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断促进社会事业进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0745
颗粒名称: 七、不断促进社会事业进步
分类号: D035
页数: 8
页码: 392
摘要: 区(县、市)政府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科教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关键词: 经济 临川县

内容

区(县、市)政府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科教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教育树品牌。临川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在新时期这种优良传统得到发扬。1989年,临川县90%以上的中小学即实现了“六配套”。1990年,全县录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012人。1991年,临川县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1992年,兴建临川县第三中学,县一中、二中建成高标准的学生公寓。全县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都达到省颁一类标准。县第一职校被国家教委确认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学校管理大大加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多项奖励。1993年,全县录取大中专院校学生1173人,其中录取重点院校的147人,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录取重点院校人数最多的一年。同时,实验教学建设发展较快,被省教委认定为“实验教学普及县”。1994年,全县“两基”教育通过国家验收,提前6年实现“两基”目标。县一中通过了全国重点中学的评估验收。
  1989年,抚州市提前5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小学五年义务教育,并基本实现校园“六配套”。1990年,全市录取大中专院校学生429人,全市人民集资兴建第八中学教学大楼。1992年,全市录取大中专院校学生数升为705人。1993年,抚州市成为全省“双基”教育率先达标县(市)、全省实验教学普及县(市)。1994年,中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竞赛获奖16人次,参加全省各类竞赛获奖38人次,录取大中专院校学生776人,录取比例在抚州地区名列前茅。
  1995年,临川市政府加强校园建设,“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教育工作成绩喜人。抚州一中、临川一中获“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称号。临川二中通过全省重点中学办学水平评估,被认为是一所“五育”成绩显著的学校;全市有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0人被评为全省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果喜奖教师、十佳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市高考、中考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3014人(含自费、委培),抚州一中、抚州三中、临川三中分别获得抚州地区高考第一名、第三名和第九名;学科竞赛捷报频传,获各类学科竞赛团体、个人三等奖以上的达200多人次。1996年,全市“两基”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县市,录取大中专院校学生1400名(不含自费生)。1998年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1617人;在全国、省、地各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9人次,省级奖146人次,地级奖122人次;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2000年,临川市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2581人,比上年净增224人,录取率达63.9%。参加国家、省、市各学科竞赛共有368人获奖。投入资金3677万元,开工项目119个,危房改造面积10.5万平方米。2001年,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2792人,录取率达65.99%。参加国家、省、市各学校竞赛共有651人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5个,二等奖32个,三等奖42个。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力度加大,全年投入资金1768万元,改造面积5.2万平方米。2002年,在国家、省、市各学科竞赛中,331名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开展教学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有1178篇论文送市参评、296篇送省参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力度加大,全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改造面积3万平方米。2003年,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5394人,比上年净增1852人,录取率达77%。在国家、省、市各学科竞赛中,142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在教学评比中有603名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的一、二、三等奖。学校国债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全年新建校舍2.1万平方米。2004年,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在各类学科竞赛中,1人获国家级奖、9人获省级奖,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5456人,职业高中发展,新招生2764人。