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植物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430
颗粒名称: 五、植物保护
分类号: S433
页数: 6
摘要: 病虫害情况建国前,农作物每年遭受程度不同的病虫灾害,农民迷信虫害系“天意”,任其自生自灭,即使有时驱虫灭害,也是徒手土法,效果甚微。其次还有稻苞虫、负泥虫、稻蓟马、象鼻虫、褐色叶枯病、胡麻叶斑病、小球菌核病、稻曲病、矮缩病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农药使用建国前至50年代,本县主要使用烟叶、鱼藤等植物和硫磺、石灰等无机矿物农药。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特效药,喷药比不喷药千粒重增加2.3克,每亩多收干谷119斤,增产16.2%。
关键词: 乐安县 地方史志 植物保护

内容

(—)病虫害情况建国前,农作物每年遭受程度不同的病虫灾害,农民迷信虫害系“天意”,任其自生自灭,即使有时驱虫灭害,也是徒手土法,效果甚微。
  建国后,50年代初二化螟、赤枯病危害水稻较大;60年代三化螟、浮尘子、稻飞虱开始增加,稻瘟病在山区也逐渐发生;70年代,稻纵卷叶螟等间歇性发生害虫上升为常发性害虫,二化螟、三化螟、浮尘子、稻飞虱等轻发性害虫上升为重发性害虫,稻瘟病、纹枯病 、褐色叶枯病、赤枯病、稻曲病、大螟、负泥虫、稻蓟马等局部性发生病虫上升为普遍性发生病虫,稻苞虫、粘虫、稻象鼻虫等间歇性轻发害虫上升为间歇性重发害虫。特别是以往本县从未发现的白叶枯病,随着杂交水稻品种的推广而传入,1980年先后在万坊乡的池头村、戴坊镇的树下村开始发生,并逐步蔓延孳生。1981年后,有些虫害略有下降,病害趋于严重,尤其是稻瘟病已成为主要病害之一。1985年发生苗稻瘟、叶稻瘟和穗颈稻瘟病共9.4万亩,损失稻谷700多万斤,并在山砀乡麻田村发现细菌性条斑病,面积0.3亩。
  乐安县水稻病虫害分布图乐安县水稻病虫害分布图乐安县水稻病虫害分布图乐安县水稻病虫害分布图表2—7 乐安县几个年份虫情测报站虫灯下虫害数据单位:100只最近几年,危害水稻的主要病虫害有螟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飞虱、浮尘子、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赤枯病。其次还有稻苞虫、负泥虫、稻蓟马、象鼻虫、褐色叶枯病、胡麻叶斑病、小球菌核病、稻曲病、矮缩病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此外,危害大豆的蚜虫、豆荚螟;油菜的蚜虫、菜青虫、跳甲虫、菌核病、花叶病、霜霉病;柑桔的红蜘蛛、锈壁虱、蚧壳虫、疮痂病等也蔓延全县各地。
  附:乐安县1983年水稻病虫害分布图 1、病害分布图 2、虫害分布(一)、(二)、(三)图 (二)防治概况建国后,政府重视植保工作,从50年代起,县乡(社)建立了植保组织,到1985年为止,全县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组)为基础的病虫害测报防治网,指导农民开展防病灭虫工作,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指导下,通过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本县水稻螟害率已控制在1.5%以下,卷叶虫害率已控制在3%以下,稻飞虱枯槁倒伏面已控制在0.6%以下,其他病虫害也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年防治面积达60—65万亩(次),每年从虫口夺回粮食1500—2000万斤。
  (三)农药使用建国前至50年代,本县主要使用烟叶、鱼藤等植物和硫磺、石灰等无机矿物农药。60年代至70年代,主要使用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滴滴涕、毒杀酚),有机磷杀虫剂(一六○五、乐果、敌百虫),有机氯杀菌剂(富力散、西力生),除草剂(2,4一D丁脂、除草醚),杀鼠剂(磷化锌)。80年代以来,主要使用杀虫剂甲铵磷、杀虫眯、杀虫松、杀虫双、叶蝉散、速灭威、混灭威、夫喃丹等;杀菌剂有托布津、富士一号、三环唑、敌克松、多菌灵、叶青双、敌枯双、井冈霉素、抗菌剂402等;除草剂有2钾4氯、氟乐灵等;杀鼠剂有敌鼠鈉盐等,此外还引进少量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试验。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特效药,喷药比不喷药千粒重增加2.3克,每亩多收干谷119斤,增产16.2%。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