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058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分类号: F203.9
页数: 6
页码: 293
摘要: 1987~1995年,分设抚州市、临川县工商行政管理局。1995年11月,两局合并为临川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内设局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监察股、法制教育股、财务股、企业股、个体股、市场股、合同股、广告股和车队。1999年6月,工商系统实行垂直领导,临川市工商局划归抚州地区工商局管理。2000年,临川撤市设区,临川市工商局改为临川区工商局,隶属关系未变。是年底,内设机构除将两个办公室合为人秘股,增设……
关键词: 工商行政管理 抚州市

内容

1987~1995年,分设抚州市、临川县工商行政管理局。1995年11月,两局合并为临川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内设局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监察股、法制教育股、财务股、企业股、个体股、市场股、合同股、广告股和车队。1999年6月,工商系统实行垂直领导,临川市工商局划归抚州地区工商局管理。2000年,临川撤市设区,临川市工商局改为临川区工商局,隶属关系未变。是年底,内设机构除将两个办公室合为人秘股,增设一个档案室外,其他股(队)不变。有下属工商所23个,在编人数共507人。
  2005年,临川区工商局局长李国新。
  一、队伍建设 1987~1995年,抚州市和临川县工商局先后共举办法律法规学习班37期,参学人数618人(次),举办办案人员学习班16期,参学人数268人(次),岗前培训班21期,参学人数352人(次)。还派员参加省、地工商局举办的法律法规学习班26期,参学人数410人(次)。
  1996~2000年,临川市工商局进一步加强对全体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和法制教育,先后共举办法律法规学习班24期,参学人数786人(次),举办办案人员学习班2期,参学人数60人(次)。公务员培训班1期,参学人数90人(次)。派员参加省、地工商局举办的工商专业知识培训班23期,参学人数504人(次)。
  1987~1995年,抚州市和临川县工商行政系统共有2个单位获国家工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5个单位获省工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8人获省工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2000年,临川市工商系统共有2个单位获国家工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8个单位获省工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二、市场建设与管理城市市场建设 1995年以前,城市市场建设多由工商部门独家投资兴建。抚州市工商局先后建起老五皇殿小百货商场、抚北市场、东门口圆顶集贸市场、五皇殿集贸市场、桥东集贸市场、清风门鞋帽市场、废旧品专业市场、环城南路副食品市场、青峰集贸市场等9座,市场总面积22256.68平方米,总投资额1622万元。临川县工商局继独资兴建了面积为12900平方米的“农村大世界”农贸综合市场后,又兴建了韩樟桥百货一条街,市场面积1000平方米,投资额30万元。社会投资先后建起抚州印染厂区农贸市场、剪子口粮油市场、桥东水果批发市场、五皇殿精品市场、康达商城、飞云阁商厦等6座,市场总面积15559平方米,总投资额1686万元。
  1996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民办市场脱钩”的决定精神,临川市工商局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兴建市场,市场建设投资进一步向多元化转变。是年,社会投资兴建了迅东广场、富奇农贸市场、星洲商城3个市场,市场总面积7213平方米,总投资额1040万元。
  1997年,市工商局先后与抚北镇、洋洲乡政府联合兴建了抚北集贸市场和洋洲家具市场,市场总面积3444平方米,总投资额257万元。社会投资先后兴建了金临集贸市场、金临西瓜专业市场、荆公路服装商城3个市场,市场总面积6460平方米,总投资额646万元。
  1998年,由香港利达行投资兴建五皇殿商城,市场面积73600平方米,投资额达8000万元。该市场的建成,成为全市多功能楼层式室内最大市场。是年,市工商局还独资兴建了若士路、穆堂路、沿河路3个小商品市场,市场总面积6710平方米,总投资额38万元。
  2000年底,临川区共有城市各类市场31个,总面积158142.68平方米。
  农村市场建设农村市场建设均为乡镇人民政府向社会集资兴建,市场建筑以棚顶结构为主。
  1995年4月以前,临川县先后在太阳、大岗、湖南、东馆等乡镇建起农贸市场4个。太阳乡农贸市场面积6460平方米,投资额160万元,1987年建成。大岗镇农贸市场面积2480平方米,投资额18万元,1991年建成。湖南乡农贸市场面积2400平方米,投资额12万元,1992年建成。东馆乡农贸市场面积3000平方米,投资额36万元,1994年建成。