全年投资1756万元,新建校舍30栋面积31357平方米,改造危房24000平方米。抚州一中、临川一中、临川二中组成临川区教育集团,临川教育已形成品牌,吸引了全国各地数百名学子来临川教育集团就读。2005年,全区教育事业获得丰硕成果,在全省“两基”复查验收中,被省教育厅列为省政府表彰的“两基”工作先进县(区)(全省仅两个),获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县(区),全省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县(区)等称号。共向各类普通高校输送新生8280人,比上年增加2824人,总录取率73.3%,高于全市70.3%的水平。在国家、省、市学科竞赛中,有700多名学生分别获一、二、三等奖,中小学教育在省级以上报刊或会议发表交流的教科论文达200多篇,在国家、省、市各级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论文达307篇。积极实施“一扩三化”工程,全年共新建校舍31栋,总面积28600平方米,改造危房面积24000平方米,总值1197.6万元。
  科技创效益。1989年,临川县有5项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推广应用省地科技成果40多项。1990年,全县有6项科研项目通过地区鉴定,有3项通过县科委的鉴定,有14项科研成果获行署和县政府的表彰奖励。同时,在全县推广了32项实用农业技术,为农业丰收作出了贡献。1992年,全县有7个科研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4个获地级奖。推广应用省地科技成果73项(次),其中38项获县政府科技成果奖。
  1989年,抚州市在引进技术和普及实用技术上取得成果,经省、地鉴定的科技项目79项,星火项目4项。顺利完成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科技队伍继续壮大,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科学技术人员3725人。
  1990年,市政府坚持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在引进科技项目、普及实用、“科技兴企”、“科技兴农”等方面都取得可喜成果。通过鉴定和验收的项目达6项。1991年,通过上级鉴定和验收的科技项目达17项,获省、地、市科技成果奖12项。1992年,全市科技事业取得一批新成果,其中通过上级鉴定和验收的科技项目7个,获省、地、市科技成果奖项目14个,并且推广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93年,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科技兴市工作取得新进展,有两项科技成果分获全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有两项科技成果获省、地推广一、二等奖。1994年,全市科技总投入560万元,开发了一批具有90年代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项目,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
  1995年,临川市有2个项目列入了省火炬计划、11个项目列入省星火计划,2个项目获优秀星火产品奖,2个项目获省政府颁发的“省农科教人员突出贡献项目”三等奖。全市共验收鉴定科技成果6项,其中1项国内首创,3项省内首创,2项达地级先进水平,成果转化率为100%。1996年,全市科技兴农围绕粮、棉、猪、油、果、菜六大产业建立示范带,大力推广旱床育秧、棉花营养钵育苗等适用农业技术24项,引进棉花优良品种1个;共实施工业科技开发项目17项,均取得良好的效益。全市共取得科研成果7项,其中2项通过省级新产品技术鉴定,并全部转化为生产力,经济效益明显,有3项分获省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有2项获国家专利。1997年,全市共完成科研攻关项目12项,实施工业科技开发项目17项。1998年,市政府重点支持开发了10项工业技改项目,推广使用农业技术14项,全市共有13个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省、地科技计划。1999年,全市列入国家、省、地科技计划15项,其中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1项、省级8项、地级6项。2000年,临川市(区)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14项,其中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1项、省级9项、市级4项。新发展技贸机构7个,实现收入4709万元,创利税485万元。2001年,全区列入省、市重点攻关科技计划5项,组织科技成果鉴定。2002年,全区推荐申报10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其中4项列入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项列入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通过各类科技项目的实施,合计新增产值7900万元,新增利税2000多万元。2003年,全区共向国家、省、市推荐申报了12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其中1项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项列入省星火计划、省工业攻关计划及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通过这些科技项目的实施,累计新增产值8500万元,新增利税2600万元。申报科技项目中有2项列入国家级计划,1项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江西银涛药业公司承担的“中药新药银马抗病毒颗粒的研发”和临川区西瓜协会承担的“无公害西瓜集成栽培示范”,分别列入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全区民营科技型企业技工贸总收入0.45亿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有41家,技术贸易成交额0.215亿元。2005年,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项,完成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立项10项,组织成果鉴定(验收)项目6项(其中通过国家级审批1项,通过省级验收4项,通过市级鉴定2项),成功推广农业新品种49项。继续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万千百工程”,以点带面,较好地带动了农民科技致富奔小康。
