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266
颗粒名称: 大事记
分类号: K295.64
页数: 27
摘要: 宋绍兴十九年,划崇仁的天授、乐安、忠义三乡和永丰的云盖乡合置一县,名为乐安县。县治设鳌溪,县署设北门古塘。绍兴二十年,县令魏彦林鉴于乐安舟车难通,上书请求获准将59900余石官租(田赋)折交钱币。绍兴二十五年,县署迁于詹圩。淳熙六年,造县署,修学宫。淳熙九年,首修《乐安县志》。绍定三年,县署被毁,县民陈子昂捐资复修。端平二年,大水冲毁西门外的安浦桥。淳祐六年,增修公廨,重修学宫。至元元年,水灾严重,大闹饥荒。至元四年,田赋拟复征实物,县民刘成德自费赴京,请准仍沿用钱币折交。是年,患水灾,灾情无考。县民曾子良聚众3万据大盘山起义,未久失败。
关键词: 乐安县 地方史志 大事记

内容

大事记 (1149—1985年) 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划崇仁的天授、乐安、忠义三乡和永丰的云盖乡合置一县,名为乐安县。县治设鳌溪,县署设北门古塘。
  绍兴二十年(1150年),在古塘右侧造学宫(即孔庙),县署迁于学宫侧(今县电影院后面)。
  绍兴二十年(1150年),县令魏彦林鉴于乐安舟车难通,上书请求获准将59900余石官租(田赋)折交钱币。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县署迁于詹圩(今鳌溪一小校址)。
  淳熙六年(1179年),造县署,修学宫。
  淳熙九年(1182年),首修《乐安县志》。
  绍定三年(1230年),县署被毁,县民陈子昂捐资复修。
  端平二年(1235年),大水冲毁西门外的安浦桥。
  淳祐六年(1246年),增修公廨,重修学宫。
  咸淳三年(1267年),二修《乐安县志》;增修学官;建义仓;立鳌溪馆;造鳌溪桥。
  咸淳四年(1268年)夏,大水淹没民房,冲毁鳌溪桥。
  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入境,大肆烧杀,人皆逃避。
  景炎元年(1277年),文天祥率军抗元,入江西收复吉安、赣州等地,县绅何时举兵响应。
  元大德元年(1297年),县民夏友兰捐田五百余亩,创建鳌溪书院。
  延祐元年至七年(1314年至1320年),重修县署及学宫的大成殿,增设典史衙门。
  至元元年(1335年),水灾严重,大闹饥荒。
  至元四年(1338年),田赋拟复征实物,县民刘成德自费赴京,请准仍沿用钱币折交。
  三修《乐安县志》。
  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红巾军由临江、丰城进入县境,县署与学宫被毁。
  至正十九年(1359年),红巾军陈友谅所属邓克铭部进入县城,县令邹士英拒降被杀。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患水灾,闹饥荒。
  至正二十六年至明洪武二年(1366年至1369年),重建县署、学宫、牢狱。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典史丁与贤上书申奏免征漕税获准。
  洪武十年(1377年),四修《乐安县志》。
  永乐九年(1411年),五修《乐安县志》。
  宣德七年(1432年),患水灾,灾情无考。
  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学宫、建谯楼。
  是年,患水灾,灾情无考。
  县民曾子良聚众3万据大盘山起义,未久失败。
  正统十三年(1448年),六修《乐安县志》。
  景泰元年至七年(1450年至1456年),连年水灾,百姓生活困难。
  正德八年(1513年),修筑土城竣工,城高一丈五尺。城内宽三里,周围长十里。
  七修《乐安县志》。
  正德十三年(1518年),八修《乐安县志》。
  嘉靖十一年(1532年),设立社学。
  嘉靖四十年(1561年)冬,改土城为石城,高一丈七尺,宽一丈五尺,立四门,周长十余里。
  隆庆四年(1570年),知县谢廷策上书请求剔除乐安田赋浮税和清丈全县田亩获准。
  万历四年(1576年),县民游升汉等43人捐资建造金鳌石桥。
  万历十年(1582年),兴建宝塔,历七年竣工。
  万历十六年(1588年),患水灾,知县盛世翼带头捐俸赈灾,并劝富户捐资助赈。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旱灾。
  崇祯七年(1634年),维修城墙。
  崇祯十五年(1642年),天大旱,遭饥荒。
  清顺治三年(1646年),闯王李自成降将王得仁复起义抗清,兵至县城。
  顺治八年(1651年),患水灾。
  顺治十二年(1655年),遭旱灾。
  康熙二年(1663年),九修《乐安县志》。
  康熙八年(1669年),洪水淹没民房,冲毁金鳌桥,县民何龙独资重建。
  康熙十一年(1672年),十修《乐安县志》。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修《乐安县志》。
  清理田赋积弊,筹复仓储,订立乡约,创设圩市。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遭旱灾。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遭旱灾。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天大旱,饥民请赈救灾,知县米锦诬民谋反,把总朱秉智为民伸张正义,被构罪下狱。
  嘉庆十九年(1814年)九月,发生轻微地震。
  道光三年(1823年),十二修《乐安县志》,稿成未刻。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县民何文芬独资创建安浦书院,并捐田二千石为办学基金。
  道光三十年(1850年),在学宫以北创建尚义书院。
  咸丰五年(1855年),因捐军饷银18000余两,获准增加文武学额各1名(原文武学额各12名)。
  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军石达开部三月十四日攻入县城,七月十二日退出;十一月十五日又再度攻入县城,知县高学易、典史潘维新皆毙命。
  咸丰七年(1857年)闰五月,在水南、龚坊分设团练局。
  六月十七日,驻城太平军被逐;七月十一日,复由宜黄、崇仁分路逼县境,十二日退出,二十五日在公溪阻击太平军时,知县蕲丹书毙命。
  十一月,太平军又从永丰进入大池、龚坊等地与民团激战;十二月十七日,再度从永丰、崇仁、新淦三路攻入县城。
  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二十七日,清军逼城,太平军撤出县城。
  咸丰九年(1859年)秋,县绅集资办团练。
  咸丰十年(1860年),共捐军费银98406两。获准以90000两永增文武学额9名(至此文武学额各增至22名);以8406两暂增文武学额4名。
  同治三年(1864年)夏,太平军由广东进抵抚州一带,经宜黄入乐安,八、九月间全部撤离县境。
  同治九年(1870年)二月,招携、湖坪等处遭雹灾(雹大如鸡卵),农作物受损严重。
  清理学田,创建乐庠书院。
  同治十年(1871年),十三修《乐安县志》。
  光绪十九年(1893年),遭旱灾。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遭雹灾。
  宣统三年(1911年),遭旱灾。
  中华民国民国元年(1912年),撤县署,改置县公署,废知县,改设知事,成立县议会;全县划为五个区,置区长;设立县、区保卫团及高等小学,实行男女同校。
  5月,遭百年罕见大水灾,冲毁许多房屋,大部分农田被淹没,作物无收。三、四、七都农民奋起向地主进行“要减租、反送租”斗争,烧毁何氏大祠及地主何华堂住宅,县城地主被迫让步。
  民国2年(1913年),县知事刘天衢将领导农民斗争的首领唐志梅、姜鳗里、杨砧仔等砍首示众,暴尸河中。
  民国3年(1914年),乐安划属豫章道(道治设南昌)。
  春,设劝学所,清举人邹令修任所长。
  冬,县议会解散。
  民国4年(1915年),县首富游嘉善以银洋4000元贿赂,当选为省参议员。
  民国5年(1916年),下大雪,积雪尺余。
  民国6年至7年(1917至1918年),先后在万崇下枫林、水南茶园、戴坊村前创办步云、罗宿、培基等高等小学校。
  是年,毛边纸生产发展较快,外销至南昌、九江、汉口、上海等地,达15000余担。
  民国8年(1919年)5月,青年学生响应“五四”运动,进行爱国仇日宣传,烧毁“祥庆和”、“怡和福”等商店的日货。
  民国9年(1920年)1月,发生地震;春夏之交,雹下如鹅卵,毁房屋数十栋;夏,遭水灾后,复又大旱60余天,田裂禾枯,颗粒无收。
  县劝学所改为教育局。
  民国10年(1921年),“益丰”钱庄被抢劫停业。
  民国11年(1922年),北洋军阀曾懋派兵4个连,驻扎县城达4年之久。
  民国12年(1923年),由于苛捐杂税剧增以及兵事频繁,夏布生产由萧条而停业。
  民国13年(1924年),车头、坪上等村(均属南村乡管辖)农民自发兴修水利,先后筑柴草坝、黄土坝多座,可灌溉农田2000亩左右。
  民国14年(1925年)6月,县城180多名师生,在“考棚”(今县粮油加工厂址)举行集会,声援“五卅”运动,会后举行示威游行。
