国 元年(1912),抚河发生仅次于1876年大洪水。暴雨特征是:(一)大雨持续时间长。李渡“四月廿七日下雨,直至五月初十”,“五月十三日午时发雨,十六日早晨倒堤”。南城县志载:“民国元年春,大雨连续几十天,秧苗遭殃”。(二)暴雨强度大。乐安县志载:“五月遭百年罕见之水灾,前因沿河冲破房子100余栋。”宜黄县志载:“上半年大水灾,耕地房屋人命损失惨重。”(三)连续暴雨。抚河6月28日和7月2日出现两次大小相近洪峰。(四)暴雨期明显移动。大范围雨区总趋势是自南向北移动,强度较大,范围较小雨区却是自西向东移动。2年,抚河大水。9月3日大水灾,为近数十年所未有。受灾民众有露宿屋顶者,有攀栖树上者,有聚居高楼、势极险恶者。24年6月2日,广昌大水,冲决圩堤1处,冲倒房屋2栋。6月25日东乡水涨湖溢,逆流注入,淹田2700亩,冲倒房屋20余栋。28年6月中旬,淫雨连绵,洪水猛涨,临川决堤68处,缺口总长5348公尺,受灾农田15.3万亩,冲倒房屋41栋(其中万寿圩24栋),死5人,死猪牛1174头。31年农历五月初九,抚河发大水,中洲堤韩家水闸处决口,唱凯何家口堤决口60丈,宜群堤下艾村侧决口30丈。正值日军侵占临川,灾区民众饥寒交迫,哀鸿遍野。35年春季,临川县抚东柳林围水闸被洪水冲倒,桂家围决口,曾湾、梅林两圩亦受牵连,圩内遭灾。7月6日抚河大水,临川太阳乡十四保倒堤5处。36年4月盱江水涨,冲毁新丰浮桥,溺死20余人。5月29日,临川抚东和丰围水闸被洪水冲毁,桂家圩冲决2处,长20多米,抚河沿岸淹没农田150万亩,受灾民众37.3万人。37年5月中旬,抚河大水,6月26日东乡河仓下和李家渡、唱凯潭口圩决口,7月1日宜群圩、盐溪圩决口,7月2日罗港圩、下胃圩、万年圩、柴埠圩相继决口,云山乡下湖圩决口30多丈,嵩湖、罗湖决口2处,临川沿河13乡受灾14.2万亩、238村、12148户、45684人,死4人,倒房36栋,倒堤26处,温圳街上水深1米。是年,抚河沿岸受灾45.9万亩,财产损失70余万元。38年,宜黄河东岸圩决口105米,金坪圩决口21米,洪水漫堤长达800米。1949年7月中旬,域内许多地方淫雨连绵,河水暴涨。人民解放军奋勇参加防洪抢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5月洪水,有小圩溃决。江西省人民政府通知临川等水灾区19个县政府加快补修圩堤。1951年,抚河春洪既早又大,大面积暴雨区在赣中上下移动。4月20日上午,文昌桥水位39.01米。因秧期久雨不晴,各地普遍烂秧,浙赣铁路因洪水中断行车8天零18个小时。1952年6月6日至8日,黎川县3天降雨353.3毫米,6日降雨量240毫米,县城水位达108米,洪水漫及楼房,受灾人口10258人,受淹农田15928亩,冲毁房屋574间,死亡3人,伤10人,损失粮食350余万千克。8日文昌桥水位达40.26米,唱凯、中洲堤和崇仁等县境内圩堤决口35处,淹田10余万亩。1953年,春雨连绵,河水普遍上涨。3月19日宜黄县山洪暴发,宜黄江坊坝身下陂被洪水冲刷崩塌。从5月25日至6月3日全区普降大雨,以26日雨量较大,文昌桥5月28日洪水位40.14米,南城、金溪浒湾、抚州街道均水深1米以上,倒堤98处,长150多米,冲毁涵闸29座、陂499座、小水库54座,淹田36万多亩,毁田8804亩,淹死10人(临川7人,黎川3人),冲倒房屋42栋计99间,桥118座。5月28日李渡洪水位达31.57米,临川县境内圩堤溃决口16处,受灾农田9.17万亩,其中中洲圩饶家咀决口长110米。抚河上游盱江水涨,冲毁南丰县茅店村大片土地,原有一飞机场,毁之殆尽。8月17日久旱高温,突然暴雨,东乡33小时降雨553毫米,宜黄169.5毫米,黎川、南丰、崇仁、资溪、金溪均100毫米以上,广昌33.4毫米,各地因前期干旱,防洪物资准备不足,抢救失时,灾情金溪最重,资溪次之。金溪冲坏中晚稻5.91万亩,其他作物1.53万亩,倒屋1742栋,毁桥43座,淹死8人。1954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全区各地连降大雨,山洪暴发,河水上涨。广昌县6月18日—19日大雨,县城水深1米,冲坏各种水利工程818座,淹田10375亩,淹死3人,大水冲倒房屋,压死1人,伤5人。金溪、南丰两县淹田17418亩,冲毁水利工程32座。廖家湾全年降雨量2380.5毫米,较常年雨量多740毫米,7月24日最大一日降雨量243.8毫米。1958年5月2日—15日,全区范围内暴雨连绵,南丰县降雨量564.6毫米。抚州市圩堤决口,淹没部分农田。1959年6月9日,抚河流域普降暴雨,在12小时内崇仁降雨128毫米,宜黄、广昌为100毫米。12日晚抚河上游又降暴雨,广昌78.6毫米,南丰91.6毫米,12日下午临川、抚州市遭暴风雨袭击,15日—21日7天中下6天雨,17日晚全区下大到暴雨,广昌118毫米,崇仁83毫米,冲倒小水库6座,坡坝225座,毁桥75座、房屋19间,淹早稻7511亩、晚稻1665亩。
   1960年6月中旬,资溪发生特大洪水,全县陂坝冲倒1/3,小水库倒3座,电站冲坏3座,桥梁冲坏34座,淹死1人,伤1人,冲坏粮食作物3037亩,其中被冲毁1018亩。1961年6月初,第一次暴雨形成抚河洪水尚未完全降落,6月8日第二次暴雨接踵而至,许多地方山洪暴发,农田被淹。当日傍晚赣北地区开始降暴雨,9日主要雨区南移,日雨量在100毫米以上,以崇仁198毫米为最大,10日仍下暴雨,广昌、南城、宜黄、金溪等地为暴雨中心,日雨量在100毫米以上。11日暴雨中心南移,12日22时文港决堤,李家渡实测最高水位31.62米。超过箭江口分洪水位标准(31.40米)。江西省委决定不分洪,13日抚河东岸大堤在判次、曾湾、枫林头3处同时决口,将太平、四方、利云、四街4个小圩冲出49个决口。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在温圳指挥抗洪,并到文港、桂花等圩堤决口处视察、慰问灾民。7月19日15时至20日6时,39个小时内,崇仁降雨307毫米,黎川、广昌、宜黄降雨240毫米—300毫米。全区420余千米圩堤,发生险段285处,大小漏洞558处,淹没稻田34.5万亩。9月9日至20日,全区又出现历史少有暴雨、洪水,抚河大堤决口3处,宜黄龙和水库漫坝、溃决,崇仁孙坊堤决口3处。全区受灾面积79.30万亩,冲毁水利工程4847座,其中千亩以上水库1座,千亩以下水库27座,陂坝1963座,倒塌房屋821间,冲走粮食18.4万千克,浸坏粮食3万多千克,冲坏桥梁679座,冲走木材2100立方米、毛竹26.87万根,死亡10人,死牛60头、猪286只和大量家禽。1962年5月25日至27日,全区连降暴雨,广昌26日一夜降特大暴雨350毫米,27日清晨起,广昌县有8个大队1000多名群众被洪水包围;南丰县城内水深2米多,万余居民被水包围。鹰厦铁路27日因山洪影响被迫停车。28日—30日抚河水位急剧上涨,南城超过有记录以来历史最高位,抚州市文昌桥最高水位达40.2米,29日李渡最高水位达32.09米。28日中洲堤、抚东堤梅林、判穴等堤段决口5处,28日晚11时半,抚河东岸大堤桂花堤北头吴村堤段渗漏溃决,29日文港下边院上公社横堤与东干渠堤漫决,洪水直泻温圳一带和杨柳圩沿线,冲断浙赣铁路数段。黎川县5月26日大雨,日降雨量200.6毫米,县城最高水位105.91米,成灾面积19550亩,冲坏大小水利工程155处、桥70座,淹死1人,损失粮食3万余千克。南丰最高水位81.38米,超警戒线2.88米,是历史上少有特大洪水,县城一片汪洋,全县受灾农田73493亩、稻谷387.68万千克。6月11日—17日全区大部分地方又降暴雨,乐安12小时内降雨100多毫米,桂花堤在第一次决堤下游40米处第二次决口,毁田1077亩,淹43600亩,37693人受灾,淹死24人、牛12头、猪88头。浙赣铁路及昌抚公路中断交通7天。该年从5月25日至6月27日,34天内全区平均降雨758毫米,比历年5月、6月平均雨量621.9毫米多出136.1毫米,其中南丰达906毫米。全区受灾公社228个,受灾人口47.32万人,受淹面积105.26万亩,冲倒房屋2452栋,淹死36人,冲毁大小水利工程17154座。1964年6月16日—23日,7天内全区普降暴雨。南丰7天降雨229毫米,临川384毫米、黎川225毫米,其余均超过300毫米。在6月18日1天中,除黎川、南丰外,其他县都在200毫米左右。乐安戴坊1天降雨233毫米。全区冲坏水利工程1770座,其中陂坝1601座(千亩以上3处),山塘水库169座(千亩以上5座)。1967年6月下旬,区内北部连降大到暴雨,抚河洪水猛涨。6月22日,南城10个小时降雨374毫米,村庄被水冲毁,死亡40多人,吁江两岸9万多亩农田受害,冲毁水利工程819座,损失400余万元。1968年4月17日,临川鹏田狮子口水库(坝高10米,蓄水12万立方米)在大雨中倒坝,淹死4个小孩,淹田100多亩。6月14日全区开始连续大雨和暴雨,7月上旬又普降大雨、暴雨。7月9日23时45分,文港公社外港张家圩堤决口,李渡水位32.35米,流量7800立方米每秒,10日流量8490立方米每秒。11日上午在梁家渡铁桥以上50米扒口泄洪。全区受灾公社166个、大队1106个、生产队8058个,计95506户、478406人,淹田88万多亩,其中无收37万多亩,冲倒小水库303座(千亩以上1座,500亩—1000亩1座),陂坝2865座,特等堤决口3处,主堤决口2处,支堤决口47处,冲倒房屋1970间、公路桥27座、便桥624座,淹死6人,冲走木材6384立方米、毛竹4372根。1969年6月30日晚仅6个小时,崇仁降雨157毫米,引起山洪暴发,孙坊堤漫决口9处,长2000米,沿河房屋大部分被淹,崇仁县革委会、县水电局搬至崇仁一中办公。7月1日李渡水位32.21米,箭江口试行分洪,最大分洪量200立方米每秒。全区受淹公社76个、大队636个、生产队4047个,计27587户、155717人,淹田83万多亩,其中无收22.6万亩,冲倒小水库347座、陂坝3116座、水轮泵站16座、电站7座,圩堤决口194处,计280.9米,冲倒房屋3046栋、公路桥194座、便桥1392座,淹死55人、牛286头、猪1635头,冲走木材11071立方米、毛竹9083根、仓库22座。
   1970年7月,洪水灾情统计,全区受淹早稻353933亩、一晚95706亩、二晚10389亩、棉花21049亩、杂粮15196亩。冲毁水库10座、陂坝799座,冲毁公路桥4座、便桥318座,冲走木材151立方米、毛竹400根,冲倒房屋28栋47间,淹死12人,伤5人,重灾公社34个、大队111个。以乐安受灾较重,小堤决口120处,倒屋10栋45间,死9人,伤55人。1972年5月5日,广昌县暴雨,日降雨量143毫米,有6000亩农田被淹,小港大队被洪水卷走小孩2人。1973年6月20日—25日,区内北部连降暴雨和大暴雨。进贤、东乡、临川雨量超过400毫米,李渡636毫米,南部一般100毫米~200毫米。22日李渡6小时降雨158毫米,22日最大日降雨量李渡307毫米,娄家村189毫米。全区被洪水冲垮小型水库343座,其中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上有17座,垮坝最多是临川桐源公社,垮4座。
