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自然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418
颗粒名称: 卷二 自然环境
分类号: P94
页数: 66
页码: 206-271
摘要: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总面积为1.88万平方千米。域内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全市地貌以丘陵为主,山地、岗地和河谷平原次之,海拔500米以上山地占总面积30%;海拔100米—500米之间丘陵占50%,山地和丘陵是全市重要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也是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
关键词: 抚州市 自然环境

内容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总面积为1.88万平方千米。域内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全市地貌以丘陵为主,山地、岗地和河谷平原次之,海拔500米以上山地占总面积30%;海拔100米—500米之间丘陵占50%,山地和丘陵是全市重要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也是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海拔小于100米岗地和河谷平原占20%,是域内棉、粮、油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内最高峰——军峰山海拔1761米。抚河是市内最大河流,也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发源于广昌驿前血木岭,由南向北流经广昌、南丰、南城、金溪、临川,纳入各支流后,注入鄱阳湖。年径流可供开发水力资源49.14万千瓦。市内地质构造复杂,经历多期次地质运动,岩浆岩发育,地层出露较全,成矿条件良好。已开发利用矿产50多种,其中放射性金属铀储量属超大型,瓷土矿、铜、钨等矿产在省内有一定优势。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资源丰富,雨量丰沛,土壤类型多,是发展农业生产有利条件,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抚州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约有20亿年,经历晋宁运动、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这几次造山运动对域内地质构造均有重要地质意义。褶皱、断裂十分发育,具有东西向、南北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构造相复合的基本格局。地震少,裂度小,地壳为稳定地壳特征。
   域内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河谷平原相间,西北接赣抚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从外向内,由南而北,渐次向鄱阳湖平原地区倾斜。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山地为主,岗地、谷地广布。
   第一节 地质 一、地层 域内地层除缺失奥陶系、志留系和泥盆系外,其他地层均有出露。东乡县北部为扬子地层区,其他均属华南地层区。
   抚州区域地层情况 表2—1—1 续表2—1—1 续表2—1—1 二、岩浆岩 域内岩浆岩发育,主要分布于南部和东部,具有多旋回多期次侵入特点,有加里东期、海西一印支期、燕山期及喜山期。以燕山早期为主,加里东期次之。
   加里东期岩浆岩,为花岗质侵入岩,有混合花岗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等。分布于资溪西部、乐安中部、黎川西部和广昌东部。
   海西一印支期岩浆岩,为花岗质侵入岩,有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仅在宜黄县南部有少量出露。
   燕山期岩浆岩,为花岗质侵入和喷出岩,有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正长岩和花岗二长岩等。主要分布于资溪东部、宜黄南部和南丰西部,在临川、东乡、崇仁、乐安、广昌有少量分布。在黎川东北部分布有闪长岩、石英正长岩、石英二长岩和闪长玢岩等。喷出岩主要分布于东乡、金溪和资溪,主要为熔结凝灰岩、熔结角砾岩、流纹岩、流纹质英安岩、英安岩、安山岩等。
   喜山期岩浆岩,有基性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为辉绿岩、辉长辉绿岩、辉长岩,喷出岩为玄武岩。仅在黎川、资溪、东乡有零星分布。
   伴随岩浆活动的主要矿藏有:金、银、铜、铅、锌、钨、锡、钼及铌、钽、铈、钇和铀等贵金属、有色金属和稀有、稀土金属及放射性矿藏,且多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其中金、银、铜、铅、锌、铀等矿藏与燕山期陆相火山岩关系密切。
   三、地质构造 (一)大地构造单元 域内大地构造单元以广丰—萍乡深断裂为界,处于扬子准地台之南部和华南后加里东准地台之北部广大地区。
   一级构造单元位于华南造山带,二级构造单元位于雩山褶皱带、武夷褶皱带,三级构造单元有大王山隆起、抚州盆地、北武夷隆起、中武夷隆起。
   雩山褶皱带基底属加里东造山带的中部带,北部为北东向的抚州断陷盆地,中部为大王山隆起,其核部为一巨大复式花岗岩热穹隆,南部为九连山隆起,受多向构造复合,使构造面貌异常零碎复杂。
   武夷褶皱带基底属加里东造山带的下部带,其根部暴露于东侧福建境内。变质基底主要由新元古界组成,卷入有中元古代结晶片岩,并有少量寒武系残留,该带主体为北北东向的复背斜式隆起。北部走向转北东东,总体呈弧形展布。以发育韧性剪切带和中深变质岩—混合岩—花岗岩热穹隆为特征,同时又是一条中生代火山岩带。该带可分为北武夷、中武夷和南武夷3个三级隆起构造单元,北、中武夷地区北部古板块结合带,其热变质较南武夷地区更为显著。
   (二)构造体系 纬向构造体系赣中东西向构造带中武功山—北武夷山隆褶带,是一条重要的海西、印支、燕山期复合花岗岩带。该带向西延至湘中一带,有萍乡—广丰断裂构造带等2条规模较大、割切较深,活动时间较长的断裂带。
   经向构造体系 雩山带南北向花岗岩隆褶带,于宜黄—宁都断裂带两侧发育南北向花岗片麻岩带及剪切带。
   华夏构造体系(北东向) 有南昌—南城张性二张扭性断裂带。
   新华夏构造体系(北北东向) 走向早期30°~40°,晚期15°~25°,有宜黄—安远断裂带。
   北西向构造东乡县北西向褶皱,金溪县东岗山北北西向剪切褶皱带,以发育同斜褶皱和鞘褶皱为特征。
   (三)褶皱构造 基底褶皱 为赣中南基底褶皱,域内位于其东部武夷山复式背斜左翼,主要由震旦系及前震旦系组成,中段呈北北东走向,向南倾状。
   盖层褶皱 主要由下、中三叠统组成,褶皱构造较为复杂,以北东走向为主。
   (四)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抚州断陷盆地 呈北东向狭长带状分布于临川至崇仁、乐安等地。除其主体盆地为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外,分别形成次级北北东向之宜黄断陷盆地和抚州—南城北西向断陷盆地,盆地之基底岩系,主要为震旦纪浅变质岩系和部分晚三叠世煤系及晚侏罗世火山岩系。盆地中主要由晚白垩世红色岩系组成,下白垩统之泥砂质建造,仅分布于盆地东段之临川、宜黄及金溪浒湾等地。红色岩系大多向北西方向倾斜,倾角一般为5°~8°左右。西北缘为长期多次活动的大断裂带(抚州—永丰断裂带),既控制盆地形成,后期又逆冲于盆地之上。
   南城—广昌断陷盆地 位于武夷山脉中段西麓之南城、南丰及广昌一带。呈北北东向狭长带状分布。为一向北西方向倾斜箕状盆地。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以砖红碎屑建造为主。下白垩统仅局部出露于南城—南丰以东地区,以紫红、灰绿、黄褐等杂色含碎屑岩为主,夹流纹岩、英安岩及熔结凝灰岩。另在广昌县头陂镇有上第三系硅藻土层。
   (五)断裂构造 北东向大断裂带 有东乡—遂川大断裂和贵溪—大余大断裂带。断裂开始形成加里东期,在造山带下部表现为强烈的韧性剪切带。在造山带上部主要为韧—脆性逆冲—走滑断裂带。印支—燕山早期主要为兼有左行走滑的逆冲带,晚中生代以来转变为张性控盆断裂。其中东乡—遂川大断裂带还是一条重要磁场界线,对花岗岩和中生代火山岩分布起着明显控制作用。
   北北东向大断裂带 有宜黄—安远大断裂带。断裂主体走向25°~35°,呈左行侧列分布,以压性为主,并有显著的左行走滑,为形成时代较新、活动性较强的断裂带。主要形成于燕山期。该断裂带向南延入广东境内,为一古老南北向断裂基础上发展起来,沿带发育片麻状花岗岩及韧性剪切带。
   北西向大断裂带 有南昌—南城断裂带。断面不明显,连续性差,以张性、张扭性为主要特征。
   北东向韧性剪切带 主要发育于武夷山、雩山山脉,属东乡—遂川、贵溪—大余等大断裂带的东北段,发育于加里东造山带的中下部,在花岗岩热穹隆附近尤为显著。有金溪—棠阴、贵溪—南城、德胜关—广昌等3个大带,每个大带包括数个糜棱岩、构造片岩和花岗片麻岩带,大带宽20千米~40千米,长约200千米。这些韧性剪切带随着向南西方向出露的构造层次变浅转变为韧脆性逆冲断裂带。
   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 以宜黄—安远大断裂带最为发育。为一条加里东期南北向韧性剪切带,北段形成一条显著近南北的花岗片麻岩—糜棱岩带。
   丰城—东乡推(滑)覆构造群 处于江西南北构造对接带上,为一巨大南侧北推北侧南滑相向迭覆群体。南侧为丰城攸洛逆冲推覆构造,中部为陶沙推覆构造,北侧为临川三角山—东乡荷叶岭滑覆构造。其中三角山—荷叶岭滑脱构造,总体走向近东西向,西段三角山、十二公包一线,走向北西西,受抚河断裂左行错移约10千米,东段出现于荷叶岭一带,总长约40千米。原地系统为双桥山群,外来系统为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主滑面倾向南,在走向倾向上均作波状,倾角10°~80°,具韧脆性特点,发育糜棱岩、构造片岩及构造角砾岩,并形成金山岭等飞来峰构造。
   四、地质演变 域内横跨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具有复杂地质发展历史和构造变动。在区域发展史中,晋宁运动、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它们伴随有强烈褶皱、断裂和岩浆(火山)活动,形成多旋回地质活动特点。依其特点,大致可划分为4个地质发展阶段: 前震旦系至震旦系下统的晋宁—加里东期地槽发展阶段,形成厚度巨大的复理石—火山岩建造。褶皱回返组成近东西向紧密褶皱,构成域内褶皱基底。沉积厚度约24000米。
   震旦系上统—泥盆系隆起阶段,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酸性、中酸性岩浆岩,呈现巨大岩基产出。
   石炭系—下三叠系陆块稳定发展阶段,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煤系等浅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建造,叠覆于基底地层之上。分别形成萍乐拗褶带、崇仁—东乡拗褶带、南丰—资溪拗褶带,呈北东向复式褶皱。沉积厚度约2600米。
   上三叠系—上第三系大陆环境发展阶段,为碎屑岩、煤系、内陆湖泊相小型盆地碎屑岩建筑;陆相火山岩盆地中—酸性火山岩建造;山麓堆积断陷盆地类磨拉石红色建造。构成北东向、北北东向盆地或地堑式断陷堆积。沉积厚度2.5万米。
   第二节 地貌 根据抚州市地貌形态,全市可划为4种地貌区。
   一、中低山区 中低山区多分布在域内边缘地带,分布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0%,往往形成界山与分水岭,东南部以武夷山与福建省分水,西南部以雩山山脉与赣江中上游分水。
   山脉走向以东北—西南向为主体,控制着域内主要水系和盆地的发育。域内多数山地是由古老的变质岩系(板岩、云母石英片岩、片麻岩、千枚岩等)和花岗岩组成,由于新构造运动上升强烈,节理特别发育,加上在温热条件下,风化、侵蚀十分强烈,基岩裸露,山峰陡峭,坡残积物比较深厚。山脊由于岩性不同,往往呈现锯状、垄状、垣状,流水侵蚀切割强烈,有V形谷发育,水力资源丰富,植被繁茂,为天然林区。
   武夷山中低山区 位于域内东南部沿闽赣省界延伸,介于域内资溪、黎川、南丰、广昌县与福建省光泽、泰宁、建宁县之间,南北纵贯约180千米,海拔高度1000米~1500米,相对高度大于500米,是一巨大褶皱山,侵蚀切割强烈,山体核心大部分为花岗岩,山势峻峭。期间著名的资溪铁牛关、黎川杉关、南丰甘家隘等山坳隘口,自古以来就是闽赣两省重要交通孔道。
   雩山中低山区 位于域内西南部宜黄、乐安、南丰等县,山体由南向北延伸,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500米。岩性分布以花岗岩和花岗混合岩为主,次为变质岩系,侵蚀切割强烈,山坡陡峭,山顶多锯状、垄状,局部地区因沿节理裂隙风化和流水侵蚀,可见锯齿状峰林或陡岩峭壁地形。赣东山地虽然地势高峻,但山间多窄长河谷小盆地,常与山岭平等,是山区耕地集中分布地带。
   二、丘陵区 丘陵包括高丘陵和低丘陵,分布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50%。
   (一)高丘陵 高丘陵主要分布于低山山前地带或构造盆地边缘。其特征是新构造运动缓慢,具有间隙性抬升现象,基岩裸露,有薄层风化壳发育,并有崩塌滑坡现象,流水切割中等,谷地宽大,山坡较陡,山脊平缓,呈长垣状、垄状或馒头状,并具侵蚀盆地的发育。根据形态及岩性特性,可分为两种类型: 间隙性抬升,中等侵蚀,以花岗岩(或火山喷出岩)为主而形成垄状、馒头状高丘陵地形。分布零散,见于黎川、资溪县一带和广昌县朱市坪,东乡县虎形山等地。海拔300米~500米,相对高度200米—300米,植被较稀疏,风化壳较薄,有水土流失现象。
   间隙性抬升,中等侵蚀与剥蚀,以砂页岩,砾岩为主而形成垄状、垣状、馒头状高丘陵地形。分布较广泛,南城县一带高丘,山体岩体软弱不一,受侵蚀后,山坡陡峭,山顶平缓,山脊呈垄状、馒头状。
   (二)低丘陵 低丘陵主要分布在河流中游。其特征是新构造运动上升缓慢,风化强烈,风化壳厚,沟谷宽广,水土流失较严重,崩塌、滑坡发育,山坡平缓,山脊多呈垄状、馒头状、波状等。根据形态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两种类型: 以剥蚀为主,中等侵蚀,缓慢抬升,以花岗岩(或火山喷出岩)为主而形成缓坡状、垄状、馒头状低丘陵地形。主要见于东乡南部,南丰—黎川一带。海拔高度小于300米,相对高度50米~200米,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在东乡附近由火山喷出岩组成。山体呈波状、馒头状,水土流失较严重地段,有崩塌、滑坡现象。
   以剥蚀为主,弱侵蚀,缓慢抬升,以砂页岩为主而形成波状低丘陵地形。主要分布于断陷盆地地区,由红色岩系及其他砂页岩组成。多呈馒头状,地面波状起伏。在含钙质的厚层砂砾岩构成的红色盆地里,由于岩层产状较平缓,裂隙发育明显,经流水沿裂隙长期侵蚀,形成奇特地貌景观,如岩壁直立的石柱、方山、单斜山、各种洞穴等,是一种表形上类似岩溶地貌的特殊景观,叫丹霞地貌,较典型的有南丰县戈廉石、金溪县印石、新塘等。
   抚州丹霞地貌 三、岗地区 岗地包括高岗地和低岗地,分布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15%。岗地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上升缓慢,间歇性抬升,风化强烈,风化壳厚,波状、垄状起伏,坡度平缓等。可分为4种类型: 剥蚀为主,间歇性抬升,以花岗岩为主而形成的微波状高岗地貌,分布在金溪县琅琚等地。海拔小于100米,相对高度30米~80米,由花岗岩组成波状、垄状地貌,风化层很厚,上部多为红土化风化壳堆积。
   剥蚀为主,轻度侵蚀,间歇性抬升,以砂页岩和红土层组成波状、垄状红色高岗地貌,分布较广,主要位于红色盆地及河流两岸,在临川等县有大面积分布。由红色岩系组成,海拔40米~80米,相对高度20米~50米,波状起伏,坡度平缓,风化剥蚀强烈,有凹谷和冲沟发育,植被稀疏,水源不足。
   剥蚀为主,微侵蚀,间歇性抬升的花岗岩微波低岗地貌,见于金溪县北部等地,面积不大,波状起伏,风化剥蚀强烈。
   剥蚀为主,微侵蚀,掀斜抬升,以红土及砂岩组成的微波低岗地貌,分布于东乡至进贤、东乡至鹰潭铁路沿线,以及临川至崇仁等地。海拔小于100米,相对高度小于30米。新构造运动以掀斜为主,垄岗一般长3000米~6000米,宽500米~1000米,呈条带状分布,岗面平缓,近似准平原面,风化强烈,有巨厚的红色风化壳堆积,有小型冲沟发育,局部水土流失,植被稀疏,水源缺乏。
   四、平原区 在开阔河谷地段,由河流强盛堆积作用,造成较厚冲积层平缓地面,坡度6°~12°,海拔高度小于100米,相对高度5米~30米,分布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5%。这类地貌为新构造运动下沉区或间歇升降区,根据形态特征和堆积物组成可分为两种类型: 抚河冲积平原,分布在抚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两岸,由于地形平缓,河床横向移动和河流泥沙多次淤积作用,构成堆积层较厚的平坦开阔地区,范围较广,包括临川、东乡、崇仁和金溪等县、市平原地区,有大面积连片水田围绕村庄分布。抚河平原地表主要为近期河流冲积物,有的地段覆盖在第四纪红色黏土之上。冲积物下粗上细,可分多层次。上层为亚砂土和亚黏土,其中夹少量石英砂;中层为砂层夹中粗粒石英砂,在抚河上游的抚州河段,可见网纹红土砾石层。含地下水丰富。第四纪红色黏土有的已被流水分割,呈波状台地形式。在抚河干流河床或河谷地段,有不少河滩、沙洲,又叫河漫滩,主要因水流减缓,泥沙堆积而成,组成物为砂土和砾石层。有的已长期脱水,或枯水期露出水面,多被辟为洲(旱)地,但汛期受洪水威胁较大。
   洪积冲积平原,即散布于低山丘陵地区的河谷平原和盆地内的冲积平原,一般呈条带状分布,堆积层下部为粗砂、砾石层,上部属砂泥及潮砂泥,肥力及水分条件较好,经水利配套多为自流灌溉区,是丘陵之间重要耕作土壤地带。
   域内平原起伏和缓,阳光充足,土地集中连片,利于发展灌溉和机耕,是农业生产重要基地,其中抚河平原为最富饶高产农业地区。
   第二章 山脉 河流 抚州市山脉分布于东部和南西部,山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向,主要有东部武夷山和南西部雩山,二者在平面上构成北东向斜“川”字型地貌框架。
   域内水系发达,溪河纵横,属长江流域鄱阳湖的抚河、信江、赣江水系。有集水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小河流计470条,河长大于30千米的干、支流有28条。水流方向除赣江水系乌江以外,都由南向北汇入鄱阳湖。
   第一节 山脉 一、武夷山山脉 位于抚州市东部,沿赣闽省界自北向南延伸,为盱江和闽水的分水岭。域内分布在金溪东北部,资溪、黎川全境,南丰、广昌东部,其北端余脉延伸至南城东部,南北延伸长约180千米,东西宽50千米—60千米。相传武夷君居此,故名。分布有笔架山、出云峰、昌坪山、西岗山、杨家岭、会仙峰、九头峰、牛牯岽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十多座。自然植被属中亚热带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覆盖率62.1%,是域内主要林区和竹产地之一。内有资溪马头山、黎川岩泉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银杏、香榧、水杉、柏乐树、南方红豆杉及豹、大小灵猫、黑熊、大鲵、眼镜蛇、黄腹角雉等一大批珍稀动植物资源。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其次为变质岩,矿藏主要有金、银、铜、铅锌、瓷土和稀土。
   笔架山 又名岩头峰、崖山 位于金溪县东部,呈南北走向,属武夷山余脉。距金溪县城约30千米,其山雄壮陡绝,谷深洞奥,南接云林,东连琵琶。上有三老峰、龙潭,下有汤家洞、黄家山、龙须井等胜景。海拔最高处1363.4米。矿藏主要有石墨伴生矿、大理石、云母等。盛产木竹,主要为阔叶林与针叶林混交,森林覆盖率达97%,至海拔800米以上,有山茶林及少量珍稀树种。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是信江支流的源头。
   出云峰 位于金溪县东部,呈北东—南西走向,属武夷山余脉。距金溪县城约25千米,主峰海拔1278米,为云林三十六峰之一,因山峰直插云天而得名。盛产木竹,人迹罕至。海拔800米以上有娃娃鱼及少数珍稀树种。主要林木为阔叶林和针叶林混交,森林覆盖率95%。清代李绂《云林三十六峰赋并序》有:“有云林焉。势则三三,峰维六六。怀文抱质,泄金藏玉。岂人之故炫其奇,抑天之生是使独。夫云为龙气,林应虎风。出也无心,意超乎卷舒之表;动而不静,色在于有无之中。名其缥缈,写此崇隆。匪云匪林,莫之与同;云耶林耶,靡得而穷。于是遵琵琶之岭,登出云之峰。以临乎无际,而指彼空濛。”自然风光有神仙架石、大型溶洞、山泉飞瀑、山茶树林等。山体雄伟峻峭,主要由花岗岩构成,有丰富的大理石资源。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是信江支流源头。
   昌坪山 位于资溪县东部,闽赣省交界处,南北走向,北接贵溪县郎港山,南接福建省光泽县大平山,属武夷山正脉,平均海拔800米以上,超过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香合山、墅鸡顶、月峰山、鹤东峰等17座,以鹤东峰为最高,海拔1364米。相传资溪(古称泸溪)建县伊始有双鹤飞来,民以为瑞,故县城以鹤城名之,鹤东峰位于县城之东而得名。是处森林覆盖率90%以上,用材林以杉、松、栲、槠及毛竹为主,有南方红豆杉、鹅掌楸、福建柏、美毛含笑等珍稀植物。为省级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有大觉山、仙岩洞寺庙、龙井瀑布、石塔等胜景和原始森林风光,为信江支流泸溪河源头。
   武夷山脉西麓——大觉山 西岗山 位于金溪县东部,距金溪县城约22千米,呈南北走向,主峰海拔1233.4米,系武夷山余脉。盛产木材、毛竹。森林覆盖率达99%,主要为阔叶林与针叶林混交。山间有飞瀑流泉、红军洞等景观。产娃娃鱼及部分珍稀鸟兽。矿藏主要有石墨伴生矿、大理石、云母等。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是信江支流源头。
   杨家岭 位于黎川县南部,与福建省泰宁、建宁县交界处,属武夷山正脉。主峰海拔1513米,北东走向,北东高南西低,自北向南与莲荷峰、三仙岩连成一线。为省级岩泉自然保护区一部分。森林覆盖率98%,以阔叶林和针叶混交林为主,有红毛椿、南方红豆杉、乳源木莲、柳杉、香榧等珍稀树种和金、钨、锡等矿藏。
   会仙峰 位于黎川县南部,与杨家岭、眉毛峰三峰鼎立,属武夷山正脉,主峰海拔1355米。为省级岩泉自然保护区一部分。相传宋朝年间,有邱、王、郭三屠夫杀当地张恶霸,为躲避官府追捕,逃到狮子山顶,为一仙人所救,并受为弟子,三人在山顶悬崖边建起一座寺庙,为报答仙人救命之恩起名为“会仙峰”寺,会仙峰也因此而名。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于1636年在会仙峰先后考察4次,并写诗12首赠予寺中和尚。森林覆盖率90%,有黄山松、乐东拟单性木兰、南方红豆杉等珍稀树种。该山山势险峻,沟壑交错,风景怡人,会仙峰寺终年香火不断,是消夏避暑旅游胜地。
   九头峰 别名九头风山。位于广昌县东北部,赣闽两省交界处,属武夷山正脉,北东—南西走向,一般海拔500米—1000米,主峰海拔1037米。为吁江支流长桥水源头。该山由九峰起伏相连而得名。森林覆盖率72%,用材林以马尾松、杉、湿地松为主,有金、银、铜等矿藏。
   牛牯岽 位于广昌县东南部塘坊乡,属武夷山正脉,南北走向,主峰海拔1252米。因山顶平缓山脊陡峭似牛牯之背而得名。森林覆盖率68.2%,用材林以马尾松、杉木、毛竹、椿类为主,有金、银、铜等矿藏。据清同治六年《广昌县志》载:该山“高峻盘礴数十里,内二穴出大风,当寒则暖,当暑则凉”,是盛夏避暑胜地。
   二、雩山山脉 分布在域内南西部,由南西向北东分二支向境内延伸,一支南起广昌县西部苦竹镇,沿宜黄与南丰、南城县界,北延至临川、南城、宜黄三县交界之王仙峰,最高峰军峰山(海拔1760.9米)位于该支山中;另一支南起乐安灵华山,沿乐安与宜黄县界北延至崇仁、临川、宜黄三县交界龙岗山,大王山以南一般为800米~1500米中低山区,以北为低山丘陵区。南北长约135千米,东西宽约45千米~60千米。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针阔混交林,森林覆盖率84.5%,用材林以杉、松及毛竹为主。山体主要由变质岩组成,其次为花岗岩,主要矿藏有:铁、钨、锡、稀有金属和煤、石灰岩。
   十八排 位于乐安县城东南50千米处,与鸭公嶂、大龙山成鼎立之势,属雩山山脉。一般海拔800米~1000米,主峰海拔1370.5米。因从山脚到山顶有18个横排而得名。用材林以杉木、马尾松、毛竹、栲、槠为主,森林覆盖率95%。有山党参、猕猴桃、野山羊、野猪等珍贵动植物。
   大华山 位于乐安县东南27千米处,属雩山余脉,主峰海拔996米。该山因状如莲花,又名华盖山,是道教名山。自然植被为针叶阔叶混交林、茅草等。山中有峰、岩、洞、石、崖、谷、凹、岭、潭、池、涧等自然胜景70多处,并有道观、坛、宫、楼、台、亭、阁等胜迹。
   大王山 位于宜黄县西部,属雩山山脉,因山中建有大王庙而得名。南北走向,主峰海拔1136.6米。森林覆盖率90%,用材林以杉木、松木、毛竹为主,有虎、野山牛等珍贵动物和钨、钼、铋、铜、石英石等矿藏。
   鱼牙嶂 位于宜黄县南部,属雩山山脉,因山峰一个挨一个状如鱼牙而得名。山体北东—南西走向,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大高礤、嵊山坪、里演溪、鱼牙嶂等8座,由南向北连成—线,主峰鱼牙嶂海拔1467.9米。植被以灌木林和丝茅草为主,有华南虎、野猪、野兔、野山羊等珍贵动物,以鱼牙嶂为中心的5.86万公顷范围被定为省级华南虎自然保护区。山底蕴藏铁矿。
   雩山山脉西麓——军峰山 军峰山 位于南丰县西部,与宜黄县交界处,属雩山山脉。北东—南西走向,主峰海拔1760.9米,为抚州市第一高峰。相传汉初长沙王吴芮伐越驻兵山下,派部将梅绢祭山,礼成,只见山上隐隐约约满地都是士骑麾甲,因而得名。有原始森林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92%,分布有银杏、紫楠、红豆杉和娃娃鱼、山蚂蟥、猴面鹰、野山羊等珍稀动植物。矿藏资源有石灰石、铁、银、钨、花岗石、矿泉水等。山中有野鸡池、屏风石、金沙洞、罗汉岩、桃花源、试心石、龙潭、五叠瀑布、军门山、观音堂、迎仙观、炼丹观等胜景、胜迹。