  民国15年(1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行军路过乐安,县城各界人士在中共党员易道明主持下,成立了军人招待所,慰劳北伐军将士。该军国民党代表熊式辉在县城主持召开民众大会,宣传打倒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以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主张,提出组建国民党乐安县党部的建议。
  11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派罗时斋等二人来乐安办理“党务登记”,先后吸收了黄继安等18名地主豪绅为国民党员,并组成国民党乐安县党部。于是,北伐胜利果实被右派势力攫取。
  同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又派张禅林为乐安县政治监察员。张来县后,支持中共党员易道明、张书锡、何德辉等带领县高等小学师生200余人,开展惩治贪官污吏的斗争,将县知事吴定邦、警佐钟志博驱逐出县境。
  12月,张禅林与中共赣东特派员钟赤心一起,联络在临川第三师范学习的寒假回乡学生,改组国民党乐安县党部,撤销黄继安等右派势力在党部的职务。将中共党员张书锡、曾友颜等选入国民党乐安县党部,组成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乐安县党部。
  改县公署为县政府,改科为局,分设公安、财政、教育、建设四局。
  县城开设群益书店。
  民国16年(1927年),国民党乐安县党部执行委员、中共党员易道明前往武昌,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4月,黄继安纠集西北区康良民等数百武装闯入县城,围攻国民党县党部,共产党员张书锡、曾友颜、谭伦民、易道明等被排挤离开国民党县党部,黄继安等右派势力再次篡夺了国民党县党部的领导权。
  10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派罗时斋来乐安搞清党工作,认为乐安党员太少,无条件成立县党部,解散原县党部组织,改设区分部。
  11月,中共赣西特派员袁振亚至招携、大金竹等地,动员谭伦民、张英等在小学创办“夜校班”,秘密宣传共产主义思想。
  中共党员陈兆鲲等人在池头村组织农民协会。
  民国17年(1928年)2月,县政府招收流落在大华山的张发奎部的李德贵等数十人,改编为乐安县靖卫队。
  同月,经中共赣四特委特派员袁振亚批准,成立了乐安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乐安招携汗上小组。
  4月,赣西工农革命军第七纵队队长吴刚,来到本县罗田村,组织了“穷人会”。
  5月,县靖卫队争权内讧,李德贵将队长刘玉林杀害,自己取代为大队长。
  6月,中共在金竹成立了党支部,选举张英为支部书记。
  8月,中共在金竹村成立了“团练局”,发展红色武装力量。
  9月,共产党员张书锡被国民党右派逮捕,解送省卫戍司令部,惨遭杀害。
  12月,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首次攻入乐安县城。
  民国18年(1929年)1月,中共党员张英、廖丕文、廖维城等在解散“团练局”后,打入“县靖卫队”,张英被任分队长。
  2月27日,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率领红军4000多人,从永丰藤田至招携,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活动。
  7月,中共党员张英在县城大南门将县靖卫队大队长李德贵击毙,接替了靖卫队大队长。
  9月23日,工农红军第二团与南丰县游击队配合,第二次攻克乐安县城。
  是月29日,工农红军第二团在万崇池头、善和等地招收新战士90名。
  10月2日,中共党员张英率领靖卫队100余人,在招携南岭山坳里武装起义成功。
  10月,上级派邱珏、李贻谋来本县指导工作,在小金竹永福庵正式成立“乐安县革命委员会”,主席李贻谋,副主席张英。
  民国19年(1930年)1月26日,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驻扎在大金竹,召见了中共党员张英、张方说等人。
  1月29日,在招携青里召开中共乐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大会代表60余人,正式成立了中共乐安县委员会,县委书记邱珏。
  3月成立了中共南一区委和南二区委;5月又成立了中共东区区委。至此,县委下辖3个区委,14个乡党支部。
  6月,在招携港田召开乐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
  同时,在招携成立乐安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邱汉飞任筹备委员会主任。
  8月下旬,共产主义青年团乐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招携召开,正式成立了少共乐安县委员会,选举彭延龙为少共乐安县委书记。
  11月初,在招携召开乐安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成立县总工会。
  苏区开始了分田运动,参加分田的人数12000多人,共分田58000亩。
  12月30日,苏区县独立团在张英的率领下开赴永丰龙岗配合红军主力作战,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被红军活擒。
  民国20年(1931年)1月,混入县苏区革命内部的反革命分子李勇资、金兰英以肃清“AB团”为名,在大金竹港背园祠堂里将苏区的150余名区、乡干部突击监禁,准备处死。幸亏廖丕文率部队赶来营救,县委组织部长邱雄在营救的战斗中牺牲;乐安独立团团长张英虽营救出险,但因受刑过重吐血而死。反革命分子李勇资畏罪潜逃,金兰英被群众当场处死。这次“乐安事件”发生后,苏区革命暂处低潮。
  2月16日,中共乐安独立团对窜扰招携苏区的国民党新编第十三师第五旅展开伏击战,取得了招携除夕保卫战的胜利。
  24日,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进驻招携。
  4月,中共赣西南特区委派陈洪时来乐安恢复党组织,成立中共乐安县临时委员会。由陈洪时代理县委书记,陈调离乐安后,先后由钟礼元、余甲生代理县委书记。
  6月下旬,在招携“承伯谭公祠”召开了中共乐安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00余人,选举余甲生为县委书记。重建中共乐安县委员会。
  8月16日,谭震林率红十二军攻占了乐安县城。
  9月,国民党政府实行保、甲制度。全县设5个区公署,30个保联办公处。
  12月,县苏区成立了反帝拥苏大同盟。
  同月,在流坑召开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了唐友顺、黄其祥、陈德民为出席中央苏区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代表。
  民国21年(1932年)1月,县苏区取消肃反委员会,设立政治保卫局。下设保卫部,又增设裁判部。
  2月,县苏区重建独立团,邱觉生任团长,张方说任政治委员。
  6月24日,县苏区派刘春洪赴瑞金参加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召开的司法裁判部长会议。
  7月下旬,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内务部发布命令,决定从8月1日起,把从兴国县经永丰县至乐安的邮路,改为每距60—80华里,设一邮政分局。
  8月17日,红一军团及县苏区武装部队,攻克乐安县城,国民党军二十七师高树勋的一个旅全部缴械。在战斗中击落国民党军飞机一架。
  下旬,中共乐安中心县委在招携成立,陈洪时任中心县委书记,下辖乐安、宜黄、崇仁三县的苏区和南城、临川、丰城、新干等四县的游击区。
  同时,成立了少共乐安中心县委,邓湘君任少共乐安中心县委书记。
  同月,江西省军区第二军分区在招携成立,陈洪时任政委,谢唯俊任司令员兼独立五师师长。
  9月7日,乐安县城被国民党军九十师占领。
  同月,国民党政府设立“食盐公卖处”,封锁食盐进入苏区。
  10月底,陈洪时、邓湘君先后调离乐安,上级派胡嘉宾任中共乐安中心县委书记,李书彬任少共中心县委书记。
  11月,国民党县政府的教育局改为教育科。
  12月,国民党县政府成立财务委员会。
  民国22年(1933年)2月27日、28日,县苏区独立团配合周恩来、朱德指挥下的红军主力,在谷岗登仙桥等地与国民党军,激战一天半,全歼国民党军五十二和五十九两个师。五十二师师长李明负伤被俘,旋因伤重死亡。
  同时,五十九师师长陈时骥化妆朝乐安县城方向逃跑,至登仙桥附近的小龙坪被俘获。
  3月,中共江西省军区授予县苏区“支前有功”的锦旗一面。
  4月上旬,国民党军江西“剿共”总司令部从南昌派出大批飞机轰炸谷岗、南村等地。
  同时,中共乐安中心县委召开各区委组织部长联席会议,研究改进党的支部工作。
