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人民政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0716
颗粒名称: 第二十四章 人民政府
分类号: D623
页数: 40
页码: 363
摘要: 抚州市临川区人民政府的前身曾有过临川县人民政府、抚州市人民政府和临川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县、市),政府是由区(县、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全区(县、市)最高行政机关。1987~2007年,历届区(县、市)政府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在同级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执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议和命令,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
关键词: 人民政府 抚州市

内容

抚州市临川区人民政府的前身曾有过临川县人民政府、抚州市人民政府和临川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县、市),政府是由区(县、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全区(县、市)最高行政机关。1987~2007年,历届区(县、市)政府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在同级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执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议和命令,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
  第一节历届县、市、区政府一、抚州市人民政府抚州市第十届人民政府 1987年8月19日至22日,抚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市政府礼堂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抚州市第十届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
  市长:李朔尧(天津市)(1987.8~1990.5) 副市长:陈小青(江西南丰)(1987.8~1990.5) 张志群(江西金溪)(1987.8~1990.5) 廖春阳(江西临川)(1987.8~1990.5) 邵颂坚(上海市)(1987.8~1990.5) 1988年4月,增设市长助理1人。
  市长助理:章玉善(江西临川)(1988.4~1990.5) 抚州市第十一届人民政府 1990年5月8日至12日,召开了抚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抚州市第十一届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
  市长:陈九如(江西南昌)(1990.5~1992.12) 副市长:章玉善(江西临川)(1990.5~1992.12) 廖春阳(江西临川)(1990.5~1992.12) 邵颂坚(上海市)(1990.5~1992.12) 马忠瑛(辽宁沈阳)(女,1990.5~1992.12) 李贤章(江西临川)(1990.5~1992.12) 1991年5月和1992年8月先后增补了2名副市长,均为上级下派锻炼的干部。
  副市长:李锐(广东兴宁)(1991.5~1992.12)(挂职) 张晓晖(湖北)(1992.8~1992.12)(挂职) 抚州市第十二届人民政府 1993年1月10日至14日,召开了抚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抚州市第十二届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并设立市长助理。
  市长:陈九如(江西南昌)(1993.1~1995.4) 副市长:章玉善(江西临川)(1993.1~1995.4) 李抚生(江西南昌)(1993.1~1995.4) 李贤章(江西临川)(1993.1~1995.4) 范茂华(江西临川)(1993.1~1995.4) 徐云发(江西临川)(1993.1~1995.4) 李锐(广东兴宁)(1993.1~1993.5)(挂职) 张晓晖(湖北)(1993.1~1994.8)(挂职) 市长助理:林志建(江西临川)(1993.2~1993.12) 1993年4月和12月,先后增补了2名副市长。
  副市长:郑宇虹(江苏淮阴)(女,1993.4~1995.4)(挂职) 林志建(江西临川)(1993.12~1995.4) 二、临川县人民政府临川县第十届人民政府 1987年7月召开了临川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临川县第十届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
  县长:管日顺(江西临川)(1987.7~1989.6) 副县长:乐文全(江西东乡)(1987.7~1989.9) 江水香(江西临川)(1987.7~1989.9) 傅祖辉(江西进贤)(1987.7~1990.4) 张吉山(江西进贤)(1987.7~1990.4) 1989年6月和9月管日顺、乐文全先后调离,县委副书记陈其辉代县长。同年12月增选副县长1人。
  代县长:陈其辉(江西樟树)(1989.6~1990.4) 副县长:谢文俊(江西崇仁)(1989.12~1990.4) 临川县第十一届人民政府 1990年4月召开了临川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临川县第十一届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
  县长:陈其辉(江西樟树)(1990.4~1991.7) 副县长:傅祖辉(江西进贤)(1990.4~1993.1) 戴俊文(江西临川)(1990.4~1993.1) 游日辉(江西临川)(1990.4~1993.1) 谢文俊(江西崇仁)(1990.4~1993.1) 龚金保(江西临川)(1990.4~1993.1) 1990年7月,省委下派宋志群到临川挂职,担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期限2年。
  副县长:宋志群(江西东乡)(1990.7~1992.7)(挂职) 1991年7月,陈其辉担任县委书记。在县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曹宝泉当选县长。1992年7月,宋志群挂职期满,次月赵争鸣补任。
  县长:曹宝泉(江苏泰县)(1991.7~1993.1) 副县长:赵争鸣(江西南昌)(1992.8~1993.1)(挂职) 临川县第十二届人民政府 1993年1月召开了临川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临川县第十二届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
  县长:曹宝泉(江苏泰县)(1993.1~1995.4) 副县长:刘定东(江西东乡)(1993.1~1993.12) 游日辉(江西临川)(1993.1~1995.2) 易义龙(江西临川)(1993.1~1995.4) 游木泉(江西临川)(1993.1~1995.4) 刘月明(江西临川)(1993.1~1995.4) 县长助理:谢文俊(江西崇仁)(1993.1~1994.3) 1993年12月和1995年2月,刘定东、游日辉先后调离,县人民政府增补副县长3人。
  副县长:傅威(江西资溪)(1993.12~1995.4) 谢文俊(江西崇仁)(1994.3~1995.4) 郭思仪(江西崇仁)(1995.2~1995.4) 三、临川市人民政府临川市人民政府筹备组 1995年4月,临川县与抚州市合并成立临川市。临川市人民政府成立筹备组。
  组长:许爱民(江西黎川)(1995.4~1995.6) 常务副组长:辛象其(江西临川)(1995.4~1995.6) 副组长:章玉善(江西临川)(1995.4~1995.6) 傅威(江西资溪)(1995.4~1995.6) 成员:李抚生(江西南昌)(1995.4~1995.6) 易义龙(江西临川)(1995.4~1995.6) 王仁华(江西临川)(1995.4~1995.6) 李贤章(江西临川)(1995.4~1995.6) 刘月明(江西临川)(1995.4~1995.6) 范茂华(江西临川)(1995.4~1995.6) 徐云发(江西临川)(1995.4~1995.6) 郭思仪(江西崇仁)(1995.4~1995.6) 鉴于县市合并,一些工作有待衔接,为便于管理,成立了上顿渡、文昌桥两个管理委员会,分别协助市政府管理原临川县政府和原抚州市政府的各项工作。管委会1998年2月撤销。
  临川市上顿渡管理委员会主任:章玉善(1995.4~1997.11)(兼) 临川市文昌桥管理委员会主任:傅威(1995.4~1997.11)(兼) 临川市第一届人民政府 1995年6月召开了临川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临川市第一届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
  市长:许爱民(江西黎川)(1995.6~1996.12) 副市长:辛象其(江西临川)(1995.6~1996.5) 章玉善(江西临川)(1995.6~1998.1) 傅威(江西资溪)(1995.6~1998.1) 易义龙(江西临川)(1995.6~1996.5) 王仁华(江西临川)(1995.6~1998.1) 刘月明(江西临川)(1995.6~1998.1) 范茂华(江西临川)(1995.6~1998.1) 徐云发(江西临川)(1995.6~1998.1) 郭思仪(江西崇仁)(1995.6~1998.1) 1995年10月,省委下派石占山到临川挂职,担任副市长。1996年5月和12月,辛象其、许爱民先后调离,易义龙被罢免,市政府增补钟金泉为代市长,邱火明、徐建云为副市长。
  代市长:钟金泉(四川荣县)(1997.4~1998.1) 副市长:石占山(北京市)(1995.10~1998.1)(挂职) 邱火明(江西南城)(1996.6~1998.1) 徐建云(江西东乡)(1997.8~1998.1) 临川市第二届人民政府 1998年1月5日召开了临川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临川市第二届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
  市长:钟金泉(四川荣县)(1998.1~2000.10) 副市长:罗火生(江西南昌)(1998.1~2000.10) 徐云发(江西临川)(1998.1~2000.7) 刘月明(江西临川)(1998.1~1999.7) 杨露露(江西临川)(女,1998.1~2000.10) 刘金跃(江西临川)(1998.1~2000.10) 刘明亮(江西临川)(1998.1~2000.10) 聂仕雄(江西樟树)(1998.1~2000.10) 1999年7月刘月明因病逝世,2000年7月徐云发调任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增补副市长2人。
  副市长:万细武(江西临川)(1999.12~2000.10) 黄晓慧(江西宜黄)(女,2000.7~2000.10) 市长助理:王立飞(河北 )1998.2~1998.6)(挂职) 四、抚州市临川区人民政府 2000年10月,临川市改为抚州市临川区,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原临川市第二届人民政府改为抚州市临川区第一届人民政府。
  抚州市临川区第一届人民政府区长:钟金泉(四川荣县)(2000.10~2000.12) 副区长:罗火生(江西南昌)(2000.10~2001.5) 杨露露(江西临川)(女,2000.10~2002.12) 万细武(江西临川)(2000.10~2002.12) 黄晓慧(江西宜黄)(女,2000.10~2002.12) 刘金跃(江西临川)(2000.10~2002.12) 刘明亮(江西临川)(2000.10~2001.5) 聂仕雄(江西樟树)(2000.10~2002.12) 2000年12月,钟金泉调离,增补周崎文为区长;2001年5月,罗火生、刘明亮调离,增补周希平、章礼忠、李雄辉为副区长;2002年4月周崎文调离,增补徐云发为区长,10月增补段云来副区长。
  代区长:周崎文(江西临川)(2000.12~2001.2) 区长:周崎文(江西临川)(2001.2~2002.4) 代区长:徐云发(江西临川)(2002.4~2002.6) 区长:徐云发(江西临川)(2002.6~2002.12) 副区长:周希平(江西南丰)(2001.5~2002.12) 章礼忠(江西玉山)(2001.5~2002.12) 李雄辉(江西永丰)(2001.5~2002.12)(挂职) 段云来(江西永新)(2002.10~2002.12)(挂职) 抚州市临川区第二届人民政府 2003年1月召开了抚州市临川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抚州市临川区第二届人民政府区长、副区长。
  区长:徐云发(江西临川)(2003.1~2006.6) 副区长:刘金跃(江西临川)(2003.1~2006.6) 章礼忠(江西玉山)(2003.1~2007.3) 陈菊莲(江西临川)(2003.1~2007.3) 李茂荣(江西进贤)(2003.1~2006.8) 段院龙(江西进贤)(2003.1~2007.3) 段云来(江西永新)(2003.1~2005.9)(挂职) 2005年9月段云来挂职期满,根据中共抚州市委意见,留在临川区政府任副区长;同时江西省委下派程旭华到临川挂职,任副区长。
  副区长:段云来(江西永新)(2005.9~2006.6) 程旭华(江西樟树)(2005.9~2007.3)(挂职) 区长助理:周润贵(江西临川)(2003.9~2007.3) 江瑞庆(江西临川)(2004.4~2007.3) 2006年6月、8月及2007年2月,中共抚州市委对临川区政府组成人员提出了调整意见:徐云发、刘金跃、段云来、李茂荣先后调离,习东森担任区长,廖金平为常务副区长,何水金、黄强为副区长。
  代区长:习东森(江西乐安)(2006.6~2006.12) 区长:习东森(江西乐安)(2006.12~2007.3) 副区长:廖金平(江西金溪)(2006.6~2007.3) 何水金(江西东乡)(2006.6~2007.3) 黄强(江西崇仁)(2007.2~2007.3) 抚州市临川区第三届人民政府 2007年4月1日至3日,召开了抚州市临川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抚州市临川区第三届人民政府区长、副区长。
  区长:习东森(江西乐安)(2007.4~ ) 副区长:廖金平(江西金溪)(2007.4~ ) 章礼忠(江西玉山)(2007.4~2008.7) 何水金(江西东乡)(2007.4 ~ ) 陈菊莲(江西临川)(2007.4~ ) 段院龙(江西进贤)(2007.4~ ) 程旭华(江西樟树)(2007.4~2007.8)(挂职) 黄强(江西崇仁)(2007.4~ ) 区长助理:周润贵(江西临川)(2007.4~2008.7) 2007年9月,省委组织部下派《人民日报》社的李鸿飞任临川区政府副区长。
  副区长:李鸿飞(天津武清)(2007.9~2008.9)(挂职) 2008年7月,杨卫国任临川区政府副区长。
  副区长:杨卫国(江西东乡)(2008.7~ ) 第二节工作部门 1995年4月前,抚州市有政府工作部门48个,临川县有政府工作部门55个。2000年10月前,临川市有政府工作部门63个。2005年12月,临川区有政府工作部门39个。
  一、办公室 1995年4月县、市合并后,两县、市政府办公室合并成立临川市政府办公室,2000年10月改称抚州市临川区政府办公室。内设机构有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外事办公室、人民防空办公室、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并负责管理区政府后勤服务中心。办公室的职能有:负责上级部门文电的收发、传阅、承办、归档工作。负责区政府各类文电的草拟、审核和制发工作。负责各单位报送区政府文电的处理工作。督促、检查各单位对上级文件、区政府文件及上级领导重要指示的执行情况。负责全区政府信息工作,协助和参与领导决策。负责区政府各类会议的会务工作,协助区政府领导组织实施会议的决定、检查执行情况。
  2005年,办公室主任李光荣,另设副主任3名。
  二、法制办公室 1990年6月,临川县政府设立法制办公室,级格为副科级,挂靠县政府办公室。1995年4月县、市合并,改称临川市政府法制办公室。2000年10月称区政府法制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区法制建设及区政府出台文件的法律规范工作,以及涉及区政府名义的各类法律问题的处理工作。
  三、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995年6月,两县、市劳动人事局合并为临川市劳动人事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劳动人事局。2003年9月改称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5年底其下属有劳动就业局、社会保障事业管理局、公费医疗保险办公室。其主要职能为:负责全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宏观规划、结构调整和综合管理。管理全区专业技术人员并组织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拟定全区人才流动管理规定,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负责区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的调配。组织实施上级部门拟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政策制度和标准。统筹管理全区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劳动就业工作。负责管理全区职工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作。
  2005年,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黄其发,另设副局长2名。
  四、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1995年6月,两县、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合并为临川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并升格为正科级机构。2000年10月称临川区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区机构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和机构级格等管理工作。
  2005年,编办主任江美琴,另设副主任1名。
  五、民政局 1995年12月,两县、市民政局合并为临川市民政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民政局。是区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救灾工作,发放救灾款物,指导生产自救。管理城乡社会救济。主管拥军优属、优待抚恤和烈士褒扬工作。负责退转军人的接收安置工作。组织实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负责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工作。负责全区性社团组织的审批、登记、管理工作。主管婚姻登记和儿童收养工作。负责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实施。主管老龄委工作。
  2005年,民政局局长余新华,另设副局长5名。
  六、司法局 1995年11月,两县、市司法局合并为临川市司法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司法局。是区政府主管全区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制订全区司法行政工作的政策和规定,编制司法行政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制定全区法制宣传教育和普及法律常识规划,指导各单位法制宣传。监督和指导全区律师工作和法律服务、公证业务工作,综合管理社会法律服务及公证机构,指导全区人民调解和司法助理员工作。
  2005年,司法局局长黄金海,另设副局长4名。
  七、发展计划委员会 19菇年4月,两县、市计划委员会合并为临川市计划委员会,2000年10月称临川区计划委员会,2003年9月,改称发展计划委员会。内设机构有物价局。其职责是:研究提出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组织编制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并负责检查监督计划的执行。合理确定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正确引导资金投向。按权限审批全区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审核和上报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重大项目。制定全区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并协调好与经济的发展关系。履行物价管理的职能。
  2005年,发计委主任颜淑兰,另设副主任3名。
  八、统计局 1995年4月,两县、市统计局合并为临川市统计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统计局。是区政府主管全区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全区的国情国力普查和专项调查,管理全区的统计报表工作。搜集、整理、提供全区性的基本统计资料,并对全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和监督。统计核定、管理、发布、出版全区性的基本统计资料,管理农村社会经济和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工作。
  2005年,统计局局长周灿华,另设副局长2名。
  九、经济贸易委员会 1995年5月,两县、市经济委员会合并为临川市经贸委,2000年10月称临川区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对全区宏观经济进行分析、监督、预测、协调,并负责协调企业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参与拟定和实施全区产业政策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会同区财政、金融等有关部门协调企业所需生产和技改资金。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拟订和实施企业改革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和企业组织实施技术改造投资、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工作。并履行二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行政管理职能。
  2005年,经贸委主任江瑞庆,另设副主任5名。
  十、交通管理局 1995年11月,两县、市交通局合并为临川市交通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交通管理局。其主要职责是:根据本区生产力布局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制定全区交通行业发展规划,负责全区公路和水路交通的行业管理和运输组织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培育和管理交通运输市场、引导交通运输业协调发展。负责全区重点交通建设项目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负责全区乡公路的养护和管理,负责公路规费稽征、运政监督,负责公路客货运输市场、水上运输市场等行业管理。
  2005年,交通局局长邱亮华,另设副局长3名。
  十一、民营经济管理局 1995年11月,两县、市乡企局合并为临川市乡企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乡镇企业管理局,2003年9月改称民营经济管理局。主要职责是:制定全区民营经济发展规划,编报年度发展目标和生产计划。协同有关部门制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规划,指导民营经济加强各项管理工作,组织和指导民营经济的技术进步工作。向民营经济提供经济、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总结推广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协调民营经济与有关方面的关系,帮助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
  2005年,民营局局长王小华,另设副局长2名。
  十二、物资局 1995年11月,两县、市物资局合并为临川市物资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物资局。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对区直物资企业的国有资产实施经营管理,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上缴国有资产经营利益,扩大国有积累。负责全区物资流通的行业管理,监督物资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法规。负责储备救灾和临时急需物质的组织的调度、供应工作,负责特种物资(包括民爆器材、废旧金属回收等)的经营管理工作。
  2005年,物资局局长熊文发。
  十三、建设局 1995年5月,两县、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合并为临川市城乡建设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建设局。是区政府综合管理全区工程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市政公用事业的职能部门。担负着对全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具体任务。负责综合管理工程建设招标和建设监理工作,管理全区城市规划、城市勘察和市政工程测量工作。管理全区城市供水、燃气热力、公共客运、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工作。主管全区集镇和村庄的规划、建设工作及室内装饰行业。
  2005年,建设局局长黄能兴,另设副局长4名。
  十四、房产管理局 1991年9月,临川县房管局设立。1995年12月,临川县房管局和抚州市房管局分别更名为临川市上顿渡房管局和临川市文昌桥房管局,1997年4月合并为临川市房地产管理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房产管理局。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镇房地产管理办法和行业发展规划。负责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制定房地产开发规划和计划。组织开发项目和土地转让的招标、投标。负责房地产行业管理和资质管理。负责管理房地产交易市场。负责城镇住宅建设,制定住房解困解危和安居工程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开发。参与住房制度改革方案的拟定和实施工作。
