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103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中学教育
分类号: G639.2
页数: 13
页码: 529
摘要: 1992年抚州市在全省第一个全面实施初中义务教育。1993年临川县全部实施初中义务教育。1995年,抚州市一中、临川一中经省教委评估验收,被评为省优秀重点中学。1996年临川二中也晋升为省重点中学和优秀重点中学。1997年临川市共有高中10所,初中41所,高中在校生8516人,初中在校生41411人。1998年,初中在校生增加到45840人,高中在校生增加到8585人。2000年,对中学的班子、教……
关键词: 教育 抚州市

内容

1992年抚州市在全省第一个全面实施初中义务教育。1993年临川县全部实施初中义务教育。1995年,抚州市一中、临川一中经省教委评估验收,被评为省优秀重点中学。1996年临川二中也晋升为省重点中学和优秀重点中学。1997年临川市共有高中10所,初中41所,高中在校生8516人,初中在校生41411人。1998年,初中在校生增加到45840人,高中在校生增加到8585人。2000年,对中学的班子、教师队伍和办学规模等进行了部分调整,临川七中、九中秋季停招高一新生,其余完中高中部适当扩大招生,临川职教中心也开始招收普高学生。
  1999年7月,民办临川玉茗中学(高中)创办,学制三年,年招生规模200人,在全地区范围招收应、历届初中毕业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临川乃至抚州地区的第一所私立普通中学。
  至2005年,临川区有完中7所、初中40,完中在校人数13487人,初中在校人数32637人。
  一、学校、学生、招生统计 1987~2OOO年临川区域初高中基本情况统计 1997年临川市普通中学情况 1997年临川市厂(场)矿子弟中学情况 1985~2OO5年临川区域中学学校数及学生数注:1985~1995年,为县市合并前临川县和抚州市合计数,1995年开始为合并后临川市、临川区时期的数字。
  2002下半年,抚州一中、临川一、临川二中上收至抚州市管,组建“临川教育集团”,自此辖区仅剩7所完中。
  1987~2OO5年临川区域高校、中专招生录取考生情况单位:人 1987~2OOO年临川区域普通高校中专招生录取人数统计一、学制课程教材学制中学学制自1985年改为“六三”学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中学阶段共六年)之后,总体稳定未变。只有极少数初中班搞“3+1”职业教育,即三年初中教育加一年职业技术教育。
  课程中学课程这个时期变化较大。1987年,境内中学都改为六年制,而且都按教育部颁发的课程计划——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安排课程。
  1991年,县市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开始实行高中毕业会考,会考科目为:高一,历史、生物;高二,外语、地理、物理、化学;高三,政治、语文、数学。1991年调整后的江西省普通高中教学计划 1993年秋季,临川县和抚州市各中小学采用“五四”制中的小学部分,初中采用“六三”制中的初中部分,即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实行“五三”的过渡学制。
  临川市普通完中从1997年秋季高一新生开始,参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新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与过去不同的是:明确提出了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把教育方针中规定的教育目的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具体化,提出了高中阶段在德育、智育、体育及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建立以学科类课程为主、活动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并按照优化必修课、规范选修课、加强限定选修课的原则构建学科课程体系;课程计划既有统一要求,又有适当的灵活性,适应普通高中不同办学模式的教学需要;课程计划提出了普通高中课程由中央、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的构想,给地方和学校以更大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地方和学校办学以及进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临川中学、唱凯中学被确定为高中新课程方案试点样本校。
  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初级中学课程安排 1997年江西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表中的“限选”系指限定选修学科,“任选”系指任意选修学科,下同。
  *1、周课时累计指每个学科各学年周课时之和。如:思想政治每学年周课时为2,三年累计为6。
  *2、授课总时数是以《课程安排表》为依据计算的。由于各地和学校可在周课时累计不变的情况下编排课程表,因此各学校实际授课总时数会有所不同。
  *3、劳动技术必修学科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分散安排;周课时累计为4,授课总时数为122;集中安排:高一、高二年级各一周,共二周。
  1997年江西省普通高中课程安排说明:①I为侧重就业预备教育(含特色教育),Ⅱ、Ⅲ分别为侧重升学预备教育的文、理科。
  ②“3/2”,表示上学期周课时数为3,下学期周课时数为2。
  ③劳动技术必修课时的分散安排为:高一、高二年级可隔周两节连排;劳动技术必修课时的集中安排为:高一、高二年级各一周、共二周。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二周,三年共六周。
  20世纪80~90年代,各中学重视开展课外音乐、美术活动,经常排练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在元旦、春节或当地重大活动时演出。90年代,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艺术节”,评选优秀节目,推动课外文艺活动。
  80年代以后,各中学的学科活动开展热烈。大多数中学,尤其是重点中学都建立了学科兴趣小组。理科的数、理、化、生学科,以辅导学科竞赛,培养学科兴趣,扩大学科知识领域为主。文科兴趣小组类型更多,以语文为例,有书法、朗读、讲故事、写作等,在全区有影响的有秋溪中学的《秋苑》、临川二中的《才乡》文学社。全区有文学社、微机小组、模型小组、数理化兴趣小组、体工队、美工队等一百多个课外活动小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形成内容广泛而丰富的活动类课程体系。