   血木岭 别名南障山。位于广昌县西南部,与宁都、石城三县交界处,因山中盛产中药材鸡血藤而得名。属雩山余脉,北东—南西走向,主峰海拔991米。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抚河发源地。用材林以马尾松、槠、栲、毛竹为主,森林覆盖率76%。
   芙蓉山 位于南城县西部,与临川、宜黄三县交界处,属雩山山脉。北东—南西走向,一般海拔500千米~1000米,主峰海拔1176米,在主峰周围分布有云盖山、王仙峰、白沙坳、麻姑山等800米以上山峰,型似芙蓉盛开,故名。森林覆盖率82%,自然植被为针叶林。有银、铜、硫铁矿等矿藏。风景古迹有奇松异石、玉练双飞、一览沧桑、弥勒佛、日月泉、神功泉、龙门桥、会仙桥、仙都观、碧涛庵、仙坛、大竹山、半山亭、危家祠堂等。
   相山 古名巴山。位于崇仁县南部,属雩山余脉。北东—南西走向,主峰海拔1219米。山中胜迹有观、殿、祠、坛等。森林覆盖率90%,用材林有松、杉、槠、栲和茶油树。山底蕴藏铀矿。第二节 河流 一、抚河水系 抚河水系地处北纬26°30'~28°50',东经115°35'~117°09'之间,流域面积16439平方千米,呈菱形。涉及江西省抚州市11个县(区),宜春市境丰城市,南昌市境南昌、进贤两县和福建省光泽县,共计16个县(市、区)地域。
   抚河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其上游自古称吁江,东汉时中下游称汝水。隋朝废郡立州,临川、巴山两郡改置抚州,域内最大河流始称抚河。抚河贯穿抚州区域中南部,是流入鄱阳湖主要干流之一,为全省仅次于赣江的第二大河。
   抚河涌头 抚河源头在广昌、石城、宁都三县交界地带,位于武夷山脉西麓广昌县驿前镇灵华峰(血木岭)东侧里木庄,主流自南向北,流经广昌、南丰、南城,右汇黎滩河,经金溪浒湾进入临川,在临川区文昌桥下游左纳抚河最大支流临水,右纳东乡河,进入南昌县境,与赣江东支和信江西支汇合,在荏港改道由青岚湖入鄱阳湖。干流和主要支流总长2700千米,其中干流总长348千米,纵比降0.11‰,流域面积200平方千米以上一级支流10条,其中50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4条,分别为黎滩河、芦河、临水和东乡水。自抚河源至南城万年桥为上游段,称盱江,河段长157千米。源头最高峰为灵华峰,高程991米(黄海基面)。万年桥至抚河与临水汇合口为中游段,古称汝水,河段长77千米。抚河、临水汇合口以下至入鄱阳湖处为下游段,河段长114千米。下游段河宽水浅,宽800米~1000米,细沙河床,枯水期出露大片沙滩。
   抚河流经抚州境内长271千米。上游从源头到南城县北界长216千米(广昌县境内长79千米,南丰县境内长54千米,南城县境内长83千米),平均河宽为200米~400米,平均坡降0.70%0,河床组成以砂砾为主,流域面积4924.6平方千米(其中广昌县境内1568.5平方千米,南丰县境内1807.5平方千米,南城县境内1548.6平方千米),占抚河流域面积29.3%。中游从南城县北界至临川区北界55千米,流域面积10661.4平方千米,占抚河流域面积的63.5%。两岸植被较差,多红砂岩,河中局部地段有卵石滩和大沙洲,平均河宽约400米~600米,平均坡降0.40%0。下游抚州境外临川区北界以下至青岚湖入鄱阳湖处,长78千米,流域面积为1214平方千米,约占抚河流域面积7.2%,两岸有圩堤,河宽多在500米以上,大部分为平原地带,河道大沙滩较多,通航条件较差,平均坡降0.40‰。抚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8.9亿立方米。自1959年7月1日焦石拦河坝竣工后,抚河通航条件急剧改变,此前可通航50吨以上船只,此后仅通航20吨以下小船。
   抚河水系主要河流: 盱江 抚河在南城县东北1000米处黎滩河口以上称为盱江,发源于广昌、石城和宁都三县交界的灵华峰东侧血木岭,流经广昌、南丰、南城三县,河床呈W状,其主要支流有彭武水、沧浪水、九剧水、司前水、密港水、洽村水、洽港水、长桥水、头陂水等。河床多为砾石、细砂构成。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9.3亿立方米,汛期可通航10吨左右船只。
   抚河中段 临水 抚河中游左岸一级支流,又名黄水、宜黄水、宜黄河、崇宜水、崇宜河,是抚河第一大支流,由宜黄水和崇仁水在临川区上顿渡镇黎头尖汇流而成,再下行3000米在临川区黄塘口注入抚河。临水流域面积5151平方千米,呈叶形,涉及宁都县、宜黄县、乐安县、崇仁县、临川区、丰城市地域。宜黄水发源于宜黄县神岗乡廖坊村附近,干流由南向北流经宜黄、崇仁、临川3个县(区),主河道长162千米,纵比降0.118‰。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级支流8条,其中20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3条,分别为宜水、黎溪水、崇仁水。崇仁水源于乐安县谷岗乡虎脑村。汇入临水小河流有9条。旧志将临水视为与抚河并列的独立大河,有“临(即临水)、汝(即汝水——抚河)二水纵贯(全市)南北”之说。自宜黄水源头至宜黄县城风岗镇为临水上游段,又称黄水,河段长89.5千米。该段区域属中、低山区,两岸林木丛生,为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自风岗镇至临川区秋溪洪坊村为中游,又称宜黄水,河段长41.5千米。秋溪镇洪坊村至河口为下游段,河段长31千米。该段属丘陵平原区,山体多为矮小松林。临水河床断面形状似W,河面宽400米~500米,平均坡降0.20%0。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8.7亿立方米,汛期可通航10吨左右船只,枯季主要以竹筏运输为主。
   黎滩河 抚河中游右岸一级支流,又名黎水,为抚河第二大支流。在南城县境称东河,在黎川县境称黎川河,因贯穿黎川县中部,古称“中川”。流域面积2453平方千米,呈扇形,涉及福建省光泽县、江西省黎川、南城、资溪县地域。发源于武夷山西麓黎川县熊村镇油源村附近,干流由东南向西北流经黎川、南城两县。主河道长87.1千米,纵比降1.17%0。流域面积2453平方千米,占抚河流域面积15%,落差460米,平均坡降0.18%0,流入黎滩河的大小河流共有32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一级支流4条。自源头至黎川县城日峰镇为上游段,河段长38.3千米,属中低山区,源头重岗复嶂,诸水循山蜿蜒盘错,千源万折汇合成流。黎川县城以下至洪门水库坝址为中游段,河段长36千米。洪门水库以下为下游段,河段长12.8千米。1970年在该河中下游洪门公社建成大型洪门水库,总库容12.16亿立方米,对抚河水位流量有较大调节作用。通航条件较差。
   头陂水 抚河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又名头陂港。流域面积241平方千米,呈扇形,在广昌县境内。发源于广昌县头陂镇界上村附近,干流自西南向东流,经头陂、旰江2个镇,主河道长32.2千米,纵比降1.81‰。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有4条。
   洽村水 抚河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又名紫霄溪,古称紫溪。流域面积263平方千米,呈扇形,涉及广昌、南丰两县地域。发源于南丰县紫霄镇、广昌县甘竹镇,主河道长37千米,纵比降5.19‰。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4条。
   九剧水 抚河上游右岸一级支流。流域面积295平方千米,呈叶形,在南丰县境内。发源于南丰县傅坊乡廖家岩村附近,干流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傅坊、太和、桑田、琴城4个乡镇。主河道长44千米,纵比降3.06‰。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4条。
   沧浪水 抚河上游右岸一级支流,又名洽湾水。流域面积281平方千米,呈扇形,在南丰县境内。发源于南丰县太源乡鸡公山北麓,干流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太源乡、桑田乡、莱溪乡、洽湾镇。主河道长41.3千米,纵比降2.28%0。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7条。
   梦港水 抚河中游左岸一级支流,又名梦港河、东馆河。流域面积432平方千米,呈扇形,在临川区境内。发源于临川区茅排乡南坑村附近,干流由南向北流经茅排、荣山、河埠、东馆、嵩湖等5个乡镇,主河道长50.4千米,纵比降1.23‰。
   芦河 抚河中游右岸一级支流,又名黄狮渡水,清江水。流域面积540平方千米,呈叶形,涉及资溪、南城、金溪3个县。发源于资溪县嵩市镇磕石村东北面秧脑亭附近,干流由东北向西南流,经资溪县嵩市镇、高田乡,南城县沙洲镇,金溪县左坊镇、石门乡,主河道长58.4千米,纵比降1.95%0。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3条。
   东乡水 抚河下游右岸一级支流,又名南北港、云山河、双陈河。流域面积1236平方千米,呈叶形,涉及金溪、东乡、临川、进贤4个县(区)地域。发源于金溪县秀谷镇金窟附近,干流自东南向西北流经金溪秀谷镇、双塘镇、合市镇、陈坊积乡,临川区太阳镇,东乡县岗上积镇、马圩镇,临川区罗湖镇、云山镇,进贤县李家渡镇。主河道长106千米,纵比降0.23‰。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4条。南支延桥水,源出金溪县金钱岭,河长117千米,落差363米,平均坡降0.07‰,由东南向西北流,在黎圩乡艾家桥流入东乡县,在新溪桥与北港汇合,集水面积589平方千米,河面平均宽40米~50米;北支称汝水,源于东乡县愉怡乡眉毛尖,河长79千米,落差362米,平均坡降0.09‰,集水面积549.3平方千米,河面平均宽30米~40米,自东北向西南流至东乡县马圩乡与南港汇合,再向西北流经临川区唱凯镇、云山镇,再折向西南至罗针乡,在柴埠口注入抚河。河床多由细砂、砾石构成,由于河宽水浅,常年不能通航。
   二、赣江水系 域内赣江水系河流在乐安、广昌两县境内,流域面积为1422平方千米。
   青里水 又称远溪水,赣江右岸二级支流,乌江一级支流。在乐安县境内,源于乐安县金竹乡小水村,干流由南向北流,经王泥坑、龙潭,至王泥汗纳入王泥汗水后,于乐安县招携镇水东村从右岸汇入乌江。主河道长31.7千米,流域面积195平方千米,纵比降15.9‰,落差1210米,平均坡降4.37%0,流域平均高程566米,不通航。
   南村水 乌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又名增田水、澄溪水。流域面积254平方千米,呈桑叶形,在乐安县镜内。发源于南村乡大华山西麓余家村,干流由东向西流,经南村乡、曾田镇、牛田镇。主河道长38.6千米,纵比降3.46%0。流域面积10平方米以上支流5条。落差664米,平均坡降1.01%0,流域平均高程224米,不通航。
   鳌溪水 乌江中游右岸一级支流,又名鳌溪河。流域面积118平方千米,呈叶形,在乐安县境内。
  发源于鳌溪镇芙蓉山西麓南寨村附近,干流由东北向西南流,经鳌溪镇、牛田镇。主河道长43.4千米,纵比降3.86‰。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1条。落差747米,平均坡降2.53‰,流域平均高程242米,不通航。
   潭港水 乌江右岸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19平方千米,在乐安县境内。发源于乐安县潭港乡西华山,自东北向西南流径潭港、召尾、杨家院、牛田镇。主河道长33.1千米,纵比降2.46%v。落差379米,平均坡降1.39%0,流域平均高程171米,不通航。
   招携水 源于永丰县中村乡梅子坪,在乐安县牛田镇汇入恩江,主河长36.0千米,流域面积258平方千米,落差760米,平均坡降3.16‰,流域平均高程548米,多为细砂、砾石河床,不通航。
   湖坪水 又称万坊水,源于乐安县湖坪乡港口村,在永丰县马蹄洲流入恩江,主河长40千米,流域面积371平方千米,落差950米,平均坡降13.5‰,流域平均高程296米,不通航。
   柯树水 系赣江上游梅江支流,发源于广昌县柯树乡塘背村坳下,广昌境内全长14.9千米,流域面积44.54平方千米,平均坡降6.24%v、多年平均径流量1.38立方米/秒,最枯期流量0.09立方米/秒,由北向西流经塘背,前山、柯树,至宁都县东山坝乡入梅江。
   三、信江水系 域内信江水系河流主要分布在金溪、资溪两县,流域面积1560平方千米。
   泸溪 又名铁关河、泸河,系白塔河上游右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80平方千米,呈扇形,涉及福建省光泽县、江西省资溪县区域。发源于福建省光泽县华桥乡、资溪县鹤城镇,在贵溪市耳口乡流入信江水系白塔河。其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有15条。泸溪主河道长约50千米,柏泉站以上流域面积562平方千米,落差1300米,平均坡降8.8‰。不通航。
   黄通水 又名三港水,源于金溪县黄通乡,在余江县城郊注入信江水系白塔河,主河道长13千米,流域面积34.6平方千米,落差1082米,平均坡降15.9‰,流域平均高程393米,不通航。
   旸田水 源于金溪县黄通乡上太平村,在金溪县对桥乡流入白塔河,主河道长24.9千米,流域面积63.5平方千米,落差497米,平均坡降2.30‰,流域平均高程134米,不通航。
   陆坊水 又名青田水、高坊河、瑶河。流域面积200平方千米,呈叶形,涉及资溪、金溪两县区域。发源于资溪县嵩市镇出云峰西麓,干流自东南向西北流,经资溪县嵩市镇、金溪县黄通、陆坊乡。主河道长41千米,纵比降4.30%0。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3条。
   泸阳河 白塔河一级支流,又名增坊河,位于资溪县东南部。流域面积180平方千米,涉及光泽县、资溪县区域。发源于福建省光泽县南山(风形山)西麓,干流自东向西流至葛家坪进入江西省资溪县境内,蜿蜓北上,过辽潭、道塘至三江口汇入泸溪(白塔河上游段)。主河道长27.8千米,纵比降8.53%0。
   四、润溪水 系直接流入鄱阳湖的支流,发源于东乡县北部愉怡乡眉毛尖,全长21千米,域内流域面积116.2平方千米,平均坡降0.5‰,河宽15米~20米,每逢暴雨,受润溪湖水顶托,往往造成内涝。
   抚州区域河流水系情况 表2—2—2 续表2—2—2 第三章 水文 气象 物候 民国时期,南城、临川、东乡、南丰等县设有水位和雨量观测站。1952年后,流量、沙量等项目观测在各地先后设立。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13个水文站,36个水位站,348个雨量站,5个泥沙观测站,8个蒸发观测站,2个地下水监测站,32个水质水环境监测站(水文机构详见本志卷二十三《科技卫生体育》第一章《科技》)。
   域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光热充足,生长季长,雨量充沛。抚州物候主要表现为各种动植物物侯期,事象丰富,特征明显。
   第一节 水文 一、水位 全市有16处水文、水位站,观测14处大、中、小河流水位。观测时间大部在30年以上,廖家湾站最长达74年,牛田站最短为4年。各站年最高、最低水位变幅为5米~12米,变幅最大的沙子岭站11.58米,变幅最小的双田站4.98米。各站年最高水位多出现在6月,最低水位多出现在8月—12月。
   抚州区域各水文站历年水位特征值 表2—3—3 单位:米 二、流量 全市13处水文站,观测13处大、中、小河流的流量,观测时间一般在30年以上,廖家湾站最长达60年,牛田站最短为4年。各站历年最大、最小流量变幅平均为28102倍,芜头站最大达24.4万倍,南丰站最小为272.4倍。各站全年最大、最小流量出现月份均与水位相同。
   抚州区域各水文站历年流量特征值比 表2—3—4 单位:立方米/秒 三、悬移质输沙率 全市有6处水文站观测6处大、中、小条河流的悬移质输沙率,观测时间一般在50年以上,廖家湾站最长达60年,南丰站最短为6年。各站多年年平均含沙量为0.114千克/立方米,沙子岭站最大为0.138千克/立方米,娄家村站最小为0.094千克/立方米。各站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18吨/平方千米,沙子岭站最大152吨/平方千米,芜头站最小为88.9吨/平方千米。
   抚州区域各水文站历年含沙量特征值 表2—3—5 单位:千克/立方米 抚州区域各水文站历年悬移质输沙率 表2—3—6 单位:千克/秒 四、悬移质颗粒级配 全市有廖家湾、娄家村、沙子岭3个水文站观测抚河、临水、吁江3条河流泥沙颗粒级配,观测时间为41年~45年。3站多年平均中数粒径为0.054毫米,廖家湾站最大为0.057毫米,娄家村站最小为0.053毫米。平均最大粒径为1.77毫米,沙子岭站最大为2.70毫米,廖家湾站最小为1.29毫米。
   抚州区域各水文站历年悬移质颗粒级配 表2—3—7 单位:毫米 五、水温 全市有3个水文站观测3条河流水温,观测时间均为48年。3站多年年平均水温为18.6℃,历年最高水温出现在廖家湾站为37.8℃,历年最低水温出现在芜头站为0℃。
   抚州市各水文站历年水温 表2—3—8 单位:℃ 水温与气温同步变化,一般最高值出现在每年的7月—8月,最低值出现在每年的1月。六、水面蒸发量全市有沙子岭、双田、石璜、桃陂、芜头、娄家村、柏泉、寨头8个水文站用标准的E—601型蒸发器观测水面蒸发量,各站观测时间在28年~60年之间。各站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821.6毫米,乐安芜头站最大为1368.8毫米,南城石璜站最小为551.3毫米。
   蒸发量与气温和风力同步变化,每年8月是蒸发量高值期,月蒸发量为100.0毫米~138.6毫米;每年1月份蒸发量最小,为22.1毫米~36.1毫米。
   七、水质监测 全市设有36处水质监测站,监测河流水质现状。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选取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湖、库)、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氮、铁、锰等24项参数进行监测,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
   根据2001年以后监测数据分析,抚州市大部分河流水质较好,水质达Ⅱ类—Ⅲ类地表水标准,适合于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但在一些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下游局部河段水体受到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氨氮。
   八、浅层地下水 1959年至1962年,域内先后在抚州市城北娄家村、南丰双田、乐安芜头建立地下水观测站,1967年各站均停测。
   2009年6月、2010年12月,先后在抚州城背山路、临川区水利局建立2处地下水观测站,分别于2009年6月25日、2011年1月16日开始进行地下水位水温观测。
   抚州区域历年地下水位特征值 表2—3—9 单位:米 九、降水量 全市共有122站观测降水量(包括洪门水库管辖11站),观测年限最长的解放桥站达74年。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737.7毫米,最大年降水量2407.0毫米(2010年),最小年降水量1132毫米(1963年),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13倍。各站变化幅度均在1.8倍~3.0倍。
   全年60%以上降水量均集中在4月—9月,尤以3月—6月为最多,占全年降水量50%,同时5月—6月也是暴雨活动最频繁季节,最大一日暴雨量493.0毫米,出现在1953年8月17日东乡站;次大一日暴雨量366.5毫米,出现在2010年6月19日资溪柏泉站。但灌溉季节7月—10月降水量却较少,以廖家湾站为例,这几个月平均降水量388毫米,占全年23.5%,其他各站一般都只占全年20%。第二节气象 域内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逐日回升,阴晴不定,雨多风大,日照少,常出现暴冷暴热和长阴雨春寒天气,春末夏初偶尔会下冰雹。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大部分地区较酷热,全市多雷雨,6月—7月常出现大到暴雨和连续性暴雨天气,盛夏季节炎热高温。秋季北方冷空气开始活跃南下,常常是一场秋雨一场凉。9月—10月受大陆变性高压控制,雨量稀少,空气干燥,碧空无云,形成秋高气爽天气。冬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冷空气南下影响,天气寒冷,雨雪纷纷,霜冻和冰冻出现频繁。全市年平均气温17.06℃~18.44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7.64℃~29.8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20℃~6.80℃.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2.2C,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3.2℃。年平均降水量1736.3毫米~2003.3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4月—6月,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62.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85.5小时。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旱、涝、风、雹、雷电和低温等灾害天气常有发生,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随着气象科技发展,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科技服务也逐步发展起来。
   一、农业气候区划 根据全市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分布情况,划分三大农业气候区。
   温热气候区包括南城、南丰、黎川、广昌沿盱江、黎滩河两岸盆地部分,海拔高度100米~200米,光、热、水气候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8.05℃~18.4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2.3℃,1991年冬出现在黎川;年降水量1736.3毫米~1829.9毫米;年日照时数1526.8小时~1638.7小时,稳定通过10℃~20℃,积温〉4500℃(80%保证率),宜实行一年三熟。南丰位于该区中心,热量资源丰富,作物果树越冬条件较好,适宜发展南丰蜜桔,但仍需注意防冻。不利气候因素是,春秋季低温冷害,初夏小满寒,大风日数北风多南风少。
   温暖气候区 包括东乡(除虎形山)、临川(除茅排乡)、金溪县沟树及黄通以西、崇仁县桃源以北、资溪县高田和许坊、宜黄县黎圩及梅坊和桃陂,海拔高度100米以下,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气温17.06℃~18.24℃,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3.2C,1991年冬出现在东乡和资溪;年降水量1797.2毫米~2003.3毫米;年日照时数1401小时~1670小时,稳定通过10℃~20℃,积温4300℃~4500℃(80%保证率),有利双季稻中搭中栽培,实行稻稻油三熟制以中早熟品种为宜,可发展耐寒的温州蜜桔,但要选择有利地形注意防冻。不利天气因素有“三寒”(春寒、小满寒、寒露风)、冰雹。
   温凉气候区 包括乐安县、资溪县(除高田、许坊)、宜黄县(除黎圩、梅坊、桃陂)、崇仁桃源以南和黎川、南丰、广昌部分边缘山区,海拔高度200米~400米,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17.06℃~18.44℃,极端最低气温均〈零下9℃,年降水量1740.7毫米~2003.3毫米(乐安、宜黄两县西部偏少只有1749.0毫米~1831.7毫米)。年日照时数1401.0小时~1638.7小时,稳定通过10℃~20℃,积温4000℃~4300℃(80%保证率)。该区在300米以下低丘可种双季稻,400米以上以一季杂优为主。气温日差较大,种植瓜果品种优良,山区湿度大,茶叶品质高。不利气象因素是,雨量较多,早春低温阴雨和秋季寒露风危害严重,常给早稻育秧和晚稻抽穗扬花带来较大影响,冬季低温冰冻也给农作物及林木造成一定危害。
   二、主要气象要素 (一)气温 年平均气温 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7.06℃~18.44℃,分布特点是南部高于北部,平原区高于山区。气温较高区域是以南丰、广昌为中心,年平均气温为18.44℃和18.43℃,气温较低区域是资溪和乐安,年平均气温为17.06℃和17.52℃。
   1981年—2011年各县(市、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值及出现年份 表2—3—10 单位:℃ 1981年—2011年各县(市、区)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及出现日期 表2—3—11 单位:℃ 1981年—2011年各县(市、区)历年月平均气温 表2—3—12 单位:℃ 1981年—2011年各县(市、区)历年各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及年平均日较差 表2—3—13 单位:℃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域内历年平均日较差为7.9℃~9.9℃,变化最大为南城9.9℃,变化最小有临川、东乡、乐安为7.9℃。气温日较差地理分布特点是东西山区高于平源河谷。其年度变化上半年(1月—6月)较低,下半年(7月—12月)较高。
   1981年—2011年各县(市、区)气温年较差 表2—3—14 单位:℃ 全市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大陆性气候明显。全市各县(区)历年平均1月气温为5.2℃~6.8℃.7月气温为27.64℃~29.85℃,年较差为22.38℃~24.30℃。资溪为最小22.38℃,临川为最大24.3℃。
   1981年—2011年各县(市、区)稳定通过临界温度初、终日、天数及积温 表2—3—15 单位:天、℃ 主要界限温度初终期及积温 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0°C,初日最早是广昌,出现在3月18日,最迟是宜黄、金溪,出现在3月23日。≥10℃终日,最早是金溪、南城,出现在11月22日,最迟是广昌,出现在11月28日。稳定通过10°C初终日天数,最长256天(广昌),最短245天(金溪)。期间积温最高5838.4℃(广昌),最低5353.8℃(南城)。
