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军事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93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军事设施
分类号: E289.564
页数: 1
摘要: 城垣建县初,筑土为垣,建栅为闾,无壕堑,敞四门。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城墙塌毁过半,始用石垒。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建城垣。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将城墙内垣增高二尺一寸。
关键词: 军事设施 乐安县

内容

城垣建县初,筑土为垣,建栅为闾,无壕堑,敞四门。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城墙塌毁过半,始用石垒。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建城垣。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将城墙内垣增高二尺一寸。
  民国28年(1939年),抗日战争中,为防日军攻占县城后,不利我军反攻,下令将城墙全部拆毁。
  演武场演武场为历代科举县试武童跑马练武之地,三年一届,遗址在东门外里许。
  碉堡民国20年(1931年)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失败后,开始在本县修筑碉堡,加固城墙的防务。特别是在1933年10月第五次“围剿”中,国民党军采取碉堡政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先后在本县苏区的增田、望仙、南村、招携、牛田、万崇、罗陂、湖坪、善和、金竹等地和城乡附近山头,建筑碉堡,据《江西年鉴》民国23年(1934年)12月底统计,乐安县境内筑成碉堡157座。其中营、连碉堡30座,排碉堡81座,班碉堡46座。土筑6座,砖筑129座,未成碉堡22座。
  防空监视哨抗日战争期间,本县在县城、招携、戴坊、水南、公溪等地设置防空监视哨5所,隶属县政府军事科,抗战胜利后撤销。
  建国后,也设有防空监视哨,监视敌机和空投敌特。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