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351
颗粒名称: 经济建设
分类号: F061.5
页数: 3
页码: 172-174
摘要: 1952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574.23万元。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1990年同1978年比,国民生产总值(当年价)增长2.30倍,达到2230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11017万元,增长1.15倍;财政收入1310.1万元,增长2.72倍。
关键词: 广昌 经济建设

内容

1952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574.23万元。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1990年同1978年比,国民生产总值(当年价)增长2.30倍,达到2230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11017万元,增长1.15倍;财政收入1310.1万元,增长2.72倍。2000年同1990年比,国民生产总值49447万元(当年价),增长315.6%;工农业总产值(1990年价)42432.3万元,增长204.54%;财政收入4165万元,增长217.94%;固定资产投资5397万元,增长256.71%。201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5.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7亿元;财政收入6.6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1.43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9.8:50.9:29.3,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工业。新中国成立前只有手工业。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发展国营工业,195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不到全县总产值的一半,1959年达到76.29%,首次超过集体工业。1984年,全县有工业企业100个,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25个,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75个。有职工4531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2879人,占63.5%。1990年,县内工业企业1531个,工业总产值4881万元。9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大部分国有、集体工业企业通过深化改革,招商引资,对亏损、微利企业分别采取兼并、联合、租赁、嫁接、破产、国有民营、股份合作等形式,得以摆困激活。2000年全县工业企业1014家,工业总产值26597万元。2002年创办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8平方千米。当年引进各类企业29家,2010年有工业企业108家。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07亿元。工业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实现工业税金1.85亿元。
   农业。1952年—1957年农业生产稳定增长。1958年—1962年受三年困难时期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错误影响,粮食总产比1957年年均减少501吨。1963年—1965年比1962年年均增粮4821.7吨。1969年—1976年,总产增加1.05万吨,年均增产1310吨。80年代—90年代,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发展莲、烟、药、菌、果“五色”高效特色经济作物,推进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2000年,农业总产值17579万元。进入新世纪后,特色农业扬优成势,大力推进科技兴莲战略,全县太空莲系列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新造高效油茶林;积极扶持密集型烤房建设,大力推进工厂化育苗;加大农机推广力度;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强化农业品牌和标准化建设。“广昌白莲”被同时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江西名牌产品,广昌县被列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县”。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9.71亿元,主要农产品有粮食10.04万吨、白莲3300吨、烟叶3097吨、泽泻532吨。
   林业。广昌县委、县政府1991年作出“三年消灭荒山,五年绿化广昌”的决定,1996年又提出“在山上再造一个广昌”的目标,全县围绕这一决定和目标,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管理。至2000年,投入658万元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605万元用于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1545万元治理生态环境。10年造林64.92万亩,果业开发7.76万亩。1999年森林资源调查,全县有林地面积139.34万亩,与1990年比增长24.04%;森林覆盖率为62.7%,增长14.5‰;活立木蓄积305.75万立方米,毛竹蓄积711.29万根,分别增加19.12万立方米和704.24万根。2000年全县木竹材采运销售收入1157.6万元,增加117.92万元。2005年,按照“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统分结合、配套改革”的要求进行林权改革,有效激活林业,稳定林区,深受广大林农的拥护。到2006年年底,完成林地使用权输机166.93万亩,占全县林地的95.5%;所有权输机157.49万亩,占90.1%。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县。2008年,认真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4万亩。至2011年,全县林地面积181.05万亩,有林面积152.55万亩,森林覆盖率65.8%。
   畜牧业。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振兴牧业政策,全县畜牧生产迅速发展。1990年全县生猪存栏72236头,出栏60836头,出栏率84.67%;耕牛存栏18530头;家禽存笼数32万只。1994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的决定》,把发展生猪生产列入县、乡镇目标管理内容。1995年,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局联合举办科学养猪实用技术培训班;县农行安排100万元贷款,用于扶持养猪大户,实行贴息贷款;县粮食部门对养猪大户所需的饲料实行赊销。当年末全县生猪存栏9.26万头,出栏11.05万头,创历史最高纪录。县内养牛业也有所发展,出现一批养牛专业户,其所养除耕牛外,还有肉用牛。2000年全县存栏牛2.28万头,出栏500头。后由于出外打工的农村青壮年逐年增多,生猪、牛生产连年下降。2011年全县生猪出栏50386头,家禽出笼120万只。
   水产业。1952年,全县有养鱼池塘3000亩,产鲜鱼2676吨。1966年后兴建水库逐年增多,1990年全县中小水库32座,养鱼水面4346亩,总产鲜鱼100.2吨。1981年稻田养鱼激增,莲田也开始养鱼,养鱼面积达1200亩,由单纯养鲤发展到养草鱼和非洲鲫鱼。1985年开始实施莲田养鱼技术试验,1989年示范面积1万亩,亩均产鲜鱼65.2千克。1991年县内推广“池塘小型水库和莲田养鱼”三丰产示范技术,获省农牧渔业厅一等奖。特种水产养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先后引进彭泽鲫、日本白鲫、加州鲈、淡水白鲳、美国大口胭脂鱼、斑点叉尾鱼、甲鱼、美国青蛙等。2009年,全县池塘养殖13.45万亩,水库养殖16.35万亩,其他165亩,稻(莲)田养鱼6.38万亩,水产品产量总计5536吨,2010年水产品产量为5349吨。
   水利。改革开放后,广昌县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各种设施。2000年,全县拥有各类水利工程3002处,有效保护5.18万人口和1.29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8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2.85万亩。至2011年,全县有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26座,水电站55座,总装机容量1.7万千瓦,发电量2994.52万千瓦/小时。
   特色产业。广昌有白莲、晒烟、泽泻三大传统名特产,是县内主要经济作物。20世纪90年代,烤烟、茶树菇、油茶生产蓬勃发展,成为广昌新添的名优特产品种。1994年,县白莲科学研究所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进行白莲空间诱变育种研究,1998年成功选育出高产优质品种太空莲。2011年,全县种植白莲5.14万亩,产量3300吨,太空莲系列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新造高效油茶林1.2万亩,全县油茶林面积8万亩;泽泻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320万千克;种植烤烟1.83万亩,收购烟叶5.82万担。先后引进成启食品、莲香食品等10余家食品加工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广昌白莲”被同时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和江西名牌产品,制定发布实施了“广昌泽泻”3个江西地方综合标准。着重培育食品、纺织、有色金属、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工业主导产业。同年,江西省厨尊宝厨具有限公司生产的“厨尊宝”厨具、广昌莲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迈得乐”食品获得江西省著名商标,获得抚州市著名商标的有“圣莲”扇、“翠和”粮油、“虹裕”扇、“昌溢”电线、“粒粒福”粮油等5项。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广昌县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广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