   全市历年日平均气温≥15℃,初日最早是广昌,出现在4月10日,最迟是资溪、南城,出现在4月14日。≥15℃终日,最早是宜黄、金溪、南城,出现在10月28日,最迟是广昌,出现在11月5日。稳定通过15℃初终日天数,最长210天(广昌),最短198天(南城)。期间积温最高是5167.1℃(广昌),最低是4659.5℃(南城)。
   全市历年日平均气温≥20℃,初日最早是广昌,出现在5月6日,最迟是南城,出现在5月19日。
  ≥20℃终日最早是南城,出现在9月28日,最迟是广昌,出现在10月9日。稳定通过20℃初终日天数,最长是157天(广昌),最短133天(南城)。期间积温最高为4129℃(广昌),最低3391.3℃(南城)。
   (二)降水 年降水量 全市常年降水总量在1736.3毫米~2003.3毫米左右,总的分布趋势是:自北向南;各降水量逐渐增多,资溪地处武夷山西麓,受到地形影响,常年总雨量为2003.3毫米,是全市的多雨中心,全市各季节降水量分配不均匀,春雨(2月—4月)558毫米~636.3毫米,占年雨量32%左右,夏雨(5月—7月)656.4毫米~821.1毫米,占年雨量40%左右,秋雨(8月—10月)266.1毫米~336.3毫米,占年雨量16%左右,冬雨(11月—次年1月)190.9毫米~251.5毫米,占年雨量12%左右。
   1959年—2011年各县(市、区)年降水量 表2—3—16 单位:毫米 续表2—3—16 全市年降水量极值以东乡2010年出现2903.7毫米降雨为最大,以南城2003年出现1115.3毫米降水为最少。全市月降水量极值以金溪1998年出现1093.6毫米为最大,以东乡分别于1987、2001和2004年出现的月降水量0毫米为最少。
   1981年—2011年全区(市)月、季平均雨量及降水量极值 表2—3—17 单位:毫米 降水口数和降水强度 全市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62.6天。最长连续降水口数为27天,过程累计雨量为477.8毫米,1984年3月18日至4月13日出现在黎川;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为43天,2004年9月23日至11月4日出现在东乡。全市日最大降水量为393.8毫米,2002年6月16日出现在广昌。1小时最大降水量为70.3毫米,2001年8月15日出现在广昌。
   降雪全市年平均降雪日数为5.9天,最多是乐安县达7.3天。年最多雪日23天,出现在临川。全市年平均积雪日数2.9天,北部多于南部。全市以临川年平均积雪日最多,达4.0天。年最多积雪日数18天。最早积雪日是12月7日,最迟积雪日为3月19日。最大积雪深度为26厘米,1983年12月29日出现在乐安。
   (三)地温 全市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9.4℃~21.2℃,最高出现在南丰、黎川县,最低出现在资溪县,最高与最低相差1.8℃。全市春季(3月—5月)平均地面温度为18.6℃~20.2℃,夏季(6月—8月)平均地面温度为29.8℃~32.6℃,秋季(9月—11月)平均地面温度为20.9℃~23.1℃,冬季(12月一次年2月)平均地面温度为7.9℃~9.6℃。全市年平均最高地面温度为32.2℃~35.3℃。全市年极端最高地面温度为68.1℃~72.4℃,黎川2003年8月2日出现全市年极端最高地面温度72.4℃。全市年平均最低地面温度为13.1℃~14.5℃。全市年极端最低地面温度为零下21.1℃~零下9.0℃,1991年12月20日临川出现全地区最低地面温度为零下21.1℃。全市平均10厘米地中温度为18.8℃~20.6℃。
   (四)霜期 市内历年平均霜期81天~108天,平均霜期最长108天(乐安),平均霜期最短81天(黎川、南丰)。历年霜期最长148天(临川、乐安),霜期最短24天(东乡)。
   1981年—2011年各县(市、区)历年平均霜期,最长、最短霜期及年份 表2—3—18 史上无霜期最长337天(资溪、南城、宜黄、黎川、南丰、广昌,1994年),最短210天(乐安,1991年)。
   1981年—2011年各县(市、区)无霜期最长、最短天数及年份 表2—3—19 (五)日照 全市各地平均实际日照数1585.5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5%。一般中部少于南北部,山区少于低丘陵区,夏秋高于冬春。一年之中全市年最多日照时数为1670小时,出现在东乡县;年最少日照时数为1401小时,出现在资溪县。
   1981年—2011年各县(市、区)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 表2—3—20 单位:小时、% 续表2—3—20 (六)蒸发 全市年平均蒸发量为1429.2毫米,南丰、南城为全市高值区,年蒸发量为1500毫米~1600毫米,黎川、崇仁、宜黄、金溪、资溪、乐安为全市的低值区,年蒸发量为1300毫米~1400毫米,其他县市为1400毫米—1500毫米。盛夏气温高,蒸发量大,7月、8月月蒸发量分别为243.8毫米和205.2毫米,分别是该月降水量的1.7倍和1.5倍,容易发生干燥。1月、2月月蒸发量为全年最小,分别为43.3毫米和50.7毫米。
   1981年—2011年各县(市、区)平均蒸发量 表2—3—21 单位:毫米 (七)相对湿度 全市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4%。临川、东乡、金溪、南丰平均相对湿度最小,为79%,资溪年平均相对湿度最大,为83%,其他县为80%~82%。全市最大相对湿度为100%,多出现在雾天,极端最小湿度为4%,1996年4月16日出现在乐安。
   (八)风 全市一年之中均以静风天数最多,其次是北风或偏北风。夏季除黎川东风较多外,其他县(区)均盛行南风。从9月份至翌年3月,全市盛行北风,4、5月份南、北风势均力敌,但仍以北风稍多。全市平均风速仅1.1米/秒~3.0米/秒,东乡、金溪、南城偏大,在2.2米/秒以上,南城为全市最大,资溪最小,仅1.1米/秒,其他县(区)均在1.2米/秒~1.9米/秒之间。
   三、四季 全市四季分明,气候特征明显。
   春季 全市各县(区)春季的初日为3月19日—23日,终日为5月23日—6月3日,历时66天~75天,该时段正是北方南下寒流与北上暖流交绥活动,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气温回升快,雨多,风大,日照少,常出现暴冷、暴热和长阴雨春寒天气。3月—5月平均降水量为235.3毫米,占全年降水13%。全市各地在春末夏初时段内偶尔会落冰雹,其大小不一,一般黄豆大小,少数大似鸡蛋。
   夏季 全市各县(区)夏季初日为5月24日—6月4日,夏季终日为9月20日—9月27日,历时109天~127天左右。每年6月、7月间正值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到大陆,西南暖湿气流逐渐加强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江南一带交绥,常出现大到暴雨天气和连续性暴雨天气,降水量较为集中。7月—8月西太平洋副热高压盘踞在长江中下游上空,全市正值盛夏时节,月平均气温上升至29℃~30°C左右,日最高气温多在35℃以上,天气炎热气温高,蒸发量大,易出现干旱。有的年份在盛夏期间受台风外围影响产生降水,对缓和解除旱情有利。
   秋季 全市各县(区)秋季初日为9月21日—28日,终日为11月22日—28日,历时60天~63天左右。由于此时海洋上的暖空气逐渐减弱,而北方冷空气逐渐活跃乘虚南侵,常常是一场秋雨一场凉。当9月中下旬较强冷空气南下时,常出现“寒露风”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个别年份可造成晚稻大量秕谷,降低结实率而减产。9月—10月期间,全市多处稳定的大陆变性高压控制下,雨量稀少,空气干燥形成秋高气爽天气,并常因气温较高出现回热的所谓“秋老虎”天气和秋旱。个别年份因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空气常在江南交绥,造成秋雨绵绵,阴雨天气持续10天或半个月左右,称之“烂秋”天气,大大影响秋收及冬种。
   冬季 全市各县(区)冬季初日为11月23日—29日,终日为次年3月17日—22日,历时109天~120天左右。冬季常受西伯利亚和蒙古冷空气南下影响,天气寒冷,雨雪、霜和冰冻出现频繁。1月中旬至2月上旬正值“三九”严寒天气,为全年最寒冷时间,日平均气温多在4℃~5℃左右。全市各县极端最低气温在零下9.3℃~零下13.2C之间,小于零下5℃的寒冷天气日数不多,持续时间也不会很长,有些年份还出现大雪、雨淞、雾淞等恶劣天气,对通信、交通、供电、供水影响很大并带来一定灾害。
   1981年—2011年各县(市、区)四季初、终日及持续天数 表2—3—22 单位:天 四、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其热效应直接影响植物热量平衡和各种生理活动。在适宜水肥条件下,植物对太阳总辐射利用效率在生长旺盛期可望达到5℃—6%。域内接收太阳辐射总量以南丰为最大,东乡次之,资溪为最小,全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平原多于丘陵山区。
  抚州市各县区逐月平均太阳总辐射表2—3—23 单位:千卡/平方厘米 五、气象现代化建设 全市高密度、多种类和全天候发展的综合探测系统逐步建成。2002年建成广昌、南城国家级地面自动气象站。此后,相继建成由11个国家级地面自动气象站、1个新型天气站、148个区域自动气象站、9个GPS/MET大气水汽观测站、1个酸雨站、2个负离子观测站、2个闪电定位仪、1个一级太阳辐射站、、1个紫外线观测站、8个土壤湿度观测站、1辆气象应急车等组成的高密度、立体化、全天候、自动化大气综合探测网络,区域自动气象站覆盖到全市每个乡镇。至2011年底,全市实现对常规气象灾害的连续不间断监测,实时加密探测数据传输每5分钟一次,基本实现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不漏网。建成高速地面气象通信宽带网络系统,气象通信能力明显增强。建成以4M市—县MSTP专线、8M市—省SDH专线为主,基于INTERNET宽带接入的VPN通信为辅的高速现代化气象通信网络。建成天气预报可视会商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天气预报可视会商。建成气象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与省气象台实时会商,气象应急指挥团队便捷地获取信息、发布气象指令和联合进行调度。建成新型卫星数据广播系统(CMACAST系统),大幅度增加和提高了全市气象资料广播的种类、数量、时效性和可靠性,为全市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的第一手气象资料。气象灾害监测能力、预报预测能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六、人工影响天气 域内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时称人工降雨试验。1974年8月9日在黎川县成立抚州市人工降雨指挥部,从省军区调6门三七高炮、省气象局调测雨雷达在该县作业18次。1978年开展高炮和土火箭作业。80年代人工增雨基本未开展。90年代,利用高炮在域内部分县开展人工降雨。1991年7月,抚州行署办公室发文成立抚州地区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行署副专员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人影办)设在市气象局。1996年10月,地区行政公署行文对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并将人影办设在市气象局,为科级事业单位。2000年,省军区退役4门三七高炮分布东乡、金溪、南城、崇仁,同年由市高炮分队组织在部分县开展人工增雨。2001年6月,抚州开始配备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发射装置和作业车辆。2003年7月—8月,抚州市发生罕见大旱,全市7个县紧急配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车投入使用,11个县(区)开展大范围人工增雨作业,并取得明显社会、经济效益。同年省军区退役4门三七高炮调市气象局统一管理。2004年,全市配齐人工增雨作业车,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实行专业化、规范化和准军事化管理。到2011年底,全市拥有14支火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分队和2支高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分队,4门三七高炮、14套火箭作业系统,作业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160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领域不断拓展,由此前单一人工增雨,逐步发展到人工消雹、森林防(灭)火、城市降温、水库蓄水、农业抗旱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到2011年,全市共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1133次,发射火箭弹2111枚,“三七”高炮弹1950发,直接经济效益逾20亿元。
   七、气象科技服务 1982年,抚州气象科技服务开始发展。1990年成立地区气象局服务科,自此,气象科技服务有专门机构。此后20年,抚州气象科技服务得到长足发展,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一是专业气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加强与农业、水利、林业、国土、交通、电力、卫生、旅游等部门合作,建立专业气象平台,专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气象短信服务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建成短信服务平台,气象短信成为科技服务重要方式,短信服务行业、对象和数量增长明显。二是防雷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地(市)委、地区行署(市政府)对防雷减灾工作更加重视,制定下发规范性文件,加强防雷减灾工作。2000年7月,地区行署办公室转发《地区建设局气象局关于加强新建扩建工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意见》;2001年9月,市政府以市长令形式下发《抚州市防御雷电防灾管理规定》;2004年5月,防雷安全内容纳入建筑物主体工程“三同时”审查内容;2006年3月,抚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将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纳入县(区)房屋综合报建程序的通知》;2008年防雷工作进入市政府联审联批程序;2010年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上把好防雷安全关。经过多年努力,防雷减灾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社会防雷意识明显增强,雷击事故明显减少。
   第三节 物候 以农谚预告农事,运用二十四节气歌谣安排农业生产为域内农民传统习惯。如“过了惊蛰节,春耕有有歇”;“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油菜不吃谷雨水”;“桐子树开花,正好种棉花”;“栽了立秋禾,不够喂鸡婆”;“七蓖八蒜”“九油十麦”“霜降不割禾,一夜丢一箩”;“处暑在月半前(农历七月十五之前),切莫荒去田;处暑在月半后,切莫去种豆”;“麦到小满禾到秋”;“霜降拔葱,不拔就空”;“山上葛开花,蚊虫快回家”等等。还有按月说动物候:一月野鸡啼,二月斑鸠飞,三月青蛙唱,四月燕子归,五月布谷叫,六月石鸡响,七月蛇上树,八月蛇拦路,九月猴子满山窜,十月野猪偷红薯,十一月松鼠藏食粮,十二月野猪遍山拱。
   抚州市各种农作物物候期基本一致,因各县(区)小气候和物种间差异,亦有提前和推迟。
   一、农作物物候期 早稻:一般3月中下旬播种,4月中下旬移栽,7月中下旬收割。“懵里懵懂,清明下种。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晚稻:5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移栽,10月下旬成熟。
   小麦:11月上旬播种,次年3月上旬拔节,5月中旬成熟。
   棉花:4月上中旬播种,5月上旬出苗,7月上中旬现蕾开花,8月中下旬裂铃吐絮,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拔株。
   玉米:4月中下旬播种,5月上中旬抽穗开花,6月上下旬成熟,7月上中旬收获。
   花生:4月中下旬播种,6月上旬扎针,6月下旬开花,8月上旬成熟,9月初收获。
   油菜;9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移栽,次年3月上下旬开花,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熟收获。
   二、蔬菜物候期 辣椒:早熟,11月中旬播种,11月下旬栽植,次年5月中旬收获;晚熟,3月下旬栽植,7月成熟。
   茄子:4月中旬播种,下旬栽植,5月中旬至8月成熟。
   大白菜:8月上旬至11月上旬播种,次年6月至10月收获。
   秋冬萝卜:8月上旬至9月中旬播种,11月至次年2月收获。
   胡萝1:7月中旬至8月播种,11月至次年2月收获。
   毛豆:4月播种,6月上旬至7月收获。
   眉毛豆:4月播种,7月至11月上旬次获。
   三、果木类物候期 柑桔:4月下旬开花,10月下旬果实成熟。
   桃:3月开花,6月至7月果实成熟。
   柳:立春前后发芽,3月至4月展叶,农谚谓:三九四九河边插柳。
   竹:3月至4月竹笋出土,老竹5月至6月开花。
   杉:3月至4月开花,10月至11月果实成熟,10月下旬栽种,11月至次年1月冬播,2月至3月春播,12月至次年2月栽插。
   松:3月至4月开花,10月下旬果实成熟,11月中旬采种,2月至3月春播,12月至次年1月冬播,12月至次年2月栽植。
   油茶:10月开花,次年10月下旬果实成熟采种,冬春播种。
   泡桐:3月开花,10月下旬果实成熟。
   苦楝: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叶,农谚谓;“苦楝树展叶,不会有春雪。” 板栗:4月至5月开花。9月至10月果实成熟,10月上旬采种,3月至4月春播,9月至10月秋播,11月上旬落叶。
   梨:3月至4月开花,7月至8月果实成熟。3月至4月春播,春季苗接,秋季芽接。
   樟树:樟树发了芽,以后春寒少。
   桐子树:4月上旬开花、展花,10月果实成熟,花期怕寒风冷霜,“开花遇冷风,十窝桐子九窝空”“明年结不结,要看今年热不热,今夏热得好,明年结得好”。
   榧树:4月中下旬开花,次年9月初果实成熟,采种。
   苦莲子:苦莲子落得早,春季回暖早;落得晚,回暖迟有倒春寒。
   四、瓜类物候期 黄瓜: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9月至10月中旬收获。
   南瓜:3月下旬至4月播种,4月至5月上旬定植,7月至10月收获。
   苦瓜:3月下旬至4月播种,4月至5月上旬定植,7月至9月中旬收获。
   西瓜:3月下旬至4月播种,4月至5月上旬定植,7月至8月上旬收获。
   梨瓜:4月至6月播种,6月下旬至9月上旬收获。
   冬瓜:3月上旬至4月播种,4月至5月上旬定植,7月至9月收获。
   丝瓜:3月上旬至4月播种,4月至5月上旬定植,6月上旬至10月上旬收获。
   五、花候期 立春前后,迎春花怒放;雨水梨花开放;雨水之后,白玉兰盛开;惊蛰过后,桃、李、山茶含苞欲放;清明前后,杜鹃花(俗称映山红)红遍山麓;谷雨前后,含笑花香艳迷人;立夏之后,板栗、百合花争妍,油桐、桔花竞开;芒种一过,芒花飞扬;夏至栀子花怒放;夏至一过,夹竹桃、木槿花常开;盛夏时,石榴、牵牛花姹紫嫣红;大暑前后,荷花开遍藕塘;立秋后,鸡冠花、夜来香常开不败;中秋节前后桂花飘香,茶花满山;八月桂花香满地;秋分后,百菊争妍;霜降季节,菊花竞放;霜降前后,油茶花开遍山间;三九隆冬枇杷、芙蓉花盛开,梅花傲霜斗寒。
   六、鸟候 大雁:3月下旬全部北迁;10月上旬开始南迁。
   燕子:燕子来得早,回春早。春季南归,清明前始见,秋季开始南迁,于秋分后绝见。
   白鹭:每年4月飞至域内,5月筑巢,5月至7月产卵,11月迁徙。
   布谷鸟:春分前后始见,清明时飞翔筑巢,立夏始鸣,夏至终鸣。农谚谓:“布谷鸟叫,作田时间到。” 鸦雀:鸦雀成群叫,大雪的征兆。
   乌鸦:冬季山区,乌鸦成群,为下雪前兆。
   斑鸠:早鸪雨,昼鸪晴,夜鸪雨。
   水鸟:水鸟呱呱叫,大雨必定到。
   七、昆虫候 蝉:夏至始鸣,秋分终鸣。
   蜘蛛:蜘蛛倒结网,会涨水。
   蚂蚁:蚂蚁搬家会涨水。
   蜻蜓:蜻蜓低飞,有大雨落。
   蜜蜂:3月中旬,油菜、紫云英花开时,开始采蜜。
   八、禽畜候 鸡:鸡在高处鸣,雨止要天晴。
   鹅、鸭:鹅鸭早进笼,天气要变坏。
   猪:正月猪滚浆,一定要烂秧。猪衔柴,天气将冷。
   狗:狗吃水,天有雨。
   九、爬行类候 蛇:惊蛰出洞,立冬进洞冬眠。蛇出洞,会大雨;蛇过水,会涨水。
   蚯蚓:立春后待春暖开始活动。蚯蚓滚沙,大雨泛沙。
   十、鳞介类候 青蛙:3月上旬冬眠苏醒,出土活动,始鸣,立冬后冬眠。
   蟾蜍:3月下旬出穴活动,10月下旬蛰居土中。
   刺胸蛙(石鸡):4月下旬冬眠苏醒出洞,盛夏活动频繁,立冬后冬眠。
   十一、非生物候 一月二月冰冻寒害,三月四月雷响雨涟涟,五月六月涨大水,七月八月大暑天,九月十月伏秋多旱,十一月十二月霜落地雾漫天。
   正月初一打了霜,一斗谷子一只秧(寒潮多,会烂秧);青石回潮会下雨;盐罐回潮会下雨;厨房不出烟,天气就要变;灶灰温成块,下雨下得快。
   第四章 自然资源 市内各种资源丰富,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还有地热资源、太阳能资源和风能资源。全市土地面积18798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11.3%;水资源总量为181.11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总量为70.25万千瓦,占全省水能蕴藏量10.29%,水能可开发量49.14万千瓦,折合年可开发电量19.66亿千瓦小时;市内分布有高等植物3000余种、高等动物1180余种;已开发利用矿藏50多种,其中放射性金属铀储量属超大型,瓷土矿、铜、钨等矿藏在省内有一定优势。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资源丰富,雨量丰沛,土壤类型多,是发展农业生产有利条件,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第一节 土地资源 2011底,全市土地面积18798平方千米,折合2819.76万亩,占全省总面积11.3%。其中:耕地513.12万亩,园地128万亩,林地1805.79万亩,草地57.6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8.39万亩,交通运输用地35.97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37.82万亩,其他土地33.07万亩。
   一、土地利用现状 耕地 2011年底,全市有耕地513.12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18.2%,按照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市常住人口3912312人计算,人均耕地1.31亩。耕地分3个二级类,其中水田464.3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90.5%;水浇地2.0万亩,占0.4%;旱地46.79万亩,占9.1%。
   林地2011年底,全市林地面积1805.79万亩,占全全市土地总面积64%,其中有林地1455.22万亩,占林地总面积80.6%;灌木林地27.3万亩,占1.5%;其他林地323.27万亩,占17.9%。全市林地分布情况为临川124.93万亩、南城168.03万亩、黎川187.28万亩、南丰153.89万亩、崇仁139.04万亩、乐安265.21万亩、宜黄232.04万亩、金溪104.42万亩、资溪165.28万亩、东乡88.12万亩、广昌177.54万亩。
   园地 2011年底,全市园地面积128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4.5%,其中果园116.02万亩,占园地面积90.6%;茶园2.79万亩,占2.2%;其他园地9.19万亩,占7.2%。
   草地 2011年底,全市草地面积57.6万亩,只占全市土地总面积2%,其中天然牧草地0.01万亩,其他草地57.59万亩。
   水域 2011年底,全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37.82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4.9%,其中:河流水面31.7万亩,水库水面36.5万亩,坑塘水面24.45万亩,沟渠33万亩,内陆滩涂9.2万亩,水工建筑用地2.96万亩。
   二、土壤类型、面积及分布 全市土壤类型分为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红黏土、新积土、粗骨土、潮土和水稻土9个土类、15个亚类、65个土属、200个土种,总面积为2604.78万亩。
   红壤 红壤面积1982.8万亩,占全市土壤类型总面积76.12%,遍及全市各县(区)海拔800米以下山地、丘陵和岗地,是全省红壤分布主要地区之一,也是全市面积最大的一类土壤。主要由酸性结晶岩类(花岗岩、片麻岩等)、中性结晶岩类(凝灰岩等)、石英岩类(石英岩、石英砂岩等)、泥质岩类(千枚岩、页岩等)、红砂岩类(红砂岩、砂砾岩等)和第四纪红色黏土等6类母质发育而成。红壤大多数土层深厚,光热充足,是发展果、茶、桑以及油茶等木本油料最广阔土壤资源。高丘和半山区红壤盛产杉、松、毛竹等,因而又是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主要土壤资源。按红壤发育程度和主要性状差异,又可分为红壤、黄红壤和红壤性土3个亚类。