  2005年,房管局局长黄清标,另设副局长1名。
  十五、环境保护局 1989年5月,抚州市环境保护办公室更名为市环境保护局,为正科级机构。1995年11月,抚州市环保局更名为临川市环保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环保局。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编制本区环境保护规划,负责环境保护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审批有关环境影响报告书,负责本区污染源调查工作,提出本地污染源限期治理的建议。负责本区环境监理工作,调查并处理本区环境污染事故。组织本区的环境监测工作,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有关改善的对策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2005年,环保局局长刘细权,另设副局长1名。
  十六、农业局 1995年11月,两县、市农业局合并为临川市农业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农业局。下辖农技推广中心、蔬菜办公室、红壤开发局和农村能源办公室等机构。是区政府主管农村经济和综合管理种植业、畜牧业及渔业的职能部门。负责贯彻落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工作政策,研究制定农民奔小康规划、措施并组织实施。编制主管产业的发展规划,指导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负责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研究农村市场的发展,协调农、牧、渔业产品加工与流通,做好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工作。负责饲料管理职能。
  2005年,农业局局长黄呈祥,另设副局长5名。
  十七、林业局 1995年11月,两县、市林业局合并为临川市林业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林业局。主要负责全区林业生产、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事业管理和林业产业行政管理。负责制订全区林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对全区林业生产进行指导。组织全区森林资源的调查,编制审核森林采伐限额,并监督执行。负责林地林权管理和征用,协助做好山林权属争议的调处工作。组织指导全区植树造林、国土绿化等,负责管理全区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
  2005年,林业局局长周党发,另设副局长3名。
  十八、水利局 1995年11月,两县、市水电局合并为临川市水电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水利电力局,2003年9月改称水利局。主要负责组织制定全区水利发展规划、中长期和年度计划。统一管理全区水资源,制定全区长期供水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并负责监督管理,主管全区河道、水库、湖河等水域及其岸线。主管全区防洪抗旱工作,负责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工作。负责管理全区农村水利和乡镇供水、人畜饮水工作。组织建设和管理水利系统的水电站及水电网。
  2005年,水利局局长黄孙庆,另设副局长3名。
  十九、农业机械管理局 1989年10月,临川县农机服务站更名为农业机械管理局。1990年7月,抚州市农机服务站更名为农业机械管理局。1995年12月,临川县农机局和抚州市农机局分别更名为临川市上顿渡农机局和临川市文昌桥农机局,1998年3月合并为临川市农机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农业机械管理局。主要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管好用好农业机械,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协调农机作业和农机经营活动,负责农机化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负责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和安全宣传教育。负责农机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工作。负责农业机械作业质量和农机作业收费的监督管理。
  2005年,农机局局长汪焱福,另设副局长2名。
  二十、财政局 1995年4月,两县、市财政局合并为临川市财政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财政局。是区政府综合管理全区财政收支、贯彻执行国家财税政策,实行财政监督,参与对全区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专司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拟订全区财政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财政收支预决算。参与全区宏观经济的决策和管理,管理由财政部门负责的各种拨款、贷款、支出、债务、专项资金等。管理和指导全区会计及社会审计工作。
  2005年,财政局局长李利报,另设副局长4名。
  二十一、审计局 1995年4月,两县、市审计局合并为临川市审计局,2000年10月改称临川区审计局。负责对区政府各部门及接受财政拨款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资金使用效益、预算外资金进行直接审计。对国有金融机构财务收支和信贷计划的执行及结果进行审计。对区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乡镇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对区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使用情况和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指导监督注册审计师和审计事务所的工作。
  2005年,审计局局长邓秋文,另设副局长4名。
  二十二、科学技术局 1995年11月,两县、市科委合并为临川市科委,2000年10月称临川区科学技术委员会,2003年9月改称科学技术局。主要是负责编制本区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拟定并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重点科技成果推广和科技扶贫计划。协调有关部门组织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创新工作,合理分配使用和调节各类科技经费。指导、协调全区各部门、各行业和各乡镇的科技工作。负责全区主要科技成果的登记、鉴定、奖励和推广工作。负责区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2005年,科技局局长刘书荣,另设副局长2名。
  二十三、商业企业转制管理办公室 1995年12月,两县、市商业局合并为临川市商业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商业局,2003年9月改称商业企业转制管理办公室,随后又成立商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主要是负责拟定全区商品流通的有关规定及国有商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统筹规划商业市场体系的建设。重点搞好系统内重要商品市场和商业网点的规划及建设,编制重要商品的流转计划。负责商品流通、饮食服务和商业系统工业企业的行业管理,参与流通环节中商品质量与标准的管理和监督。负责商业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
  2005年,商业转制办主任陈际兴,另设副主任2名。
  二十四、粮食局 1995年11月,两县、市粮食局合并为临川市粮食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粮食局。主要是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粮油购销政策,并据此制定全区粮食流通的政策、制度,且组织实施;负责编制全区粮油产需和收支平衡,及粮油储备计划;负责全区粮食系统仓政管理,执行省、地粮油调拨运输计划,负责全区粮办工业的发展规划、生产经营和管理;负责粮油商品的生产加工、储运购销等各个环节的质量计量监督检查;组织实施对社会粮油流通的宏观调控,保障粮油市场稳定。
  2005年,粮食局局长邹发国,另设副局长2名。
  二十五、供销合作联社 1995年12月,临川县、抚州市供销社分别更名为临川市供销社和临川市第一供销社,1997年4月合并,名称仍为临川市供销社,2000年10月称临川区供销合作联社。负责对重点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管理。组织实施有关主要救灾物资的调拨供应。维护供销合作社合法权益。指导基层供销社开展农业化、社会化服务和各项业务活动,促进城乡物资交流。
  2005年,供销社主任江瑞贞。
  二十六、教育局 1995年11月,两县、市教育局合并为临川市教委,2000年10月称临川区教育委员会,2003年9月改称临川区教育局。负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和实施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战略和措施。负责管理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学、科研。负责管理全区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主管和指导全区教育评估检测、学校招生考试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分配。
  2005年,教育局局长胡雨龙,另设副局长4名。
  二十七、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1996年1月,两县、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合并为临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2000年10月改称临川区文化广播电视局。2003年9月,临川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和临川区体育运动委员会合并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其主要职责是:把握好舆论导向和文艺方针,指导全区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工作。制定、实施全区文化艺术事业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导、协调全区艺术创作、艺术生产和重大文艺活动及全区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综合管理全区群众文化事业,归口管理对外文化交流联络工作。负责全区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负责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协调、指导全区广播电视的宣传报道、网络建设、技术提高、人员培训工作。组织选拔队伍参加全市、全省的体育赛事。
  2005年,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局长聂江波,另设副局长4名。
  二十八、卫生局 1995年11月,两县、市卫生局合并为临川市卫生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卫生局。主要负责编制全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制定疾病防治规划,提出防治方案。负责环境、食品等卫生的监督管理。制定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区域性规划及业务管理办法,实施行业管理,协同有关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质量监督和业务指导。对全区药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实行执法和质量管理。负责对医疗卫生标准的实施、监督、检查。
  2005年,卫生局局长王长华,另设副局长4名。
  二十九、计划生育委员会 1995年11月,两县、市计生委合并为临川市计生委,2000年10月称临川区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根据上级有关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制定全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管理办法,并协调、指导、监督其实施。编制全区人口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搜集、统计全区计划生育的有关资料。组织实施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对全区人口计划生育情况进行综合性、前瞻性研究。负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综合管理。指导监督计划生育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
  2005年,计生委主任饶萍香,另设副主任3名。
  三十、城市综合管理办公室 1996年7月成立临川市城市综合管理办公室,1997年6月与临川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合署办公。2004年4月单列,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全区城市管理工作。
  2005年,城管办主任罗强。
  三十一、民族宗教事务局 1991年10月,临川县设立民族宗教事务局,为副科级机构。1992年4月,抚州市撤销市政府民族宗教事务科,成立民族宗教事务局,为副科级机构。1995年12月,县、市两宗教局分别更名为临川市上顿渡宗教局和临川市文昌桥宗教局。1997年4月,又合并为临川市宗教局,1999年11月升格为正科级机构,2000年10月称临川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是区政府主管民族宗教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掌握民族宗教的动态、研究民族宗教活动的发展趋势,指导宗教团体开展工作,维护其合法权益。
  2005年,宗教事务局局长邹志平,另设副局长1名。
  三十二、合作办(招商局) 1995年12月,两县、市合作办合并为临川市合作办,2000年10月称临川区对外经济合作办公室,2003年9月增挂临川区招商局的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其主要负责全区对外商投资独资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负责国际间横向经济联合协作,指导和协调跨地区、跨县市、跨行业的联合协作,搞好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协作,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参与区域组织合作,开展内联外引的对口支援。指导区政府驻外办事机构的经济协作业务,负责全区招商引资项目的洽谈、审查工作。负责“三资”企业的统计报表工作。
  2005年,合作办主任周润贵,另设副主任3名。
  三十三、监察局 1988年,临川县、抚州市分别设立监察局,为正科级机构。1995年5月,合并为临川市监察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监察局。其主要职责是监察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决定的情况,并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
  2005年,监察局局长朱伯崇,另设副局长2名。
  三十四、国土资源管理局 1987年9月成立抚州市土地利用管理局,为副科级机构,1989年7月升格为正科级。1988年6月成立临川县土地管理局,为副科级机构,1990年8月升格为正科级。1995年11月,县、市土管局合并为临川市土管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土地管理局。2003年9月将地质矿产局并入,建立国土资源管理局。主要负责拟定有关全区土地的规范性文件,负责土地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预测全区中、长期用地需求,做到土地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依法统一管理全区土地和城乡地改、地籍工作,查处土地权属纠纷。组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和后备资源开发规划、计划。主管全区土地的征用、划拨、出让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土地市场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土地市场。并负责地质矿产资源的管理。
  2005年,国土资源局局长黄国敏,另设副局长4名。
  三十五、档案局 1995年11月,县、市档案局合并为临川市档案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档案局。主要负责起草和制定全区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以及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指导、检查、监督区直各单位档案业务工作。制定档案人员队伍建设计划,组织实施档案专业教育和档案专业干部队伍培训,负责档案专业技术初级职务评聘工作。做好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指导档案学会工作。
  2005年,档案局局长吴国高,另设副局长2名。
  三十六、对外经济贸易局 1990年12月,临川县设立外贸局。1995年11月,县外贸局更名为临川市外贸局,2000年10月称临川区对外经济贸易局。是区政府管理企业对外经济贸易的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全区进出口贸易和出口商品商标。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口商品基地的建设规划。发展贸工、贸农、合营、联营业务,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扩大商品出口。组织协商利用外资和技术进出口,成套设备进口的对外谈判、签约。制定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计划,配合有关公司做好劳务输出工作。
  2005年,外贸局局长艾小飞。
  三十七、旅游局 1999年8月,临川市政府成立旅游局,为副科级机构。2001年8月升格为正科级,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区旅游业促进与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旅游经营与服务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2005年,旅游局设副局长1名。
  三十八、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2年9月设立临川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全区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规划、项目实施计划,负责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安排、计划审批及对项目的组织、审查、论证、统一部署、综合协调、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和验收,并负责项目的科技推广和人员培训。
  2005年,开发办主任吴四生。
  三十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03年10月成立,隶属区经贸委。2003年12月升格为正科级,2004年12月单独设置,并增挂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牌子。主要职责是综合监督管理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和预测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拟定全区安全生产工作规划,依法行使国家安全生产监察职能,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行业、部门承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各级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贯彻落实区政府和区安委会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议和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情况。
  2005年,安监局局长王乾龙,另设副局长2名。
  第三节基层政府和派出机构一、基层政府乡人民政府和镇人民政府,是最基层的政府机构,其领导成员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1988年,抚州市有4个乡人民政府,1个镇人民政府。
  1990年,临川县有26个乡人民政府,6个镇人民政府;1994年,乡人民政府为21个,镇人民政府为11个。
  1995年,临川市有24个乡人民政府,12个镇人民政府;1997年,乡人民政府为23个,镇人民政府为14个;1999年,乡人民政府为18个,镇人民政府为19个。
  2005年,经过撤并乡镇后,临川区有9个乡人民政府,18个镇人民政府。
  二、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垦殖场管理委员会是区(县、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其负责人由区(县、市)人民政府任命。
  1988年,抚州市有5个街道办事处。
  1990年,临川县有2个垦殖场管理委员会。
  1995年,临川市有5个街道办事处,2个垦殖场管理委员会。
  2005年,临川区有7个街道办事处,2个垦殖场管理委员会。
  第四节政务纪要 1987~2005年,域内县、市、区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攻工业,优化农业,繁荣市场,使得本级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89年,临川县国内生产总值5.2077亿元,财政收入0.30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3元;抚州市国内生产总值8.64亿元,财政收入0.495亿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1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1元。到了1994年,临川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26亿元,财政收入67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75元;抚州市国内生产总值6.95亿元,财政收入新口径达到6632万元,老口径达到11744万元,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35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9元。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42亿元,财政收入增加到3.0517亿元(因抚州地区撤区设市,临川随之改市为区,2001年初市、区事权调整,并确定新的财政体制,核定临川区2000年财政收入基数为1.5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50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451元。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为66.5亿元,财政总收入在挤干水份后为1.824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4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51元。200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87亿元,财政收入2.10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4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83元。通过18年的努力工作,全区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可喜局面。
  一、全面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临川县从1987年开始,就在工业企业中推行厂长负责制,实行两权分离,开始企业经营承包。次年又进一步开展企业内部的配套改革,进行优化劳动组合和满负荷工作法的试点,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改革。1989年,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得到健全和完善,使多数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向深层次发展。二轻系统在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中,最早引入风险机制,在整个系统全面推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使企业面貌大变。是年,在国家实行治理整顿的严重困难面前,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润、上交税金、出口创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6个方面均创造历史最好水平。1991年,全县104家企业全部转入第二轮承包,签订3至5年的承包合同。1992年,全县已有多种形式的股份制企业60多家。从1991年开始,在县百货公司、五交化公司、茶叶果品公司等8家企业试点,进行国合商业企业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放开”改革,打破旧的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搞活市场流通。在农村改革方面,1991年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以稳定和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32个乡镇全部建立经济联合社,400个村委会全部建立村级经济合作社,多种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协会相继建立,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1994年,继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进行以对承包地使用权依法采取有偿转让、转包、租赁、入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改革,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同时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这年新办乡镇企业都实行股份合作制,全县股份合作制企业已发展到1029家,入股金额达6800多万元。
