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城乡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0090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城乡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20
页码: 86
摘要: 1987年至1995年5月,分设抚州市城乡建设局和临川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抚州市城乡建设局内设机构有:城建科、城管科、建工建材科、计划财务科、保卫科、党委和行政办公室、城市规划管理处、城建档案馆。临川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内设机构有:人事劳动科、监察审计科、财务科、城建管理办公室、建筑业管理办公室、环境保护办公室、行政办公室。1995年5月,两局合并成立临川市建设局,内设机构有:党委办公室、行政办……
关键词: 临川市 城乡建设

内容

1987年至1995年5月,分设抚州市城乡建设局和临川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抚州市城乡建设局内设机构有:城建科、城管科、建工建材科、计划财务科、保卫科、党委和行政办公室、城市规划管理处、城建档案馆。临川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内设机构有:人事劳动科、监察审计科、财务科、城建管理办公室、建筑业管理办公室、环境保护办公室、行政办公室。1995年5月,两局合并成立临川市建设局,内设机构有: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城市建设股、乡镇建设股、建工建材股、综合股、计划财务股、人事劳动股、监察审计股。2000年10月撤市设区后,更名为抚州市临川区建设局,内设机构调整为4室4股:行政党委办公室、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建筑业管理办公室、城市管理督查办公室;劳动人事股、计划财务股、城市建设股、监察审计股。2003年在编人员为32人。下属单位有环卫处、建筑设计院、建设工程综合管理站、造价站、临川建筑总公司、临川第一建筑公司、临川第二建筑公司、建设装潢公司、村镇建筑公司、城镇综合开发公司、建材公司、燃气管理站、城镇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第一节城乡规划一、城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1995年5月成立临川市后,市建设局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规划研究所共同承担了《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于当年12月编制完成。1996年10月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
  总体规划界定了城市规划范围,由原抚州市行政辖区和原临川县上顿渡镇、红桥镇、河东乡、河西乡及温泉地区组成,规划区控制面积为226.3平方公里。确定了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200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25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21.75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34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31.78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43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41.6平方公里。拟定了围绕中央绿地建成一城二区组团式的城市结构形态,逐步将原抚州城区与上顿渡镇,抚北镇与红桥镇连成一体。在城市开发建设中,重视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重视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以塑造现代化的优美、文明城市形象。确定了城市性质为:临川市是赣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物质流通中心;是以机械、纺织、食品、化工为主,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色,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在江西省处于一流水平的现代化的中等城市。
  城市详细规划伍塘安居工程住宅小区。1996年,临川市建设局会同南昌大学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伍塘安居工程住宅小区详细规划》,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小区位于城西乡伍塘村,规划总面积为138亩。采用组团二级结构,在小区中部设立大片草坪,围绕中心绿地建成3个住宅组团,每个组团控制400户左右,人口1500人以内。小区的主入口有商业服务网点和公共设施。区内有文化活动中心及小学、幼托、水池、雕塑等。此项工程为市人民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缺房户的困难,创造适合小康水平居住环境而进行的一项措施,力争达到“造价不高水平高,标准不高质量好,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的要求。小区2004年建成。
  羊城路旧城改造。1997年9月,市建设局组织编制了《羊城路旧城改造详细规划》,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用地面积5.6公顷,道路由原来的13米拓宽至21米,长840米。拆除旧房38426平方米,新建总面积154489平方米,其中商业建筑面积38773平方米,商品住宅面积112108平方米,平均层数为5.029层,设计特点为二层临街室外通道,设置过街天桥,力求将羊城路建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商住一条街。
  马家山文化商贸广场。设计为音乐广场,规划用地4.06公顷,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商业餐饮为主。建筑特色是把文化与商贸紧密结合起来,有一个占地1.33公顷的中心广场,建筑风格采取西欧哥特式的特点,既有西方文明中的高贵豪华之美感,又有东方传统古典之神韵。2003年广场建成投入使用。