   红壤为最典型亚类,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是农业利用最有潜力土壤。海拔20米~600米低山、丘陵和岗地都有分布,面积1750.7万亩,占红壤土类面积88.3%。成土母质以酸性结晶岩类面积最大,占47.8%,泥质岩类占17.4%,红砂岩类占12.1%,石英岩类占11.8%,第四纪红色黏土占6.2%o,中性结晶岩类占4.7%。
   黄红壤是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红壤向黄壤发育的过渡性土壤,位于红壤基带土壤之上,分布在海拔600米~800米低、中山地,面积212.2万亩,占红壤土类面积10.7%,除东乡县外,全市其他县区均有分布。成土母质以酸性结晶岩类面积最大,占66.8%,中性结晶岩和石英岩类各占11.9%,泥质岩类占9.4%。
   红壤性土是红壤地区由于地表径流对表土不断冲刷和搬运,而形成表土层薄,淀积层发育不明显的一种幼年土壤,分布在中、低丘陵地区,面积19.9万亩,占红壤土类面积1.0%。成土母质有酸性结晶岩类(占58.5%)、红砂岩类(占25.3‰)和石英岩类(占16.2%)等3种。
   黄壤 主要分布在红壤带之上,海拔800米~1200米山地,是在湿润凉爽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土壤,面积52.6万亩,占全市土壤类型总面积2.0%。除南城、东乡县外,全市其他县区均有分布。成土母质有酸性结晶岩类(占52.3%)、中性结晶岩类(占19.2%)、石英岩类(占18.1%)和泥质岩类(占10.4%)等4种。黄壤一般土层都较深厚,植被覆盖度大,土壤有机质丰富,肥力高,是种植用材林的重要土壤资源。
   山地草甸土 位于山地土壤里直带谱黄壤之上,见于南丰、宜黄县军峰山和崇仁县相山等海拔1200米以上高山平坦缓坡地段,是在山高风大、低温多湿、草本植物生长良好条件下形成的草甸型土壤,面积0.28万亩,占全市土壤类型总面积0.01%,成土母质主要为酸性结晶岩类。
   紫色土 系由紫色岩系风化物发育而成岩性土,成土时间短,土层分化不明显,土体颜色、物理性状与母质相似。形成紫色土主要母质有紫色砂页岩、紫色砂岩、紫色砂砾岩、紫色泥页岩以及紫棕色砂页岩与暗紫色泥页岩等风化物。紫色土酸度小,磷、钾、钙养分含量较高,适应喜钾、钙植物生长。但土壤母岩岩性脆,易风化剥离引起土壤侵蚀。因此,紫色土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紫色土面积74.9万亩,占全市土壤类型总面积2.90%。主要分布于南城、广昌和南丰县海拔150米左右的丘陵地区,南城、广昌两县紫色土面积最大,有67.2万亩,占紫色土面积89.7%。尤以南城县万坊、株良、里塔、新丰乡的低丘,分布集中连片,与周围红壤过渡界线明显,并呈复区交错出现。依据土体中硅铝率、碳酸钙含量和土壤酸碱度,紫色土划分为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3个亚类,其面积分别占紫色土土类面积91.1%、1.6%和7.3%。酸性紫色土分布于南城、广昌、临川、宜黄、崇仁和金溪等县(区)丘陵地带。中性紫色土集中分布于广昌县赤水镇等丘陵区,石灰性紫色土集中分布于广昌县甘竹镇、旰江镇和南丰县琴城镇等丘陵区。
   红黏土 零星分布于市内第四纪红色黏土红壤低丘、岗地中上部,由于植被完全遭受破坏,受地表径流长期冲刷,表土层几乎侵蚀殆尽,为底部网纹土层完全裸露、利用价值较低的一种土壤,面积0.8万亩,占全市土壤类型总面积0.03%。
   新积土 新积土又称沙洲或沙滩,是近代河流冲积物或经风力再搬运堆积而成幼年土壤。零星分布于全市大小河流主航道两侧河漫滩。每年雨季常被洪水淹没,枯水季节出露而成沙砾滩地,现时农业利用难度较大。新积土有0.3万亩,占全市土壤类型总面积0.01%。
   粗骨土 系由炭质页岩风化发育形成的一种初育土,面积53万亩,占全市土壤类型总面积0.20%,分布于崇仁县三山流坊丘陵地区。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较重地段,表土层浅薄,底土层为半风化岩石碎屑物。植被条件较好地段,表土层较厚,土层夹有较多松散岩石的碎屑、碎块。该类土壤具酸性,土壤有机质也较丰富,是发展油茶生产的良好土壤资源。
   潮土 潮土又称潮沙土或冲积土,是近代河流冲积物经人工开垦耕作而成旱作土壤。分布于抚河及其支流沿岸河阶地及冲积平原,面积12.7万亩,占全市土壤类型总面积0.49%。潮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耕性好,适耕期长,养分丰富,肥力水平较高,适种作物广,是各种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尤其是柑桔种植基地。但土壤沙性重,不利于保水保肥。
   水稻土 水稻土是各类自然土壤在水耕植稻情况下,经过氧化还原淋溶淀积等过程而形成一类水田耕作土壤。广泛分布全市各县区,尤以抚河平原和丘陵沟谷分布集中,是市内最主要耕作土壤。面积475万亩(包括田埂、田塍、小路、小沟渠等),占全市土壤类型总面积18.24%。水稻土是所有土壤中复指数最高,生产利用最强一类土壤,除种植水稻外,还被利用种植棉花、红薯、黄麻、西瓜、花生、甘蔗、油菜等多种粮、油、经济作物和绿肥作物。水稻土分为淹育型、潴育型和潜育型3个亚类。
   淹育型水稻土属地表水型水稻土,主要分布于市内东南部黎川、资溪、金溪,西南部乐安、宜黄山区、丘陵的梯田、排田上中部和北部低丘岗地的上坡地带。面积小而零星,全市有19.6万亩,占水稻土面积4.1%。分布地形部位高,水源不足,灌溉条件差,耕种年代短,肥力低,土体发育不明显,仍保留着起源土壤特性,属低产土壤类型。
   潴育型水稻土属良水型水稻土,是受地表水与地下毛管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于抚河干支流两岸平原及山丘沟谷中地形开阔平坦部位的畈田、垅田上,是市内耕作土壤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种植土壤,面积395.8万亩,占水稻土面积83.3%。土壤受水分作用强,土体中氧化还原、淋溶淀积过程强烈,部面发生层次明显,除耕作层和犁底层外,还形成深厚潴育层。该土壤分布位置适中,灌溉条件好,人为生产活动频繁,土壤熟化程度高,土壤肥力较高。
   潜育型水稻土属地下水型水稻土,处于山丘沟谷、平原低洼地段,尤以山垄田、坑田中最常见,呈零星小面积分布,面积59.6万亩,占水稻土面积12.6%。这类水稻土主要受长期渍水(地下水、泉水、上层滞水)影响,水土温度低,土壤嫌气过程强烈,还原过程为主,低价铁锰大量游离,从而出现蓝灰色土层,一般质地粘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但肥效得不到发挥,不利于水稻生长利用,属低产土壤类型。
   第二节 水资源 水力资源 一、水资源 市内水资源丰富,总量为249.23亿立方米,由地表水、地下水组成。
   (一)地表水资源 市内地表水资源213.46亿立方米。地表水来自于降水与径流。
   降水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322亿立方米,其分布趋势是东、西向偏大,自南向北递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37.7毫米。资溪县平均降水量最大,约为1900毫米;临川区年均降水量最少,约为1600毫米。4月—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7%。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据1959年—2011年气象资料载,最大年降水量2407.0毫米(2010年),最小年降水量1132.0毫米(1963年)。东南部多于西北部,以资溪县多年平均降水量2100.0毫米为最大,以南城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643.0毫米为最小。降水量年变化大,以廖家湾站为例,该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40毫米,1954年最大,年降水量为2480.5毫米,最小是1934年,年降水量为841.7毫米,相差2.95倍。
   径流 全市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94.88亿立方米,4月—6月径流量占全年50.7%,4月—9月径流量占全年72.1%。径流分布趋势与降水趋势基本一致。多年平均径流深在900毫米以上,以黎川站1108毫米为最大,以芜头站845毫米为最小。最大年径流深是桃陂站1850毫米,发生在1970年,最小径流深是乐安县芜头站221毫米,发生在1963年。全市各条河最大月径流量与最大月降水量基本一致,一般都出现在每年5月或6月,最小月径流量一般出现在每年11月或12月,最大洪峰流量与最小洪峰流量比值一般在4.5倍以上,而最大洪峰流量与最小枯水流量比值则达200倍以上。全市人均占有水量为6300立方米左右。
   (二)地下水资源 市内地下水资源35.77亿立方米,地下水(浅层)资源可动量估算为51.86亿立方米,占河川总径流量31.3%。全市平均地下流量模数为22.6万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全市各河流径流深占河川径流深比值(即径流补给系数)为0.14~0.31,其趋势为上游大于下游,山区大于丘陵,以沙子岭、双田、洪门径流系数0.31为最大。全市地下径流深占降水深比值(即降水补给系数)为0.13,其趋势与径流补给趋势一致。地下水类型包括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前二者富水性强,水质污染程度低,是城区生产、生活主要供水源。后者富水性差,分布不均匀,水质不理想,不宜作城市供水源。
   松散岩类孔隙水 广泛分布于抚河流系两岸河漫地及一级阶地冲积平原中,是全市地下水、地下径流主要来源,其下部砾石层内含孔隙水,含水厚度一般在5米~10米左右,埋藏深度在0.5米~5米,易于开采,边缘低后丘径流区较深,平原径流区较浅,地下水除局部地段具微承压外,多属无压浅层地下水。地下水变化为:3月—7月雨季为地下水丰水期;8月至次年2月旱季是地下水贫水期;其变化幅度为1.09米~2.91米。地下水质:局部地段硝酸、亚硝酸、磷酸明显增高,虽受不同程度污染,但一般良好,无色、无味、透明,矿化度为120毫升~205毫克/升(pH5.5~6.8,呈弱酸性),局部地段个别矿物质超标,可作饮用水。
   碎屑岩裂隙孔隙水 在全市均有分布,共分两个等级,水量中等的单井涌水量每日100吨~150吨,水量贫乏的单井涌水量每日100吨以下,以自流水为主,水位埋深小于1.38米,水量中等,具有一定开采价值,水质与前一类相差不大。
   基岩裂隙水 分构造裂隙和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两个亚类,富水性由水量中等到水量贫乏,地下水埋藏深度一般不超过30米,水质良好,无集中供水价值,仅供分散居民点人畜用水。断裂脉状水在地层岩性及地形地貌条件有利情况下,具有一定集中开采价值。地下水质较好,种类不一,主要有重碳酸盐钙钠弱矿化水,硫酸氯化钠钙碱水,矿化度可达4.5毫克/升,与原生盐矿有关。
   二、水力资源 市内抚河、信江、赣江水系水能理论蕴藏总量为70.246万千瓦(其中:抚河57.90万千瓦,信江流域5.496万千瓦,赣江流域6.73万千瓦,润溪河0.12万千瓦),占全省水能蕴藏量10.29%。水能可开发量49.14万千瓦,折合年可开发电量19.66亿千瓦小时。
   第三节 动植物资源 市内三面环山,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态条件好,物种繁多,分布有高等植物3000余种,高等动物1180余种。其中有珍贵稀有树种65种,珍贵稀有动物104种。
   一、森林植物资源 抚州市属华中植物区,地带性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次为针阔混交林。市内树木资源丰富,分布的高等植物有30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109科322属1018种(含亚种、变种及少数栽培种),在木本植物中有优良速生树种26科55种。
   (一)树种资源 据明正德《建昌府志·物产考》记载:用材林树种有“松、柏、梓、冬青、杉、樟、枫、桐、槐、檀、槠、黄杨、椿”等。据清康熙《抚州府志·物产考》记载:用材林树种“多松、多枫、有桐、有檀、有槐、有柞、有储、有椿、有标、有榆、有黄杨”。
   民国期间,域内造林树种以油桐、油茶、乌桕、马尾松为主,此外还有杉木、柏树、樟树、洋槐、苦楝、梧桐、香椿、枫杨、栎树、枫树、棕榈、冬青、柳树、赤松、桃树、李树、梨树、板栗等。
   新中国成立后,全市加大对树木资源的开发利用,除常见栽培树种杉木、马尾松、樟树、油茶、油桐、木荷、泡桐、板栗、杜仲、湿地松之外,尚有栽培和利用树种200余种,可分三大类。
   用材树种 常见用材造林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柳杉、池杉、水杉、樟树、橡树、拟赤杨、木荷、苦槠、枫树、杨树、泡桐、火炬松、湿地松。其他野生珍贵用材树种有:台湾松、南酸枣、光皮桦、梓树、伯乐树、肥皂荚、鹅耳枥、交让木、杜英、猴欢喜、重阳木、黄檀、南岭黄檀、花榈木、红豆树、刺槐、水青冈-、亮叶水青冈、甜槠、米槠、罗浮栲、丝栗栲、大叶栲、南岭栲、乌眉拷、钩拷、青冈、大叶青冈、硬斗石栎、东南石栎、多穗石栎、圆锥石栎、麻栎、锥栗、山桐子、蕈树、枫香、青钱柳、枫杨、黄樟、黑壳楠、豹皮樟、薄叶润楠、红楠、刨花楠、闽楠、浙江楠、白楠、紫楠、鹅掌楸、玉兰、木莲、乳源木莲、深山含笑、乐东拟单性木兰、楝树、喜树、紫树、桂樱、椤木石楠、泡花树、栾树、银鹊树、银钟花、湘椴、紫弹树、青檀、榆树、香椿、青榨槭、榧树、南方红豆杉、香槐、朴树、铁冬青、毛红楝等。
   经济树种 根据其用途又可细分为,油料、芳香油料类、淀粉类、纤维类、果树及药物类树种。
   油料树种:油茶、油桐、乌桕、株木、油橄榄。
   芳香油料类树种:樟树、香桂、山苍子、木姜子、吴茱萸、花椒、柏树、桉树、松树。
   淀粉类树种:板栗、槠类、栎类、茅栗、锥栗、香榧、枣、柿类。
   纤维类树种:桑、榆、朴、山油麻、椴树、糙叶树、苎麻、竹类、梧桐、棕榈。
   果树:柑桔、橙、柚、桃、李、柿、板栗、枣、枇杷、梨、杨梅、猕猴桃、山楂、香榧、拐枣、四照花、多花山竹子、无花果、南五味子、乌饭、米饭花、葡萄。
   药用树种:根据抚州中药普查资料,市内有木本药用植物160多种。主要有银杏、三尖杉、毛筠、草珊瑚、柘树、薜荔、桑寄生、桷寄生、木通、十大功劳、南天竹、厚朴、玉兰、辛夷、红茴香、肉桂、阴香、橙木、杜仲、高粱泡、皂荚、香花崖豆藤、黄柏、远志、算盘子、蛇葡萄、木槿、元花、五加、常春藤、山茱萸、朱砂根、百两金、女贞、络石、紫珠、大青、豆腐柴、牡荆、枸枯、白马骨、钩藤、忍冬、羊蹄甲等。
   观赏树种 常见庭院绿化观赏树种有:侧柏、圆柏、日本花柏、苏铁、银杏、雪松、金钱松、罗汉松、槭树类、凌霄花、夹竹桃、黄杨类、湖北羊蹄甲、紫荆、腊梅、杜鹃花类、绣球、金丝桃、玉兰、荷花玉兰、紫玉兰、含笑、金叶含笑、白兰花、合欢、桂花、女贞、海桐、悬铃木、石榴、蔷薇花类、绣线菊、山茶花、梅等。
   (二)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 抚州市国家重点保护类植物,一级保护植物有伯乐树、香果树、水杉、南方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有杜仲、福建柏、银杏、长柄双花木、长叶榧树。三级保护植物有天竺桂、银钟花、野大豆、凹叶厚朴、红豆树、乐东拟单性木兰、闽楠、浙江楠、青檀、银鹊树、蚌网萼。
   (三)省级重点保护植物 抚州市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江南油杉、柳杉、罗汉松、粗檀、三尖杉、香榧、光皮桦、赤皮、赤皮稠、玉兰、木莲、美毛含笑、深山含笑、沉水樟、锈毛含笑、香槐、猴欢喜、密花棱罗树、中华猕猴桃、毛花猕猴桃、红花油茶、小果石笔木、多花山竹子、山拐枣、紫树、岗松、方竹、草珊瑚、山茱萸、云锦杜鹃、长蕊杜鹃、黄檀、花桐木、黑壳楠、豹皮樟、红楠、厚朴、紫玉兰、乳源木莲、紫花含笑、金叶含笑、尖嘴林擒、华中五味子、五味子、实心竹。
   二、动物资源 (一)动物种类 市内生态条件好,食料丰富,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栖息场所。据调查,全市有华南虎、豹、大小灵猫、熊、豺、猴、麂、水獭等兽类和40余种蛇类,有鸟类206种及鱼类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4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1种,而银环蛇则为《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保护动物。
   两栖类动物有大鲵、蝾螈、崇安髭蟾、中华蟾蜍、中国雨蛙、虎纹蛙、棘胸蛙、日本林蛙、大树蛙、饰纹姬蛙等28种。
   爬行类动物有眼镜蛇、银环蛇、尖吻蝮、黑肩锦蛇、王锦蛇、灰鼠蛇、乌梢蛇、平胸龟、乌龟、中华鳖、壁虎、石龙子、蜥蜴等42种。
   鸟类动物有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鹇、红隼、苍鹰、风头鹃隼、松雀鹰、鹊鹞、火斑鸠、杜鹃、红角号、长耳号、啄木鸟、红嘴喜鹊、大、小嘴乌鸦等206种。
   鱼类 据全市鱼类详查资料,市内鱼类有125种(不包括引进鱼种),分属9目20科。其中以鲤形目占主要地位,共有104种,占总数83.2%。而其他8目类仅占总数16.8%。鲤形目中,鲤科种类最多,计74种,占总数59.2%,其次为鲍科,有15种,占总数12.0%,此外,鳅科有6种,腹吸鳅科2种,敛科3种,鱿科2种,鲶科和胡子鲶科各1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草、青、鲢、鳙、鳊、鱼白、鳜、鲶、鲴、黄颡(又名黄芽头),乌鱼、黄鳝、泥鳅及引进的罗非鱼、河鳗、河蟹等。
   软体及底栖动物 市内有经济价值的软体和底栖动物,主要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椭圆背角无齿蚌、背角无齿蚌、圆田螺、环棱螺等,可用于人工育珠和食用。
   (二)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 抚州市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豹、华南虎、黑鹿、金雕、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穿山甲、豺、黑熊、黄喉貂、水獭、大小灵猫、水鹿、大鲵、鬣羚、虎纹蛙、鸳鸯、风头鹃、雀鹰、苍鹰、赤腹鹰、松雀鹰、白尾鹞、红隼、燕隼、白鹇、勺鸡、红腹锦鸡、草鹗、斑头鸺鹦、长耳鸺鹞、短耳鸺鹞、红角鸺鹃、领角鸺鹞、雕、鹰、普通夜鹰、蓝翅八色鹈。
   (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 抚州市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狐、貉、狼、黄鼬、果子狸、食蟹獠、豹猫、小鹿、赤鹿、蝾螈、苍鹭、草鹭、绿鹭、白鹭、池鹭、牛背鹭、绿头鸭、斑嘴鸭、花脸鸭、绿翅鸭、琵嘴鸭、灰胸竹鸡、山斑鸠、珠颈斑鸠、火斑鸠、鸬鹚、小辟鸟、四声杜鹃、大杜鹃、鹰鹃、冠鱼狗、普通翠鸟、蓝翡翠、白胸翡翠、三宝鸟、戴胜、鹧鸪、环颈雉、风头麦鸡、灰头麦鸡、啄木鸟、家燕、金腰燕、棕背伯劳、牛头伯劳、红尾伯劳、黑枕黄鹂、发冠卷尾、灰卷尾、黑卷尾、红嘴蓝雀、灰喜鹊、喜鹊、红嘴相思鸟、大山雀、崇安髭蟾、泽蛙、棘胸蛙、平胸龟、鳖。
   第四节 矿产资源 域内矿产资源有:有色金属(含贵金属)、稀有金属、黑色金属、稀土、瓷土、建筑材料及冶金辅助矿产等,以稀有金属铀、有色金属铜、瓷土矿和建筑材料矿藏为优势。已发现金属矿藏有20多种,非金属矿藏有30多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床265处,内有大型矿床3处,中型9处,小型253处。已开采利用的有铀、铜、瓷土、萤石、金、钨、煤、稀土、建筑材料矿产等。
   从已勘查和开发情况看,市内矿产资源分布特点有:原矿品种多样,金属矿藏、非金属矿藏、能源矿藏和水气矿藏都有发现;金属矿藏以金、铜、钨为主,而非金属矿藏一般品位偏低(如水泥用灰岩、钾长石、硫铁矿等),或选矿工艺较复杂(如石墨矿);赋存形态多样,有单一矿藏,也有共生矿藏、伴生矿藏,如铜矿一般伴生金、银、铅、锌等多种元素,石墨矿伴生五氧化二钒等;沉积类矿藏较少,未发现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油页岩等矿藏,煤炭资源储量不丰富;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分布相对集中,如乐安铀矿、东乡铜矿、临川茅排金矿等,其余矿藏大都呈分散分布,规模以小型为主;陶瓷工业原料矿藏丰富,且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黎川、南丰、临川、东乡等地;饰面用花岗岩分布广泛,具有较好的找矿和石材开发远景。
   一、有色金属矿产 金矿 发现小型金矿点及金矿化点30处,有岩金、砂金、泥金3种类型。主要金矿有:临川茅排金矿、东乡虎圩金矿、东乡银峰尖金矿、临川桐源砂金矿区、东乡枫林铜矿伴生金矿、东乡虎形山金矿区。域内金矿均为小型矿床。至2011年底,查明全市金矿资源储量为15217.1千克。
   铜铅锌矿 域内有热液型、矽卡岩型、斑岩型3种矿床类型。热液型矿床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主要分布于崇仁—东乡、宜黄大王山—金溪东岗山一带和资溪、黎川北武夷山隆起地带;矽卡岩型矿床多产于震旦系片岩中钙质层与燕山期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主要分布于宜黄大王山—金溪东岗山以及资溪一带;斑岩型矿床与燕山早期晚世及燕山晚期的中一酸性次火山岩(或浅成浸入体)有关,主要分布于崇仁—东乡、南丰—资溪一带。至2011年底,查明全市铜金属资源储量为132522吨,铅金属为69471.47吨,锌金属为26041.19吨。
   铜矿 主要有东乡枫林铜矿,矿床类型为花岗斑岩型,矿石矿物为黄铜黄铁矿、辉铜黄铁矿、斑铜黄铁矿、黄铁黄铜矿及胶状黄铁矿,矿石含铜平均品位为1.91%,至2011年底,查明铜资源储量A+B+D级为123114/12702铜吨/矿石千吨,占全市铜资源储量的92.9%o,同时伴生金、银、钨等矿藏,属中型规模富铜矿床。
   铅锌矿 主要有东乡虎圩柴古垅铅锌金矿和临川安山银铅锌矿,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其平均品位为铅锌0.5%~10.3%。矿石矿物主要有:金银矿、辉银矿、方铅矿、闪锌矿;伴生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褐铁矿、赤铁矿、毒砂。至2011年底,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为铅41264吨,锌3049.1吨,同时伴生有金、银、铜矿藏。
   钨锡钼铋 主要有气成—高温热液石英脉型、脉状(似层状)细脉浸染型和河床冲积砂矿型3种矿床类型。气成—高温热液石英脉型矿床与燕山早期中粒(或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有关,主要分布于域内中部东华山—大王山一带以及资溪三口峰,黎川姜科等地;脉状(似层状)细脉浸染型矿床与震旦系下统石英岩夹大理岩、石岩系锌山组顶部地层关系密切,主要分布于南城上渚—丹下、东乡枫林等地,河床冲积砂矿型主要与现代冲积层有关,主要分布于乐安太平—南城大盆山等地。
   钨矿 主要有宜黄大王钨矿床、广昌金华山钨矿床、乐安钨矿床、崇仁钨矿床,另有东乡枫林铜矿伴生钨矿床,南丰广坊口钨矿床。此外,尚有资溪三口峰、黎川姜科钨矿点。据统计,全市2011年底,钨金属资源储量为35392.5吨。
   铋矿 分布较少,主要在东乡枫林铜矿区和宜黄大王钨矿区。据统计,至2011年底,查明全市铋金属资源储量为358.45吨。
   银、钒、钴及碲、硒矿 银矿分布较广,多为伴生矿藏,主要分布于乐安鹏州银坑矿区、东乡枫林铜矿区、黎川熊村钨矿区、临川安山银铅锌矿区、广昌水南银金矿区、广昌竹坑银铜矿区和宜黄磁坑银矿区。其中宜黄磁坑银矿矿石含银量198克/吨~2230克/吨,银金属储量14吨。至2011年底,银金属保有储量为217.48吨。钒钡矿主要分布于金溪峡山石墨矿区,五氧化二钡含量为0.33%,C级保有储量为151.8万吨,D级保有储量为119万吨,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钴、碲、硒矿在域内伴生于东乡枫林铜矿床中,至2011年底,查明资源储量为:钴313吨、碲183吨、硒50吨。
   二、黑色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矿有铁、锰矿。铁矿床为热液淋滤和沉积变质两种类型,主要分布于宜黄尚源、南城黄狮渡、金溪东岗山等地;锰矿为风化淋滤型,分布于东乡、金溪、临川、乐安等地。至2011年底,查明全市铁矿石资源储量为747.8万吨,其中宜黄尚源铁矿区矿石品位为30%~45%,属中品位矿,铁矿石资源储量为495.9万吨,占全市铁矿石资源储量的66.31%。
   东乡红星垦殖场内原有一小型锰矿床,储量小但品位高,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采殆尽。
   三、放射性矿产 域内放射性矿产主要有乐安相山火山岩盆中铀矿床。此外,东乡南部火山岩盆、资溪火山岩盆亦属放射性高异常区,均有放射性矿点分布。
   四、稀土矿产 域内有伟晶岩脉型、风化壳型和砂矿型3种稀土矿床类型,主要分布于东部和中南部地区。伟晶岩脉型多分布于资溪、黎川等地;风化壳型分布于资溪、临川、南城、黎川、乐安、南丰、宜黄、东乡、广昌等地;砂矿床主要分布于南丰、宜黄、黎川等地。据统计,至2011年底,全市稀土资源储量为20870.22吨。
   黎川五里亭稀土矿,在花岗岩和伟晶岩全风化壳中,赋存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平均品位在0.064%~0.074%之间,矿体平均厚度2米~3.3米,混合氧化稀土资源储量约60吨。资溪黄策源稀土矿,属强铈族配分型稀土氧化物,矿石可选性好,平均浸取率76.99%,产品纯度可达93.5%,矿石平均品位0.11%,稀土资源储量约519吨,可供地方小型开采。广昌大坑稀土矿,矿石品位0.06%~0.13%,已查明资源储量1223吨。
   五、稀有金属矿产 主要有铌、钽矿,分布在广昌头陂,已探明D级资源储量为:铌103吨、钽47吨。宜黄南沅乡铌钽矿品位接近工业要求,需继续勘查。
   六、燃料矿产 燃料矿产主要有煤矿,分布于崇仁相山—礼陂—谙源、东乡刘家岭—小璜—詹圩、乐安濂坑—仲溪—洞口、临川河埠和莲源、南城鲲塘和上唐—庄上及南丰池渡和沙岗等地,均为小型规模矿床。全市累计探明资源储量827万吨。至2011年底,查明资源储量545.1万吨,其中崇仁礼陂煤矿112.8万吨,东乡刘家岭煤矿155.8万吨,崇仁徐坊煤矿163.9万吨,乐安石塘煤矿95.8万吨,乐安仲溪煤矿9.2万吨。临川大岗株山煤矿7.6万吨,因资源少,20世纪80年代初已停止开采。
   七、非金属矿产 域区内非金属矿产较为丰富,有石墨、饰面用花岗岩、硫铁矿、重晶石、水泥用灰岩、硅藻土、瓷土、石英、萤石、钾长石、珍珠岩等。