   1981年4月15日,抚河出现第一次洪峰。5月27日资溪暴雨,雨量每小时30毫米以上,冲毁稻田776.5亩,淹田280亩,损失500余万元,淹死3人。1982年6月抚河流域发生新中国成立后最大洪水,11日至23日,全区连续暴雨,11日至22日11天里,降雨总量600毫米以上有黎川、金溪县,资溪、南丰、临川、崇仁、宜黄、乐安县降雨总量均在500至600毫米之间。抚州市文昌桥水位最高达41.43米,李家渡水文站水位32.53米(17日22时20分),洪峰流量为10980立方米每秒,相当于该站20年一遇洪水。抚东大堤超过警戒线水位时间持续216小时,万亩以上圩堤决口4条,小(二)型水库垮坝5座,受淹农田200多万亩,沿河20多万名群众被洪水围困。临川县唱凯圩(保护耕地面积11.46万亩)于6月18日2时30分在华溪乡邹阳湾溃决,决口宽度237米,溃决时最大水头约5米左右,毁田1500亩,浸田43.7万亩,围困唱凯、罗针、华溪3个乡群众7.8万多人,死亡8人,伤423人,淹死牛272头、猪4201只,倒屋3718间,华溪乡境中断昌(南昌)抚(抚州)公路22天,中断通讯电话9天。抚州市城西堤甘家闸于6月18日4时40分溃决。决口上宽72米,下宽56米,最大水头4.98米,洪水围困2万余人,造成地、市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东乡南、北港堤决口,围困3.5万多人。地区水电局水深0.33米,地区防洪总指挥部搬至行署二楼办公。区内部分山区暴发山洪,局部地区遭受毁灭性灾害,资溪县淹田1.1万亩,倒房31栋。1983年6月中旬,全区普降大到暴雨,黎川县城21日4小时降雨110毫米,资溪12小时降雨189毫米。宜黄14日24小时降雨18.21毫米,山洪暴发,有社员房子、家具、衣物全被埋没。全区被淹农田90.2万亩,受灾群众71万多人,死5人,重伤19人,倒塌房屋705间、仓库26栋,冲垮小山塘84座、陂坝1793座、小水电站30座、电灌站50座。7月上旬,长江洪水倒灌,进贤、东乡继续下雨,共淹田19.95万亩,18条圩堤漫堤、决口,其中千亩以上圩堤决口7条,冲毁机电排灌站26座。1984年5月30日14时至6月1日2时,广昌、南丰、南城、黎川等县下大暴雨,局部出现特大暴雨,36小时内广昌赤水降雨307毫米,南丰白舍降雨273毫米,黎川西城降雨211毫米,南城里塔降雨120毫米。抚河洪水猛涨,南城、广昌水位均超过警戒线2米多,文昌桥水位40.2米,超警戒线1.2米。全区受灾人口3.8万多人,其中死亡19人,伤10人,淹田30697亩,淹桔林21340亩,冲倒房屋1701间、电杆1095根,毁桥458座,淹死耕牛39头、猪530头,冲毁小水电站38座,冲毁小山塘191座、陂坝677座、电灌站6座,小堤决口273处。1985年5月27日广昌全县普降暴雨,塘坊乡3个半小时下雨134毫米,淹田609亩,冲毁农田155亩,熊坊村河堤决口两处,计长40米,冲毁水陂水圳112座。6月3日乐安寨头日降雨量174毫米,宜黄兰水155毫米,南丰长陂124毫米,受到程度不同损失。宜黄县16个乡受灾,淹田3.2万亩,冲垮陂坝14.3座、小水电站6座,经济损失83万元。1988年5月下旬至6月下旬1个月时间内,部分县先后3次遭受暴雨和特大暴雨袭击,造成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洪涝灾害严重。5月20日至22日,宜黄桃陂,临川腾桥,崇仁河上、三山和金溪石门4个暴雨中心,日降雨量分别为287毫米、229毫米、225.6毫米和169毫米。崇仁县三山乡80座陂坝冲坏70座,临川县嵩湖乡前排村梦港堤决口40米。6月12日,乐安湖坪、牛田、万崇、罗陂等乡(镇)突降特大暴雨,日降雨超过200毫米,雨量最大在湖坪,16个小时降雨296毫米。6月19日上午8时至22日14时,东乡马圩镇降雨379毫米,资溪嵩市205毫米,金溪石门203毫米,临川腾桥189毫米,东乡河一度暴涨,其洪水位已接近1982年决堤洪水位,致使东乡马圩、岗上积和临川太阳、罗湖、云山一带受淹,被洪水围困群众达5万人。3次洪涝造成全区受灾乡镇共144个、村委会761个,村小组7352个,193029户、93万余人,洪涝面积115万亩,其中成灾面积54万亩,死亡12人,受伤62人,倒塌房屋1300余间,损失粮食750吨,淹死牲畜1857头,冲毁塘坝779座,冲坏堤防535处,总长16.37千米,冲坏渠道145千米、渡槽65座、涵闸286座、小水电站45座、机电泵站53座、桥梁572座,电力通讯线路108千米,总经济损失13224万余元,其中水利水电工程损失1686.81万元。1989年6月28日8时至7月2日8时,全区日平均降雨68.5毫米,比1982年特大洪水多出16.1毫米。由于降雨强度大,致使大小河流水位迅速上涨,抚河文昌桥最高洪峰时水位达到40.01米,仅低于1982年水位0.42米。全区1171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大多数暴满,其中20座中型水库有12座超过限制水位。有199个乡(镇)、1229个村委会、7250个村小组、2378811户、121.5万人受灾,其中有152个村庄、5.5万人先后被洪水围困,农作物受灾面积141.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37亿元,其中水利工程损失2802万元。
   1990年洪水,全区受灾人口26.1万人,死亡3人,倒塌房屋359间,经济损失3163.79万元。1992年从7月3日8时至6日8时,72小时中区内东北部、中部和南部连续出现降水,降雨总量最大在金溪县琉璃乡,高达321毫米。降雨量超过200毫米的有东乡、临川、南丰、资溪县和抚州市。降雨强度最大为7月5日18时至19时左右,黎川1小时内降雨73毫米。抚河文昌桥水位高达40.28米,超过警戒水位0.68米。广昌、南丰、南城河段均超过警戒水位1米以上。东乡马圩洪水位高达34.95米,超过1982年洪水位0.11米。全区12个县(市)、148个乡(镇)、905个村委会、82.05万人受灾,一度被洪水围困群众6.32万人,紧急转移人口2.08万人,被冲倒房屋2520间,总损失46984万元。1993年1月至7月上旬,全区平均降雨1310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多14毫米,又因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致使洪水来势凶猛,受灾乡镇138个,受灾人口74.67万人,洪水围困人口4.31万人,死亡19人(压死8人、淹死11人),直接经济总损失1.52亿元。1994年5月1日8时至5月2日20时,区内出现早汛,广昌、南丰、宜黄、乐安等县普降大暴雨。广昌降雨291毫米,南丰县城259毫米,宜黄桃陂213毫米,乐安周口217毫米。抚河上游、临川均超警戒水位,南丰超2.03米,广昌沙子岭超1.47米,南城超1.3米,临川娄家村超0.76米。1997年7月7日至10日,全区普降暴雨,其中资溪柏泉降雨332毫米,黎川小竺降雨325毫米,南城里塔降雨317毫米,为全省之最。10日20时,廖家湾超警戒水位0.74米。7月11日资溪县内发生大洪水,是日16时30分316国道500千米处路基冲毁,致使鹰厦线中断100小时。1998年3月8日至9日,抚河上游连降暴雨,出现少见早汛。9日8时,洪门水库开始泄洪,抚河水位上升。南城水位站超警戒水位0.49米,南丰超警戒水位0.62米,广昌超警戒水位0.91米。4月28日凌晨,广昌塘坊、大株4小时降雨112毫米。自6月12日起,受中层切变和地面静止锋共同影响,全区自北向南普降暴雨、特大暴雨。东乡岗上积站13日降雨178.6毫米。15日暴雨带南压,崇仁县城降雨255.6毫米,19日暴雨中心偏移东南,21日黎川茶亭站降雨291.9毫米,东乡黎圩站降雨253.6毫米,22日广昌沙子岭降雨156.8毫米,6月12日至26日,全区平均降雨658.8毫米,出现暴雨430站次,其中大暴雨189站次,特大暴雨2站次。抚河、临水、东乡河全超历史水位,加上洪门水库大流量泄洪,导致区内最大堤防工程——唱凯堤东乡河堤段3处洪水漫堤,全区7座万亩以上圩堤先后洪水漫堤,53座千亩圩堤洪水漫顶,其中5座出现决口,一大批水利工程损坏、冲毁。受灾人口237.3552万人,成灾人口194.9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10.035万亩,成灾面积268.68万亩,绝收面积164.76万亩。因灾死亡91人,其中黎川63人,南丰13人,宜黄11人,南城4人,失踪50人。因灾伤病人口9974人,死亡大牲畜83953头,倒塌房屋7091间,损坏房屋175932间,无家可归人口76284人。东乡、资溪、崇仁、黎川、宜黄、广昌、乐安、南城8个县县城及临川上顿渡进水,洪水围困村庄1841个,被困人口46.34万人。全区直接经济损失52.17亿元,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7.21亿元。1999年,区内于5月下旬、6月中旬和9月上旬发生3次强降雨,使广昌、东乡、宜黄、南丰4个县出现严重灾情。广昌5月25日—26日强降雨,雨量分别为64.2毫米和114.8毫米,造成建筑物损坏367间,倒塌82间,16个乡镇受淹,受灾人数6.7万,洪水围困2000人,农作物绝收3000亩,减产2.67万亩,全县经济损失2237万元;9月5日受9号台风倒槽影响出现暴雨,造成建筑物损坏326间,倒塌56间,16个乡镇受淹,受灾6.2万人,农作物绝收4000亩,全县经济损失2182万元。东乡6月17日—18日大暴雨,直接经济损失460万元,全县有7个乡24个村委会57万人次受灾,作物成灾6300亩,养殖业受灾1500亩,损失鱼25吨,倒塌塘坝6座,渠道200米。宜黄9月5日出现82.4毫米暴雨,洪涝灾害重,经济损失为该县历年罕见。南丰9月3日—5日出现暴雨天气过程,导致该县洽村、长陂、西溪、波罗、三溪、沙岗等乡镇受灾严重,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670万元。
   2000年,域内于6月、9月和10月局部发生强降雨,使临川、东乡、金溪、乐安、南城等县(区)出现严重灾情。临川10月20日和22日大到暴雨,致使田间积水,晚稻倒伏,并引起霉变发芽,严重影响晚稻产量和品质。东乡6月8日大暴雨,致使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4.74万亩,成灾3.6万亩,粮食减产4250吨;同月22日大暴雨造成该县19个乡镇受灾,成灾人口40273人,农作物成灾3.70万亩,绝收1.40万亩,粮食减产3500吨,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028.3万元;10月18日—24日过程降水量为144.5毫米,严重影响二晚成熟收晒。金溪9月5日—6日普降暴雨,造成该县秀谷、枫山、琅琚、石门等乡镇短时洪涝灾害,全县经济损失1155.2万元。乐安10月14日—24日持续降水,烂秋11天,影响二晚成熟、收晒、减产。南城10月中下旬连续2场暴雨,造成二晚倒伏发芽,柑桔裂果,淮山、蔬菜腐烂霉变。2001年,市内于4月、5月和7月出现强降水,使全市大部分县区遭受水患。4月20日,临川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造成早稻秧苗损失;金溪出现特大暴雨,造成该县石门、琅琚、芦河、陈坊积、浒湾等乡镇严重内涝,受淹农田4.5万亩,其他经济作物2.3万亩,经济损失达562.1万元。资溪降雨量166.7毫米,道路冲毁、损坏8千米,两座水电站停止发电,供电线路损坏3400米,灌溉设施16处被毁,直接经济损失1600万元;崇仁降水量为179.8毫米,造成严重的内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宜黄降水152.6毫米,使该县16个乡镇102个村都遭受不同程度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479万元;南城大暴雨对交通运输、农、林、牧、渔业、水利设施等造成危害。广昌5月5日—6日连续性暴雨造成局地洪灾,轻度受淹9个乡镇,农作物减产,牲畜死亡100头,公路损坏10.3千米,电力线路损坏0.5千米,损坏堤防0.6千米,护岸87处,水闸72座,塘坝18座,灌溉设施24处,总经济损失648.7万元。南丰7月13日19时至7月14日6时出现113.2毫米的大暴雨,造成县城短时内涝。2002年6月中下旬,全市大部分县区出现强降水,发生灾害。临川6月下旬暴雨,影响早稻产量。6月14日—17日抚河上游南城、南丰、黎川三县普降大暴雨,广昌降特大暴雨,造成金溪县石门、浒湾、琅琚等乡镇严重洪涝灾害,受灾人口9.6万人,倒塌房屋7600间,受灾作物面积17.85万亩,堤防决口2处,损坏水闸7座,直接经济损失2280万元。资溪6月14日—16日连续暴雨,造成经济损失8090万元;6月28日—30日连降大到暴雨,造成经济损失3200万元。崇仁6月14日—15日出现大暴雨,部分乡镇出现洪涝和内涝,全县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乐安6月中下旬出现连续性暴雨,造成洪涝和地质灾害,导致早稻大面积减产。宜黄6月13日—19日、25日—7月1日出现降水集中期,过程雨量分别为202.1毫米和202.8毫米,造成河水猛涨,沿河低洼农田作物、果树、公路、桥梁、民房被淹,全县经济损失1.2亿元以上。南城6月中旬出现大范围连续性暴雨和大暴雨,造成该县大范围洪灾,受灾11个乡镇、21.6万人口,因洪灾倒塌房屋1.4万间,农作物和水产养殖损失严重,倒塌决口112处,计5.6千米,损失护岸1289处,损坏水闸160余座,冲毁塘坝320处,直接经济损失6.48亿万元。