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水利水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0337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水利水保
分类号: TV87
页数: 9
页码: 177
摘要: 1987年至1995年11月,分设抚州市、临川县水利电力局。1995年11月,两局合并为临川市水利电力局,内设局办公室、防汛抗旱办公室、水土保持办公室、农水股、建管股、水政资源股、水利经济股和水政执法大队。2000年10月,临川撤市设区,临川市水利局改为临川区水利局,内设机构未变。至2005年底,内设机构未变,配备人员60人。
关键词: 水利 临川县

内容

1987年至1995年11月,分设抚州市、临川县水利电力局。1995年11月,两局合并为临川市水利电力局,内设局办公室、防汛抗旱办公室、水土保持办公室、农水股、建管股、水政资源股、水利经济股和水政执法大队。2000年10月,临川撤市设区,临川市水利局改为临川区水利局,内设机构未变。至2005年底,内设机构未变,配备人员60人。
  第一节水利设施一、堤防工程临川境内河港纵横,每年汛期防洪任务艰巨。全区有大小河流13条,总长311.5公里,水域面积为22万亩。1987年,抚州市有大小圩堤6条,总长50.8公里,保护耕地面积7.8万亩,保护人口12.02万人。1989年,临川县有大小圩堤43条,总长272.9公里,保护耕地29.08万亩,保护人口28.18万人。至2000年,根据圩堤存在的险情和隐患,临川市年年都进行了维修和加固,使堤身质量不断提高,抗洪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重点维修加固的圩堤有9条。2001至2005年,临川区对区域内圩堤的维修工作从未间断,防洪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期间未出现大的洪灾。
  唱凯堤位于抚河中下游,堤长82公里,堤顶宽10米,是区内规模最大的一条堤。堤内有湖南、罗湖、唱凯、罗针、云山5个乡镇,保护耕地13万亩,保护人口14.5万人,主要防患抚河中游和东乡河下游的洪水。堤基为砂卵层,泡泉较多,易溃决成灾。1989~1998年,组织沿堤受益群众多次进行大型维修加固,总投资2044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376.2万元),完成圩堤固脚护坡21处,改建涵闸47座,新建防洪亭25个,锥探灌浆堤长15公里。1998年6月,抚河洪水猛涨,堤段多处出现险情,周博巷堤一度洪水漫过堤顶。次年冬,对该堤进行大规模整治,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总投资6384万元(其中自筹3296万元)。工程分4期进行,完成险段加固51处,堤脚加固14.34公里,护坡5.38公里,加高加固堤身55公里,维修涵闸96座,新建防洪亭40个,锥探灌浆堤长25公里,混凝土浇筑1.3万立方米,总使用土方、石方210万立方米,投劳86.6万个,整个工程2004年12月竣工。
  中洲堤位于孝桥镇和文昌街道洋洲地段,堤长31.1公里,堤高6米,堤顶宽6米。堤内有孝桥镇和文昌街道办事处,保护耕地2.3万亩,保护人口5.2万人,主要防患抚河中游的洪水。1998年12月~1999年8月,进行大型维修加固,总投资712.55万元(其中自筹341.55万元),完成险段加固8处,维修涵闸22座,锥探灌浆加固堤长2.7公里,共使用土方、石方20.12万立方米。
  河东堤位于宜黄河和临水东岸,堤长15.7公里,堤高5米。堤内有上顿渡镇,保护耕地2.85万亩,保护人口7.14万人,主要防患宜黄河洪水。1989年冬,组织民工对圩堤维修,完成险段加固11处,堤身加高加固11公里,兴建压泉台7处,共使用土方、石方68万立方米。
