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技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024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科技管理
分类号: F204
页数: 11
页码: 129
摘要: 科技管理主要形式有七类。
关键词: 科技管理 临川市

内容

科技管理主要形式有七类。
  一、编制和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局每年都要根据上级科技管理部门的安排及本区的实际情况,编制出本年度的科技计划项目,并保证这些项目得到实施。1987~2000年,临川县和抚州市及临川市共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24项,其中本级项目119项,地区及省级、国家级项目105项。
  2001年,临川区列入省、市重点攻关科技计划5项,组织科技成果鉴定。2002年,全区推荐申报10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其中4项列入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项列入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通过各类科技项目的实施,合计新增产值7900万元,新增利税2000多万元。2003年,全区共向国家、省、市推荐申报了12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其中1项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项列入省星火计划、省工业攻关计划及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通过这些科技项目的实施,累计新增产值8500万元,新增利税2600万元。申报科技项目中有2项列入国家级计划,1项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江西银涛药业公司承担的“中药新药银马抗病毒颗粒的研发”和临川区西瓜协会承担的“无公害西瓜集成栽培示范”,分别列入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全区民营科技型企业技工贸总收入0.45亿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有41家,技术贸易成交额0.215亿元。2005年,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项,完成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立项10项,组织成果鉴定(验收)项目6项(其中通过国家级审批1项,通过省级验收4项,通过市级鉴定2项),成功推广农业新品种49项。继续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万千百工程”,以点带面,较好地带动了农民科技致富奔小康。
  1987~2000年临川区域实施本级科技计划项目情况 1987~2000年临川区域实施地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情况二、星火计划的实施 1986年起,临川县和抚州市开始编制和实施以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振兴农村经济为目的的科技星火计划。到2000年,共组织实施国家、省、地、县(市)各级星火计划项目35项(次),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1项,地区级12项,县(市)级9项。这些项目中,有26项先后通过省、地、县(市)级科委组织验收评审,3项获省星火科技三等奖,5项获地区星火科技奖,9项获县(市)级科技进步奖。
  1987~2000年临川区域实施星火计划项目情况三、科技示范乡(镇)建设 1990年下半年,临川县选择腾桥镇、抚州市选择洋洲乡作为科技示范乡(镇),并列入抚州地区科委的科技示范基地。腾桥镇在科技示范乡(镇)建设上,组织有关人员制定了三年经济科技发展规划和本年度经济科技发展计划。健全了镇、村、组三级农技推广网络,镇农技站配备了学有专长的专职农技干部,12个村委会配备了科技副村长,每个村小组培养了1名农民技术员,全镇培养建立了320户科技示范户。结合实际,重点推广了旱作套种、稻田养鱼、杂交制种、半旱式栽培、配方施肥等二十项农业实用技术。根据农事季节和新技术推广的需求,提前安排了全年短期技术讲座和农民夜校培训计划。建立了一定规模的试验示范基地,重点抓了1000亩吨粮田、100亩半旱式栽培和焦坑科技示范村建设。洋洲乡主要是注重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把发展“三高”农业的着力点放在科技上,向科技要效益,靠科技发展自身,先后试验推广鱼——猪结合的生态养殖技术、“891”液体复合肥在蔬菜上的应用与推广、地膜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鱼珠混养技术、罗非鲫鱼越冬技术、蔬菜反季节栽培技术等,为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1991年底,全乡农副产品商品率达到90%以上,农业技术覆盖率在85%以上,新品种优良率达90%,农业总产值1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比上年提高11.2%。
  2000年,全市先后建立了腾桥、华溪、孝桥、洋洲等一大批科技示范乡镇,重点扶持了1000户不同类型的科技示范户,同时针对水稻、棉花、瓜果、蔬菜等大宗农作物栽培,以及水产、畜禽养殖,共建立不同层次种养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6个,比较典型的有:腾桥、鹏田、东馆、邓坊、七里岗等乡镇建立的优质西瓜新产品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崇岗、河西、湖南等乡镇建立的芦荟、菜梗生产示范基地及洋洲、孝桥、上顿渡等乡镇的蔬菜高产技术示范基地;秋溪、连城、河西等乡镇建立的棉花高产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河西、红桥等乡镇建立的果蔗生产示范基地和罗湖、太阳等乡镇建立的葛粉生产示范基地;荣山、河埠等乡镇建立的灯芯草、槟榔芋生产示范基地和孝桥、华溪等乡镇建立的万亩花卉、苗木、及绿化用草生产示范基地;青泥、腾桥等乡镇建立的南丰蜜桔生产示范基地;展坪、腾桥、东馆、太阳、崇岗等乡镇建立的特种禽类养殖基地,突出展坪的鹧鸪鸟和腾桥的七彩山鸡;城西、洋洲、河西、罗针、罗湖、唱凯等乡镇建立和高产水面示范基地,推广水面套养技术;大岗、青泥、桐源、崇岗、荣山、邓坊等乡镇建立的肉牛示范养殖基地;河埠、大岗、华溪、孝桥、展坪、唱凯等乡镇建立的两系杂交稻、水稻薄露灌溉技术推广示范基地。这些示范基地,通过集中优良品种、加强技术组装配套、推广规范化栽培(种植、养殖)模式,对全市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起到示范引路作用,发挥辐射带动功能,从而推动全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经济的科技含量。