  1987年以后,全区中学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共计3万余人次,约占在校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初步形成了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网络。全区获省以上青少年科技活动奖的200人次,其中国家级奖就有多项。各校还充分利用教师的优势,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活动,临川一中、二中的美术活动小组,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90年代,初、高中课程计划都要求开设活动课程,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2000~2005年,重点中学开展学科活动较一般中学差。
  教材中学教材1987年开始执行国家教委颁发的新教学大纲,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新教材和补充教材。省教育出版社编印的《道德与法律》为初中一、二年级补充教材,省教委、省委宣传部、司法厅编印的《法律常识读本》为高中补充教材。1992年开始,初中还使用了乡土教材《抚州简史》,对初中生增加“两史一情”教育。
  1994年起,初中全部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材。1997年秋季,合并后的临川市,高中全部参加国家教委组织的两省一市(江西、山西、天津)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当年的高一新生使用人教社新编的高中实验教材。2000年秋季开始至2005年,执行教育部新修订的初中各科教学大纲,从初一新生开始使用新编教材,高中使用修订的高中实验教材。
  三、教学管理教导处管理完全中学特别是重点中学教导处一般都配备1名主任,1~2名副主任,初级中学一般配备正副主任各1名。教导处是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的职能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及时向校长提供教学工作信息,参与学校教学工作的决策,提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意见;全权管理教学工作,如教学力量的组织与调配,教学计划的审定与检查,各科教学改革的规划与指导,学生情况的了解与教师的培养提高等;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如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掌握教学与教改信息,管好学籍和教师业务档案,组织教材、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的供应;确保教学实验的顺利进行及有关教学观摩的联络与组织等。与教导处并行的,还有近年来新出现的教研处,主要协助校长抓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教研组管理教研组是学科教师的教学研究组织,设正副组长,由学校行政任命。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管理本学科教学,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主要工作有:组织教师学习并贯彻教育方针、政策;组织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制订教学计划;组织研究教材、教法,制定课时计划;检查教学进度、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总结交流经验,积累教学资料;组织本学科的观摩教学活动;帮助教师进修,提高业务水平;开展学科课外活动及学科竞赛等。
  年级备课组管理同年级同学科2人以上的设备课组,主要任务是制订本年级的教学计划,开展本年级同学科教材集体备课活动,沟通信息,切磋教艺,交流经验等。
  各中学的教学管理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内容管理、教学环境管理、教学研究管理等。具体工作主要有:制订和实施教学工作计划。全面安排学校的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等,具体落实课程设置、课表编制、教学设备准备、教学用书发放、教学计划进度填写以及备课情况检查等。检查教学工作质量。包括落实对任课教师的全面要求,对教学过程各环节提出的标准,对学生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基本要求的检查;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典型,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好教务工作。包括编班,排课表,教师的考勤、考核,学籍、教学档案、教学统计资料、改革方案、教学总结资料的保管,以及各班《教学日志》的收阅、检查等。搞好教学研究工作。包括制定教学研究计划,安排教研内容、时间、班级、人员,以及教研成果收集评价等。
  四、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同时开展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道德、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良好个性和心理品质教育相配合的德育体系。此外,各校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了对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以政治课为主,其它各科教学有机结合。1986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实验大纲》,政治教材随之改革,初一年级为《公民》,初二年级为《社会发展史》,初三年级为《中国革命建设常识》,高一年级为《科学人生观》、高二年级为《经济常识》,高三为《政治常识》。90年代开始,高中政治课统一改为“思想政治”课,教材也相应调整:高一为《哲学常识》,高二为《经济常识》,高三为《社会常识》。其它学科配合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在这些学科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各中学均建立了班主任工作制度,以及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90年代后,普遍建立学校政教处或政治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形成一支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团队干部、政治教师为主体,包括全校教师组成的德育工作队伍,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各中学围绕当时党和国家的政局和宣传教育主题,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学习英雄模范的教育,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教育,民主和法制、理想和前途的教育,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反对自由化的教育,纪念鸦片战争、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教育,还有结合《中学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教育等。