  秋溪堤位于宜黄河东岸,堤长13.6公里。堤内有秋溪镇,保护耕地1.35万亩,保护人口2.4万人,主要防患宜黄河洪水。1998年6月遭遇特大水灾,出现洪水过顶。次年冬,调集12个乡镇民工进行一次大型维修,总投资16万元,加固加高堤身13.6公里,加固堤脚200米,护坡250米,维修涵闸22处,兴建压泉台500米。
  青泥堤位于抚河西岸,堤长11.85公里,堤高4米。堤内有青泥镇,保护耕地1.8万亩,保护人口1.8万人。主要防患抚河洪水。1998年6月遭遇特大洪水,堤身多处出现险情。是年冬,按20年一遇抗洪标准进行大型维修,总投资466.9万元(其中自筹317.9万元)。至2000年,完成圩堤固脚522米,维修涵闸14座,护坡5204米,混浇1149.2立方米,投劳35.6万个。
  河西堤位于宜黄河西、崇仁河东,堤长11.2公里,堤高5米。堤内有上顿渡镇河西片,保护耕地1.3万亩,保护人口1.45人,主要防患宜黄河、崇仁河洪水。1998年6月遭遇特大洪水,堤脚多处出现发软、泡泉。洪水过后,组织民工维修,投资12万元,加固堤脚400米,护坡10公里,兴建压泉台500米,共使用土方、石方48万立方米。
  嵩湖堤位于抚河西、梦港河东,堤长10.25公里,堤高4.2米。堤内有嵩湖乡,保护耕地1.02万亩,保护人口1.01万人,主要防患抚河洪水。该堤设计原为5年一遇抗洪标准,堤身质量差,抗洪能力低。1998年后列入重点维修加固,总投资149万元,扩宽堤顶至8米,加固堤脚704米,护坡748米,维修涵闸6座,投劳11万个。
  城西堤位于城西街道办事处,堤长7.28公里。堤内有城西街道,保护耕地1.3万亩,保护人口6万人,主要防患抚河洪水。1998年6月洪水猛涨,堤身多处出现险情。是年冬开始维修加固,至1999年9月完工,总投资592.69万元(其中自筹269.69万元),加固险段3处,接长涵闸10座,计2.3公里,共使用土方、石方18.96万立方米。
  庆丰堤位于抚河西岸,堤长7.5公里。堤内有大岗镇,保护耕地1.9万亩,保护人口1.1万人,主要防患抚河洪水。该堤堤基不够坚实,险段较多,为每年冬修重点圩堤。1998年冬,投资14万元,培厚堤身6公里,固脚护坡多处,兴建压泉台8处,共使用土方、石方36万立方米。
  防洪墙 1989年以前,上顿渡镇有防洪墙1座,长870米,平均高度4米,是一堵老墙,墙基老化,墙体开裂,每遇洪水,多处透水发生泡泉,存在严重隐患。1991年,临川县委、县政府做出决定,拆除老墙,重修新墙。新墙设计为50年一遇抗洪标准,上起龙头脑,下止上顿渡大桥。该工程因各种原因一直未建,2003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底建成。建成后的防洪墙全长1070米,挡土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扶臂式结构,高10余米,墙后设6米宽人行道,墙上建走廊、游览亭,靠河有扶手栏杆,集抗洪、休闲为一体。
  1992年11月,抚州市委、市政府开工兴建抚州城外防洪墙,至1996年10月竣工。防洪墙坐落在文昌桥东岸,上起山前庙,下止河东湾,全长1713.64米。设计为50年一遇抗洪标准,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扶臂式结构,总投资1496.2万元,共使用土砂方13.65万立方米,石方33.26万立方米,钢筋265吨,水泥4018吨,木材341立方米,毛竹3700根。拦洪墙后开设店铺,铺面宽4.15米,墙上有走廊、游览亭、座凳,靠河有扶手栏杆,集抗洪、休闲于一体。此墙建成后,已经多次洪水考验,安然无恙。抚州城外数万人从此彻底摆脱十年九涝之苦,群众称这是一道“民心墙”。
  二、蓄水工程 1987年,抚州市有小(二)型水库9座,总蓄水量293万立方米,灌溉农田6200亩;山塘水库54座,总蓄水量30~50万立米,灌溉农田500~700亩。临川县有中型水库3座,总蓄水量6826万立方米,灌溉农田7.9万亩;小(一)型水库33座,总蓄水量1.12亿立方米,灌溉农田11.96万亩;小(二)型水库212座,总蓄水量6038.3万立方米,灌溉农田9.9万亩;山塘水库2235座,总蓄水量2406.8万立方米,灌溉农田2.9万亩。上述水库大都运行40多年,工程日趋老化,质量逐渐下降。至2005年,根据水库存在的险情和隐患,每年进行维修加固,其中重点维修的水库有5座。