  5月5日,中共江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邓小平受左倾路线的迫害,下放到乐安南村区任巡视员。
  7月20日,乐安中心县委在望仙召开了乐(安)、宜(黄)、崇(仁)三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有正式代表50余人,候补代表20余人,代表着约5000名党员,省委指派李福槐为中心县委书记。
  7月,县苏区欢送五百名青年加入少共国际师。
  8月14日,叛徒邱汉七率领“勇敢队”残余分子,夜袭万崇的中共党政机关,制造了“万崇事件”。
  10月,红三军团在大湖坪整编,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滕代远等参加此次整编。
  10月中旬,临川至乐安县城的公路通车。国民党政府为了所谓“剿共”的方便,又修通了县城至望仙的临时公路。
  11月19日,国民党军深夜从牛田出兵袭击中共水南区委会,制造了“水南事件”。
  11月28日,在招携坪头召开乐安县第四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20余人,选举了刘辉汉等九人为代表,出席中央苏区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民国23年(1934年)从6月起,因工农红军长征北上,县苏区根据地日趋缩小,中共乐安中心县委会迁移到火嵊、金竹。成立乐(安)、宜(黄)、崇(仁)联合苏维埃政府。
  12月,中共乐安中心县委书记兼二分区政委李福槐率领县苏区大部分机关干部及县独立团2000余人开始进行突围,参加工农红军北上长征,乐安苏区全部失陷。
  民国24年(1935年)3月,中共党员李福槐率领的突围部队被国民党冲散,至此,中共乐安的党组织转入地下活动。
  10月,国民党县政府成立“新生活运动促进委员会”,推行所谓“新生活运动”。
  同年,全县私立小学改为公立小学。
  设立电报局。
  “库粮房”改为“经征处”。
  “都书制”改为“义图制”。
  民国25年(1936年)1月,成立县禁烟(鸦片烟)分会,设戒烟所。严禁种植罂粟,违者就地处决。
  4月,举办民众干部特别训练班。
  同月底,全县共植树1.26万多株。是年冬,国民党第八军在大金竹屠杀无辜群众,其中一次用机枪集体屠杀9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本县苏区的群众被杀害者达1700余人;烧房5000余间;抢走猪牛10000多头;银洋50000余元。
  民国26年(1937年)7 月,抗日战争爆发,实行征兵制,县政府增设军事科。
  同月下旬,本县大雹成灾,重者达18斤,湛元一带被重雹击塌房屋10余栋,农作物受害更大。
  10月,为了抗日,全县人民踊跃购买“救国公债”。
  11月,成立“乐安民众抗敌后援会”。并由国民党县党部何占魁任总干事,出版《抗敌周报》。后改为《抗敌三日刊》。
  同年,设立图书馆。
  成立邮电局,开办通往抚州、南城、吉安、南昌、长沙等地的长途电话。
  民国27年(1938年)8月,“抗敌后援会”组织宣传队、劝捐队、慰劳队,大力开展“抗日救亡,支援前线”工作。
  同年,县“靖卫团”改为“民众自卫大队”。
  省派来合作指导员,筹建兼营合作社2个,预备社46个,拥有社员4849人,股金10.1万元(法币)。
  民国28年(1939年)3月,奉令将临八公路(临川一吉水八都)破毁,以阻止日军入侵。
  8月,成立乐安县立初级中学,校址设于水南茶园村。
  同年,鳌溪镇的苎麻遭受严重虫害。
  民国29年(1940年)4月,设立难民收容所,收容南昌等九县沦陷区的难民860多名。
  冬,国民党政府将古城墙全部拆毁,以利对日开展游击战争。
  同年,成立乐安田赋管理处。
  民国30年(1941年)1月,县“抗敌后援会”改名为“抗敌动员委员会”。《抗敌三日刊》改名为《动员三日刊》。
  2月,县立初级中学由水南茶园村迁县城元氏宗祠。
  同年,成立行政委员会,王民磐任主任委员。
  实行新县制,县政府由原设四科一室扩大为七科五室。
  县城附近的石陂一带蝗虫为害甚重。
  成立县救济院。
  同年,7至8月间,南村、谷岗等地疟疾大流行,患者占居民60%,致使成熟稻谷无人收割,群众生活频于绝境。
  民国31年(1942年)3月,全县设立乡中心小学20所,保国民学校32所,并实行督学制。
  4月,架设乐安至宜黄的军用电话线,年底竣工通话。
  5月,国民党乐安县党部召开会议,选举出席国民党江西省代表会议的代表。
  6月,国民党乐安县党部召开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执行和监察委员,成立执行和监察两个委员会。
  民国32年(1943年),县金库向全县发放合作贷款4.46万元。
  民国33年(1944年),县行政委员会裁撤,改设县临时参议会。
  冬,一架盟(美)国作战飞机因战斗负伤,在马迹潭降落。
  成立“中央宣传部江西乐安县实验简报社”,出版《乐安实验简报》,为三日刊(石印),至1949年秋季停刊。
  省救济委员会,在流坑成立儿童教养所。
  民国34年(1945年)春,创建乐安简易师范,开设一个班级。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全县人民集会,热烈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秋,县政府奉命宣布豁免田赋一年和停征历年田赋旧欠。
  同时,宣布停止征兵一年以示抗战胜利结束。
  同年,县临时参议会裁撤,选举产生了县参议会。
  民国35年(1946年)10月,县参议会召开会议,选举省参议员和候补省参议员各一人。
  同年,国民党乐安县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分别召开选举会,进行改选。詹世清当选为县党部书记长。
  三民主义青年团乐安筹备处,升格为乐安团支部。设正副干事长,由邱勋、徐正元担任。
  民国36年(1947年)夏,全县举行乡镇长选举,地方各派系的候选人,相互争夺选票。鳌溪、小陂等乡因发生扰乱,停止选举。
  10月,全县进行普选,选举詹絜悟为全国国民代表大会代表,杨溯溥为候补代表。
  同年,全县进行人口普查,据统计:全县共有15278户,89919人,其中男44302人,女45617人。
  民国37年(1948年)3月,国民党县党部与县三青团支部,奉命进行“党团合并”。
  同月,成立“乐安县戡乱建国委员会”,下设“政工队”进行反共活动。
  4月,成立县总工会。
  9月,县政府颁发国民身份证。
  民国38年(1949年)2月,先后成立“崇仁、乐安反共联防办事处”、“豫章山区游击队第十三纵队”、“情报站”等反共组织。
  3月,国民党乐安县的党政机关联合组织“乐安县应变委员会”,企图与即将入境的人民解放军对抗。
  5月,国民党军“雄狮”部队,溃退过境,骚扰不堪。
  6月中旬,东北南下工作团第一大队第三中队在抚州筹建了中国共产党乐安县委员会,宣布了县委组成人员名单,隶属抚州地委。
  7月,陈庚率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路过乐安,向西南挺进。国民党县政府逃迁招携,在解放军过境后,复迁回县城。
  8月,遭水灾,浯塘村冲毁房屋数十栋。
  9月2日,县参议长王兆麟逃到参陂的元里,因持枪顽抗,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毙。
  13日,中共乐安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由临川进入县境,驻南村。15日宣布乐安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 10月6日(农历8月15日),中共乐安县委员会、乐安县人民政府由南村迁入县城办公,詹习扬任中共乐安县委副书记(代理书记),阎兴任县长兼公安局长,苏英任政府秘书兼财政科长,张焕印任民政科长兼法院院长。县粮食局和税务局均先后成立。
  11月初,县委组织部,开办地方干部训练班,招收学员128名,结业后录用75名。
  召开乐安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2月,先后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乐安县工作委员会和县金融工作队。
  1950年 1月,废除保甲制度,全县成立191个农民协会和村政府。
  县金融工作队改为中国人民银行乐安县办事处。
  3月,又改为中国人民银行乐安县支行。
  同月12日,县人民政府失火,烧毁房舍及文书档案等,损失巨大。
  戴坊等地遭雹灾,大如鸡卵。
  4月,原崇仁县管辖的咸口、坳下、谷岗、汤山、欧坊、水口、太平等地,划归乐安县管辖。
  6月,县人民法院成立,下设民事法庭。
  8月,全县完成建乡(镇)工作,共建70个乡、1个镇。
  10月1日,县城机关干部群众集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
  同天,县发电厂开始向县城送电。
  11月,召开县首届妇女代表大会,成立县妇女联合会。
  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县人民政府增设农林科,并在城东建立苗圃一所。
