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155
颗粒名称: 经济建设
分类号: F061.5
页数: 2
页码: 138-139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增强。1949年全县生产总值536万元,财政收入24万元。1957年实现生产总值1559万元,财政收入86万元,分别是1949年的2.9倍、3.6倍。1980年实现生产总值6048万元,财政收入359万元,分别是1949年的11.3倍、15倍。
关键词: 黎川 经济建设

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增强。1949年全县生产总值536万元,财政收入24万元。1957年实现生产总值1559万元,财政收入86万元,分别是1949年的2.9倍、3.6倍。1980年实现生产总值6048万元,财政收入359万元,分别是1949年的11.3倍、15倍。1990年实现生产总值2.12亿元,财政收入1442万元,分别是1949年的39.6倍、60倍。200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5.88亿元,财政收入3776万元,分别是1949年的110倍、157倍。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由1990年的70.8:20.3:8.9调整到45.97:29.44:24.59。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11.4亿元,财政收入7563万元,分别是1949年的213倍、315倍。2011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35.7亿元,财政收入6.5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调整到21.77:51.45:26.78。
   工业。黎川工业基础很差。新中国成立前夕仅有刨烟、制米、土法造纸、食品酿造等手工业作坊。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131.3万元(1980年不变价)。1980年以后,工业行业渐次增多,生产水平逐步提高,陶瓷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不含村和村以下)10416万元。工业支柱产业初步形成,瓷煲、轻质日用瓷、电脑语言复读机、广谱高效除草剂、杀虫剂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适销市场,企业竞争力增强。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1378万元(不含村和村以下)。2002年以后,黎川县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实行招大商、重商。至2011年底,工业园区建成面积9000余亩,入园企业163家,其中投产企业92家,实现税金1.4亿元。
   农业。新中国成立前,农业生产水平低,主要农作物水稻亩产在100千克左右徘徊。新中国成立后,耕作技术不断改进,品种不断改良,水利条件不断改善。1979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由单一的粮食生产逐步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格局转变。80年代,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2000年,全县粮食总产14.4万吨,亩产402千克,农业总产值39810万元(1990年不变价),比1990年增长70.5%。以食用菌为突破口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2001年以后,随着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和退耕还林面积的增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逐年调减,播种面积由2000年的35.9万亩减至2011年的34.2万亩,粮食总产14.3万吨,亩产420千克。
   林业。黎川是全省重点林业县和全国速生丰产林基地之一,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95万多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5.2%。1989年,全县有林面积73.3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21.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9.3%,荒山面积83.57万亩。1991年—1994年,全县植树造林规模大,效果好。1994年全县有林面积124.0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40.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86%。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封山育林,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林业项目,投资1819.05万元,造林5.81万亩,改造低产毛竹林4.50万亩。2004年冬,开展“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搞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体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3年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008年,实施“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该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11年,全县有森林面积168.6万亩,森林覆盖率65.02%。
   畜牧业。1950年,全县生猪年末存栏17326头,牛存栏6338头。1987年,全县生猪存栏70473头,牛存栏12056头。1991年,全县生猪饲养量26.95万头,出栏13.4万头,牛存栏17533头。199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39.8万头,出栏22.61万头,牛存栏18826头。200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26.95万头,出栏13.4万头,牛存栏17533头。2011年,全县生猪年末存栏9.88万头,出栏16.52万头;牛存栏13400头,出栏4100头。2002年以后,全县家禽饲养量增长较快,当年全县家禽饲养量141.2万羽,其中存笼70.7万羽,存笼量比1991年净增11.7万羽。2005年全县家禽饲养量130万羽,其中存笼82.67万羽。
   水产业。1990年以前,黎川水产养殖主要以“四大家鱼”为主。1991年以后出现特种水产养殖,主要是厥鱼、鳗鱼、甲鱼、美国蛙、珍珠等品种。1991年,全县水域面积9.10万亩。2004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为8.21万亩,水产总量12739吨。至2011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8.72万亩,水产总量1.86万吨。
   水利。1991年—1995年,黎川县水利建设以小型建设和维修工程为主。1996年开始增加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大防洪工程建设和河道治理力度,除及时维护原有水利设施和修复水毁工程外,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6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0%、县乡财政30%、村民自筹40%。1991年—1997年,先后兴建小型水库6座,新增灌溉面积3000亩。1998年—2004年,全县新建蓄水工程131座,其中小(二)型水库6座、山塘水库125座,新建引水工程156处,配套渠系建筑物307座,渠道80千米。2005年一2011年新建水库13座,增加改善灌溉面积7170亩。
   特色产业。“十一五”规划期间,黎川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特种水产发展尤为迅速,鳗鱼、龟鳖已成为江西的产业重点,养殖面积13000亩,产量5400吨。2006年省农业厅授予“江西省特色渔业先进县”称号,2010年、2011年被评为“全省渔业工作先进县”。2011年在日峰镇十里村建设3000亩现代渔业中华鳖养殖基地,对全县龟鳖产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食用菌产业是黎川农业主导产业。2011年,食用菌生产2.3亿袋,实现产值2.6亿元,农民户均来自食用菌产业的收入1.7万元。食用菌品种主要有茶树菇、草菇、香菇、金针菇、杏鲍菇、竹荪等,其中茶树菇占90%,茶树菇单个品种产量居全国之首,年产茶树菇鲜菇5.7万吨。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黎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