  上游水库位于荣山镇高池村,1960年3月建成,总库容量3456万立方米,受益乡镇有荣山、河埠、东馆、钟岭等,灌溉农田3.27万亩。1992年经专家鉴定,水库大坝侧处有漏水现象,坝体有白蚁危害,引水渠道漏洞多,渡槽老化严重甚至脱落,灌溉渠道脱坡、渗漏等情况。1992至2001年,先后3次共投资310万元进行了维修加固。
  跃进水库位于腾桥镇白石汪家村,1958年5月建成,总库容量2178万立方米,面积2200亩,受益乡镇有腾桥、青泥、鹏田、东馆、嵩湖等,灌溉农田3.7万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养殖、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至2000年,先后共投资500多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90万元)对水库进行维修。一是加高库坝2米,扩大水库容量,并在坝顶增设防浪墙;二是新辟溢洪道1条,提高排洪能力;三是对总干渠长5公里、西干渠长15.7公里的渠道采用石块护坡,对龙家山渠道采用水泥灌浆护坡;四是在西干渠增加流水渠道1条,解决偏远农田灌溉不足的问题;五是在甘坊、胜利、东馆、腾桥等处增建陂闸,将外面散水引进渠道,以解决水源不足。
  上游水库位于腾桥镇邓坊谢家村,1959年5月建成,总库容量1120万立方米,受益乡镇有腾桥、青泥、嵩湖等,灌溉农田1.26万亩。1987年,投资12万元对库坝内坡、迎水坡全面进行翻修,对西干渠放水涵洞进行灌浆维修。1988年,投资10万元将质量退化、排畅不通的溢洪道进行改进。1998~2000年,先后对东、西干渠进行分段改造,对渠道上的建筑物进行维修加固,还对多处渠道进行了清淤。
  展坪水库位于展坪乡展坪村,1965年3月建成,总库容量702万立方米,受益乡镇有展坪、温泉、抚北等,灌溉农田2.58万亩。1990~2000年,先后共投资49万元(其中自筹25万元),重点对渠道进行护坡、堵渗等维修加固,共使用土方3.4万立方米,用浆砌块石1108立方米,投工7800个。其间,该库在1999年7月16日,遭遇一场大暴雨,被洪水冲坏渠道6条,3处决口。市、乡政府迅速组织群众进行抢修,投资2.8万元,将所毁渠道全部修复。
  红旗水库(含金龙水库) 位于高坪镇阳城村,1958年10月建成,总库容量1620万立方米,受益乡镇有高坪、温泉等,灌溉农田2.58万亩。1997年,对库坝改用块石护坡,加固坝体,再未发生崩泻现象。1998年,投资30万元,对渠道1000多米进行补砌,使高坪镇0.6万亩农田的灌溉得到改善。又投资80万元,对金龙水库主渠1500多米进行补砌,使温泉镇0.6万亩农田的灌溉得到改善。
  此外,1988年在温泉乡青莲山建小(一)型藤源水库,集雨面积1.58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41万立方米,灌溉农田2500亩。1990~1993年,先后在桐源乡源岭建小(二)型花盆湖水库,集雨面积0.3平方米公里,总库容量10.7万立方米,灌溉农田300亩;在桐源乡新塘村建小(二)型铁路科水库,集雨面积0.16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4万立方米,灌溉农田400亩;在荣山镇上陈村建小(一)型庙音塘水库,集雨面积1.1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08万立方米,灌溉农田1400亩。
  三、引水工程 1987年,抚州市主要有引水渠2条,灌溉农田1.35万亩。1989年,临川县有大小引水渠17条,灌溉农田30余万亩。其中灌溉面积在万亩以上的引水渠有宜惠渠、金临渠、梨溪渠3条。还有灌溉千亩以上水陂15座,灌溉农田1.9万亩,灌溉千亩以上水陂344座,灌溉农田4.34万亩。上述引水渠大都运行了40多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备陈旧、渠道淤塞、内陂冲刷等问题。至2005年,县(市、区)每年对引水工程进行维修加固,特别是重点维修了宜惠渠和金临渠。
