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饲料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0363
颗粒名称: 三、饲料工业
分类号: TS2
页数: 2
页码: 197
摘要: 临川的饲料工业,起源于80年代各粮食加工厂利用加工后的副产品(细糠、碎米和谷壳),按30%的细糠或碎米,投入70%的谷壳,粉碎后当“三七”饲料糠售销,年产50万公斤左右。后因这种“三七”饲料糠的营养含量低,喂养周期长,成本高,回报低,逐渐地被淘汰。
关键词: 饲料 临川县

内容

临川的饲料工业,起源于80年代各粮食加工厂利用加工后的副产品(细糠、碎米和谷壳),按30%的细糠或碎米,投入70%的谷壳,粉碎后当“三七”饲料糠售销,年产50万公斤左右。后因这种“三七”饲料糠的营养含量低,喂养周期长,成本高,回报低,逐渐地被淘汰。
  为缓和饲料的供需矛盾,临川饲料厂于1989年投资65万元对老厂生产车间和设备进行改造。因组织严密,设计科学,施工合理,原计划要6个月才能完成的技改计划,仅用了60天时间便全部完工,实际耗费资金比原计划也减少了35%。不久省粮食局饲料公司决定,今后年产5000吨级饲料厂的设备更新和改造,都必须以临川的经验和作法为蓝图进行设计。
  1990年,临川饲料厂成功开发研究出新一代的猪用浓缩料,取名“900”猪用浓缩料。经省有关专家鉴定,质量达到省内同类产品(即民星饲料厂生产的871猪用浓缩料)的先进水平,可与进口产品相媲美,且价格要便宜20%。1991年“900”猪用浓缩料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并纳入抚州地区星火推广项目。同年,抚州市粮食局利用商业部投资238万元、抚州市财政局自筹160万元、市粮食局饲料公司更新改造资金22万元和省粮食局拨建仓库资金6万元,共426万元,用2年的时间建成了一座年产2万吨的现代化饲料厂,取名抚州饲料厂。
  1993年,临川粮食局又投资660万元,用7个月时间建成一座占地104亩,年产饲料2万吨的现代化饲料厂,临川饲料厂与新厂合并后更名永惠饲料公司。至此,临川的饲料工业建设已初具规模。1994年10月,加拿大籍华人刘天贵投资30万美金与永惠合作,自此,永惠饲料公司改为中外合资江西永惠实业有限公司。1995年全国饲料生产企业普遍不够景气,永惠却获得超常规的发展。这一年,公司的固定资产从1993年的43万元增加到1200万元,流动资金从10万元增加到400万元,厂区面积从14亩扩大到118亩,饲料产品从单一的猪用配合饲料,发展到猪、鸡、鸭、水产和特种养殖等五大系列70多个品种的全价料、预混料和猪用浓缩料。1995年共销售饲料5.193万吨,比上年增长三倍,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8.3万元,人均创利税1.68万元。先后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省粮食系统重点企业和全国饲料工业的先进集体。至2000年,永惠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作坊型企业进入到全国100家骨干饲料企业,是江西省同行业中规模大、品种全,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饲料企业,年生产能力12万吨。永惠公司先后获得“全国饲料行业先进集体”、“全国质量优秀企业”、“江西省著名商标”等称号。永惠饲料的经销点遍及赣东、赣南、宜春、吉安等城乡村组40%以上的地方。特别是永惠牌蛋鸭料,不仅在上述地区的养鸭专业户的群体中倍受青睐,而且在福建、广东、云南、贵州、湖北、安徽的养鸭专业户中也享有盛名。
  1988~2000年临川县(市)粮办工业饲料产量单位:吨注:此表不包括1988~1995年抚州市粮食局的数字在内。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临川区志(1987-2005)》

出版者: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新编《临川区志》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志工作者近六个寒暑的辛勤耕耘,今天终于问世了!她的出版发行,是全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