  1995年4月成立临川市后,农村贸易日趋活跃,对农村市场提出更大需求,全市迅速掀起农村市场建设的高潮。是年,在红桥、高坪、荣山等乡镇建起农贸市场3个。红桥镇农贸市场面积6500平方米,投资额30万元。高坪镇农贸市场面积4000平方米,投资额36万元。荣山乡农贸市场面积2740平方米,投资额40万元。1997年,在崇岗、腾桥、连城、罗针、唱凯、三桥等乡镇建起农贸市场6个。崇岗镇农贸市场面积5400平方米,投资额250万元。腾桥镇农贸市场面积13000平方米,投资额120万元。连城乡农贸市场面积4200平方米,投资额110万元。罗针镇农贸市场面积4800平方米,投资额280万元。唱凯镇农贸市场面积7900平方米,投资额520万元。三桥乡农贸市场面积2000平方米,投资额54.4万元。
  1998年,罗湖乡人民政府以大手笔投资550万元,兴建大型综合市场一个,市场面积1300平方米,采用室内楼层与棚顶相结合的结构建成,成为全市集商品批发和零售于一体的最大农村贸易市场。
  2000年底,临川区共有农村市场14个,总面积69880平方米。
  市场管理 1988~1994年,抚州市和临川县工商局根据管而不死,活而有序的原则,规定凡进入集市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或个体(除自产自销菜农外)均需办理摊位证。对肉类经营重点加强管理,分别成立了生猪定点宰杀领导小组,对上市的生猪实行统一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管理。同时,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市场活动,制止场外交易、无证经营等违章行为,严厉打击强买强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不公平竞争行为。几年来,市场成交额逐年上升。1988年,抚州市和临川县市场成交总额分别为17838万元和25418万元。1993年,成交总额分别增至34124万元和33217万元。五皇殿集贸市场于1990年和1992年两次荣获全国工商系统文明市场称号。
  1995年,临川市工商局进一步推进市场规范化管理,制订岗位责任制,市管人员分片划段包干管理,对“三无”企业进行了一次大清理。对种子市场进行了一次大检查。在城市各大菜场实行净菜上市,净化市场环境。全市市场年成效总额10532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7%。
  1996年,在全局开展“形象年、执法年”活动,号召全体工商人员“做合格的工商干部,当人民满意的公务员”。5月,联合有关单位对各市场开展打击假冒伪劣营养保健食品大检查。6月,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开展“讲文明、讲守法、讲奉献”活动。是年,全市市场成交总额1298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2%。五皇殿集贸市场第三次获全国文明市场称号。获此殊荣的还有上顿渡镇农村大世界集贸市场。
  1997年,市工商局建立市场巡查制度,强化市场管理。在五皇殿集贸市场、清风门鞋帽市场等几个大型市场设立巡查岗亭,设置了“12315”举报投诉网络。向市民公开提出“有困难,找工商”的口号。全年市场成交总额1577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5%。
  1998~1999年,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等违章违法行为。建立市场赔偿制度,在各大集市推行有限赔偿承诺服务。进一步加强肉类经营管理,将固定宰杀生猪点5个合并为2个。全面整顿夜市,重新划定范围,纠正占道经营。1998年,全市市场成交总额178273万元,1999年增至196083万元。
  2000年,开展专项执法行动。7月,先后5次对个体工商户大规模清理整顿,共取缔无照经营2005户。8月,对全市安全生产经营户和各集贸市场进行多次拉网式排查,做到安全生产不留死角,不留隐患。10月,对各大集贸市场进行一次防火安全大检查,确保市场安全。是年,全市市场成交额214770万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9.5%。
  公平交易检查为营造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临川工商部门始终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与欺行霸市,制假贩假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1988~1989年,抚州市一些部门和单位,打着合法的幌子,进行倒卖钢材、木材、卷烟、化肥等不法活动,市工商依照国家工商局发布的《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施行细则》予以打击。两年共查处各类投机倒把、假冒伪劣等违法违章案件8起,共罚没金额37495元。其中重点查处了抚州地区二轻物资供应公司非法倒卖钢材指标案,没收非法所得16113.53元。
  1990~1991年,抚州市工商局两年共查处各类投机倒把、假冒伪劣等违法违章案件16起,共罚没金额35545元。临川县工商局两年共查处各类投机倒把、假冒伪劣等违法违章案件73起,共罚没金额69464元。其中重点查处了红桥粮行收受回扣推销劣质肥皂案,没收非法所得2722.8元和回扣款18020.6元,并处以罚款1037.7元。