南丰6月连续出现大暴雨、暴雨天气,造成全县范围内严重洪涝灾害,全县12个乡镇、170个村、24.8万人口受灾,紧急转移人口6.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亿多元。黎川6月14日、16日和30日及7月1日出现大暴雨及暴雨洪涝,殃及全县15个乡镇,强降水导致山体滑坡,山洪暴发造成交通中断,通讯不畅,作物受淹,企业停产,受灾人口16万人,倒塌房屋576间,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广昌6月13日—19日出现过程总雨量574.7毫米,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全县重度受淹11个乡镇,受灾10.6万人,停产工矿企业105个,农作物、水产养殖减产,牲畜死亡4530头,损坏公路402千米,中断通车349条次,受损电信线路155千米、电力线路150千米,堤防决口27处0.56千米,各种水利设施损毁极为严重,经济损失6.25亿元。全市136个乡(镇)163.82万人受灾,死亡12人(其中广昌7人、乐安4人、黎川1人),广昌、南城、南丰、黎川4个县城受淹,直接经济损失26.42亿元。2003年4月、5月、6月,市内局部强降雨,资溪、南丰、广昌、南城4个县出现洪涝灾害。资溪4月2日、5月14日、6月24日出现暴雨,部分乡镇受灾,损失约1800万元。南丰5月11日—16日出现大到暴雨,旰江水位猛涨,最高洪峰水位79.64米,高警戒水位1.14米,受其影响,该县12个乡镇、86个自然村、6.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24亿元。广昌5月16—18日3天特大洪涝灾害,全县11个乡镇全部受灾,受灾人口10.9万人,农作物绝收2.4万亩,还有公路、电信、水电站等受损,总经济损失3.14万元。南城6月5日出现较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其中建昌、徐家、天井源、岳口4个乡镇出现飑、冰雹、强降水,受灾人口3.2万人,倒塌房屋104间,死伤牲畜260余头,直接经济损失890万元。
   2004年6月、7月、8月,市内局部出现强降水,临川、东乡、广昌3个县受灾较重。临川8月13日—14日受“云娜”台风影响,14日出现大暴雨。东乡6月16日大暴雨109.5毫米,使该县马圩镇部分出现内涝,受淹面积3400亩。7月25日17时30分左右该县红亮垦殖场、岗上积镇、虎圩乡等区域出现强雷雨大风天气,造成部分民房倒塌,果园果树落果,直接经济损失60多万元。8月14日受台风外围影响,该县出现特大暴雨,雨量为201.2毫米,使该县局部有短时内涝。广昌6月22日大暴雨造成洪涝,经济损失1250万元。2005年6月中下旬,全市绝大部分区域连续性暴雨,出现洪涝灾害。金溪6月18日暴雨及上游洪门水库放水,致使该县受灾14个乡镇(场),受灾人口3.8万人,倒塌房屋34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6万亩,水利工程损失176.2万元,交通桥梁损失12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2978万元。资溪6月18日—19日大暴雨,山体滑坡覆盖铁路100米,造成鹰厦铁路中断近10小时,县城至马头山白米龙段公路路基滑坡长30米,全县公路被水淹冲毁450千米,中断56条次,局部出现内涝,交通中断,灾情较为严重。全县12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5.2万人,损坏输电线路48千米,损坏通讯线路16千米,倒塌房屋200间,冲毁塘坝124座,损坏灌溉设备268处,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崇仁6月中旬连续暴雨,高温高湿,全县早稻出现严重稻瘟病。乐安6月中旬连续暴雨,局部出现内涝和山体滑坡。宜黄6月17日—22日出现降水集中期,过程雨量达300.3毫米,其中18日—19日雨量分别为143.4毫米和120.1毫米,使该县沿河低洼农田、公路受淹,凤岗镇郊区部分村山体滑坡多处,经济损失9997万元。南城6月18日—19日出现大范围暴雨和大暴雨,造成全县12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0.2万人,县城受淹,倒塌房屋126间;作物受灾面积18.6万亩,粮食减收1.6万吨;损失牲畜740头,水产养殖损失面积1.91万亩,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2900万元;损坏公路8.29千米,维修2.49千米,直接损失2600万元;水库损失21座、决堤12座,直接损失1600万元,整个灾害天气过程直接经济损失7100万元。南丰6月18日—22日出现连续暴雨天气,全县13个乡镇16.2万人受灾,倒塌房屋370间,经济损失9800万元。黎川6月中旬末至下旬初出现连续大到暴雨,造成洪涝灾害,经济损失达2.08亿元。广昌6月18日至22日连续出现暴雨、大暴雨,造成特大洪涝,经济损失达3.61亿元。
   2006年4月、6月和8月,市内绝大部分县区先后出现强降水,造成洪涝灾害。广昌4月9日普遍出现强对流天气,5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7.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850亩,直接经济损失1101万元。东乡4月11日—12日大部分乡镇遭受强雷雨大风袭击,12日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产生洪涝,房屋倒塌,大树连根拔起,水利设施损坏严重,受灾人口2.6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8万亩,倒塌房屋326间,损坏房屋4629间,直接经济损失1117万元。6月24日该县受出现强雷电、强降水、雷雨大风天气,部分通信设备被损坏。临川自6月4日起连续出现大到暴雨,造成9个乡镇出现内涝,农作物受灾,水稻被淹,农作物绝收面积1.25万亩。6月17日该区出现暴雨及强降水,部分乡镇有山塘冲毁、公路毁坏等损失。资溪6月6日连续暴雨、大暴雨,造成山体滑坡,致使316国遭受阻1小时。崇仁4月上中旬出现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早稻、棉苗、油菜及果树影响较大。5月中旬和6月上中旬出现连续降雨,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14.1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5413.9万元。宜黄6月上中旬强降雨,造成灾害,受灾人数11.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万亩,倒塌房屋88间,公路损毁59千米,损坏电力通讯线路12.6千米,直接经济损失9962万元。南城6月上中旬暴雨和大暴雨,导致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南丰6月3日—7日出现暴雨,全县12个乡镇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20万元。黎川6月5日—7日出现连续暴雨,全县经济损失2.08亿元。金溪8月11日普降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受灾人口8.4万人,受淹农作物9.1万亩,冲毁圩堤7300米,毁损道路21.2千米,冲毁桥梁10座,死亡2人,经济损失5933万元。2007年,市内部分县出现强降水,造成洪灾。崇仁6月14日强降水,10个乡(镇、场)7.5万人受灾,致使农作物、牲畜、水产养殖、房屋、水库、堤坊、水闸、塘坝和灌溉设施以及通讯线路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742万元。乐安8月19日—21日普降暴雨,造成严重工农业经济损失。南丰6月13日—14日大暴雨,导致12个乡镇8.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170万元。广昌6月13日暴雨,全县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灾害,受灾人口3.1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200万元。2008年6月26日—27日,崇仁、南丰两县强降水,崇仁部分农田内涝。南丰12个乡镇7万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500万元。2009年7月,崇仁、广昌、金溪3个县出现水灾。崇仁7月1日暴雨,15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5万人,农作物和水利设施受损失,直接经济损失4832万元。广昌7月1日—4日大到暴雨,8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4.6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747万元。金溪7月25日大暴雨,致使高坊水库、马街水库受损,8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9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
   2010年5月、6月、7月,全市绝大部分区域出现强降水,造成洪涝灾害。广昌6月14日—24日强降雨,12个乡镇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28万元。临川6月16日20时—20日20时,降水范围广,强度大,出现大范围洪涝和内涝,造成唱凯堤决堤400米,10.85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49.6亿元。东乡6月17日—20日强降水,19.688万人受灾。该县因灾造成经济损失达30.85亿元。金溪5月13日和22日大暴雨,受灾农田49.11万亩,受灾人口27.2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226.69万元;6月19日—20日大暴雨,受灾人口26.3万人,其中转移群众4.8万人,水利、道路、电力和房屋损坏严重,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资溪6月中旬连续特大暴雨,12个乡镇(场)全部受灾,倒塌房屋1.67万间、损坏民房1.00万间;交通中断72小时(国、省道);县城供水中断4天、通讯中断13.5小时、供电中断5小时;倒塌供电、通讯广电等各类线杆4329根;安置受灾群众3.2万人;县城3次大面积进水,造成危房360多间;市政工程等设施损毁损失约6000万元;山体滑坡1.5万处,道路塌方7000余处,路面坍塌5000多处,冲毁桥梁110多座,26条道路中断,鹰厦铁路资溪段塌方40多处,垮塌3处,鹰厦铁路停运17天;山林受灾面积16.2万亩,冲毁林区道路1216.5千米、桥梁158座、造林地3万亩,全县各行业直接经济损失25.44亿元。崇仁6月17日—20日大暴雨,24.9万人受灾,倒塌房屋2069间,经济损失8.50亿元。乐安6月18日和20日暴雨,受灾人口1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4970人,经济损失4.75亿元。宜黄6月17日—20日连续强降雨,12个乡镇出现特大暴雨,造成了不同程度灾害。南城6月18日—20日特大暴雨,过程最大降水量606毫米(沙洲镇)创全县气象记录之最。全县受灾人口28.5万人,紧急转移疏散6.6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8.5亿元。南丰6月17日—21日大暴雨,13个乡镇场5.6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87亿元;7月6日—7日普降暴雨,受灾人口12.5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65亿元。黎川县年内9次暴雨,其中6月18日—21日、7月7日暴雨,倒塌房屋9608间,农作物、牲畜、林木、供电供水设施等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