  四、专利管理临川未设立专门的专利管理机构,仅在科委业务工作中,接受省、地专利事务所的指导,负责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其实施。自1985年4月1日《专利法》实施以来,到2000年底,全区累计有140件专利被申请公开,其中实用新型59件,发明专利18件,外观设计63件。
  五、科技体制改革 1988年,临川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若干规定》两个文件,为全县工农业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推广以及科技人员从事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宽松。成立了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32个乡镇建立了农技站,配备了科技助理员,394个村委会建立了326个农技服务组。科技人员纷纷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奔赴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成为各条战线的技术骨干,收到明显效果。县二轻局工程师周太阳辞去局生产技术科科长职务,承包大集体企业——临川县塑料厂,一年实现产值81.9万元,比上年增长一倍,实现利润5.24万元,增长35.8%,开发生产的PE钙塑落水管,获得省优产品称号。1989年,临川县提出科技兴县,是江西省第一个提出科技兴县战略的县,得到省、地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赞扬和支持。1990年,中共抚州市委下发《中共抚州市委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搞好科技兴农工作决定》的文件,鼓励科技人员奔赴生产第一线,参加万人科技承包活动,当年全市530人参与不同形式的承包活动,确定洋洲乡为科技示范乡。
  六、技术市场管理 1995年以前,技术市场管理工作,主要是科委的一项综合业务工作,没有设立专门机构,到1996年县市合并后,科委设立内设机构技术市场管理股。依照《江西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对本市技术贸易机构的资格进行审查、认定、年审、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及技术市场宏观管理。依照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决定》,对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资格进行认定、申报,颁发《民营科技型企业证》及对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宏观管理。1997~2000年,临川共有技术贸易机构24家,从业人员380人,这些技贸机构主要以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引进,并开展科技配套服务。从1995年到2000年,全区共发展民营科技企业15家,其中经省科委认定挂牌的7家,地区科委认定的8家,这些民营科技型企业正在日益发展壮大,对临川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七、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1987年4月,中共临川县委转发抚州地委《关于发挥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的几项暂行规定》,允许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在业余时间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有效服务,也可经单位批准在工作时间,带技术、设备为企业服务,其报酬可与单位分成,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1988年6月,临川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下达专业技术人员支援乡镇企业指标的通知》,有计划地组织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下去支援乡镇企业。同年又下发了《中共临川县委、临川县人民政府关于专业技术人员支援乡镇企业优惠办法的若干规定》,有效地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1994年,中共抚州市委转发了《中共抚州地委关于进一步改善知识分子工作和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规定》,全市上下创造了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工作环境,市政府制定了切合本市实际的优惠政策,如职称高聘、工资上浮、解决住房、家属随调和农转非、子女就业、批准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业务考察等,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为经济建设作贡献。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临川区志(1987-2005)》

出版者: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新编《临川区志》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志工作者近六个寒暑的辛勤耕耘,今天终于问世了!她的出版发行,是全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