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六、建材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493
颗粒名称:
六、建材工业
分类号:
F427.564
页数:
2
摘要:
70年代以前,本县的建材工业发展缓慢,尔后,由于各项基本建设上马,建材工业也相应地发展起来,先后建立了2所国营企业和众多的乡办小集体企业,其中较具规模的有: 乐安县水泥厂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嘟咀坳石灰厂,1971年改产水泥,年产量从初期的715吨逐年递增,至1980年达4540吨。但因地处偏僻、交通运输成本高和管理不善等因素,除1980年稍有盈利外,其他各年都出现亏损。
关键词:
乐安县
地方史志
建材工业
内容
70年代以前,本县的建材工业发展缓慢,尔后,由于各项基本建设上马,建材工业也相应地发展起来,先后建立了2所国营企业和众多的乡办小集体企业,其中较具规模的有: 乐安县水泥厂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嘟咀坳石灰厂,1971年改产水泥,年产量从初期的715吨逐年递增,至1980年达4540吨。但因地处偏僻、交通运输成本高和管理不善等因素,除1980年稍有盈利外,其他各年都出现亏损。1981年,县工业管理部门将该厂与县磷肥厂合并,厂址迁至公溪镇江边村,改为今名。合并后的水泥厂,职工扩增至244名,具有年产万吨的设备条件,但迁厂初期因工艺配套未臻完善,年产量仅3000吨,产值13.94万元,仍是亏损。1985年水泥年产量上升到8075吨,质量和规格均达到部颁标准,并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0。2万元。
表2—28 乐安县水泥厂基本情况表乐安胶合板厂 1981年10月筹建。1982年10月试产,产品经上海木材研究所鉴定符合国家标准。1983年列为省计划定点厂,生产工艺采用省科学院提供的科研设计成果,产品质量强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年又在省科学院的指导下,利用“CO”五号胶粉作增量剂,提高了粘力又降低了成本,成为华东地区同行业首创的新工艺。1984年适应市场需求,增产表面复三聚氰装饰多层胶合板及新型家具面板料,美观耐用,产品供不应求。1985年产量近800立方米,产值59万元,实现利润5.24万元。现有职工117人(其中干部8人、合同工35人),固定资产原值88万元,厂房建筑总面积15000平方米(其中生产用面积7569平方米),计划年耗原木3000立方米,年产1000立方米产品。
乡(镇)村办小集体砖瓦厂 1970—1982年间,本县各乡(镇)、村以至一些生产组,都曾开设小型的手工砖瓦厂,它们多以木材为燃料,破坏了森林资源。国家颁布严禁以成材树木为燃料的法令后,小型砖瓦厂有所减少。1983年县乡办企业管理局与公溪镇合资101.5万元在公溪镇新居村兴建1所以煤为燃料的机械制砖厂,招收职工193人,具有年产2千万块红砖的生产能力,其产品除供应本县大部分基建所需外,还外销崇仁、抚州等地。该厂1985年生产红砖1808万块,产值83万元,实现利润12万元。随后,鳌溪镇兴办机砖厂1个于城南。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