  1992~1994年,各类违法违章案件呈上升趋势,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对此,抚州和临川工商局分别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斗争月活动。一面加强有关“打假”的法律法规宣传,举办“打假”成果展览,上街开展咨询活动,向消费者宣传辨别真假商品的有关知识。一面加大对假冒伪劣违法违章行为的打击。3年来,抚州市工商局共查处假冒伪劣违法违章案件66起,共罚没金额65796元。其中重点查处了抚州市华丰贸易公司销售假冒永久牌自行车案和抚州地区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经营的假冒松下2188型彩电案。临川县工商局共查处假冒伪劣违法违章案件184起,共罚没金额240769元。
  1995~1996年,临川市工商局在打击投机倒把违法行为的同时,继续开展“打假”、“治劣”活动,对卷烟、白酒、饮料、油料、电器、化妆品、药品等商品进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仿冒知名商标、仿冒他人企业名称、仿冒包装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两年共查处各类投机倒把、假冒伪劣等违法违章案件107起,共罚没金额222534元。其中重点查处了刘某生产销售假冒月月红牌洗衣粉案,没收假冒月月红洗衣粉500箱,并处以罚款1万元。
  1997年,重点查处了销售假冒强力鸡瘟灵兽药案,没收当事人非法所得46740元,扣留假冒强力鸡瘟灵兽药300箱予以销毁。市工商局并以此案例为典型,再次掀起一次“打假”宣传活动的高潮。还在全市开展无假冒商品单位评比活动。是年,共查处各类投机倒把、假冒伪劣违法违章案件53起,共罚没金额55400元。
  1998~1999年,市场出现大量乱标第一、冒用名优标志、伪造产地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和不正当有奖销售活动,各类违法违章案件迅速上升。市工商局依据国家工商局《关于禁止有奖销售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组织人员加大执法力度。两年共查处违法违章案件272起,假冒伪劣案件46起,共罚没金额2390948元。
  2000年,重点查处了假酒、假烟、假饮料、假农资等商品,全年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18起,没收假酒236箱,假烟560箱,劣质饮料126箱,劣质食品1262公斤,假农药146吨,假化肥280吨,劣质谷种5800公斤,劣质农膜1006公斤,劣质一次性注射器50000袋,共罚没金额101500元。
  三、登记注册管理企业登记注册管理 20世纪90年代初,抚州市和临川县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的企业在1000户左右,注册资金共4亿元上下。
  1992年,抚州市企业登记注册户数增至1484户,临川县企业登记注册户数增至1678户,注册资金会计增至5亿元。
  1993年,市、县工商局采取“四放宽”(放宽对企业经营范围和方式的核定、放宽对企业名称的限制、放宽对企业注册资金的限制、放宽对企业的审批条件)措施,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临川县企业登记注册户数增至1800多户,新增企业以第三产业居多。
  1996~1998年,全市企业登记户数增至2129户,注册资金8.5亿多元。
  1999年,支持国家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为关、停、并、转企业及时办理登记注册手续。是年,全市共有小型国有企业进行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出售等多种形式的战略改组87户,均及时做好登记注册手续。同时,做好年检工作,对“三无”企业、假出租、假公司、假集体制企业做出处理。至2000年,全市企业登记注册户数减为1796户,注册资金减为7.19亿元。
  个体私营经济登记注册管理 1990年,抚州市有个体工商户3164户,从业人员2910人,注册资金1866万元。私营企业39户,从业人员422人,雇工人数383人,注册资金76万元。临川县有个体工商户5004户,从业人员11636人,注册资金1142万元。私营企业33户,从业人员1126人,雇工人数1078人,注册资金228万元, 1993~1995年,抚州市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分别增至8097户、21100人、6145万元。私营企业户数、从业人员、雇工人数、注册资金分别增至98户、1176人、1060人、118万元。临川县个体工商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分别增至14195户、40405人、3854万元。私营企业户数、从业人员、雇工人数、注册资金分别增至230户、3387人、3108人、1393万元。
  1996年,临川市工商局借鉴外地经验,一方面采取先发展、后规范,先放开、后完善,先扶持、后收益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兴建改造市场,提供良好的经营场所,使个体私营经济得到更加快速发展。全市个体工商户增至25905户,从业人员68917人,注册资金36583万元。私营企业增至779户,从业人员10897人,雇工人数10012人,注册资金4974万元。
