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山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42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山脉
分类号: P94
页数: 3
页码: 212-214
摘要: 武夷山山脉位于抚州市东部,沿赣闽省界自北向南延伸,为盱江和闽水的分水岭。域内分布在金溪东北部,资溪、黎川全境,南丰、广昌东部,其北端余脉延伸至南城东部,南北延伸长约180千米,东西宽50千米—60千米。
关键词: 抚州市 山脉

内容

一、武夷山山脉 位于抚州市东部,沿赣闽省界自北向南延伸,为盱江和闽水的分水岭。域内分布在金溪东北部,资溪、黎川全境,南丰、广昌东部,其北端余脉延伸至南城东部,南北延伸长约180千米,东西宽50千米—60千米。相传武夷君居此,故名。分布有笔架山、出云峰、昌坪山、西岗山、杨家岭、会仙峰、九头峰、牛牯岽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十多座。自然植被属中亚热带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覆盖率62.1%,是域内主要林区和竹产地之一。内有资溪马头山、黎川岩泉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银杏、香榧、水杉、柏乐树、南方红豆杉及豹、大小灵猫、黑熊、大鲵、眼镜蛇、黄腹角雉等一大批珍稀动植物资源。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其次为变质岩,矿藏主要有金、银、铜、铅锌、瓷土和稀土。
   笔架山 又名岩头峰、崖山 位于金溪县东部,呈南北走向,属武夷山余脉。距金溪县城约30千米,其山雄壮陡绝,谷深洞奥,南接云林,东连琵琶。上有三老峰、龙潭,下有汤家洞、黄家山、龙须井等胜景。海拔最高处1363.4米。矿藏主要有石墨伴生矿、大理石、云母等。盛产木竹,主要为阔叶林与针叶林混交,森林覆盖率达97%,至海拔800米以上,有山茶林及少量珍稀树种。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是信江支流的源头。
   出云峰 位于金溪县东部,呈北东—南西走向,属武夷山余脉。距金溪县城约25千米,主峰海拔1278米,为云林三十六峰之一,因山峰直插云天而得名。盛产木竹,人迹罕至。海拔800米以上有娃娃鱼及少数珍稀树种。主要林木为阔叶林和针叶林混交,森林覆盖率95%。清代李绂《云林三十六峰赋并序》有:“有云林焉。势则三三,峰维六六。怀文抱质,泄金藏玉。岂人之故炫其奇,抑天之生是使独。夫云为龙气,林应虎风。出也无心,意超乎卷舒之表;动而不静,色在于有无之中。名其缥缈,写此崇隆。匪云匪林,莫之与同;云耶林耶,靡得而穷。于是遵琵琶之岭,登出云之峰。以临乎无际,而指彼空濛。”自然风光有神仙架石、大型溶洞、山泉飞瀑、山茶树林等。山体雄伟峻峭,主要由花岗岩构成,有丰富的大理石资源。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是信江支流源头。
   昌坪山 位于资溪县东部,闽赣省交界处,南北走向,北接贵溪县郎港山,南接福建省光泽县大平山,属武夷山正脉,平均海拔800米以上,超过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香合山、墅鸡顶、月峰山、鹤东峰等17座,以鹤东峰为最高,海拔1364米。相传资溪(古称泸溪)建县伊始有双鹤飞来,民以为瑞,故县城以鹤城名之,鹤东峰位于县城之东而得名。是处森林覆盖率90%以上,用材林以杉、松、栲、槠及毛竹为主,有南方红豆杉、鹅掌楸、福建柏、美毛含笑等珍稀植物。为省级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有大觉山、仙岩洞寺庙、龙井瀑布、石塔等胜景和原始森林风光,为信江支流泸溪河源头。
   武夷山脉西麓——大觉山 西岗山 位于金溪县东部,距金溪县城约22千米,呈南北走向,主峰海拔1233.4米,系武夷山余脉。盛产木材、毛竹。森林覆盖率达99%,主要为阔叶林与针叶林混交。山间有飞瀑流泉、红军洞等景观。产娃娃鱼及部分珍稀鸟兽。矿藏主要有石墨伴生矿、大理石、云母等。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是信江支流源头。
   杨家岭 位于黎川县南部,与福建省泰宁、建宁县交界处,属武夷山正脉。主峰海拔1513米,北东走向,北东高南西低,自北向南与莲荷峰、三仙岩连成一线。为省级岩泉自然保护区一部分。森林覆盖率98%,以阔叶林和针叶混交林为主,有红毛椿、南方红豆杉、乳源木莲、柳杉、香榧等珍稀树种和金、钨、锡等矿藏。
   会仙峰 位于黎川县南部,与杨家岭、眉毛峰三峰鼎立,属武夷山正脉,主峰海拔1355米。为省级岩泉自然保护区一部分。相传宋朝年间,有邱、王、郭三屠夫杀当地张恶霸,为躲避官府追捕,逃到狮子山顶,为一仙人所救,并受为弟子,三人在山顶悬崖边建起一座寺庙,为报答仙人救命之恩起名为“会仙峰”寺,会仙峰也因此而名。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于1636年在会仙峰先后考察4次,并写诗12首赠予寺中和尚。森林覆盖率90%,有黄山松、乐东拟单性木兰、南方红豆杉等珍稀树种。该山山势险峻,沟壑交错,风景怡人,会仙峰寺终年香火不断,是消夏避暑旅游胜地。
