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之乡——临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0178
颗粒名称: 建筑之乡——临川
分类号: K921/927
页数: 5
页码: 101
摘要: 临川建筑业历史悠久,素有“建筑之乡”的美誉,“一把泥刀两面光,一把斧头吃四方”是其形象而生动的真实写照。至2005年底,全区108万人口中,从事建筑业的人数就有13万多人,而且绝大多数是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的农民。他们的足迹已经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昌等几十个大中城市,一大批临川人成为建筑老板。其中资产超百万的就有2000多人。2004年,全区建筑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建筑竣工面积达167万平方米……
关键词: 建筑 临川

内容

临川建筑业历史悠久,素有“建筑之乡”的美誉,“一把泥刀两面光,一把斧头吃四方”是其形象而生动的真实写照。至2005年底,全区108万人口中,从事建筑业的人数就有13万多人,而且绝大多数是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的农民。他们的足迹已经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昌等几十个大中城市,一大批临川人成为建筑老板。其中资产超百万的就有2000多人。2004年,全区建筑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建筑竣工面积达167万平方米,创产值11.82亿元,实现利税2800多万元,产业规模居江西省前列,建筑业已成为临川一大支柱产业。
  一、阶段性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临川不少乡镇相继组建建筑公司,随后队伍不断扩大,曾创造了10万建筑大军闯上海的壮举。在人员不断壮大的同时,施工设备也日益增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工地向省外扩展,并开始承包高层建筑物的施工任务。江西省建设厅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的建筑工程公司等级资格审查中,临川获三级以上资质证书的乡镇建筑施工企业就有罗针、唱凯、罗湖、秋溪、温泉、云山、上顿渡等10多家。
  1989年,临川有乡镇建筑公司32家,其中三级企业7家,四级14家,共有职工216113人,年收入5021万元。有村办建筑企业32家,从业人员570人,年收入441万元。有联户办建筑企业62家,从业人员829人,年收入268万元。个体建筑企业2577个,从业人员7502人,年收入2347万元。1989年10月,经国家建设部、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审定,临川被列为第一批国家建筑劳务输出基地。1990年,临川向外省(市)输出建筑劳务和承包建筑工程施工人员1万多人。一个“创名牌工程,打响大上海,进军全国大中城市,树立临川建筑新形象”的活动在临川建筑业蓬勃开展。临川建筑业以代表国内建筑水准的上海为练兵创品牌的突破口,先后承建了跨度为50米的上海宝山体育馆和29000平方米的宝山广场等工程,以“样板工程”、“示范工地”赢得了信誉,开拓了市场。1990年,临川县乡镇建筑企业进入城镇施工人员18531人,施工产值10494万元,竣工面积2304万平方米。90年代后期,乡镇建筑业已从过去单一的房屋建筑,发展到与土建相配套的建筑安装、装潢、木材加工、水泥预制构件等一整套的经营。
  市、县合并后,临川市建筑业开始进入一个空前的鼎盛时期,施工企业增加,从业人员增多,完成产值大幅度上升,使之成为全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1998年,全市有建筑企业54家,其中一级施工企业1家、二级施工企业2家、三级施工企业21家,建筑从业人员10万多人。拥有塔吊、井架、汽车、搅拌机等建筑机械6400台(件)。1995~1998年,完成产值累计8.7亿元。撤市设区后,建筑业经过整顿,资质重新认定,由省建设厅审批,临川区有建筑企业54家,其中一级施工企业1家,二级施工企业2家,三级施工企业21家。建筑从业人员72230人。拥有塔吊、井架、汽车、搅拌机等建筑机械1876台(套)。2000年以后,临川的建筑业以质量为生命线,专攻“高、大、难、新”的工程,在各地的建筑质量评比中屡屡获得优良工程。如被称为“21世纪工程”的上海浦东机场,武汉32层高的川都大厦,科威特262工程等。到2003年底,全区包括集体建筑公司、联办建筑企业、个体建筑业共计345个,从业人员24718人,营业收入70964万元,利润14842万元,上交国家税金2623万元;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交税金分别占全区民营企业总数的14.7%、40.9%和26.1%。至2005年底,临川共有房屋施工总承包企业18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1家,二级资质企业3家,三级资质企业14家;一级项目经理68人,二级项目经理286人,三级项目经理586人;质监、安全、预算、材料、施工等五大员上岗人数达1516人;工程、会计、经济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达2060人,仅临川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就有高级工程师26人、工程师229人、项目经理130人,有各种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1200台套,固定资产4200多万元,注册资金5280万元,年竣工能力在80万平方米以上。仅罗针镇2.25万个劳动力中就有1.24万人从事建筑业,资产达1000万以上的老板有100多人,百万元以上的建筑老板就有500多个,全镇每天有16辆客车、500人左右往返于南昌与罗针之间。仅靠建筑一项,罗针镇的收入就达到了2.4个亿。