  12月10日,召开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同月,召开了首届民兵代表工作会议。
  成立县土地改革委员会,并在鳌溪镇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工作。
  同年,县人民政府增设工商科兼理市场管理工作。
  1951年 3月,召开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月,召开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成立县总工会。
  同月,先后成立中苏友好协会乐安分会和县抗美援朝分会。
  5月,全县300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7月1日,抚州至乐安的公路竣工正式通车。
  9月17日,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部署第二批土改任务。
  12月底,全县发起捐献飞机大炮款支援抗美援朝运动,共捐献人民币5.98亿元(旧币)。
  是年,县第一座水库梅溪虎形水库(小二型)建成。
  各机关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
  省粮油公司在我县成立购销小组,开展购销业务;全县成立12个粮库。
  中央南方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来我县对苏区老干部和烈属进行慰问,并邀请烈属邱会九、欧阳九秀等三人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1952年 2月,全县开展以反偷税、反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资财、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为内容的“五反”运动。
  3月,全县第二批土改胜利结束。
  春,分别在八个区建立供销合作社。
  在公溪莲塘、招携塅上进行农业生产互助组试点工作。
  4月,在农业生产上首次施用化肥硫酸铵。
  8月10日,召开全县老区老红军代表会议。
  9月,调整全县行政区划,设八个行政区。
  抽调县、区、乡、村的干部1400多人组织工作队开展查田定产工作。
  10月,推行速成识字法,在全县开展扫盲运动. 11月14日,召开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2月15日,开始土改复查。
  同年,在干部中实行公费医疗制度。
  试种二季晚稻1.05万亩。
  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05个。
  设立木材公司。
  1953年 1月,成立县保险公司。
  设立县房产登记处,接管县城公有房产。
  3月,召开首届青年团团代会。
  召开第一届供销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成立县供销合作联合社。
  设立贯彻婚姻法委员会,定3月份为贯彻《婚姻法》宣传月。
  春,公溪的莲塘和招携的塅上的农业互助组(试点)转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6月,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总人口为125818人。
  10月,成立工商业者联合会。
  12月中旬,成立县城粮食统购统销办公室。
  下旬,县委为了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出席人数2400多人。
  同年,县引进络岛红鸡和澳洲黑鸡良种。
  1954年 2月17日,县第一次基层普选工作结束。
  4月,县电影队成立。
  6月24日,召开首届一次县人民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03人,选出范泰冬为县长,刘辉汉、李彰显为副县长。
  10月,县人民武装部改为县兵役局。
  11月底,掀起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潮,全县共组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620个,入社农户25676户,占总农户的77%。
  同年,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
  1955年 3月1日,县人民政府更名县人民委员会。
  下旬,县油脂公司成立,全县实行油脂统购统销。
  同月,成立县人民检察院。
  4月,全县推广新式秧田、盐水选种、合理密植等农业科学技术。
  7月,在全县开展对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清查和批判。
  12月,上海500名移民迁来本县垦荒。
  建立县广播站,我县开始有了广播事业。
  1956年 1月,成立县医药公司。
  2月,县委设立“五人领导小组”,分期分批开展肃清一切暗藏反革命运动。
  4月20日,《乐安报》创刊。
  4月下旬,在全县各级学校开始推广用普通话教学。
  5月6—10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乐安县第一届代表大会。
  8月下旬,成立工资改革委员会。将干部工资的供给制改为薪金制. 9月,成立县市场管理委员会。
  成立县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
  成立县委审干办公室。
  10月,成立档案室。
  11月,建立县气象站。
  12月13—17日,召开第二届一次县人民代表大会。
  同年,成立县畜牧兽医站。
  1957年 1月23日,县委作出《紧缩编制,精简机构的决定》。动员大批留住机关的干部家属回乡参加生产劳动。
  7月5日,县委设立整风领导小组,指导全县开展社会主义大辩论、“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划定“右派分子”48名。
  10月中旬,华中608队一队,进驻我县探矿。
  11月7日,牛田大木桥建成通车。
  石都(石塘一都咀坳)公路竣工通车。
  创办大马头垦殖场,接纳第一批上山下乡干部200人。
  12月下旬,在长垅、石里元兴建小(一)型水库竣工。
  1958年 5月19日至22日,召开第三届一次县人民代表大会。
  7月,全县先后设置5所敬老院。
  成立县卫生防疫站。
  成立县采茶剧团。
  成立县委干部学校。
  9月30日,撤区并乡,全县划为六个协作区。
  同月,全县组织1.2万多人,搞大炼钢铁运动。
  全县先后建立公共食堂1143个。
  10月1日,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组建人民公社27个。
  同月,成立县农业机械厂。
  12月12日至14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乐安县第二届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共乐安县委书记处。
  同年,全县共认购经济建设公债12.95万元。
  新建县大礼堂竣工。
  小(一)型友谊水库竣工。
  国务院二机部部长宋任穷抵县视察721矿工作。
  1959年 6月23日,中共江西省委在增田公社召开红专学校现场会,全省各县均派分管文教的领导同志参加,省委宣传部部长莫循、组织部副部长孙亚衡莅会。
  7月,县兵役局改为县人民武装部。
  10月中旬,成立县土壤普查委员会,开始第一次土壤普查。
  10月底,开展所谓“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随着斗争的发展,全县出现了一阵浮夸虚报的“反瞒产”风。各公社为了完成5860万斤的“瞒产任务”,非法斗争了干部和群众1115人,造成471人非正常死亡;6114人患浮肿病;3450人外逃他县的“乐安事件”。
  11月1日至5日,召开乐安县首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产生第一届政协乐安县委员会。
  12月3日,县城至招携的公路通车。
  1960年 5月,本县松树林发生松毛虫虫害,损害松林1.29万余亩。
  6月26日至30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乐安县第三届代表大会。
  11月20日,公溪镇划属抚州地区直辖。
  11月底,地委直接处理所谓反瞒产斗争“乐安事件”的负责人。
  12月初,地委改组了乐安县委班子,刘声钲代理第一书记,焦凤翔任书记,杜润芝、赵克义、李宏、延宏章任副书记。
  同月,中央粮食部的“中粮车队”一个中队进驻本县,拥有汽车60辆。
  1961年 2月5日至6日,召开第四届一次县人民代表大会。
  2月25日,成立县肃反、镇反领导小组。
  3月下旬,省军区司令员邓克明率领医疗工作组在鳌溪刘家湾帮助群众治病和恢复生产。
  同月,开展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内容的“三反”整风和整社运动。