  1988~1990年,抚州市政府结合实际,继续深化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市工商企业中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从企业内部领导体制、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管理方式、经济核算等方面进行改革,并在部分企业推行工效挂钩制度、优化劳动组合和厂内银行。推进企业联合,对兼并、股份制进行试点。制定《抚州市城市综合改革方案》,建立目标考核制度,进行退休工人社会统筹改革试点工作。1991年,市政府按照省、地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抓住供需矛盾缓和,供给相对宽裕的有利时机,适时地推出调减城镇居民粮食定量,提高定量粮油价格,住房制度改革和公费医疗制度改革等重大措施。与此同时,狠抓企业内部改革,制定颁发搞活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实施条例和加快城镇集体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企业第二轮承包。加速企业联合、兼并,汽车底盘厂加入江铃汽车集团,与江西汽车厂合股经营;第二丝绸总厂有偿兼并市预制件厂;市食品厂与南昌上海乔家珊联营。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上,着力抓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强化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制定颁发关于进一步搞好企业分配结构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合商业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放开”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1993年全市围绕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在贯彻《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工作中,政府做到7个坚决不干预,不折不扣地落实《条例》规定的企业十四项经营自主权。积极地推行企业股份制试点,先后在江西汽车底盘厂和江西博雅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推行股份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二轻集体企业提出租赁、拍卖、兼并、破产等整体改组改造方案;国合商业、粮食企业在继续完善“四放开”改革的同时,积极地推行“国有民营”、“公有私营”,推开面达40%以上。与此同时,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基金管理,加快危房解困的步伐,住房制度改革被评为抚州地区优胜单位。1994年,市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开展财税体制改革,实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深化流通领域改革,广泛推行新的工资制度改革,以及建立健全土地使用管理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等等。重点抓了工业企业的“一试点两推开”工作,到年底,全市已运行的股份有限公司企业2户,有限责任公司2户,实行“国有民营”和租赁经营企业12户,城镇集体股份合作制企业127户,同时全市90%以上的国有企业内部实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与此同时,郊区农村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责任制进一步完善。
  1995年,合并后的临川市政府积极探索改革新路子,以改革促发展。农村改革,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涌现一批“公司+农户”、“工厂+农户”等经营组织。企业改革,以明晰产权界限、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市有78家企业进行转制,经地区验收合格的有75家,其中股份合作制企业31家,拍卖13家,私营挂靠31家。华溪电杆厂实行拍卖,共获拍卖资金120万元,洋洲蓄电池厂实行股份合作制,新增股金120万元,不仅盘活了资金,清理了债务,而且落实企业自主权,增强职工自负盈亏风险意识,企业生产经营再上新台阶。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以《转机条例》和《监管条例》为指针,积极进行股份制、高风险抵押租赁制、国有民营、公有私营等多种形式的探索。抚州减震器厂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开始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赣东化工厂、临川磷肥厂、临川水泥厂等企业实行内部分厂制、模拟二级法人的管理方法;昌富、弹簧、通用等企业以及二轻集体企业实行国有民营、公有私营改革,企业生产经营发生明显的变化。商业、供销企业在巩固“四放开”、国有民营改革成果基础上,积极探索。市商业局组建一百集团公司,以第一百货商场为龙头,下属4个子公司,自4月1日挂牌以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为零售企业的改革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供销社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经营组织,既为农民提供服务,又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粮食系统全面推行“双线运行”机制改革,成效明显。与此同时,进一步推进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1996年,在抓好企业转机建制的同时,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简机构的原则,重新划分各级机构的职责权限,撤销职能交叉重叠的部门,合并职能相近的部门,重点加强社会管理服务部门、监督部门和农业服务部门及社会发展中重要问题的综合协调部门的职能,调整后的市政府只设置30个工作部门。1997年,市政府对工业企业改革坚持抓大放小,通过股份制、兼并、拍卖、破产、租赁等方式,扎实推进转机建制;在商业企业大力推行批零一体化经营时,狠抓大公司和骨干商场的规模集约经营、批发企业承包制经营,实行“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国有民营”等多种改革措施;在粮食企业重点抓了粮办工业的多种经营;在物资企业大力推行连锁经营;在供销企业建立多种农民合作经营组织;在农村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股份合作经济。1998年,市政府进一步推进各项改革。企业改革方面,把着力点放在放开搞活、盘活企业资产存量的基础上,通过租赁、分块经营、引资嫁接等各种形式,加大了国企改革力度。临川水泥厂、临川陶瓷厂等困难企业均全面启动了生产,临川染织厂在与上海民光集团和美国ABA国际联营集团经济技术合作后重现生机。粮食改革在国务院有关文件下发后,加强对粮食市场的领导和协调,关闭不合格粮食经销点204家,批准粮食经营户19户,查处非法经营粮食案件95起,进一步规范粮食市场秩序,保证粮食改革的顺利进行。此外,商业企业通过发挥大集团、大公司的优势,供销企业通过大力推进连锁经营也取得积极成效。1999年,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企业资产重组、兼并、破产,股份合作制改造,公司制规范运作等方面取得突破。着手进行减震器公司的公司制规范运行及产权改革,组建“临川贡酒”集团,对量具公司、轴承公司、农药公司、兽药厂、磷肥厂、食品总厂等中小企业进行放开搞活。对少数停产、半停产、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破产拍卖或让优强企业重组兼并。通过加大企业改革力度,使全区实现工业经济速度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在全省工业“八强”县市中继续位于前列。同时积极做好各项配套改革,搞好下岗职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0年,临川市(区)政府把推进“产权制度转换、职工身份置换、经营机制创新”作为深化工业企业的改革主攻方向,按照一厂一策,分层次推进企业改革,着重抓了以优强企业为重点的改革转制工作。博雅公司股权转让顺利完成,组建了股份公司,国有股权全部转让,职工身份买断,成为全市(区)第一家民营控股公司。临川酒厂实施产权分离改革,通过调查摸底,清产核资,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减震器公司、江铃底盘公司、永惠公司实行公司规范化运作,轴承、农药、量具、临穗等企业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造。2001年和2002年,全区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创新投资融资体制,组建成立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开发、教育开发、旅游开发、资产投资经营等六大投资公司,通过划拨资金、资产和给政策等方式注入资本金,按照“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滚动发展”的原则,解决投融资问题。通过市场建设投资公司的运作,启动上顿渡农贸市场的建设;通过投资融资中心进行几宗国有资产的公司拍卖,实现部分国有资产的增值;通过城镇建设开发公司的运作,拉开上顿渡旧城改造工程的建设序幕。以产权出让、股份制改造、外资嫁接、依法破产等为主要形式,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区有38家国有工业企业进行了改革,改革面达71.7%,临川酒业公司、临川农药公司、临穗复合肥公司等3家企业进行产权整体出让;煤气公司的依法破产被批准,外商托盘接管;罐头食品厂、兽药厂、水泥厂、地毯厂、染织厂、汽修厂等企业被整体租赁;针织厂、二丝总厂、农机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分块租赁。狠抓粮食、商业、供销、物资、外贸企业体制改革和扭亏增盈工作。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重点抓了粮办工业的机制改革,提高粮办企业的经营效益;向经营能力倾斜,整体托管一商场、半山商场、金苑超市和玉茗大酒店等6家骨干商业网点,有效提高商场品味和经济效益;推进供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临川一中、临川二中实行办学、用人、收费、经费筹措、分配“五个自主”的办学改革,临川十小进行“公办民助”改革试点。理顺教育人事管理体制,实行教办与中心小学合并,撤并中小学18所,教学点12个。加大教师聘任制改革,全区共聘任上岗教职工8569人,分流1069人。认真实行财务制度改革,建立区、乡两项会计核算中心。按照上级部署,积极做好机构人事改革工作,全区撤并10个乡镇,实现撤乡并镇工作的平稳过渡。
  2003年和2004年,区政府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出台一整套政策、措施,为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活力。全力打造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开发、教育开发、资产投资经营等五大强势市场经营品牌,运用市场手段整合资源,开拓新路。通过工业开发投资公司的成功运作开发建设抚北工业园区;经过教育开发公司的具体实施,使临川三中校区面积进一步扩大,“临川教育”品牌优势更趋明显。全面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全区有7家工业企业完成整体出让改革,21家企业成功引进外资。狠抓粮食、商业、供销、物资、外贸企业体制改革和扭亏增盈工作。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重点抓了粮办工业的机制转换,提高粮办企业的经营效益;商业网点进一步健全,商业品味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供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经营机制有效转变。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新一轮教职工聘任全面展开,共分流教职工673人;组织开展农村中学校长公开招聘,2名优秀教师走上农村中学领导岗位。通过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继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建立“一事一议”和“劳动积累工”制度,实行村帐乡管和村级“零”招待费制度,从源头上堵塞增加农民负担的渠道。积极做好机构人事改革。区直党政工作部门由原来的45个减为31个,精简率为32%;内设机构由243个减至212个,精简率为12%;乡镇机关精简内设机构,精简率为61.5%。同时,积极稳妥地做好人员分流,共分流和轮岗3315人。
  2005年,农村改革主要是抓惠农政策的落实。及时按要求发放17.7万多户农民粮食直补和粮食补贴2529万元,全面落实免征农业税政策,将农业税及附加3042万元全面免除到户。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转移支付继续向乡镇倾斜,盘活乡镇财政,缓解乡镇资金统筹矛盾,全年共对乡镇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和补助900万元。着力抓好粮食企业改制、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乡镇机构改革等各项工作。全区粮食系统企业改制面达88%,3023名职工与企业签订了解除劳动关系合同,置换了身份;林业产权体制改革已完成外业勾图面积128万亩,占全区林地面积的88%;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人员分流工作,竞聘上岗工作紧张进行。同时,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完成城镇新增从业人员7020人,国有企业下岗再就业2208人,困难群体再就业367人,免费职业介绍4544人,免费再就业培训1842人,免费创业培训266人,省外劳务输出18万人。累计设立担保基金18万元,小额贷款发放完成291万元,小额贷款还贷率9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实际缴费23634人。其中新增个体缴费1127人,新增私企缴费669人;养老保险当期基金征缴3557万元,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100%;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均有成绩,促进城市改革的全面深入发展。
  二、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1987年,临川县引进各种经济技术协作项目40多个,各种人才近百人,资金300多万元。1988年,县政府派出32名乡(镇)长和经济综合部门负责人到浙江省萧山市挂职学习,带回企业项目54个。1990年,招商引资工作开始起步。兴办中外合资企业华林建材有限公司,引进外资2.5万美元。1992年组建县招商局,着手筹建红桥县办工业区,罗湖、太阳、七里岗烟花鞭炮区和华溪、唱凯、云山昌抚公路工业区等3个开发小区。到1992年,共引进资金2000多万元,引进各种技术人才150多人。1993年,全县共引进外资37.3万美元。罗针保健饮料厂与香港光大贸易行合资兴办的“威斯康营养保健制品有限公司”,引进港商第一批资金10万港元,折合1.3万美元;中科院计算机系统工程公司与日本合作创办的“翔龙新技术实业有限公司”,进资3万美元。大岗精细化工厂、展坪轧纲厂、腾桥汕腾塑料有限公司等共引进资金近500万元。全县共引进省外区外资金753.6万元。1994年,临川县积极参加’94金秋临川文化暨抚州(临川)科工联姻洽谈会等对外招商活动,共签订技术协议、合同45个。全县新办三资企业3家,三资企业合同利用外资123.7万美元,实际进资35.399万美元,出口创汇12万美元。
  1991年,抚州市抓紧横向经济联合和引进外资工作,与经济特区厦门市开元区建立友好市区关系。引进的外资项目有汽车减震器生产线(总投资300万美元),抚针厂的连裤袜生产线(总投资180万美元),油脂厂的菜籽蛋白生产线(总投资18万美元),成立中外合资企业伟华服装有限公司。1992年,全市共引进外资项目9个,合同外资657万美元,超过前十年的总和。1993年,加强与国内大中城市的横向联系,先后与天津、上海、海南等省、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成立驻沪工作处,成功地接待日本国岐阜县穗积町政府代表团的来访,签订结为友好市町的意向性协议书,向日本输送服装研修生30名;聘请香港利达行董事局主席邓智仁先生为城市建设首席顾问,并与邓先生正式签订合资改造荆公路一条街的协议,投入港币450万元兴建改造荆公路一条街的一期工程——康达大厦;与中国三峡总公司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三峡总公司在抚州注册成立公司,投资近千万元开发飞云阁商厦。全年合同外资336万美元,实际到资67万美元,引进国内资金2000多万元。1994年,抚州市成功接待日本歧阜县穗积町和新西兰比尔市代表团的来访,并顺利实现对日本歧阜县穗积町的友好访问,加强市町之间的友谊。
  1995年,临川市政府积极参加境内外招商引资活动,新办三资企业5家,出台《关于招商引资新办工业企业的优惠政策》,印制对外宣传画册,利用临川文化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市领导分期分批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到广东、山东、福建、张家港、赣州、高安等省内外城市参观考察。接待日本歧阜县羽岛市商工会和西浓缝制协会来招收服装研修生的日本朋友,向日本输出服装研修生50多名。全市签定合同外资项目4项,总投资额为12760.47万美元;引进境外资金260万美元,引进区外资金7767.2万元人民币。1997年,市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动用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在全社会掀起招商热潮,同时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千方百计提高招商成功率。全市共引进市外资金1.4亿元,引进境外资金605万美元。1998年,招商引资成果进一步扩大,全市共签定引资项目68个,实际引进境外资金528万美元,市外资金1.78亿元,出口创汇385万美元。1999年,全市共引进境外资金590.8万美元,实际引进区外资金1.23亿元,出口创汇完成260.8万美元。全市共引进大型工业项目5个,总投资达2亿元,而且相继开工建设。农业招商有福建客商投资300万元的花卉基地项目;资源开发招商有山东客商投资2700万元开发茅排金矿项目;第三产业招商有福建客商投资2000万元的出租车公司项目;城建招商有港商投资5700万元开发建设瑶坪南路、投资6400万元的南关停车场商贸中心项目等。全市引进的项目中,投资超过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就有12个,其中浙江客商投资的年产8万吨啤酒项目总投资达8000万元,香港豪德集团投资的临川贸易广场项目总投资达1亿元。投资2700万元开发茅排金矿床的山东黄金集团是一家上市公司;香港同吉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洋洲立交桥经营权,7600万元转让金一次性全部到位。1999年11~12月,先后正式签定8个投资超过2000万元的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4亿元以上,并有4个项目随后马上实施,其中与韩国鸿凯物产株式会社大通塑胶公司合资兴办的PP-C塑料管材项目,是韩国在域内第一家投资办企业的公司。
  2000年,临川市(区)共引进境外资金1352.2万美元,实际引进境外资金1315.8万美元,实际引进区外资金1.66亿元,出口创汇完成267.8万美元。在全区引进的项目中,投资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就有13项。全年引进项目已在建或开业的有8项,开工投产率达53%以上,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温州客商独资3000万元的彩印包装生产线,年产值达1000万元,利税达100万元;福建泉州客商独资1500万元的棉布生产线,年产值达2208万元,利税178万元;温州永嘉客商独资1000万元的涤棉生产线,年产值达1200万元,利税240万元;日本外商独资300万元,生产陶瓷艺术音箱2万对,产品50%外销。2001年,全市共引进外资项目8个、内资项目58个,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资金支持项目8个。共签定合同外资806.6万美元,实际引进境外资金1098.2万美元,实际引进市外资金1.812亿元,出口创汇345.2万元。全年引进项目在建或开业的有60项,开工投产率达88%以上。2002年,全区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共签定合同项目297个,合同资金38.86亿元,实际进资6.9亿元。其中一产项目38个,二产项目177个,三产项目82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29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1亿元项目1个。出口创汇405万元。有11个项目在市万亩工业园区落户,9家企业进入抚北工业园区。全年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资金支持项目143个,争取资金7700万元。是年,招商引资的宣传力度加大,投资20万元印制《临川区投资指南》、《招商手册》、《投资项目册》等,并为临川籍在外人士印发800余封《致临川籍名人的邀请信》,广泛宣传临川,宣传家乡,吸引临川籍名人连同广大客商到本区投资兴业。制订和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增强客商投资的吸引力。及时调整、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构,组建招商引资洽谈大厅和集中办事大厅。同时,全区成立6个招商小分队,分别由6名在职县级领导带队,常年在外招商引资。在全区选聘26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担任招商员,分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招商。全年共派出58批880多人次,外出招商引资,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前来洽谈的客商达630多批次,3200多人。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大型专业招商引资活动,在省政府举办的温州、香港、厦门招商引资活动上,共签定项目24个,签约资金8.8亿元。坚持主攻浙江、福建、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分别在浙江、福建、广东、上海等地设有专业小分队,实行蹲点和定点招商,取得良好效果。2003年,区政府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和牵动全局的突破口来抓。全区共签定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82个,实际进资9.3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72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7个,1亿元以上的项目7个。外贸出口529万美元。有12个项目在市工业园区落户,19家企业进入抚北工业园区。全年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资金12225万元,支持项目205个。一年中,区政府充分发挥专业招商的作用,成立了10大招商专业兵团,“四路”出击,“八面”开花,分别在广东、浙江、福建、上海等地进行定点和蹲点招商,取得较好成效。全年共有26家工业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地实现转制,使企业资源和配置得以合理利用,企业竞争力大大增强。充分利用市工业园区落在本区的优势,先后引进恒力电器、中春实业、恒丰达纸业、诚信彩印包装、澳式卷门、华丽印务、抚州锻造、恒实威门业、正邦兽药、正大彩钢、氢能科技等11家工业企业,总投资近2.43亿元,投产后实现年产值4.8亿元,实现利税6000万元以上。为使抚北工业园区迅速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点,集中精力、人力、物力、财力,狠抓园区建设和企业进园工作。首期开发5000亩,平整土地800亩,“五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就绪,并有13家工业企业进入园区,总投资1.59亿元,其中9家企业开工建设。在抚北园区落户的大亚木业(江西)有限公司是抚州最大的工业引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美元,前期投入资金1.8亿人民币,首批生产设备由德国运抵园区,土建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2004年,全区继续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最佳切入点,集中精力狠抓项目建设,使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获得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工作考评第3名。全区组建招商引资分队,在全国13个重点城市设立招商机构,实施重点区域招商、主攻名牌名企,成功引进沈洪扬(江西)物产有限公司在抚北工业园区兴建韩国工业城,还引进5个超5000万元的项目,有投资1.7亿元的燕京惠泉啤酒、投资9700万元的天顺生态加工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恒祥纺织项目、投资5600万元的宏宝药业、投资5000万元的恒力电池项目等。全年新引进项目400个,实际进资10.5亿元。其中引进的7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中,工业项目就有32个。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抚北园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600万元,在完成一期范围内的“五通一平”工程的基础上,又加紧实施园区110KV变电站、区间排污管道等工程建设,园区基础功能日臻完善。同时,争项目、争资金取得重大进展。全区全年共争取国家和省以上资金1.14亿元,交通、水利、农业、城市基础设施等续建项目进展顺利。2005年,区政府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到引大项目、好项目、有效益的工业项目上,取得较大成效。全年新签市外项目346个,实际进资15.6亿元,其中一产项目实际进资2.1亿元,二产项目实际进资8.7亿元,三产项目实际进资4.8亿元。全区新引进工业项目184个,实际进资8.7亿元。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个,包括:在市工业园区落户的勤达默克高科技电子产品项目,总投资8300万元;座落在温泉镇的金珠米业有限公司大米加工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深圳客商投资7000万元的维尔米业有限公司大米加工项目;在抚北工业园区的昌康铜业公司钢材加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在罗针镇投资5000万元的盛世达电源项目。至2005年底,抚北工业园区及钟岭小区共有45家企业入园,合同引进资金达19亿元,累计实际进资8.3亿元;全年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6亿元,销售收入5.98亿元,上交税金2032万元,安排就业人数3820人。