  临川建筑业以样板工程、示范工程为突破口,强化管理求质量,在省内率先开展精品年活动。关乎十多万人饭碗的问题,使临川建筑人早早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他们很早就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赢得信誉的重要前提”等意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赛,临川区走“质量兴业,科技兴业”的道路。区建设部门加大对施工企业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执法监察,从严整顿建筑队伍,实施重奖重罚政策,先后吊销13个施工队伍的执照,对6个企业实施降级处分,上万平方米不合格工程被推倒重建,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有了质量作保证,今天的临川建筑业专攻“高、大、难、新”工程。被称为“21世纪工程”的上海浦东机场,跨度为45米的上海宝山区体育馆,武汉32层高的川都大厦,科威特262工程,国家211重点工程辽宁大学经营楼等等都是临川建筑人的骄傲。2000~2003年,完成产值累计10.7亿元,创经济效益(利税)6.5亿元。因而建筑业在临川经济的份额中占有一席之地。至2005年,临川建筑队伍已将脚手架搭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个大中城市。临川的建筑企业多次获全国工程建筑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建筑施工先进企业、江西省重合同守信用AAA企业等称号。获得代表着上海市建筑工程最高奖的白玉兰杯6项,代表着江西省建筑工程最高奖的杜鹃杯4项;东方杯、宝山杯、闵行杯等优质工程奖300多项。江西临川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临川房屋建筑工程公司、临川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临川建筑工程公司等4家企业还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临川建筑企业多次获得“全国工程建筑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建筑施工先进企业”、“江西省重合同守信用AAA企业”称号。
  如今,临川建筑业以“立足本地、稳住南昌、主攻上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全方位开拓市场的指导方针,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广东、安徽、湖南、辽宁等地成立分公司,以开辟新的建筑基地。并且以每年在外省开工面积达52万平方米的建筑业绩昂首阔步前进。
  2000年底临川区三级以上建筑企业二、主要建筑施工企业江西临川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公司系具有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建筑企业。成立于1985年,前身为临川县住宅建筑工程公司。1990年,临川县建筑装潢、水电设备安装公司并入。1995年,改称现名。企业性质为全民所有制,资质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一级。公司现有职工3359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经营管理和工程技术人才529名。拥有各种先进的大中型施工机械设备1200台套,固定资产总值4200多万元,注册资金5280万元。经营范围涉及土建、水电、道路、涵闸、桥梁、装饰、装修等领域。施工队伍遍布上海、广东、浙江、辽宁等国内10多个省、市。1991~2003年,建筑工程共获省(部)级奖81个,其中优质工程奖51个(含上海市“白玉兰杯”奖7个、“宝盾杯”奖2个、“东方杯”奖2个、优良工程奖1个);施工安全生产奖24个,优良样品工程奖4个,现场施工标准化管理奖2个。2005年9月公司通过了L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创建后20多年,始终坚持“顽强拼搏,锐意进取,艰苦创业,与时俱进”的企业精神,贯彻实施“创优质品牌,保用户满意”的质量方针,走“质量兴业”、“科技兴企”的道路。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走出国门,承建了科威特262工程项目,高质量、高速度完成了40栋新颖多层楼的建设,受到外商和用户的高度赞誉。进入90年代,公司先后承建了跨度50米的上海宝山体育馆和29000平方米的宝辰广场、江西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江西省国税大楼等优良工程。1999~2003年,累计产值8.14亿元,年创经济效益577万元。2005年公司承接建筑业务总产值7.6亿元,完成施工产值4亿元,上交区财政所得税366万元,总共实现利税1668万元。
  公司始终坚持强化安全、质量管理,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使企业的安全、质量管理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1994年起,工程质量连年进入在沪企业前列,获上海市“优秀企业”、上海市“建设系统质量先进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省建设厅也多次授予“先进建筑企业”、“质量信得过单位”、“质量管理先进单位”、“江西省守合同重信用AAA企业”。并获国家建设部“‘八五’期间全国工程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建筑施工先进企业”等。
  抚州市临川建筑工程总公司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临川县建筑工程公司。企业性质为全民所有制。资质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二级。公司现有职工580人,专业技术人员19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6人,初级职称141人。注册资金1560万元,固定资产1200万元,机械设备原值737万元,总功率11.5万千瓦。职工平均技术等级5.5级,具备建筑装饰、古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的承包能力,工地遍及上海、湖北、海南、西安、南昌等省、市,是江西省首家进入上海建筑市场的施工企业。1999~2002年,累计产值2.9亿元,创经济效益292.2万元。建筑工程共获省级奖12个,其中优质工程奖8个,施工生产安全奖3个,优良样板工程奖1个。