  宜惠渠 1956年4月建成,渠首在秋溪镇洪坊村南端的宜黄河右岸五星岸下,渠长97.4公里,其中主干渠1条长2.5公里,干渠3条共长42公里,支渠12条共长53.4公里。灌区包括秋溪、连城、上顿渡、城西等乡镇,灌溉农田6.4万亩。1992年,投资15万元兴建连中节制闸,维修河西倒虹管。1993年,投资43.8万元,兴建六支渠和渡槽2座,在支渠建人行桥12座,放水闸3座,还为支渠多处护坡。1996年,投资90万元,维修下石章家排灌闸,改建支渠桥,对五支渠和十支渠进行护坡堵渗;对章舍段三支渠和六支渠进行护坡加固,对梓溪、笠上的机耕桥进行维修。2004年,使用机械化操作对总干渠进行大型请淤和护坡,总使用土方3.32万方,改善农田灌溉3.2万多亩。
  金临渠 1958年3月建成,渠首在金溪县浒湾镇疏山,渠道总长362.55公里,其中主干渠1条长35公里,干渠4条共长45.2公里,支渠13条共长67.8公里,斗渠132条共长190.8公里。灌区包括金溪的浒湾和临川的湖南、七里岗、孝桥、罗湖、唱凯、罗针等乡镇,灌溉农田17.14万亩。每年为灌区提供灌溉、生活、环境用水1.24亿立方米。是抚州市最大的集灌溉、防洪、排涝、小水电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型灌区。1987~2004年,先后对渠流域工程进行了维修加固。投资30多万元,组织受益农民2000余人,治理疏山进水道,清出淤物1.2万立方米;引资100万元改建嘉溪电站;投资22万元改线西干渠长495米;投资210万元对4条干渠用石块或预制块进行护坡,对低洲港、三汊港、下马山等处的泄水闸进行维修或更新,对浒湾的双曲桥、印黄的人行桥、主干渠渡槽、渠道疏山管理房进行翻修改进,对瑶湖挡土墙、千金陂的倒虹管、七里岗的启闭机等处进行维修加固,对疏山的水闸房、下马山的溢山堰及其他多处的防洪闸、节制闸、水泵站进行改建或维修加固。
  四、排灌工程 1987年,抚州市有电力排灌站77座,总装机容量6024.5千瓦;机械灌溉站45座,总装机容量748.23千瓦。其中100千瓦以上的排灌站有10座,装机59台,容量4640千瓦,排涝面积2.75万亩,灌溉面积1.61万亩。临川县有电力排灌站329座,装机674台,容量1.7万千瓦;机械灌溉站293座,装机1343台,容量3.56万马力。其中100千瓦以上的排灌站有21座,装机77台,容量7740千瓦,排涝面积5.2万亩,灌溉面积3.12万亩。此外,还有较大规模闸排10处。上述排涝站的机械设备大都运行了20~30年,零件磨损,设备老化,年年都要进行维修更新。至2000年,重点维修更新的排涝设备主要有:对唱凯联圩闸的启闭房进行翻修改建,出口护坦底板翼墙进行维修;对江山排水闸、闭水坡的涵管加长12.77米,护坦加长6米;对唱凯42座排水涵管全部加长,还新建盖板涵管2座。西津排涝站建于1977年,是最大的排涝工程,总装机容量1860千瓦,导排渠道长26.2公里,近20年中多次安排经费,对其设备进行维修更新,确保了该站机组的正常运行。
  1988~1991年临川县新建排涝工程共19座,其中电灌站18座,电排站1座。
  延桥电灌站坐落在太阳镇延桥村委会,1988年建成,装机2台,容量110千瓦,电源唱凯变电站,水源东乡河,扬程19米,灌溉农田1200亩。
  龙易电灌站坐落在龙溪镇易家村委会,1988年建成,装机1台,容量40千瓦,电源上顿渡变电站,水源宜黄河,扬程9.4米,灌溉农田1600亩。
  刘家电灌站坐落在罗针镇城前村委会,1988年建成,装机1台,容量55千瓦,电源唱凯变电站,水源金临渠,扬程5.5米,灌溉农田1200亩。
  兰坊电灌站坐落在湖南乡兰坊村委会,1988年建成,装机1台,容量55千瓦,电源孝桥变电站,水源三汊港,扬程18.3米,灌溉农田2100亩。
  于家电灌站坐落在鹏田乡于家村委会,1988年建成,装机1台,容量55千瓦,电源金溪县浒湾变电站,水源抚河,灌溉农田1000亩。
  潭湾电灌站坐落在秋溪镇园石村委会,1989年建成,装机1台,容量55千瓦,电源上顿渡变电站,水源宜黄河,扬程15.11米,灌溉农田1200亩。
