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295
颗粒名称: 经济建设
分类号: F061.5
页数: 3
页码: 162-164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金溪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33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5万元,农业总产值1280万元,1950年财政收入仅11万元。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590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533万元,农业总产值4373万元,财政收入721万元。
关键词: 金溪 经济建设

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金溪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33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5万元,农业总产值1280万元,1950年财政收入仅11万元。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590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533万元,农业总产值4373万元,财政收入721万元。2000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1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2.1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64亿元。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3.83亿元,财政收入7600万元,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兴力量。2010年实现国內生产总值36.2亿元,财政收入4.25亿元。201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6.3亿元,农业总产值16.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6.02亿元;三产比例由2000年44.6:25.2:30.2调整为21.6:46.1:32.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工业。新中国成立后,金溪除发展传统手工业外,还兴办无线电、农机制造、粮油加工、制茶、兽药等企业。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97年,县委、县政府在县城西北郊建起工业园区,边建设边招引客商企业入园。2001年,又确立工业强县发展思路,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工业总量。香料化工、食品加工、轻工纺织、机电冶金四大产业群渐成规模,并开始产生集聚效应。尤其是香料产业聚集加速,2011年入园香料企业34家,天然芳樟醇、天然芳樟脑粉等多个产品拥有国际定价话语权,是国内最大的天然香料基地。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9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0亿元,比2010年增加19.6%。有省级工业园区1个。
   农业。金溪有“赣东粮仓”之称。宋代以后金溪一直是江西主要水稻产地,也是重要大米输出县。新中国成立后,金溪农业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后发展尤为迅速,具备稳定增长实力,被列入国家第四批商品粮基地县。农村改革从联产承包经营进入适度规模经营,后又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以优质稻、桑、栀、果、茶、蔬菜、畜牧、水产为主的特色农业。2004年始,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2011年达到3.01亿千克。农民人均产粮和人平贡献商品粮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先后获得全国产粮大县、全国黄栀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无公害早熟梨基地县、全省蚕桑基地县、全省芳樟产业基地县、全省通道绿化先进县等称号。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9亿元;经济作物主要有蚕桑、黄栀子、茶叶,桑园面积1.4万亩,产鲜茧300吨;黄栀子种植面积5万亩,鲜果产量9000吨;茶叶种植面积0.7万亩,产量1922吨。
   林业。1973年金溪列入省杉木用材林基地后,林业生产进入较稳定发展时期。2005年始发展迅速。全县先后义务植树0.86万亩,栽植苗木143万株;继续实施国家退耕还林项目1.7万亩,补植苗木32万株;完成日元项目造林38985亩;实施生态公益林46.11万亩;完成“一大四小”工程造林47757亩,占任务的120.91%;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林改主要指标都达到验收标准,被评为全省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先进县。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96.06万亩,其中,防护林16.7万亩,经济林11.9万亩,用材林67.23万亩,竹林0.23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植树412.8万株,林木覆盖率56.7%,活立木蓄积量277.2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11.6万亩,产量8.5万吨,主要品种有蜜梨、蜜桔。其中,蜜梨2.9万吨,蜜桔3.4吨。林业总产值638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
   畜牧业。以猪、牛、鸭、鸡为主,2005年始,全县畜牧业由传统家庭副业型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型转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逐年提高。2011年生猪出栏量13.2万头,年末存栏8.9万头;牛饲养量0.6万头,年末存栏2.9万头;家禽饲养量248万只,上市家禽141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4万吨,其中,猪肉1.1万吨,牛肉0.07万吨,禽蛋0.17万吨;畜牧业总产值3.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2%。
   水产业。2005年—2011年是金溪水产发展史上最快的7年,水产品总产量由2005年7012吨增加到2011年13300吨,增长89.7%,其中特种水产品总产量由2005年1225吨增加到2011年3500吨,增长185.7%。以养魚为主,2011年人工养殖面积27188万亩,产量15683吨;渔业总产值1.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4%。
   水利。1953年至2011年,全县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水利建设。至2011年,新建蓄水工程1685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4座,小(二)型水库55座,小山塘水库1614座;引水工程8处(座),其中万亩以上引水工程2处;提水工程208座。这些大大小小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在县境内构成纵横交错的灌溉网络,使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0万亩,占耕地面积81%;新建改造圩堤13条,总长108千米,保护耕地6.18万亩,大大增强抗灾能力。综合治理小流域8条,完成水土流失面积治理13.66万亩。兴建“百吨千人”集中供水工程6座,泵站提水工程15座,自流引水工程18座,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和困难人口2.6万人。马街水库的竣工使县城彻底告别用水如金的历史。
   特色产业。特色工业有机电和冶金业、轻工纺织业、烟花爆竹产业和芳樟产业。2011年全县芳樟种植3.4万亩,可采割面积2.2万亩,年可收枝叶1.9万吨,生产粗油19万千克,产值3040万元。金溪天然芳樟醇、天然樟脑粉产量分别居全国、全球第一,拥有国际市场定价的话语权,为打造“中国香都”迈出坚实第一步;特色农业有粮食加工业、蜜桔产业、蚕桑产业、金溪蜜梨和黄栀子产业。2011年全县有桑园6000亩,年养蚕种4000张,产鲜茧300吨;全县黄栀子面积5万亩,亩产180千克,年产鲜果9000吨,全县年烘干鲜果能力达到1.7万吨。县内有龙头缫丝企业4家,个体蚕丝产品小作坊近30家,年产值1.5亿多元,产品远销欧美国家。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