   石墨 主要产地为金溪峡山,属沉积变质型矿床,矿石可选性好,五氧化二钒含量高。查明全市石墨矿物资源储量300万吨。
   饰面用花岗岩 主要为块度完整、岩面新鲜的花岗岩、正长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等,分布于资溪、乐安、黎川、崇仁、南城、临川等地。查明全市花岗岩石材资源储量8亿多立方米,其中资溪县5亿立方米,且色泽鲜艳,品种多样。
   硫铁矿 分布于南城丹霞、东乡铜矿。南城丹霞硫铁矿中硫含量达20%,探明资源储量为73.6万吨。至2011年底,探明资源储量为39.1万吨。东乡铜矿在选铜过程中回收硫精矿,含硫19.55%,探明资源储量为503万吨,储量为401万吨。
   重晶石 主要产于金溪黄通乌源岭、临川温泉青莲山和东乡何坊,属沉积变质和低温热液蚀变型矿床。硫酸钡含量在50.51%~60.11%之间。至2011年底,探明资源储量为355.3万吨,其中金溪黄通296.5万吨,临川温泉33.9万吨,东乡何坊22万吨。
   水泥用灰岩 石灰岩矿与域内石炭系中上统地层关系密切,分布于南城汤池、南丰樟坊、宜黄梅花塘、南城上唐、崇仁许坊茅山及乐安、东乡等地。至2011年底,查明全市资源储量为29649.81万吨。
   硅藻土 硅藻土主要产于第三系地层中,属沉积矿产,主要分布于广昌、南丰等地。广昌头陂硅藻土矿,属沉积型矿床,有层状矿体13个,产黏土质硅藻土矿石,中等品级,二氧化硅含量为52.10%,三氧化二铝含量为14.52%,三氧化二铁含量为13.00%。截至2011年底,查明能利用(表内)D级以上资源储量为110.6万吨。
   瓷土 瓷土矿有斑岩、岩脉、火山岩风化型和花岗岩风化壳等类型,已探明矿床4处。临川砂子岭高岭土矿,矿石品位为二氧化硅67.7%,三氧化二铝19.4%,三氧化二铁0.77%,氧化钾4.24%、氧化钠0.43%,灼减量4.60%0,质地松散、制瓷性能良好,累计探明资源储量271万吨,精矿量46.07万吨,为中型规模矿床;东乡佛岭瓷石矿,资源储量334矿石千吨,矿石品位为三氧化二铝15.34%,二氧化硅75.78%,三氧化二铁1.05%,氧化钙0.10%;南丰下西元—汤王排瓷土矿,探明D级资源储量32.23万吨;黎川瓷土矿集中分布于日峰镇、社苹、德胜关,已探明资源储量560万吨,另有高岭土矿资源储量30万吨。
   石英 主要分布于黎川、临川、崇仁、金溪、乐安等地,已探明资源储量1160万吨,截至2011年底,探明资源储量264.3万吨,其中黎川有石英矿40万吨,钾长石英矿18万吨,石英砂矿28万吨,占全市石英资源储量32.54%。
   萤石 主要产于乐安戴坊和金竹、广昌大株、资溪石峡,矿产储量分别为6.25万吨、24.1万吨和20.3万吨。截至2011年底,探明资源储量为77.55万吨。
   其他矿 磷矿主要产于震旦系上统顶部变质岩中,分布于宜黄、资溪、金溪等地,属沉积变质型矿床。钾长石矿有伟晶岩脉型和岩体型两种,主要分布于东乡、金溪等地。大理岩属沉积变质型矿藏,它与震旦系变质岩地层有关,属沉积矿藏,主要分布于广昌、南丰等地。白云母矿主要分布于黎川县境内花岗伟晶岩中。水晶多产于石英脉和花岗伟晶岩中,主要分布于宜黄、南城、乐安等地。红柱石、玛瑙仅在崇仁、金溪见及,属小规模矿点。腐殖酸矿属煤层风化后产物,故其分布与煤系地层分布一致,多分布于东乡、临川、南城、崇仁、乐安等地。黏土矿床主要与石炭系梓山组、白垩系南雄群和第四系更新统地层有关,主要分布于南丰、崇仁、临川、广昌、金溪等地。河砂矿主要沿抚河分布。2011年全市矿产资源储量分布情况表2—4—24 续表2—4—24 续表2—4—24 续表2—4—24 续表2—4—24 续表2—4—24 续表2—4—24 续表2—4—24 续表2—4—24 第五节 地热 太阳能 风能 一、地热 市内地热资源主要沿抚州断陷盆地及其边缘分布,红层断陷盆地边缘北东向大断裂为主要的控热构造。
   出露温泉有临川温泉、南丰汤尾温泉、崇仁汤溪温泉、资溪法水温泉和乐安邹家山温泉。最高水温48℃,平均水温38℃,流量较稳定,热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硫酸钙水为主,矿化度0.6克/升~1.5克/升,pH值6.0~8.8。抚州区域温泉资源情况表2—4—25 二、太阳能 全市各地平均实际日照数在1585.5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5%,太阳辐射总量为102.4千卡/平方厘米~112.2千卡/平方厘米,以南丰县为最大,东乡次之,资溪最小。光资源在年内分布上极不均匀,7月—8月为太阳辐射高值期,月平均辐射总量为13.2千卡/平方厘米~15.3千卡/平方厘米;12月—次年2月为最低值期,月平均辐射总量为5.3千卡/平方厘米~6.1千卡/平方厘米。主要作物生长期4月—10月太阳辐射总量均大于8.0千卡/平方厘米,占太阳辐射总量71%。从上述数值看出,全市属短日照地区,昼夜变化较小,年内太阳辐射总量不低,有利于长短日照作物生长和太阳能开发利用。市内各县区逐月太阳辐射值详见本卷第二章第二节。
   三、风能 市内一年内以静风天数最多,全市年平均风速仅1.1米/秒~3.0米/秒,东乡、金溪偏大,为2.2米/秒。南城年均风速3.2米/秒,为全市最大,有开发价值。
   第五章 自然灾害 抚州市自然灾害主要有水灾、旱灾、风灾、雹灾、冻灾、虫灾和地质灾害等。水灾、旱灾偏多,较大水灾每4年发生1次;较大旱灾每10年左右发生1次,较小的旱涝灾害几乎年年发生。新中国成立后,水灾次数未见减少。由于加强水利建设,水灾不断,灾情却减轻;随着防虫灭虫工作深入开展,虫灾呈减少趋势,1988年后大面积病虫害未见。其他灾害相对较少。
   第一节 水灾 抚州多水灾,自唐上元元年(公元674)水灾到1949年,1275年间共发生大水灾122次,平均10.5年1次。新中国成立后,水灾次数未见减少,但水灾危害则减轻许多。1952年、1953年、1962年、1976年、1982年、1989年、1992年、1998年、2002年、2010年,抚州大水,损失较大。
   唐 上元元年(公元674),抚河从瑶湖渡至孔家桥堤墙决口数里,“支港横溢,正道湮淤”。虽经多次修堤,拦水归正道,但屡修屡毁,造成连年水患。元和四年(公元809)夏,暴水。七年,临川夏五月暴水,平地水深4丈。崇仁九月大水害稼。九年秋,大水害稼。
   北宋 景祐三年(1036),南城夏大水。皇祜二年(1050),南城夏六月大水,水发龙安乡山,破坏如击瓮盎,斩大树,潴大屋,民有不得其尸而殓者,是岁大饥。治平元年(1064),建昌大水。
   南宋绍兴四年(1134),自夏及秋江西9个州37个县大水,圮民庐,秋稼尽伤。五年,抚州大水。淳熙七年(1180)五月,倾盆大雨,连续下半个多月,大水吞没抚州一带田地、庄稼和村庄,浮尸处处,哀声四起。陆游贬至抚州,任江南西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睹此惨状,开仓赈济,用小船装载粮食、衣物,送到灾民手中,使成千上万灾民免遭饿死,南宋王朝反而责怪其“擅权”,罢陆游官职。十五年(1188)六月,抚州大水。庆元二年(1196),建昌大水。六年,崇仁大水,浸及屋瓦。嘉定三年(1210),新城(今黎川)水。十七年,建昌夏五月大水,圮民庐、城郭,害稼。南丰大水。绍定四年(1231),南丰大水,饥。咸淳元年(1265),南丰五月大水,拔庐舍,伤稼,伤之甚多。四年,南丰水灾,饥荒严重。
   元 至元十九年(1282),南丰州大水。二十七年七月,江西淫雨,建昌路、抚州路等大水。元贞元年(1295)六月,江西诸路大水,民乏食,命有司赈之。大德七年(1303)夏五月,抚州路饥,八月水。九年夏六月,抚州水。延祐元年(1314),秋八月,建昌路水。至治二年(1322),冬十二月建昌大水。
   明洪熙元年(1425),建昌、宜黄、临川、南丰、广昌等地四五月大雨,水涝伤稼。宣德八年(1433)六月,大水,建昌漂没民田。正统十二年(1447),抚州府水灾,民饥。成化七年(1471),建昌春大水。南城县志载:自本年起连续三年灾荒,饥民大量流亡。十年,金溪、宜黄大水。十七年,南丰四月大水,太平桥圮。建昌府四月雨浃旬,水大至桥倾圮。二十年夏四月,抚州大水,伤稼。二十一年夏五月,建昌、抚州大水。南城太平桥再度被毁。弘治七年(1494),建昌夏秋大水。九年,建昌大水。正德十四年(1519),建昌府及金溪、临川、崇仁夏大水,新城夏四月大水,通济桥坏,西城城尽圮,淹民庐舍无算。十六年,崇仁五月大雨,水溢平地四五尺,居民漂溺。宜黄大水起于夜半,高1丈。嘉靖元年(1522),建昌府、东乡大水。建昌府舟行入市,漂民舍不计其数。八年,建昌、抚州府夏五月大水。南城、南丰平地水深丈余,临川漂民庐舍,物畜蔽江而下。二十八年,建昌夏大水,高2丈余。三十五年,南城夏大水,城郭被淹,摧毁凤凰山西角,毁田甚多。三十六年,广昌五月大水。四十一年,抚州、建昌府夏四月至六月大水,免秋粮。四十二年,南丰大水,坏通济桥。万历六年(1578),东乡正月黑雨,冬大水。十六年,抚州府大水,大饥。东乡谷每石价银一两。二十一年,新城六月十一日大雨,城中外水深数丈,县治学宫、仓粮、卷册、库狱尽淹,桥梁倾圮,百姓、禾稼漂浸无算。三十六年,抚州、建昌夏五月大水。三十七年,建昌五月大水入城。三十九年,广昌大水,坏民庐城垣。四十二年,宜黄仙一都、曹坊山洪,涌水丈余。四十五年,新城大水。天启元年(1621),宜黄仙六都山洪溢,人多淹死者。七年,广昌夏六月河水高1丈,冲破顺化渡、文昌桥。
   清 顺治二年(1645),建昌府新城夏五月大水,水深数尺,淹民庐无算。四年,建昌、抚州府春大水、大饥,饿殍载道,流亡数万户,兼之夏秋大疫,尸相枕藉,死数万人。七年秋,崇仁水。十三年,夏五月,崇仁、南城雨旱复大水,漂没田庐,崇仁冲毁黄洲桥石墩2个,南北西城皆漫浸数尺。十八年,建昌府五月大水,禾稼俱被淹。康熙六年(1667),建昌府夏四月大水。十年,建昌府夏四月大水,新城十四都山洪出,冲决利涉、杨溪二桥。十一年,南丰四月大水。二十二年,泸溪(今资溪)夏大水。二十七年,泸溪夏六月连日大雨,平地水深数丈,民溺死者众。三十一年,建昌夏大水。三十四年,乐安五月大水。三十七年,建昌五月大水。四十三年,广昌夏六月大水。四十六年,新城、南城夏五月大水。五十二年,建昌府秋七月大水,漂毁民屋无算。五十五年,乐安夏五月大水。雍正四年(1726),建昌八月大水,广昌夏五月大水。十年,抚州府五月大水,崇仁黄洲桥塌。十一年,抚河五月大水,陂堰尽决,崇仁水浸塔脚3尺5寸,桥墩尽圮,没人命无数;临川县西北尤甚,平地水深2丈,水退后沙淤田地。乾隆二年(1737),广昌大水,淹没科房,册籍糜烂。八年,全省春淫雨,建昌、抚州府大饥。十年六月,南丰二十七都山洪暴发,涌数丈,黄家店漂没40余户。二十年,金溪夏大水。三十三年,乐安七月大水。四十九年,建昌水涨,圩堤冲塌,田禾被淹。五十二年,崇仁六月大水,黄洲桥复灾。五十三年,建昌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雨多水涨,沿江滨湖低洼田多被淹浸。五十五年,临川、东乡、金溪、宜黄等县秋七月大水。宜黄七月十三日夜大雨,芙蓉山山崩水涌,原山上吴氏十余家尽漂没,溺死近百人,官坪等处皆受害,上狮溪洪水汹涌,巨石转十里外,溺死亦多。五十七年,抚州、建昌府五月大水。广昌民众登树,昼夜相护,妻女呼号。南丰大水从西门入,灌城,毁房舍无数,经历一昼夜,冲决东北城墙,漂浸余家排居民数十家。南城涨漫至府署前。临川冲毁演武厅。六十年,崇仁夏大水,四十都、二十八都田庐淹没,人畜溺死以千计。嘉庆五年(1800),南城七月十五日水涨漫至县署前。南丰惠政桥圮,罗坊、漳潭等处田庐漂没,洽村无一椽存在。广昌北门城垣倒5丈,淹死人畜无数。六年,广昌大水,水冲沙压民田300余顷。临川六月水。七年,新城七月十五日大水,城内水深五六尺,漂没民房1.7万余间,惠德桥圮。九年,抚州府三月大水。宜黄六月十三日大雨,昼夜不休,仙十三都蒋坊山被洪水冲毁,水高2丈许,永兴木桥顺流至棠阴,堆土壅淤,横射村落,窑溪、雷湾、沙坪漂没百余户,坝上淹死270余口,城外贯虹桥冲毁数拱,浮尸满野。十三年,崇仁四月大水。十八年,抚州府夏大水,低田被淹。道光六年(1826),广昌六月大水,冲没白石口村,庐舍、全无。十年,新城、崇仁四月大水。十一年,抚州府夏大水,崇仁冲倒黄洲桥,田禾、庐舍,凡属近河低处漂没无遗。十二年,新城春夏连雨百日,秋大歉。十四年,抚州府大水。二十二年,宜黄七月黄水大涨,高3丈余,九都中田村堤尽崩塌,倾圮民屋60余户,淹没田谷3000余石,岁大歉。咸丰三年(1853),抚州府夏冬淫雨,稻尽腐,民大饥。东乡、崇仁阴雨连绵,禾谷生芽。四年,广昌发生罕见大洪水。五月二十三日山洪暴发,河涨水溢,广昌县城西、南、北三面城圮,决城90余丈,冲毁整个广昌县城,官廨民居仅存十之一二,平地水深丈余,冲毁平西坝,淹毙百姓以万计,民谣称之为“水打广昌”。南丰南门子城面圮。八年,夏五月大水,建昌圩堤溃决殆尽。十年冬十月,长江出现一次罕见后期洪水,建昌低田被淹。同治元年(1862),建昌府大水,冲塌太平桥东五瓮。新城漂没民房多所。八年,全省13府夏大水,圩堤尽溃,毁田庐无数。新城四月初八、二十八、五月初三3次大水,冲毁桥梁陂堰,田沙淤塞数尺。宜黄、崇仁、临川大水陂堰皆决,崇仁都义泉等一带,冲决田煅不下千余石,仙都淹溺30余人,临川破堤墙,漂民庐舍,建昌各圩堤倒塌。九年,建昌大水,较同治八年水小尺余。新城三月山水暴涨,新城县城水深六七尺,冲塌南门城角数丈,桥梁陂堰多倾圮。田中沙泥淤塞数尺,抚州文昌桥倾陷两墩,溺死20多人。十一年,广昌六月二十八日至七月初二大雨,坏庐舍无算。光绪二年(1876),夏五月抚河大水,五月二十日南丰西门及南丰、广昌交界处山洪暴发,河水陡涨2丈5尺,洪水浸过南丰西门处佛头顶,冲决西门2丈,由西南两门冲入北城门,东门城墙冲决数丈,城外沿河房屋一二里均被冲去,城内外溺者颇多,倾倒屋宇无算,县署之水将及屋檐,较之咸丰四年广昌冲城之水更加大。六月初三、初四,南丰再次发水,比前次更高2尺,东、南、西三门外,前次幸免淹没之店屋皆一概冲去,城内屋宅亦尽遭坍塌,无一完所。南城县东南两门亦为水冲陷,打坏留衣桥,冲毁新丰圩,柴埠口堤溃,临头蛸倒坍。抚河近河之乡村全数冲没无算,有仅存一二户者,有存10余户者。河内水面,人声如沸,尸相枕藉。仅广昌、南丰沿河,捞获溺尸200余具。各县早稻未割均已生芽。四年,抚州府大水,建昌圩堤多坏。八年,五月末,抚河洪水横出箭港而至南昌,南邑出顺化门六七十里与进贤交界之处,被淹百里之宽。
   中华民国 元年(1912),抚河发生仅次于1876年大洪水。暴雨特征是:(一)大雨持续时间长。李渡“四月廿七日下雨,直至五月初十”,“五月十三日午时发雨,十六日早晨倒堤”。南城县志载:“民国元年春,大雨连续几十天,秧苗遭殃”。(二)暴雨强度大。乐安县志载:“五月遭百年罕见之水灾,前因沿河冲破房子100余栋。”宜黄县志载:“上半年大水灾,耕地房屋人命损失惨重。”(三)连续暴雨。抚河6月28日和7月2日出现两次大小相近洪峰。(四)暴雨期明显移动。大范围雨区总趋势是自南向北移动,强度较大,范围较小雨区却是自西向东移动。2年,抚河大水。9月3日大水灾,为近数十年所未有。受灾民众有露宿屋顶者,有攀栖树上者,有聚居高楼、势极险恶者。24年6月2日,广昌大水,冲决圩堤1处,冲倒房屋2栋。6月25日东乡水涨湖溢,逆流注入,淹田2700亩,冲倒房屋20余栋。28年6月中旬,淫雨连绵,洪水猛涨,临川决堤68处,缺口总长5348公尺,受灾农田15.3万亩,冲倒房屋41栋(其中万寿圩24栋),死5人,死猪牛1174头。31年农历五月初九,抚河发大水,中洲堤韩家水闸处决口,唱凯何家口堤决口60丈,宜群堤下艾村侧决口30丈。正值日军侵占临川,灾区民众饥寒交迫,哀鸿遍野。35年春季,临川县抚东柳林围水闸被洪水冲倒,桂家围决口,曾湾、梅林两圩亦受牵连,圩内遭灾。7月6日抚河大水,临川太阳乡十四保倒堤5处。36年4月盱江水涨,冲毁新丰浮桥,溺死20余人。5月29日,临川抚东和丰围水闸被洪水冲毁,桂家圩冲决2处,长20多米,抚河沿岸淹没农田150万亩,受灾民众37.3万人。37年5月中旬,抚河大水,6月26日东乡河仓下和李家渡、唱凯潭口圩决口,7月1日宜群圩、盐溪圩决口,7月2日罗港圩、下胃圩、万年圩、柴埠圩相继决口,云山乡下湖圩决口30多丈,嵩湖、罗湖决口2处,临川沿河13乡受灾14.2万亩、238村、12148户、45684人,死4人,倒房36栋,倒堤26处,温圳街上水深1米。是年,抚河沿岸受灾45.9万亩,财产损失70余万元。38年,宜黄河东岸圩决口105米,金坪圩决口21米,洪水漫堤长达800米。1949年7月中旬,域内许多地方淫雨连绵,河水暴涨。人民解放军奋勇参加防洪抢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5月洪水,有小圩溃决。江西省人民政府通知临川等水灾区19个县政府加快补修圩堤。1951年,抚河春洪既早又大,大面积暴雨区在赣中上下移动。4月20日上午,文昌桥水位39.01米。因秧期久雨不晴,各地普遍烂秧,浙赣铁路因洪水中断行车8天零18个小时。1952年6月6日至8日,黎川县3天降雨353.3毫米,6日降雨量240毫米,县城水位达108米,洪水漫及楼房,受灾人口10258人,受淹农田15928亩,冲毁房屋574间,死亡3人,伤10人,损失粮食350余万千克。8日文昌桥水位达40.26米,唱凯、中洲堤和崇仁等县境内圩堤决口35处,淹田10余万亩。1953年,春雨连绵,河水普遍上涨。3月19日宜黄县山洪暴发,宜黄江坊坝身下陂被洪水冲刷崩塌。从5月25日至6月3日全区普降大雨,以26日雨量较大,文昌桥5月28日洪水位40.14米,南城、金溪浒湾、抚州街道均水深1米以上,倒堤98处,长150多米,冲毁涵闸29座、陂499座、小水库54座,淹田36万多亩,毁田8804亩,淹死10人(临川7人,黎川3人),冲倒房屋42栋计99间,桥118座。5月28日李渡洪水位达31.57米,临川县境内圩堤溃决口16处,受灾农田9.17万亩,其中中洲圩饶家咀决口长110米。抚河上游盱江水涨,冲毁南丰县茅店村大片土地,原有一飞机场,毁之殆尽。8月17日久旱高温,突然暴雨,东乡33小时降雨553毫米,宜黄169.5毫米,黎川、南丰、崇仁、资溪、金溪均100毫米以上,广昌33.4毫米,各地因前期干旱,防洪物资准备不足,抢救失时,灾情金溪最重,资溪次之。金溪冲坏中晚稻5.91万亩,其他作物1.53万亩,倒屋1742栋,毁桥43座,淹死8人。1954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全区各地连降大雨,山洪暴发,河水上涨。广昌县6月18日—19日大雨,县城水深1米,冲坏各种水利工程818座,淹田10375亩,淹死3人,大水冲倒房屋,压死1人,伤5人。金溪、南丰两县淹田17418亩,冲毁水利工程32座。廖家湾全年降雨量2380.5毫米,较常年雨量多740毫米,7月24日最大一日降雨量243.8毫米。1958年5月2日—15日,全区范围内暴雨连绵,南丰县降雨量564.6毫米。抚州市圩堤决口,淹没部分农田。1959年6月9日,抚河流域普降暴雨,在12小时内崇仁降雨128毫米,宜黄、广昌为100毫米。12日晚抚河上游又降暴雨,广昌78.6毫米,南丰91.6毫米,12日下午临川、抚州市遭暴风雨袭击,15日—21日7天中下6天雨,17日晚全区下大到暴雨,广昌118毫米,崇仁83毫米,冲倒小水库6座,坡坝225座,毁桥75座、房屋19间,淹早稻7511亩、晚稻1665亩。
   1960年6月中旬,资溪发生特大洪水,全县陂坝冲倒1/3,小水库倒3座,电站冲坏3座,桥梁冲坏34座,淹死1人,伤1人,冲坏粮食作物3037亩,其中被冲毁1018亩。1961年6月初,第一次暴雨形成抚河洪水尚未完全降落,6月8日第二次暴雨接踵而至,许多地方山洪暴发,农田被淹。当日傍晚赣北地区开始降暴雨,9日主要雨区南移,日雨量在100毫米以上,以崇仁198毫米为最大,10日仍下暴雨,广昌、南城、宜黄、金溪等地为暴雨中心,日雨量在100毫米以上。11日暴雨中心南移,12日22时文港决堤,李家渡实测最高水位31.62米。超过箭江口分洪水位标准(31.40米)。江西省委决定不分洪,13日抚河东岸大堤在判次、曾湾、枫林头3处同时决口,将太平、四方、利云、四街4个小圩冲出49个决口。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在温圳指挥抗洪,并到文港、桂花等圩堤决口处视察、慰问灾民。7月19日15时至20日6时,39个小时内,崇仁降雨307毫米,黎川、广昌、宜黄降雨240毫米—300毫米。全区420余千米圩堤,发生险段285处,大小漏洞558处,淹没稻田34.5万亩。9月9日至20日,全区又出现历史少有暴雨、洪水,抚河大堤决口3处,宜黄龙和水库漫坝、溃决,崇仁孙坊堤决口3处。全区受灾面积79.30万亩,冲毁水利工程4847座,其中千亩以上水库1座,千亩以下水库27座,陂坝1963座,倒塌房屋821间,冲走粮食18.4万千克,浸坏粮食3万多千克,冲坏桥梁679座,冲走木材2100立方米、毛竹26.87万根,死亡10人,死牛60头、猪286只和大量家禽。1962年5月25日至27日,全区连降暴雨,广昌26日一夜降特大暴雨350毫米,27日清晨起,广昌县有8个大队1000多名群众被洪水包围;南丰县城内水深2米多,万余居民被水包围。鹰厦铁路27日因山洪影响被迫停车。28日—30日抚河水位急剧上涨,南城超过有记录以来历史最高位,抚州市文昌桥最高水位达40.2米,29日李渡最高水位达32.09米。28日中洲堤、抚东堤梅林、判穴等堤段决口5处,28日晚11时半,抚河东岸大堤桂花堤北头吴村堤段渗漏溃决,29日文港下边院上公社横堤与东干渠堤漫决,洪水直泻温圳一带和杨柳圩沿线,冲断浙赣铁路数段。黎川县5月26日大雨,日降雨量200.6毫米,县城最高水位105.91米,成灾面积19550亩,冲坏大小水利工程155处、桥70座,淹死1人,损失粮食3万余千克。南丰最高水位81.38米,超警戒线2.88米,是历史上少有特大洪水,县城一片汪洋,全县受灾农田73493亩、稻谷387.68万千克。6月11日—17日全区大部分地方又降暴雨,乐安12小时内降雨100多毫米,桂花堤在第一次决堤下游40米处第二次决口,毁田1077亩,淹43600亩,37693人受灾,淹死24人、牛12头、猪88头。浙赣铁路及昌抚公路中断交通7天。该年从5月25日至6月27日,34天内全区平均降雨758毫米,比历年5月、6月平均雨量621.9毫米多出136.1毫米,其中南丰达906毫米。全区受灾公社228个,受灾人口47.32万人,受淹面积105.26万亩,冲倒房屋2452栋,淹死36人,冲毁大小水利工程17154座。1964年6月16日—23日,7天内全区普降暴雨。南丰7天降雨229毫米,临川384毫米、黎川225毫米,其余均超过300毫米。在6月18日1天中,除黎川、南丰外,其他县都在200毫米左右。乐安戴坊1天降雨233毫米。全区冲坏水利工程1770座,其中陂坝1601座(千亩以上3处),山塘水库169座(千亩以上5座)。1967年6月下旬,区内北部连降大到暴雨,抚河洪水猛涨。6月22日,南城10个小时降雨374毫米,村庄被水冲毁,死亡40多人,吁江两岸9万多亩农田受害,冲毁水利工程819座,损失400余万元。1968年4月17日,临川鹏田狮子口水库(坝高10米,蓄水12万立方米)在大雨中倒坝,淹死4个小孩,淹田100多亩。6月14日全区开始连续大雨和暴雨,7月上旬又普降大雨、暴雨。7月9日23时45分,文港公社外港张家圩堤决口,李渡水位32.35米,流量7800立方米每秒,10日流量8490立方米每秒。11日上午在梁家渡铁桥以上50米扒口泄洪。全区受灾公社166个、大队1106个、生产队8058个,计95506户、478406人,淹田88万多亩,其中无收37万多亩,冲倒小水库303座(千亩以上1座,500亩—1000亩1座),陂坝2865座,特等堤决口3处,主堤决口2处,支堤决口47处,冲倒房屋1970间、公路桥27座、便桥624座,淹死6人,冲走木材6384立方米、毛竹4372根。1969年6月30日晚仅6个小时,崇仁降雨157毫米,引起山洪暴发,孙坊堤漫决口9处,长2000米,沿河房屋大部分被淹,崇仁县革委会、县水电局搬至崇仁一中办公。7月1日李渡水位32.21米,箭江口试行分洪,最大分洪量200立方米每秒。全区受淹公社76个、大队636个、生产队4047个,计27587户、155717人,淹田83万多亩,其中无收22.6万亩,冲倒小水库347座、陂坝3116座、水轮泵站16座、电站7座,圩堤决口194处,计280.9米,冲倒房屋3046栋、公路桥194座、便桥1392座,淹死55人、牛286头、猪1635头,冲走木材11071立方米、毛竹9083根、仓库22座。
   1970年7月,洪水灾情统计,全区受淹早稻353933亩、一晚95706亩、二晚10389亩、棉花21049亩、杂粮15196亩。冲毁水库10座、陂坝799座,冲毁公路桥4座、便桥318座,冲走木材151立方米、毛竹400根,冲倒房屋28栋47间,淹死12人,伤5人,重灾公社34个、大队111个。以乐安受灾较重,小堤决口120处,倒屋10栋45间,死9人,伤55人。1972年5月5日,广昌县暴雨,日降雨量143毫米,有6000亩农田被淹,小港大队被洪水卷走小孩2人。1973年6月20日—25日,区内北部连降暴雨和大暴雨。进贤、东乡、临川雨量超过400毫米,李渡636毫米,南部一般100毫米~200毫米。22日李渡6小时降雨158毫米,22日最大日降雨量李渡307毫米,娄家村189毫米。全区被洪水冲垮小型水库343座,其中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上有17座,垮坝最多是临川桐源公社,垮4座。
   1981年4月15日,抚河出现第一次洪峰。5月27日资溪暴雨,雨量每小时30毫米以上,冲毁稻田776.5亩,淹田280亩,损失500余万元,淹死3人。1982年6月抚河流域发生新中国成立后最大洪水,11日至23日,全区连续暴雨,11日至22日11天里,降雨总量600毫米以上有黎川、金溪县,资溪、南丰、临川、崇仁、宜黄、乐安县降雨总量均在500至600毫米之间。抚州市文昌桥水位最高达41.43米,李家渡水文站水位32.53米(17日22时20分),洪峰流量为10980立方米每秒,相当于该站20年一遇洪水。抚东大堤超过警戒线水位时间持续216小时,万亩以上圩堤决口4条,小(二)型水库垮坝5座,受淹农田200多万亩,沿河20多万名群众被洪水围困。临川县唱凯圩(保护耕地面积11.46万亩)于6月18日2时30分在华溪乡邹阳湾溃决,决口宽度237米,溃决时最大水头约5米左右,毁田1500亩,浸田43.7万亩,围困唱凯、罗针、华溪3个乡群众7.8万多人,死亡8人,伤423人,淹死牛272头、猪4201只,倒屋3718间,华溪乡境中断昌(南昌)抚(抚州)公路22天,中断通讯电话9天。抚州市城西堤甘家闸于6月18日4时40分溃决。决口上宽72米,下宽56米,最大水头4.98米,洪水围困2万余人,造成地、市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东乡南、北港堤决口,围困3.5万多人。地区水电局水深0.33米,地区防洪总指挥部搬至行署二楼办公。区内部分山区暴发山洪,局部地区遭受毁灭性灾害,资溪县淹田1.1万亩,倒房31栋。1983年6月中旬,全区普降大到暴雨,黎川县城21日4小时降雨110毫米,资溪12小时降雨189毫米。宜黄14日24小时降雨18.21毫米,山洪暴发,有社员房子、家具、衣物全被埋没。全区被淹农田90.2万亩,受灾群众71万多人,死5人,重伤19人,倒塌房屋705间、仓库26栋,冲垮小山塘84座、陂坝1793座、小水电站30座、电灌站50座。7月上旬,长江洪水倒灌,进贤、东乡继续下雨,共淹田19.95万亩,18条圩堤漫堤、决口,其中千亩以上圩堤决口7条,冲毁机电排灌站26座。1984年5月30日14时至6月1日2时,广昌、南丰、南城、黎川等县下大暴雨,局部出现特大暴雨,36小时内广昌赤水降雨307毫米,南丰白舍降雨273毫米,黎川西城降雨211毫米,南城里塔降雨120毫米。抚河洪水猛涨,南城、广昌水位均超过警戒线2米多,文昌桥水位40.2米,超警戒线1.2米。全区受灾人口3.8万多人,其中死亡19人,伤10人,淹田30697亩,淹桔林21340亩,冲倒房屋1701间、电杆1095根,毁桥458座,淹死耕牛39头、猪530头,冲毁小水电站38座,冲毁小山塘191座、陂坝677座、电灌站6座,小堤决口273处。1985年5月27日广昌全县普降暴雨,塘坊乡3个半小时下雨134毫米,淹田609亩,冲毁农田155亩,熊坊村河堤决口两处,计长40米,冲毁水陂水圳112座。6月3日乐安寨头日降雨量174毫米,宜黄兰水155毫米,南丰长陂124毫米,受到程度不同损失。宜黄县16个乡受灾,淹田3.2万亩,冲垮陂坝14.3座、小水电站6座,经济损失83万元。1988年5月下旬至6月下旬1个月时间内,部分县先后3次遭受暴雨和特大暴雨袭击,造成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洪涝灾害严重。5月20日至22日,宜黄桃陂,临川腾桥,崇仁河上、三山和金溪石门4个暴雨中心,日降雨量分别为287毫米、229毫米、225.6毫米和169毫米。崇仁县三山乡80座陂坝冲坏70座,临川县嵩湖乡前排村梦港堤决口40米。6月12日,乐安湖坪、牛田、万崇、罗陂等乡(镇)突降特大暴雨,日降雨超过200毫米,雨量最大在湖坪,16个小时降雨296毫米。6月19日上午8时至22日14时,东乡马圩镇降雨379毫米,资溪嵩市205毫米,金溪石门203毫米,临川腾桥189毫米,东乡河一度暴涨,其洪水位已接近1982年决堤洪水位,致使东乡马圩、岗上积和临川太阳、罗湖、云山一带受淹,被洪水围困群众达5万人。3次洪涝造成全区受灾乡镇共144个、村委会761个,村小组7352个,193029户、93万余人,洪涝面积115万亩,其中成灾面积54万亩,死亡12人,受伤62人,倒塌房屋1300余间,损失粮食750吨,淹死牲畜1857头,冲毁塘坝779座,冲坏堤防535处,总长16.37千米,冲坏渠道145千米、渡槽65座、涵闸286座、小水电站45座、机电泵站53座、桥梁572座,电力通讯线路108千米,总经济损失13224万余元,其中水利水电工程损失1686.81万元。1989年6月28日8时至7月2日8时,全区日平均降雨68.5毫米,比1982年特大洪水多出16.1毫米。由于降雨强度大,致使大小河流水位迅速上涨,抚河文昌桥最高洪峰时水位达到40.01米,仅低于1982年水位0.42米。全区1171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大多数暴满,其中20座中型水库有12座超过限制水位。有199个乡(镇)、1229个村委会、7250个村小组、2378811户、121.5万人受灾,其中有152个村庄、5.5万人先后被洪水围困,农作物受灾面积141.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37亿元,其中水利工程损失2802万元。
