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472
颗粒名称: 池塘养鱼
分类号: F326.375.64
页数: 2
摘要: 1980年,本县有大小池塘7016口,水面5719亩。但分布不平衡:东南部的金竹、坪溪、招携、谷岗山区及南村、石陂、湖溪、公溪公社的部分边缘山区,只有池塘1234口,水面665亩,且水位不稳定,养鱼价值不大;西北部拥有池塘2389口,水面2221亩,其中:门前塘1564口,水面1335亩;中南部有池塘3393口,水面2833亩,其中,门前塘2200口,水面1738亩。门前塘由于村庄污水注入,水质肥沃,养鱼潜力大。万坊公社上罗大队有门前塘1口,水面3.5亩,深1.7米,在民国期间养有青鱼40余斤1尾;招携公社的坪头村,有大小门前塘55口,水面36亩,1980年捕捞鲜鱼7750斤,平均亩产215斤,人平鲜鱼23.7斤。养鱼历史悠久驰名遐迩的鳌溪镇罗山村,有106口养鱼塘,水面52亩,到1977年时,几乎完全荒芜。
关键词: 乐安县 地方史志 池塘养鱼

内容

1980年,本县有大小池塘7016口,水面5719亩。但分布不平衡:东南部的金竹、坪溪、招携、谷岗山区及南村、石陂、湖溪、公溪公社的部分边缘山区,只有池塘1234口,水面665亩,且水位不稳定,养鱼价值不大;西北部拥有池塘2389口,水面2221亩,其中:门前塘1564口,水面1335亩;中南部有池塘3393口,水面2833亩,其中,门前塘2200口,水面1738亩。门前塘由于村庄污水注入,水质肥沃,养鱼潜力大。万坊公社上罗大队有门前塘1口,水面3.5亩,深1.7米,在民国期间养有青鱼40余斤1尾;招携公社的坪头村,有大小门前塘55口,水面36亩,1980年捕捞鲜鱼7750斤,平均亩产215斤,人平鲜鱼23.7斤。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填塘种稻、建房的现象很普遍,据1980年调查,戴坊公社峰轴大队1次填鱼塘10余亩;乃江、友谊、石里元水库的渔业基地塘,都变成了良田;鳌溪镇的文物古迹——芜塘,变成了县百货商场。有些池塘虽未被填塞,但也存在“集体不放养,社员不准养”的现象。养鱼历史悠久驰名遐迩的鳌溪镇罗山村,有106口养鱼塘,水面52亩,到1977年时,几乎完全荒芜。
  1978年以后,池塘养鱼事业发展迅速,由1974年的1210亩到1985年发展到4132亩,产量也提高到1985年的5383担。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