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启发诱导,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每年都涌现一批受到区(市、县)、市(地)、省表彰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临川一中高三学生郑水荣(女)为保护女同学,勇斗歹徒、身负重伤。1993年6月,省委主要领导拍来慰问电,赞扬她是见义勇为的好青年。
  五、重点中学简介抚州一中坐落在抚州市大公路。前身为1901年由兴鲁书院改办的抚州府立中学堂(初名普通学舍、抚郡中学堂)。是全省最早创办的三所中学堂之一。1914年改名省立第七中学。1927年与省立第三师范合并,定名省立临川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临川县联合中学,以后又改名为临川中学。1953年被定为全省9所重点中学之一。1959年易名抚州市第一中学。1995年市、县合并后,重又恢复临川中学名称。2001年划归抚州市教育局管理,复称抚州市第一中学。
  校园占地面积150亩,绿化面积102亩。校舍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办公用房1.8万平方米。有环境清幽的金棍园、绣园楼、名人园、书香园、一清池等。藏书10万余册。2000年,有教学班40个(高中30个,初中超常教育实验班10个),在籍学生2355人(高中1795人,初中560人)。教职工165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9人,一级教师73人,高级技工7人。先后获得全国劳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的11人,市管拔尖人才3人,首批地、市学科带头人10人。
  1908年,部分学生曾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学生声援北京的反帝爱国斗争。1926年,在北伐军总政治部特派员陈奇涵培养下,学校一批进步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抚州第一个中共组织。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军途经抚州,学校数十名学生投笔从戎,走上革命道路。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不少校友壮烈牺牲,其中著名的有1928年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兼军委书记的傅烈,在华北敌占区从事地下电台工作的傅大庆,红四军第十师宣传科长许瑞芳等。1936年,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到学校讲演,宣传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又有300余名青年学生参军参干,成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骨干力量。
  1962年,学校60周年校庆前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兼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的李井泉给母校发来贺电,勉励师生“按毛泽东思想把学校办得更好”。时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舒同为母校题写“抚州市第一中学”校名。
  学校积极开展教改实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从1990年进行超常教育实验。首届实验班42人有15人录取为高校少年班,占当年全国高校录取少年大学生的十分之一。90年代以来,学校教师在国家、省、地、市各类报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或交流的论文100余篇;获市级以上优质课竞赛奖86人次。
  1997年秋至2000年7月,国家教育部在两省一市(江西、山西、天津)进行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学校为抚州地区的四所样本校之一。先后总结出“语文四步阅读教学法”、“历史十步读书法”、“教学目标单元教学法”以及“现代媒体技术在新课程必修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际操作”等。分三个阶段设置选修课:第一阶段是高一年级,主要设置了“物理定律与研究方法”、“英语会话与演讲”、“新闻采访与写作”、“环境保护技术”、“医学初步”、“国际知识”、“旅游地理”、“中国文化史”等课程,目的在于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第二阶段是高二年级,设置的课程有“数学探趣”、“化学探索”、“物理奥秘”、“宇宙探秘”、“实用地理”、“文学欣赏”、“英语广角”、“临川文化史”、“生物技术与未来”,意在高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精神。第三阶段为高三年级,主要开设专题性讲座,如“文学流派的认识与分析”、“时事纵论”、“数理化新天地”、“走进奥林匹克冬令营”、“高三应考对策”等,意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000年10月,被评为全省先进实验单位。
