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计划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053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计划管理
分类号: F20
页数: 3
页码: 282
摘要: 1987~1995年4月,分设抚州市、临川县计划委员会。1995年5月,两县市计委合并为临川市计委。1997年,内设综合股、工商能源外经股、农业股、投资与设计审查股、办公室、农业区划与国土办公室、饲料工业协会。2000年10月,临川撤市设区后,改为抚州市临川区计划委员会,内设机构未变,在编人数共18人。2003年9月,改称发展计划委员会,内设机构增加物价局。
关键词: 计划管理 抚州市

内容

1987~1995年4月,分设抚州市、临川县计划委员会。1995年5月,两县市计委合并为临川市计委。1997年,内设综合股、工商能源外经股、农业股、投资与设计审查股、办公室、农业区划与国土办公室、饲料工业协会。2000年10月,临川撤市设区后,改为抚州市临川区计划委员会,内设机构未变,在编人数共18人。2003年9月,改称发展计划委员会,内设机构增加物价局。
  一、计划体制改革 1993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抚州市和临川县的计划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至2000年,基本建立起以指导性计划为主体的新的计划体制。改革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改进和完善计划方法。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宏观经济总量调控目标,取消市、县工农业生产领域和出口商品的指令性计划,将一些重要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改造为预期目标,突出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增强计划的预测性和指导性。改进中长期计划方法,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村社会总产值、价格总水平等计划。同时,将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列入中长期计划中,使计划内容更加丰富、全面。二是转变计划管理职能、减少和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浮动的管理,逐步使计划工作由传统的指标分解、资金分配和实物管理,转移到制定规划、培育市场和重点工程建设上来,做好综合平衡、协调服务工作。“九五”期间,临川市计委在重点工程建设上加大工作力度,从工业、农业、粮食、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配合有关部门跑项目、争资金和招商引资,先后向国家和省计委申报了一批要求资金补助和建贷项目,仅1998~2000年三年累计争取得到国家建设资金1.91亿元。利用这笔资金先后实施了抚州城的内环路、南环路、二仙桥110KV变电站、荆公路水厂、煤气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同时,先后写出了《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对临川经济发展的思考》等论文4篇、《临川市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调查》等调查报告3篇。三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从资金源头对投资总量实行调控,突出投资结构的调整,加强重点建设。改革投融资金方式,按照投资活动的不同性质,将投资项目划分为竞争性、基础性和公益性,实行政策性投资贷款和商业性贷款分离,明确投资主体,强化提交风险约束机制,建立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法人投资责任制度、招标投资和施工监理制度等。
  二、计划管理范围工农业计划管理经过计划体制改革后,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安排,在年度计划中指令性计划逐年缩小,指导性计划成为主要形式。工业产品中的指令性计划,1987年抚州市为19种,临川县为30种,2000年临川市缩减到6种。农业产品中的指令性计划,1987年抚州市为21种,临川县为27种,2000年临川市缩减到8种。
  物资计划管理 1987~1990年,对煤炭、钢铁、原油、木材、水泥等少数重要物资实行指令性分配,按照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先计划内,后计划外;先指令性计划,后指导性计划的分配原则,下达到用材单位,牌价供应,其他用材,产销面议,议价购销。抚州市和临川县计委还就计划物质的分配分别建立了“两公开一监督”制度。1991年后,物资全面放开,计委不再安排物资计划。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全民、集体和个体投资,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指导性计划实行管理。
  对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实行审批程序。凡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必须先提出项目建议书,按隶属关系和权限通报上级,经批复后,才能进行前期工作,否则不能开工。凡资金不到位,条件不成熟,手续不齐全,未经设计和概算审查的项目,计委不予批准开工,财政不予拨款,银行不予贷款,城建不予放线和办理施工手续,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动工。1988年,贯彻国务院《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严格实行指标控制和考核的通知》精神,抚州市清理在建项目77个,总投资9606.12万元,经清理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停、缓建项目14个。1992年后,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办事效率,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集中有关部门集体办公、简化审批程序。1995年,制订《临川市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制度试行办法》,生产性项目的审批权限市计委扩大到500万元,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批权限计委扩大到100万元。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对自限资金有权自主支配。
  商业、外贸计划管理 1987~1993年,对人民生活必需品,包括粮食、棉花,实行合同定购。出口产品实行指令性计划,其产品由企业按计划组织生产。1994年后,粮、棉放开,全部农副产品实行指导性计划。为扩大对外贸易,出口产品亦取消指令性计划,计委只编制出口总额计划。