  水溪电灌站坐落在七里岗乡水溪村委会,1990年建成,装机1台,容量55千瓦,电源唱凯镇变电站,水源涌桥港,扬程16米,灌溉农田1200亩。
  长湖电排站坐落在罗针镇长湖村委会,1900年建成,装机2台,容量264千瓦,电源唱凯变电站,扬程5.13米,受益农田5000亩。
  庙东电灌站坐落在湖南乡庙东村委会,1990年建成,装机1台,容量40千瓦,电源孝桥变电站,水源三汊港,扬程7.06米,灌溉农田1000亩。
  松岗电灌站坐落在腾桥镇松岗村委会,1991年建成,装机1台,容量45千瓦,电源金溪县浒湾变电站,水源腾桥港,扬程25米,灌溉农田1000亩。
  饶家电灌站坐落在腾桥镇饶家村委会,1991年建成,装机1台,容量40千瓦,电源金溪县浒湾变电站,水源前进水库,灌溉农田1500亩。
  王家坑电灌站坐落在龙溪镇竹叶村委会,1991年建成,装机1台,容量55千瓦,电源上顿渡变电站,水源宜黄河,扬程19米,灌溉农田1160亩。
  车田电灌站坐落在温泉镇车田村委会,1991年建成,装机1台,容量40千瓦,电源上顿渡变电站,水源车田港,灌溉农田1100亩。
  下津渡电灌站坐落在龙溪镇梅溪村委会,1991年建成,装机1台,容量55千瓦,电源上顿渡变电站,水源宜黄河,扬程18.8米,灌溉农田1160亩。
  何家电灌站坐落在罗湖镇何家委会,1991年建成,装机1台,容量40千瓦,电源唱凯变电站,水源涌桥港,灌溉农田1000亩。
  高源电灌站坐落在青泥镇高源村委会,1992年建成,装机1台,容量55千瓦,电源金溪县浒湾变电站,水源前进水库,灌溉农田1230亩。
  陂山电灌站坐落在河埠乡郑家村委会,1992年建成,装机1台,容量55千瓦,电源上顿渡变电站,水源梦港,扬程22.68,灌溉农田1000亩。
  上阳电灌站坐落在秋溪镇上阳村委会,1993年建成,装机1台,容量55千瓦,电源上顿渡变电站,水源宜惠渠,扬程18.9米,灌溉农田790亩。
  2005年临川区100瓦千以上排灌站五、梦港河排涝工程梦港河又名东馆河,发源于荣山镇三坊村,流经荣山、河埠、东馆等乡镇,至嵩湖乡汪家村北入抚河,全长38公里,流域区内有耕地18万亩,人口9.55万人。该港是条小河,河道弯曲,河面狭小,加之沿途有陈坊、娄浒、嘉麓、新安、许姚、熊尧、桥下、腾桥等7条支流贯入,每遇暴雨,受抚河洪水顶托,经常形成内涝,一片汪洋。自20世纪80年代起,流域区内的人民群众要求治理梦港的愿望日渐强烈。1991年,临川县委、县政府决定投资治理此河。由于治理工程规模大,施工分4期进行。
  第一期施工于1991年11月20日开始,县委书记陈其辉任总指挥,并在荣山镇召开综合治理梦港工程动员大会。会后立即行动,来自20个乡镇的2.2万民工投入工地。这期施工共完成土方、石方91.5万立方米,投工132万个,开挖河长15.5公里。期间,抚州地委书记刘南方、行署专员毕必胜等领导到工地察看,并参加劳动。
  第二期施工于1992年12月开始,县委副书记戴俊文任总指挥。来自7个乡镇的6350名民工投入工地。这期施工共完成土方、石方13.5万立方米,投工19.5万个,开挖河长5.5公里。期间,参加抚州地区水利冬修流动现场会的各县(市)副书记、副县长40多人到工地参观学习。
  第三期施工于1993年12月开始,县长曹宝泉任总指挥。来自25个乡镇的4.2万民工投入工地。这期工共完成土方、石方138万立方米,投工219万个,开挖河长16.43公里。期间,省委常委张逢雨、省水利厅厅长钟积贤、地委书记毕必胜等领导到工地察看,并到民工住处进行慰问。
  第四期施工于1994年12月开始,县长曹宝泉继续任总指挥。来自25个乡镇的5万多民工投入工地。这期施工共完成土方、石方178万立方米,投工199.5万个,开挖河长19.5公里。期间,省委书记毛致用、省委常委张逢雨、省长助理孙用和、省水利厅厅长钟积贤、地委书记刘德旺、行署专员徐俊如等领导到工地察看。毛致用高度赞扬说:“临川的干部和群众有决心、有干劲、有魄力,这种治河精神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国家水利部水管司副司长俞衍升、江西日报社社长周金广及中央电视台记者也先后到工地察看、采访。