   1990年洪水,全区受灾人口26.1万人,死亡3人,倒塌房屋359间,经济损失3163.79万元。1992年从7月3日8时至6日8时,72小时中区内东北部、中部和南部连续出现降水,降雨总量最大在金溪县琉璃乡,高达321毫米。降雨量超过200毫米的有东乡、临川、南丰、资溪县和抚州市。降雨强度最大为7月5日18时至19时左右,黎川1小时内降雨73毫米。抚河文昌桥水位高达40.28米,超过警戒水位0.68米。广昌、南丰、南城河段均超过警戒水位1米以上。东乡马圩洪水位高达34.95米,超过1982年洪水位0.11米。全区12个县(市)、148个乡(镇)、905个村委会、82.05万人受灾,一度被洪水围困群众6.32万人,紧急转移人口2.08万人,被冲倒房屋2520间,总损失46984万元。1993年1月至7月上旬,全区平均降雨1310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多14毫米,又因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致使洪水来势凶猛,受灾乡镇138个,受灾人口74.67万人,洪水围困人口4.31万人,死亡19人(压死8人、淹死11人),直接经济总损失1.52亿元。1994年5月1日8时至5月2日20时,区内出现早汛,广昌、南丰、宜黄、乐安等县普降大暴雨。广昌降雨291毫米,南丰县城259毫米,宜黄桃陂213毫米,乐安周口217毫米。抚河上游、临川均超警戒水位,南丰超2.03米,广昌沙子岭超1.47米,南城超1.3米,临川娄家村超0.76米。1997年7月7日至10日,全区普降暴雨,其中资溪柏泉降雨332毫米,黎川小竺降雨325毫米,南城里塔降雨317毫米,为全省之最。10日20时,廖家湾超警戒水位0.74米。7月11日资溪县内发生大洪水,是日16时30分316国道500千米处路基冲毁,致使鹰厦线中断100小时。1998年3月8日至9日,抚河上游连降暴雨,出现少见早汛。9日8时,洪门水库开始泄洪,抚河水位上升。南城水位站超警戒水位0.49米,南丰超警戒水位0.62米,广昌超警戒水位0.91米。4月28日凌晨,广昌塘坊、大株4小时降雨112毫米。自6月12日起,受中层切变和地面静止锋共同影响,全区自北向南普降暴雨、特大暴雨。东乡岗上积站13日降雨178.6毫米。15日暴雨带南压,崇仁县城降雨255.6毫米,19日暴雨中心偏移东南,21日黎川茶亭站降雨291.9毫米,东乡黎圩站降雨253.6毫米,22日广昌沙子岭降雨156.8毫米,6月12日至26日,全区平均降雨658.8毫米,出现暴雨430站次,其中大暴雨189站次,特大暴雨2站次。抚河、临水、东乡河全超历史水位,加上洪门水库大流量泄洪,导致区内最大堤防工程——唱凯堤东乡河堤段3处洪水漫堤,全区7座万亩以上圩堤先后洪水漫堤,53座千亩圩堤洪水漫顶,其中5座出现决口,一大批水利工程损坏、冲毁。受灾人口237.3552万人,成灾人口194.9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10.035万亩,成灾面积268.68万亩,绝收面积164.76万亩。因灾死亡91人,其中黎川63人,南丰13人,宜黄11人,南城4人,失踪50人。因灾伤病人口9974人,死亡大牲畜83953头,倒塌房屋7091间,损坏房屋175932间,无家可归人口76284人。东乡、资溪、崇仁、黎川、宜黄、广昌、乐安、南城8个县县城及临川上顿渡进水,洪水围困村庄1841个,被困人口46.34万人。全区直接经济损失52.17亿元,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7.21亿元。1999年,区内于5月下旬、6月中旬和9月上旬发生3次强降雨,使广昌、东乡、宜黄、南丰4个县出现严重灾情。广昌5月25日—26日强降雨,雨量分别为64.2毫米和114.8毫米,造成建筑物损坏367间,倒塌82间,16个乡镇受淹,受灾人数6.7万,洪水围困2000人,农作物绝收3000亩,减产2.67万亩,全县经济损失2237万元;9月5日受9号台风倒槽影响出现暴雨,造成建筑物损坏326间,倒塌56间,16个乡镇受淹,受灾6.2万人,农作物绝收4000亩,全县经济损失2182万元。东乡6月17日—18日大暴雨,直接经济损失460万元,全县有7个乡24个村委会57万人次受灾,作物成灾6300亩,养殖业受灾1500亩,损失鱼25吨,倒塌塘坝6座,渠道200米。宜黄9月5日出现82.4毫米暴雨,洪涝灾害重,经济损失为该县历年罕见。南丰9月3日—5日出现暴雨天气过程,导致该县洽村、长陂、西溪、波罗、三溪、沙岗等乡镇受灾严重,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670万元。
   2000年,域内于6月、9月和10月局部发生强降雨,使临川、东乡、金溪、乐安、南城等县(区)出现严重灾情。临川10月20日和22日大到暴雨,致使田间积水,晚稻倒伏,并引起霉变发芽,严重影响晚稻产量和品质。东乡6月8日大暴雨,致使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4.74万亩,成灾3.6万亩,粮食减产4250吨;同月22日大暴雨造成该县19个乡镇受灾,成灾人口40273人,农作物成灾3.70万亩,绝收1.40万亩,粮食减产3500吨,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028.3万元;10月18日—24日过程降水量为144.5毫米,严重影响二晚成熟收晒。金溪9月5日—6日普降暴雨,造成该县秀谷、枫山、琅琚、石门等乡镇短时洪涝灾害,全县经济损失1155.2万元。乐安10月14日—24日持续降水,烂秋11天,影响二晚成熟、收晒、减产。南城10月中下旬连续2场暴雨,造成二晚倒伏发芽,柑桔裂果,淮山、蔬菜腐烂霉变。2001年,市内于4月、5月和7月出现强降水,使全市大部分县区遭受水患。4月20日,临川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造成早稻秧苗损失;金溪出现特大暴雨,造成该县石门、琅琚、芦河、陈坊积、浒湾等乡镇严重内涝,受淹农田4.5万亩,其他经济作物2.3万亩,经济损失达562.1万元。资溪降雨量166.7毫米,道路冲毁、损坏8千米,两座水电站停止发电,供电线路损坏3400米,灌溉设施16处被毁,直接经济损失1600万元;崇仁降水量为179.8毫米,造成严重的内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宜黄降水152.6毫米,使该县16个乡镇102个村都遭受不同程度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479万元;南城大暴雨对交通运输、农、林、牧、渔业、水利设施等造成危害。广昌5月5日—6日连续性暴雨造成局地洪灾,轻度受淹9个乡镇,农作物减产,牲畜死亡100头,公路损坏10.3千米,电力线路损坏0.5千米,损坏堤防0.6千米,护岸87处,水闸72座,塘坝18座,灌溉设施24处,总经济损失648.7万元。南丰7月13日19时至7月14日6时出现113.2毫米的大暴雨,造成县城短时内涝。2002年6月中下旬,全市大部分县区出现强降水,发生灾害。临川6月下旬暴雨,影响早稻产量。6月14日—17日抚河上游南城、南丰、黎川三县普降大暴雨,广昌降特大暴雨,造成金溪县石门、浒湾、琅琚等乡镇严重洪涝灾害,受灾人口9.6万人,倒塌房屋7600间,受灾作物面积17.85万亩,堤防决口2处,损坏水闸7座,直接经济损失2280万元。资溪6月14日—16日连续暴雨,造成经济损失8090万元;6月28日—30日连降大到暴雨,造成经济损失3200万元。崇仁6月14日—15日出现大暴雨,部分乡镇出现洪涝和内涝,全县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乐安6月中下旬出现连续性暴雨,造成洪涝和地质灾害,导致早稻大面积减产。宜黄6月13日—19日、25日—7月1日出现降水集中期,过程雨量分别为202.1毫米和202.8毫米,造成河水猛涨,沿河低洼农田作物、果树、公路、桥梁、民房被淹,全县经济损失1.2亿元以上。南城6月中旬出现大范围连续性暴雨和大暴雨,造成该县大范围洪灾,受灾11个乡镇、21.6万人口,因洪灾倒塌房屋1.4万间,农作物和水产养殖损失严重,倒塌决口112处,计5.6千米,损失护岸1289处,损坏水闸160余座,冲毁塘坝320处,直接经济损失6.48亿万元。南丰6月连续出现大暴雨、暴雨天气,造成全县范围内严重洪涝灾害,全县12个乡镇、170个村、24.8万人口受灾,紧急转移人口6.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亿多元。黎川6月14日、16日和30日及7月1日出现大暴雨及暴雨洪涝,殃及全县15个乡镇,强降水导致山体滑坡,山洪暴发造成交通中断,通讯不畅,作物受淹,企业停产,受灾人口16万人,倒塌房屋576间,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广昌6月13日—19日出现过程总雨量574.7毫米,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全县重度受淹11个乡镇,受灾10.6万人,停产工矿企业105个,农作物、水产养殖减产,牲畜死亡4530头,损坏公路402千米,中断通车349条次,受损电信线路155千米、电力线路150千米,堤防决口27处0.56千米,各种水利设施损毁极为严重,经济损失6.25亿元。全市136个乡(镇)163.82万人受灾,死亡12人(其中广昌7人、乐安4人、黎川1人),广昌、南城、南丰、黎川4个县城受淹,直接经济损失26.42亿元。2003年4月、5月、6月,市内局部强降雨,资溪、南丰、广昌、南城4个县出现洪涝灾害。资溪4月2日、5月14日、6月24日出现暴雨,部分乡镇受灾,损失约1800万元。南丰5月11日—16日出现大到暴雨,旰江水位猛涨,最高洪峰水位79.64米,高警戒水位1.14米,受其影响,该县12个乡镇、86个自然村、6.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24亿元。广昌5月16—18日3天特大洪涝灾害,全县11个乡镇全部受灾,受灾人口10.9万人,农作物绝收2.4万亩,还有公路、电信、水电站等受损,总经济损失3.14万元。南城6月5日出现较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其中建昌、徐家、天井源、岳口4个乡镇出现飑、冰雹、强降水,受灾人口3.2万人,倒塌房屋104间,死伤牲畜260余头,直接经济损失890万元。
   2004年6月、7月、8月,市内局部出现强降水,临川、东乡、广昌3个县受灾较重。临川8月13日—14日受“云娜”台风影响,14日出现大暴雨。东乡6月16日大暴雨109.5毫米,使该县马圩镇部分出现内涝,受淹面积3400亩。7月25日17时30分左右该县红亮垦殖场、岗上积镇、虎圩乡等区域出现强雷雨大风天气,造成部分民房倒塌,果园果树落果,直接经济损失60多万元。8月14日受台风外围影响,该县出现特大暴雨,雨量为201.2毫米,使该县局部有短时内涝。广昌6月22日大暴雨造成洪涝,经济损失1250万元。2005年6月中下旬,全市绝大部分区域连续性暴雨,出现洪涝灾害。金溪6月18日暴雨及上游洪门水库放水,致使该县受灾14个乡镇(场),受灾人口3.8万人,倒塌房屋34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6万亩,水利工程损失176.2万元,交通桥梁损失12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2978万元。资溪6月18日—19日大暴雨,山体滑坡覆盖铁路100米,造成鹰厦铁路中断近10小时,县城至马头山白米龙段公路路基滑坡长30米,全县公路被水淹冲毁450千米,中断56条次,局部出现内涝,交通中断,灾情较为严重。全县12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5.2万人,损坏输电线路48千米,损坏通讯线路16千米,倒塌房屋200间,冲毁塘坝124座,损坏灌溉设备268处,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崇仁6月中旬连续暴雨,高温高湿,全县早稻出现严重稻瘟病。乐安6月中旬连续暴雨,局部出现内涝和山体滑坡。宜黄6月17日—22日出现降水集中期,过程雨量达300.3毫米,其中18日—19日雨量分别为143.4毫米和120.1毫米,使该县沿河低洼农田、公路受淹,凤岗镇郊区部分村山体滑坡多处,经济损失9997万元。南城6月18日—19日出现大范围暴雨和大暴雨,造成全县12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0.2万人,县城受淹,倒塌房屋126间;作物受灾面积18.6万亩,粮食减收1.6万吨;损失牲畜740头,水产养殖损失面积1.91万亩,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2900万元;损坏公路8.29千米,维修2.49千米,直接损失2600万元;水库损失21座、决堤12座,直接损失1600万元,整个灾害天气过程直接经济损失7100万元。南丰6月18日—22日出现连续暴雨天气,全县13个乡镇16.2万人受灾,倒塌房屋370间,经济损失9800万元。黎川6月中旬末至下旬初出现连续大到暴雨,造成洪涝灾害,经济损失达2.08亿元。广昌6月18日至22日连续出现暴雨、大暴雨,造成特大洪涝,经济损失达3.61亿元。
   2006年4月、6月和8月,市内绝大部分县区先后出现强降水,造成洪涝灾害。广昌4月9日普遍出现强对流天气,5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7.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850亩,直接经济损失1101万元。东乡4月11日—12日大部分乡镇遭受强雷雨大风袭击,12日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产生洪涝,房屋倒塌,大树连根拔起,水利设施损坏严重,受灾人口2.6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8万亩,倒塌房屋326间,损坏房屋4629间,直接经济损失1117万元。6月24日该县受出现强雷电、强降水、雷雨大风天气,部分通信设备被损坏。临川自6月4日起连续出现大到暴雨,造成9个乡镇出现内涝,农作物受灾,水稻被淹,农作物绝收面积1.25万亩。6月17日该区出现暴雨及强降水,部分乡镇有山塘冲毁、公路毁坏等损失。资溪6月6日连续暴雨、大暴雨,造成山体滑坡,致使316国遭受阻1小时。崇仁4月上中旬出现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早稻、棉苗、油菜及果树影响较大。5月中旬和6月上中旬出现连续降雨,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14.1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5413.9万元。宜黄6月上中旬强降雨,造成灾害,受灾人数11.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万亩,倒塌房屋88间,公路损毁59千米,损坏电力通讯线路12.6千米,直接经济损失9962万元。南城6月上中旬暴雨和大暴雨,导致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南丰6月3日—7日出现暴雨,全县12个乡镇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20万元。黎川6月5日—7日出现连续暴雨,全县经济损失2.08亿元。金溪8月11日普降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受灾人口8.4万人,受淹农作物9.1万亩,冲毁圩堤7300米,毁损道路21.2千米,冲毁桥梁10座,死亡2人,经济损失5933万元。2007年,市内部分县出现强降水,造成洪灾。崇仁6月14日强降水,10个乡(镇、场)7.5万人受灾,致使农作物、牲畜、水产养殖、房屋、水库、堤坊、水闸、塘坝和灌溉设施以及通讯线路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742万元。乐安8月19日—21日普降暴雨,造成严重工农业经济损失。南丰6月13日—14日大暴雨,导致12个乡镇8.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170万元。广昌6月13日暴雨,全县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灾害,受灾人口3.1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200万元。2008年6月26日—27日,崇仁、南丰两县强降水,崇仁部分农田内涝。南丰12个乡镇7万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500万元。2009年7月,崇仁、广昌、金溪3个县出现水灾。崇仁7月1日暴雨,15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5万人,农作物和水利设施受损失,直接经济损失4832万元。广昌7月1日—4日大到暴雨,8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4.6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747万元。金溪7月25日大暴雨,致使高坊水库、马街水库受损,8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9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
   2010年5月、6月、7月,全市绝大部分区域出现强降水,造成洪涝灾害。广昌6月14日—24日强降雨,12个乡镇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28万元。临川6月16日20时—20日20时,降水范围广,强度大,出现大范围洪涝和内涝,造成唱凯堤决堤400米,10.85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49.6亿元。东乡6月17日—20日强降水,19.688万人受灾。该县因灾造成经济损失达30.85亿元。金溪5月13日和22日大暴雨,受灾农田49.11万亩,受灾人口27.2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226.69万元;6月19日—20日大暴雨,受灾人口26.3万人,其中转移群众4.8万人,水利、道路、电力和房屋损坏严重,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资溪6月中旬连续特大暴雨,12个乡镇(场)全部受灾,倒塌房屋1.67万间、损坏民房1.00万间;交通中断72小时(国、省道);县城供水中断4天、通讯中断13.5小时、供电中断5小时;倒塌供电、通讯广电等各类线杆4329根;安置受灾群众3.2万人;县城3次大面积进水,造成危房360多间;市政工程等设施损毁损失约6000万元;山体滑坡1.5万处,道路塌方7000余处,路面坍塌5000多处,冲毁桥梁110多座,26条道路中断,鹰厦铁路资溪段塌方40多处,垮塌3处,鹰厦铁路停运17天;山林受灾面积16.2万亩,冲毁林区道路1216.5千米、桥梁158座、造林地3万亩,全县各行业直接经济损失25.44亿元。崇仁6月17日—20日大暴雨,24.9万人受灾,倒塌房屋2069间,经济损失8.50亿元。乐安6月18日和20日暴雨,受灾人口1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4970人,经济损失4.75亿元。宜黄6月17日—20日连续强降雨,12个乡镇出现特大暴雨,造成了不同程度灾害。南城6月18日—20日特大暴雨,过程最大降水量606毫米(沙洲镇)创全县气象记录之最。全县受灾人口28.5万人,紧急转移疏散6.6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8.5亿元。南丰6月17日—21日大暴雨,13个乡镇场5.6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87亿元;7月6日—7日普降暴雨,受灾人口12.5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65亿元。黎川县年内9次暴雨,其中6月18日—21日、7月7日暴雨,倒塌房屋9608间,农作物、牲畜、林木、供电供水设施等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
   2010年抚河唱凯堤决口 第二节 旱灾旧时域内“夏秋大旱”“不雨”“禾苗尽枯”等记载不绝,从唐元和三年(公元808)至1949年1141年间,较大旱灾平均10年发生1次,大旱灾每13年左右发生1次。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加强水利建设,旱灾不断,灾情减轻,大旱年份为1963年、1978年、1991年、2003年、2007年。1978年特大旱灾,受旱面积160万亩。
   唐 元和三年(公元808),秋大旱。宝历元年(公元825),秋大旱。中和四年(公元884),大旱,民饥。
   宋 成平三年(1000),江西诸路旱。嘉祐二年(1057),建昌旱。治平三年(1066),南城夏旱。大观三年(1109),抚州临川旱,自六月不雨至十月,田土尽裂,作物枯死。绍兴十年(1140),旱,抚州荐饥,人食草木。乾道八年(1172),抚州大旱,禾麦无收,饥,民大疫。淳熙九年(1182),夏五月不雨至秋七月。十一年,建昌旱,夏四月不雨至秋八月。十四年,夏至五月抚州、建昌皆旱。庆元四年(1198),江西旱,夏五月不雨至七月。嘉泰二年(1202),江西旱,建昌为甚。开禧二年(1206),江西旱,建昌为甚。嘉熙四年(1240)夏六月,江西大旱。咸淳六年(1270),建昌旱。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抚州路大旱,民饥。天历二年(1329),抚州路大旱,自五月至八月不雨。至正二年(1336),金溪大旱,自春至秋不雨。六年,抚州路大旱,自春历秋不雨,禾多无收。十二年,建昌路、南城大旱。十三年,建昌、南丰州大旱。
   明 宣德九年(1434),抚州大旱,自四月至八月不雨,田稼尽枯。正统三年(1438),抚州旱,六月以来不雨无收。景泰六年(1455),数月不雨,大旱。斗米千钱,民食树皮草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江西诸府旱灾。弘治十一年(1498),抚州、建昌府旱灾,免税粮、子粒。正德三年(1508),崇仁夏六月不雨,渠涸稼枯。八年,崇仁夏五月不雨,新城旱。九年,抚州府大旱。十三年,全省13个府大旱,饥,免粮有差。嘉靖四年(1525),全省13个府大旱,饥,免粮有差。五年,抚州府大旱,崇仁五月下旬至七月不雨。二十三年,建昌夏五月至七月大旱不雨,民众半死,府县行赈,匍匐就食者枕藉沟中。二十四年,南丰旱,大饥。抚州府大饥。临川、东乡民掘白土,杂米屑食之,多殍死者。三十二年,抚州府自秋历冬久晴不雨,临川、东乡、崇仁井水尽涸。隆庆二年(1568),抚州府夏秋大旱,禾苗尽枯,粒米无收,民多流移。建昌府旱,民饥。万历八年(1580),抚州府大旱。南丰旱。十二年,广昌大旱,秋禾未成。十七年,抚州、建昌府三月至八月历五月不雨,赤地千里,早晚稻俱无收,秋稼绝粒,民采野蕨充饥,有挖树皮草根以苟延者,死者枕藉载道。崇仁死者半,饿殍交横于道。三十二年,广昌大旱。崇祯九年(1636),抚州、建昌府大旱,民大饥。
   清 顺治三年(1646),建昌、抚州府大旱,土地龟裂,大旱稼绝,河平成洲,吃水如油。六年,崇仁旱。九年,抚州府大旱,民饥。十年至十三年,崇仁旱。十四年,崇仁夏大旱。十五年,崇仁夏大旱,六至九月不雨。十六年,建昌府旱。康熙四年(1665),泸溪、崇仁旱,四月至七月不雨,赤旱异常,免田赋十之三。五年,建昌府及崇仁旱。八年,崇仁旱。九年,金溪、崇仁秋大旱。十年,抚州府大旱,五月至八月不雨,赤地千里,泉涧皆涸。建昌府六月至七月旱。十一年,建昌大旱,泸溪旱。十八年,抚州、建昌府夏秋旱。二十年,广昌夏大旱。二十八年,广昌秋旱,夏秋无收。四十二年,抚州府旱,泉枯江竭。四十三年,金溪春夏大旱,抚州、建昌府大饥。五十三年,南丰秋大旱。五十五年,进贤夏秋大旱,广昌旱。五十九年,泸溪秋七月旱。六十年,建昌府夏秋不雨,金溪大旱,早晚禾收十之一二。雍正六年(1728),金溪秋旱。十三年(1735),建昌夏旱。乾隆二十五年(1760),金溪夏大旱。三十三年,南丰旱。四十四年,金溪、东乡、崇仁、乐安夏秋大旱。嘉庆五年(1800),崇仁夏大旱。七年,建昌、抚州府旱,自五月不雨至七月。金溪、崇仁、南丰旱。十三年,崇仁五月至六月不雨,禾稼枯死。二十五年,建昌、抚州府旱。建昌府3个月不雨,田禾不及半收。崇仁、金溪自五月至七月不雨,禾枯死过半,晚稻尤甚,大饥。道光六年(1826),新城夏大旱,饥,米价昂贵。十四年,崇仁大旱。
