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乡县共产主义青年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1993
颗粒名称: 一、东乡县共产主义青年团
分类号: D29
页数: 3
页码: 295
摘要: 机构设置民国15年11月初,舒同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介绍乐雪猷(乐典)、赵拔群、梁宜、李克昌、上官佐、胡性刚等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东乡支部,胡性刚任书记。次年南昌“八一”起义后,中共东乡党组织转入农村进行隐蔽活动,城乡白色恐怖严重,共青团东乡支部因而消失。1949年10月始,县委、县人民政府机关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次年4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东乡县工作委员会,陶广发任副书记,下设组织、宣传、学生三个部,辖7个团区委。1952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东乡县委员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团组织瘫痪。1968年8月,由县革命委员会群运组兼理团的工作。
关键词: 东乡县 共产主义青年团

内容

机构设置民国15年(1926年)11月初,舒同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介绍乐雪猷(乐典)、赵拔群、梁宜、李克昌、上官佐、胡性刚等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以下简称“共青团”),成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东乡支部,胡性刚任书记。次年南昌“八一”起义后,中共东乡党组织转入农村进行隐蔽活动,城乡白色恐怖严重,共青团东乡支部因而消失。
  1949年10月始,县委、县人民政府机关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次年4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东乡县工作委员会,陶广发任副书记,下设组织、宣传、学生三个部,辖7个团区委。1952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东乡县委员会。1956年撤区并乡,全县有乡镇团委27个。1957年5月24日,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东乡县委员会,到1958年,全县有公社(镇、场)团委15个。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团组织瘫痪。1968年8月,由县革命委员会群运组兼理团的工作。
  1970年始,全县进行共青团组织的恢复和整顿工作,至1972年,县城95%以上的单位恢复了团总支和团支部。
  1973年1月14日,恢复共青团东乡县委员会和21个公社(镇、场)团委。
  1984年,共青团县委设置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和学校少年工作部;全县有乡(镇、场)团委19个。
  团代表大会 1952年11月,召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东乡县首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团代会),出席代表150人,会议学习讨论了青年团的性质、任务,制订了全县团的工作计划,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陶广发为副书记。
  1953年3月,召开县第二次团代会,出席代表247人,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动员全县广大团员、青年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农村互助合作化运动的报告》;评选出先进团支部3个,模范团员31名,优秀团干部2名;选举产生第二届委员会,李春生为书记,丁敏、鲁活能为副书记。1954年7月增补丁长根为副书记。
  1955年1月,召开县第三次团代会,出席代表255人,会议学习讨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农村合作化的方针政策,动员全县农村团员及青年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选举产生第三届委员会,鲁活能为书记。
  1956~1961年,先后召开四至八次县团代会,选举产生各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在此期间,先后选任团县委副书记的有黄英植、周有接、陈慈民、周添余。1959年10月选举周添余为书记;1960年3月周添余调离,何友顺接任书记。
  1962年2月,召开县第九次团代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第八次团代会以来团的工作和1962年工作任务的报告》,号召全县团员和青年积极投入春耕生产运动;选举第九届委员会,何友顺为书记。
  1964年6月,召开县第十次团代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团的工作和今后任务的报告》;表彰了50个优秀团支部,358名优秀团员和团的干部;选举第十届委员会,何友顺为书记,徐友远为副书记。