  4月中旬,中央二机部在本县范围内扩建721矿,下设五个分矿。
  5月,全县城乡开展宣传与贯彻《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即农业60条)。
  6月,撤销全县农村公共食堂,恢复社员分灶吃饭。
  7月,成立县委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1962年 1月,进行三类社的整顿工作。
  1月11日,县委书记刘声钲、县长焦风翔赴北京参加党中央召开的7000人大会。
  6月1日,公溪镇由抚州地区管辖划回乐安县管辖。
  9月,撤销县委书记处,实行常委集体领导制。
  12月,县境内132.22公里的矿区公路和71公里的林区公路竣工通车。
  同年,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统一核算,各计盈亏”的按劳分配制。
  县物价委员会成立,下设八个市场管理委员会。
  1963年 2月20日,县委、县人武部联合召开全县备战治安工作会议。
  4月,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制定建设乐安的十年规划(1963至1973年)。
  8月,成立县公安局公溪镇分局。
  10月19日至21日,召开第五届一次县人民代表大会。
  1964年 2月中旬,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在本县全面铺开。
  3月5日,召开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会后,各公社、大队贫下中农协会相继成立。
  5月7日,在城北的仕山上兴建县烈士纪念塔。
  6月24日,成立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6月30日,全县开始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人口为167591人。
  9月,县邮电局设立无线通讯收发台。
  10月30日,县委抽调200名干部组成“社教团”赴临川县协助社教工作。
  同年,成立县计划生育办公室。
  1965年 2月,县城至招携公路的银口大木桥建成通车。
  同月,开始在全县开展学习“老三篇”(毛泽东所著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的活动。
  3月3日,成立县贫下中农筹备委员会。
  8月4日,地区“社教”工作团进驻公溪镇和国营721矿,以及华东608队第一、二队和25公司一、四队等单位,全面开展“社教”运动。
  9月初,县委组织干部200多人,由县委书记王国本带队,协助临川县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同月,县工人自编自演的《一把篾刀》获地区文艺汇演创作奖和个人表演奖。
  10月,省长方志纯、副省长彭梦庾来本县谷岗公社检查林业生产。
  12月24日,召开第六届一次县人民代表大会。
  1966年 1月1日,向塘至本县江边村的铁路专线建成通车。
  2月7日,召开全县贫下中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
  同月,开展“向焦裕禄学习,做个好干部”的活动。
  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来本县范围内的江西一矿视察工作。
  5月26日,县委成立了“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接着在全县文教系统开展了对《海瑞罢官》、《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批判,围攻所谓“文艺界反党反社会主义黑线”,揭开了本县“文化大革命”序幕。
  6月,全县各中学组织了“红卫兵”,按军训编制,编成大队、中队、小队(简称“红大”)。
  9月,“红卫兵”在广场召开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大会。会后以“破旧立新”为名,捣毁许多珍贵文物,砸坏不少民族艺术品,大量古籍著作和古装戏服装,均被焚烧。
  同月,“红卫兵”选派代表300名,赴北京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
  10月,省内外各学校“红卫兵”奔赴井冈山、韶山等地“大串连”。同时,在鳌溪、潭港、戴坊、龚坊、罗家圩五地设立“红卫兵接待站”,接待步行路过本县串连的“红卫兵”。
  11月,全县各单位纷纷成立名目众多的“造反”组织;“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风浪此伏彼起,满城风雨。
  12月7日,成立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乐安分校,校址设在竹山公社麦坑村。
  17日,县委召开全县万人参加的“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大会”。
  1967年 1月3日,由县农机三站“造反派” 组织的“东方红战斗队”把《十问县委》的大字报贴进县委大院内。
  2月,在上海的所谓“一月风暴”影响下和“踢开党委闹革命”的错误口号煽动下,本县“红卫兵”、“造反派”联合召开所谓“革命群众”大会,进行全面“夺权”。把大多数领导干部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进行审查、批斗,县委、县政府及各级党政组织陷于瘫痪。
  3月8日,县人武部和造反派组织联合召开全县“抓革命促生产”三级干部大会,贯彻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大力支援地方抓好春耕生产的指示”,并成立县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4月,在全国出现的所谓反“二月逆流”的影响下,本县“造反派”分成“井红”(井冈山造反司令部)、“红大”(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大联筹)两派。各持不同的“观点”,武斗频繁,打、砸、抢成风,这种现象持续数月。
  同时,因“红卫兵”的往返串连,传染了脑脊髓膜炎,患者1200余人。
  8月,省革委派飞机来本县公溪空投中央发表的《关于处理江西问题的若干决定》和6011“支左”部队发布的《告抚州人民书》等传单。“造反派”之间的武斗风暂时平息。
  9月6日,6011部队进驻本县,支持大联筹造反组织。
  11月16日,在6011“支左”部队的支持下,成立“县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
  1968年 4月16日,在县城广场召开群众大会,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全县各公社亦相继成立“公社革命委员会”。
  同月,新华书店向全县发行了《毛泽东选集》1.78万册。
  5月,在省革委统一部署下,本县开展所谓“三查”(查走资派的幕后策划人、查叛徒特务、查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右的破坏行为)运动。
  5月13日,“造反派”把县、局领导干部诬为走资派,把不同观点的群众组织头头说成所谓“坏头头”、“牛鬼蛇神”,计300余人,押上大街,戴高帽挂牌子进行游斗。
  县房产管理所强行接管了277户持有房产权证的私人房屋,计面积14678.06平方米。
  6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
  9月,全县进行扩社并队,由18个公社并为11个公社,214个大队并为122个大队,1563个生产队合并为946个生产队。
  10月4日,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将干部615人,城镇居民849人下放到农村安家落户。
  11月,地处招携公社的洞口水电站筹建动工,聚集各公社3000多劳动力,开展三个月的施工大会战,后因资金缺乏停建。
  同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产生多头经营,八方进山,本县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乱砍滥伐现象,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年砍伐量为生长量的1.6倍。
  全县开展粮食超购、换购、议购工作。
  1969年 4月上旬,全县筹设“青年点”64个,接待上海首批下放来本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2000人,省、地、县知识青年1904人。
  5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闭幕后,全县各地连续举行隆重庆祝游行,县城还放了焰火礼炮。
  全县各生产大队设立合作医疗站。
