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游击斗争(1934冬—1937.7)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039
颗粒名称: (三)坚持游击斗争(1934冬—1937.7)
分类号: K261.2
页数: 1
页码: 24
摘要: 1934年10月至1937年7月,抚州革命斗争处于低潮,仅存的革命武装力量有乐(安)宜(黄)崇(仁)挺进队,突破敌人封锁线;广赤游击大队在资、光、贵地区开展游击斗争,发动乌石暴动。
关键词: 抚州 游击斗争

内容

1934年10月至1937年7月,抚州革命斗争处于低潮,仅存的革命武装力量有乐(安)宜(黄)崇(仁)挺进队,突破敌人封锁线;广赤游击大队在资、光、贵地区开展游击斗争,发动乌石暴动。
   乐宜崇挺进队的斗争1934年9月,在崇仁、宜黄苏区全部失守,乐安苏区大部分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的情况下,乐安中心县委将3个县地方武装和党团骨干合编成挺进队,下设两个大队,乐安为第一大队,宜黄、崇仁为第二大队。挺进队除在乐、宜、崇等地打击地主豪绅武装外,还深入到丰城、永丰、新干边界开展游击斗争。1934年12月,挺进队2000多名战士突破5万多国民党军队的围攻,突围到永丰,向湖南方向前进。至1935年2月,挺进队100多名战士终于到达湖南。湘赣省委将其编入湘赣红军独立第五团一营一连,命名为“宜乐连”。
   广赤游击大队坚持斗争随着广昌、赤水苏区的丢失,中共广赤县委、县苏干部和游击队员于1934年9月合编为广赤游击大队,共700多人,在闽赣边界一带坚持游击斗争,打击反动地方武装。同年12月,在中畲与闽赣边区司令部会合,接受游击司令部统一领导。1935年2月,游击大队一部组成“挺进游击队”,在前往宜黄途中与国民党军遭遇,转战吴村、肖田,因弹尽粮绝多数牺牲。5月,游击大队在福建白莲、南口一带游击。是年冬,游击大队在闽赣交界牙梳山与前来围攻的反动武装战斗,因寡不敌众被敌包围,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
   乌石暴动1935年7月,资溪各地出现“平仓”“吃大户”斗争。国民政府县长陈芝伙同各区区长出售公粮以收买人心。乌石区长高和根是陈芝姻弟,乘机抬高米价且掺霉米出卖,群众代表出面交涉却遭囚禁,数百名愤怒的群众高喊口号围住县政府,县长在压力下释放被囚群众代表,并改派邓火仔替任乌石区长。但邓火仔同样横征暴敛、敲诈勒索,激起群众强烈不满。1936年3月15日,在老苏区游击队员发动下举行乌石暴动,30多名青壮年持鸟枪在横山集合,夜奔乌石,捣毁区公所,缴枪17支,子弹数千发,炸弹16枚,暴动取得胜利。
   资、光、贵地区的游击斗争 1935年8月,邵武独立团政委刘文学率队伍至资溪昌坪和贵溪冷水坑,并成立中共资(溪)光(泽)贵(溪)区委。10月,区委扩大为资光贵中心区委,机关设在资溪昌坪,资光贵根据地得到部分恢复。1936年5月,闽北独立师政委吴先喜率领200余人插进资光贵地区,与刘文学部会合后,撤销中心区委,成立中共资光贵中心县委,吴先喜、刘文学分别担任正副书记。同时,成立抚东军分区,吴先喜任司令员兼政委,刘文学任副政委。8月底,闽赣省委派陈仁洪率300多名干部战士到贵溪闽坑,与吴先喜、刘文学部会师,此后,中心县委扩大根据地,并建立中共金资贵特区委。1936年12月,吴先喜带领60多人在光泽柴家一带遭到国民党军第52师突然袭击,壮烈牺牲。刘文学接任中心县委书记后,率领100多人继续坚持斗争。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芝
相关人物
邓火仔
相关人物
刘文学
相关人物
吴先喜
相关人物
陈仁洪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湘赣省委
相关机构
中共广赤县委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