  1997年,对企业下岗人员和社会残疾人办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对农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个体工商户,在经营收费上予以优惠。进一步完善有关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措施,为经营户办照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全市个体工商户进一步发展到31010户,从业人员86603人,注册资金47572万元。私营企业发展至1001户,从业人员13600人,雇工人数12397人,注册资金8630万元。
  1999年,市工商局贯彻执行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有关规定,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大户参与到国有集体经济改制、改组中来,全市先后有83户国有企业被个体私营企业业主租赁、承包或购买,32户国有企业被个体私营业主参股和融资。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监管力度,对无照经营进行清理和查处。凡符合条件的,给予补办营业执照,不符合条件的予以清理,屡教不改的给予罚款处理。由于历年因素,不少个体、私营企业户名存实亡,经过清理,消除水分,至2000年,全区个体工商户减为6914户,从业人员15878人,注册资金18829万元。私营企业59户,从业人员790人,雇工人数718人,注册资金1229万元。
  四、商标管理 1988~1989年,抚州市工商局受理申请注册商标12件,批准注册12件,查处假冒商标侵权案件4起,罚没金额3000元。
  1990年,抚州市工商局受理申请注册商标4件,批准注册4件,查处假冒商标侵权案件7起,罚没金额3000元。临川县工商局申请注册商标3件,批准注册2件,查处假冒商标侵权案件14起,罚没金额7000元。
  1992年,规范商标管理工作,建立注册商标登记簿、商标登记卡和档案盒,达到一户一档。是年,抚州市工商局受理申请注册商标4件,批准注册3件,查处假冒商标侵权案件14起,罚没金额7000元。临川县工商局受理申请注册商标3件,批准注册2件,查处假冒商标侵权案件21起,罚没金额13000元。
  1993年,鉴于假冒商标侵权案件呈继续上升趋势,市、县工商局趁《商标法》颁布10周年之际,组织力量大张旗鼓地开展一次《商标法》宣传活动,提高企业法人的商标法律意识。是年,市、县工商局查处假冒商标侵权案件分别为4起和3起,发案率明显减少。
  1995年,进一步加强商标管理,临川市工商局单独设立商标股。举办一期由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学习《商标法》培训班,帮助和指导企业法人正确运用商标战略开拓市场。全年受理申请注册商标5件,批准注册5件,查处假冒商标侵权案件13起,罚没金额9000元。
  1996年,市工商局商标管理人员深入企业,为他们出谋献策,鼓励他们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加强对商标印制监管工作,印制单位实行定点、建档、审查制度。全年受理申请注册商标20件,批准注册20件,查处假冒商标侵权案件14起,罚没金额18000元。
  1998年,以保护商标专用权为核心,进一步强化商标执法力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是年,查处假冒商标侵权案件12起,罚没金额39000元。
  2000年,积极引导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办理商标注册,提高产品竞争力。组织推荐“博雅”、“永惠”、“临川”、“松鼠”等部分名优产品商标参加全省第四届著名商标评选活动。
  1988~2000年,临川先后共有注册商标135件,其中国有企业注册商标62件,集体企业注册商标27件,个体私营企业注册商标16件,有限公司注册商标30件。
  五、广告管理 20世纪90年代,广告形式开始多样化,临川常见的广告形式有:印刷品广告(报纸广告、号簿广告等)、电子媒体广告(电视广告、广播广告等)、户外广告(布幔广告、灯箱广告、汽球广告、路牌广告、墙壁广告、张贴广告等)。
  1990年,抚州市工商局办理申请发布各类形式广告7100件,查处违章广告125件,临川县工商局办理申请发布各类形式广告5000件,查处违章广告32件。
  1994年,市、县工商局分别办理申请发布各类形式广告14000件和8000件,分别查处违章广告51件和42件。
  1996年,临川市工商局加强对广告经营单位经营资格的审核,加强对广告代理资格的检查。是年,全市有广告经营单位21家,从业人员168人,办理申请发布各类形式广告61000件,查处违章广告117件。
  1997年,市工商局举办“广告事业技术岗位资格”培训班。是年,广告经营单位增至28家,从业人员273人,办理申请发布各类形式广告36000件,查处违章广告20件。
  1998年,为提高全市工业产品的社会知名度,组织工商企业名优产品在市区发布广告,并统一规划。在临川大道上制作了“临川贡酒”产品路牌广告200多块。是年,办理申请发布各类形式广告41000件,查处违章广告10件。
  2000年,对广告经营单位进行年检工作。全市38家广告经营单位经过年检,注销1家。380名从业人员大多数取得《广告专业技术岗位资格培训证》。全年办理申请发布各类形式广告50000件,查处违章广告8件。
  六、经济合同管理合同鉴证 1988~1990年,抚州市工商局充分发挥合同行政监督的职能,共鉴证合同344件。