  1966年2月,召开县第十一次团代会,出席代表360名,会议审议通过了《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进一步促使全县团的组织和青年革命化,为实现新的任务而奋斗》的工作报告;表彰了33个优秀团支部和287名团员和青年;选举第十一届委员会,何友顺为书记,徐友远为副书记。
  1973年1月,召开县第十二次团代会,出席代表470名,列席代表30名;会议听取讨论了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彭文佑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第十二届委员会,徐友远为书记。1974年10月徐友远调离,曾师江接任书记。1977年8月,胡国党调任副书记。
  1979年1月,召开县第十三次团代会,出席代表400名,列席代表16名,会议主要议程:①总结全县团的工作经验,讨论今后任务;②动员全县团员和青年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而奋斗;③选举产生十三届委员会,曾师江、蔡追福分别当选为书记、副书记。1982年增补白琳丽为副书记。
  1983年4月,召开县第十四次团代会,出席代表350名,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振奋精神,争当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先锋》的工作报告;选举第十四届委员会,饶荣吉为书记,白琳丽为副书记。
  1984年6月,饶荣吉调离,乐会俊接任书记。
  主要活动民国15年(1926年)11月,共产主义青年团东乡支部输送6名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20年(1931年)3月,赣东北苏区党组织派郑明喜等3人来东乡进行革命活动,县城打铁工人夏海狗被吸收为共青团员,当即派往省苏葛源学习三个月,准备回县筹建东乡中心区团委,但夏海狗在归途中遇难。
  1951年,全县团员、青年为支援“抗美援朝”捐款20.04亿元(旧币)及布鞋、袜子、毛巾、牙膏等慰问品;有青年农民、学生、干部、医务工作者1万余人要求参军参战,其中470人分别被批准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2年12月始,全县基层团组织生活趋于正常,支部每半月活动1次,小组每7天活动1次。
  1956年,对各级团组织进行整顿,共查出违法乱纪的团员297名,分别受到了团纪、政纪和法纪处分;表彰了优秀团员583名,发展新团员488名。
  1957~1962年,全县城乡以团支部为中心,建立了俱乐部68个,图书室115个。
  1959年冬,团县委号召团员、青年参加义务植树造林活动。1962年,长林乡下市村附近300多亩荒山变成花果园,先后荣获团中央、团省委、团地委的嘉奖。
  1963年,在发展团员工作中,全县试行“三定~三包”(即定对象,包调查摸底;定培养对象的专人,包培养考核;定按时发展,包质量)的办法,共发展新团员1380名。
  1970年始,恢复各级团组织,到1972年,全县共建团总支、支部1220个,占“文化大革命”前基层团组织的90%以上。在恢复基层团组织过程中,发展团员3625名。
  1973年,县委党校举办为期18 天的团干部训练班,参加培训的有公社团委书记和大队团总支(支部)书记共171人。是年,全县成立青年突击队815个,科研小组513个,种试验田1214亩。
  1975年3月25~29日,召开全县“红小兵”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各公社文教干事、完全小学辅导员共38人。8月底,对全县各单位进行了为期10天的青年工作大检查。
  1980年5月,召开全县新长征突击手(队)表彰大会,表彰了新长征突击队16个,标兵5人,突击手55人。1981年,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月,县城有58个学雷锋小组,做好事4万多件。1983年3月,开展学习张海迪活动,各级团组织利用广播、黑板报、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演出等形式,宣传张海迪先进事迹。同时与县工会联合举办了一期青年专题演讲比赛。6月,团县委在虎墟公社进行整顿团组织试点,接着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整顿工作,为583名超龄团员办理了离团手续,新发展团员1461名;同时,组织了“学雷锋小组”227个,“青年服务队”37个,“扶贫助耕小组”138个,参与做好事者1.3万人次;办起了青年之家112所,拥有书籍6634册,购置文体器材价值1717元。虎墟公社被评为全区整顿农村基层团组织先进单位。年底,团省委在东乡进行《江西青年报》订阅试点工作,当年全县订阅份数居全省第一位;次年6月团省委又在东乡召开全省青年报刊发行工作经验交流会。
  1984年,团县委组织孝岗镇、邓家、长林、小璜、珀玕等乡青少年为南(昌)张(公庙)公路两旁植树8000棵1,被评为全省青少年植树造林先进集体。同年,团县委与县科委联合组织科技普及报告团及“两户”(专业户、示范户)报告团,到各乡巡回报告21场,听众1万人次。1985年上半年,团县委发动团员、青少年为方志敏塑像捐款5217元,被评为全区学习方志敏活动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东乡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东乡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较发达的县份之一,历史悠久,素有编纂地方志的优良传统。从建县至今,曾多次修志,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已经失传,有的已残缺不全,只留下明嘉靖、清康熙、同治等4部《东乡县志》。然而,新中国成立38年了,还没有一部反映东乡面貌的新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