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山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35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山脉
分类号: P941.76
页数: 4
摘要: 乐安县的山脉属雩山余脉,由宁都的边塘和永丰的沙溪等地的山岭延伸而入。分东西两大支走向,东支沿宁都、宜黄边界北上,其分支绵延于县境东、东南、东北各部;西支沿西部边境北上,其分支向东绵延于县境西、西北、西南各部。北支伸入宜黄的下堡以北又折向西伸入本县境后再分为二支:—小支经下岭、鹿角峰达南村、太平间的大华山;一小支经茶龙、复船形至招携地带。历来为道教胜地,古迹甚多,风景佳丽。宋代以来建有“龙泉古寺”等古迹甚多。小树岭位于金竹乡东南端,与宁都接壤,海拔1290米。现列为县文物保护地之一。
关键词: 乐安县 地方史志 山脉

内容

乐安县的山脉属雩山余脉,由宁都的边塘和永丰的沙溪等地的山岭延伸而入。分东西两大支走向,东支沿宁都、宜黄边界北上,其分支绵延于县境东、东南、东北各部;西支沿西部边境北上,其分支向东绵延于县境西、西北、西南各部。主要山岭有下列三条: 一、大树岭山系分南北二大支,南支通过小树岭折而西延,经万家斜、淘金石、仰面岭至和尚岭又分二小支:一支经大岭、小岭至永丰边界折向盐丰、池头之间;一支从和尚岭经倒长江、仓脑上、固岭延伸到银口、洞口间。北支伸入宜黄的下堡以北又折向西伸入本县境后再分为二支:—小支经下岭、鹿角峰达南村、太平间的大华山;一小支经茶龙、复船形至招携地带。
  其中比较著名的山、岭、峰、洞、石等计有: 大华山(又名华盖山) 位于县城东南40华里的太平圩境内,海拔996米。历来为道教胜地,古迹甚多,风景佳丽。
  大龙山(又名跃龙山) 位于谷岗乡金竹村之东,与宜黄、宁都毗连,海拔1157米。宋代以来建有“龙泉古寺”等古迹甚多。
  北岭、西岭位于牛田镇境,海拔581.5米,此山与西岭夹峙如门,鳌水流经其间,山顶有会仙峰,曾建庙于此,形势险要,是古代云盖乡之门户。
  大树岭位于坪溪乡境,海拔1152米,南与宁都接壤,山麓周回20余华里,上建有石亭。
  小树岭位于金竹乡东南端,与宁都接壤,海拔1290米。
  西山位于牛田镇流坑村板桥,宋代理学家曾丰在山下建西山书院,真德秀曾就学于此,文天祥亦至此游学。
  南曹山位于招携镇青里村,为远溪水发源地,山上建有禅院。
  石莲山位于罗陂乡罗田村,许真君殿宇建于山溪水中,状如莲花。
  鸡笼山位于南村乡前团村。
  宝岭位于城南80华里(坪溪)处,相传当地有杨姓妇女得一怪石于山中,洗后莹澈,中现人像,故名宝岭。
  荷树岭位于牛田镇流坑村附近,为古代云盖乡第一关,上有雪华峰,建有道庵及瞻云亭。
  南岭位于城南45华里的招携古道途中,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张英率国民党靖卫队在此起义投奔红军。
  东岭位于望仙乡南荷村,海拔678米。
  十八排位于坪溪乡,与宜黄县接壤,海拔1370.5米,为本县最高山峰。
  岩骨嵊位于县境最南端与宁都交界处,海拔1290.2米,为本县第三高峰。
  摩罗嶂位于县境东端与宜黄县境接壤,海拔980米,山高林密,形势险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第四次反“围剿”时,工农红军曾战胜国民党军于此。
  鸡岭嶂位于望仙乡龙脑附近,海拔855米。
  鸭公嶂位于招携镇茶园之北,海拔1346米,为本县第二高峰。
  天门嶂位于县境南端与宁都县境交界处,属坪溪乡管辖,海拔1276米。
  仙女峰在南村乡南村,旧传王、郭二仙飞升时有仙女执幡其上,故名仙女峰。
  文笔峰在招携镇坪头村,尖秀如笔,与芙蓉、华盖两山争胜。
  三角峰在坪溪乡严杭村。
  鹿角峰在坪溪乡严杭村,海拔1276米,双峰高峙如鹿角,逶迤达大华山。