  三、主攻工业超强发展 1989年临川县的工业总产值为0.7955亿元。工业企业上等级、上水平工作取得成绩,临川兽药厂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临川县染织厂通过省级准备级企业验收,列入创省级先进企业的行列。华溪生产的电杆,大岗酒厂生产的祝君酒、赣抚老窖被评为省优产品。临川县农机厂试制成功ZP-33型旋转式压片机。江西第二电焊机厂生产的BX1-200电焊机,通过省级鉴定。从上海引进技术和设备,建成肌醇厂,自1988年8月正式投产以来,肌醇质量达到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的标准,通过省级鉴定。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9703亿元。当年新列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项目19项,总投资693.2万元。其中不少项目都做到了当年列项,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当年产生经济效益。1991年,全县工业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居抚州地区前茅,全省综合考评排位第五,评为“全省工业生产先进单位”。1992年,县兽药厂、染织厂、第二制米厂、磷肥厂、饲料厂和赣抚酒厂等6家企业先后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省部优产品为14个。同年,建筑安装工程量达1.4亿元,临川建安总公司获上海市建筑工程最高荣誉奖——“白玉兰”参赛奖。1993年,全县重点技改项目和新建项目,均为当年动工兴建,当年建成投产,当年取得经济效益。县复合肥公司年产5万吨专用复合肥生产线技术改造,总投资175万元,于3月24日一次性试产成功,生产出各种专用复合肥2015吨;总投资133万元的县油脂化工厂菜籽油生产线技术改造工程,于7月1日竣工投产;投资28万元的县陶瓷厂推板窑技术改造完成建成投产;投资280万元的县染织厂漂染和印花生产线技术改造工程在年底前全线竣工投产;投资600万元的县饲料厂年班产2万吨饲料生产线扩建工程主体工程建成并投产。同年,临川贡酒获省优产品、江西名酒称号,又获’93马来西亚国际博览会银奖。建筑业承接的业务超过4亿元,临川建安总公司首次获得“白玉兰杯”奖。199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新口径)达2.9543亿元。企业技术改造续建、在建项目共10个,总投资2385万元。临川建安总公司又有两个工程获得“白玉兰”杯奖。
  1988年,抚州市有5家企业获省先进企业称号。198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2271亿元,创部优产品7个,省优产品17个,通过部级鉴定的新产品1个,省级鉴定的新产品56个。1990年,投入技改资金1907万元,完成赣东化工厂钛白粉工程改造,富奇汽车厂万辆改装生产线。底盘厂五十铃后桥和6吨叉车驱动桥生产线等技术改造项目也在加快进行。还让六对十二家企业结成帮带企业,政府在政策、资金、技术、管理上给予帮助,经过两个月的奋战,使面临倒闭的厂起死回生。199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为3.3932亿元,技改投资完成3240万元。当年完工和接近完工的重点技改项目有:钛白粉生产线一期工程,物理法精炼油生产线,TC拉绒衫出口产品生产线,第二期100台丝织机扩建工程的土建,汽车减震器生产线和50万套非标轴承生产线。特别是投资2300万元的钛白粉生产线一次性试产成功,并拿出合格产品。1992年,投入资金3195万元,完成了10个技改项目。已发挥效益的竣工投产项目主要是:赣东化工厂年产3000吨钛白粉工程,万吨全价饲料厂工程,江西重型机床厂大型剪板机生产线,抚州轴承厂特种轴承生产线,江西第二丝绸厂的100台丝织机扩机工程等;正在建设的项目主要是:市中心血站血制品生产线的扩建,江西汽车底盘厂10万台套轻型卡车底盘生产线,抚州减震器厂的25万套汽车、摩托车减震器生产线,抚州针织厂的中高档针织服装和棉丝连裤袜生产线。1993年,是近几年全市工业发展建设最快的一年,并且实现工业企业控亏目标。全市完成技改续建和新建项目12个,投入资金6044万元。江西博雅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血液制品生产线、江西重型机床厂大型剪板机生产线、抚州减震器厂25万套减震器生产线等全面竣工投产。江西第六机床厂1500台摇臂钻扩建工程、中外合资达盛公司中高档针织服装等几个技改工程也陆续竣工投产。199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5.138亿元,完成技术改造投资5052万元。年初确定的江西汽车底盘厂新增6万台套后桥生产线抓紧建设,抚州减震器厂年产100万支减震器生产线全面竣工;赣东化工厂4000吨造纸钛白粉扩改工程等重点技改项目抓紧进行;食品厂和二食品厂的合并进展顺利,加快技改步伐,开发新的产品。
  1995年,临川市新口径工业总产值32.43亿元。全市续建、在建技改项目11个,总投资3524万元,已竣工项目6个。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新增25万套减震器生产线、江西博雅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血制品生产线、江西永惠饲料公司2万吨饲料生产线等3个项目达产达标。全市建筑业务量4.7亿元,工程质量通过国家建设部的安全达标检查,获全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查第二名,临川建安总公司晋升为国家建筑安装一级企业。1996年,市政府下发《鼓励工业企业效益上台阶的实施意见》,狠抓15家重点骨干企业。利税突破2000万元的企业1个,利税突破1000万元的企业1个。全年国有工业企业技改项目投入达8156万元,新开项目7个,在建项目39个,竣工验收项目达到6个。临川建安总公司再次获得“白玉兰”杯。1997年,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博雅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临川酒业有限公司全年实现利税分别达到1808万元、1617万元、1087万元;全市工业实力明显增强,被评为全省8个优强市县之一。全市技改投入仍有增加,为0.9207亿元。1998年,全市15户重点企业实现利税5843万元,利税突破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3个,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博雅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临川酒业有限公司实现利税分别达到1026万元、1317万元、1552万元。机械、生物制药、化工、食品酿造、饲料和建材六大工业支柱初步形成。全年技改投入0.95亿元,完成技改项目32个,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6个。全市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100%。江西博雅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顺利通过GMP标准认证,江铃汽车底盘股份有限公司也通过ISO9000的国际标准认证。全市建筑业质量显著提高,获省优工程7个,在全省建筑业质量安全检查中优良率达75%,列全省第一。199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为16.11亿元。15户重点企业中临川酒厂销售收入7046万元,江西博雅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销售收入8506万元,抚州减震器公司销售收入4004万元,江西永惠饲料公司销售收入14247万元,江铃底盘公司销售收入6395万元,赣化公司销售收入5015万元。一年来,共完成技改投入1.08亿元,完成技改项目30多个,有22个新产品分别列入江西省1999年度第一批和第二批新产品试制成功并投放市场。全市在建工程和竣工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88%,其中省优工程28个,地优工程62个,市优工程22个,连续9年实现建筑质量安全平安年;临川建安总公司首获上海市高层建筑工程最高奖“白玉兰”杯奖,第6次获“白玉兰”杯。
  2000年,临川市(区)工业总值21.06亿元。24户重点企业完成产值7.28亿元。临川酒厂完成产值6998万元,博雅公司产值14000万元,江铃底盘公司产值13763万元,永惠公司产值11307万元,减震器产值2741万元,金铃公司产值4590万元,轴承公司产值1066万元,农药厂产值1116万元。全年共完成技改投入1.2亿元,改造项目23项。赣化公司完成钛白粉生产线技改、扩改工程资金950万元,生产能力由每年6000吨增至1万吨;金铃公司的纤维生产线改造完成400万元;临川酒厂酿酒生产线填平补齐技改项目300万元。2001年,区政府继续狠抓重点骨干企业,调整扶优扶强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使20户重点企业成为全区工业经济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全市新范围工业总产值为9.15亿元,20户重点企业全年完成产值4.29亿元,临川酒厂实现利税3022万元;永惠公司、临川制药厂实现利税均超过200万元;金铃公司、金山花炮公司、农药厂、啤酒厂、减震器厂、轴承厂实现利税均超过100万元。通过加快企业改制,使非国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占全区工业的比重增大,非国有工业产值已占全区工业产值的80.2%。全年投入技改资金7500万元,进行技改项目2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7个,有10个新产品开发项目列入省新产品试制项目计划。鲁金矿业公司投入900万元扩大金矿开采,减震器公司投入500万元新上汽车减震器生产线,沈鸿扬实业公司投入400万元扩大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生产,临川制药厂投入400万元进行GMP改造,江西正邦动保公司投入100万元开发新产品。减震器公司、建筑工程公司、房屋建筑工程公司等3户企业已顺利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减震器、临川贡酒、永惠饲料成为省名牌产品。2002年,20户重点企业产值稳定增长,临川酒业公司实现利税2770万元,永惠公司238万元,银涛药业公司229万元,盾牌化工公司、牡丹香料厂、金岭公司、温抚涤棉沙公司、正邦公司、华茂公司、恒丰达公司等实现利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年技改投资0.975亿元,进行技改项目1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9个。重点抓了减震器公司的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技改项目;正邦动保公司的系列兽药新产品开发及扩能改造项目;银涛公司的GMP认证项目;临川酒业公司贡酒系列新产品开发项目;盾牌化工公司的复配农药新产品开发及扩能改造项目;宏杏彩印包装公司的彩印包装生产线新建项目。钟岭万亩工业园区开工率、厂房利润率、达产达标率有了新的提高,新落户企业5家,总投资达8200万元。同年,举全区之力开发建设抚北工业园区。2003年,区属20户重点企业发展迅速,完成产值5.6亿元。全年技改投入为1.11亿元。狠抓了抚州减震器公司的产品结构调整和产量质量的提高、银涛药业公司的GMP二期改造、中春实业公司的轴承及机床生产线改造、诚信彩印公司彩印包装线引进、申铃汽配公司锻造生产线的启动、恒丰达包装公司的包装生产线的开工、盾牌化工公司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富临纸业公司的造纸生产线、兰丰水泥公司的水泥生产线、恒祥纺织公司的织布生产线的投入生产。200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7.8亿元,增长幅度较大。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04年度全省工业发展先进县(市、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还获得“江西工业崛起(2002~2004)三年翻番全面先进单位”的荣誉。在全市目标考评获推进工业化先进县(区)第一名。继续加大对临川酒业、兰丰水泥、银涛药业、宝嘉皮件、抚减公司等20家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服务、环境等方面给予倾斜,不断提高它们的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促其成为全区工业的“小巨人”。20户重点骨干企业全年完成总产值6.5亿元。同时,切实加大园区招商力度,积极推进项目开工建设。抚北工业园区新引进11家企业落户,合同资金6.69亿元,到位资金5.69亿元。到2004年底,共有落户企业22家,其中16家企业建成投产。全年工业园区实现产值4.19亿元,上交税金1160万元,用工人数3008人。2005年,全区进一步加大主攻工业力度,继续实施工业发展优先战略,着力在抓投入、抓重点企业、抓支柱产业三个方面下功夫,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6个,完成技改投入2.74亿元。这些技改投入当年新增产值4亿元,新增利税4000万元。20户重点企业全年实现产值5.79亿元、增长43.4%,实现销售收入5.53亿元、增长42.94%,实现利税7053万元、增长25.92%。其中临川酒业实现税收达2100万元;惠泉啤酒税收近400万元;金山出口花炮税收近300万元、银涛药业税收近200万元、临川啤酒、恒祥纺织、申铃汽配、海川化工、正邦动保、盾牌化工、兰丰水泥等企业税收均在100万元以上。至2005年底,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2家,比上年增加16家;实现产值25.57亿元、同比增长32.5%,实现利税2亿元、同比增长40%。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机电制造、医药化工、轻纺以及新型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
  四、不断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1989年,临川县政府重视科技兴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战胜严重水旱灾害,全县粮食总产46.907万吨,棉花总产2.426万担,油脂总产316.9万公斤,生猪年末存栏48.88万头,出栏48.65万头,耕牛存栏6.6万头,家禽存笼240万羽,水产品产量334.5万公斤,柑桔、西瓜、花生、甘蔗等经济作物产量都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农业总产值为3.4895亿元,被国家商业部授予粮食生产和交售粮食先进县称号。乡镇企业产值1.6916亿元。植树造林、幼林抚育,油茶垦复、四旁绿化和义务植树等都受到上级的好评。同年,获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称号。1990年,成立了县、乡(镇)两级科技兴农领导小组,制定了科技兴农六年规划、年度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广一批农业实用技术,开展农业技术集团承包,狠抓科技示范乡建设,掀起科技兴农的热潮,取得显著的效果。初步建立并形成水稻、烟叶、瓜果、棉花、畜牧水产、竹木、食品、手工业等八个农业区域开发带。1989~1991年,3年完成植树造林4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9年的33.1%增加到34.1%。林业多种经营产值达840多万元。1991年被评为全省绿化先进县。199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9.346亿元,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71.36%。乡镇企业总产值9.45亿元。乡镇企业产值超千万的乡镇为21个,罗湖乡乡镇企业产值达到1.06亿元。13家乡镇企业跨入省乡镇一级企业行列。1993年,在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调减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达8.3亿斤,棉花总产5.72万担,烤烟总产4.67万担,花生总产1539万斤,茶叶产量达2.4万斤,甘蔗总产达27600万斤,油脂总产达1400万斤,大豆总产1210万斤。畜牧水产得到持续稳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生猪饲养量达118.9万头,其中生猪出栏达63.1万头,家禽饲养量达576万羽,肉类总产达12083万斤,水产品总产量达1125万斤。各乡镇企业总产值均超千万元,其中有3个乡镇企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6.4693亿元。全县输出劳务7.87万人次,收入2.2亿元。1994年,在粮食播面减少的情况下,全县粮食总产达8.5亿斤,产量比上年仍有增长;棉花总产7万担,创历史最好记录;全县生猪出栏72.6万头,家禽出笼466.4万羽,水产品总量达1417万斤,全县果业开发面积2.54万亩,水果总产440万斤,油菜籽总产505万斤,甘蔗、西瓜、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产量比上年都有大的增长,农业总产值达11亿元。林业实现了“消灭荒山达标县”的目标,完成中幼林抚育26万亩,低产林改造、油茶垦复2.4万亩,荒山造林和疏林补植9.77万亩,顺利通过省地的检查验收。组织近10万人进行以第四期梦港河治理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土石方350多万方,全面完成梦港河的治理。完成了红壤开发二期工程中马流域项目28万土方的挖填,完成了对河堤、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全县共投入资金2亿多元发展乡镇企业,新开和扩改项目163个,开发省级新产品7个,地级新产品1个,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33.05亿元。
  1989年,抚州市农业形成以为城市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多业发展的新格局。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17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3.17万吨;蔬菜产量达到3万吨;水果产量达到1367吨;植树造林8240亩;年末生猪存栏30886头,肥猪出栏26672头,肉类总产量达到2346吨,水产品产量达到418吨,家禽产蛋量达到617吨。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51万元。1990年,市政府作出《抚州市科技兴农工作决定》,粮食单产达382公斤。林果生产、生猪生产、蔬菜生产、水产养殖“四大基地”建设取得进展。1991年,抚州市发生解放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全市上下齐动员,战胜旱灾,夺得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年农业总产值达599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6.1%。1993年,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加快农产品商品化、基地化建设。蔬菜种植面积达8560亩,水产养殖面积达5000亩,生猪出栏达40496头,家禽出笼20.16万羽,肉类总产量达3649吨。完成造林工程1050亩,平原绿化20万株,在全区率先消灭了荒山,新增果园面积2232亩,果园面积达3548亩,恢复到冻灾前水平。农业多种经营产值已达506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2.2%。全市乡镇企业新增项目11个,投入资金1200万元,有7个项目年底竣工投产,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和水平的企业。产值100万元和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分别增加13家和2家,洋洲蓄电池厂产值首次突破1000万元。引进外资44万美元创办的华福轧钢公司和长峰塑胶公司投产。农村人均占有乡镇企业产值在抚州地区名列第一。199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7692万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达576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5%,粮食总产量达32455吨。全市有水果面积6238亩,当年新增1739亩;蔬菜种植面积达9200亩,总产达5038万公斤。畜牧业产值达263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24%;渔业产值达到63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27%。全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72164万元。年产值在500万元、利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新增7家,其中洋洲蓄电池厂年产值达1967万元;全年投入到乡镇企业的资金达3538万元,新上100万元以上的项目4个,70万元以上的项目19个,开发新产品6项,其中2项填补省内空白,2项填补地区内空白。
  1995年,临川市农业总产值12.37亿元。粮食因自然灾害略减,棉花总产7.66万担,水产总量2098.4万斤,生猪出栏89.1万头,家禽出笼477.8万羽,水果总产662万斤,油菜籽总产3025万斤,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到8000亩。乡镇企业总产值55.27亿元。全市产值百万元以上企业转机建制78家,经地区验收合格的有75家。农村能源建设通过了八五期间全国农村能源建设综合验收和节柴灶全国审项验收。1996年,市政府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大力推广农业科学适用技术,实现农业总产值12.45亿元。全市乡镇企业新上技改投入5万元以上的项目612个,其中新上技改投入20万元至50万元的项目113个,50万以上至100万元的项目82个,100万元以上项目37个,完成“五个一”工程118个。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以高起点、高标准,跨世纪的要求全面铺开,小区规划建设面积达1080亩,完成240亩的“四通一平”,新上项目12个,投入资金5760万元。全市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14.98亿元。1997年,全市乡镇工业小区有24个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项目筹建,14个企业竣工投产。1998年,全市战胜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实现农业总产值13.5亿元。粮食总产45万吨,棉花总产4.59万担;西瓜总产13.82万吨;甘蔗总产9.94万吨;蔬菜总产30.5万吨;全年生猪出栏64.71万头,家禽存笼490万羽,水产品总量1.7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2236.5吨。市政府从减轻负担入手,着力优化乡镇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乡镇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年总产值达到29.6亿元。新上技改项目740个,其中投入50万元以上的村办企业101个,投入1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39个,投入2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2个,共落实投入资金2.19亿元;乡镇企业总户数达到17089家,其中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38个,利税1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7个。1999年,全市继续打好“农业上台阶、农民奔小康”攻坚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85亿元,粮食总产达到9.48亿斤,棉花总产2.41万担;西瓜总产5亿斤,水果总产1.15万吨,水产品总产1.72万吨,生猪出栏44.83万头,家禽出笼302.5万羽。西瓜、菜梗、芦笋三大产品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西瓜种植面积达15万亩,其中无籽西瓜面积6万亩,西瓜种植面积在江南是最大的县市;芦笋种植面积500亩,比上年增加350亩;菜梗基地面积扩大到5000亩。临川被农业部命名为“西瓜之乡”,“安石”牌菜梗在全省小有名气,“田露”牌绿芦笋崭露头角。年初,市政府提出了建设跨世纪绿色工程的目标,调整和优化林种结构,全面推进林业生产的发展。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1.25万亩,疏林补植和低产林改造9万亩,封山育林6.13万亩,幼林抚育12.51万亩,义务植树204.3万株,平原绿化2万亩,1999年度的“二类”森调工作通过国家林业局检查验收。乡镇企业总户数达到17107家,其中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28个,利税1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6个。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32.3亿元。
