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东乡县的经费与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136
颗粒名称: 第八章 东乡县的经费与设施
分类号: G467.2
页数: 1
页码: 420
摘要: 明、清时期,县学经费由地方财政开支;义学经费由义学田租供给;私塾经费统由学生家长负担。少数村庄备有学田,将其收入资助办学。民国时期,私立学校经费由办学人筹集,公立学校经费由地方财政开支。据《江西年鉴》载:民国23年,县教育经费预算数为13530元,当时公立学校学生共4000余名,县财政年支出学生经费平均每人3元。解放初,全县各级学校教学设备简陋。随着财政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政府年年拔款添置,1985年全县添置课桌(木凳)1605套,新建校舍3992平方米。重点中、小学还有适量的教学仪器和图书。据1985年统计,全县各中、小学共有各种教学仪器1.5万件,教具2.1万件,图书5万册。
关键词: 东乡县 经费

内容

明、清时期,县学经费由地方财政开支;义学经费由义学田租供给;私塾经费统由学生家长负担。少数村庄备有学田,将其收入资助办学。
  民国时期,私立学校经费由办学人筹集,公立学校经费由地方财政开支。据《江西年鉴》载:民国23年(1934年),县教育经费预算数为13530元(实际支出数不详),当时公立学校学生共4000余名,县财政年支出学生经费平均每人3元。
  建国后,县办学校经费由地方财政支出;中央、省、地属驻县场、厂、矿办的学校经费由各单位自筹;民办学校经费以自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1971年始,民办学校经费每校每年由县财政定额补助200元,1981年增到250元。1984年起,公办学校实行财政包干制,定额基数节约归校。1985年全县教育经费396.6万元,为1952年3.68万元的107倍。是年还从各个方面集资20.33万元,以添置学校设备。
  解放前,全县各级学校校舍破旧,尤其是农村小学多是借用祠堂、庙宇和矮小民房。建国后,经过不断改、扩、新建,校舍条件有所改善。县城中、小学都建有教学大楼;县一中还建有大礼堂、仪器室、图书室、办公大楼、理化楼、教工宿舍和学生宿舍等。据1985年统计,全县公办中、小学新建校舍总面积50072平方米,其中教室31446平方米,教师宿舍13159平方米,学生宿舍3993平方米,图书室223平方米,其他建筑5161平方米。
  解放初,全县各级学校教学设备简陋。随着财政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政府年年拔款添置,1985年全县添置课桌(木凳)1605套,新建校舍3992平方米。重点中、小学还有适量的教学仪器和图书。东乡一中、孝岗镇一小的理化楼备有电影放映机、收录机、电视机、微型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供电化教学之用。据1985年统计,全县各中、小学共有各种教学仪器1.5万件,教具2.1万件,图书5万册。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东乡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东乡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较发达的县份之一,历史悠久,素有编纂地方志的优良传统。从建县至今,曾多次修志,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已经失传,有的已残缺不全,只留下明嘉靖、清康熙、同治等4部《东乡县志》。然而,新中国成立38年了,还没有一部反映东乡面貌的新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