  计生显成效。1989年,临川县全县有生育能力的已婚妇女节育率为90.18%,人口出生率15.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46‰,计划生育率74.97%。1990年,全县共完成四大手术34259例,其中纯女户结扎2590例,有效地控制了多胎生育和人口增长速度。1991年和1992年,通过建立计划生育网络和孕前管理制度,全县计划生育工作初步走上了服务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计划生育工作多次得到省地表彰。1993年,人口出生率为13.14‰,准生证发放为83.75%,发放准确率达99%以上。1994年,人口增长进一步得到控制,计划生育率达87%。
  1989年,抚州市人口出生率为12.89‰,自然增长率为8.16‰,两项指标均低于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1990年,全市成功地完成了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普查资料表明,抚州市人口自然增长基本得到控制,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好成绩。1991年,共完成结扎、上环、人流、引产四项手术6533例,占任务的133.97%。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71‰,自然增长率为7.95‰。加强了计划生育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市、乡、村三支计生队伍,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约束机制,加强孕前管理,使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正规化和科学化的轨道。1993年,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采取了新举措,切实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与农村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及配套服务措施,健全基层服务网络,提高孕前管理水平,较好地完成了人口计划控制目标,被评为全省城市计划生育先进集体。1994年,全市积极开展各项计划生育活动,大力强化基层网络和孕前管理,从严从紧控制人口增长。全年已婚育龄妇女38908人,采取各种节育措施36344人;完成“四术”3730例;环孕检69857人次,环孕检率在95%以上;人口出生率13.2‰,低于全年计划4个百分点;计划生育率92.78%,高于年初确定的85%的目标。
  1995年,临川市计划生育工作呈现新局面。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6.49‰,比计划下降2.38个千分点;计生率84.5%,比计划提高3个百分点;“四术”累计完成20531例。1996年,出生率为16.09‰,计划生育率达到85.2%,“四术”累计完成20040例,全面完成了地区下达的人口计划和各项工作任务。199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6.07‰,比计划下降1个百分点;计划生育率达到90.49%,计划生育的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宣传发动更加深入,管理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1998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5.75‰,下降1.67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达90.99%,比1997年提高0.5个百分点,“四术”累计完成17678例。1999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6.6‰,低于地区目标值0.39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达91.4%,高于地区目标0.4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四项手术21622例,计划生育合格村创建达标率达70%,高于地区目标5个百分点;计划生育“三结合”目标落实率达100%。2000年底,临川区人口出生率16.55‰,比1999年下降0.05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达91.5%,比1999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四项手术17666例,计划生育“三结合”目标落实率达100%。2001年,全区坚决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先后出台37个重要文件,整顿全区生育秩序,使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全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38‰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1.16%;累计完成四项手术11707例。2002年,加大督查落实力度,全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12‰以内,比目标值下降了近3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达91.16%,比目标值提高7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四项手术15024例,其中纯女户结扎382例,同比增加了200例,全区有10个乡镇已突破二女户结扎村村破零的目标。2003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4.26‰。计划生育率达93.6%,综合节育率为92.9%;完成二女户结扎497例,超额完成任务15%;计生网络建设凸现亮点,“关爱女孩行动”显现特色,“五非五假”治理卓有成效。2004年,全区认真搞好“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为全国“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县(区)之一,并且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上级计生部门的肯定。还多次参加全国在上海市、安徽合肥市、福建安溪县等地召开的“关爱女孩行动”培训班及经验交流会并作经验介绍。