  2000年,临川市(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4亿元,粮食总产值达到43.87万吨,棉花总产0.32万担,油料总产1.85万吨,西瓜总产32万吨,水果总产8000号,水产品总产1.88万吨,肉类总产量3.9万吨,生猪出栏40.3万头,家禽出笼625.8万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调减早稻面积13.6万亩,扩种经济作物9.6万亩,重点增加了西瓜、菜梗、芦笋、果蔗、蔬菜、棉花、花卉等作物的种植面积。西瓜、菜梗、山葛、花卉产业化初具规模,全区西瓜种植面积10万亩,其中无籽西瓜面积9万亩,产值达1.92亿元,西瓜已成为全区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菜梗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其中芥菜基地种植面积5000亩,比上年增加3000亩,全区菜梗加工能力扩大到5000吨;发展山葛面积1万亩,山葛产业初具雏形。花卉产业异军突起,全区花卉种植面积4000亩,花卉企业(专业大户)达40多家,初步建成了云山至孝桥15公里长的花卉长廊。“田露”牌西瓜、芦笋、“安石”牌菜梗、“老农”牌葛粉等农产品实施品牌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全区建有种猪场5个,500头良种母猪场已在展坪林业养猪场扩建。推广美国大口胭脂鱼套养面积1.5万亩,主养面积达2000亩,示范片200亩。同时,全区“长防林”工程建设达到国家工程质量要求,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昌厦绿色走廊工程开始启动。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37.3亿元。全年新上技改固定资产投入5万元以上项目710个,1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2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共落实投入资金2.2亿元。2001年,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更大。粮食作物面积在上年调减12万亩的基础上,再调减2万亩,增加西瓜、蔬菜、花卉、莲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西瓜面积达到17万亩,并注重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引进了礼品西瓜、厚皮甜瓜等优质品种。建立西瓜嫁接栽培模式研究基地、西(甜)瓜大棚立架栽培与品种比较试验基地、秋延后西瓜栽培基地等系列科研示范基地。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其中反季节蔬菜达8000亩。山葛种植面积近万亩,种植乡镇10多个,山葛产业初具规模。花卉苗木种植达5000余亩,花卉苗木品种达100多个,花卉龙头企业(专业户)达40多家,花卉产业正在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长防林”工程通过国家林业局的检查验收。2002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2.32亿元。粮食种植面积调减为111万亩,特色产品规模调大。西瓜种植面积16.23万亩,其中早熟西瓜150亩;黄栀子种植面积达到2万余亩,商品蔬菜面积12万亩,增加1万亩,芦笋、白莲、花卉、粉葛等产品的种植面积比上年也有较大的增长。对西瓜、花卉等进行了新的规划,增加黄栀子为主导产业之一。西瓜产值达1.5亿元,占粮食总产值40%;花卉种植面积5000亩,产值2500万元,占粮食总产值6.5%;黄栀子种植面积2万亩,产值1500万元,占粮食总产值4%。黄栀子开发的龙头企业——江西天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立黄栀子基地面积1.5万亩,固定资产达3000万元,年加工黄栀子干果能力1000吨,带动农户1200户;花卉苗木种植开发的龙头企业——江西赣沪绿地工程公司建立花卉苗木基地面积3560亩,年产值1000万元,带动农户500户。乡镇企业总产值45.9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740个,投入资金2.2亿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2003年,全区农业呈现出优质化、特色化、绿色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态势。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4.49万亩,同比增加9.39万亩。其中,西瓜种植面积16.43万亩,同比增加2万亩;果树面积达7.8万亩,新增8560亩;棉花3.4万亩,新增4000亩,蔬菜播种14万亩,增加2万亩;花卉7600亩,增加4000亩;黄栀子6万亩,增加4万亩;葛粉1.2万亩;牧(鱼)种草600亩;大豆6万亩;花生、芝麻3万亩;其它药材、芦笋等作物2万亩,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建立各类基地36个,种养面积12万多亩,带动农户6.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8%。同时,各种行业协会,农业中介组织也应运而生,临川西瓜、青泥蜜桔等地方特产的专业运销户已达60多家。乡镇企业总产值50.57亿元。2004年,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政策,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区调减农业税及附加2294.53万元,农民减负率达43%,发放粮食直补资金2307.6万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126.45万亩,比上年增加22.46万亩,粮食总产达10.82亿斤,比上年增加2.85亿斤,被评为全国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区)。同时,继续抓好多种经营,重点抓好黄栀子、花卉、西瓜、商品蔬菜四大支柱产业基地建设和金银花基地建设,黄栀子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比上年增加3万亩,花卉面积达到2万亩,金银花面积达到2万亩。乡镇企业完成产值8.2297亿元。组建了民营企业协会,开通临川区民营经济信息网。全年全区劳务输出人员达14万人次,总收入达12.65亿元。全区农业产业化工作在全市考评中获第三名。2005年,全区紧紧围绕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总要求,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使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可喜的局面,获全国、省、市粮食生产先进县(区)称号。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及时出台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1.74万亩(含复种面积),比上年增加6.35万亩;粮食总产59.58万吨,比上年增加5.56万吨。坚持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突出抓好四大支柱产业和八大基地建设,初步形成具有临川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黄栀子、金银花、花卉、药材等特色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增黄栀子面积1.6万亩,达到10.6万亩;花卉新增0.5万亩,达到2.5万亩;金银花新增0.2万亩,达到2.6万亩,并新增其它药材面积3万亩;已形成14万亩的蔬菜生产基地,其中商品蔬菜7万亩。天顺公司、苍源药业、宏宝药业等27家年产值或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其中天顺公司被评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被评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同时,以抓专业大户为主带动全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抓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促进规模经营,提高种田效益,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22万亩,涉及农户5.2万户。高度重视农业植物保护、农产品检验检疫、动植物疫病防治和农业科技推广;积极实施农民技能培训“阳光”工程,鼓励农民外出创业,全年全区劳务输出高达16万人次,占全区总劳力的48%,劳务输出可为农民人平增加收入107元以上。
  五、逐步壮大第三产业 1989年,临川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8613亿元,外贸出口完成0.1519亿元,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国营和合作商业完成的。1990年,在县政府鼓励下,全县个体私营企业发展为5058户,从业人员12857人,拥有资金0.1424亿元,全年营业额1.2999亿元。1991年,全县保险事业有较大发展,被评为全国保险先进县。1992年,临川县有各类市场11个,面积6.44平方米。到1994年底,全县商品零售额达4.21亿元,其中大部分由个体私营企业完成。这年全县有个体工商户9610户,从业人员29176人,交纳税金0.1329亿元。县个体经营者协会出席全国个协先进表彰大会。
  1989年,抚州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1198亿元,国营和合作商业起主渠道作用,个体商业也起到较好的补充作用。1990年,五皇殿布匹市场成交量1082万米,成交额0.6039亿元,获“全国文明集贸市场”称号。1992年,市政府加大了市场建设的力度,拟形成布匹、服装、蔬菜、水果、副食品、烟草、小百货、建材、粮油、废品收购等10大专业市场。1993年,已建成大小市场23个,面积达8万平方米,个体私营经济成为第三产业的主体。全市有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4238户,从业人员9109人,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97亿元。1994年,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2748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5.7444亿元。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发展到5382户,从业人员12662人,交纳税费0.13亿元。誉满江南的五皇殿布匹市场全年成交额达3.5亿元,上交国家税费600多万元。全年新增室内市场5个,棚顶市场1个,新增市场建筑面积3.06万平方米,由农民投资集资兴建的一座1万平方米的棚顶市场投入使用,引进外资和社会筹资兴建的康达商城、飞云阁大厦、粮贸大厦等大型室内市场相继竣工,面积达2.06万平方米,形成了以五皇殿布匹市场为龙头的十大专业市场体系。
  1995年,临川市政府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54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市场5处,增加市场面积3.09万平方米。全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402户,发展私营企业328户,至此,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22522户,从业人员64892人,上缴税收0.3042亿元。1996年,新建各类市场7个,至此,全市各类市场已有73个,总面积19.97万平方米;年成交额突破11亿元,交纳税金0.457亿元。同时,加强市场管理,查处假冒伪劣商品价值57.8万元,营造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199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77亿元。个体私营户发展到3.2万户,注册资金5.6亿元。全年投入资金1.5亿元,新建和改建市场14个,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了以五皇殿为龙头的布匹、鞋帽、百货、副食品、粮油、建材、家具、服装、烟草等十五大专业市场。1998年,政府加强了对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引导和管理,推动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全市个体私营企业总户数达到36900户,从业人员11万人,其中私营企业达到4889户,从业人员15477人。注册资金100万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达到17户,年利税超过100万元、税收超过30万元的私营企业达到12户。全年个体私营经济税收达到5300万元。政府按照社会办市场的宗旨,提出市场建设方案,采取多项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资金和力量投资兴建、培育发展市场,将市场建设逐步由政府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全年共兴建各类市场9个,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由香港利达行投资8000万元兴建的五皇殿商城开张运营,康达二期工程基本完工,四眼井农贸市场、慎斋路河滨商城初成规模,同淑路农贸市场建设进入全面拆迁阶段。此外,乡镇动工兴建市场4个,竣工3个。至此,全市有各类市场82个,市场总面积31.5万平方米,市场建设水平跻身全省先进行列。1999年,第三产业形成了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19.6亿元。国合商业经济得到发展,商业零售总额1.85亿元,比上年增长9.1%。供销系统商品销售总额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全年个体私营企业经营税收达到6522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同时,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家政服务、文体健身、医疗康复、修理搬迁、商业餐饮、信息咨询等社会服务业蓬勃发展。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成立了“12315”举报中心,接受投诉1260人(次),受理投诉725件,出动执法人员1800人(次),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16多万元。加强对市场的物价、标准、打假治劣、经营秩序的监控,全市共查处各类经济案件130件。
  2000年,临川市(区)净发展个体工商户2267户,从业人员4396人;私营企业97户,从业人员2319人。其中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1户,500万元以上的2户,200万元以上的11户;发展科技服务型的18户,农村种养工业的24户,城镇社区服务型的30户。个体私营企业吸纳安置下岗职工5000人。全年个体私营经济税收6000万元,占整个财政收入的21%。以“临川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有发展。金山寺游览新区征地2600亩,完成了规划设计工作,投资136万元兴建进山公路,自筹资金500万元,兴建一座千佛塔,金山寺已成为全市著名的宗教文化旅游区;温泉旅游开发区完成“三通一平”工作,投资120万元新建4公里长的景区旅游公路,投入100万元完善景点的供电、供水设施;对抚州会馆、汤显祖墓等文化景点进行修复。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比上年增长25.7%,实现旅游产业同比增长33.7%。2001年,国营和合作商业销售平稳增长,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区个体私营总户数达7600户,从业人员19100人,完成税收6158万元,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了全区首次旅游资源普查,重点抓了金山寺和温泉两个旅游开发区。金山寺旅游开发区建设全面拉开,投资300万元完成“四通一平”工作,启动大金山寺主体工程,由江西振兴集团投资2000万元兴建金山寺渡假村,征地工作结束,建设工程拉开序幕。在温泉旅游开发区,兴建700亩的花卉基地和500亩的全柚林基地等农业特色旅游项目,并筹资30多万元修复青莲山寺。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达15万人次。2002年,民营经济已成规模,第三产业总值18.2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已达8677户,从业人员23861人,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40040万元。被评为全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单位。2003年,区政府积极组建民营企业家协会,以企业家协会为纽带,密切企业协作,搞好企业服务。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大金山寺完成大雄宝殿和佛教学院建设;临川文塔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河滨广场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在原临川宾馆的旧址上一座全市标志性建筑、四星级的金都大酒店破土动工。2004年,新发展个私企业3109户,集贸市场总成交额8.6747亿元,查处违法经济案件506起,市场秩序稳定。2005年,旅游业更为发展,建立了旅游资源项目库,温泉旅游风景区和金山寺综合旅游建设项目,分别参加了在香港和泉州召开的招商引资发布会。
  六、高度重视城乡建设 1988年后,临川县政府继续重视县城建设。1992年,完成县城自来水工程改造和唱凯镇自来水的安装。1993年完成抚临路经济带的规划、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抚临路建设规划及云山、唱凯、华溪、湖南、红桥等7个乡镇总体规划的设计和测量工作。县城玉茗路的建设初具规模,体育场建成交付使用。1994年投资700余万元,新增水泥路面3.9万平方米,新建改造维修街道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疏通下水道1.6万米。架起四个高杆灯,铺设好玉茗大道70%的水泥路面,同时修通了玉茗大道的四条支路,县城街道的经纬网络基本形成。1991年,唱凯镇规划建设获全省十二个样板镇建设评比二等奖,列入1992年全国100个试点乡镇建设规划之一。同年,县城及周围的3个乡镇率先在抚州地区开通程控电话。1993年,全县程控电话总容量达5800门。1994年,全县34个乡镇全部开通程控电话,总容量增加到8200门,实现了邮电通讯“三化”。临川县的交通公路建设得到较快发展,1989年县政府被评为全省交通工作先进单位。至1992年,高质量地改造了316国道金临公路和临宁公路路基工程,新铺设临川至东乡、临川至崇仁的沥青路面和上顿渡至红桥的水泥路面,拓宽21条共计177公里的县乡公路,改建771公里的乡村公路,提高了公路等级和通车里程。到1994年,全县有6条乡级水泥公路,部分乡村公路也铺上了沥青。
  1989年,抚州市在城市建设上注重办实事:提前2个月建成抚河大桥;兴建上沿河路、抚临路、抚北镇农贸市场;开辟黄巢路、大桥南路,铺设赣东大道延伸段和桥东横、直街的部分水泥路面,基本完成体育路、富印路扩建工程;完成西湖治理工程,增加人民公园娱乐设施,完成玉茗园文化中心、工人文化宫和人民电影院等工程。1990年,全市市政建设取得成绩。抚北万吨水厂土建工程和管网主要构制安装及南区水厂配套供水管网铺设竣工,全市日供水能力达6万吨。完成桥东郭家湾地段等部分街巷水泥路面铺设和体育路、上沿河路路面集资改造项目,共长达1800余米;完成长4200米,宽12米石抚路土方工程,打开市区外环路通道,抚河大桥引道开始铺设水泥路面;完成环城西路和市北门、杨家湾等地段排水道和排涝工程;增加人民公园景点;完成全市垃圾处理场和中转站第一期工程。1991年,市政建设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完成石抚路工程并全线通车;铺设抚河大桥引道的水泥路面和赣东大道延伸段部分地段水泥路面,修建揭家山住宅区道路;新建大型综合性五皇殿集贸市场和剪子口水果蔬菜批发市场;修建黄巢路快车道交叉口转盘;兴建抚北桥头垃圾处理场,建成北门垃圾中转站。1992年修建石抚路、瑶坪堤路,打通了市区交通的外环线,拉开城市框架,铺设黄巢东路、赣东大道部分延伸段,城外河东湾等水泥路面;拓宽剪子口交叉道和清风巷路面。开始大规模的桥东旧城改造工程,完成天主教堂前的部分改造任务并打通市二中新的通道。1993年,市政建设开发改造同时并举。集资修建赣东大道延伸段水泥路面,完成石抚路4.2公里油路铺设,修通金巢北路,完成黄巢东路绿化,完善金家山、揭家山、牛角湾三个小区规划建设,新区框架已现雏形。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旧城拆迁3万多平方米,新开工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桥东防洪墙一期工程及配套的下水道工程全部竣工,二期工程进展较快;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市政公用设施目标管理评为全省县级市第二名。1994年,投入2500万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全年新装城市路灯200盏套,安装30米高杆灯4座;全年铺设沥青路面3211平方米,改造维修沥青路面17413平方米,铺设水泥路面1353平方米;防洪墙下水道配套一期工程、兵马巷下水道二期工程、抚州饭店至九洲大厦、抚临路下水道工程相继竣工;荆公路水厂扩建工程完成70%,建成后全市日供水达10万吨;投资6000万元、日产5万立方米的水煤气工程于10月份动工兴建;新区框架现雏形,在黄巢东路、金巢大道、抚临路布点兴建的单位不断增多,临路两旁的点状建筑开始连接成线,初步形成城市街道的框架。全年共审批集资建房单位22个,总建筑面积3.58万平方米,共计492套;集资建房单位达41个,总开工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共计922套。该年还采取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制定了《抚州市加快小城镇建设实施意见》,完成了抚北镇临街改造规划、钟岭乡所在地的总体规划和孝桥经济长廊的规划,四乡一镇的小城镇建设已按规划紧锣密鼓地进行。
  1995年,临川市政府对城市建设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同济大学规划设计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新的临川总体规划于1995年12月25日通过了省、地有关部门的专家评审,上报省政府审批。同时编制了抚临路、新抚临路、黄巢东西路、南湖大道、青云峰路、河滨大道的平面规划、纵横断面设计等近20项专项规划。投资6500万元,超前进行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开改造下水道751米,改造维修沥青路面15912平方米;完成玉茗路5000平方米水泥路面铺设工程;新建水冲式公厕2座,新建改建垃圾窖11个。完成房地产开发工程量20万平方米,开发工作量1亿元。办理房屋交易267起,成交额1435万元,交易面积12561平方米。河滨大道建设工程按照集旅游、娱乐、商住、小吃及文化于一体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完成昌抚公路唱凯到孔家桥14公里油路工程;唱凯至砂子岭17公里民助沙石任务全面完成;抚临路40米宽路基拓宽建设完成土方工程并进行路基垫层施工。加强对乡村公路的养护,乡村公路好路率达48%。邮电、供电事业取得新成绩。投资190万元兴建移动电话基站,全市程控电话扩容3000门,东馆变电站于1995年4月5日正式建成送电。至此,全市39个乡镇场全部开通程控电话,通电通水的村镇达95%。1996年,全年投入城市建设的资金达1.1亿元。昌抚公路(临川段)全线通车,进口柏油罩面铺设14公里;抚临路7.5公里、18米宽的水泥路面全部竣工,黄巢东路高标准拓宽改造基本完成;城市煤气一期3000户通气工程于8月1日一次点火成功,供气1500多户;上顿渡水厂改造完成日供水2万吨的一期改造工程;红旗桥3.5万伏变电站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拆迁城市危旧房屋7万多平方米,拓宽剪子口、黄泥岗、青云峰等几条主要城市出入口道路,新建市第一人民医院和第一中医院的门诊大楼。根据省政府提出的综合整治市容环境工作的要求,先后开展5项专项治理活动,拆除一批违章建筑,清理一批占道经营的摊点,加强“蹬士”、“拐的”、出租车的管理,在全市实行生活垃圾袋装收集管理,严格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出台一系列城市管理法规,使城市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1997年,全市路、水、电、气、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完成临川大道市区段、钟岭工业小区、洋洲大道供水管道的铺设,改造荆公路水厂日供水2万吨的快滤池;完成二仙桥110KV变电站的所有前期工作并开工兴建,对上顿渡电网进行整改。新建煤气市内管网20余公里,管道煤气用户达6000余户;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玉茗花苑安居工程开工兴建;完成金巢大道、孔家街、黄泥岗、大公东路四条水泥路铺设,南湖路改造完成一期工程水泥路铺设、二期工程拆迁基本完成,环城南路改造完成拆迁任务和路面水稳层铺设,羊城路改造一期工程拆迁基本结束,大桥南路机动车道水泥路铺设全面完成,临川大道非机动车道水泥路铺设基本完成,搞好金巢大转盘的绿化、美化,抚州大道建设完成房屋拆迁、树木砍伐、土石方及道路纵横断面的规划设计,赣东大道、大公东路等一些主要街道进行人行道板的翻新和铺设。并且加强城市管理,市容市貌有明显改观。被省政府授予1997年度“城市卫生进步奖”。1998年,市政府按照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加快建设步伐。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入完成2.89亿元,更新改造投资1.92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0.98亿元,争取到国家补助资金(拨款)1987万元,中央财政债券2400万元。抚城线文昌桥段5.17公里全面动工,完成征地251亩,拆迁面积3.15万平方米,土方总量47.1万方;临丰路完成油路面层5公里;市乡公路建设实际完成26.5公里,占地区计划的122.11%,年末全市优良路达165.3公里,好路率61%;孔家渡大桥勘测设计全面完成;市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对全市36条大街小巷进行了补强、油面覆盖,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全市99%的城市道路达到了硬质化;全年改造维修城市沥青路面11万多平方米,新铺人行道板5267平方米,更换地下电缆2.1公里,城市日供水能力达12.5万吨;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3.38%,人均绿地达6.9平方米,绿地率20.38%。1999年,继续抓了以路、水、气、电等基础设施为主的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及其它重点设施项目,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区的配套设施,城市面貌得到改善。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8亿元,全长7.2公里,投资6000万元的内环路工程基本完成,其中环城南路、南湖路一、二期工程、环城西路竣工,环城西路与南湖路全面贯通,形成本市第二条南北相通的城市主干道;抚州大道长2公里、宽24米的机动车道水泥路完成;全长24公里,投资1200多万元的临丰公路接近尾声;完成市乡公路改造82.84公里,完成土石方总量42.6万方,在全省率先实现市乡公路硬质化的目标。同时,开始文昌桥、羊城大桥、孔家桥三座城市大桥的规划建设改造;国家安居工程“玉茗花苑”小区开发建成住宅楼17幢,建筑面积8.24万平方米,成为全省唯一向国家申报的金牌住宅小区。安置住房困难户306户,在全区率先建立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供应市场。为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和地市共创领导小组,建立城市管理体制,广泛开展“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的创建活动。