   2010年抚河唱凯堤决口 第二节 旱灾旧时域内“夏秋大旱”“不雨”“禾苗尽枯”等记载不绝,从唐元和三年(公元808)至1949年1141年间,较大旱灾平均10年发生1次,大旱灾每13年左右发生1次。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加强水利建设,旱灾不断,灾情减轻,大旱年份为1963年、1978年、1991年、2003年、2007年。1978年特大旱灾,受旱面积160万亩。
   唐 元和三年(公元808),秋大旱。宝历元年(公元825),秋大旱。中和四年(公元884),大旱,民饥。
   宋 成平三年(1000),江西诸路旱。嘉祐二年(1057),建昌旱。治平三年(1066),南城夏旱。大观三年(1109),抚州临川旱,自六月不雨至十月,田土尽裂,作物枯死。绍兴十年(1140),旱,抚州荐饥,人食草木。乾道八年(1172),抚州大旱,禾麦无收,饥,民大疫。淳熙九年(1182),夏五月不雨至秋七月。十一年,建昌旱,夏四月不雨至秋八月。十四年,夏至五月抚州、建昌皆旱。庆元四年(1198),江西旱,夏五月不雨至七月。嘉泰二年(1202),江西旱,建昌为甚。开禧二年(1206),江西旱,建昌为甚。嘉熙四年(1240)夏六月,江西大旱。咸淳六年(1270),建昌旱。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抚州路大旱,民饥。天历二年(1329),抚州路大旱,自五月至八月不雨。至正二年(1336),金溪大旱,自春至秋不雨。六年,抚州路大旱,自春历秋不雨,禾多无收。十二年,建昌路、南城大旱。十三年,建昌、南丰州大旱。
   明 宣德九年(1434),抚州大旱,自四月至八月不雨,田稼尽枯。正统三年(1438),抚州旱,六月以来不雨无收。景泰六年(1455),数月不雨,大旱。斗米千钱,民食树皮草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江西诸府旱灾。弘治十一年(1498),抚州、建昌府旱灾,免税粮、子粒。正德三年(1508),崇仁夏六月不雨,渠涸稼枯。八年,崇仁夏五月不雨,新城旱。九年,抚州府大旱。十三年,全省13个府大旱,饥,免粮有差。嘉靖四年(1525),全省13个府大旱,饥,免粮有差。五年,抚州府大旱,崇仁五月下旬至七月不雨。二十三年,建昌夏五月至七月大旱不雨,民众半死,府县行赈,匍匐就食者枕藉沟中。二十四年,南丰旱,大饥。抚州府大饥。临川、东乡民掘白土,杂米屑食之,多殍死者。三十二年,抚州府自秋历冬久晴不雨,临川、东乡、崇仁井水尽涸。隆庆二年(1568),抚州府夏秋大旱,禾苗尽枯,粒米无收,民多流移。建昌府旱,民饥。万历八年(1580),抚州府大旱。南丰旱。十二年,广昌大旱,秋禾未成。十七年,抚州、建昌府三月至八月历五月不雨,赤地千里,早晚稻俱无收,秋稼绝粒,民采野蕨充饥,有挖树皮草根以苟延者,死者枕藉载道。崇仁死者半,饿殍交横于道。三十二年,广昌大旱。崇祯九年(1636),抚州、建昌府大旱,民大饥。
   清 顺治三年(1646),建昌、抚州府大旱,土地龟裂,大旱稼绝,河平成洲,吃水如油。六年,崇仁旱。九年,抚州府大旱,民饥。十年至十三年,崇仁旱。十四年,崇仁夏大旱。十五年,崇仁夏大旱,六至九月不雨。十六年,建昌府旱。康熙四年(1665),泸溪、崇仁旱,四月至七月不雨,赤旱异常,免田赋十之三。五年,建昌府及崇仁旱。八年,崇仁旱。九年,金溪、崇仁秋大旱。十年,抚州府大旱,五月至八月不雨,赤地千里,泉涧皆涸。建昌府六月至七月旱。十一年,建昌大旱,泸溪旱。十八年,抚州、建昌府夏秋旱。二十年,广昌夏大旱。二十八年,广昌秋旱,夏秋无收。四十二年,抚州府旱,泉枯江竭。四十三年,金溪春夏大旱,抚州、建昌府大饥。五十三年,南丰秋大旱。五十五年,进贤夏秋大旱,广昌旱。五十九年,泸溪秋七月旱。六十年,建昌府夏秋不雨,金溪大旱,早晚禾收十之一二。雍正六年(1728),金溪秋旱。十三年(1735),建昌夏旱。乾隆二十五年(1760),金溪夏大旱。三十三年,南丰旱。四十四年,金溪、东乡、崇仁、乐安夏秋大旱。嘉庆五年(1800),崇仁夏大旱。七年,建昌、抚州府旱,自五月不雨至七月。金溪、崇仁、南丰旱。十三年,崇仁五月至六月不雨,禾稼枯死。二十五年,建昌、抚州府旱。建昌府3个月不雨,田禾不及半收。崇仁、金溪自五月至七月不雨,禾枯死过半,晚稻尤甚,大饥。道光六年(1826),新城夏大旱,饥,米价昂贵。十四年,崇仁大旱。
   中华民国5年(1916),乐安数月大旱,次年无谷种下地。14年,全省41县大旱,乐安田土龟裂,早稻受旱。23年,东乡夏秋3个多月不雨,44.46万亩稻田受灾,70%早稻颗粒无收。损失粮食60余万石。广昌受灾人口8万余人,早稻受灾11.2万亩,减产七成以上。临川李家渡水文站全年降雨量仅650毫米,受灾农作物75.8万亩,其中早稻47万亩,中稻4.5万亩,大豆13万亩,损失早稻94.8万担,中稻33.5万担,大豆7.8万担。乐安早稻受灾面积13.24万亩,损失稻谷100.57万担,棉花1000亩,折合价值313.20万元,受灾人口71672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7月出现旱情,各级政府动员群众结合抗旱普修小型水利,至8月21日大部分地区降雨,旱情缓和。1955年6月下旬以后,久晴不雨,大部分地区出现旱象。全区受旱81.41万亩,其中旱死5366亩,枯黄8698亩,发白16.36万亩,龟裂32.72万亩,缺水2249万亩,绝水源8.44万亩。
   1963年春少雨,2月份雨水只有历年平均一半左右,6月大部分地区无雨,水利工程蓄水不足,普遍缺水泡田,影响春播。4月13日省长办公会议决定拆除柴埠口进水闸的拦沙坝,以满足临川抗旱抢种要求。8月秋旱严重,抚河只剩下20个流量。李渡水文站9月3日流量为0.88立方米每秒,近于断流。全区连续150天未下雨,春夏秋旱接踵而至,受旱面积144.7万亩。南丰县早期达200余天,受旱14.03万亩,成灾9.43万亩,减产924万千克。黎川县全年仅降雨1142.5毫米,干旱总天数71天,受旱面积14.1万亩,大片农田无收,全县粮食产量仅3647.45万千克,退到解放初期水平。
   1974年南城县入夏后连续大旱,80天未雨。1978年从6月中旬起,全区出现史上少有特大干旱。全年降雨量1122毫米,只占常年雨量66%,7月—9月平均降雨162毫米,比往年少一半多。而全年蒸发量达1657毫米,抚河几乎断流。金溪县7月上旬最高温度曾达40℃,7月—9月全区平均蒸发量达735毫米,是同期降雨量4倍多,日最高蒸发量达14毫米以上。全区受旱面积160.3万亩。1979年从9月23日起,全区90天未下雨。10月份滴雨未下,10月—12月份全区平均只降雨29毫米,影响作物播种。
   1985年入春后,全区降雨偏少,1月至9月全区平均降雨1330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231毫米。特别是整个汛期平均仅降雨454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降雨量858毫米减少351毫米。不少地方春旱、伏旱和秋旱接踵而至,连续干旱长达3个~4个月,全区早稻受旱35万亩,部分早稻田因缺水而无法栽插。伏旱期间,最高受旱面积达66万多亩,其中受旱一晚15万亩,二晚35.5万亩,棉花近万亩,其他作物15万亩。秋旱期间,最高受旱面积为75万亩,其中一晚7万亩,二晚61万亩,棉花和其他作物7万亩。不少村庄水井干涸,人畜饮水困难。
   1991年6月中旬至8月上旬,全区连续50多天无雨,出现历史上罕见特大旱灾。全区受旱面积高达270.10万亩,占作物播种总面积61%。其中,早稻101.08万亩,一晚41.75万亩,二晚73.09万亩,棉花、甘蔗及其他作物54.18万亩。受旱严重乡(镇)112个,占乡(镇)总数54.4%。1999年9月5日至12月底,南丰多晴少雨,近4个月累计降水仅59.2毫米,旱情在各乡镇不同程度出现,影响秋播冬作物生长。
   2000年6月下旬始,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全区持续高温少雨,22座中型水库仅蓄水122.5亿立方米,占计划蓄水50%。金临渠等引水困难,12座小型水库和大多数山塘干涸。全区农作物受旱面积103.2万亩,30.45万亩二晚田因干旱缺水而无法栽插,4.1万人因旱饮水困难。临川6月25日—7月底,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降水明显偏少,蒸发量大,加上前期降水偏少,大部分水库蓄水不足,全区出现明显旱象。东乡7月—8月15日降水量65.8毫米,只有常年的1/3,该县出现伏旱,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南丰6月24日—7月16日持续23天晴热高温少雨,极端最高气温38.5℃,累计降水量仅3.8毫米,全县受旱面积26.25万亩,以致投入抗旱劳力4.8万多人,投入抗旱资金120多万元。2001年6月至10月,临川、东乡、崇仁、乐安、南城、黎川旱情较重。临川6月28日至7月13日、7月20日至8月5日出现伏旱,对二晚栽插造成影响,8月6日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旱情大为减轻。9月1日—10月7日、10月10日—30日累计干旱天数57天,出现秋旱,对二季晚稻、果树等作物生长影响较大。东乡9月1日至10月2日连续无降水日数32天,造成农作物受旱15万亩,经济作物损失3100万元。崇仁9月降水仅0.7毫米,出现较严重干旱。乐安7月份雨量偏少,旱情严重,影响二晚移栽;9月份雨量只有2.3毫米,出现旱情,影响二晚产量。南城9月—10月气温高,降水量少,干旱较严重,对灌溉条件较差的二晚及柑桔都有不同程度危害。黎川9月降水特少,出现秋旱天气。2003年6月起全市降雨偏少,伏旱连秋旱。8月—9月组织实施全市人工增雨作业,才使水力发电得到部分保障,二晚抢插一部分。临川旱情百年不遇,二晚难以按时栽插,影响产量和品质,导致二晚减产。东乡7月—8月10日、8月21日—30日出现几十年难遇的旱情,持续高温天气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较严重影响。金溪从6月底—8月上旬一直维持高温酷热天气,极端最高气温历年极值连续突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是有气象资料以来最多年,仅7月—8月最高气温≥41℃就有4次,尤其7月26日到8月4日,最高气温均在39℃以上,7月—月10日雨量仅为31.8毫米,蒸发量达484.5毫米,致使旱情严重,水稻受灾面积为21.8万亩,其他经济作物面积为17.2万亩,经济损失达8570万元。资溪7月10日—8月4日极端最高气温大于35℃,致使全县出现严重干旱灾害,全县3万多亩水田干旱缺水,直接影响二晚栽插和其他作物生长。崇仁6月—8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出现严重干旱,9月—12月降水特少,出现秋旱。乐安夏季出现连续晴热天气,气温偏高,极端最高气温超历史记录(7月16日40.7℃),出现伏旱连秋旱,干旱属历史罕见。宜黄入夏后天气稳定副高控制,出现高温炎热天气,且久晴无雨,造成水库蓄水不足,影响粮食作物、旱地经济作物生长,农业、水利行业损失较大。南城早稻出现严重高温逼熟,二晚缺水无法栽插,7月—9月人工增雨作业21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县旱情,冬季干旱造成相当部分乡镇发生人畜饮水困难和森林野火及民用火灾。南丰8月18日—11月30日持续95天多晴无雨(或少雨),日最高气温大于35℃22天,高温干旱强度为历史罕见,全县受旱面积39.80万亩,占实际播种面积89%,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黎川雨季结束期偏早,降水偏少,干旱严重,多数水库枯竭,河流干涸,稻田龟裂,人畜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广昌6月23日—8月13日连续52天重度干旱,农作物受旱15.8万亩,经济损失6600万元,8月18日—10月10日连续54天的重度干旱,农作物受旱面积6万亩。2004年,临川9月下旬—11月上旬秋旱,影响二晚灌浆、壮子。资溪9月22日—10月31日连续40天干旱天气,过程降雨量仅为8.9毫米,对晚稻生长发育带来一定影响。崇仁7月下旬只有6.5毫米降水,全县出现明显伏旱,影响二晚移栽,10月只有0.6毫米降水,造成严重秋旱,影响冬种农作物生长。宜黄7月1日—8月12日与10月份降雨少,出现伏旱秋干,农业旱情严重。