  燕子岩在城南47华里流坑水的上游七华里处屋茅峰石下,岩深数丈,燕巢其中为薮。
  云泉岩在牛田村附近,高数十丈,周围十余华里,山腰有石佛,山顶有浮邱坛,传为禅和道士道场,峰名会仙峰。
  龙王岩在城南70华里处,岩广数十丈,相传手按穴中石草蒸润则雨。
  白眉岩在南曹山之侧,相传为白眉禅师修道之地。
  白水洞在城南60华里,下有深潭,中多怪石。
  风洞在罗陂乡棠溪村,洞口向北,盛夏时,洞中有风外流,逐渐增大,乡人称为“洋南风”。
  梅花石在望仙乡银口,石痕斑点如梅花。
  龙石在牛田镇西岭下员陂村,有龙庵,深而黯,内有石床。
  石笋在牛田镇乌江村与寨头之间的溪水中,高约十余丈,周围30米,状如笋。
  石印在流溪水中,一在溪中,一近岸边,如印浮水面,乡人分别称为瑶公石、瑶婆石。
  雷打石在距大金竹村6公里处的小溪中,传说该村开基时有雷击巨石而得名。
  二、相山山系是本县分支最多的山系。分布于县中部与东北部广大地区,以芙蓉山为主峰,向南延伸至咸溪、石陂、鳌溪、林头湾而至牛田镇的旁安村,枫元亦为其支系延伸苦竹、鹏州;向北延伸至杏树下、桐山、白竹哨折西而达小陂、甘泉圩一带。其间的山、岭、峰、洞、岩、石等名胜有: 芙蓉山是崇仁县境巴华山的延续,海拔1070米,山中有祠、庵及古迹甚多。
  中华山(现名宝和山) 座落增田乡境,海拔672米,山腰曾建有道庵。
  象眠山在县城东南鳌水畔,民国以前为鳌溪八景之一。山顶建有祠,四周苍松翠竹,风景优美,今已全毁,山麓周围已改建宿舍群。
  仕山位于县城鹤栖坑与寨上之间,清代建有“先得楼”、“一峰亭”、“文昌宫”、“武当殿”等,均先后倒毁。1964年在其第二峰建“革命烈士纪念塔”。有公路直达塔前,山麓广植树竹,风景优美,为县城居民游览憩息之佳地。
  灵应山位县城西北角,昔为坟山,古墓遍布。建国后已辟为林场,杉林苍翠挺拔,蔚为林海。
  鳌头山(又名土家岭) 位于县城正南鳌水南岸,山麓今已建为居民宿舍。
  西华山位于城北10华里,绵延于荷元、龙潭、沙港等自然村。昔时山上有道庵与古墓,今已毁,现辟为高峰林场。
  大岭距县城10华里,山高路陡,形势险峻,昔日为通抚州和省会的要道,今辟为高峰林场基地。
  黄司空岭在潭港乡案山村,南朝名将黄法氍故居与墓地在此。
  石华山在鹏州乡前进村,上有真武祠。
  上砍岭在石陂乡下岭村,山石圆白如玉。
  圣姑岭在增田乡增田村,相传为李仙姑飞升之地,故名圣姑岭,山下建有西山书院。
  鳌溪石在县城南鳌溪水中,状如鳌头,鳌溪之名即得于此。昔为鳌溪八景之一。建国后在此建石桥时,该石被毁。
  石桥在潭港乡白竹村,系天然拱桥,高约20米,长58米,宽14—20米,桥下昔日建有寺,文天祥曾在此读书并捐资修寺。现列为县文物保护地之一。旁有牛鼻岩。
  三、麻岭山系此山系以大盘山为主峰,位于县西北边缘与永丰、新干交界处,分南北两大主支和一小支:南支经江堆山、大口门、水口、茶陂入旁安州至小元;北支经仕元、李山坳、里溪、北元、刈华山而至麻岭接杯山而达山门脑。另一小支经大白垄伸入蔡岭村、任元达鲤鱼排。
  其中较著名的山、岭、洞、岩、石有: 大盘山位于戴坊镇麦坑村,与永丰县、新干县接壤,海拔498米,十二峰排列如盘,是宝塘水发源地。山腰有飞泉直下数十丈,山上昔日建有大盘寺(今废)。明宣德十年(1435年)县人曾子良踞此,聚万余人反抗暴政。今戴坊镇在此建有水库与发电站。
  杯山在龚坊乡殷坊村,海拔949米,跨丰城、新干边境,形如覆杯,故名杯山,上有张柬之祠,旁有金牛塘。
  丰财山在龚坊乡长垅村,原名麻姑山,唐天宝六年(747年)改为今名。
  金华山在龚坊乡浯塘村,形似覆瓢,相传王、郭二仙登此山时吟曰:“此山绝似婺州金华,但无白石与羊耳”,因之名金华山。山下昔有玉仙观、金鸡石,均废。
  桃岭位龚坊乡濂坑村,与新干接壤。
  石屋在三溪桥侧,一峰突起,其中空明,俗传曾有龙蟠其中。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