  1991年,抚州市工商局开始推广经济合同示范文本,要求有经济往来的企业都来使用规范文本,防止企业因签约疏漏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是年,鉴证合同12件。
  1992~1995年,抚州市工商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经济合同法修正案》和国家工商局《关于印发<打击合同欺诈专项执法行动方案>的通知》,对合同往来较多的企业重点进行执法检查,共鉴证合同1317件。
  1996~2000年,临川市工商局积极扩大应用合同示范文本,重点加强种子、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购销合同和信贷合同的监管,对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实行强制性鉴证,共鉴证合同18098件。由于在合同鉴证中做到事前服务,事中监督,事后查处,有效地预防了上当受骗,促进了鉴证合同的履行。
  合同调解与仲裁临川工商部门成立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对合同纠纷案件依法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依法做出仲裁。1988年,抚州市工商局受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8起,调解3起,仲裁5起。1989年,抚州市工商局受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9起,争议金额293万元,调解6起,仲裁2起。
  1990~1995年,抚州市工商局受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322件,争议金额120.54万元,调解258起,仲裁64起,为企业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391万元。
  1996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工商部门对合同仲裁职能取消。此后,临川市工商局只开展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工作。至2000年,共行政调解39起,调解金额183.2万元。
  重合同守信用评比活动开展重合同,守信用评比活动,旨在促进企业依法签订和履行合同,使合同真正发挥其发展企业横向联系,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1987~1995年,抚州、临川两地共评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10家,其中市(县)级107家,地级61家,省级42家。
  1996年,贯彻省工商局《关于改进“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命名程序和管理办法的通知》,在继续做好评比工作的同时,对上年评出的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进行年检,只有67家继续保持荣誉称号。
  1998年,评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46家,其中市(县)级23家,地级8家,省级15家。
  1999~2000年,对上年评出的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进行年检,有10家继续保持省级荣誉称号,他们是:临川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江西车辆开关厂、临川市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临川市洋洲房地产开发公司、临川市孝桥建筑工程公司、临川市城市综合开发公司、抚州第一百货商店、临川市第五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临川市荆公路建筑工程公司、临川市第六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获地级荣誉称号的企业增至11家,他们是:临川市商贸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抚州九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临川市西湖水磨石雕塑制品厂、临川市城市建筑工程公司、临川市房屋建筑工程公司、临川市毛巾厂、临川市抚河开发公司、临川市环宇石材有限公司、临川市教育基建工程公司、抚州地区物资贸易有限公司、抚州地区银达房地产开发总公司。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临川区志(1987-2005)》

出版者: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新编《临川区志》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志工作者近六个寒暑的辛勤耕耘,今天终于问世了!她的出版发行,是全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