  经过4年的治理,梦港排涝工程竣工,总投资2895万元,兴建水陂、渡槽、桥梁等水利设施共181项,排除洪涝面积5.6万亩,治渍面积1.7万亩,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2万亩,新增水面593亩,实保耕地11万亩,使沿途17个村庄8万多群众从此免除涝灾之苦。
  第二节水利管理一、水利设施管理水利设施由专门机构进行具体管理。2005年,区水利局直接管理5大水库、2大水渠、10条主要圩堤和1个大的电排站,其他小型水利设施由所在乡镇定人专管。
  圩堤管理 1995年成立临川市后,水利局下设2个堤防管理局(副科级)和1个圩堤管理站管理圩堤。至2005年,抚河河道堤防管理局驻罗湖镇,有职工21人,负责唱凯、青泥、嵩湖3条圩堤管理。文昌河道堤防管理局驻抚州城西门,有职工9人,负责中洲、城西、金坪3条圩堤及河东堤西津段管理。上顿渡镇圩堤管理站驻上顿渡大桥桥头,有职工13人,负责上顿渡镇河东、河西及秋溪、庆丰4条圩堤管理。圩堤管理具体包括6项职责:一是规划辖区圩堤除险加固,河道治理;二是负责圩堤涵闸、启闭机维修更新;三是负责堤面交通、水文观测、防汛专门设备及物资储备;四是制订年度岁修计划及防汛方案;五是对水利冬修进行技术指导;六是建立圩堤资料档案。通过对圩堤的加固维修和有效管理,1995年至2005年,保护了堤内13.11万亩农田和14.5万人口,以及316国道安全渡过历次洪水侵害。
  库、渠管理 1995年成立临川市至2000年市改区,水利局下设5个库、渠管理局(副科级)和2个水库管委会负责库、渠管理。至2005年,上游水库管理局有职工34人,跃进水库管理局有职工39人,前进水库管理局有职工15人,金临渠管理局有职工74人,宜惠渠管理局有职工57人,展坪水库管委会有职工15人,红旗水库管管会有职工13人。库、渠管理实行局、段、站三级管理体制,财务上实行包干制,有“定额上交,超收留成”、“收入不交,定额补贴,自求平衡,以丰补歉”、“收入不交,定额补贴,超亏不补,限期自给”等多种形式。2000至2005年,各库渠在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前提下,因库、因渠制宜,发展种养业、商业及加工业,增加库、渠经济实力,提高职工收入。跃进水库办有养鱼、养猪、养鸡、养峰等饲养业,库养鱼业对外承包,塘养鱼业由职工承包,每年收入10万多元;还有林果业,其中杉木面积100亩,柑桔面积50亩。前进水库有耕地20亩,鱼苗塘15亩,林地面积700亩。红旗水库养鱼业对外承包,每年收入6.6万元左右。
  排涝工程管理 1995年成立临川市至2000年市政区,临川的排涝工程主要由西津排涝管理局(副科级)管理。至2005年,该局有职工10人,具体负责上顿渡、连城、城西3个乡镇、街道的防汛排涝任务。西津排涝工程是全区规模最大的电排工程,总装机容量1860千瓦,导排渠道长26.2公里。每年均能做到认真贯彻上级有关电排暂行办法,严格执行电排操作程序,加强机电设备维修和保养,保证设备使用率达90%以上。对各地的小型排灌工程,则实行“五定”(定人员、定任务、定质量、定机电维修及材料消耗、定工资报酬)、“五包”(包排灌、包收费、包维修、包安全生产、包上缴利润、包折旧费和管理费)的办法管理。
  二、水费征收 1987~1993年,临川农村农田用水水费每亩收13斤稻谷。1994年后,执行省水利厅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水费改收每亩18元。1994至2000年,除去欠交水费,各库、渠年均收费分别为:上游水库220万元,跃进水库254万元,前进水库60万元,展坪水库99.8万元,红旗水库110万元,金临渠445.8万元,宜惠渠298.5万元。征收的水费主要用于日常管理的开支和库渠工程维修费。由于各种原因,欠费现象严重,仅2002至2004年,3年各库渠欠水费250.08万元。
  第三节水土保持临川地处抚河中游,土质多为抗蚀、抗冲击力性能较弱的红壤和黄壤,加之受热带季风影响,暴雨率高,常常引起山洪暴发,造成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80年代,虽经多年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水土流失情况依然严重。