全年共投入资金86万元,在380个村新建或改建了计生办、服务室、人口学校,极大地改善了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环境,提高了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全区村级服务室达标率达89.2%。加大了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的力度。通过集中整治,查处了一批“五非五假”案件,使全区人口出生性别比趋于平衡。2004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2.8‰,计划生育率为94.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100。2005年,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四上门四到位”优质服务活动,强化制度落实;开创“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新思路,分别在北京、湖北举行的全国人口计生工作会议及全国“关爱女孩行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完善政策导向,扎实做好利益导向机制和奖励扶助工作的落实。全年完成四项手术23952例,其中结扎7892例、上环12158例,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文化体育有特色。1989年,临川县文化局编写的《王安石传奇》一书出版,熊啸空参加编写的电视剧本《明月照我还》拍摄完成,上了屏幕。吴德春等作者、演员在全省、全区戏剧创作、表演比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七里岗、华溪、唱凯等乡(镇)在全省农村广播网建设评比中,分获二、三等奖。“扫黄”工作取得重大成绩,全县查获非法书刊2743册,录音、录像带347合,整顿了书刊市场,净化了社会风气。农村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河西乡、高坪镇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农民体育先进单位。1990年,临川县举办首届音乐舞蹈艺术节和全县“丰收杯”农民文艺会演,参加了全省、全区的文艺调演,都取得好的成绩。在各种体育比赛中,获得全国比赛铜牌1枚,全省比赛金牌5枚,全区比赛金牌42枚,有2人2次破2项地区纪录,4人1队破5项地区少年纪录,刷新了11项全县纪录。县广播站被评为全省广播事业先进单位。荣山乡、高坪镇文化中心被评为全省一级文化中心。1992年,县女子龙舟队在全国第六届“屈原杯”龙舟赛和“庐山杯”国际龙舟赛上,获得金牌一枚,银牌三枚。同年又囊括了“92中国北京‘九龙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女子组全部冠军,捧回了两个金杯。临川二中被评为1991年度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云山乡、上顿渡镇被评为全省体育先进乡镇。1993年,在全省扫黄打非电话会上,临川作为全省唯一的县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建成临川县有线电视台,接收终端3000多户。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成立“临川人民广播电台”,在抚州地区第一个完成站改台任务。组织了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活动。河西乡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县二中被省教委批准为“江西省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全国七运会上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单位”称号。1994年,成功地举办了全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全省少儿田径运动会。
  1989年,抚州市政府坚持文化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一手抓“扫黄”,一手抓“繁荣”。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成功地举办了羽毛球等几项全国性的比赛,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1991年,全市电影、广播、图书、戏剧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扫黄”和文化市场整顿取得实效,文化市场主流是文明、健康和繁荣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省八运会足球赛和地区运动会等重大赛事,获全区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1992年,全市文化事业在抓好“扫黄”的同时,群众性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兴建了市文化馆游乐中心,新添了人民公园游乐设施,举办了“希望杯”业余文艺大奖赛。体育工作有新发展,成功地举办了全市运动会、国家乙级足球赛,开展“迎新春,奔小康”等一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1993年,全市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各类文化娱乐场所有所增加,新的文化娱乐形式不断涌现,广播站改广播电台一期工程已结束,二期工程也已铺开,广播节目、文艺调演均获省地优秀节目奖。体育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该市运动队参加全区九运会总分、金牌、奖牌均列全区第一名,尤其是群众性体育活动十分活跃。1994年,全市在全省、全区文艺调演活动中获奖24个,名列全区第一。各类文化娱乐场所逐渐增加,新的文艺娱乐形式不断涌现,广播站改广播电台顺利实现。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在全省九运会上,该市运动员获7枚金牌,1枚银牌,6枚铜牌,破亚洲纪录1项,打破全省纪录6项。
