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东乡浯溪 上池源里 侯桥 万石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417
颗粒名称: 第十一节 东乡浯溪 上池源里 侯桥 万石塘
分类号: C912.8
页数: 3
页码: 203-205
摘要: 浯溪村位于东乡县黎圩镇北部,距县城28.5千米,全村96户365人,有王、于两个主姓,其中王姓约占2/3,于姓约占1/3。王姓始迁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国第四世孙,于宋庆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瑶田徙居于此。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村后青山,青苍翠绿,故村名浯溪。
关键词: 浯溪 上池源里 侯桥 万石塘

内容

一、历史文化名村——浯溪村 浯溪村位于东乡县黎圩镇北部,距县城28.5千米,全村96户365人,有王、于两个主姓,其中王姓约占2/3,于姓约占1/3。王姓始迁祖王志先,名子春,系王安石之弟王安国第四世孙,于宋庆元元年(1195)初,自上池瑶田徙居于此。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村后青山,青苍翠绿,故村名浯溪。1958年冬,东乡兴建幸福水库,将库内愉怡乡坂上村34户于姓居民移至该村,与王姓合村而居。
   该村文风很盛。1989年版《东乡县志》载,明正统十三年(1448)至天启五年(1625)的177年间,该村先后有4名学子高中进士,占东乡县明朝进士的18%。第一个进士王常于正统十三年登第,官至监察御史;其子王显是天顺元年(1457)进士,官至六安知州;其侄王统为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佥事。王常的另外两个儿子王昌、王盛同时于成化十年(1474)考中举人。“父子进士、叔侄进士、兄弟同科”一时传为美谈。天启五年,王廷垣又中进士,官至詹事府正詹。为此,村中特建有“奕世甲科”牌楼一座,以表彰王汝为[王常之父,永乐丁酉(1417)乡贡进士]一家四代7人名登科甲。全村现有古建筑59栋,且基本保存完好,其中,明代建筑31栋,清代建筑28栋;官吏和商贾豪宅6幢,民居48栋,祠堂1栋,南、北门楼各1座,建筑总面积达12746平方米。每栋古建筑均有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此外,还有2座古桥、3口古井及古塘、古下水道等附属设施,还保存有石狮2只、旗杆石2副及各种传统家具、用具。村南路口还立有一座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获宣宗皇帝恩准而建造的贞孝石牌坊。整座牌坊镂空浮雕工艺精细、形态逼真,是东乡县仅存的保存完好的石刻艺术珍品。
   东乡县浯溪村 村中18条巷道多是青石板铺就。王廷垣所建的官厅前是一条被村人称之“状元路”的槽状石道,全长450米,南联“南垣萃秀”门楼,北接“科甲里”门楼,与条条巷道相连。“科甲里”右侧有两棵连根古樟,一大一小,枝繁叶茂,村民称之“母子樟”。
   浯溪村傍山而建,东高西低,顺势而下,中间宽,两头窄,五排房屋规划严谨、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备,若从空中俯瞰,则整个村庄就是一个巨大的长棱形。黎圩至虎形山水泥公路傍村而过,交通方便。村民勤劳淳朴,文明守信,世代都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西瓜和养猪、牛、鱼等。
   2007年,浯溪村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二、千年古村——上池源里村 上池源里村位于东乡县黎圩镇南部,距县城32千米。全村110户,500余人,绝大多数为王姓,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家族的一支后裔。
   村南200米处立有瑶田遗址石碑,碑文曰:“宋初,王安石曾祖父王克明,见其地山清水秀,便将家族由盐埠岭徙居于此,并取村名上池,为上池一世祖。至五世裔孙,因见其地有玉光夜现,更名为瑶田,沿用至今。瑶田旧居已毁,而荆公钓鱼台至今尚存,有王安石作《兰塘钓隐》一诗为记。”瑶田遗址前为形如彩凤转翅的白石峰。王安石登进士后,曾返瑶田,站在尘石上远眺白石峰,即景抒怀,写下绝句一首《尘石春云》。因其被封为“荆国夫人”的彭氏去世后葬于此峰,故家族后裔将白石峰改名“荆公山”。村东的明珠峰,曾载于《山经地志》中,峰顶有一名刹,曰“明珠古刹”。峰东南半山腰建有云峰书院。传说王安石在书院就读3年。其间,曾吟七绝一首,题为《云峰早照》。
   村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1处。坐落在村西北口的王氏宗祠,复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1970年重建,1985年重新维修。祠南有一半月形池塘,祠北是后龙山。宗祠为砖、木、石结构,长40.5米,宽18.7米,高8.3米。大门的门框、门梁皆由精心雕刻的石柱、石板组成,大门石匾刻有“王氏宗祠”4个大字,笔力遒劲;大门左右两边嵌有“木本”“水源”石匾。祠堂分前、中、后厅,由两个大天井把堂与堂之间互相隔开。祠内设王安石文物陈列馆。2000年7月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村中的“总门里”清代建筑群,村人说是一个名叫王来期的在湖北开炼铁厂致富后,回到家乡,花了近5年时间建造起来的。该建筑群一个总门进,里面有7幢大房,房屋构造精细讲究,并有花圃、养鱼池、马间、兰花缸等配套设施。屋后建有防御土匪的水沟,其功用一是排水,二是当土匪入侵时,“总门里”的任何一户人家都可以搬开家中水沟的石板,钻进去再逃到屋后树木茂密山中。水沟的空间很大,可以容纳两人并排弯腰行走。此设计精湛巧妙,令人叹为观止。该建筑群1985年9月被列入东乡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村内还有竹轩公祠、流源公祠等清代建筑10余栋,村西、北、南有简易公路分别通往镇政府驻地、虎形山垦殖场和金溪乌石村,交通便利。村民除种植水稻外,还兼种西瓜、红薯、大豆等经济作物。