   中华民国5年(1916),乐安数月大旱,次年无谷种下地。14年,全省41县大旱,乐安田土龟裂,早稻受旱。23年,东乡夏秋3个多月不雨,44.46万亩稻田受灾,70%早稻颗粒无收。损失粮食60余万石。广昌受灾人口8万余人,早稻受灾11.2万亩,减产七成以上。临川李家渡水文站全年降雨量仅650毫米,受灾农作物75.8万亩,其中早稻47万亩,中稻4.5万亩,大豆13万亩,损失早稻94.8万担,中稻33.5万担,大豆7.8万担。乐安早稻受灾面积13.24万亩,损失稻谷100.57万担,棉花1000亩,折合价值313.20万元,受灾人口71672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7月出现旱情,各级政府动员群众结合抗旱普修小型水利,至8月21日大部分地区降雨,旱情缓和。1955年6月下旬以后,久晴不雨,大部分地区出现旱象。全区受旱81.41万亩,其中旱死5366亩,枯黄8698亩,发白16.36万亩,龟裂32.72万亩,缺水2249万亩,绝水源8.44万亩。
   1963年春少雨,2月份雨水只有历年平均一半左右,6月大部分地区无雨,水利工程蓄水不足,普遍缺水泡田,影响春播。4月13日省长办公会议决定拆除柴埠口进水闸的拦沙坝,以满足临川抗旱抢种要求。8月秋旱严重,抚河只剩下20个流量。李渡水文站9月3日流量为0.88立方米每秒,近于断流。全区连续150天未下雨,春夏秋旱接踵而至,受旱面积144.7万亩。南丰县早期达200余天,受旱14.03万亩,成灾9.43万亩,减产924万千克。黎川县全年仅降雨1142.5毫米,干旱总天数71天,受旱面积14.1万亩,大片农田无收,全县粮食产量仅3647.45万千克,退到解放初期水平。
   1974年南城县入夏后连续大旱,80天未雨。1978年从6月中旬起,全区出现史上少有特大干旱。全年降雨量1122毫米,只占常年雨量66%,7月—9月平均降雨162毫米,比往年少一半多。而全年蒸发量达1657毫米,抚河几乎断流。金溪县7月上旬最高温度曾达40℃,7月—9月全区平均蒸发量达735毫米,是同期降雨量4倍多,日最高蒸发量达14毫米以上。全区受旱面积160.3万亩。1979年从9月23日起,全区90天未下雨。10月份滴雨未下,10月—12月份全区平均只降雨29毫米,影响作物播种。
   1985年入春后,全区降雨偏少,1月至9月全区平均降雨1330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231毫米。特别是整个汛期平均仅降雨454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降雨量858毫米减少351毫米。不少地方春旱、伏旱和秋旱接踵而至,连续干旱长达3个~4个月,全区早稻受旱35万亩,部分早稻田因缺水而无法栽插。伏旱期间,最高受旱面积达66万多亩,其中受旱一晚15万亩,二晚35.5万亩,棉花近万亩,其他作物15万亩。秋旱期间,最高受旱面积为75万亩,其中一晚7万亩,二晚61万亩,棉花和其他作物7万亩。不少村庄水井干涸,人畜饮水困难。
   1991年6月中旬至8月上旬,全区连续50多天无雨,出现历史上罕见特大旱灾。全区受旱面积高达270.10万亩,占作物播种总面积61%。其中,早稻101.08万亩,一晚41.75万亩,二晚73.09万亩,棉花、甘蔗及其他作物54.18万亩。受旱严重乡(镇)112个,占乡(镇)总数54.4%。1999年9月5日至12月底,南丰多晴少雨,近4个月累计降水仅59.2毫米,旱情在各乡镇不同程度出现,影响秋播冬作物生长。
   2000年6月下旬始,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全区持续高温少雨,22座中型水库仅蓄水122.5亿立方米,占计划蓄水50%。金临渠等引水困难,12座小型水库和大多数山塘干涸。全区农作物受旱面积103.2万亩,30.45万亩二晚田因干旱缺水而无法栽插,4.1万人因旱饮水困难。临川6月25日—7月底,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降水明显偏少,蒸发量大,加上前期降水偏少,大部分水库蓄水不足,全区出现明显旱象。东乡7月—8月15日降水量65.8毫米,只有常年的1/3,该县出现伏旱,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南丰6月24日—7月16日持续23天晴热高温少雨,极端最高气温38.5℃,累计降水量仅3.8毫米,全县受旱面积26.25万亩,以致投入抗旱劳力4.8万多人,投入抗旱资金120多万元。2001年6月至10月,临川、东乡、崇仁、乐安、南城、黎川旱情较重。临川6月28日至7月13日、7月20日至8月5日出现伏旱,对二晚栽插造成影响,8月6日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旱情大为减轻。9月1日—10月7日、10月10日—30日累计干旱天数57天,出现秋旱,对二季晚稻、果树等作物生长影响较大。东乡9月1日至10月2日连续无降水日数32天,造成农作物受旱15万亩,经济作物损失3100万元。崇仁9月降水仅0.7毫米,出现较严重干旱。乐安7月份雨量偏少,旱情严重,影响二晚移栽;9月份雨量只有2.3毫米,出现旱情,影响二晚产量。南城9月—10月气温高,降水量少,干旱较严重,对灌溉条件较差的二晚及柑桔都有不同程度危害。黎川9月降水特少,出现秋旱天气。2003年6月起全市降雨偏少,伏旱连秋旱。8月—9月组织实施全市人工增雨作业,才使水力发电得到部分保障,二晚抢插一部分。临川旱情百年不遇,二晚难以按时栽插,影响产量和品质,导致二晚减产。东乡7月—8月10日、8月21日—30日出现几十年难遇的旱情,持续高温天气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较严重影响。金溪从6月底—8月上旬一直维持高温酷热天气,极端最高气温历年极值连续突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是有气象资料以来最多年,仅7月—8月最高气温≥41℃就有4次,尤其7月26日到8月4日,最高气温均在39℃以上,7月—月10日雨量仅为31.8毫米,蒸发量达484.5毫米,致使旱情严重,水稻受灾面积为21.8万亩,其他经济作物面积为17.2万亩,经济损失达8570万元。资溪7月10日—8月4日极端最高气温大于35℃,致使全县出现严重干旱灾害,全县3万多亩水田干旱缺水,直接影响二晚栽插和其他作物生长。崇仁6月—8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出现严重干旱,9月—12月降水特少,出现秋旱。乐安夏季出现连续晴热天气,气温偏高,极端最高气温超历史记录(7月16日40.7℃),出现伏旱连秋旱,干旱属历史罕见。宜黄入夏后天气稳定副高控制,出现高温炎热天气,且久晴无雨,造成水库蓄水不足,影响粮食作物、旱地经济作物生长,农业、水利行业损失较大。南城早稻出现严重高温逼熟,二晚缺水无法栽插,7月—9月人工增雨作业21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县旱情,冬季干旱造成相当部分乡镇发生人畜饮水困难和森林野火及民用火灾。南丰8月18日—11月30日持续95天多晴无雨(或少雨),日最高气温大于35℃22天,高温干旱强度为历史罕见,全县受旱面积39.80万亩,占实际播种面积89%,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黎川雨季结束期偏早,降水偏少,干旱严重,多数水库枯竭,河流干涸,稻田龟裂,人畜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广昌6月23日—8月13日连续52天重度干旱,农作物受旱15.8万亩,经济损失6600万元,8月18日—10月10日连续54天的重度干旱,农作物受旱面积6万亩。2004年,临川9月下旬—11月上旬秋旱,影响二晚灌浆、壮子。资溪9月22日—10月31日连续40天干旱天气,过程降雨量仅为8.9毫米,对晚稻生长发育带来一定影响。崇仁7月下旬只有6.5毫米降水,全县出现明显伏旱,影响二晚移栽,10月只有0.6毫米降水,造成严重秋旱,影响冬种农作物生长。宜黄7月1日—8月12日与10月份降雨少,出现伏旱秋干,农业旱情严重。
   2006年,南丰7月18日—8月10日、8月12日—8月22日、8月27日—8月31日出现3个时段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全县作物受旱面积2.15万亩。2007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全市高温少雨,干旱日数达55天,35℃以上高温天气达36天。临川部分水库创下建库后最低水位,饮水出现困难。东乡出现连续秋、冬季干旱天气,对该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造成不利影响。崇仁夏、秋两季遭遇重度高温伏秋连旱。乐安盛夏伏旱严重,二晚移栽受到影响。南城7月—11月全县降水量偏少,出现较严重的伏秋连旱,影响水稻产量。南丰自7月出现晴热高温天气,降水异常偏少,出现较严重旱情,全县12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2.6万人,农作物受灾3.45万亩,农作物绝收,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9月12日—11月30日持续80天干旱,为常年罕见,对南丰蜜桔果实膨大、蜜桔果实采收后恢复树势等十分不利。广昌7月—8月出现连续45天高温干旱天气,造成全县11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2.82万人,饮水困难人口3.2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800万元。2009年,南城10月1日—11月8日降水量8.8毫米,最长连续19天无降水。由于气温高、降水量少,蒸发量偏大、湿度小,出现轻度伏旱和重度秋旱,造成该县水库蓄水不足,河流水位低,部分乡镇人畜饮水困难。
   第三节 虫灾 对抚州区域农业生产危害最大虫灾有螟虫、稻飞虱、浮尘子、蝗虫和松毛虫。历史上虫灾记载较少。
   汉 永光二年(公元前42),临川蝗虫为患。
   晋 大兴三年(公元320),临川郡蝗灾。
   宋 绍兴二十九年(1159),临川、金溪螟虫成灾,农作物大面积受损。嘉定元年(1208),临川、金溪大面积蝗虫为害。
   明 嘉靖十一年(1532),南城、南丰蝗灾,田间蝗虫如雨,庄稼受损甚重。
   清 雍正十年(1732),南城螟灾;南丰、东乡、临川早稻扬花时遇蝗灾,虫小、善跳跃,一秆之上聚集数百只,禾尽枯死,民多无食。乾隆七年(1742),南城、南丰二晚发生螟害,晚稻无收,导致次年大饥,斗米二百文。道光元年(1821)秋,黎川蝗虫损害庄稼,全县大饥。五年(1825)秋,南丰螟害大量发生,庄稼歉收。六年(1826)7月,新城蝗虫损害庄稼。十四年(1834)秋,崇仁、新城飞蝗遍地,全县大饥。十五年(1835)7月,金溪、南城飞蝗食禾。咸丰八年(1858),东乡蝗灾。
   中华民国 民国17年(1928)夏秋,崇仁、东乡、南城同时发生螟、蝗灾,早晚稻减少2成。18年夏秋,东乡、南丰、南城螟虫猖獗,庄稼受损甚重,仅东乡早晚稻就减产1000吨。24年,临川螟害蔓延,损失稻谷160吨。26年,南丰天牛虫和介壳虫伤害桔树,损失甚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黎川县早稻发生严重稻苞虫害,因缺乏器械和农药,群众采取手工捕捉办法消灭害虫,全县受灾面积1.40万亩。1953年稻苞虫大发,临川县6个乡(镇)一、二晚受害面积14811亩,占种植面积85%。
   1960年,乐安县鹏洲、戴坊、龚坊、公溪等公社,发生松毛虫、星天牛等虫害、计有1.29万亩松木林遭虫害。1961年稻苞虫在临川、南城、金溪、崇仁、乐安等地大发,发生面积60万亩,仅临川县就有29万亩。临川县还有水稻三化螟、粘虫大暴发,四代三化螟在全县大面积暴发,二晚白穗率高达62.3%;罗湖、新积、董塘等地有3000多亩一晚被粘虫群危害,其中有400多亩禾叶被吃光。同年9月,域内丘陵、山区一晚正处灌浆腊熟阶段,遭受粘虫猖獗危害,一晚受害近30万亩,临川县罗湖公社塘泥坪400亩一晚连同田边路上杂草全被粘虫吃光,灾重为历史罕见。
   1971年,临川县秋溪、连城、上顿渡等地棉铃虫和斜纹蛾严重并发,4万多亩棉花受害率达70%~90%,亩产皮棉由头年35千克多下降到10千克。1972年,临川县早稻第二代纵卷叶螟发生,全县7万多亩水稻防治不力,每亩损失稻谷35千克~60千克。1973年6月—9月,黎川县暴发稻纵卷叶虫、稻飞虱、浮尘子虫灾,危害稻田39万亩,损失稻谷405万千克。1974年,域内早稻螟虫暴发成灾,受害田白穗率23.9%~36%,尤以临川、进贤最为严重,每亩虫卵量8000块~10000块,高的10万块以上,白穗率70%~80%。
   1981年,南丰县水稻浮尘子严重发生,稻飞虱中度发生,危害水稻面积22万亩,造成枯槁2000亩;竹蝗危害竹林。1982年,抚州市松毛虫成灾,危害林地面积2万亩。1984年,东乡县病虫双灾,螟虫、卷叶虫危害面17.7万亩,稻瘟病、纹枯病危害面积12.8万亩,共损失稻谷549万千克。1985年,域内早稻稻瘟病特大发生,发生面积82.8万亩,成灾面积8.12万亩,绝收面积1.55万亩,损失稻谷820.8万千克。1987年6月开始,稻飞虱爆发,自南向北迁飞与日俱增,致使1.5万亩早稻枯槁绝收,减产5成以上面积0.66万亩,损失稻谷552.8万千克。
   1990年,域内稻瘟病大爆发,受害早稻面积49.32万亩,损失稻谷300万千克。1997年广昌县稻瘿蚊大发成灾,受害面积4.5万亩,损失稻谷130万千克。
   2005年,域内晚稻稻飞虱大暴发,发生面积204.2万亩,占晚稻种植面积的84.7%;穿顶倒伏面积5.16万亩,占晚稻种植面积的2.14%,较常年增加14倍;发生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均超1987年。
   1980年—2011年,市植保植检站年报资料统计,域内平均每年病虫发生面积450万亩至1100万亩,每年损失稻谷2500万~6000万千克。
   第四节 风灾 域内风灾主要表现为在强对流天气时出现雷雨大风,个别年份亦有龙卷风危害。
   明 成化二年(1466),崇仁大风从西北来,折木飞石,桥屋民房多摧颓。嘉靖二十二年(1543),抚州府三月大风拔木。二十五年(1546),广昌大风。天启三年(1623),崇仁大风折学宫杏木。崇祯十二年(1639),广昌大风,昼晦。
   清 顺治八年(1651),新城二月大风,竹木偃拔。十三年,崇仁夏风灾,林木尽折,屋瓦翻飞。康熙十九年(1680),抚州府夏五月大风自北向南,城内屋宇动摇,府学前石坊被吹倒。二十三年(1684),广昌四月大风伤稼。乾隆十三年(1748),抚州府大风,石坊吹倒。道光十四年(1834),广昌八月十四大风伤稼。咸丰五年(1855),南丰六月大风,狂风拔木,空中有物如龙。同治四年(1865),东乡四月大风,吹倒南门一处江姓祠堂。
   中华民国 元年(1912),南丰大风歉收。28年,临川九月云山出现大风,晚稻损失严重,局部无收。29年,崇仁五月许坊龙卷风,3株杆围2米余大树被拔起折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7年4月24日,乐安县罗陂、水口一带降雹、大风,最大雹重3.5千克~4千克,大风连根拔起大树无数。1958年8月,崇仁县大风,吹倒县城石坊。金溪县风雹,损坏和吹倒房屋3613栋。1959年2月,东乡县杨桥遭风雹袭击,50多栋房瓦被刮掉。7月15日,小璜、黎圩、王桥、红光一带出现风、雹,大风吹倒房屋52间,损坏房屋200多栋,压死1人,伤2人。
   1960年4月2日东乡县大风,小璜、虎圩乡吹倒房屋6栋,损坏房屋5栋。4月26日,东乡占圩吹倒房屋1栋,死1人,伤4人;5月3日红光公社吹倒房屋1栋,伤1人。5月4日南丰县大风,吹倒县农机厂厂房1栋。1963年6月30日,广昌大风,倒塌房屋240栋,农作物减产20%。1964年7月24日17时17分至39分,南丰县发生雷雨大风和冰雹,吹倒桔树154株,倒房34间,死亡1人,伤7人,早稻减产4.75万余千克。1966年2月22日,东乡县大风,吹倒房屋89间。4月25日15时,南丰县龙卷风,吹倒白舍陶器厂房、农业中学教室、公社办公室。8月7日15时,崇仁县河上公社遭受台风袭击(最大风力达10级),吹倒房屋甚多,压死2人,重伤5人,轻伤14人。8月29日,金溪县大风,吹倒房屋5幢,毁坏树1000余株。1967年3月27日,南丰县白舍遭受风雹袭击,损坏油菜900余亩,倒塌房屋20余栋,损失种谷1.30万千克,死1人。同日崇仁县孙坊公社吹倒房屋10余栋,毁坏部分红花草。
   1970年3月,崇仁县狂风,吹倒大松树和大樟树各1棵。1973年3月30日,东乡县孝岗、长林、圩上桥等地遭受风雹袭击,刮倒民房600平方米,毁坏早稻田360亩、红花草300亩。4月11日,南城县浔溪公社出现雷雨大风(最大风力10级),损失稻种933.33千克、留种红花草310亩、油菜70亩。1976年4月21日,崇仁县大风,榨背岭、陂上等地房屋倒塌,电杆折断,死1人,伤7人。7月13日,金溪县大风,吹倒礼堂1栋。
   1980年2月29日,临川县大风,吹倒房屋2栋,掀掉屋顶12栋,伤3人。宜黄县大风和冰雹,倒塌房屋52间,损坏房屋136间,仓库3栋,冲坏部分水利设施。1982年3月12日,乐安县遭受风雹袭击,潭港、鳌溪、增田等公社刮倒房屋35栋、电杆100余根、松树700余棵,损坏油菜4000余亩。1983年3月22日晚,东乡县邓家、长林、孝岗、小璜、珀开、圩上桥、新田等地遭风雹袭击,刮倒民房93栋,死19人,伤312人,毁坏油菜2.1万亩,红花草6.5万亩。临川县3月22日—4月28日,多次出现风、雹,全县吹倒房屋100多栋,损坏房屋300多间、早稻秧田9751亩、油菜13538亩、红花草7613亩,死3人,伤50多人。4月8日,南丰县大风、雹,屋瓦吹落,吹倒造纸厂厂房。4月9日,资溪县大风、雹,刮倒房屋30多栋,死1人,伤5人。4月28日,乐安县大风,损坏房屋16750栋,倒塌房屋75栋、仓库65间,死3人,伤7人。4月28日晚黎川县大风(最大风力9级),吹倒湖坊公社电影院,死10人,伤58人,倒塌和损坏民房6568间、校舍277间、仓库车间238间,毁坏森林300亩,损坏稻田和经济作物4294亩。10月29日,南丰桑田大风(最大风力10级),吹倒影剧院,压死6人,重伤3人,轻伤6人,毁坏房屋24栋。1985年5月9日,宜黄县凤岗、城南、黄陂、东陂遭风雹袭击,吹倒民房16栋、电线杆50根,中断电话16小时,伤1人。5月12日、7月18日金溪县先后遭受风雹袭击,共倒塌房屋30栋,吹倒电话线杆30根,早稻受灾面积4000亩。5月14日14时15分至30分,临川县秋溪乡发生龙卷风,2个小孩卷入空中离地4到5米高水平飞行200多米,未受伤害;吹倒房屋13栋,伤4人。1986年4月26日17时30分至18时,南城县大风,天井源、洪门、浔溪、徐家等乡(镇)324户受灾,损坏房屋220栋,吹毁天井源乡政府大礼堂1栋,刮倒低压电线、电话广播线1600多根,被毁稻田和经济作物田4700余亩。7月31日、8月1日,东乡县遭风雹袭击,吹倒甘蔗503亩,减产514吨;损坏西瓜150亩,减产70万;毁坏蔬菜200亩,死1人,伤28人;损坏房屋3712间,倒塌房屋323间;300亩作物绝收,中断电信24小时,停止供电12小时。1987年4月9日,临川县腾桥乡遭龙卷风袭击,吹倒乡礼堂、车库和民房400多平方米。5月31日,东乡大风,刮倒房屋6间,中断供电12小时。1989年5月11日,乐安县小砀出现龙卷风,损坏房屋500余栋,其中倒塌40栋,伤40人。7月22日18时,临川县上顿渡镇杨林村遭受龙卷风侵袭,倒塌房屋6栋,伤6人,杨林村460户屋瓦80%被风掀掉。
   1992年4月21日、29日,崇仁先后出现10级、9级大风,21日大风刮倒房屋18栋,损坏房屋88间,总经济损失约94万元。1993年4月28日,东乡、崇仁县受强对流天气影响,瞬时出现短时9级—10级大风,吹倒房屋750余间,伤30余人,损失2100万元。1994年4月5日—6日,南城连续两天遭受雷雨大风、冰雹袭击,倒塌民房、人畜伤亡为历年同期罕见。4月5日17时,乐安6个乡镇出现雷雨飑线伴冰雹,风力8级以上,吹倒电杆50根,死1人,伤1人,倒塌房间42间,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5月1日,黎川县遭受雷雨大风袭击,冰雹最大直径5毫米,死1人,倒塌房屋42间,伤26人,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1995年3月16日、25日,东乡出现两次降温降水天气,同时伴有雷雨大风。4月14日金溪发生强烈飑风天气,风力11级,死亡1人,重伤9人,倒塌房屋286间,受灾农作物7.5万亩,吹倒电杆42根,直接经济损失2800万元。1997年4月20日16时06分至17时,东乡出现8级以上大风,瞬间风速达25米/秒,全县15个乡镇(场)受灾,受灾2.8万户,重灾户1246户、5607人,死1人,伤142人,砸死大牲畜194头,灾害损失达1.20亿元。1999年7月,临川连续出现雷雨大风,使85‰以上早稻倒伏。由于天气不好不能收割,使早稻90%发芽霉烂,造成早稻减产。
   2003年4月12日,资溪出现30米/秒雷雨大风,使高埠镇房屋倒塌20多栋,乌石镇输电线路、鹤城镇蔬菜大棚刮倒。2004年,南城5月28日出现大范围雷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并伴有飑,8月3日县城出现雷雨大风并伴有雹,两次强对流天气给人民财产造成损失。2005年,东乡5月4日17时至20时出现局部雷雨大风天气,农作物大面积受损,4个乡镇1个企业集团共24个村委会受灾,受灾人口1.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51万元。南丰5月3日傍晚出现强雷电、大风、冰雹天气,3600人受灾,倒塌房屋81间,损坏房屋745间,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09万元。2007年,东乡6月26日15时至16时出现8级大风,10个乡镇受到不同程度灾害损失,受灾人口6.4万人,农作物、房屋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469万元。宜黄7月—8月先后出现两次大风天气,为近10年罕见,其中7月23日出现大风造成部分房屋倒塌和2人死亡。2008年,黎川7月7日21时11分大风,各乡镇受影响,受灾人口8万人,农作物、房屋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300万元。
   第五节 雹灾 域内雹灾一般发生在春夏季,伴随强对流大风天气而成。
   明 弘治十年(1497)二月己卯,黎川雨冰雹。正德四年(1509)夏六月,广昌雷火焚县仪门,角雹皆作。嘉靖三年(1524),金溪陨雹杀稼。四年,广昌雨雹杀禾苗。五年七月癸未,南丰雨雹大如皿,形如人面。二十八年夏五月朔,金溪,雨雹大如鸡子。三十九年二月,抚州府春雨雹如石;崇仁春三月雨雹如石、苗种伤。四十二年二月,东乡雨雹如石。隆庆元年(1567)秋七月,广昌大雨雹。万历元年(1573)夏,南城大雨雹。八年,泸溪雨雹大如鸡子,裂屋瓦,折树枝。十七年,建昌永丰乡大雹伤稼。二十三年五月,广昌大冰雹。三十年清明,金溪雨雹,大如鸡子。四十年八月,泸溪雨雹,大如石块,有棱角。崇祯元年(1628)秋七月朔,广昌雨雹伤手。新城十月初八夜震雷,大雨雹,木干尽折。三年,广昌雨雹伤稼。
   清 顺治元年(1644),新城正月大雨雹。乾隆十八年(1753)二月十七日,南丰雨雹。五十年,泸溪大雨雹,田屋蔬麦所伤甚多。嘉庆五年(1800),广昌雨雹杀禾苗。二十三年,抚州府临川东西乡横过数十里,雷迅风烈,雨雹大如拳,墙倾瓦裂,大木尽折。二十四年,金溪夏五月雨雹如弹,大饥。道光五年(1825)春二月,抚州府、金溪雨雹。二十二年八月十四日,广昌大雨雹。二十六年二月,新城大雨雹。三十年七月,广昌大雨雹。咸丰三年(1853)三月十七日午时,宜黄雷电晦冥,雹大如拳,屋瓦皆穿,会顷始止。崇仁三月大雨雹,大者如盆,小者如拳如卵,城乡屋瓦尽毁。同治四年(1865)正月二十三日,新城大雨雹,建昌元月雨雹。七年二月十七日,新城大雨雹。七年二月二十四日,抚州府夜雷声隆隆,持续时间较久,次日昼晦雨雹,大如皿,乐安招携屋瓦尽裂,林鸟多毙。临川县北乡自金鸡城至云山集屋瓦尽裂,雹有重一二斤者,刹间鸟雀俱焚。新城八月初七,西乡周安大雨雹,损禾稼。金溪雨雹,大者如碗。乐安招携、湖坪等处雨雹大如鸡卵,作物损失严重,房屋破坏数百栋。十一年(1872),新城二月大雨雹,冬十二月初四酉时大雷雹。光绪二十一年(1895),乐安雹如鸡卵,作物损坏严重。
   中华民国 9年(1920),乐安春夏之交,雹下如鸡卵,毁民房数十栋。14年4月,崇仁东来、许坊等地普降冰雹,大如鸡蛋,田间农民多人受伤。26年7月下旬,乐安大雹成灾,重者达9千克,谌元一带毁房屋数十栋。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2月10日,乐安县戴坊红光村遭受雹灾,雹大10余千克,房屋严重破坏。1957年4月24日,临川县降冰雹,死5人,损坏作物无数。乐安县罗陂、水口一带降雹,最大雹重3.5千克~4千克。
   1960年3月6日,金溪县风雹,雹大如鸡蛋,毁坏房屋399栋,死亡1人,伤4人,越冬作物被毁。1967年3月27日,南城县降雹,打坏禾秧103亩、绿肥3200亩、油菜3870亩,损坏房屋无数。1971年8月5日上午,崇仁县郭圩公社降雹,受灾稻田面积3000亩。1978年4月10日,乐安县10个公社、39个大队遭受雹灾(最大雹径30毫米),损坏房屋600多栋。4月15日临川风、雹灾,毁坏早秧田3775亩、油菜6717亩、红花草8419亩,倒塌房屋376栋,死6人,重伤53人,轻伤132人,死伤耕牛149头。
   1980年3月7日,临川县降冰雹,打坏油菜、小麦1100余亩、红花草1300亩。1982年3月12日,乐安县遭受冰雹袭击,损坏油菜4000亩。1983年3月22日晚,东乡县遭受风雹袭击,损失严重。1985年5月9日、12日,宜黄、金溪县先后遭受风雹袭击,早稻受灾面积5000亩。
   1992年4月29日下午15时,宜黄、乐安县发生冰雹灾,冰雹最大直径11毫米,损失严重。1994年5月1日,黎川县遭受风雹袭击,倒塌房屋42间,伤26人,死1人,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1995年4月16日,金溪县白天降冰雹,当晚再次降雹,死1人。1997年5月1日16时,乐安县南村、增田、望仙、万崇、牛田、鹏洲、潭港等乡镇,遭8级以上大风并伴鹅卵石大小冰雹袭击达20分钟,农作物受损面积3.7万亩(其中早稻1.98万亩、棉花0.1万亩、烟叶0.2万亩、西瓜1.34万亩),倒塌房屋55间,直接经济损失1800万元。
   2000年,东乡6月1日下午3时20分—40分甘坑林场、虎形山、王桥乡局部出现大风冰雹天气,造成8341人受灾,农作物、房屋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5万元。6月22日下午1时40分至2时,长林乡湖岭村受大风侵袭倒塌居民住房29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7公顷,受灾人口1733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2002年4月7日,崇仁风雹损害部分乡镇秧苗及油菜。2006年4月11日下午6时—12日10时,金溪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其中冰雹最大直径为26毫米,平均重量为3克,极大风带为31.9米/秒,损坏农田1.86万亩,损坏房屋1584间,直接经济损失1112万元, 2010年5月18日下午,资溪乌石镇草坪村和株溪林场下冰雹,最大冰雹直径30毫米左右,7200亩烟叶受灾,绝收1000亩,油菜受灾6560亩,绝收950亩,倒塌损坏房屋16间。同日,南城出现强雷电、冰雹天气,冰雹最大直径50毫米;黎川洵口镇皮边村、华山场洲湖村、厚村乡大沅村出现冰雹、大风、强对流天气,最大冰雹直径40毫米~50毫米,屋顶瓦片破碎严重、菇棚倒塌,烟叶受灾面积700亩、绝收650亩,直接经济损失1200万元。