  1995年,临川市的文化体育活动日益丰富,文化事业不断繁荣。高坪、龙溪等12个乡镇完成第二批农村文化宣传阵地建设;罗针、唱凯等8个乡镇建起或正在筹建有线电视网,农村有线电视接收终端户达2000余户;全市拥有歌舞厅、录像厅、桌球室、书摊等文化娱乐场所200多家,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文昌桥图书馆获文化部、人事部授予的“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抚州采茶剧团创作的《星星梦》获全省第四届玉茗花戏剧节剧目三等奖、音乐设计二等奖、舞美设计二等奖、演员二、三等奖等多项奖励。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组织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在省级比赛中共获金牌24枚、银牌2枚、铜牌2枚,1人打破3项全国少年纪录。1996年,文化工作开展“百团下农村,百戏送农民”活动,整理排练7个传统剧目,配合全市农村社教活动,深入农村演出62场,观众达5万人次;全年放映百部爱国主义影片4953场,每个中小学生观看20场次,送电影下乡4405场,观众达356.9万人次;图书馆接待读者5万多人次。37个乡镇全部开通调频广播,通播率达100%,覆盖率达85%,大部分乡镇安装了有线电视,极大地丰富了城乡人民业余文化生活。在繁荣文化艺术的同时,进一步整顿文化市场,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净化文化市场。体育事业有新的进步。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兴起,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越来越活跃,行业体育活动赛事频繁,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逐年提高,老年体协活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开展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承办抚州地区中学生运动会;市业余体校学生参加全省少儿系列体育比赛,获田径、乒乓、举重等项目11块奖牌;经有关部门批准,组织销售体育彩票500万元,既筹集了体育事业经费,又增进了全民体育意识。1997年,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文艺创作精品,在全国“双龙杯”书画大赛上有30幅作品获钻石奖、铜奖和优秀奖,10件作品(节目)在全省第五届少儿艺术节上获奖;同时成功地开通农村微波有线电视,广播电视设备得到进一步改善,“省百强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大院”创建活动也取得较大进展。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好戏连台,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银牌2枚,在全省比赛中获得金牌7枚、银牌4枚,在全区十运会上,本市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131枚、奖牌221枚、团体总分2492.37分,均列抚州地区第1名。1998年,全市文化工作者创作了文艺精品近100部(件),其中小品《丰碑》入选“曹禺戏剧文学奖”参赛剧目,创作双人舞《丽娘魂归》参加了全国评比。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省十运会上全市共获得7项冠军,临川二中代表抚州地区承办和参加了全省中学生田径比赛,夺取男子团体第一名,女子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河西、华溪两乡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乡;涌现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名。1999年,大型现代采茶戏《残霞》在全省“玉茗花”戏剧节分获导演、音乐设计、舞台美术设计二等奖,表演一、二、三等级;参加全省第六届少儿艺术节,获奖17项;在全区第三届临川文化艺术节上,获奖34个。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得以较快发展,全市组织8次大规模的群体活动;在全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夺得男女团体第一名,获全省少儿举重比赛3个第一名,全省少儿乒乓球比赛单打第一名和第二名;上顿渡镇、城西乡还代表地区参加全省第四届农民运动会乒乓球比赛,获得较好成绩。2000年,临川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临川“兴农杯”农民艺术节,创作文艺精品38部(件),小戏曲《县官下乡》被选送赴京汇报演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得到较快发展,成功举办了全区武术选拔赛和全区首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提高了全区竞技体育水平。2001年,小戏曲《县官下乡》参加全国小戏比赛,采茶小戏《秀妹子》选送全省优秀节目获一等奖,书法作品《世纪小屋》获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音乐小品《雨夜彩虹》获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华东赛区剧本三等奖。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得到较快发展,本区运动员秦广荣获全国九运会94公斤级举重金牌,阮俊发获95公斤级铜牌;在全市首届运动会中,共获金牌154枚、银牌47枚、铜牌50枚,奖牌数在全市遥遥领先。涌现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个,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人。2002年,戏曲《王妈妈爱鸡》获全国老年文艺调演戏曲类金奖,在全国比赛获舞蹈类一等奖7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2人,并分别获“全国十佳、十优、十新希望之星”称号。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得到较快发展,在省十一届运动会上获金牌45枚,占全市金牌总数的一半,获省政府颁发的省十一届运动会县(区)组总分和金牌两个二等奖,被市政府授予竞技体育“贡献奖”的殊荣。涌现全国社区群众体育试点先进单位1个,全省群体工作先进单位1人。2003年,全区文艺创作喜获丰收,美术、书画、摄影作品创作获全国性奖项4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书画作品《故乡的月夜》、《巧手》获全国第二届中国家庭、妇女、儿童书画大赛二等奖。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全面进步,“体教结合”初见成效。2004年,临川采茶剧团的《王婆爱鸡》获文化部颁发的第十三届“群星奖”金奖。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送文艺演出358场,送电影下乡6000余场,送图书4600册到乡、村文化室。查处黑吧2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166件、收缴赌博机16台。广播电视工作有新发展,全年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稿4篇。调整和健全了临川体育总会和农民体育协会,建立基层体育组织和体育健身点(站)共50多个。2005年,临川区获国家文化部表彰的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区文体广电局获国家体育总局表彰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在全市第二届运动会上获金牌196枚、银牌53枚、铜牌20枚共269枚奖牌,金牌总数雄踞全市榜首,再次蝉联全市第一名。