  百年来,学校培养了傅烈、傅大庆、李井泉、舒同等一批革命先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饶毓泰、余瑞璜、程孝刚、艾兴,中国文学史专家游国恩,教育家刘振群等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数以万计的祖国建设的合格人才。1977年以后,学校应届高中毕业生考取大专院校的近5000人,在全国高中数、理、化、外、生等学科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的有237人次,其中有6次先后进入国家奥林匹克数、理、化冬令营,1人次进入国家奥林匹克集训队。199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西赛区颁奖大会在该校举行。1999年,荣获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江西赛区团体总分和个人成绩双第一。2000年,获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省团体总分第一名。198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曾嘉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西省体育卫生先进单位、江西省实验仪器和教学仪器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十佳学校、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江西省电教示范学校、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
  临川一中创办于1955年秋,校址在临川区上顿渡镇。初名临川县初级中学,后改名临川县第一初级中学、临川县上顿渡中学、临川县中学、临川县上顿渡公社五七中学、临川县第一中学。1980年列为省重点中学,1995年更名为临川市第一中学,2000年更名为临川一中。1996年被评为江西省第一批优秀重点中学,2005年10月入选“中国百强中学”,2005年11月当选“江西人民满意的品牌中学”。校长饶祥明获“首届中国(江西)十大杰出校长奖”和“最佳办学成效奖”。
  学校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6万余册。有校办印刷厂、胶印室各1个,校办农场有旱地30亩、水田31亩。学校拥有一流的育人环境,到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窗明几净,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园林绿化学校”、”全国绿色学校”。2000年有58个教学班,其中美术职业班1个,普通高中班43个,初中班14个,学生3980人(高中2859人,初中1121人)。在职教工226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3人,一级教师72人,受国家表彰的9人,受省级表彰的11人。
  学校有舍己救人的全国“三好”学生郑水荣,全国学赖宁先进个人曾颖红,全省“十佳少年”及全国百名好儿童邓党良等。1990年许锦波获全国数学竞赛江西赛区个人第一名;1996年汪雪峰获全国物理竞赛江西赛区个人第一名;1997年吴肇瑜获全国高中物理竞赛江西赛区个人第一名;1999年汪翔升获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江西赛区个人第一名;2000年王缔郦获全国高中计算机竞赛江西赛区个人第一名;2002年周云获全国数学竞赛江西赛区个人第一名。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该校共向高等院校输送新生近6000人,其中录取重点院校1300多人。在1990~2001年抚州高中办学质量综合评估中,临川一中9次名列全市第一。
  学校各兴趣小组经常开展活动。1991年、1997年,分别获全国首届、第五届生物百项活动团体优秀奖。胡军同学的小发明获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在全国初中、高中学科竞赛中,13次获江西赛区团体总分第一、二、三名,15次获地区团体总分第一名,近500人次在地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全国高中数学、化学、物理竞赛江西赛区授奖大会先后6次在该校举行。
  20世纪80年代初,学校就开始进行电化教学试验。90年代后,绝大部分教师能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英语组教师从1987年起,历时5年,6易其稿,自编了《高中英语听说训练》教材一套(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录音带、投影片),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省音像公司审查通过,由省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全省推广使用。1998年以后,学校又增添一大批最先进的电教设备,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更好的条件。4次被评为省电教先进单位,1997年被定为全国、全省电教示范学校。学校拥有多功能电化教室、网络教室、教工电子阅览室、演播厅、闭路电视系统等先进教学设备,所有教室均装配有电脑、投影机等。
  1998年,被国家教育部、体委评为全国体育运动红旗学校。学校是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有田径队和篮球队。曾为国家田径队输送运动员2名,向省体工大队输送运动员6人。9人参加全国性的运动会,1人破全国纪录,3人获国家运动健将称号,5人破省纪录。1993年,被评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96年,被评为全国体育锻炼达标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
  临川二中创建于1978年9月,初名临川县二中,1995年更名临川市二中,2000年更名为临川二中。校址在临川区上顿渡镇。1996年1月,经省验收,晋升为省重点中学,同时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2000年,有初、高中6个年级54个教学班(高中40个,初中14个),学生3180人(高中2123人,初中1057人)。教职工208名,其中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41名、一级教师97名,师资学历合格率达99%。校园占地面积102亩,校舍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万余册。
  1985年,该校荣获共青团中央“开避多种渠道,培育新型人才”奖旗。校团委13次受共青团县(市)、地、省委表彰。学生中有200余人次被评为地、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2000年7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定为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
  截至2000年,已为全国高校输送5000多名新生、近百名大学保送生、28名少年大学生。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竞赛中,共获全国一等奖84人次、二等奖153人次、三等奖230人次,省级奖320人次,其中有15名同学先后代表省队进入全国中学生学科冬令营(奥林匹克班)或全国决赛,争夺参加国际奥赛资格。学校11次荣获江西赛区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团体第一、二、三名。江西赛区授奖大会先后4次在该校举行。1989年起,连年获全区青少年计算机竞赛(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1994~1997年,连续4年6次代表省队参加全国计算机决赛。2000年10月,被中国少年科学院定为全国科技教育活动示范基地。