   2006年,南丰7月18日—8月10日、8月12日—8月22日、8月27日—8月31日出现3个时段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全县作物受旱面积2.15万亩。2007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全市高温少雨,干旱日数达55天,35℃以上高温天气达36天。临川部分水库创下建库后最低水位,饮水出现困难。东乡出现连续秋、冬季干旱天气,对该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造成不利影响。崇仁夏、秋两季遭遇重度高温伏秋连旱。乐安盛夏伏旱严重,二晚移栽受到影响。南城7月—11月全县降水量偏少,出现较严重的伏秋连旱,影响水稻产量。南丰自7月出现晴热高温天气,降水异常偏少,出现较严重旱情,全县12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2.6万人,农作物受灾3.45万亩,农作物绝收,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9月12日—11月30日持续80天干旱,为常年罕见,对南丰蜜桔果实膨大、蜜桔果实采收后恢复树势等十分不利。广昌7月—8月出现连续45天高温干旱天气,造成全县11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2.82万人,饮水困难人口3.2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800万元。2009年,南城10月1日—11月8日降水量8.8毫米,最长连续19天无降水。由于气温高、降水量少,蒸发量偏大、湿度小,出现轻度伏旱和重度秋旱,造成该县水库蓄水不足,河流水位低,部分乡镇人畜饮水困难。
   第三节 虫灾 对抚州区域农业生产危害最大虫灾有螟虫、稻飞虱、浮尘子、蝗虫和松毛虫。历史上虫灾记载较少。
   汉 永光二年(公元前42),临川蝗虫为患。
   晋 大兴三年(公元320),临川郡蝗灾。
   宋 绍兴二十九年(1159),临川、金溪螟虫成灾,农作物大面积受损。嘉定元年(1208),临川、金溪大面积蝗虫为害。
   明 嘉靖十一年(1532),南城、南丰蝗灾,田间蝗虫如雨,庄稼受损甚重。
   清 雍正十年(1732),南城螟灾;南丰、东乡、临川早稻扬花时遇蝗灾,虫小、善跳跃,一秆之上聚集数百只,禾尽枯死,民多无食。乾隆七年(1742),南城、南丰二晚发生螟害,晚稻无收,导致次年大饥,斗米二百文。道光元年(1821)秋,黎川蝗虫损害庄稼,全县大饥。五年(1825)秋,南丰螟害大量发生,庄稼歉收。六年(1826)7月,新城蝗虫损害庄稼。十四年(1834)秋,崇仁、新城飞蝗遍地,全县大饥。十五年(1835)7月,金溪、南城飞蝗食禾。咸丰八年(1858),东乡蝗灾。
   中华民国 民国17年(1928)夏秋,崇仁、东乡、南城同时发生螟、蝗灾,早晚稻减少2成。18年夏秋,东乡、南丰、南城螟虫猖獗,庄稼受损甚重,仅东乡早晚稻就减产1000吨。24年,临川螟害蔓延,损失稻谷160吨。26年,南丰天牛虫和介壳虫伤害桔树,损失甚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黎川县早稻发生严重稻苞虫害,因缺乏器械和农药,群众采取手工捕捉办法消灭害虫,全县受灾面积1.40万亩。1953年稻苞虫大发,临川县6个乡(镇)一、二晚受害面积14811亩,占种植面积85%。
   1960年,乐安县鹏洲、戴坊、龚坊、公溪等公社,发生松毛虫、星天牛等虫害、计有1.29万亩松木林遭虫害。1961年稻苞虫在临川、南城、金溪、崇仁、乐安等地大发,发生面积60万亩,仅临川县就有29万亩。临川县还有水稻三化螟、粘虫大暴发,四代三化螟在全县大面积暴发,二晚白穗率高达62.3%;罗湖、新积、董塘等地有3000多亩一晚被粘虫群危害,其中有400多亩禾叶被吃光。同年9月,域内丘陵、山区一晚正处灌浆腊熟阶段,遭受粘虫猖獗危害,一晚受害近30万亩,临川县罗湖公社塘泥坪400亩一晚连同田边路上杂草全被粘虫吃光,灾重为历史罕见。
   1971年,临川县秋溪、连城、上顿渡等地棉铃虫和斜纹蛾严重并发,4万多亩棉花受害率达70%~90%,亩产皮棉由头年35千克多下降到10千克。1972年,临川县早稻第二代纵卷叶螟发生,全县7万多亩水稻防治不力,每亩损失稻谷35千克~60千克。1973年6月—9月,黎川县暴发稻纵卷叶虫、稻飞虱、浮尘子虫灾,危害稻田39万亩,损失稻谷405万千克。1974年,域内早稻螟虫暴发成灾,受害田白穗率23.9%~36%,尤以临川、进贤最为严重,每亩虫卵量8000块~10000块,高的10万块以上,白穗率70%~80%。
   1981年,南丰县水稻浮尘子严重发生,稻飞虱中度发生,危害水稻面积22万亩,造成枯槁2000亩;竹蝗危害竹林。1982年,抚州市松毛虫成灾,危害林地面积2万亩。1984年,东乡县病虫双灾,螟虫、卷叶虫危害面17.7万亩,稻瘟病、纹枯病危害面积12.8万亩,共损失稻谷549万千克。1985年,域内早稻稻瘟病特大发生,发生面积82.8万亩,成灾面积8.12万亩,绝收面积1.55万亩,损失稻谷820.8万千克。1987年6月开始,稻飞虱爆发,自南向北迁飞与日俱增,致使1.5万亩早稻枯槁绝收,减产5成以上面积0.66万亩,损失稻谷552.8万千克。
   1990年,域内稻瘟病大爆发,受害早稻面积49.32万亩,损失稻谷300万千克。1997年广昌县稻瘿蚊大发成灾,受害面积4.5万亩,损失稻谷130万千克。
   2005年,域内晚稻稻飞虱大暴发,发生面积204.2万亩,占晚稻种植面积的84.7%;穿顶倒伏面积5.16万亩,占晚稻种植面积的2.14%,较常年增加14倍;发生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均超1987年。
   1980年—2011年,市植保植检站年报资料统计,域内平均每年病虫发生面积450万亩至1100万亩,每年损失稻谷2500万~6000万千克。
   第四节 风灾 域内风灾主要表现为在强对流天气时出现雷雨大风,个别年份亦有龙卷风危害。
   明 成化二年(1466),崇仁大风从西北来,折木飞石,桥屋民房多摧颓。嘉靖二十二年(1543),抚州府三月大风拔木。二十五年(1546),广昌大风。天启三年(1623),崇仁大风折学宫杏木。崇祯十二年(1639),广昌大风,昼晦。
   清 顺治八年(1651),新城二月大风,竹木偃拔。十三年,崇仁夏风灾,林木尽折,屋瓦翻飞。康熙十九年(1680),抚州府夏五月大风自北向南,城内屋宇动摇,府学前石坊被吹倒。二十三年(1684),广昌四月大风伤稼。乾隆十三年(1748),抚州府大风,石坊吹倒。道光十四年(1834),广昌八月十四大风伤稼。咸丰五年(1855),南丰六月大风,狂风拔木,空中有物如龙。同治四年(1865),东乡四月大风,吹倒南门一处江姓祠堂。
   中华民国 元年(1912),南丰大风歉收。28年,临川九月云山出现大风,晚稻损失严重,局部无收。29年,崇仁五月许坊龙卷风,3株杆围2米余大树被拔起折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7年4月24日,乐安县罗陂、水口一带降雹、大风,最大雹重3.5千克~4千克,大风连根拔起大树无数。1958年8月,崇仁县大风,吹倒县城石坊。金溪县风雹,损坏和吹倒房屋3613栋。1959年2月,东乡县杨桥遭风雹袭击,50多栋房瓦被刮掉。7月15日,小璜、黎圩、王桥、红光一带出现风、雹,大风吹倒房屋52间,损坏房屋200多栋,压死1人,伤2人。
   1960年4月2日东乡县大风,小璜、虎圩乡吹倒房屋6栋,损坏房屋5栋。4月26日,东乡占圩吹倒房屋1栋,死1人,伤4人;5月3日红光公社吹倒房屋1栋,伤1人。5月4日南丰县大风,吹倒县农机厂厂房1栋。1963年6月30日,广昌大风,倒塌房屋240栋,农作物减产20%。1964年7月24日17时17分至39分,南丰县发生雷雨大风和冰雹,吹倒桔树154株,倒房34间,死亡1人,伤7人,早稻减产4.75万余千克。1966年2月22日,东乡县大风,吹倒房屋89间。4月25日15时,南丰县龙卷风,吹倒白舍陶器厂房、农业中学教室、公社办公室。8月7日15时,崇仁县河上公社遭受台风袭击(最大风力达10级),吹倒房屋甚多,压死2人,重伤5人,轻伤14人。8月29日,金溪县大风,吹倒房屋5幢,毁坏树1000余株。1967年3月27日,南丰县白舍遭受风雹袭击,损坏油菜900余亩,倒塌房屋20余栋,损失种谷1.30万千克,死1人。同日崇仁县孙坊公社吹倒房屋10余栋,毁坏部分红花草。
   1970年3月,崇仁县狂风,吹倒大松树和大樟树各1棵。1973年3月30日,东乡县孝岗、长林、圩上桥等地遭受风雹袭击,刮倒民房600平方米,毁坏早稻田360亩、红花草300亩。4月11日,南城县浔溪公社出现雷雨大风(最大风力10级),损失稻种933.33千克、留种红花草310亩、油菜70亩。1976年4月21日,崇仁县大风,榨背岭、陂上等地房屋倒塌,电杆折断,死1人,伤7人。7月13日,金溪县大风,吹倒礼堂1栋。
   1980年2月29日,临川县大风,吹倒房屋2栋,掀掉屋顶12栋,伤3人。宜黄县大风和冰雹,倒塌房屋52间,损坏房屋136间,仓库3栋,冲坏部分水利设施。1982年3月12日,乐安县遭受风雹袭击,潭港、鳌溪、增田等公社刮倒房屋35栋、电杆100余根、松树700余棵,损坏油菜4000余亩。1983年3月22日晚,东乡县邓家、长林、孝岗、小璜、珀开、圩上桥、新田等地遭风雹袭击,刮倒民房93栋,死19人,伤312人,毁坏油菜2.1万亩,红花草6.5万亩。临川县3月22日—4月28日,多次出现风、雹,全县吹倒房屋100多栋,损坏房屋300多间、早稻秧田9751亩、油菜13538亩、红花草7613亩,死3人,伤50多人。4月8日,南丰县大风、雹,屋瓦吹落,吹倒造纸厂厂房。4月9日,资溪县大风、雹,刮倒房屋30多栋,死1人,伤5人。4月28日,乐安县大风,损坏房屋16750栋,倒塌房屋75栋、仓库65间,死3人,伤7人。4月28日晚黎川县大风(最大风力9级),吹倒湖坊公社电影院,死10人,伤58人,倒塌和损坏民房6568间、校舍277间、仓库车间238间,毁坏森林300亩,损坏稻田和经济作物4294亩。10月29日,南丰桑田大风(最大风力10级),吹倒影剧院,压死6人,重伤3人,轻伤6人,毁坏房屋24栋。1985年5月9日,宜黄县凤岗、城南、黄陂、东陂遭风雹袭击,吹倒民房16栋、电线杆50根,中断电话16小时,伤1人。5月12日、7月18日金溪县先后遭受风雹袭击,共倒塌房屋30栋,吹倒电话线杆30根,早稻受灾面积4000亩。5月14日14时15分至30分,临川县秋溪乡发生龙卷风,2个小孩卷入空中离地4到5米高水平飞行200多米,未受伤害;吹倒房屋13栋,伤4人。1986年4月26日17时30分至18时,南城县大风,天井源、洪门、浔溪、徐家等乡(镇)324户受灾,损坏房屋220栋,吹毁天井源乡政府大礼堂1栋,刮倒低压电线、电话广播线1600多根,被毁稻田和经济作物田4700余亩。7月31日、8月1日,东乡县遭风雹袭击,吹倒甘蔗503亩,减产514吨;损坏西瓜150亩,减产70万;毁坏蔬菜200亩,死1人,伤28人;损坏房屋3712间,倒塌房屋323间;300亩作物绝收,中断电信24小时,停止供电12小时。1987年4月9日,临川县腾桥乡遭龙卷风袭击,吹倒乡礼堂、车库和民房400多平方米。5月31日,东乡大风,刮倒房屋6间,中断供电12小时。1989年5月11日,乐安县小砀出现龙卷风,损坏房屋500余栋,其中倒塌40栋,伤40人。7月22日18时,临川县上顿渡镇杨林村遭受龙卷风侵袭,倒塌房屋6栋,伤6人,杨林村460户屋瓦80%被风掀掉。