  2000年,临川市(区)政府加快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建设步伐,完善城区的配套设施,城市面貌得到改善。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亿元,抚州大道长2公里,宽48米的机动车道水泥路面已完成;孔家桥重建工程投资1176万元,进入桥梁主体施工;完成区乡公路改造33公里,其中长6公里,宽7米的温展线油路全面结束;新增城市道路面积6200平方米,新增垃圾中转站5座,新建改建水冲式公厕6座,新增公交汽车36辆;进行主要街道的人行道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完成兴鲁坊路水泥路面和下水道的改造;赣东大道延伸段、大桥南路、体育路路口的改造全部完工;全年维修沥青路面8370平方米、人行道4089米,新铺人行道1233平方米;改造维修下水道1.7万米;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在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内,水质量稳定在Ⅱ类水体以内,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2001年,根据撤市设区事权调整的变化,区政府把城镇建设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顿渡城区建设及小城镇建设上来。上顿渡城区“三化”(亮化、美化、绿化)工程、中洲公园文塔建设、上顿渡农贸市场、金山寺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和上顿渡城区电网改造等重点建设工程取得较快进展。全年新铺彩色人行道板5225平方米,清淤下水道11300米;全面维修路灯233盏,新装街道景观灯174盏,路灯亮灯率达到98%;种植行道树8000株,新增花卉面积400平方米,对城区10000平方米绿化带进行管护;全区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工业污染源达标率不断提高,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在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内,水环境质量稳定在国家规定的Ⅱ类水体以内,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2002年,临川区政府加大投入,使城区面貌明显改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6亿元,强化城区规划管理,投入188万元进行临川分区规划工作,着手上顿渡城区的详规编制。启动上顿渡旧城改造、抚北工业园区、梦湖、临川商贸城、文昌财富广场、上顿渡110KV变电站等一批重点工程,其中上顿渡旧城改造一期工程投资达1500多万元,完成拆迁4.7万平方米,建成长317米、宽18米的宾馆路,长800米的罗家巷路开始建设;临川商贸城完成征地220亩,进行了填方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文昌财富广场为全市城区五大市场之一,进展最快,完成投资近1000万元,完成工程量达50%;实施上顿渡城网改造工程,完成改造工程的40%,城外新剪子路段的拓宽改造工程投入2500万元,完成拆迁1.3万平方米,完善人行道、绿化带、路灯,并建成广场,使抚州市的北大门焕然一新;上顿渡“五化”工程投入300万元,铺设人行道彩板2.1万平方米,安装新型彩灯76盏,安装路灯70盏,城区街巷全部路灯通亮,清理下水道1.2万平方米。更新街道行道树,加宽改造绿化带,新建水冲公厕2座,垃圾中转站1座。加大城市管理力度,重点抓上顿渡城区的环境综合整治,致力治理“脏、乱、差”现象,使上顿渡城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出台关于加快中心(试点)城镇建设的意见,科学编制小城镇编制,下放计划、城建等区级管理权限,规范土地、户籍、建房等方面的政策,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提升了唱凯、腾桥、云山、温泉、大岗等中心集镇的品位,全区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2003年,区政府增加城镇建设资金的投入,完善城区基础配套设施,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亿元。上顿渡旧城改造工程全面展开,累计完成拆迁面积13.1万平方米,完成防洪墙改造拆迁4.3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200多万元。2004年,区政府把城市建设的重点放在上顿渡城区基础设施、城市扩容和城市载体功能的建设上,重点实施上顿渡旧城一期改造、临川新区建设、临川新城建设、“五化”工程、3万吨自来水扩建和河滨广场、防洪墙、文塔、梦湖等重点工程。临川新城建设至2004年完成投资9000多万元,整个新城的雏形已显现;投资1300多万元的上顿渡城市防洪墙工程2004年5月底竣工;上顿渡旧城改造力度明显加大,全长962米、宽26米的中兴路改造完成,主车道铺设500多米;总投资350万元的河滨公园6米宽的景观大道工程基本竣工;河滨大厦、文化广场、河畔花园交付使用;同时,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使上顿渡城区环境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小城镇建设取得一定进展,村镇建筑总投资比上年增加18.7%,13个乡镇制定了具体规划,投资2940万元,建成104公里乡村水泥路。小城镇聚集和拉动能力进一步增强,腾桥镇被国家6部委评为全国100个重点建设小城镇之一,唱凯镇被列为省重点建设小城镇。
  2005年,全区各项重点工程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完成总投资2.3亿元。全区上下切实做到精心部署,强化组织,严格管理,狠抓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以实施城市重点工程为中心,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3万立方米/日给水工程完成“三池二泵”及附属工程建设,主体工程全面结束,设备采取招投标采购,春节实现正式供水。上顿渡旧城改造工程景观大道完成750米,贴面、栏杆、路灯、亲水平台等附属工程投入使用;占地76亩的河滨公园绿化投资250万元,春节前全面竣工投入使用;投资50万元的文化广场竣工;长962米、宽26米的中兴路改造完成与桥东路接口120米道路辅设,“桥头堡”地块商住楼17500平方米建设工程封顶。伍塘玉茗花苑安居三期工程首期7.4万立方米(13栋)建设全面竣工,投资近2000万元,销售率达52.5%。临川大道工程改造工程投资近100万元,更换带子石8000米,完成种植土方工程6000立方米,改造绿化带面积约1.2万平方米,种植樱花树、红花继木、杜鹃、金叶女贞等苗木60余万株。建设西路改造投资70万元完成长310米、宽12米的道路改造和长620米的排水沟建设;临川新城工程完成拆迁面积3.3万平方米,占地14亩的大型钢架室内农贸市场投入使用,5条商业街、玉茗路广场等工程相继完工;城东开发建设工程完成土地征用、广场西路和建设东中路路基及排水工程,完成了行政中心大楼设计和市民公园设计审查,城东新一路长500米、宽40米道路已开发建设;凤岗河一期改造工程完成规划方案的设计、工程立项和水文、环境等评估论证,梦湖周边地形测绘和土地评估完成,正在积极进行招商引资。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强市政养护、环卫保洁、园林养护工作,市容市貌有明显改善。投入资金138.1万元,维修城区各主要街道砼路面3100平方米,维修人行道板603平方米,疏通下水道8500多米,新装路灯105组。新栽行道树530棵,补栽香樟、天竺桂42棵,补栽金叶女贞、小叶女贞、红花继木、杜鹃3万余株。通过集中整治清理违章占道经营户78户,规范各类占道摊点200余家,拆除各类违章建筑51处。加强对建筑业的规范管理,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努力拓宽建筑市场,十万建筑大军共建“临川建筑”品牌。2004年9月份,江西省11家媒体联合对“临川建筑业”进行专题报道。全区共承接建筑安装总产值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完成总产值5.7亿元,比上年度增长21.6%。认真做好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全年完成清欠246万元,清欠率达100%。严肃查处规划区内违法违章建筑,对上顿渡杨林、安泽、城关、城东等村农民违法建筑进行了4次大规模专项治理,查出各类违法建设49户,面积5720平方米,对18户未办手续的建房户实施强制拆除,面积达2394平方米。认真巩固土地市场清理整顿成果,严格依法报批土地,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集约高效”的原则,坚持“六个不报批”和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规定,坚持集体会审土地。全年完成国土收入894万元,上市交易土地3宗,面积15672.58平方米,交易金额894万元,颁发各种权利证书2087本,查处各类违规违法土地86宗,面积7460.23平方米。着眼于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抓好重点污染企业治理,投资近200万元对部分重点企业废水、废气、烟尘、噪声进行了治理,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全市区本级审批权建设项目共审批10个,审批率达100%,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重点污染及排放总量指标,做到增产不增污。完成重点工程抚八线临川段水泥路辅设,完成农村公路国债公路11.6公里,通达工程37.1公里,规费项目66.3公里,合计115公里。加快电源网点建设,孝桥240万千伏变电站建设基本完工。
  七、不断促进社会事业进步区(县、市)政府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科教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教育树品牌。临川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在新时期这种优良传统得到发扬。1989年,临川县90%以上的中小学即实现了“六配套”。1990年,全县录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012人。1991年,临川县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1992年,兴建临川县第三中学,县一中、二中建成高标准的学生公寓。全县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都达到省颁一类标准。县第一职校被国家教委确认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学校管理大大加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多项奖励。1993年,全县录取大中专院校学生1173人,其中录取重点院校的147人,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录取重点院校人数最多的一年。同时,实验教学建设发展较快,被省教委认定为“实验教学普及县”。1994年,全县“两基”教育通过国家验收,提前6年实现“两基”目标。县一中通过了全国重点中学的评估验收。
  1989年,抚州市提前5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小学五年义务教育,并基本实现校园“六配套”。1990年,全市录取大中专院校学生429人,全市人民集资兴建第八中学教学大楼。1992年,全市录取大中专院校学生数升为705人。1993年,抚州市成为全省“双基”教育率先达标县(市)、全省实验教学普及县(市)。1994年,中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竞赛获奖16人次,参加全省各类竞赛获奖38人次,录取大中专院校学生776人,录取比例在抚州地区名列前茅。
  1995年,临川市政府加强校园建设,“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教育工作成绩喜人。抚州一中、临川一中获“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称号。临川二中通过全省重点中学办学水平评估,被认为是一所“五育”成绩显著的学校;全市有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0人被评为全省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果喜奖教师、十佳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市高考、中考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3014人(含自费、委培),抚州一中、抚州三中、临川三中分别获得抚州地区高考第一名、第三名和第九名;学科竞赛捷报频传,获各类学科竞赛团体、个人三等奖以上的达200多人次。1996年,全市“两基”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县市,录取大中专院校学生1400名(不含自费生)。1998年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1617人;在全国、省、地各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9人次,省级奖146人次,地级奖122人次;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2000年,临川市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2581人,比上年净增224人,录取率达63.9%。参加国家、省、市各学科竞赛共有368人获奖。投入资金3677万元,开工项目119个,危房改造面积10.5万平方米。2001年,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2792人,录取率达65.99%。参加国家、省、市各学校竞赛共有651人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5个,二等奖32个,三等奖42个。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力度加大,全年投入资金1768万元,改造面积5.2万平方米。2002年,在国家、省、市各学科竞赛中,331名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开展教学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有1178篇论文送市参评、296篇送省参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力度加大,全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改造面积3万平方米。2003年,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5394人,比上年净增1852人,录取率达77%。在国家、省、市各学科竞赛中,142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在教学评比中有603名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的一、二、三等奖。学校国债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全年新建校舍2.1万平方米。2004年,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在各类学科竞赛中,1人获国家级奖、9人获省级奖,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5456人,职业高中发展,新招生2764人。全年投资1756万元,新建校舍30栋面积31357平方米,改造危房24000平方米。抚州一中、临川一中、临川二中组成临川区教育集团,临川教育已形成品牌,吸引了全国各地数百名学子来临川教育集团就读。2005年,全区教育事业获得丰硕成果,在全省“两基”复查验收中,被省教育厅列为省政府表彰的“两基”工作先进县(区)(全省仅两个),获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县(区),全省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县(区)等称号。共向各类普通高校输送新生8280人,比上年增加2824人,总录取率73.3%,高于全市70.3%的水平。在国家、省、市学科竞赛中,有700多名学生分别获一、二、三等奖,中小学教育在省级以上报刊或会议发表交流的教科论文达200多篇,在国家、省、市各级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论文达307篇。积极实施“一扩三化”工程,全年共新建校舍31栋,总面积28600平方米,改造危房面积24000平方米,总值1197.6万元。
  科技创效益。1989年,临川县有5项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推广应用省地科技成果40多项。1990年,全县有6项科研项目通过地区鉴定,有3项通过县科委的鉴定,有14项科研成果获行署和县政府的表彰奖励。同时,在全县推广了32项实用农业技术,为农业丰收作出了贡献。1992年,全县有7个科研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4个获地级奖。推广应用省地科技成果73项(次),其中38项获县政府科技成果奖。
  1989年,抚州市在引进技术和普及实用技术上取得成果,经省、地鉴定的科技项目79项,星火项目4项。顺利完成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科技队伍继续壮大,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科学技术人员3725人。
  1990年,市政府坚持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在引进科技项目、普及实用、“科技兴企”、“科技兴农”等方面都取得可喜成果。通过鉴定和验收的项目达6项。1991年,通过上级鉴定和验收的科技项目达17项,获省、地、市科技成果奖12项。1992年,全市科技事业取得一批新成果,其中通过上级鉴定和验收的科技项目7个,获省、地、市科技成果奖项目14个,并且推广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93年,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科技兴市工作取得新进展,有两项科技成果分获全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有两项科技成果获省、地推广一、二等奖。1994年,全市科技总投入560万元,开发了一批具有90年代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项目,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
  1995年,临川市有2个项目列入了省火炬计划、11个项目列入省星火计划,2个项目获优秀星火产品奖,2个项目获省政府颁发的“省农科教人员突出贡献项目”三等奖。全市共验收鉴定科技成果6项,其中1项国内首创,3项省内首创,2项达地级先进水平,成果转化率为100%。1996年,全市科技兴农围绕粮、棉、猪、油、果、菜六大产业建立示范带,大力推广旱床育秧、棉花营养钵育苗等适用农业技术24项,引进棉花优良品种1个;共实施工业科技开发项目17项,均取得良好的效益。全市共取得科研成果7项,其中2项通过省级新产品技术鉴定,并全部转化为生产力,经济效益明显,有3项分获省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有2项获国家专利。1997年,全市共完成科研攻关项目12项,实施工业科技开发项目17项。1998年,市政府重点支持开发了10项工业技改项目,推广使用农业技术14项,全市共有13个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省、地科技计划。1999年,全市列入国家、省、地科技计划15项,其中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1项、省级8项、地级6项。2000年,临川市(区)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14项,其中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1项、省级9项、市级4项。新发展技贸机构7个,实现收入4709万元,创利税485万元。2001年,全区列入省、市重点攻关科技计划5项,组织科技成果鉴定。2002年,全区推荐申报10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其中4项列入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项列入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通过各类科技项目的实施,合计新增产值7900万元,新增利税2000多万元。2003年,全区共向国家、省、市推荐申报了12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其中1项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项列入省星火计划、省工业攻关计划及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通过这些科技项目的实施,累计新增产值8500万元,新增利税2600万元。申报科技项目中有2项列入国家级计划,1项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江西银涛药业公司承担的“中药新药银马抗病毒颗粒的研发”和临川区西瓜协会承担的“无公害西瓜集成栽培示范”,分别列入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全区民营科技型企业技工贸总收入0.45亿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有41家,技术贸易成交额0.215亿元。2005年,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项,完成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立项10项,组织成果鉴定(验收)项目6项(其中通过国家级审批1项,通过省级验收4项,通过市级鉴定2项),成功推广农业新品种49项。继续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万千百工程”,以点带面,较好地带动了农民科技致富奔小康。
  计生显成效。1989年,临川县全县有生育能力的已婚妇女节育率为90.18%,人口出生率15.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46‰,计划生育率74.97%。1990年,全县共完成四大手术34259例,其中纯女户结扎2590例,有效地控制了多胎生育和人口增长速度。1991年和1992年,通过建立计划生育网络和孕前管理制度,全县计划生育工作初步走上了服务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计划生育工作多次得到省地表彰。1993年,人口出生率为13.14‰,准生证发放为83.75%,发放准确率达99%以上。1994年,人口增长进一步得到控制,计划生育率达87%。
  1989年,抚州市人口出生率为12.89‰,自然增长率为8.16‰,两项指标均低于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1990年,全市成功地完成了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普查资料表明,抚州市人口自然增长基本得到控制,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好成绩。1991年,共完成结扎、上环、人流、引产四项手术6533例,占任务的133.97%。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71‰,自然增长率为7.95‰。加强了计划生育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市、乡、村三支计生队伍,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约束机制,加强孕前管理,使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正规化和科学化的轨道。1993年,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采取了新举措,切实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与农村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及配套服务措施,健全基层服务网络,提高孕前管理水平,较好地完成了人口计划控制目标,被评为全省城市计划生育先进集体。1994年,全市积极开展各项计划生育活动,大力强化基层网络和孕前管理,从严从紧控制人口增长。全年已婚育龄妇女38908人,采取各种节育措施36344人;完成“四术”3730例;环孕检69857人次,环孕检率在95%以上;人口出生率13.2‰,低于全年计划4个百分点;计划生育率92.78%,高于年初确定的85%的目标。