  1987~1993年,抚州市和临川县继续贯彻防治并重,治管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除害兴利的方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市、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共470.4平方公里。小流域的山地通过治理,大部分山坡被上了绿装,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1995年后,县市合并后的临川市政府进一步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一是实行水保执法监督,成立以水利局中层干部、技术人员为骨干的监察队伍,负责查处水保案件,调解水利纠纷,制止违章采矿,清除违章建筑等工作。1998年至2001年,查处水库案件20余起,调处水利纠纷30起,制止违章采沙和建筑30余起。二是以温泉、展坪、高坪3个乡镇为治理重点,采取开垦梯田、植水保林、种草、兴建土谷坊等措施,对小流域区进行连片综合治理。2000至2002年,治理小流域面积62.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6.45平方公里,投入750.28万元,共完成防治面积4.9万亩,建水保工程233座,投劳58万个工日,使用土石方72万方。三是建设“长防林”,通过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疏林补植等方法,进行水土流失治理。至2004年,全区“长防林”面积2.55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5万公顷修建谷坊、塘坝等639座。
  至2005年,全区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总面积18827.1公顷,其中栽植水保林2951.1公顷,营造经济林1818公顷,种草110公顷,农田建设130公顷,兴建拦沙坝、沉沙地、土谷坊等321座,开挖沟渠1075公里,总投劳262.4万工日,总投资1934.9万元。
  第四节防汛抗旱每年春季开始,临川区、乡(镇)党委、政府都把防汛抗旱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立足于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一、防汛 1987~2005年,临川先后于1998年和2002年发生特大洪水2次。1998年6月中、下旬,临川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水患,连降暴雨14天,总雨量达889.4毫米。抚河、宜黄河、崇仁河、东乡河等境内几条主要河流,水位全面超过警戒线,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洪水之大使大批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圩堤堤脚被割削、淘空、坐坡,渡槽、桥梁、水闸被冲毁。据统计,这次大小水利设施遭损共有堤防270处,护岸79处,涵闸146座,排灌站210座,桥梁148座,渡槽105座。洪涝成灾遍及全市37个乡镇场,被洪水围困村庄746个,人口52万人,冲毁农田3.2万亩,倒塌房屋2.5万间,死亡牲畜1.6万头,1.8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13.7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6.5亿元。
