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广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89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广播
分类号: G229.275.64
页数: 2
摘要: 设备简陋,只有1台直流电子管收音机。开始用墙报形式抄写《广播新闻》张贴于县城中心地点。1951年秋,将墙头《广播新闻》改为油印刊物。1955年夏购入25瓦卧式扩音机1台,除供大会扩音外,又与文化馆合办“街头广播”。1957年,本县正式成立县广播站。戴坊、龚坊、山砀、航桥、公溪、鳌溪及大马头垦殖场全部实现了水泥杆专线化。有125个村委会,381个自然村畅通广播,有喇叭8700只,本县调频广播试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县南部10个乡镇全部实现了调频广播覆盖。
关键词: 广播 新闻 乐安县

内容

第二节 广播 本县于1950年春建立了收音站,设在当时县政府的门楼上,隶属县人民政府文教科。设备简陋,只有1台直流电子管收音机。开始用墙报形式抄写《广播新闻》张贴于县城中心地点。1951年秋,将墙头《广播新闻》改为油印刊物。1955年夏购入25瓦卧式扩音机1台,除供大会扩音外,又与文化馆合办“街头广播”。这是本县有线广播的开端。
   1957年,本县正式成立县广播站。当时省广播局配备了1台立式500瓦扩音机。第一批安装舌簧喇叭70只,利用电话传送广播讯号,通至各区乡重点农业生产合作社。每天晚上的广播需占用电话线路两小时,广播开放时,电话一律停止。1969年7月,县社两级安装了载波机,将县城至公社的电话线送音频讯号改为送载波讯号,这样既通广播,又通电话,但广播与电话互相干扰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解决广播与电话互相干扰的问题,1973年,先后用县财政拨款和广播事业费架设了县城鳌溪至石陂、增田、望仙以及坪溪(载波中转)、金竹、湖坪(载波中转)、罗陂等公社的木杆广播专线计45公里。
   1982年8月,又利用县财政拨款和地区财政补助,架设了县城至潭港和大马头垦殖场,以及公溪、湖坪等公社的水泥杆广播专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本县广播事业在整顿、提高的基础上大有发展,公社(乡)所在地全部建立了广播站,县城至乡村的广播专线有潭港、鹏洲。1985年全县共有扩大机32台(功率147000W)。戴坊、龚坊、山砀、航桥、公溪、鳌溪及大马头垦殖场全部实现了水泥杆专线化(全长85公里,221线公里)。有125个村委会,381个自然村畅通广播,有喇叭8700只,本县调频广播试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县南部10个乡镇全部实现了调频广播覆盖。全区调频广播试播现场会曾于1984年在本县召开。
   乐安县调频专线建设示意图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