  国土开发和建设用地计划管理 1989年,抚州市和临川县计委开始编制土地开发和建设用地计划。1991年,针对基本建设中滥占耕地、乱占耕地、非法使用耕地的不良现象,对建设用地实行严格控制,实施江西省印发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证》,按下达指标执行,不得突破。1995年后,临川市计委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严格了用地审批手续。
  科教等社会事业计划管理科技、教育、广播、电视、环保等计划,均实行指导性计划。由主管部门编制,经计委综合平衡后下达。人口计划计委只下达年末总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的控制指标,作为政府对乡镇、街道年终考核的依据。
  三、计划编制 1990年后,计划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中长期计划上来,强化中长期计划的研究和编制。编制方法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进行。先由基层上报建议计划,然后由计委结合上级要求和本地实际情况,经过综合平衡,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请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最后正式下达。
  十年规划(1991~2000年)和“八五”计划(1991~1995)。《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草案》,于1992年3月编制,是年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确定了到2000年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在工业规划布局上,提出了组建汽车、农用车、化工和纺织四个企业集团的设想;在农业规划布局上,提出了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抓好蔬菜、畜牧、水产、林果四大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建立起“城郊型农业”的设想。
  《临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草案》于1991年3月编制,同年县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规划》确定了到2000年临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农业方面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使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61.8%提高到72%。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利用农副产品和当地原料的加工业,搞“一县一业”和“一乡一品”,形成地方特色和优势。工业方面,以调整产品结构为突破点,以拳头产品为龙头,重点抓好食品、机械、化工等行业的改组改造,使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44.%上升到55%。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九五”计划(1996~2000年)和2010年远景目标。1995年,抚川市与临川县合并为临川市,市计委从新的情况出发,在原市、县的十年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补充,编制了《临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远景目标从总体上勾画了到2010年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蓝图。重点推进“五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抓好黄栀子、花卉、西瓜、蔬菜四大优势产业;新型工业化,发展以食品、机械制造、医药化工、轻纺、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农村城镇化,加快以上顿渡镇、唱凯镇、云山镇、腾桥镇为龙头的城镇建设;商贸多元化,建设起有地方特色的肉类禽蛋、水果、建材、家电、蔬菜等大市场;旅游特色化,形成金山寺、王安石和汤显祖等名人故里、农业生态等特色旅游格局。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0亿元,后十年平均增长12%;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5.79亿元),后十年平均增长9.2%;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70亿元,后十年平均增长13%;财政收入达到4.6亿元,后十年平均增长12%;城市人均生活费(可支配性)收入达到10000元,后十年平均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80元,后十年平均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四、计划实施计划编制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计委定期对年度、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1993年,抚州市计委在认真总结分析抚州市“八五”头两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计划中若干个主要经济指标提出了调整意见。1998年,临川市计委根据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以及自然灾害对计划完成造成的影响,对年度和“九五”计划部分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适当调整。
  “九五”期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计划要求。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10%;工农业总产值25.3亿元,平均增长9%;财政收入完成1.53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完成21.5亿元,平均增长15.3%;城市人均生活费(可支配性)收入达到5006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452元,分别比1995年增加2232元和734元。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临川区志(1987-2005)》

出版者: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新编《临川区志》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志工作者近六个寒暑的辛勤耕耘,今天终于问世了!她的出版发行,是全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