  1995年,临川市计划生育工作呈现新局面。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6.49‰,比计划下降2.38个千分点;计生率84.5%,比计划提高3个百分点;“四术”累计完成20531例。1996年,出生率为16.09‰,计划生育率达到85.2%,“四术”累计完成20040例,全面完成了地区下达的人口计划和各项工作任务。199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6.07‰,比计划下降1个百分点;计划生育率达到90.49%,计划生育的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宣传发动更加深入,管理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1998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5.75‰,下降1.67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达90.99%,比1997年提高0.5个百分点,“四术”累计完成17678例。1999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6.6‰,低于地区目标值0.39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达91.4%,高于地区目标0.4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四项手术21622例,计划生育合格村创建达标率达70%,高于地区目标5个百分点;计划生育“三结合”目标落实率达100%。2000年底,临川区人口出生率16.55‰,比1999年下降0.05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达91.5%,比1999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四项手术17666例,计划生育“三结合”目标落实率达100%。2001年,全区坚决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先后出台37个重要文件,整顿全区生育秩序,使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全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38‰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1.16%;累计完成四项手术11707例。2002年,加大督查落实力度,全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12‰以内,比目标值下降了近3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达91.16%,比目标值提高7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四项手术15024例,其中纯女户结扎382例,同比增加了200例,全区有10个乡镇已突破二女户结扎村村破零的目标。2003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4.26‰。计划生育率达93.6%,综合节育率为92.9%;完成二女户结扎497例,超额完成任务15%;计生网络建设凸现亮点,“关爱女孩行动”显现特色,“五非五假”治理卓有成效。2004年,全区认真搞好“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为全国“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县(区)之一,并且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上级计生部门的肯定。还多次参加全国在上海市、安徽合肥市、福建安溪县等地召开的“关爱女孩行动”培训班及经验交流会并作经验介绍。全年共投入资金86万元,在380个村新建或改建了计生办、服务室、人口学校,极大地改善了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环境,提高了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全区村级服务室达标率达89.2%。加大了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的力度。通过集中整治,查处了一批“五非五假”案件,使全区人口出生性别比趋于平衡。2004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2.8‰,计划生育率为94.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100。2005年,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四上门四到位”优质服务活动,强化制度落实;开创“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新思路,分别在北京、湖北举行的全国人口计生工作会议及全国“关爱女孩行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完善政策导向,扎实做好利益导向机制和奖励扶助工作的落实。全年完成四项手术23952例,其中结扎7892例、上环12158例,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文化体育有特色。1989年,临川县文化局编写的《王安石传奇》一书出版,熊啸空参加编写的电视剧本《明月照我还》拍摄完成,上了屏幕。吴德春等作者、演员在全省、全区戏剧创作、表演比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七里岗、华溪、唱凯等乡(镇)在全省农村广播网建设评比中,分获二、三等奖。“扫黄”工作取得重大成绩,全县查获非法书刊2743册,录音、录像带347合,整顿了书刊市场,净化了社会风气。农村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河西乡、高坪镇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农民体育先进单位。1990年,临川县举办首届音乐舞蹈艺术节和全县“丰收杯”农民文艺会演,参加了全省、全区的文艺调演,都取得好的成绩。在各种体育比赛中,获得全国比赛铜牌1枚,全省比赛金牌5枚,全区比赛金牌42枚,有2人2次破2项地区纪录,4人1队破5项地区少年纪录,刷新了11项全县纪录。县广播站被评为全省广播事业先进单位。荣山乡、高坪镇文化中心被评为全省一级文化中心。1992年,县女子龙舟队在全国第六届“屈原杯”龙舟赛和“庐山杯”国际龙舟赛上,获得金牌一枚,银牌三枚。同年又囊括了“92中国北京‘九龙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女子组全部冠军,捧回了两个金杯。临川二中被评为1991年度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云山乡、上顿渡镇被评为全省体育先进乡镇。1993年,在全省扫黄打非电话会上,临川作为全省唯一的县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建成临川县有线电视台,接收终端3000多户。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成立“临川人民广播电台”,在抚州地区第一个完成站改台任务。组织了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活动。河西乡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县二中被省教委批准为“江西省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全国七运会上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单位”称号。1994年,成功地举办了全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全省少儿田径运动会。
  1989年,抚州市政府坚持文化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一手抓“扫黄”,一手抓“繁荣”。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成功地举办了羽毛球等几项全国性的比赛,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1991年,全市电影、广播、图书、戏剧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扫黄”和文化市场整顿取得实效,文化市场主流是文明、健康和繁荣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省八运会足球赛和地区运动会等重大赛事,获全区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1992年,全市文化事业在抓好“扫黄”的同时,群众性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兴建了市文化馆游乐中心,新添了人民公园游乐设施,举办了“希望杯”业余文艺大奖赛。体育工作有新发展,成功地举办了全市运动会、国家乙级足球赛,开展“迎新春,奔小康”等一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1993年,全市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各类文化娱乐场所有所增加,新的文化娱乐形式不断涌现,广播站改广播电台一期工程已结束,二期工程也已铺开,广播节目、文艺调演均获省地优秀节目奖。体育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该市运动队参加全区九运会总分、金牌、奖牌均列全区第一名,尤其是群众性体育活动十分活跃。1994年,全市在全省、全区文艺调演活动中获奖24个,名列全区第一。各类文化娱乐场所逐渐增加,新的文艺娱乐形式不断涌现,广播站改广播电台顺利实现。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在全省九运会上,该市运动员获7枚金牌,1枚银牌,6枚铜牌,破亚洲纪录1项,打破全省纪录6项。
  1995年,临川市的文化体育活动日益丰富,文化事业不断繁荣。高坪、龙溪等12个乡镇完成第二批农村文化宣传阵地建设;罗针、唱凯等8个乡镇建起或正在筹建有线电视网,农村有线电视接收终端户达2000余户;全市拥有歌舞厅、录像厅、桌球室、书摊等文化娱乐场所200多家,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文昌桥图书馆获文化部、人事部授予的“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抚州采茶剧团创作的《星星梦》获全省第四届玉茗花戏剧节剧目三等奖、音乐设计二等奖、舞美设计二等奖、演员二、三等奖等多项奖励。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组织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在省级比赛中共获金牌24枚、银牌2枚、铜牌2枚,1人打破3项全国少年纪录。1996年,文化工作开展“百团下农村,百戏送农民”活动,整理排练7个传统剧目,配合全市农村社教活动,深入农村演出62场,观众达5万人次;全年放映百部爱国主义影片4953场,每个中小学生观看20场次,送电影下乡4405场,观众达356.9万人次;图书馆接待读者5万多人次。37个乡镇全部开通调频广播,通播率达100%,覆盖率达85%,大部分乡镇安装了有线电视,极大地丰富了城乡人民业余文化生活。在繁荣文化艺术的同时,进一步整顿文化市场,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净化文化市场。体育事业有新的进步。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兴起,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越来越活跃,行业体育活动赛事频繁,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逐年提高,老年体协活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开展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承办抚州地区中学生运动会;市业余体校学生参加全省少儿系列体育比赛,获田径、乒乓、举重等项目11块奖牌;经有关部门批准,组织销售体育彩票500万元,既筹集了体育事业经费,又增进了全民体育意识。1997年,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文艺创作精品,在全国“双龙杯”书画大赛上有30幅作品获钻石奖、铜奖和优秀奖,10件作品(节目)在全省第五届少儿艺术节上获奖;同时成功地开通农村微波有线电视,广播电视设备得到进一步改善,“省百强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大院”创建活动也取得较大进展。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好戏连台,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银牌2枚,在全省比赛中获得金牌7枚、银牌4枚,在全区十运会上,本市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131枚、奖牌221枚、团体总分2492.37分,均列抚州地区第1名。1998年,全市文化工作者创作了文艺精品近100部(件),其中小品《丰碑》入选“曹禺戏剧文学奖”参赛剧目,创作双人舞《丽娘魂归》参加了全国评比。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省十运会上全市共获得7项冠军,临川二中代表抚州地区承办和参加了全省中学生田径比赛,夺取男子团体第一名,女子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河西、华溪两乡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乡;涌现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名。1999年,大型现代采茶戏《残霞》在全省“玉茗花”戏剧节分获导演、音乐设计、舞台美术设计二等奖,表演一、二、三等级;参加全省第六届少儿艺术节,获奖17项;在全区第三届临川文化艺术节上,获奖34个。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得以较快发展,全市组织8次大规模的群体活动;在全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夺得男女团体第一名,获全省少儿举重比赛3个第一名,全省少儿乒乓球比赛单打第一名和第二名;上顿渡镇、城西乡还代表地区参加全省第四届农民运动会乒乓球比赛,获得较好成绩。2000年,临川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临川“兴农杯”农民艺术节,创作文艺精品38部(件),小戏曲《县官下乡》被选送赴京汇报演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得到较快发展,成功举办了全区武术选拔赛和全区首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提高了全区竞技体育水平。2001年,小戏曲《县官下乡》参加全国小戏比赛,采茶小戏《秀妹子》选送全省优秀节目获一等奖,书法作品《世纪小屋》获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音乐小品《雨夜彩虹》获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华东赛区剧本三等奖。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得到较快发展,本区运动员秦广荣获全国九运会94公斤级举重金牌,阮俊发获95公斤级铜牌;在全市首届运动会中,共获金牌154枚、银牌47枚、铜牌50枚,奖牌数在全市遥遥领先。涌现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个,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人。2002年,戏曲《王妈妈爱鸡》获全国老年文艺调演戏曲类金奖,在全国比赛获舞蹈类一等奖7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2人,并分别获“全国十佳、十优、十新希望之星”称号。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得到较快发展,在省十一届运动会上获金牌45枚,占全市金牌总数的一半,获省政府颁发的省十一届运动会县(区)组总分和金牌两个二等奖,被市政府授予竞技体育“贡献奖”的殊荣。涌现全国社区群众体育试点先进单位1个,全省群体工作先进单位1人。2003年,全区文艺创作喜获丰收,美术、书画、摄影作品创作获全国性奖项4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书画作品《故乡的月夜》、《巧手》获全国第二届中国家庭、妇女、儿童书画大赛二等奖。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全面进步,“体教结合”初见成效。2004年,临川采茶剧团的《王婆爱鸡》获文化部颁发的第十三届“群星奖”金奖。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送文艺演出358场,送电影下乡6000余场,送图书4600册到乡、村文化室。查处黑吧2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166件、收缴赌博机16台。广播电视工作有新发展,全年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稿4篇。调整和健全了临川体育总会和农民体育协会,建立基层体育组织和体育健身点(站)共50多个。2005年,临川区获国家文化部表彰的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区文体广电局获国家体育总局表彰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在全市第二届运动会上获金牌196枚、银牌53枚、铜牌20枚共269枚奖牌,金牌总数雄踞全市榜首,再次蝉联全市第一名。
  医疗卫生有改善。1989年,临川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为10万分之336.16,控制在省、地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1990年,全县县乡医疗单位的综合承包工作更趋完善,村级卫生所的建设与管理日益健全,茅排、河埠两个乡重新恢复和落实了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改水工作成绩显著,鹏田乡投资86500元,新挖水井17眼,改造老井10眼,一次性解决3500多人、1000多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使鹏田乡饮用水严重不足和水质标准严重超标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1992年,全县医疗卫生连续3年评为抚州地区卫生改革和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初级卫生保健不断加强,医疗网络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农村合作医疗得到恢复和发展,农村医疗保健制度进一步完善,传染病发病率每年以10%的速度递降。县医院发展较快,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先后购进了碎石机、胃镜、X光闭路电视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投资100多万元的高标准门诊大楼破土动工;成功地进行了断肢再植手术,这在全省县级医院尚属首例。1993年,改革办医模式,广设医疗网点,全县共设医疗点54个。1994年,全县脊髓灰质炎、2号病等疾病的防治取得一定成效,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有较大进展,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有所改善。
  1989年,抚州市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传染病总发病率与1986年相比有所下降,其中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达国家标准,名列全省前茅。医疗、医药、药政、农村卫生、妇女保健等工作都有所加强,医德、医风经过整顿有所好转。1991年,卫生防疫水平继续提高,全市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0万分之111。1993年,全市医疗保健工作有新的进步,特别是儿童各种免疫接种普及率均达部颁标准。
  1995年,临川市的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积极推行乡、村医疗机构联营一体化管理,加强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服务态度。全市有3个单位被评为“全区十佳医疗卫生单位”,临川市医院通过省卫生厅检查,被评为“二等甲级”医院。认真进行医疗机构整顿,取消不符合条件和布局不合理的医疗机构26个,整顿不符合乡、村条件的乡村医生123人。防疫工作进一步加强,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的好评。1996年,全市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取缔非法个体医疗机构30所,撤并84所,创二级甲等医院2所,爱婴医院1所;积极推动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加快发展农村医疗事业,建立乡镇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带,乡村卫生室覆盖率达100%,其中中级卫生室达72%;不断改进医风医德,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疗事故,儿童“四苗”疫苗接种率达95%,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控制26‰以内,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0万分之119.14之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控和灭鼠防病工作,强化药政管理,查处违反药品管理法案件4起,纠正药品采购中的不正之风,保证医疗质量。1997年,狠抓对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对城市个体医疗机构的监管,强化防疫保健工作,较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健康。1998年,全市投资500万元更新医疗设备,医疗环境进一步改善。1999年,在全市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抽调435名医务人员、组成37个医疗队开展卫生下乡和灾后防病灭病活动,实现灾后无大、中疫目标。2000年,临川市(区)全面开展防病灭病工作,提高群众的卫生保健意识,强化三级防保网络建设,重点抓了沿国道省道的11个乡镇防保站建设,加强基层卫生院基础建设,投入100多万元,改造面积1450平方米。抽调206名医务人员、组成78个医疗队开展医疗下乡活动,义诊病人5.7万人次。2001年,继续强化三级防保网络建设。2003年,全区卫生医疗工作不仅确保“非典”疫情的零输入,取得了预防“非典”的全面胜利,而且以此为契机建立了预防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全面实施农村卫生保健项目,三级防保网络枢纽作用得到巩固和发展。2004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有效地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三级卫生网络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了非典型肺炎、结核病、艾滋病、人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同年4月,临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程建设顺利开工。2005年,疾控中心大楼主体已全面竣工,完善了预防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三级防保网络进一步加强。
  文明建设重实效。到1989年底,临川县建成文明单位656个,并涌现了一批“五好家庭”和“文明家庭”。县林业局、县石灰厂、温泉乡桐乡村等4个单位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全县建立治保组织2414个,调解组织505个,有调解员1421人。全县还成立了义务消防队(组)40多个、300余人。1990年,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先后接受了省地的检查验收,获得普遍的好评,县城创“三优”检查评比获得全省一等奖。1992年底,全县有省、地命名的各级文明单位201个,其中县粮食局和审计局获省文明单位称号。在抚州地区国道线创文明路和文明村庄竞赛中,临川县316国道线获抚州地区一等奖。1994年,全县有省级文明单位7个,地级文明单位12个。
  1989年,抚州市政府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加强政治思想领域的工作,“创三优”活动继续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以及移风易俗工作都有起色。1990年,全市“创三优”活动获得全省二等奖优良成绩。1991年,全市有省级文明单位7个,地级文明单位10个,市级文明单位195个;涌现“五好”家庭13027户,占全市总户数的30%,文明家庭3848户,占“五好”家庭户数的30%。全市文明创建活动获省“三优”检查团的好评。1992年,全市在加快城市建设,为民办实事的同时,积极开展创文明卫生城市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新的发展。窗口单位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五皇殿布匹市场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全市有省级文明单位8个,地级文明单位30个,市级文明单位240个。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户,占全市总户数的30%。1993年,应邀参加了全国小城市文明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并作为全国8个先进小城市之一在大会上作经验介绍。着重整治社会治安秩序、交通秩序、市场秩序、文化秩序,组织群众性的爱国卫生活动,清扫城市卫生死角,加强殡葬管理和“蹬士”管理,整顿市容市貌,开展创文明单位和楼院活动,全市获省、地、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分别有8个、30个、206个;“五好家庭”13027户,文明家庭3848户,占全市总户数的30.3%,文明楼院19栋。