  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临川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与洪魔展开殊死决斗。圩堤、水库、渠道将早已准备充足的草袋、卵石、块石、编织袋等抗洪物资,全部投入抗洪抢险,上下万众一心,全力以赴,经过10多天的顽强拼博,终于取得抗洪胜利。全市万亩以上的圩堤无一溃决,小(二)型以上的水库无一垮坝,人员无一死亡。洪水过后,全市立即开展生产自救,抢修毁坏的水利设施,掀起抗灾夺丰收的高潮。唱凯堤按照20年一遇的抗洪标准,组织沿河受益群众数万人,分4期进行大型维修,共投资6000多万元,投劳86万多个,使用土石方210万立方。
  2002年6月13日开始,临川连降暴雨,15、16日降雨量70毫米。尤其是上游的广昌县在这两天中总降雨量为393.8毫米。上游大降暴雨,加上洪门水库开闸泄洪,形成上泻下阻,造成洪水泛滥。全区有30个乡镇受洪水危害,受灾户13.08万户45.7万人,受灾粮食面积25.02万亩、棉花0.4万亩、西瓜9.5万亩、蔬菜5.2万亩,其他经济作物4.8万亩,养殖面积2.5万亩。面对洪水,各地抗洪大军顽强拼搏,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损失。洪水过后,区乡领导划片分工负责,组织群众对10多处受灾水利工程进行修复,并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2004至2005年,临川未发生洪水灾害。但从区到乡镇全力作好抗洪的一切准备,确保安全渡汛。唱凯堤每公里备草袋2000条、卵石300立方、编织袋300条、编织布100平方米、土乙布100平方米。水库、渠道也按要求储备了防汛物资。
  1994~2000年临川区域最高水位、年降雨量、河水流量情况说明:表内数据为文昌桥、廖家湾、娄家村3个水文站提供。
  二、抗旱 1987~2000年,虽无大的旱情发生,但仍坚持一面做好库渠维修加固,蓄足水量,一面投入一定资金,维修和更新各类抗旱设备,做到抗旱准备工作年年常抓不懈。
  2003年,全区遭遇历史上罕见干旱,1~6月份降雨量占常年平均降雨量60%,水库总蓄水量占常年平均蓄水量40%,山塘水库全部干涸。全年总降水量为1267.3毫米,比往年平均少降雨1250.1毫米。旱情最严重的有太阳、七里岗、罗湖、崇岗、连城、鹏田、荣山、龙溪、温泉、大岗等乡镇,受灾农户14.68万户56.0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5.6万亩,成灾面积44.4万亩,绝收面积18.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06亿元。为了抗旱,临川区委、区政府派出工作组32个深入灾区,组织劳力17.5万人投入抗旱。增添和维修各类抗旱设备2980台(套),打地下水井550余口,实施人工增雨发射增雨火箭弹50余发,共投入抗旱资金628万元。
  2004年,临川又发生严重旱情,主要集中在6~8月份,两个月连续晴热高温,未下过透雨,致使河道水位低,水库蓄水少。金临、宜惠两条水渠进口水位比常年低1米多;上游、跃进、前进3座中型水库蓄水量仅有1613万方,占限蓄水量的28%;20座小(二)型水库和1217座山塘水库的库水全部干涸。全区受旱农田11.7万亩。区委、区政府组织干部群众奋力抗旱,增添各种抗旱设备7000多台(套),打地下井623口,实施人工增雨发射增雨火箭98发,共投入抗旱资金890万元(其中群众自筹690万元)。至8月下旬,旱情缓解,使全区59万亩秋种面积得以全面栽种,挽回粮食及其他旱作物产量12多万吨。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临川区志(1987-2005)》

出版者: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新编《临川区志》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志工作者近六个寒暑的辛勤耕耘,今天终于问世了!她的出版发行,是全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