   三、白居易嫡传后裔村——侯桥村 侯桥村位于东乡县黎圩镇西南部,距县城22千米。全村83户300余人,户主均为白姓,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支嫡传后裔。《侯桥白氏族谱》载:“有讳华字日华号中原行百一公者……为始居于白坊,而中原公之孙讳杞字南乡行明三公者,生于宋开禧丁卯年(1207),卒于咸淳丙寅年(1266),娶侯氏赘于侯桥。继乐天(白居易)之遗风,为临汝之望族……所出而江州遗裔之支派也。”据村里老人介绍,侯桥村原是侯姓在此开居,故得名侯桥。自明三公到此赘居后,白氏子孙繁衍绵长,而侯氏家族则逐渐衰败零落,陆续迁出。其祖先生活的白坊村,虽仅仅相隔数里,如今却只有寥寥几户人家。
   该村出类拔萃的人物有明永乐间太学士白居易第35世孙白璧。族谱载:“旋一公讳璧,字至渝,治诗经,为郡禀生,公屡赴秋闱不第,永乐乙未(1415)贡升于太学,名重当时,偕吳与弼君(崇仁人,学者、诗人)并称稳君子。” 该村还保留着不少文物古迹。村南村北各有一座古老石桥,是村民通往外界的出路。村头的白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古朴壮观。此建筑为砖、木、石结构,分上、中、下三堂,内有2个天井,建筑面积495平方米,其大门石门框和祠内梁柱、木板上保留着许多清晰的浮雕或贺雕,分别雕刻着龙、虎、麒麟、鲤鱼、松鹤、仕女等图案,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祠堂南侧的残壁断垣,据说是清朝年间村民捐资修建的“香山私塾”,可惜被毁。祠堂旁边一棵古枫树,高10米有余。村中有10余栋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屋内梁柱、门窗上均保留着许多精致的木雕。其中3座门楼,上面分别嵌着“尚德门”“教化门”“朝阳门”石匾。
   该村坐落在平畈中,一边靠山,二水(沙港水、泥港水)护田,土地肥沃,风景秀丽,村民以水稻种植为主,兼种桑养蚕。
   四、千年古居——万石塘村 万石塘村位于东乡县瑶圩乡西北部,距县城26.6千米。全村160户700余人,有谢、陈、洪、赵、曾、万等姓,谢姓约占2/3。据《东乡地名志》载,早在隋唐时就有颜、全、舒、章、曾、洪等姓在此聚居。元明时,此村发展成为农村集市,是当时临川东部的棉布集散地,盛极一时。清初,市集衰落。
   万石塘村四面高丘环抱,层峦叠嶂,连绵相结,中为盆地,形如水塘。村前一水库建于1958年,山清水秀,景色迷人。《万石谢氏宗谱》载:“我祖枋忠公避元徵而来居兹土。”和万石塘谢氏同出一源的金溪《青田谢氏族谱》载道,谢枋忠与谢枋得实为伯仲。谢枋得即谢叠山,生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著名爱国诗人。该村谢氏自定居于此迄今近800年。此外,该支谢姓尊万石公为始祖,而谢万石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山水诗一派的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曾祖,可见,该村谢氏是谢灵运的一支后裔。同时,村名也应与始祖有关。
   该村早先为城堡式村落,设有东西南北四门,现仍存西门和北门。村内一条主街,长半里许,宽3米余,街一侧有条宽约1米的排水沟,流水终年不断。街巷均为青石板铺就。整个村庄布局合理,房屋排列有序。街巷两边民居鳞次栉比,为典型的清初风格,青砖灰瓦印斗防火墙,气宇轩昂。部分建筑的大门上嵌着石匾,上面分别雕刻着钟云毓秀、芝兰启秀、东峰挹秀、南山拱秀、玉树腾辉、儒林第、大夫第等字样。村中一大祠,两边门框石上雕刻对联:仰庙貌巍峨横搅山光云影,喜规模广大当见凤翥鸾翔。祠内墙壁上,红军留下的十数条标语依稀可见。其中一栋老屋,建筑面积虽不大,但造型典雅、风格独特。楼上窗户特大,形似教堂门;屋内木雕图案,工艺精湛;川坊间泥壁上有水墨壁画,屋上立一石雕瑞兽,神态逼真。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工农红军曾驻扎该村。至今,村中1幢大祠和1栋民房里有保存完好的红军标语。大祠被群众称为“红军楼”。
   令谢姓族人骄傲的是明天启壬戌年(1622)进士谢德溥,官至詹事府少詹,参与纂修《两朝实录》,并编纂《六曹章奏》,因不肯卷入朋党,力辞不就礼部侍郎和礼部尚书;明亡后,清廷又召其出来做官,坚辞不就;后剃发为僧,改号云庵,隐居吉岭到老。其业绩载入史册,为后人景仰。南宋理学家、金溪“三陆之学”创建人之一的陆九龄墓坐落于该村。
   该村村民勤劳节俭,民风淳朴,世代以种植水稻为业。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志先
相关人物
王安石
相关人物
王安国
相关人物
王常
相关人物
王显
相关人物
王统
相关人物
王昌
相关人物
王盛
相关人物
王廷垣
相关人物
王汝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东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