  成立“乐安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
  6月30日,山洪暴发,鳌溪、公溪等地受灾严重,冲垮房屋1426栋;淹没农作物9.08万亩;冲毁公路桥梁37座。县城金鳌桥亦被冲毁。
  7月,洪水后,公溪镇改迁古城。
  8月初,投资30万元在公溪镇王陂村兴建县酒精厂。
  同年,在“三忠于”(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忠于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四无限”(对毛主席、对毛泽东思想、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无限忠诚、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崇拜)的活动中,本县出现了一阵宗教式的个人崇拜狂热。以所谓“献忠”为名,没收地主、富农、工商业者的银元和金、银首饰;动员群众献工献料、加班加点施工赶建占地1242.6平方米的“万岁馆”一栋。
  同年,全县掀起了兴修水利热潮,10个公社共兴建水库、水陂21座。
  1970年 1月,湖南韶山区农户540户计2581人,移来本县各地插队或建队,从事农业生产。
  3月,本县大搞水稻温室催芽、塑料薄膜育秧,小苗带土移栽等先进农业科技试验。
  下旬,县各机关厂矿先后恢复党小组、党支部的组织。
  6月,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打击反革命分子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继续出现极“左”的过火斗争,数百人被诬陷为“反革命”。
  7月,鳌溪镇金鳌桥重建竣工,改名“红卫桥”。
  11月,中共抚州地委在本县召开有全地区公社革委会主任参加的,以“八字头上一口塘”为内容的农村田园化现场会,会后组织与会人员到增田公社的石陂等大队参观。
  月底,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程世清来洞口电站视察,要求扩建该项工程。县革命委员会立即作出决定,将招携公社三个大队的农户全部移到坪溪、金竹等地。
  同年,本县水稻培育“乐安一号”、“乐安三号”等水稻良种成功,并推广全省种植。
  抚州汽车运输分局504车队,迁驻本县。
  1971年 1月6日至15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乐安县第四届代表大会。
  2月,都咀坳水泥厂建成投产,年产水泥715吨。
  6月,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开展批陈(伯达)整风。
  11月,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央关于林彪叛国事件的文件后,全县人民立即投入了对“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批判。
  12月底,在公溪筹建县磷肥厂。
  同年,本县培养“乐安6号”水稻良种成功。
  1972年 2月,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政变材料之二》。
  9月,恢复设立乐安县人民法院,健全了各级人民调解组织。
  10月中旬,县直属机关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开展“批林(彪)整风”运动。
  12月20日,县委召开“农业学大寨”的四级干部大会。会后,在农村中大搞“改山改水和“改田改地”,全县有1.8万多亩稻田被作为“低产田”进行改造。
  同年,万崇钢铁厂、仲溪煤矿、县砖瓦厂、县灯泡厂、县地质队、县酒精厂等企业因亏损严重而停办。
  南村公社配制“705”、“716”土农药成功。
  1973年 1月,设立工商行政管理局。
  成立县体育运动委员会。
  县委增设对台湾工作办公室。
  乐安至抚州的“电报”传递,采用电传方式,结束了用人工机传递电报的历史。
  8月22日,恢复设立县总工会。
  9月下旬,成立乐安县民兵师。
  同月,在湖坪、公溪、龚坊三处设立人民法庭。
  邮政、电信合并为邮电局。
  11月,设立“知青点”50个,把省、地两级工矿企业下放来本县农村插队劳动的知识青年与本县下放农村插队劳动的知识青年合并管理。
  先后将县房产管理所强行接管的房屋退回给原业主。
  同年,本县培育成功的“乐晚一号”、“乐晚二号”水稻新品种推广全省种植。
  1974年 1月,县教育组在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乐安分校(竹山公社麦坑村)召开全县中小学负责人会议。布置各中小学开展所谓“智育第一”和“师道尊严”的批判。
  3月14日,成立“批林批孔”办公室,各单位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3月16日,一批自称“反潮流”战士的人,组织“上访团”,设办公室,凌驾于县委之上。打着所谓“反右倾复辟思潮”的旗号,贴大字报攻击和批斗县委领导人。
  8月16日,洞口水电站停工下马,县成立洞口水电站移民安置办公室,将原来从招携公社迁移的群众又迁回招携重建家园。
  12月底,县通往金竹公社的公路建成通车。
  1975年 3月,县委书记杨裕隆赴山西省昔阳县参加“农业学大寨”会议,回县后,提出“把乐安建成大寨县”的口号,全县农村出现了“学大寨”热潮。
  6月,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
  10月,县委、县政府先后三次组织655人次前往海南岛崖县培育“汕优二号”和“矮优二号”水稻杂优品种。
  11月,县革委政治部,在增田公社召开各中、小学负责人会议,部署各中、小学学习所谓“朝阳农学院的办学经验”。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视台,在金竹公社的知识青年综合厂摄制《高山峻岭安新家》和《火红青春献山民》的电视纪录片。
  下放在金竹的上海知识青年举行集体婚礼。
  12月,县直机关干部职工,义务劳动修建的两条水泥公路竣工通车。
  1976年 1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尽管“四人帮”严重干扰,但全县人民仍然自发地沉重悼念。
  3月,从18日起,连续阴雨27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下,致使全县有300万斤的稻种秧苗烂萎。
  6月,增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桥竣工通车。
  全县农村推广杂交水稻育秧试验。
  7月初,“反潮流战士”挑起事端,造成县农机厂职工与桥背大队农民发生纠纷。随即借口围攻县委、县政府和武装部,并游斗县领导。
  7月6日,全县人民举行悼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朱德逝世的活动。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逝世,全县人民戴黑纱、设灵堂、献花圈,在广场沉重地举行有5000多人参加的悼念毛泽东逝世追悼大会。
  10月21日,县属机关和城关镇群众集会,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的伟大胜利。
  11月,传达中央文件,开始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
  12月,县委书记杨裕隆,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
  1977年 1月,县“万岁馆”改为“乐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4月,召开了全县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6月,开展“三大讲”,揭批“四人帮”反党罪行,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
  10月,县委副书记张波等12人,前往北京瞻仰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遗容。
  同月,将县城最大的羌塘填平,动工兴建2165.7平方米的县百货商场。
  同年,恢复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同年,全县发生交通事故25起,死亡12人,伤35人,经济损失达156.56万元。
  1978年 1月,开展“一批两打”(揭批“四人帮”反党罪行,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打击城乡资本主义势力)运动。
  4月10日,全县有10个公社30个大队,遭受雹灾袭击。击倒房屋600多栋,损坏早稻种子和秧苗36万斤,油菜1870亩。
  8月中旬,新办的第二中学的校舍竣工。
