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具改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436
颗粒名称: 二、农具改良
分类号: F327.56
页数: 2
摘要: 建国后,本县经历了农具改革、试用和起用新农机两个阶段。1952—1956年为改革、改良农具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本县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集体和个人购买农机的越来越多,1980年全县拥有农机总量35881马力,其中中型拖拉机198台,手扶拖拉机476台,共计11041马力。12马力机耕船4艘。另外还有柴油机1104台,以及犁耙旋耕机配套设备。由于农机数量和配套能力的加强,全县有部分村小组的耕地,基本上实现了耕耙作业机械化,机耕面积10.764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7.5%。排灌机械397台,共5585马力,可灌面积18.328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6.8%。1985年本县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了更大提高,拥有农用汽车71辆;中型拖拉机228台,手扶拖拉机500台;脱粒打谷机2.2247万台。
关键词: 乐安县 地方史志 农具改良

内容

建国后,本县经历了农具改革、试用和起用新农机两个阶段。
  1952—1956年为改革、改良农具时期。这一时期,全县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热潮,当时,主要是改进旧式铁犁、铁耙等农具,经过改良的水田犁,提高了一定的功效,同时,引进试用双轮双铧犁,翻耕能力又比改良水田犁提高了功效,一度受到群众喜欢,但因不适用于山区小块耕地和深泥田,因而未能全面推广。
  1957年后,为试验起用新农机时期。1958年“乐安拖拉机站”建立,拥有各类型号拖拉机11台。1971年,本县拥有各类型号拖拉机56台,机耕面积4.3万亩。1976年,农机发展到113台,机耕面积6.19万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本县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集体和个人购买农机的越来越多,1980年全县拥有农机总量35881马力,其中中型拖拉机198台,手扶拖拉机476台,共计11041马力。12马力机耕船4艘。丰收—27型拖拉机为本县拖拉机的主要型类,能完成耕耙、抽水、运输及其他作业,具有体积小、自重轻、能在小块耕地中操作的特点。另外还有柴油机1104台,以及犁耙旋耕机配套设备。由于农机数量和配套能力的加强,全县有部分村小组的耕地,基本上实现了耕耙作业机械化,机耕面积10.764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7.5%。排灌机械397台,共5585马力,可灌面积18.328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6.8%。打谷机7347台。1985年本县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了更大提高,拥有农用汽车71辆;中型拖拉机228台,手扶拖拉机500台(不含农户自购的);脱粒打谷机2.2247万台。
  表2—8 乐安、本省、全国机耕水平对比(1980年)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