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875
颗粒名称: 一、中医
分类号: R2
页数: 4
摘要: 民国时期,卒县没有公营的中医医疗机构,只有个人行医的“郎中”和私营的中药店及医药兼营的中药店。县城有“长春”、“惠元”、“平民”、“济春”、“黄祥庆”、“詹春香”、“曾发祥”、“詹锦星”、“黄宝树”、“胡庆元”等10家中药店。乡村有增田、招携、湖坪、牛田、戴坊、龚坊、公溪、南村等地私人开设的中药店共45家,从业人员89人。表4—13 民国时期乐安县私营中药店情况表建国后,随着人民卫生事业的发展,1951—1954年,由个体集资,全县办起了12个中医联合诊所。县中医院 1982年6月筹建,1984年8月正式成立。此外,还有运用““提壶揭盖”治尿闭,以及“推拿接骨”等,均受群众称赞。
关键词: 中医 机构设施 县人民医院

内容

民国时期,卒县没有公营的中医医疗机构,只有个人行医的“郎中”和私营的中药店及医药兼营的中药店。县城有“长春”、“惠元”、“平民”、“济春”、“黄祥庆”、“詹春香”、“曾发祥”、“詹锦星”、“黄宝树”、“胡庆元”等10家中药店。乡村有增田、招携、湖坪、牛田、戴坊、龚坊、公溪、南村等地私人开设的中药店共45家,从业人员89人。
  表4—13 民国时期乐安县私营中药店情况表建国后,随着人民卫生事业的发展,1951—1954年,由个体集资,全县办起了12个中医联合诊所。
  表4—14 建国后乐安县中医联合诊所情况表注:各地中医联合诊所随着当地公社建立改称公社卫生院(所),为大集体医疗单位。
  县中医院 1982年6月筹建,1984年8月正式成立。现有中医药师及行政人员64人,其中高级医务人员6人,中级医务人员22人。分设门诊部、住院部和药剂科。门诊设内、妇、儿、疮疡、皮肤、按摩、检验7个诊室。住院部有病床30张,医疗器械配备较全。据1985年统计,每月就诊患者达6000人次,收入超过2万元。
  疾病治疗民国时期,中医师(郎中)为数不多,在民间较有名声的有:县城李少白,咸口吴竹经,水南丁孔彰、游澄甫,招携董文祥、唐仙生,东堆杨幼曾、吕应和,流坑董演四,水南丁甘棠等。他们都以自己的住所为诊所,方便患者就医。医师、药师的培养,多是父传子,或拜师求学,或自学成才,从无科班出身的医务人员。由于民间处于缺医少药状况,患者求医要药十分艰难。
  建国后,人民政府对中医中药人员进行了统一安排,并从学校中选拔37名有志从事中医的青年,学习中医和中药的业务知识,同时选送了中医学徒20名参加江西中医院函授大学学习(学制2年)。如今他们都成为本县中医药战线的骨干力量。
  本县中医师在辨证论治中,主要是从六淫、七情、脏腑、经络、气血几个方面的变化,根据这个变化进一步探索其在表、在里,为寒、为热,属虚、属实,是真、是假症候的真象对症下药而进行治疗,解除了患者的疾苦。
  附:本县中医所用中药验方: 1、运用大黄的经验。
  大黄合菖蒲开痰泄火,治痰火神昏失态者。
  处方:生大黄(冷水泡浸)、玄明粉(冲服)、生地、玄参、石菖蒲、郁金。
  病例:1952年春,治一壮年男子,暴发癫狂,高声哭笑,打骂不避亲疏,经诊脉弦滑数有力,服上方两剂,便下如羊矢,神志转清,脉转和缓。后以养阴、清火化痰收功。
  又如大黄配甘草汤加味,消解胃肠积热;大黄合代赭石,治气火上逆、阳络受伤的吐血衄血症;大黄合干姜细辛汤,温宣通下,治寒症里结外喘症等。
  2、运用砂仁草果汤治诸骨卡喉症。
  处方:砂仁3克草果仁8克威灵仙10克厚朴12克甘草5克水煎加醋徐徐咽下,适用于鸡、鱼等骨卡喉不下。
  3、运用香附益母汤加减,治疗妇科诸症。
  香附益母汤组合,能行气解郁,消淤止痛,调整胞宫气血,根据病情加减运用,对妇科的“淤经”“月经不调”“带下”“不孕”“子肿”有一定疗效。
  处方:香附10—15克益母草20—50克根据病状加味:偏寒加桂枝、艾叶;偏热加丹皮、栀子;气滞加木香、乌药;血淤加桃仁、红花;有痰加陈皮、半夏;兼湿加黄柏、苍术;气虚加参、芪;血亏加当归……运用本方加减,不少妇科患者得到康复。
  此外,还有运用““提壶揭盖”治尿闭,以及“推拿接骨”等,均受群众称赞。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