  12月18日,全县人民热烈庆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12月24日,全县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12月28日,成立县生产救灾委员会。
  月底,东源水库竣工。
  同年,旱灾严重,水稻受灾面积达15万余亩,虽进行人工降雨,但仍损失严重。
  县地震群测部增设“地应力”防点,由原来的南、北向增改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1979年 2月初,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及四级干部大会,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揭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群众运动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及时果断地把全县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并相应地提出了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各条战线的任务。
  3月,开始落实党的政策,对在肃反、审干、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错误处理的冤、假、错案,进行复查改正。
  4月初,县委召开公社书记会,根据邓小平同志讲话的精神,在全县召开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
  6月初,县委召开工作会议,根据党中央四月工作会议和全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对全县经济建设工作作了相应的调整,打响了实现战略转移第一战役,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
  中共乐安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
  8月,牛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桥竣工通车。
  9月4日,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布置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10月上旬,全县人民认真学习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的国庆讲话,进一步明确党在新时期的总路线,决心在新长征中作出新的贡献。
  同年,本县开始实行粮油统购基数一定五年不变。
  在老区金竹、谷岗、东源三处兴建100千瓦(2×125)电站。
  1980年 2月20日至24日,召开1979年先进单位、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出席大会正式代表、列席代表1940人。会上表彰了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并选出先进单位6个,劳动模范4人,出席全省各条战线先进单位、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新建的县影剧院竣工。
  3月,县委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公报决定以及《党内生活若干准则》。
  5月,全县开展基层普选工作。
  6月1日,牛田公社流坑村洪水暴涨,渡船被翻,淹死27人。
  12月10日至14日,召开县第八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
  12月16日至19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乐安县第五届代表大会。
  同年,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大力提倡和推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规定》。
  县农业局畜牧兽医站,在鹏州公社用摩拉水牛和西门搭尔黄牛试行冷精液人工授精,获得成功。
  开展全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
  10月,将原建县大礼堂拆毁,改建占地10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县电影院。
  同年,全县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的摘帽工作全面结束。
  1981年 4月16日,成立乐安县编史修志办公室。
  8月5日,县委、县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保护森林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以及在望仙乡进行试点的经验,发出了《关于稳定山林权,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意见》。
  同月,县委召开扩大会,继续传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会后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0月16日至18日,县委、县政府继农业生产责任制完善之后,为稳定山林权,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召开了全县林业工作会议。
  11月,省人民政府将本县定为林业县。全县开展林业“三定”(定山林权、定自留山、定责任山)工作,颁发山林权证。
  12月22日至25日,县委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传达上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布置农村工作,要求各级党政组织,都要把稳定和完善农业、林业生产责任制,当做中心任务来抓。
  12月,台湾籍同胞黄道元、龚茂祥等前往北京出席全国台联召开的台湾籍同胞为“四化”作贡献经验交流大会。
  新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流坑大桥和万坊大桥竣工通车。
  同年,本县研制成功的禽疾灵、满山香等16种科研成果分别在省、地科学大会上获奖。
  本县工业战线进行体制改革,撤销工业办、工业局、交通局、二轻局等,成立经济委员会。实行经委向县政府负责,企业向经委负责的大包干。
  县农业局组织力量进行农作物病虫害调查,查出水稻害虫67种。
  1982年 3月4日,开展“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县委、县政府领导率领干部和群众一起上街扫垃圾、清阴沟。
  4月中旬,县委办公室负责人出席省委办公厅召开的信访工作会议,介绍本县落实集体单位政策的经验。
  5月10日,在龚坊乡举办全县首届台湾籍同胞体育运动会。
  5月11日,县委办公室负责人参加全国党史征集委员会在南京召开的华东七省(市)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
  6月13日8时至18日8时,全县降雨量达640.3毫米,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水灾。全县冲毁农田2.12万亩,淹没农田14.6万亩;二晚秧田0.68万亩,损失种子80万斤;经济作物受淹面积1.2万亩;冲走社员口粮15万余斤。县委、县政府组织各级干部全力以赴抗洪救灾,并总结池头、田下、竹山、罗山四个大队群众抗洪救灾、生产自救的典型经验,在全县推广,减轻了灾害损失。
  6月30日,开展了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283104人。
  8月,成立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9月,抚州地区文物普查现场会在本县召开。
  9月底,县委召开扩大会,传达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组织全县党员、群众学习十二大文件。
  12月5日至8日,县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对劳动致富的先进人物给予了奖励。
  同年,中国人民银行乐安支行代理国家财政部发放国库券40.94万元。
  县化工厂试用210改性〓〓反映锅生产松香成功。
  全县发展少先队员1.1万名。
  鳌溪一小五(一)中队、鳌溪二小辛志军同学,分别由团中央授予红领巾读书集体和先进个人奖。