   1992年4月21日、29日,崇仁先后出现10级、9级大风,21日大风刮倒房屋18栋,损坏房屋88间,总经济损失约94万元。1993年4月28日,东乡、崇仁县受强对流天气影响,瞬时出现短时9级—10级大风,吹倒房屋750余间,伤30余人,损失2100万元。1994年4月5日—6日,南城连续两天遭受雷雨大风、冰雹袭击,倒塌民房、人畜伤亡为历年同期罕见。4月5日17时,乐安6个乡镇出现雷雨飑线伴冰雹,风力8级以上,吹倒电杆50根,死1人,伤1人,倒塌房间42间,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5月1日,黎川县遭受雷雨大风袭击,冰雹最大直径5毫米,死1人,倒塌房屋42间,伤26人,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1995年3月16日、25日,东乡出现两次降温降水天气,同时伴有雷雨大风。4月14日金溪发生强烈飑风天气,风力11级,死亡1人,重伤9人,倒塌房屋286间,受灾农作物7.5万亩,吹倒电杆42根,直接经济损失2800万元。1997年4月20日16时06分至17时,东乡出现8级以上大风,瞬间风速达25米/秒,全县15个乡镇(场)受灾,受灾2.8万户,重灾户1246户、5607人,死1人,伤142人,砸死大牲畜194头,灾害损失达1.20亿元。1999年7月,临川连续出现雷雨大风,使85‰以上早稻倒伏。由于天气不好不能收割,使早稻90%发芽霉烂,造成早稻减产。
   2003年4月12日,资溪出现30米/秒雷雨大风,使高埠镇房屋倒塌20多栋,乌石镇输电线路、鹤城镇蔬菜大棚刮倒。2004年,南城5月28日出现大范围雷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并伴有飑,8月3日县城出现雷雨大风并伴有雹,两次强对流天气给人民财产造成损失。2005年,东乡5月4日17时至20时出现局部雷雨大风天气,农作物大面积受损,4个乡镇1个企业集团共24个村委会受灾,受灾人口1.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51万元。南丰5月3日傍晚出现强雷电、大风、冰雹天气,3600人受灾,倒塌房屋81间,损坏房屋745间,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09万元。2007年,东乡6月26日15时至16时出现8级大风,10个乡镇受到不同程度灾害损失,受灾人口6.4万人,农作物、房屋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469万元。宜黄7月—8月先后出现两次大风天气,为近10年罕见,其中7月23日出现大风造成部分房屋倒塌和2人死亡。2008年,黎川7月7日21时11分大风,各乡镇受影响,受灾人口8万人,农作物、房屋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300万元。
   第五节 雹灾 域内雹灾一般发生在春夏季,伴随强对流大风天气而成。
   明 弘治十年(1497)二月己卯,黎川雨冰雹。正德四年(1509)夏六月,广昌雷火焚县仪门,角雹皆作。嘉靖三年(1524),金溪陨雹杀稼。四年,广昌雨雹杀禾苗。五年七月癸未,南丰雨雹大如皿,形如人面。二十八年夏五月朔,金溪,雨雹大如鸡子。三十九年二月,抚州府春雨雹如石;崇仁春三月雨雹如石、苗种伤。四十二年二月,东乡雨雹如石。隆庆元年(1567)秋七月,广昌大雨雹。万历元年(1573)夏,南城大雨雹。八年,泸溪雨雹大如鸡子,裂屋瓦,折树枝。十七年,建昌永丰乡大雹伤稼。二十三年五月,广昌大冰雹。三十年清明,金溪雨雹,大如鸡子。四十年八月,泸溪雨雹,大如石块,有棱角。崇祯元年(1628)秋七月朔,广昌雨雹伤手。新城十月初八夜震雷,大雨雹,木干尽折。三年,广昌雨雹伤稼。
   清 顺治元年(1644),新城正月大雨雹。乾隆十八年(1753)二月十七日,南丰雨雹。五十年,泸溪大雨雹,田屋蔬麦所伤甚多。嘉庆五年(1800),广昌雨雹杀禾苗。二十三年,抚州府临川东西乡横过数十里,雷迅风烈,雨雹大如拳,墙倾瓦裂,大木尽折。二十四年,金溪夏五月雨雹如弹,大饥。道光五年(1825)春二月,抚州府、金溪雨雹。二十二年八月十四日,广昌大雨雹。二十六年二月,新城大雨雹。三十年七月,广昌大雨雹。咸丰三年(1853)三月十七日午时,宜黄雷电晦冥,雹大如拳,屋瓦皆穿,会顷始止。崇仁三月大雨雹,大者如盆,小者如拳如卵,城乡屋瓦尽毁。同治四年(1865)正月二十三日,新城大雨雹,建昌元月雨雹。七年二月十七日,新城大雨雹。七年二月二十四日,抚州府夜雷声隆隆,持续时间较久,次日昼晦雨雹,大如皿,乐安招携屋瓦尽裂,林鸟多毙。临川县北乡自金鸡城至云山集屋瓦尽裂,雹有重一二斤者,刹间鸟雀俱焚。新城八月初七,西乡周安大雨雹,损禾稼。金溪雨雹,大者如碗。乐安招携、湖坪等处雨雹大如鸡卵,作物损失严重,房屋破坏数百栋。十一年(1872),新城二月大雨雹,冬十二月初四酉时大雷雹。光绪二十一年(1895),乐安雹如鸡卵,作物损坏严重。
   中华民国 9年(1920),乐安春夏之交,雹下如鸡卵,毁民房数十栋。14年4月,崇仁东来、许坊等地普降冰雹,大如鸡蛋,田间农民多人受伤。26年7月下旬,乐安大雹成灾,重者达9千克,谌元一带毁房屋数十栋。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2月10日,乐安县戴坊红光村遭受雹灾,雹大10余千克,房屋严重破坏。1957年4月24日,临川县降冰雹,死5人,损坏作物无数。乐安县罗陂、水口一带降雹,最大雹重3.5千克~4千克。
   1960年3月6日,金溪县风雹,雹大如鸡蛋,毁坏房屋399栋,死亡1人,伤4人,越冬作物被毁。1967年3月27日,南城县降雹,打坏禾秧103亩、绿肥3200亩、油菜3870亩,损坏房屋无数。1971年8月5日上午,崇仁县郭圩公社降雹,受灾稻田面积3000亩。1978年4月10日,乐安县10个公社、39个大队遭受雹灾(最大雹径30毫米),损坏房屋600多栋。4月15日临川风、雹灾,毁坏早秧田3775亩、油菜6717亩、红花草8419亩,倒塌房屋376栋,死6人,重伤53人,轻伤132人,死伤耕牛149头。
   1980年3月7日,临川县降冰雹,打坏油菜、小麦1100余亩、红花草1300亩。1982年3月12日,乐安县遭受冰雹袭击,损坏油菜4000亩。1983年3月22日晚,东乡县遭受风雹袭击,损失严重。1985年5月9日、12日,宜黄、金溪县先后遭受风雹袭击,早稻受灾面积5000亩。
   1992年4月29日下午15时,宜黄、乐安县发生冰雹灾,冰雹最大直径11毫米,损失严重。1994年5月1日,黎川县遭受风雹袭击,倒塌房屋42间,伤26人,死1人,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1995年4月16日,金溪县白天降冰雹,当晚再次降雹,死1人。1997年5月1日16时,乐安县南村、增田、望仙、万崇、牛田、鹏洲、潭港等乡镇,遭8级以上大风并伴鹅卵石大小冰雹袭击达20分钟,农作物受损面积3.7万亩(其中早稻1.98万亩、棉花0.1万亩、烟叶0.2万亩、西瓜1.34万亩),倒塌房屋55间,直接经济损失1800万元。
   2000年,东乡6月1日下午3时20分—40分甘坑林场、虎形山、王桥乡局部出现大风冰雹天气,造成8341人受灾,农作物、房屋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5万元。6月22日下午1时40分至2时,长林乡湖岭村受大风侵袭倒塌居民住房29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7公顷,受灾人口1733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2002年4月7日,崇仁风雹损害部分乡镇秧苗及油菜。2006年4月11日下午6时—12日10时,金溪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其中冰雹最大直径为26毫米,平均重量为3克,极大风带为31.9米/秒,损坏农田1.86万亩,损坏房屋1584间,直接经济损失1112万元, 2010年5月18日下午,资溪乌石镇草坪村和株溪林场下冰雹,最大冰雹直径30毫米左右,7200亩烟叶受灾,绝收1000亩,油菜受灾6560亩,绝收950亩,倒塌损坏房屋16间。同日,南城出现强雷电、冰雹天气,冰雹最大直径50毫米;黎川洵口镇皮边村、华山场洲湖村、厚村乡大沅村出现冰雹、大风、强对流天气,最大冰雹直径40毫米~50毫米,屋顶瓦片破碎严重、菇棚倒塌,烟叶受灾面积700亩、绝收650亩,直接经济损失1200万元。
   第六节 冻灾 域内冻灾表现为春寒、小满寒、寒露风、冻雨、雪。
   明 成化七年(1471),建昌雨木冰。弘治六年(1493),崇仁腊月,大雨雪,冻死万人。正德八年(1513)十二月,崇仁雪深数尺,凝冰分解,植物多冻死。十五年(1520)元月,南城雨雪,南丰大雪。隆庆三年(1569)十二月,东乡木冰,大饥。万历七年(1579)六月,建昌雨雪。二十八年,广昌霜陨稼。二十九年,广昌大霜。崇祯元年(1628)春二月,南丰雨雪,大寒,河鱼冻死。
   清 顺治九年(1652)冬广昌大雪。十年九月,广昌大雪。十一年冬,南丰严寒,大冰至春,桔、柚、甜橙之类尽损。十五年四月,广昌陨霜。十六年春,广昌大雪。康熙元年(1662),建昌河冰。九年十一月至十二月,新城大雪,雪深数尺,民房及树竹被压倒无数。东乡十二月大雨雪,积40余日,河冰可涉,居民冻死。临川十二月大雨雪,积40余日,河冰可渡,民多冻死。崇仁腊月大雪,地冻,行人僵死,生物冻死甚多。五十二年,抚州府临川、东乡冬雨木冰,乔木尽折,道不可行。乾隆廿三年(1758),广昌陨雪,秋歉收。咸丰三年(1853)正月,南丰大寒,河冰,树木多冻死。十年三月,金溪雪。宜黄冬大雪,竹木僵仆殆尽。十一年冬,宜黄、南丰大雪,陂塘冰结可行,以巨石投之不少圻,柑桔等树木尽皆冻死。建昌岁暮,骤雪盈丈,雪后地冰有裂者,高树枝茎尽落,河冰合而坚,可通车马。同治元年(1862),临川冬大冻大冰,桔柚之属尽冻死。二年,金溪除夕及次年元旦雨大雪后,寒冰凝结历六七日,树多冻枯。三年正月,临川、东乡大雪,乔木僵仆,河鱼有冻死者。
   中华民国 6年(1917)十二月,南丰大雪,冻死城外桔树过半。7年,南丰冬朔风冻河,城外桔树杀尽,城内余十之三四。19年,乐安积雪尺余,历时40余天,冻折树木,冻死牲畜无数。28年中秋节,临川寒露风为害,二晚产量大减。33年,临川受寒露风灾害,部分乡镇一晚二晚影响很大,局部颗粒无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1月下旬至2月初,崇仁连续半月大雪,平地雪深尺余,油菜子无收。1958年1月31日—2月2日,广昌冻雨,树枝折甚多,电话线压断。
   1961年12月30日—31日,广昌大雪,公路交通受阻,车辆停驶2天。1962年10月上旬,低温,6天降温15.2℃,影响二晚产量,全区损失稻谷250吨。1964年2月17日—25日,连续8天大雪。崇仁受灾红花草面积18万亩、油菜3万亩;宜黄平地积雪26厘米,山地积雪30多厘米,压倒房屋8间、牛栏72间,冻死耕牛140头。2月18日—25日,黎川冻雨和积雪,压断电线杆100多根,损坏30%竹木,交通电讯中断一星期。2月19日—25日,广昌雨淞,电线杆倾倒75根,油菜减产20%~30%。2月中下旬,乐安冰凌、积雪,公路中断通车15天,倾倒电线杆57根,油菜受损面积3.7万亩;南城冰冻,电线杆倾倒200多根,公路中断6天。1965年3月中旬—4月上中旬,乐安、东乡、资溪、黎川等地均发生连续低温阴雨天气,早稻严重烂种烂秧,损失种谷1250余吨。1968年9月29日—10月2日,崇仁、乐安受寒露风侵袭,二晚受害面积10万余亩,5万余亩二晚颗粒无收。1969年3月中下旬,临川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全县烂种烂秧面积占60%。
   1970年3月中下旬,崇仁、南城相继出现低温阴雨天气,烂种烂秧1040余吨。9月下旬,东乡受寒露风影响,全县41000多亩“翻秋”晚稻颗粒无收。1972年2月,东乡大雪、雨淞,积雪9天,压断电线杆190根,压坏17千米线路。1979年秋,临川遭寒露风袭击,仅腾桥公社松岗大队就减产粮食90余吨。