   九头峰 别名九头风山。位于广昌县东北部,赣闽两省交界处,属武夷山正脉,北东—南西走向,一般海拔500米—1000米,主峰海拔1037米。为吁江支流长桥水源头。该山由九峰起伏相连而得名。森林覆盖率72%,用材林以马尾松、杉、湿地松为主,有金、银、铜等矿藏。
   牛牯岽 位于广昌县东南部塘坊乡,属武夷山正脉,南北走向,主峰海拔1252米。因山顶平缓山脊陡峭似牛牯之背而得名。森林覆盖率68.2%,用材林以马尾松、杉木、毛竹、椿类为主,有金、银、铜等矿藏。据清同治六年《广昌县志》载:该山“高峻盘礴数十里,内二穴出大风,当寒则暖,当暑则凉”,是盛夏避暑胜地。
   二、雩山山脉 分布在域内南西部,由南西向北东分二支向境内延伸,一支南起广昌县西部苦竹镇,沿宜黄与南丰、南城县界,北延至临川、南城、宜黄三县交界之王仙峰,最高峰军峰山(海拔1760.9米)位于该支山中;另一支南起乐安灵华山,沿乐安与宜黄县界北延至崇仁、临川、宜黄三县交界龙岗山,大王山以南一般为800米~1500米中低山区,以北为低山丘陵区。南北长约135千米,东西宽约45千米~60千米。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针阔混交林,森林覆盖率84.5%,用材林以杉、松及毛竹为主。山体主要由变质岩组成,其次为花岗岩,主要矿藏有:铁、钨、锡、稀有金属和煤、石灰岩。
   十八排 位于乐安县城东南50千米处,与鸭公嶂、大龙山成鼎立之势,属雩山山脉。一般海拔800米~1000米,主峰海拔1370.5米。因从山脚到山顶有18个横排而得名。用材林以杉木、马尾松、毛竹、栲、槠为主,森林覆盖率95%。有山党参、猕猴桃、野山羊、野猪等珍贵动植物。
   大华山 位于乐安县东南27千米处,属雩山余脉,主峰海拔996米。该山因状如莲花,又名华盖山,是道教名山。自然植被为针叶阔叶混交林、茅草等。山中有峰、岩、洞、石、崖、谷、凹、岭、潭、池、涧等自然胜景70多处,并有道观、坛、宫、楼、台、亭、阁等胜迹。
   大王山 位于宜黄县西部,属雩山山脉,因山中建有大王庙而得名。南北走向,主峰海拔1136.6米。森林覆盖率90%,用材林以杉木、松木、毛竹为主,有虎、野山牛等珍贵动物和钨、钼、铋、铜、石英石等矿藏。
   鱼牙嶂 位于宜黄县南部,属雩山山脉,因山峰一个挨一个状如鱼牙而得名。山体北东—南西走向,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大高礤、嵊山坪、里演溪、鱼牙嶂等8座,由南向北连成—线,主峰鱼牙嶂海拔1467.9米。植被以灌木林和丝茅草为主,有华南虎、野猪、野兔、野山羊等珍贵动物,以鱼牙嶂为中心的5.86万公顷范围被定为省级华南虎自然保护区。山底蕴藏铁矿。
   雩山山脉西麓——军峰山 军峰山 位于南丰县西部,与宜黄县交界处,属雩山山脉。北东—南西走向,主峰海拔1760.9米,为抚州市第一高峰。相传汉初长沙王吴芮伐越驻兵山下,派部将梅绢祭山,礼成,只见山上隐隐约约满地都是士骑麾甲,因而得名。有原始森林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92%,分布有银杏、紫楠、红豆杉和娃娃鱼、山蚂蟥、猴面鹰、野山羊等珍稀动植物。矿藏资源有石灰石、铁、银、钨、花岗石、矿泉水等。山中有野鸡池、屏风石、金沙洞、罗汉岩、桃花源、试心石、龙潭、五叠瀑布、军门山、观音堂、迎仙观、炼丹观等胜景、胜迹。
   血木岭 别名南障山。位于广昌县西南部,与宁都、石城三县交界处,因山中盛产中药材鸡血藤而得名。属雩山余脉,北东—南西走向,主峰海拔991米。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抚河发源地。用材林以马尾松、槠、栲、毛竹为主,森林覆盖率76%。
   芙蓉山 位于南城县西部,与临川、宜黄三县交界处,属雩山山脉。北东—南西走向,一般海拔500千米~1000米,主峰海拔1176米,在主峰周围分布有云盖山、王仙峰、白沙坳、麻姑山等800米以上山峰,型似芙蓉盛开,故名。森林覆盖率82%,自然植被为针叶林。有银、铜、硫铁矿等矿藏。风景古迹有奇松异石、玉练双飞、一览沧桑、弥勒佛、日月泉、神功泉、龙门桥、会仙桥、仙都观、碧涛庵、仙坛、大竹山、半山亭、危家祠堂等。
   相山 古名巴山。位于崇仁县南部,属雩山余脉。北东—南西走向,主峰海拔1219米。山中胜迹有观、殿、祠、坛等。森林覆盖率90%,用材林有松、杉、槠、栲和茶油树。山底蕴藏铀矿。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绂
相关人物
徐霞客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金溪县
相关地名
资溪县
相关地名
闽赣省
相关地名
贵溪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光泽县
相关地名
黎川县
相关地名
建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