  1995年,临川市政府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全市涌现出省级文明单位15个,地级文明单位66个,市级文明单位421个。1996年,全年结合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召开大规模的“建设新临川、争做文明市民”的群众性誓师大会,地市领导到会动员,群众代表踊跃发言,向全市人民发出争做文明市民的倡议书,散发数万份文明市民公约,开展争做文明市民万人签名活动。与此同时,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开辟专栏进行系列宣传报道,在中、小学普遍开设精神文明课,还组织2000多名学生、团员、青年、妇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在窗口服务行业广泛开展文明优质服务,有力地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1998年,全市涌现省级文明单位17个,地级文明单位72个,市级文明单位399个,文明楼院121幢,文明家庭50795户,示范文明小区6个,文明示范路6条。1999年,全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市375个省、地、市级文明单位遍布各行各业,全年共评选出“五好文明家庭”38760户,农村“十星”文明户3152户,文明楼院43栋,涌现农村文化园、家庭文化院128个。2000年底,临川区有省级文明单位13个,市级文明单位63个,区级文明单位(村)303个。全区共评选出“五好文明家庭”38760户,农村“十星”文明户3152户,文明楼院406栋,涌现农村文化园、家庭文化院128个。对公安、教育、工商、建设、卫生、医药、供电、电讯等8个窗口部门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2001年,全区有省级文明单位15个,区级文明单位298个,其中文明村20个;创办文明市民学校54所,创建文明小区5个,金巢文明小区推荐上报全省文明小区;在土管、民政、交通、稽征、公路、国税、地税等7个窗口行业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树立文明示范服务形象。2002年,全区评选推荐抚州市第二届文明单位37个,全市文明示范窗口7个,省级文明行业2个;创办文明市民学校63所,创建文明小区5个,金巢小区推荐上报全省文明小区;在土管、民政、交通、稽征、公路、国税、地税等7个窗口行业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树立文明示范服务形象,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2003年,全区评选推荐省级文明单位9个,市级文明单位35个,区级文明单位260个。国税、地税、电信、移动、工商、公安、银行等窗口单位开展了“文明行业”、“文明示范窗口”评比创建活动。区集中办事大厅开展的“承诺守信,真诚服务”等竞赛活动,树立了“信用临川”的品牌。2004年和2005年,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殡葬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同时,切实抓好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使社区成为城市居民的生活乐园。
  八、不断完善法制建设 1988年,临川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廉政规定,并切实开展财政、税务、物价大检查,清理整顿公司,设立举报中心,查处违纪案件等工作。次年,县政府进一步健全廉政制度,加强对廉政建设的领导、监督与管理。扎扎实实抓了建立农业生产资料公开分配制度,党政干部违纪建私房和清收干部职工拖欠公款等几项工作,全县共查处建私房的干部55人,共收回欠款40多万元。1990年,全县先后组织了三次集中打击专项斗争,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的要求,县政府与各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单位内部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各种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减少了各种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治安的进一步好转。同时,先后6次对文化市场进行全面整顿,基本做到无黄色录像的播映,无黄色书刊的出售,进一步清除精神污染、净化社会环境。1992年,综治机构和队伍建设逐步加强。县、乡、村层层签订社会治安目标管理责任状,广大干部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的意识开始形成。防范和内保工作成绩显著,纠纷隐患得以超前化解,控制了大规模冲突和械斗的发生。政法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县刑事案件破案率和人均破案率连续3年都居抚州地区第一。县政府还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2件、建议123件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81件。对议案作了专题研究,办理完毕,对所提建议已解决了31件,逐步解决的32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1993年,加强对综治工作领导和综治队伍建设,治安案件比上年下降48%;“六害”案件下降44.4%;其它事故都有大幅度下降。在廉政建设方面,认真治理“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不正之风,刹住了领导干部违犯规定用公款购买私房,安装住宅电话和未经批准擅自购买小车及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违纪案件32件,结案30件,受政纪处分的31人,全县反腐败斗争取得一定成效。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有新的进展,加强行政执法和执法检查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了大量工作,打击非法宗教集会和各种犯罪活动,华溪乡的依法治乡经验在全国推广。
  1989年,抚州市继“十法一条例”的普法工作顺利完成后,又开始依法治市活动,市民的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在廉政建设方面,市政府每年多次主动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向有关部门通气,对招工、招干、招生、征兵、“农转非”、农资分配供应等8个方面实行公开,建立举报制度,完善监督体系。全市认真清理干部违纪建私房,清收干部职工拖欠公款。27户干部建私房的问题已经查清并分别作出处理,全市干部职工原欠公款收回90%以上。1990年,市政府坚决执行一系列廉政规定,领导带头,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违法乱纪行为。全年查处违纪建私房案5件,贪污1件,腐化堕落道德败坏2件,官僚主义失职渎职1件。1992年,全市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在较突出的位置,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政治、经济、行政、法律和教育等多种手段,围绕“打、防、帮、安、教”五个字,广泛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市得到加强,群防群治网络进一步健全,帮教工作进一步落实,各类民事纠纷得到有效调处,严打专项斗争取得明显成果,刑事案件上升的趋势基本遏制住,发案率比1991年下降23%。全市还通过“二五”普法和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开展严打和专项斗争,破获一批大案要案,捣毁一批犯罪团伙,抓获一批在逃犯罪分子,判处一批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全年发案率比1991年下降了17.2%,大案要案发案率下降12.1%;破案率达87.8%,特大案件破案率达95.2%,社会秩序趋于稳定,群众的安全感有所增强。1993年,全市着重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打击、防范、教育、管理、改造、建设”等综合治理措施,先后开展打击“车匪路霸”和“反盗窃”的专项斗争,开展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公捕公判活动,追捕一批逃犯,侦破一批积案,打击现行犯罪,震慑犯罪分子,遏制刑事犯罪上升的趋势,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了16.4%,破案率提高3.2%。1994年,抚州市实现在全地区综治工作先进“四连冠”。全年先后开展打击“车匪路霸”、“反盗窃”、“追逃百日大会战”等专项斗争。在廉政建设方面,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按照中央两个“五条标准”、省委的“七条要求”和地委的“三清”(清房、清车、清欠)规定,带头做到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树立威信。同时,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处理各种违纪人员42人。认真纠正少数部门利用职权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谋取小团体利益,甚至索拿卡要和大吃大喝的不正之风。这一年,市政府严格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凡重大决策、重大举措出台,政府不仅事先充分征求人大、政协的意见,根据法定程序报人大批准,事后还及时将执行情况向人大、政协反馈。
  1995年,临川市政府进一步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从严从快的方针,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317起,刑事案件发生率比上年下降28%。积极组织开展“二五”普法教育,普及教育面达到90%以上,增强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加强执法监督和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基层群防群治组织,努力调解群众性纠纷械斗,全市共有治保组织762个2948人,治安巡逻队87个,522人,帮教组织381个,调解组织962个。全市政法系统共审理经济案件1688件,为企事业单位换回经济损失5140万元。认真开展查处违纪案件、整顿行业不正之风、制止三乱、减轻农民负担等工作,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46件,处分违纪人员34人。清理干部职工违规购买公房和集资建房52套,面积3418平方米。取消行政事业单位乱收费项目70项,清理乱收费金额285.3万元。取消向农民摊派、乱收费项目33项,查处典型坑农、害农、加重农民负担案件3件。同时,对乡镇领导干部用公款购买和使用“大哥大”进行清理。1996年,市政府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适时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本市考察和指导工作,虚心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及时认其地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市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5件,政协委员提案132件,回复率100%,满意率94.3%。全面部署“三五”普法教育工作,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和《临川市依法治市五年规划》、《临川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把“三五”普法工作纳入依法治市的重要内容。开展严打斗争,攻坚破案19件,捕获在逃犯40多人;加强社会面的控制,开通110报警服务台,建立巡警上街巡逻制度;积极开展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及时调处群众性纠纷械斗,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刑事犯罪上升的趋势,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市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等“三项”制度,开展纠风专项治理活动,认真清查“小金库”,加强公路“三乱”的清理,整顿医疗卫生市场,切实制止中小学乱收费,狠抓农民减负工作,查处少数领导干部违纪占房、购房和集资建房。全年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06件,其中涉及副科级以上干部及万元以上的大案要案23件,对违法违纪人员进行严肃处理。1997年,市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1件,政协提案157件,回复率100%,满意率94%。全年破获刑事案件330起;坚决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较好地完成了综治工作目标;加大防火安全排查整改,全年共排查出火险隐患100多处,下发整改通知书65份,其中38份已得到整改或基本整改;110报警服务台加强了巡逻制度,全年出动警力9049人次,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294人。全年清理违规购建房17套,收缴违纪房款8.5万元,清理移动电话144部,收回资金27.05万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02件,处分违纪违法干部109人,追缴违法违纪金额13万多元。还先后在春节和中共十五大召开期间四次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发放《“三五”普法手册》2200套,资料6000余份,并在全省率先制订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暂行规定,为普法工作规范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另外,还按照“试点引路、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稳步推进”的思路,抓好了15个普法依法治理试点,推动全市普法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该年6月,还专门举办“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法制讲座,市六套班子及400多名副科以上干部参加听课。1998年,市政府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6件,政协委员提案121起,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达95%。加强对政法队伍的教育整顿工作,清调不适合政法机关工作人员11名,辞退长期从事第二职业、旷工不上班干警4名。先后抽调干警7000多人次,分6批对全市29个乡镇、街办进行整治,先后破获7起特大抢劫杀人案,抓获各类逃犯128名,摧毁带黑社会性质流氓团伙8个。110报警台严格履行职责,全年出动警力13637人次,抓获各种违法犯罪嫌疑人248人;全年成功制止天主教徒预谋的大型非法宗教活动3起;刑事犯罪率比1997年同期下降了3.5%,社会秩序明显好转。全年共停建、缓建办公楼3项,停止装修房屋62项,清理移动通讯工具180部,并对其中108部作了折价处理给个人,压缩公费出国旅游80人次,节约费用24万元,压缩会议125个,节约费用30万元。全年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105件,其中党员干部114人,副科级以上干部16人。1999年,全市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7件,政协委员提案106件,回复100%。全市共破获刑事案件557起,其中大案173起,特大案54起,摧毁各类犯罪团体51个。为配合严打斗争,在全市范围开展追逃竞赛活动,抓获各类逃犯189名。及时调处群众性纠纷械斗,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全年清理违规多占房177人,超面积住房283人,超出规定面积6150人,退房140套,收缴违纪房款9.6万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11件,其中大案要案28件,处分违纪违法干部111人,其中科级以上干部21人,追缴违法违纪金额16.09万元。
  2000年,临川市(区)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8件,政协委员提案131件,回复率100%。市(区)政府在区委的领导下和市(区)人大的督导下,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推进全区依法行政全面、深入的开展,切实把行政职权纳入法制化轨道,做到依法办事,从严治政。坚持从严治警,实行干警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加强公安干警队伍建设。贯彻严打方针,从重从快从严打击各类犯罪分子,全区共破获刑事案件858起,摧毁各类犯罪团伙39个。为配合严打斗争,在全区范围开展追逃竞赛活动,抓获各类逃犯128名。及时调处化解群体性纠纷械斗,防止事态的发展,开展“制非”专项斗争,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大廉政建设力度,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20件,其中大案要案28件,处分违纪违法党员干部125人,挽回经济损失40.35万元。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清车专项活动,共缴封小车142辆,公开拍卖43辆。2001年,建立区政府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政协主席列席区长办公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充分发挥人大在干部任用工作中的民主作用、审议政府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作用、监督政府部门执法行政中的指导作用。及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回复率100%。大力开展“严打”专项斗争,全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40起,查处治安案件150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61人,批捕608人,审判387人;摧毁犯罪团伙54个,抓获成员234人,其中带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5个,抓获作案成员111人;抓获逃犯403人;收缴非法枪铳1521支。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397起,及时消除不定安因素;坚持“制非”斗争,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实施监管教育转化。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出台配备使用小车及违规处理办法,制定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准参与赌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组织纪律等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坚决制止收受礼金、红包等现象。对全区各乡镇和单位在执行有关廉政建设规定进行认真的督促检查,先后处罚了部分单位领导违反会议纪律的行为,通报批评4个单位在组织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全年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65件,处分违纪干部169人,其中副科以上干部18人,清缴违法违纪金额20余万元。先后取消一批涉及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规范中小学收费项目和标准,开展治理公路“三乱”专项检查,达到省道、国道基本无“三乱”的目标。2002年,启动全国“四五”普法教育,注重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继续坚持区政府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政协主席列席区长办公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及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回复率100%。大力开展“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专项斗争,全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58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52人,批捕396人,审判315人;摧毁犯罪团伙44个,抓获成员151人,抓获逃犯446人,追逃率为54%;破获盗窃案件101起,抓获嫌疑人59人;摧毁毒品犯罪团秋9个,缴获毒品30.7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72起,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组建6支群防群治队伍,构筑实体治安防范体系。对全区各乡镇和单位在执行有关廉政建设规定进行认真的督促检查,先后处罚224个单位违反会议纪律的行为,通报批评部分单位在组织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全年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20件,处分违纪党员干部120人,其中副科以上干部8人,清缴违法违纪金额70余万元。2003年,继续推进了“四五”普法教育。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政、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6件、政协委员提案180件,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达97%以上。全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902起,摧毁犯罪团伙3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19人。及时侦破市区系列飞车抢夺案、“2·14”特大绑架案、“4·21”杀人案、“5·14”特大投毒杀人案、“9·17”杀人案等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同时,结合“严打”整治斗争,大力开展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先后组织3次缉枪治爆集中统一行动,收缴枪铳163支,摧毁1个制铳窝点。正确处理非法宗教问题,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7名重点人员经专门教育已全部转化,同时抓好转化人员的后续帮教和巩固提高工作。2004年,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全市目标考评中获第三名。切实加强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坚持不懈地狠抓严打专项斗争,坚决打黑除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邪教势力,坚决取缔天主教地下势力非法活动。全区摧毁犯罪团伙59个,抓捕犯罪嫌疑人565名,追捕逃犯267人。全省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流动现场会的代表到本区多个防控体系建设点上参观指导工作。“四五”普法活动深入开展,同年8月,孝桥镇孝桥村被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2005年,坚持推行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实行政务公开和行政执法责任制等各项监督机制,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四五”普法工作成效显著,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受到省、市考核组一致好评。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作用。同时,坚持“加强领导、严格程序、注重时效、务求实效”的原则,认真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达95%以上。全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902起,人均破案数同比上升6%,摧毁犯罪团伙76个成员216人,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394名,追捕逃犯277名,及时破获了11起年内命案及4起历年命案,查处治安案件2101起1787人(次),查破经济案件23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同时,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突出打击重点,改进打击方式,增强打击实效。坚持防患未然,及时制止各类非法宗教活动,成功制止了非法突发事件,被评为全省宗教领域重点难点问题专项整治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临川区志(1987-2005)》

出版者: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新编《临川区志》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志工作者近六个寒暑的辛勤耕耘,今天终于问世了!她的出版发行,是全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