   1980年春,东乡久雨低温,油菜发生烂蔸枯死3万余亩。1981年秋,东乡县马圩公社马圩大队受寒露风影响,减产粮食约65吨。1983年12月28日—31日,广昌县大雪,雪深6寸,供电、通讯、交通受阻1天。1985年12月9日—10日,临川、东乡、资溪发生严重冻雨,电线积冰厚15毫米,3县50%以上桔树和桔苗受冻害,大量果树枝叶冻死。东乡倒毁水泥电杆58根,断线250处,损坏输电线路16千米。1987年3月9日—4月13日,临川县发生倒春寒,损失早稻种525吨。1988年2月上旬,宜黄县受严重低温影响,死伤耕牛甚多,其中黄陂乡霍源村死牛107头,圳口乡死牛200多头。
   1991年12月27日,全区各县(市)普降大雪,气温均在零下10°C以下,最大雪深12厘米。受其影响,南丰县全县柑桔冻死80%(近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南城县柑桔受冻面积2.65万亩,冻死耕牛97头,压倒房屋78间、牛栏124间、仓库3栋,自来水公司设备损失3万余元,硫铁矿冻坏机体损失4万元;广昌县交通中断4天,停开79个班次客车,损坏房屋200间,冻死牲畜80头,越冬作物约80%受灾;东乡县交通邮电受阻,柑桔受冻,农贸市场倒塌。1999年,临川1月11日—12日普降大雪,12月下旬连续10天出现较大霜冻,23日最低气温为零下6.1℃,影响越冬作物生长。东乡12月20日—25日出现冰冻,蔬菜、油菜受冻面积3万亩,其中冻死蔬菜1450亩、大棚蔬菜50亩、油菜100亩。南丰12月20日—28日持续冰霜冻,对柑桔等越冬作物造成冻害。资溪9月21日—25日重度寒露风,出现时间早,正值二晚抽穗扬花和灌浆时期,严重影响二晚授粉,造成短穗和产生秕谷,使二晚减产。宜黄9月22日—25日连续重度寒露风,对抽穗偏迟杂交晚稻影响大。2000年,临川1月25日—2月1日出现冰冻雨雪天气,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8℃;2月1日出现大雪,最大雪深8厘米,伤害果树及蔬菜等越冬作物。南丰1月中旬末、下旬初和2月上旬连续出现冰(霜)冻天气,伤害越冬作物。宜黄1月下旬—2月上旬出现雨雪严寒,影响作物及耕牛安全越冬。南城干旱霜冻天气造成柑桔当年严重减产。
   2002年,资溪9月22日—10月10日出现寒露风,其中9月24日—29日、10月5日—10日重度寒露风,严重影响二晚授粉,造成短穗和秕谷,使二晚减产。宜黄9月5日—18日、24日—28日出现寒露风,对杂交稻抽穗、开花、授粉影响较大。崇仁12月27日冷空气对柑桔等作物越冬影响较大。2003年,资溪1月6日—7日降雪,积雪最深为16厘米,对树木、供电、通讯线路有破坏。崇仁1月冰霜冻天气对柑桔等作物过冬有较大影响。宜黄1月6—7日普降大雪,7日积雪深度19厘米,对该县造成灾情,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012万元;9月21日—23日寒露风,影响杂交水稻抽穗开花授粉。2004年,崇仁1月低温冻害天气对油菜、柑桔等作物越冬影响较大。乐安3月18日—26日出现重度春分寒天气,对早稻出苗及秧苗生长极为不利。资溪3月21日—26日出现重度春分寒天气,影响早稻播种育秧及秧苗生长。黎川春季出现重度春分寒,影响春播。宜黄12月23日—31日普降大雪,积雪深11厘米,对工农业生产造成灾情,直接经济损失2210万元。
   2005年,崇仁1月1日出现低温冻害天气,对油菜、柑桔等作物越冬影响较大;3月12日春雪影响春播。乐安春季大雪,部分乡镇农业损失较大。宜黄3月12日—13日出现历史少见的降雪天气,积雪深度4厘米,给农业生产、交通、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带来不利。南城3月中旬出现少见的春雪,积雪深度9厘米,对越冬作物和林果业及早稻播种均不利。2006年,资溪9月9日—24日出现寒露风天气,其中9月10日—13日为重度寒露风,影响二晚抽穗扬花。宜黄9月9日—16日出现重度寒露风,对晚稻产量造成一定影响。南城9月10日—13日重度寒露风,影响二晚抽穗扬花。黎川9月10日—13日重度寒露风使中稻大田受灾面积10万亩,经济损失963.2万元;二季晚稻大田受灾面积10万亩,绝收面积3万亩,经济损失2458.7万元。2007年4月1日—3日,崇仁县出现寒潮,影响油菜生长、茶叶发芽。
   2008年1月—2月,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抚州市,其影响范围之广、所造成的灾害之重为历史罕见。受灾害影响,大部分地区交通中断,电力、供水设施遭受重创,春运受阻,群众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临川1月中旬—2月5日低温、冻雨,造成死亡大牲畜11347头,农作物绝收面积9.31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6975万元。东乡1月27日雨淞直径15毫米,1月9日—2月5日并有积雪,2月2日雪深14厘米,全县停电,县城停自来水,全县因灾造成经济损失4.84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为3.01亿元,损坏房屋1167间,倒塌房屋390间。金溪1月26日—2月5日冻雨和冰雪天气,受灾农田作物面积6.3万亩、果园7.4万亩、毛竹6.8万亩、林木60万亩,冻坏大批机电泵站、水闸、变压器等,损毁通信电缆80余千米、有线电缆60余千米,受灾人口25万人,损毁房屋2.8万间,倒塌房屋7800间,直接经济损失1.68亿元。资溪1月27日—2月4日,嵩市镇佛头岭国道因冰雪交通中断,316国道资溪段及县乡公路因积雪全线封闭,全县10千伏倒杆1336根,断电线路175千米,变压器损毁20台,受灾总人口6.5万人,大批房屋受损,农作物受损面积5.6万亩,林业受灾面积161万亩,直接经济损失9.5亿元。崇仁2月1日大雪,最大雪深11厘米,大批水利设施、通讯设备和房屋受损,受灾人口3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9.24亿元。乐安1月12日—2月4日维持低温阴雨(雪)雨淞天气,造成26.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8.48万亩,倒塌房屋160间,损坏房屋2172间,死亡牲畜510头,直接损失3.08亿元。宜黄1月12日—2月上旬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其中1月25日至2月3日出现冻雨,给电力、交通、通信、农业、林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南城1月12日—2月6日连续低温雨雪冰冻造成经济损失大,电线结冰过程最大直径52毫米为历史罕见,电力设施损坏严重,90%以上供电线路发生倒杆断线,100%的线路受损,全县停电11天,12个乡镇16.2万人受灾,交通、通讯中断,工厂企业停产,直接经济损失21.3亿元。南丰1月12日—2月4日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21.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7亿元。南丰蜜桔受灾面积45万亩,林业受灾面积81万亩。黎川1月中旬出现低温冰冻雨雪天气过程,受灾人口19.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3万亩,油菜受损3000亩,死亡牲畜9500余头,林木受灾面积60余万亩,房屋损坏4000余间,倒塌1000余间,供电线路和通讯线路受损严重,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广昌1月26日—31日、2月2日—4日先后出现冻雨(雪)天气,雨淞灾害维持到2月5日,电线积冰直径16毫米(山区超过20毫米),电力、交通、通信、农业、林业等受严重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1亿多元。2009年,市内部分县出现冻灾。资溪1月10日—17日持续霜冻天气,部分出现水表冻裂。崇仁、乐安1月27日大雪,雪深3厘米、7厘米,影响交通运输;11月17日出现雨雪,属历史罕见。南丰1月10日—16日连续出现冰、霜冻天气,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4℃,对柑桔造成冻害,受冻面积约15万亩,占总面积30%~35%,冻害程度1级~5级,比上年减产约23万吨。广昌1月10日—17日连续8天低温冰冻,极端最低气温零下6℃,造成柑桔等果树受冻。
   2010年,广昌3月9日—11日连续3天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1℃,造成柑桔等果树受冻。宜黄12月15日—16日大雪,对电力、交通、越冬作物和果树等带来不利影响。
   第七节 雷灾 域内雷灾自古就有,灾害情况记载较少,1993年以前未见专门记载。
   1994年5月1日,黎川县遭受雷雨大风袭击,雷击死1人。1995年3月中旬,东乡出现两次降温降水天气,同时伴有雷雨大风,雷击死2人。1998年2月16日临川出现强雷暴,抚州地区棉麻仓库遭雷击,引起自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00万元。1999年7月17日下午14时30分到15时50分,东乡境内出现强雷暴,有2人被雷击身亡,1人被雷击成重伤。
   2000年4月25日,临川市湖南乡遭雷击,1名村民在田里拔秧时被雷击中死亡。7月5日,乐安龚坊乡遭雷击,一家人在田间劳作时被雷击中,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8月13日,南丰县遭雷击,击坏一批变压器、计算机系统、发电机组、电视、电冰箱。8月14日,金溪县财政局、工商局、电信局等单位遭雷击,击坏电脑、复印机、电视机等设备。9月5日,资溪出云峰(海拔1278米)一幢老房遭雷击,击死3人、伤3人;同日,南丰县供电公司遭雷击,击坏10千伏变电站,经济损失严重。10月2日,金溪陈坊积乡自盛花炮厂遭雷击,雷击引起爆炸,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重伤。10月2日,临川东馆乡、唱凯镇以及临川二中等单位遭雷击,击坏电动机、变压器、微机等设备,经济损失严重。2001年4月22日,临川区江西天绅化纤公司遭雷击,击坏进口机器设备。5月7日,宜黄县造纸厂遭雷击,击坏电机、传真机等设备;县人民银行遭雷击,击坏电器设备。6月8日,临川河埠乡1名居民在平房内被雷击昏。8月14日,宜黄县电力公司遭雷击,击坏输电线路、变压器。2003年2月13日,南丰县供电局变压器被雷击坏。2月16日1时—3时,金溪出现强雷暴,造成县城、黄通等乡镇家用电器雷击事故,近20台电视机被雷击坏。2月18日20时—21时30分,金溪县出现强雷暴,县城击坏电视机12台。3月11日,南丰县人民银行彩电、监控器遭雷击坏。4月7日,南丰车么岭电站发电设备遭雷击坏。4月12日14时—15时,金溪出现强雷暴,县烟草公司击坏电脑1台,县地税局宿舍击坏电视机2台。4月12日,南丰县供电局电力设施遭雷击坏。4月20日,宜黄圳口、县城电力公司高压计量400千伏A变压器遭雷击。4月29日,南丰县供电局电力设备遭雷击坏。5月3日15时30分—16时30分,金溪出现强雷暴,县华侨农场枫山分场2台变压器遭雷击坏。6月6日,宜黄一居民家电视机击坏;该县南源、、二都、新丰、棠阴等地电力公司变压器、变压计遭雷击。6月25日,宜黄县城信用联社电脑、电视机、空调遭雷击。7月6日17时30分—18时20分,金溪出现强雷暴,击坏电脑4台,家用电器数十台。7月12日,宜黄县黄陂电力公司变压器及2头耕牛遭雷击。8月13日15时15分—16时08分,金溪县出现强雷暴,秀谷镇肖公村一村民在野外遭雷击死亡。2005年5月13日16时,黎川宏村镇光辉村一村民在田间劳作时遭雷击死亡。