   第六节 冻灾 域内冻灾表现为春寒、小满寒、寒露风、冻雨、雪。
   明 成化七年(1471),建昌雨木冰。弘治六年(1493),崇仁腊月,大雨雪,冻死万人。正德八年(1513)十二月,崇仁雪深数尺,凝冰分解,植物多冻死。十五年(1520)元月,南城雨雪,南丰大雪。隆庆三年(1569)十二月,东乡木冰,大饥。万历七年(1579)六月,建昌雨雪。二十八年,广昌霜陨稼。二十九年,广昌大霜。崇祯元年(1628)春二月,南丰雨雪,大寒,河鱼冻死。
   清 顺治九年(1652)冬广昌大雪。十年九月,广昌大雪。十一年冬,南丰严寒,大冰至春,桔、柚、甜橙之类尽损。十五年四月,广昌陨霜。十六年春,广昌大雪。康熙元年(1662),建昌河冰。九年十一月至十二月,新城大雪,雪深数尺,民房及树竹被压倒无数。东乡十二月大雨雪,积40余日,河冰可涉,居民冻死。临川十二月大雨雪,积40余日,河冰可渡,民多冻死。崇仁腊月大雪,地冻,行人僵死,生物冻死甚多。五十二年,抚州府临川、东乡冬雨木冰,乔木尽折,道不可行。乾隆廿三年(1758),广昌陨雪,秋歉收。咸丰三年(1853)正月,南丰大寒,河冰,树木多冻死。十年三月,金溪雪。宜黄冬大雪,竹木僵仆殆尽。十一年冬,宜黄、南丰大雪,陂塘冰结可行,以巨石投之不少圻,柑桔等树木尽皆冻死。建昌岁暮,骤雪盈丈,雪后地冰有裂者,高树枝茎尽落,河冰合而坚,可通车马。同治元年(1862),临川冬大冻大冰,桔柚之属尽冻死。二年,金溪除夕及次年元旦雨大雪后,寒冰凝结历六七日,树多冻枯。三年正月,临川、东乡大雪,乔木僵仆,河鱼有冻死者。
   中华民国 6年(1917)十二月,南丰大雪,冻死城外桔树过半。7年,南丰冬朔风冻河,城外桔树杀尽,城内余十之三四。19年,乐安积雪尺余,历时40余天,冻折树木,冻死牲畜无数。28年中秋节,临川寒露风为害,二晚产量大减。33年,临川受寒露风灾害,部分乡镇一晚二晚影响很大,局部颗粒无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1月下旬至2月初,崇仁连续半月大雪,平地雪深尺余,油菜子无收。1958年1月31日—2月2日,广昌冻雨,树枝折甚多,电话线压断。
   1961年12月30日—31日,广昌大雪,公路交通受阻,车辆停驶2天。1962年10月上旬,低温,6天降温15.2℃,影响二晚产量,全区损失稻谷250吨。1964年2月17日—25日,连续8天大雪。崇仁受灾红花草面积18万亩、油菜3万亩;宜黄平地积雪26厘米,山地积雪30多厘米,压倒房屋8间、牛栏72间,冻死耕牛140头。2月18日—25日,黎川冻雨和积雪,压断电线杆100多根,损坏30%竹木,交通电讯中断一星期。2月19日—25日,广昌雨淞,电线杆倾倒75根,油菜减产20%~30%。2月中下旬,乐安冰凌、积雪,公路中断通车15天,倾倒电线杆57根,油菜受损面积3.7万亩;南城冰冻,电线杆倾倒200多根,公路中断6天。1965年3月中旬—4月上中旬,乐安、东乡、资溪、黎川等地均发生连续低温阴雨天气,早稻严重烂种烂秧,损失种谷1250余吨。1968年9月29日—10月2日,崇仁、乐安受寒露风侵袭,二晚受害面积10万余亩,5万余亩二晚颗粒无收。1969年3月中下旬,临川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全县烂种烂秧面积占60%。
   1970年3月中下旬,崇仁、南城相继出现低温阴雨天气,烂种烂秧1040余吨。9月下旬,东乡受寒露风影响,全县41000多亩“翻秋”晚稻颗粒无收。1972年2月,东乡大雪、雨淞,积雪9天,压断电线杆190根,压坏17千米线路。1979年秋,临川遭寒露风袭击,仅腾桥公社松岗大队就减产粮食90余吨。
   1980年春,东乡久雨低温,油菜发生烂蔸枯死3万余亩。1981年秋,东乡县马圩公社马圩大队受寒露风影响,减产粮食约65吨。1983年12月28日—31日,广昌县大雪,雪深6寸,供电、通讯、交通受阻1天。1985年12月9日—10日,临川、东乡、资溪发生严重冻雨,电线积冰厚15毫米,3县50%以上桔树和桔苗受冻害,大量果树枝叶冻死。东乡倒毁水泥电杆58根,断线250处,损坏输电线路16千米。1987年3月9日—4月13日,临川县发生倒春寒,损失早稻种525吨。1988年2月上旬,宜黄县受严重低温影响,死伤耕牛甚多,其中黄陂乡霍源村死牛107头,圳口乡死牛200多头。
   1991年12月27日,全区各县(市)普降大雪,气温均在零下10°C以下,最大雪深12厘米。受其影响,南丰县全县柑桔冻死80%(近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南城县柑桔受冻面积2.65万亩,冻死耕牛97头,压倒房屋78间、牛栏124间、仓库3栋,自来水公司设备损失3万余元,硫铁矿冻坏机体损失4万元;广昌县交通中断4天,停开79个班次客车,损坏房屋200间,冻死牲畜80头,越冬作物约80%受灾;东乡县交通邮电受阻,柑桔受冻,农贸市场倒塌。1999年,临川1月11日—12日普降大雪,12月下旬连续10天出现较大霜冻,23日最低气温为零下6.1℃,影响越冬作物生长。东乡12月20日—25日出现冰冻,蔬菜、油菜受冻面积3万亩,其中冻死蔬菜1450亩、大棚蔬菜50亩、油菜100亩。南丰12月20日—28日持续冰霜冻,对柑桔等越冬作物造成冻害。资溪9月21日—25日重度寒露风,出现时间早,正值二晚抽穗扬花和灌浆时期,严重影响二晚授粉,造成短穗和产生秕谷,使二晚减产。宜黄9月22日—25日连续重度寒露风,对抽穗偏迟杂交晚稻影响大。2000年,临川1月25日—2月1日出现冰冻雨雪天气,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8℃;2月1日出现大雪,最大雪深8厘米,伤害果树及蔬菜等越冬作物。南丰1月中旬末、下旬初和2月上旬连续出现冰(霜)冻天气,伤害越冬作物。宜黄1月下旬—2月上旬出现雨雪严寒,影响作物及耕牛安全越冬。南城干旱霜冻天气造成柑桔当年严重减产。
   2002年,资溪9月22日—10月10日出现寒露风,其中9月24日—29日、10月5日—10日重度寒露风,严重影响二晚授粉,造成短穗和秕谷,使二晚减产。宜黄9月5日—18日、24日—28日出现寒露风,对杂交稻抽穗、开花、授粉影响较大。崇仁12月27日冷空气对柑桔等作物越冬影响较大。2003年,资溪1月6日—7日降雪,积雪最深为16厘米,对树木、供电、通讯线路有破坏。崇仁1月冰霜冻天气对柑桔等作物过冬有较大影响。宜黄1月6—7日普降大雪,7日积雪深度19厘米,对该县造成灾情,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012万元;9月21日—23日寒露风,影响杂交水稻抽穗开花授粉。2004年,崇仁1月低温冻害天气对油菜、柑桔等作物越冬影响较大。乐安3月18日—26日出现重度春分寒天气,对早稻出苗及秧苗生长极为不利。资溪3月21日—26日出现重度春分寒天气,影响早稻播种育秧及秧苗生长。黎川春季出现重度春分寒,影响春播。宜黄12月23日—31日普降大雪,积雪深11厘米,对工农业生产造成灾情,直接经济损失2210万元。
   2005年,崇仁1月1日出现低温冻害天气,对油菜、柑桔等作物越冬影响较大;3月12日春雪影响春播。乐安春季大雪,部分乡镇农业损失较大。宜黄3月12日—13日出现历史少见的降雪天气,积雪深度4厘米,给农业生产、交通、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带来不利。南城3月中旬出现少见的春雪,积雪深度9厘米,对越冬作物和林果业及早稻播种均不利。2006年,资溪9月9日—24日出现寒露风天气,其中9月10日—13日为重度寒露风,影响二晚抽穗扬花。宜黄9月9日—16日出现重度寒露风,对晚稻产量造成一定影响。南城9月10日—13日重度寒露风,影响二晚抽穗扬花。黎川9月10日—13日重度寒露风使中稻大田受灾面积10万亩,经济损失963.2万元;二季晚稻大田受灾面积10万亩,绝收面积3万亩,经济损失2458.7万元。2007年4月1日—3日,崇仁县出现寒潮,影响油菜生长、茶叶发芽。
   2008年1月—2月,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抚州市,其影响范围之广、所造成的灾害之重为历史罕见。受灾害影响,大部分地区交通中断,电力、供水设施遭受重创,春运受阻,群众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临川1月中旬—2月5日低温、冻雨,造成死亡大牲畜11347头,农作物绝收面积9.31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6975万元。东乡1月27日雨淞直径15毫米,1月9日—2月5日并有积雪,2月2日雪深14厘米,全县停电,县城停自来水,全县因灾造成经济损失4.84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为3.01亿元,损坏房屋1167间,倒塌房屋390间。金溪1月26日—2月5日冻雨和冰雪天气,受灾农田作物面积6.3万亩、果园7.4万亩、毛竹6.8万亩、林木60万亩,冻坏大批机电泵站、水闸、变压器等,损毁通信电缆80余千米、有线电缆60余千米,受灾人口25万人,损毁房屋2.8万间,倒塌房屋7800间,直接经济损失1.68亿元。资溪1月27日—2月4日,嵩市镇佛头岭国道因冰雪交通中断,316国道资溪段及县乡公路因积雪全线封闭,全县10千伏倒杆1336根,断电线路175千米,变压器损毁20台,受灾总人口6.5万人,大批房屋受损,农作物受损面积5.6万亩,林业受灾面积161万亩,直接经济损失9.5亿元。崇仁2月1日大雪,最大雪深11厘米,大批水利设施、通讯设备和房屋受损,受灾人口3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9.24亿元。乐安1月12日—2月4日维持低温阴雨(雪)雨淞天气,造成26.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8.48万亩,倒塌房屋160间,损坏房屋2172间,死亡牲畜510头,直接损失3.08亿元。宜黄1月12日—2月上旬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其中1月25日至2月3日出现冻雨,给电力、交通、通信、农业、林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南城1月12日—2月6日连续低温雨雪冰冻造成经济损失大,电线结冰过程最大直径52毫米为历史罕见,电力设施损坏严重,90%以上供电线路发生倒杆断线,100%的线路受损,全县停电11天,12个乡镇16.2万人受灾,交通、通讯中断,工厂企业停产,直接经济损失21.3亿元。南丰1月12日—2月4日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21.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7亿元。南丰蜜桔受灾面积45万亩,林业受灾面积81万亩。黎川1月中旬出现低温冰冻雨雪天气过程,受灾人口19.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3万亩,油菜受损3000亩,死亡牲畜9500余头,林木受灾面积60余万亩,房屋损坏4000余间,倒塌1000余间,供电线路和通讯线路受损严重,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广昌1月26日—31日、2月2日—4日先后出现冻雨(雪)天气,雨淞灾害维持到2月5日,电线积冰直径16毫米(山区超过20毫米),电力、交通、通信、农业、林业等受严重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1亿多元。2009年,市内部分县出现冻灾。资溪1月10日—17日持续霜冻天气,部分出现水表冻裂。崇仁、乐安1月27日大雪,雪深3厘米、7厘米,影响交通运输;11月17日出现雨雪,属历史罕见。南丰1月10日—16日连续出现冰、霜冻天气,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4℃,对柑桔造成冻害,受冻面积约15万亩,占总面积30%~35%,冻害程度1级~5级,比上年减产约23万吨。广昌1月10日—17日连续8天低温冰冻,极端最低气温零下6℃,造成柑桔等果树受冻。
   2010年,广昌3月9日—11日连续3天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1℃,造成柑桔等果树受冻。宜黄12月15日—16日大雪,对电力、交通、越冬作物和果树等带来不利影响。
   第七节 雷灾 域内雷灾自古就有,灾害情况记载较少,1993年以前未见专门记载。
   1994年5月1日,黎川县遭受雷雨大风袭击,雷击死1人。1995年3月中旬,东乡出现两次降温降水天气,同时伴有雷雨大风,雷击死2人。1998年2月16日临川出现强雷暴,抚州地区棉麻仓库遭雷击,引起自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00万元。1999年7月17日下午14时30分到15时50分,东乡境内出现强雷暴,有2人被雷击身亡,1人被雷击成重伤。
   2000年4月25日,临川市湖南乡遭雷击,1名村民在田里拔秧时被雷击中死亡。7月5日,乐安龚坊乡遭雷击,一家人在田间劳作时被雷击中,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8月13日,南丰县遭雷击,击坏一批变压器、计算机系统、发电机组、电视、电冰箱。8月14日,金溪县财政局、工商局、电信局等单位遭雷击,击坏电脑、复印机、电视机等设备。9月5日,资溪出云峰(海拔1278米)一幢老房遭雷击,击死3人、伤3人;同日,南丰县供电公司遭雷击,击坏10千伏变电站,经济损失严重。10月2日,金溪陈坊积乡自盛花炮厂遭雷击,雷击引起爆炸,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重伤。10月2日,临川东馆乡、唱凯镇以及临川二中等单位遭雷击,击坏电动机、变压器、微机等设备,经济损失严重。2001年4月22日,临川区江西天绅化纤公司遭雷击,击坏进口机器设备。5月7日,宜黄县造纸厂遭雷击,击坏电机、传真机等设备;县人民银行遭雷击,击坏电器设备。6月8日,临川河埠乡1名居民在平房内被雷击昏。8月14日,宜黄县电力公司遭雷击,击坏输电线路、变压器。2003年2月13日,南丰县供电局变压器被雷击坏。2月16日1时—3时,金溪出现强雷暴,造成县城、黄通等乡镇家用电器雷击事故,近20台电视机被雷击坏。2月18日20时—21时30分,金溪县出现强雷暴,县城击坏电视机12台。3月11日,南丰县人民银行彩电、监控器遭雷击坏。4月7日,南丰车么岭电站发电设备遭雷击坏。4月12日14时—15时,金溪出现强雷暴,县烟草公司击坏电脑1台,县地税局宿舍击坏电视机2台。4月12日,南丰县供电局电力设施遭雷击坏。4月20日,宜黄圳口、县城电力公司高压计量400千伏A变压器遭雷击。4月29日,南丰县供电局电力设备遭雷击坏。5月3日15时30分—16时30分,金溪出现强雷暴,县华侨农场枫山分场2台变压器遭雷击坏。6月6日,宜黄一居民家电视机击坏;该县南源、、二都、新丰、棠阴等地电力公司变压器、变压计遭雷击。6月25日,宜黄县城信用联社电脑、电视机、空调遭雷击。7月6日17时30分—18时20分,金溪出现强雷暴,击坏电脑4台,家用电器数十台。7月12日,宜黄县黄陂电力公司变压器及2头耕牛遭雷击。8月13日15时15分—16时08分,金溪县出现强雷暴,秀谷镇肖公村一村民在野外遭雷击死亡。2005年5月13日16时,黎川宏村镇光辉村一村民在田间劳作时遭雷击死亡。7月12日14时左右,临川上顿渡镇山头村一位19岁外地村民在稻田割稻时遭雷击身亡;15时左右,临川鹏田乡谢家村一位45岁村民在田间劳作时遭雷击死亡;16时,乐安增田镇增田村一位29岁村民在田间劳作时遭雷击死亡;17时20分,金溪秀谷镇天头村一位55岁村民在田间劳作时遭雷击死亡,其妻子被击伤,附近数十台电器设备被击坏。7月12日,资溪高阜镇附近一幢民房被强雷暴损坏,县内3台变压器遭损坏。7月13日15时20分左右,金溪琅琚镇陈河村王建桥村小组一位17岁村民在田间拔秧苗时遭雷击死亡,另有1人被击伤;16时左右,崇仁县白陂乡一位13岁女孩遭雷击死亡,该乡有线电视网络被击坏。7月14日14时左右,广昌甘竹镇大嵊村5名在田间收割水稻的村民在一座寺庙中避雨时遭雷击,造成1死4伤;县供电公司遭雷击,12台变压器损坏,此次雷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8月18日14时左右,临川太阳镇富锋花炮厂遭雷击,厂房烧毁,造成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2006年,东乡6月27日出现强雷电,小璜镇炉里村委会刘雪龙遭受雷击死亡;年内,黎圩镇枫山村饶红旗,马圩镇南坪江家村江书塘遭受雷击死亡。宜黄6月24日—25日出现强雷电,造成中港乡一位民办老师身亡,同时损坏中石化加油主板7块,IC卡接线器1台,供电系统变压器8台,直接经济损失61.6万元。南城6月25日下午5时左右,南城县天井源乡南沅村一农民在田间作业遭雷击死亡。2007年,东乡5月31日强雷电,岗上积镇水南村村民饶锄恩、饶国安被雷击身亡;7月10日下午15时左右,该县马圩镇南坪村下东村小组村民张小华在稻田打农药时被雷击死亡。宜黄7月12日出现强雷电,中港乡邹坊村一农民被雷击身亡。南城5月雷电天气,电子电器受损严重,特别是彩电被击坏较多;6月24日下午该县建昌镇万年桥高塘村小组一男子下雨时在屋顶被雷击身亡。黎川6月25日和26日遭雷击先后死亡2人。2009年,南城县全年出现雷电61次,强雷电造成雷击家电事故多起,特别是供电设备和移动基站通讯设施受损严重;5月20日县移动公司遭受雷击,洪门、龙湖、上塘等6个基站被击坏,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80万元。7月4日,金溪县益海嘉里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遭受雷击,击坏电脑、传真机、数据交换机。7月12日,南城县供电公司遭受雷击。建昌、万坊等镇烧坏变压器3台,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8月5日15时,金溪县供电公司遭受雷击,击坏变压器;8月23日12时,该公司再遭雷击,击坏变压器2台。11月9日14时50分,崇仁县三山乡张家村一位42岁男子在家中遭受雷击死亡。
   2010年5月,崇仁县三山乡一村民在田间劳作时遭雷击死亡。5月18日15时30分,南城县徐家乡湖东村第五村民小组51岁村民曾应福在田间劳作时遭雷击死亡。8月5日宜黄神岗乡龙上村一农民遭雷击身亡;8月15日14时40分,同村应坊组48岁村民张其材在农田插秧时遭雷击死亡。6月20日下午18时,乐安县罗陂乡45岁村民陈大细在田间劳作时遭雷击身亡。2011年6月5日,金溪县石油公司遭受雷击,击坏电脑2台;金溪县信用联社枫山分社遭受雷击,击坏路由器1台。6月6日,金溪县供电局遭受雷击,击坏变压器2台。6月12日,广昌县头陂中学一栋综合教学楼遭受雷击,击坏一批电脑、打印机、电视机、路灯、投影仪,导致校园整个广播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遭受破坏;同日下午,广昌县甘竹镇洙溪村上堡组41岁农民魏金秀在田间突遭雷击死亡。6月19日,金溪益海嘉里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大楼遭雷击,击坏机房设备路由器、电话机、网线卡、交换机等。8月13日12时,金溪县双塘镇艾家村周家自然村60岁农民周火春在野外劳作时遭雷击身亡;同日中午,该自然村再遭雷击,击坏家用电器50余件。9月17日19时,金溪县黄通乡高桥村—19岁男村民在家中遭雷击身亡。
   第八节 地质灾害 抚州区域是江西省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灾害发生频繁,种类较多,以滑坡、崩塌、地陷、水土流失、地震5类灾害为主。
   一、地震 明弘治十五年(1502)至2011年,域内共发生地震44次。
   明 弘治十五年(1502)三月初九,广昌、南丰地震。三月二十三地震,震中广昌,震级3.5级,广昌午时地震如雷,民居摇动,波及南丰、南城。十八年九月十三日地震,抚州府临川、金溪居民庐舍有声。震中位置黄海,震级6.75级。正德五年(1510)秋地震,震中位置抚州府,震级3.5级,临川、崇仁、东乡、金溪地震有声。六年正月初一,东乡地震。正月十一,南丰地震,震中南丰,震级3级,瓦片皆响。十一年二月地震,震中位置抚州府,震级3.5级,临川、东乡、金溪、南丰居民屋瓦皆响。十三年,临川境内地震。十六年,建昌府地震,震中位置建昌府,震级3.5级,南丰、广昌有感。嘉靖十二年(1533)十一月,建昌府地震,震中位置建昌府,震级3.5级。建昌府、南城、广昌、南丰星殒如雨,树底有声。二十二年四月初八,抚州地震,震级3级,震中未考。二十四年临川地震,震中临川,震级未考。三十一年冬,金溪地震。万历八年(1580)七月,建昌府泸溪地震,声轰如雷,河水一时涌起。震中位置建昌府,震级3.5级。三十一年十月,抚州府、临川、金溪、崇仁发生地震,震中位置抚州府,震级3.5级。三十二年七月,泸溪地震。崇祯四年(1631)七月十八日,抚州府、临川等地震有声,震中位置湖南常德澧县,震级6.5级。十七年,建昌地震,泸溪地大震,二月天赤如霞,淫雨如雪,民疫,死者无算。
   清 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二十五日,广昌、新城、金溪、崇仁地震,震中位置福建宁化,震级5.5级。康熙七年(1668)六月十七日发生强烈地震,抚州、金溪、临川有感,震中位置山东莒县至郯城,烈度为12度,震级为8.5级。嘉庆十二年(1807)元月,崇仁境内地震。十九年九月,乐安地震。
   咸丰八年(1858)十二月十八日,宜黄地震,初闻隐隐如雷,厨房门扣锵然有声,逾刻始定。震中位置宜黄,震级3.5级。同治元年(1862)二月十七日,新城地震。是年元月朔底,泸溪地震,床榻擂动,门环郎当有声,牛马鸡犬皆嘶鸣,天明始息,震中位置泸溪,震级4级。六年,金溪地震。七年四月十六日,新城地震。八年,金溪地震。光绪十一年(1885),抚州府地震。
   中华民国 7年(1918)1月3日,抚州府、南丰、南城地震,震中位置广东南澳,震级7.25级。9年1月,乐安地震。10年2月10日,东乡微震。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76年2月6日,宜黄发生3级地震。1978年11月2日,广昌头陂发生2.7级地震。1979年2月24日,广昌贯桥发生2.3级地震。1990年8月29日,宜黄东陂发生2.1级地震。同年11月7日,广昌贯桥发生2.2级地震。1993年6月25日,金溪浒湾发生3.0级地震。1994年7月15日,资溪乌石发生3.1级地震。1999年4月15日,乐安发生4.0级地震。2001年3月24日,乐安县江边村发生2.7级地震。2004年4月20日,广昌县水南村发生2.4级地震。2006年7月6日,黎川县樟村发生2.5级地震。同年7月10日,黎川县樟村发生2.2级地震。2008年8月31日,南丰县古城发生2.1级地震。2011年12月21日,乐安县戴坊镇先后发生1.9级和1.3级地震。
   二、其他地质灾害 古代,域内除地震外,其他地质灾害记载很少,民国时期资料缺。
   元 至正二年(1342)冬十二月,建昌大水,山崩。
   明 正德十四年(1519)正月朔,抚州府大雷雨,崇仁水溢华盖山岭,西角崩。十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崇仁大雷雨,五十六都山崩石裂,水涌数丈,人畜压溺者无数,黄州桥毁南岸三墩。
   清 乾隆五十五年(1790)七月十三日夜,宜黄大雨,芙蓉山山崩水涌,溺死近百人。
   同治八年(1869)夏,久雨水涨,泸溪山腰裂数丈,溪涧河流一时并涨,田涂倾淤者不可胜数。崇仁东南乡山崩田陷,或山裂成沟,或小山移生田内,树木如故,冲倒庐舍尤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67年6月22日,南城大雨,麻姑山、洪门、龙湖等地山洪暴发,崩山倒坡,造成巨大损失。1969年6月30日,崇仁山洪暴发,多处山崩,凤岗崩山压死12人。1998年全区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合称崩滑流)和地陷灾害67552处,造成97人死亡,259人受伤,毁坏房屋7644间,损坏房屋24966间,毁坏农田31305亩,直接经济损失约43728万元。因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6月中旬降水相对集中,黎川县发生崩滑流等重要地质灾害50处,死亡81人,其中厚村乡大源村焦陂小组6月22日特大滑坡灾害,造成46人死亡,12人受伤,损毁房屋90间,经济损失100万元。宜黄县发生重要灾害8处,死亡9人。其中凤岗镇北关西路二食品厂宿舍6月22日发生滑坡灾害。造成5人死亡,3人受伤,毁房61栋,经济损失56万元。南丰县发生重要灾害9处,死亡13人。洽村乡长陂水库库区滑坡垮坝,毁坏公路及农田等,经济损失达1906.76万元。南城县发生重要灾害12处,其中洪门水电厂6月22日发生滑坡,造成4人死亡,10人受伤,毁坏水泵房1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资溪县、崇仁县、广昌县、金溪县、乐安县也发生多处崩滑流,虽未导致人员伤亡,但均造成不同程度经济损失。1999年全区发生崩塌、泥石流4处,造成7人死亡(黎川县厚村乡2人,南丰县莱溪乡5人),2人受伤,毁房47间,毁坏农田3640亩,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2000年全区发生滑坡、泥石流53处,造成4人受伤(南丰洽村),毁房81间,毁坏农田5136万亩,冲毁公路700米,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
   2002年6月13日,乐安县湖坪乡贺立村枣树下组发生山体滑坡,规模300立方米,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6月16日,黎川县樟溪乡东港村里岭下组发生滑坡,规模1600立方米,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毁坏房屋21间。6月13日—17日,广昌县尖峰乡沙背村江坑组发生滑坡,造成1人死亡、10人受伤;同期,广昌县吁江镇发生滑坡,造成1人死亡。7月7日,广昌县塘坊乡小株村昌华萤石矿主井口前发生3平方米的地面塌陷,造成3人死亡。2010年4月16时50分,乐安县招携镇汗上村虎头脑公路边坡,由于土质十分疏松,在大雨诱发下发生滑坡,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5月23日2时10分左右,沪昆铁路江西余江至东乡段K699米处的南侧边坡发生滑坡。事发前24小时东乡县孝岗镇降水量达60多毫米,在降水入渗作用下,含黏性土的斜坡岩土体饱水,增加下滑力,强度降低,致使滑动岩土体从公路上方下滑,冲破多道铁路防护网,掩埋单向铁路轨道,造成运行中的K859次旅客列车(上海南开往桂林)机车及第一至九车厢脱轨,造成19人死亡,71人受伤,铁路中断近19小时。事故发生后,省、市、县党委、政府迅速有力地组织抢险救灾工作,主要领导亲临—线,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并治理滑坡隐患。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东乡县
相关地名
宜黄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