  抚州市临川房屋建筑工程公司企业1986年组建,性质为全民所有制。资质为二级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企业。公司现有在册职工1560人,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89人,初级技术人员360人。拥有机械设备638台(件),机械装备率6.5千瓦/人。固定资产总值为1380万元,年竣工能力在30万平方米以上。施工队伍不仅活跃于本地区境内,而且进入海南、上海、南昌等省、市。施工中始终遵循“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宗旨,1991~2002年,完成工程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共获省(部)级奖26个,其中优质工程奖20个,施工生产安全奖5个,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奖1个。累计产值3.76亿元,创经济效益894万元。1996~1997年,曾连续被评为江西省先进建筑企业,还获得1997年江西省“质量信得过单位”称号。
  临川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始建于1960年,前身为抚州市建筑工程公司。企业性质为全民所有制。资质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二级。公司现有职工199人,专业技术人员21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7人。注册资金94.7万元,固定资产442.1万元,机械装备率0.9千瓦/人。经营范围包括土建、水电安装、装饰等项目。施工工地以本地区为主,近年来已打入南昌、安徽等省内外建筑市场。1991~2002年,完成工程建筑面积29万多平方米,累计产值1.13亿元,创经济效益200万元。
  三、获奖建筑工程 1991~2003年,临川区建筑系统获奖建筑工程共有365个,其中优质工程奖316个,包括省优(含上海市)工程90个,地(市)优工程226个;施工生产安全奖36个,包括部优工程9个,省优工程27个;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奖8个,包括省先进工地5个,地、市优良工地3个;优良样板工程奖5个,包括省优良样板工程3个,上海市优良样板工程2个。
  五皇殿集贸市场坐落在抚州城区上沿河路东侧抚河之滨,系一个建筑群体。建筑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一栋5层住宅楼商品房;下部两层,为布匹及小百货交易市场,另有办公、银行、保安、车库、仓库等用房,机动车可直接通至第三层。
  集贸市场建筑总面积为37845平方米,总造价为1406万元。整个工程分为一、二、三期工程施工。首期工程7层框架,动工于1991年6月,1992年10月竣工后即投入使用,造价760万元;第二期工程2层框架,建筑面积9895平方米,造价450万元,动工于1992年11月,竣工于1993年8月;第三期工程上下3栋、5层商住楼,建筑面积4450平方米,造价为196万元,动工于1993年4月,竣工于1994年2月。整个工程经验收评定为市优工程。工程建成后为华东地区花色最齐、品种最多、场地最大的布匹交易市场,有“布不到五皇殿不齐”之说,对当时抚州市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康达商城坐落在抚州城区荆公路。设计单位为原抚州地区建筑设计院,承建施工企业为临川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工程总建筑面积31380平方米,总投资2400万元。工程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工程为混合结构综合楼,1~2层为商场,3~6层为商品房,东临荆公路为写字楼,建筑面积10930平方米,投资850万元。1993年8月开工,次年8月竣工。第二期工程分南、西、北3栋,均为砖混结构6层,1层为营业店面,2~6层为商品房,建筑面积10650平方米,投资800万元。1994年8月开工,次年9月竣工。该期工程获省优工程奖。第三期工程为荆公路一条待改造的后续工程,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投资750万元。1997年9月开工,次年2月竣工。商城建成后,为抚州东大门旧城改造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商城内的市场面积约400平方米,已成为临川区著名的商品零售市场。
  临川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综合大楼坐落在临川大道中段,设计单位为江西省建筑设计院珠海分院,承建施工企业为临川房屋建筑工程公司。工程总建筑面积7001平方米,总投资660万元。大楼共16层(含地下室),柜架剪刀墙结构,总高度57.85米。1层为营业大厅,2层为餐厅,3层以上为办公楼和宿舍。裙楼宿舍为一单元,共8层,每层3.2米。大楼外墙正立面大门(1~2层)贴白色大理石板,其它墙面贴粉红色面砖。正立面3.13米以上安装玻璃带墙。1996年开工,1998年竣工。该大楼当时为全市第一幢最高层建筑,雄伟壮观。1998~2003年,连获施工生产安全、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优良工程3项省级奖。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临川区志(1987-2005)》

出版者: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新编《临川区志》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志工作者近六个寒暑的辛勤耕耘,今天终于问世了!她的出版发行,是全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