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东乡县的教师待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13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东乡县的教师待遇
分类号: G451.5
页数: 1
页码: 417
摘要: 解放前,流传着“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的民谣,足以说明教师的政治、物质生活的低劣和厌教情绪。建国后,人民教师视成人类灵魂工程师,逐步受到社会的尊重,物质生活得到不断提高。1952年,教师列入国家干部编制。1980年9月10日,召开全县第一次“庆教龄”大会,39名具有3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代表出席了会议。1985年2月4日,召开全县第二次“庆教龄”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114人;被授予省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和纪念品。1958年教师工资按学历、教龄、工作质量评定级别,教师工资普通有所增加:小学教师月平均工资34.25元,中学教师月平均工资46.75元。1963年30%的教工增加工资,部分教师增加两级。1985年小学教师月平均工资72.71元,中学教师月平均工资81.44元。
关键词: 东乡县 教师待遇

内容

解放前,流传着“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的民谣,足以说明教师的政治、物质生活的低劣和厌教情绪。建国后,人民教师视成人类灵魂工程师,逐步受到社会的尊重,物质生活得到不断提高。
  一、政治待遇 1950年,学校开始建立党、团组织;1951年建立工会组织。到1984年,全县各级学校共建党支部28个,党员137名;团支部41个,团员545名;基层工会44个,会员1542名。
  1952年,教师列入国家干部编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58名;平反冤、假、错案201人起。1984~1985年,按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标准,提拔44名教师为中、小学校长、完全中学教导主任和团委书记等职。
  1980年9月10日,召开全县第一次“庆教龄”大会,39名具有3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代表出席了会议。
  1985年2月4日,召开全县第二次“庆教龄”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114人;被授予省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和纪念品。
  建国以来,县、乡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及县政协,均有适量的教师代表和委员:1981年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有教师代表18人;1984年县第九届人大有教师代表6名,第二届县政协有23名教师为委员。
  二、工资待遇 40年代初、中期,法币贬值,教员工薪以粮食折算。私塾先生工薪报酬,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面议每年稻谷20~30石(每石108斤);一种是学生轮流供膳,并适当缴交学费,作为先生的薪金。公办教师的工薪报酬,乡中心国民学校教员,每人每月领取稻谷4担8斗9升6合;保学教员平均每月2担;中学教员平均每月6担。最苦的是保学教员,大多受保长、劣绅的克扣和敲诈,连微薄的工薪也不能如期按数领取。
  解放初,教师工资仍以大米计算:小学教工,每月90~150斤;中学教工每月150~300斤。1953年改为货币工资: 小学教师每月20~40万元;中学教师每月40~50万元(以上均为旧人民币)。以后,经过多次调整和改革。1958年教师工资按学历、教龄、工作质量评定级别,教师工资普通有所增加:小学教师月平均工资34.25元,中学教师月平均工资46.75元。1963年30%的教工增加工资,部分教师增加两级。1973年,对1960年以前参加工作、其工资不及3级工的教师,普遍增加1~2级工资。1977~1979年,三年中连续三次对教工调擎工资,调整面分别为40%、2%、40%。1981年,除对教师先行普遍加一级工资外,还有456名骨干教师加两级工资。至此,全县小学教师月平均工资47.32元,与1958年比,增加13.07元;中学教师月平均工资53元,与1958年比,增加6元。1985年小学教师月平均工资72.71元,中学教师月平均工资81.44元(包括津贴)。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东乡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东乡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较发达的县份之一,历史悠久,素有编纂地方志的优良传统。从建县至今,曾多次修志,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已经失传,有的已残缺不全,只留下明嘉靖、清康熙、同治等4部《东乡县志》。然而,新中国成立38年了,还没有一部反映东乡面貌的新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