  学校先后开设美术书法、歌咏舞蹈、管弦乐器、田径球类、文学阅读、电脑技术、实验操作等近十门活动课,组建了由36人组成的中学生铜管方队。1993年秋,开办美术职业班,后又开设美术油画专业班,开展引进职教因素的尝试。在高一年级开设计算机、英语听说、学法指导、科普讲座四门任选课。学校美术职业班除成功地举办了全区“喜迎香港回归”商品油画展外,还向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校输送了40多名学有专长的人才。
  从1987年起,两次获抚州地区体育传统学校田径比赛男女团体冠军,6次代表全区参加江西省长江杯体育传统学校田径比赛,男队曾获团体第二名,女队2次获团体第四名,4次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参加全国级(少年)比赛,共获金牌4枚、铜牌1枚。参加省级比赛,获金牌25枚,银牌15枚,铜牌34枚。地区级比赛,金牌96枚,银牌47枚,铜牌39枚。先后向省体工队、省体校和高校体育系输送体育人才80余人。先后15次被评为江西省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集体、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并成为江西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
  学校教师敬业爱岗,刻苦钻研,先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1000多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30篇,省级刊物发表112篇,有167人次获奖。20多位教师的教学论著在省内外出版发行,30多名教师参加省、地优质课、示范课、实验操作等竞赛获奖,10多位教师的教改课题在省、地立项。30多位教师先后受到省、地级有关部门表彰,其中有6人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称号。
  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地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十佳学校”,江西省青年教师工作先进学校,江西省首批电教示范学校,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标兵等。2000年,被国家环保局、教育部评为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单位。
  临川三中创办于1966年秋,初名抚州市三中,校本部设在城外正觉寺侧建昌会馆,二部在城南。1968年,本部并入二部。1969年,与市十小合并,改称育红学校,分设中学部、小学部。1970年,恢复抚州三中校名。1971年,改办为完全中学,校址在抚州市赣东大道石马巷3号,另有二部在临川大道原八中。1980年,定为省重点中学。1996年,更名为临川三中。
  学校占地总面积200多亩,绿地率达42.8%,有教学楼8栋、100多个教室、15个实验室、2个计算机教室、3个多媒体教室、2个语音室,图书馆藏书3万多册。2005年,有教学班72个,在校学生5000多人。在职教工228名,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的占教工总数的9096以上,获全国、省、地、市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和拔尖人才的近60人次。至1997年,教师的教学论文和教学经验文章发表于国家级报刊的有40多篇,省级的有80多篇,地、市级的(含年会获奖论文)有160多篇。
  为加强素质教育,学校开设了微机课、语音课、劳技课、音乐欣赏课,组建了舞蹈队、合唱队、鼓乐队、体训队以及数、理、化、生、微机奥赛小组和写作、英语、绘画等共十几类几十个兴趣活动小组。开办高、初中艺术特色班。每年定期举办校运会,组织新生军训,举行演讲、书画、文艺比赛。到2005年,学校共为高等学校输送学生近4000人,少年大学生5人。参加全国、省、地各类学科竞赛,有350人次获奖。学校篮球、足球、毽球多次获地区竞赛冠军,女篮、女足曾获全省比赛第二、三名,并为体育院校输送了一批人才。
  2005年学校被评为江西省文明单位。并先后获得“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中国社会调查所“社会满意学校”等。
  临川十中创办于1992年8月,坐落在临川区温泉镇,前身是临川县第三中学。校园的北面和西面是翠绿的山岗,东南面是广袤的田野。学校占地面积220余亩,有教学楼4栋,综合教育楼、办公楼、颁奖楼各1栋,师生宿舍楼7栋,师生食堂1个。学校布局为两苑四区结构。春秋两苑中分布着教学区、运动区、绿化区和生活区。学校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2000平方米,拥有藏书1万余册。2005年,全校有教职工3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11人,本科学历教师260人。在校学生7000余人。
  临川十中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紧跟时代教育理念,创新思路和做法,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天地,主张走“普及加特长”的基础教育发展之路。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实验室、天文观察室等。有400米环形跑道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网球场、门球场各一个,羽毛球场2个,篮球场4个。学校定期举行篮球赛、足球赛、田径运动会和书法绘画比赛、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爱好和特长。
  学校的特长教育成绩突出。开办了美术班、音乐班、体育班,有220多名专业人才先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2003~2006年,学校举重队连续4年获得江西省体育传统学校举重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江西省信息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临川区志(1987-2005)》

出版者: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新编《临川区志》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志工作者近六个寒暑的辛勤耕耘,今天终于问世了!她的出版发行,是全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