  医疗卫生有改善。1989年,临川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为10万分之336.16,控制在省、地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1990年,全县县乡医疗单位的综合承包工作更趋完善,村级卫生所的建设与管理日益健全,茅排、河埠两个乡重新恢复和落实了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改水工作成绩显著,鹏田乡投资86500元,新挖水井17眼,改造老井10眼,一次性解决3500多人、1000多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使鹏田乡饮用水严重不足和水质标准严重超标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1992年,全县医疗卫生连续3年评为抚州地区卫生改革和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初级卫生保健不断加强,医疗网络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农村合作医疗得到恢复和发展,农村医疗保健制度进一步完善,传染病发病率每年以10%的速度递降。县医院发展较快,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先后购进了碎石机、胃镜、X光闭路电视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投资100多万元的高标准门诊大楼破土动工;成功地进行了断肢再植手术,这在全省县级医院尚属首例。1993年,改革办医模式,广设医疗网点,全县共设医疗点54个。1994年,全县脊髓灰质炎、2号病等疾病的防治取得一定成效,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有较大进展,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有所改善。
  1989年,抚州市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传染病总发病率与1986年相比有所下降,其中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达国家标准,名列全省前茅。医疗、医药、药政、农村卫生、妇女保健等工作都有所加强,医德、医风经过整顿有所好转。1991年,卫生防疫水平继续提高,全市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0万分之111。1993年,全市医疗保健工作有新的进步,特别是儿童各种免疫接种普及率均达部颁标准。
  1995年,临川市的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积极推行乡、村医疗机构联营一体化管理,加强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服务态度。全市有3个单位被评为“全区十佳医疗卫生单位”,临川市医院通过省卫生厅检查,被评为“二等甲级”医院。认真进行医疗机构整顿,取消不符合条件和布局不合理的医疗机构26个,整顿不符合乡、村条件的乡村医生123人。防疫工作进一步加强,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的好评。1996年,全市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取缔非法个体医疗机构30所,撤并84所,创二级甲等医院2所,爱婴医院1所;积极推动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加快发展农村医疗事业,建立乡镇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带,乡村卫生室覆盖率达100%,其中中级卫生室达72%;不断改进医风医德,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疗事故,儿童“四苗”疫苗接种率达95%,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控制26‰以内,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0万分之119.14之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控和灭鼠防病工作,强化药政管理,查处违反药品管理法案件4起,纠正药品采购中的不正之风,保证医疗质量。1997年,狠抓对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对城市个体医疗机构的监管,强化防疫保健工作,较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健康。1998年,全市投资500万元更新医疗设备,医疗环境进一步改善。1999年,在全市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抽调435名医务人员、组成37个医疗队开展卫生下乡和灾后防病灭病活动,实现灾后无大、中疫目标。2000年,临川市(区)全面开展防病灭病工作,提高群众的卫生保健意识,强化三级防保网络建设,重点抓了沿国道省道的11个乡镇防保站建设,加强基层卫生院基础建设,投入100多万元,改造面积1450平方米。抽调206名医务人员、组成78个医疗队开展医疗下乡活动,义诊病人5.7万人次。2001年,继续强化三级防保网络建设。2003年,全区卫生医疗工作不仅确保“非典”疫情的零输入,取得了预防“非典”的全面胜利,而且以此为契机建立了预防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全面实施农村卫生保健项目,三级防保网络枢纽作用得到巩固和发展。2004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有效地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三级卫生网络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了非典型肺炎、结核病、艾滋病、人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同年4月,临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程建设顺利开工。2005年,疾控中心大楼主体已全面竣工,完善了预防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三级防保网络进一步加强。