7月12日14时左右,临川上顿渡镇山头村一位19岁外地村民在稻田割稻时遭雷击身亡;15时左右,临川鹏田乡谢家村一位45岁村民在田间劳作时遭雷击死亡;16时,乐安增田镇增田村一位29岁村民在田间劳作时遭雷击死亡;17时20分,金溪秀谷镇天头村一位55岁村民在田间劳作时遭雷击死亡,其妻子被击伤,附近数十台电器设备被击坏。7月12日,资溪高阜镇附近一幢民房被强雷暴损坏,县内3台变压器遭损坏。7月13日15时20分左右,金溪琅琚镇陈河村王建桥村小组一位17岁村民在田间拔秧苗时遭雷击死亡,另有1人被击伤;16时左右,崇仁县白陂乡一位13岁女孩遭雷击死亡,该乡有线电视网络被击坏。7月14日14时左右,广昌甘竹镇大嵊村5名在田间收割水稻的村民在一座寺庙中避雨时遭雷击,造成1死4伤;县供电公司遭雷击,12台变压器损坏,此次雷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8月18日14时左右,临川太阳镇富锋花炮厂遭雷击,厂房烧毁,造成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2006年,东乡6月27日出现强雷电,小璜镇炉里村委会刘雪龙遭受雷击死亡;年内,黎圩镇枫山村饶红旗,马圩镇南坪江家村江书塘遭受雷击死亡。宜黄6月24日—25日出现强雷电,造成中港乡一位民办老师身亡,同时损坏中石化加油主板7块,IC卡接线器1台,供电系统变压器8台,直接经济损失61.6万元。南城6月25日下午5时左右,南城县天井源乡南沅村一农民在田间作业遭雷击死亡。2007年,东乡5月31日强雷电,岗上积镇水南村村民饶锄恩、饶国安被雷击身亡;7月10日下午15时左右,该县马圩镇南坪村下东村小组村民张小华在稻田打农药时被雷击死亡。宜黄7月12日出现强雷电,中港乡邹坊村一农民被雷击身亡。南城5月雷电天气,电子电器受损严重,特别是彩电被击坏较多;6月24日下午该县建昌镇万年桥高塘村小组一男子下雨时在屋顶被雷击身亡。黎川6月25日和26日遭雷击先后死亡2人。2009年,南城县全年出现雷电61次,强雷电造成雷击家电事故多起,特别是供电设备和移动基站通讯设施受损严重;5月20日县移动公司遭受雷击,洪门、龙湖、上塘等6个基站被击坏,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80万元。7月4日,金溪县益海嘉里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遭受雷击,击坏电脑、传真机、数据交换机。7月12日,南城县供电公司遭受雷击。建昌、万坊等镇烧坏变压器3台,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8月5日15时,金溪县供电公司遭受雷击,击坏变压器;8月23日12时,该公司再遭雷击,击坏变压器2台。11月9日14时50分,崇仁县三山乡张家村一位42岁男子在家中遭受雷击死亡。
   2010年5月,崇仁县三山乡一村民在田间劳作时遭雷击死亡。5月18日15时30分,南城县徐家乡湖东村第五村民小组51岁村民曾应福在田间劳作时遭雷击死亡。8月5日宜黄神岗乡龙上村一农民遭雷击身亡;8月15日14时40分,同村应坊组48岁村民张其材在农田插秧时遭雷击死亡。6月20日下午18时,乐安县罗陂乡45岁村民陈大细在田间劳作时遭雷击身亡。2011年6月5日,金溪县石油公司遭受雷击,击坏电脑2台;金溪县信用联社枫山分社遭受雷击,击坏路由器1台。6月6日,金溪县供电局遭受雷击,击坏变压器2台。6月12日,广昌县头陂中学一栋综合教学楼遭受雷击,击坏一批电脑、打印机、电视机、路灯、投影仪,导致校园整个广播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遭受破坏;同日下午,广昌县甘竹镇洙溪村上堡组41岁农民魏金秀在田间突遭雷击死亡。6月19日,金溪益海嘉里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大楼遭雷击,击坏机房设备路由器、电话机、网线卡、交换机等。8月13日12时,金溪县双塘镇艾家村周家自然村60岁农民周火春在野外劳作时遭雷击身亡;同日中午,该自然村再遭雷击,击坏家用电器50余件。9月17日19时,金溪县黄通乡高桥村—19岁男村民在家中遭雷击身亡。
   第八节 地质灾害 抚州区域是江西省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灾害发生频繁,种类较多,以滑坡、崩塌、地陷、水土流失、地震5类灾害为主。
   一、地震 明弘治十五年(1502)至2011年,域内共发生地震44次。
   明 弘治十五年(1502)三月初九,广昌、南丰地震。三月二十三地震,震中广昌,震级3.5级,广昌午时地震如雷,民居摇动,波及南丰、南城。十八年九月十三日地震,抚州府临川、金溪居民庐舍有声。震中位置黄海,震级6.75级。正德五年(1510)秋地震,震中位置抚州府,震级3.5级,临川、崇仁、东乡、金溪地震有声。六年正月初一,东乡地震。正月十一,南丰地震,震中南丰,震级3级,瓦片皆响。十一年二月地震,震中位置抚州府,震级3.5级,临川、东乡、金溪、南丰居民屋瓦皆响。十三年,临川境内地震。十六年,建昌府地震,震中位置建昌府,震级3.5级,南丰、广昌有感。嘉靖十二年(1533)十一月,建昌府地震,震中位置建昌府,震级3.5级。建昌府、南城、广昌、南丰星殒如雨,树底有声。二十二年四月初八,抚州地震,震级3级,震中未考。二十四年临川地震,震中临川,震级未考。三十一年冬,金溪地震。万历八年(1580)七月,建昌府泸溪地震,声轰如雷,河水一时涌起。震中位置建昌府,震级3.5级。三十一年十月,抚州府、临川、金溪、崇仁发生地震,震中位置抚州府,震级3.5级。三十二年七月,泸溪地震。崇祯四年(1631)七月十八日,抚州府、临川等地震有声,震中位置湖南常德澧县,震级6.5级。十七年,建昌地震,泸溪地大震,二月天赤如霞,淫雨如雪,民疫,死者无算。
   清 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二十五日,广昌、新城、金溪、崇仁地震,震中位置福建宁化,震级5.5级。康熙七年(1668)六月十七日发生强烈地震,抚州、金溪、临川有感,震中位置山东莒县至郯城,烈度为12度,震级为8.5级。嘉庆十二年(1807)元月,崇仁境内地震。十九年九月,乐安地震。
   咸丰八年(1858)十二月十八日,宜黄地震,初闻隐隐如雷,厨房门扣锵然有声,逾刻始定。震中位置宜黄,震级3.5级。同治元年(1862)二月十七日,新城地震。是年元月朔底,泸溪地震,床榻擂动,门环郎当有声,牛马鸡犬皆嘶鸣,天明始息,震中位置泸溪,震级4级。六年,金溪地震。七年四月十六日,新城地震。八年,金溪地震。光绪十一年(1885),抚州府地震。
   中华民国 7年(1918)1月3日,抚州府、南丰、南城地震,震中位置广东南澳,震级7.25级。9年1月,乐安地震。10年2月10日,东乡微震。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76年2月6日,宜黄发生3级地震。1978年11月2日,广昌头陂发生2.7级地震。1979年2月24日,广昌贯桥发生2.3级地震。1990年8月29日,宜黄东陂发生2.1级地震。同年11月7日,广昌贯桥发生2.2级地震。1993年6月25日,金溪浒湾发生3.0级地震。1994年7月15日,资溪乌石发生3.1级地震。1999年4月15日,乐安发生4.0级地震。2001年3月24日,乐安县江边村发生2.7级地震。2004年4月20日,广昌县水南村发生2.4级地震。2006年7月6日,黎川县樟村发生2.5级地震。同年7月10日,黎川县樟村发生2.2级地震。2008年8月31日,南丰县古城发生2.1级地震。2011年12月21日,乐安县戴坊镇先后发生1.9级和1.3级地震。
   二、其他地质灾害 古代,域内除地震外,其他地质灾害记载很少,民国时期资料缺。
   元 至正二年(1342)冬十二月,建昌大水,山崩。
   明 正德十四年(1519)正月朔,抚州府大雷雨,崇仁水溢华盖山岭,西角崩。十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崇仁大雷雨,五十六都山崩石裂,水涌数丈,人畜压溺者无数,黄州桥毁南岸三墩。
   清 乾隆五十五年(1790)七月十三日夜,宜黄大雨,芙蓉山山崩水涌,溺死近百人。
   同治八年(1869)夏,久雨水涨,泸溪山腰裂数丈,溪涧河流一时并涨,田涂倾淤者不可胜数。崇仁东南乡山崩田陷,或山裂成沟,或小山移生田内,树木如故,冲倒庐舍尤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67年6月22日,南城大雨,麻姑山、洪门、龙湖等地山洪暴发,崩山倒坡,造成巨大损失。1969年6月30日,崇仁山洪暴发,多处山崩,凤岗崩山压死12人。1998年全区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合称崩滑流)和地陷灾害67552处,造成97人死亡,259人受伤,毁坏房屋7644间,损坏房屋24966间,毁坏农田31305亩,直接经济损失约43728万元。因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6月中旬降水相对集中,黎川县发生崩滑流等重要地质灾害50处,死亡81人,其中厚村乡大源村焦陂小组6月22日特大滑坡灾害,造成46人死亡,12人受伤,损毁房屋90间,经济损失100万元。宜黄县发生重要灾害8处,死亡9人。其中凤岗镇北关西路二食品厂宿舍6月22日发生滑坡灾害。造成5人死亡,3人受伤,毁房61栋,经济损失56万元。南丰县发生重要灾害9处,死亡13人。洽村乡长陂水库库区滑坡垮坝,毁坏公路及农田等,经济损失达1906.76万元。南城县发生重要灾害12处,其中洪门水电厂6月22日发生滑坡,造成4人死亡,10人受伤,毁坏水泵房1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资溪县、崇仁县、广昌县、金溪县、乐安县也发生多处崩滑流,虽未导致人员伤亡,但均造成不同程度经济损失。1999年全区发生崩塌、泥石流4处,造成7人死亡(黎川县厚村乡2人,南丰县莱溪乡5人),2人受伤,毁房47间,毁坏农田3640亩,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2000年全区发生滑坡、泥石流53处,造成4人受伤(南丰洽村),毁房81间,毁坏农田5136万亩,冲毁公路700米,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
   2002年6月13日,乐安县湖坪乡贺立村枣树下组发生山体滑坡,规模300立方米,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6月16日,黎川县樟溪乡东港村里岭下组发生滑坡,规模1600立方米,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毁坏房屋21间。6月13日—17日,广昌县尖峰乡沙背村江坑组发生滑坡,造成1人死亡、10人受伤;同期,广昌县吁江镇发生滑坡,造成1人死亡。7月7日,广昌县塘坊乡小株村昌华萤石矿主井口前发生3平方米的地面塌陷,造成3人死亡。2010年4月16时50分,乐安县招携镇汗上村虎头脑公路边坡,由于土质十分疏松,在大雨诱发下发生滑坡,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5月23日2时10分左右,沪昆铁路江西余江至东乡段K699米处的南侧边坡发生滑坡。事发前24小时东乡县孝岗镇降水量达60多毫米,在降水入渗作用下,含黏性土的斜坡岩土体饱水,增加下滑力,强度降低,致使滑动岩土体从公路上方下滑,冲破多道铁路防护网,掩埋单向铁路轨道,造成运行中的K859次旅客列车(上海南开往桂林)机车及第一至九车厢脱轨,造成19人死亡,71人受伤,铁路中断近19小时。事故发生后,省、市、县党委、政府迅速有力地组织抢险救灾工作,主要领导亲临—线,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并治理滑坡隐患。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陆游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临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