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耕地与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40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耕地与作物
分类号: F327.56
页数: 6
摘要: 明朝后期,全县耕地面积已达40余万亩。清乾隆、嘉庆时期,耕地有所增加。咸丰六年,县组织团练地方武装阻止太平军入境,鏖战3年,青壮年死伤颇多,田园荒芜,耕地锐减。光绪三十年,设农工矿局,开辟农学试验田,耕地回升到50万亩左右。民国29年航空测量,测图统计有耕地56.07万亩(含荒地)。此后,由于战争频繁,人口减少,田荒土败,耕地锐减,接近建国的前几年,耕地只有30多万亩。以后,由于兴修水利、修筑公路和造住房等占用土地,本县耕地面积已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值得引起重视。清乾隆、道光时期社会较为安定,粮食总产量约1.5亿斤左右。
关键词: 乐安县 地方史志 土地耕种

内容

一、土地的利用本县自宋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建县后,奖励农垦,垦荒造田,县境东南山区逐步得到开发利用。明朝后期,全县耕地面积已达40余万亩。清乾隆、嘉庆时期,耕地有所增加。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县组织团练地方武装阻止太平军入境,鏖战3年,青壮年死伤颇多,田园荒芜,耕地锐减。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设农工矿局,开辟农学试验田,耕地回升到50万亩左右。民国29年(1940年)航空测量,测图统计有耕地56.07万亩(含荒地)。此后,由于战争频繁,人口减少,田荒土败,耕地锐减,接近建国的前几年,耕地只有30多万亩。
  建国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农业,开垦荒地,1950年,全县开荒地10060亩,到1956年为止,耕地增长到49.6万亩。以后,由于兴修水利、修筑公路和造住房等占用土地,本县耕地面积已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值得引起重视。
  表2—2 乐安县几个年份耕地变迁情况表单位:亩二、农作物产量 (一)粮食作物建国前,本县粮食生产水平很低,明朝末期,有耕地40余万亩,亩产200多斤,粮食总产量约1亿斤。清乾隆、道光时期社会较为安定,粮食总产量约1.5亿斤左右。咸丰时兵乱频繁,人口耕地减少,亩产下降到120斤上下。清末民初略有提高。民国23年(1934年),粮食总产量为9825.6万斤。民国28年(1939年),赣北沦为敌占区,大批难民逃至本县,一时人口激增,因而拓垦荒地,扩大复种面积,补栽中稻达30万亩,打破了历史上只栽一季早稻或一季晚稻的旧习。根据《江西统计》农业卷载:民国28年,乐安稻谷总产量13515.5万斤;红薯、芋头、蚕豆、豌豆等杂粮总产量3374.6万斤。
  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特别是以后的3年内战时期,本县青壮年离乡别井,逃避兵役,田园荒芜不少,粮食生产逐年下降,据王松年著《江西重要物产调查》所载:民国35—37年,乐安稻谷总产量,徘徊在7700万斤左右。
  建国后,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总产、单产不断上升,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党和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1956年互助合作化高潮时期,粮食总产量达12037.26万斤,比1949年增长23.3%。
  “大跃进”以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农业生产逐年下降,1959年粮食单产量仅196斤,比1949年的亩产量还少27斤,后经三年国民经济调整,农业生产开始逐年回升,粮食总产、单产均有持续上升的趋势。1965年,粮食总产量14074.93万斤,比1959年增长23.7%。
  “文化大革命”时期,受极“左”思想影响,把适应生产力发展、多年行之有效的“定额包工”管理制度取消,代之以“政治评分”,社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劳动好坏一个样,严重束缚了生产力,虽然强调“以粮为纲”、大抓粮食生产,但粮食总产量一直徘徊在1.4—1.9亿斤之间。
  粉碎“四人帮”以后,农业生产欣欣向荣,在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1978年,粮食总产达21717.19万斤。
  1983年,粮食总产量突破3亿斤大关。1985年,粮食总产量为31746.93万斤,比1949年增长2.36倍,比1978年增长46%。
  表2—3 1949—1985乐安县年粮食产量情况单位:亩产斤总产万斤 (续上表) (二)经济作物本县历来以种植稻谷为主,经济作物较少,种类、品种也很单调。建国后,长期片面执行“以粮为纲”的方针,削弱了多种经营,原来本县著名特产苎麻,产量已降到最低水平;蓝靛业已绝种。
  棉花公溪、戴坊、龚坊、牛田等地是种棉区,民国23年(1934年),全县种棉花0.15万亩,总产量2.7万斤。1960年,种植棉花0.8374万亩,总产量39.82万斤,其后只有零星生产。
  药材本县药材以野生为主,农家有小量种植,最近几年有种植天麻等名贵药材的农户。主要药材有前胡、川芎、五家皮、黄连、威灵仙、桔梗、杜仲、厚朴、茯苓等九十种,其中以乐前胡较为有名。
  烟叶南村、望仙、增田、潭港、航桥等地,历来种植烟叶,民国23年(1934年),全县种植烟叶0.1万亩,产量达12万斤。建国后,历年都有种植,产量逐年下降。
  苎麻是本县传统经济作物,东南部地区农户,利用村前屋后旱地种植,民国23年(1934年),全县种植苎麻223亩,产量1.11万斤。建国后,种植面积锐减,苎麻生产几乎绝迹,最近几年略有种植。
  坪溪乡大通村油茶喜丰收牛田镇麻坑村柑桔林油料油茶籽为本县主要食油作物,金竹、坪溪等地种植较多。民国23年(1934年),全县种植油菜籽2.55万亩,总产量459万斤。本县各地多有种植花生、芝麻榨油食用的习惯。油茶籽盛产于山区丘陵地带,招携、坪溪、金竹、鹏州、潭港等乡较多,其中金竹、坪溪培育的红花茶籽,是本县稀有的油料品种。
  柑桔牛田镇、南村乡、戴坊镇、龚坊乡近年来大力发展柑桔生产,出现了一批柑桔专业户,总产量由1981年的2.05万斤,提高到1985年的21.08万斤,增长9.28倍。
  乐安县经济作物分布图表2—4 乐安县几个年份经济作物产量比较表单位:万斤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