  同年,通过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本县一个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占全县扩队总数97.7%)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普遍建立起来了,并逐步完善。
  1983年 1月23日至29日,县委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83)1号文件,要求农村各级党组织要放手发动群众,保证在完成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广开生产门路,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1月29日至2月1日,召开全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
  本县文物普查办公室,在县城北门寨上,挖出一批元代枢府瓷和龙泉瓷等珍贵文物,被评为先进单位,荣获抚州地区文物管理普查的一等奖。
  3月13日,县人大八届三次会议召开,选出敖国华等8名代表出席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4月9日至12日,县委在龚坊公社,召开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
  4月28日,全县各地普遍遭受雹灾大风袭击,风力达十二级,农业损失严重。
  7月,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在全县开展从重、从快、从严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本县开始设立电视接收站。
  8月13日,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认真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关于加快林业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几个具体问题的暂行规定。
  8月17日至20日,召开了全县山区建设工作会议。
  9月27日,成立《地名志》编辑委员会。
  10月,县农业局在龚坊公社进行第一次母猪人工授精成功。
  11月,县委召开公社书记和局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学习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
  12月,在老区坪溪、贺立村兴建的医院竣工。
  同月,老区首届运动会在坪溪公社举行。
  同年,洞口水电站改建竣工,投入使用。
  县城铺三条水泥路面,长达1090米。
  县针织内衣厂筹建成功,投入生产。
  在技术干部和知识分子中评议技术职称工作结束。评出中级44人;初级168人。
  同年,全县考取大专学生147名;中专50名。为恢复高考录取新生最多一年。
  1984年 1月16日,县编纂的《乐安综合农业区划》一书,获省编纂一等奖。
  2月初,地委工作组考察县五套班子结束。李耀南任县委书记,钱家琪任副书记兼县长,胡汉陶任人大主任,李宏任政协主席,龚掌富任纪检书记。
  3月至6月,县委抽调干部在县属单位和各乡(镇),进行机构改革,贯彻革命化、知识化、年青化、专业化的原则,配备县、局、乡(镇)级领导干部,对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局、乡级领导干部改任调研员和协理员。
  恢复乡(镇)建制,乡以下设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居民小组)等机构。全县设18个乡、2个镇,1个农场;251个村民(居民)委员会;2184个村民(居民)小组。
  八一制片厂,在本县谷岗登仙桥等地,拍摄聂荣臻元帅在四次反围剿中指挥战斗的纪录片。
  7月3日至6日,县政协召开第五届一次会议。
  7月4日至7日,召开县九届人大一次会议。
  9月27日至29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乐安县第六届代表大会。选举宁子明、李耀南等六人为出席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10月初,县三中改名为乐安县职业中学。
  10月20日,县政协召开县各届人士为“四化”出力经验交流大会。
  同月,县博物馆将珍藏的元代枢府瓷器,送往北京参加全国文物精华展览。
  11月中旬,县委组织乡、镇书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由李耀南书记、汪桂仙副书记、陈干才副县长带队,前往广州、深圳、福州、厦门等地参观、学习。
  11月,县委召开扩大会,传达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县政府机关党员中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进行辅导。12月,在县人民政府增设侨务办公室。
  邮电局在“三创二高一献”(创纪录、创水平、创先进,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素质,为四化多作贡献)的社会主义竞赛中,荣获省经委授予的振兴企业杯奖。
  同年,通过中央1号文件贯彻,农村改革深入一步。不仅巩固和完善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把这种责任制推广到山林、水面、乡镇企业。“两户一体”不断出现,据统计全县有专业重点户7727个,联合体198个,参加联合体有792户,合计占农户数20%;还有集体和个体工商户2068户。
  是年,本县粮食总产量突破3亿斤大关,人平粮食达1125斤。
  1985年 1月下旬,中共抚州地委统战部,在本县召开了有乐安县、抚州市、金溪县全部台胞参加的劳动致富经验交流会。
  乐新景、邹义周等三户台胞从台湾回大陆定居。
  2月17日至19日,县委召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两户(专业户、重点户)、两员(采购、推销员)经验交流大会。
  2月29日,县委召开五好家庭及“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
  3月15日,招携、戴坊、牛田三乡改设为镇。
  6月10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谭明士博士来本县大华山考察道教,由副县长杨明华陪同。
  6月下旬,县委在直属单位开展第一批整党工作。
  7月,本县开始进行工资改革,废除1956年所定的工资标准,按基础工资39元加职务等级工资和工龄工资(每一年工龄增5角钱),各级干部工资得到普遍提高。
  8月20日,省、地核定了本县有10个特困乡(镇)。
  9月10日,县各界开展庆祝建国后第一个教师节活动。
  同月,成立县教育学校。
  县委党校开办二年制中专班。
  县博物馆将珍藏的元代枢府瓷器送往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参加国际文物展览。
  10月底,县委召开扩大会,传达贯彻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组织党员学习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
  10月16日,全国政协文史专员邱行湘、宋瑞珂,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覃异之等一行人(邱、宋、覃,均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由原交通部副部长刘琦陪同,来本县重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旧址,核对和回忆有关文史资料。
  11月,县城至湖溪的公路建成通车。
  12月,县城新建11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竣工。
  根据县人民政府提请,经过人大常委审议,批准了《乐安县城经济建设规划》和公溪、戴坊、牛田、招携四镇建设规划。
  县广场花园竣工并开放供人游览。
  同年,县家具厂批量生产的烙花式配套家具,远销上海及海外。
  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098户,商品零售额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1.5%。
  全县粮食总产达31746.93万斤,亩产580斤(按复种面积计算)。为国家贡献商品粮1.02亿斤。
  全县工业总产值2833.4万元。
  同年,本县体育代表团,参加抚州地区全运会,分别在田径、乒乓球、棋类等项目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共得金牌一枚、银牌18枚、铜牌9枚。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