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53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运输
分类号: F542.856.4
页数: 5
摘要: 建国后1951年7月县城至抚州公路全部修复后,抚州公路运输分局于同年8月1日在县城中山场设立县汽车站开办客运业务。当时只有1部以木炭为燃料的汽车,隔日往返于抚州、乐安之间。沿途在罗家圩、龚坊等处停靠。当时全县通车里程仅55公里。70年代起又由代办车站扩充为正式车站,并在沿途的一些较大的村庄建立招呼站,方便旅客上下车。客车的每天班次,逐年有所增加。旅客运输量及营业额也逐年增加。1981年日营业额达1300余元。水路运输建国前,本县水路运输工具主要是竹筏,全县有竹筏200多只,筏运工人近500人。
关键词: 乐安县 地方史志 流坑大桥

内容

一、公路运输客运建国前,乐安县虽于1932年有临八线公路过境,但少有班车。建国后1951年7月县城至抚州公路全部修复后,抚州公路运输分局于同年8月1日在县城中山场(今乐安饭店所在地)设立县汽车站开办客运业务。当时只有1部以木炭为燃料的汽车,隔日往返于抚州、乐安之间。沿途在罗家圩、龚坊等处停靠。当时全县通车里程仅55公里。
  50年代末,由县城至牛田、招携、湖坪、罗陂、南村、太平等地的公路相继修通,由于新的营运路线的开辟和旅客运输量的增加,乐安汽车站在班车经过的罗家圩、龚坊、戴坊、招携、牛田等地陆续建立了“代办车站”。60年代,县城至湖坪、牛田、招携、南村、公溪都先后通了客车。70年代起又由代办车站扩充为正式车站,并在沿途的一些较大的村庄建立招呼站,方便旅客上下车。1979年以来陆续开辟县城至永丰、兴国、东乡、丰城等县的直达班车。1984年起又开辟县城至南昌的直达班车。
  客车的每天班次,逐年有所增加。1963年以前,由过去的隔日班增加到每天4个班次。1964年后每天增至6个班次。1967年每天增至8个班次。自1966年向乐铁路通车后,由县城至公溪的客运班次又有所增加。1981年县车站每天到达和发出的客车增至42个班次,1985年底增至78个班次。
  旅客运输量及营业额也逐年增加。1967年旅客运输量每天达350余人次,日营业额400余元。1981年日营业额达1300余元。1985年旅客运输量4983人次,日营业额达3907元。
  1985年以来,汽车客运业务由单一经营发展为多边经营。县汽车运输公司购进了新型的客车3辆,经营县城至招携、罗陂、公溪、江边村及抚州等地的客运。县饮食服务公司也购进了1部新型旅游车每天往返于抚州至县城之间。这些单位的客运业务都采取承包责任制,配有随车售票员。车站设置也作了调整,除县城车站外,只保留了戴坊、龚坊、公溪、牛田等4个车站。
  乐安县客运示意图表2—36 乐安县几个年份客运情况比较表表2—37 乐安县1985年汽车统计表赁运本县建国前的货物运输量无资料可查,建国后1961年前也无详细统计。
  本县输出的货物以粮食、木材、毛竹及其成品、半成品和畜禽等为主;输入的多以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和化肥、农药以及副食品等为主。
  表2—38乐安几个年份货运量周转量比较表注:自1967年起包括粮食、林业、县车队、504车队数据。
  二、铁路运输 1966年1月向乐线通车后,江边村火车站成为全县客运和货运的枢纽。1973年前,721矿开采的矿石均依靠火车运往外地,但从该厂自行提炼矿石后,矿产品的运输量有所减少。
  江边村火车站客货车发出次数,从1982年起由过去的每天各对开1列改为对开2列。
  表2—39 向乐铁路江边村站1973—1985年客货运输表三、装卸搬运建国前本县未设立专门的装卸搬运机构,陆路水路的货物都是临时雇人搬运装卸。
  建国后成立了装卸搬运机构,除成立城关、江边村两个搬运站外,各公社也相继成立了托运装卸小组。1981年,全县共有搬运工人510人。
  城关搬运站1956年成立,它的前身是一个由社会闲散劳动力20余人组成的肩挑小组。当时主要是靠肩挑和木制独轮车作为搬运装卸的工具。1964年开始使用胶轮板车,1965年发展为大集体,1966年有搬运工人56人,木制独轮车36部,装卸货物量10642吨,营业收入达2.4万余元。1968年有职工84人,1979年已拥有胶轮板车49辆,装卸货物9.5万余吨,营业额8.08万元。1980年购进汽车1辆,当年完成装卸10.2784万吨。
  江边搬运站成立于1965年,属大集体,职工由5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当时的搬运工具是胶轮板车,当年装卸货物14万吨,1975年装卸货物31万吨,1977年购入搬运工具拉坡机2台(15千瓦),1979年有胶轮车107部,汽车2辆,搬运装卸量88.6万吨,营业额39.3万元。
  1985年,城关搬运站和江边搬运站共完成装卸搬运量113.87万吨。
  县搬运公司成立于1969年,设于江边村,是全县搬运业务的领导机构,是集体所有制单位。
  四、民间运输陆路运输建国前,本县陆路运输工具以肩挑为主,手推木轮车不多,轿子则更少。建国后首先废除了轿子,肩挑现象在长距离运输中已不存在。50年代开始使用大板车,60年代木轮车改为胶轮车,并开始使用中型拖拉机,以后又出现手扶拖拉机。80年代,自行车已大量进入运输行列。1985年底全县有独轮车5000余部,胶轮板车2000多部,手扶拖拉机482部,中型拖拉机175部,自行车约9100部。
  水路运输建国前,本县水路运输工具主要是竹筏,全县有竹筏200多只,筏运工人近500人。木帆船极少。建国后至70年代本县水上交通工具仍以竹筏为主。以后随着公路的陆续开辟,竹筏也随水运减少而减少。进入80年代,本县水上竹筏这一运输工具已被汽车运输所取代。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