  文明建设重实效。到1989年底,临川县建成文明单位656个,并涌现了一批“五好家庭”和“文明家庭”。县林业局、县石灰厂、温泉乡桐乡村等4个单位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全县建立治保组织2414个,调解组织505个,有调解员1421人。全县还成立了义务消防队(组)40多个、300余人。1990年,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先后接受了省地的检查验收,获得普遍的好评,县城创“三优”检查评比获得全省一等奖。1992年底,全县有省、地命名的各级文明单位201个,其中县粮食局和审计局获省文明单位称号。在抚州地区国道线创文明路和文明村庄竞赛中,临川县316国道线获抚州地区一等奖。1994年,全县有省级文明单位7个,地级文明单位12个。
  1989年,抚州市政府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加强政治思想领域的工作,“创三优”活动继续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以及移风易俗工作都有起色。1990年,全市“创三优”活动获得全省二等奖优良成绩。1991年,全市有省级文明单位7个,地级文明单位10个,市级文明单位195个;涌现“五好”家庭13027户,占全市总户数的30%,文明家庭3848户,占“五好”家庭户数的30%。全市文明创建活动获省“三优”检查团的好评。1992年,全市在加快城市建设,为民办实事的同时,积极开展创文明卫生城市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新的发展。窗口单位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五皇殿布匹市场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全市有省级文明单位8个,地级文明单位30个,市级文明单位240个。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户,占全市总户数的30%。1993年,应邀参加了全国小城市文明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并作为全国8个先进小城市之一在大会上作经验介绍。着重整治社会治安秩序、交通秩序、市场秩序、文化秩序,组织群众性的爱国卫生活动,清扫城市卫生死角,加强殡葬管理和“蹬士”管理,整顿市容市貌,开展创文明单位和楼院活动,全市获省、地、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分别有8个、30个、206个;“五好家庭”13027户,文明家庭3848户,占全市总户数的30.3%,文明楼院19栋。
  1995年,临川市政府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全市涌现出省级文明单位15个,地级文明单位66个,市级文明单位421个。1996年,全年结合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召开大规模的“建设新临川、争做文明市民”的群众性誓师大会,地市领导到会动员,群众代表踊跃发言,向全市人民发出争做文明市民的倡议书,散发数万份文明市民公约,开展争做文明市民万人签名活动。与此同时,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开辟专栏进行系列宣传报道,在中、小学普遍开设精神文明课,还组织2000多名学生、团员、青年、妇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在窗口服务行业广泛开展文明优质服务,有力地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1998年,全市涌现省级文明单位17个,地级文明单位72个,市级文明单位399个,文明楼院121幢,文明家庭50795户,示范文明小区6个,文明示范路6条。1999年,全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市375个省、地、市级文明单位遍布各行各业,全年共评选出“五好文明家庭”38760户,农村“十星”文明户3152户,文明楼院43栋,涌现农村文化园、家庭文化院128个。2000年底,临川区有省级文明单位13个,市级文明单位63个,区级文明单位(村)303个。全区共评选出“五好文明家庭”38760户,农村“十星”文明户3152户,文明楼院406栋,涌现农村文化园、家庭文化院128个。对公安、教育、工商、建设、卫生、医药、供电、电讯等8个窗口部门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2001年,全区有省级文明单位15个,区级文明单位298个,其中文明村20个;创办文明市民学校54所,创建文明小区5个,金巢文明小区推荐上报全省文明小区;在土管、民政、交通、稽征、公路、国税、地税等7个窗口行业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树立文明示范服务形象。2002年,全区评选推荐抚州市第二届文明单位37个,全市文明示范窗口7个,省级文明行业2个;创办文明市民学校63所,创建文明小区5个,金巢小区推荐上报全省文明小区;在土管、民政、交通、稽征、公路、国税、地税等7个窗口行业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树立文明示范服务形象,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2003年,全区评选推荐省级文明单位9个,市级文明单位35个,区级文明单位260个。国税、地税、电信、移动、工商、公安、银行等窗口单位开展了“文明行业”、“文明示范窗口”评比创建活动。区集中办事大厅开展的“承诺守信,真诚服务”等竞赛活动,树立了“信用临川”的品牌。2004年和2005年,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殡葬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同时,切实抓好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使社区成为城市居民的生活乐园。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临川区志(1987-2005)》

出版者: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新编《临川区志》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志工作者近六个寒暑的辛勤耕耘,今天终于问世了!她的出版发行,是全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