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粮食储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604
颗粒名称: 一、粮食储存
分类号: F727.564
页数: 2
摘要: 储粮备荒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民国以前的“义仓”、民国时期的“保仓”等等,都是“积谷防饥”之所。建国后,于1972年根据毛主席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本县各级党政领导狠抓粮食储备工作,社、队抓集体储备,各户抓家庭节约储备。生产队自储的交社员讨论,队委评议,大队审查,公社批准。国家代储的交县批准,粮权属队,入库付款,发给储备证,不收费用,不计利息,分开登账,进出价格一样。该社口粮标准平均520余斤,陆续存入国库代储粮达120万斤,曾先后出席省、地粮食工作先进代表大会。自建国至1985年,全县总共新建砖木结构的仓库96座,容量计12825万斤。
关键词: 乐安县 地方史志 粮食储存

内容

储粮备荒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民国以前的“义仓”、民国时期的“保仓”等等,都是“积谷防饥”之所。
  建国后,于1972年根据毛主席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本县各级党政领导狠抓粮食储备工作,社、队抓集体储备,各户抓家庭节约储备。但部分社、队和个人,出现用粮无计划和“冬储粮、夏分光”的现象。1973年党和政府召开县、社、队三级干部会议提出:“队队有储备,户户有节余,年年储一点,逐年渐增多”的号召,大抓集体储备,抓出成效,达到每人平均储备粮够吃半年。到1979年止,除建立有自储粮的生产队外,还送国库代储。生产队自储的交社员讨论,队委评议,大队审查,公社批准。国家代储的交县批准,粮权属队,入库付款,发给储备证,不收费用,不计利息,分开登账,进出价格一样。为全面开展节约储粮,从1972年到1978年,每年县、社都要召开一次计划用粮、节约储备代表大会,有集体和个人代表参加,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如潭港公社从1973年起一直是粮食只购不销(不吃回供粮)公社。该社口粮标准平均520余斤,陆续存入国库代储粮达120万斤,曾先后出席省、地粮食工作先进代表大会。1978年起,我县实现了粮食只购不销县。
  储粮仓库,建国初期全部是接收国民党政府的旧仓库,或租借民房、祠庙,临时设置木板仓、竹围囤装粮,上无仰顶,下无糠壳垫底,有的三面靠墙,上不能防漏,下不能防湿,四周返潮,条件极差,虫霉鼠雀为害,损失较大。
  50年代初,开始新建仓库10座,容量计1642万斤的竹筋泥壁结构的简易库,仓内装置地板、通气管、竹气洞,条件虽然改善,但每年梅雨季节,粮食容易返潮。60年代新建砖木结构、沥青地面、防潮防雀的两防仓库40座,容量计6131万斤,保粮条件进一步有了改善,储粮比较安全。但虫害仍较严重,旋即采用药剂薰蒸杀虫措施,收到相当成效。70年代和80年代初,新建仓库47座,容量计5503万斤,采用新式结构,地面墙壁沥青化,天花板加油毡盖瓦,仓内进行嵌缝粉刷,能通风密闭,防鼠、防雀、防湿、防潮、薰蒸杀虫。1982年以来,全县大力兴建粮仓。3年来,新建仓库13座,容量计1930万斤,其中有7座备有地槽机械通风设备,有利推广“三低(低湿、低氧、低药)” 科学保粮。
  自建国至1985年,全县总共新建砖木结构的仓库96座,容量计12825万斤。由于仓储条件不断改善,加上保防人员认真贯彻防重于治,防治并举的方针,逐步提高管理水平,为安全储粮创造了良好条件,实现了粮仓“四无(无虫、霉、鼠、雀)”县。
  表2—56 1985年粮食仓库摆布情况表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