  罗家巷牛杂步行街。罗家巷位于上顿渡镇老城区,牛杂一条街久负盛名。规划修建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开发特色饮食街,在原有牛杂风味美食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临川其他传统风味美食,包括民间瓦罐汤、崇仁麻鸡、鱼头粉丝等。第二步,拆迁建设路以北破旧民宅,改建新的住宅区。第三步,继续往南延续北部商业街,完善步行街的功能,形成完整的商业街区。规划用地30公顷,建筑面积28.6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5.98万平方米,居住户数1998户,人口0.7万人。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
  沿河路改造。沿河路位于宜黄河东岸,为上顿渡镇老街区。规划以河滨休闲活动为主,结合防洪墙改造,把沿河路建成集游览、活动、休憩于一体的休闲功能区。防洪墙改造工程全长1066米,采用悬臂式钢筋泥凝土结构,顶宽0.34米,顶高4.5米,墙后填土高4.4米,宽5米。填土完成后,进行步行化处理,铺设地面砖并置盆景,形成线状游览观光步行街。宜黄河设水上活动设施,发挥中洲公园水中岛的独特优势,形成休闲公园。
  河滨广场。广场南至建设路,北靠宾馆路,罗家巷步行街横穿广场东部,西邻中兴路。因广场紧靠宜黄河,以“风”为主题,构筑中心十环形的放射性形态,以张挂膜构筑物作为主景,表现风的张力,是一个立体的功能复合型广场。规划占地1.24公顷,由音乐喷泉、灯饰、戏台、座椅、雕塑、柱廊及绿化等部分组成,2005年建成。
  临川新城建设。新城位于上顿渡镇,东侧为临川区第十六中学,南邻区行政中心,西北两侧沿城市主干道玉茗路和临川大道。新城以农贸市场为核心,集大型批发专业市场、零售商业和居民住宅为一体。农贸市场为一层建筑,采用大跨度轻钢结构,富有现代感。专业市场为二层建筑,围绕农贸市场四周,钢筋混凝土结构。商场、超市在西面主人口位置,大空间框架结构和曲线门廊。商业街在西区,以中央步行景观商业街为中轴线,设置多条各具特色的零售专业街。住宅小区在农贸市场南侧,建设成多种风格的公寓,大多以5层住宅为主,小区内设中心花园和俱乐部。整个新城规划用地14.66公顷,总建筑面积152272.5平方米,其中农贸市场13850.6平方米,商业用房76931.5平方米,管理用房1235.4平方米(含公厕),住宅用房60255平方米。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
  二、集镇规划 1993年至1996年,先后为城西、钟岭、太阳、华溪、东馆、湖南等乡的集镇及孝桥乡经济长廊编制规划。1997年,全市各乡集镇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次年对全市各乡集镇规划两次调整,进行重点修编。
  青泥镇规划 1996年修编,2003年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重新修编。规划该镇由以农业为主向以农工贸一体化转化,由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向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劳动技术型转化。至2010年,建设成为临川区农副特产品的集散地和重点城镇。规划2003年人口规模0.6万人,用地规模40公顷;2010年人口规模1万人,用地规模65公顷,建成镇区面积28.5公顷,规划区界定面积70公顷。
  唱凯镇规划 1997年修编,2002年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再次修编。规划该镇建设成为以建筑材料、小型化工、粮食加工及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工贸型中心城镇。至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人口5.7万人(其中镇区人口2.3万人),用地200公顷。实现唱凯老区与古港新区对接,开通唱凯——马圩(东乡县)公路,建11KV开关站1座,电话装机扩容到2万门。
  罗湖镇规划 1998年编制。规划该镇发展目标为在加大农业生产力度的同时,积极促进花爆制造业转产,大力发展各类乡镇企业,尤其注重发展充分体现临川建筑之乡和特色农业的新型企业。2010年,镇区人口规模0.6万人;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1.1万人,用地规模96公顷。
  腾桥镇规划 2000年编制,2002年聘请江西师范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修编。规划该镇建设成为临川区南半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与信息、物流中心和农副产品加工、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城镇。2010年,镇区人口规模1万人,用地规模108公顷,选择昌厦公路以西为用地发展方向,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81亿元。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1.8万人,工农业总产值9亿元。
  云山镇规划 1995年前进行过初步规划,2002年,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修编。规划该镇建设成为以旅游业为龙头,经贸兴盛、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舒适的现代化旅游商贸城镇。2005年,镇区人口规模1.2万人,用地规模101.8公顷,主要建设项目为广场路、汽车站、中心广场、工业小区、环城路等,国民生产总值1.5亿元。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2万人,用地规模172.8公顷,国民生产总值增至6.3亿元。
  罗针镇规划 2002年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规划该镇建设成为以高科技生态农业为龙头,商业贸易和建筑业为主的工贸型城镇。2005年,镇区人口规模1.5万人,用地规模120公顷,修建贤德路、纬七路,拓宽文卫路、延伸商贸路,修建交通广场、汽车站、收费站、消防站、开关站和建材大市场,扩建水厂及文化娱乐场所,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2.5万人,用地规模83公顷,工农业总产值增至3.76亿元。
  东馆镇规划 2003年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因京福高速公路、昌厦公路穿境而过,规划该镇建设成为以农副产品加工和特色农业相结合的农贸型城镇。2007年,镇区人口规模0.44万人,用地规模55.13公顷。改造拓宽抚城公路东馆段、东馆大道、东港路、奇峰路、修建停车场、加油站、广场,建设综合大市场、中心公园、小溪河滨绿化带,扩建医院、文化活动中心。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0.8万人,用地规模84.9公顷,基本建成“两带”:沿温(圳)(南)城公路两侧为主体的农副产品加工及蔬菜种植产业发展带;以临川、南城县道两侧为主体的粮食加工、蔬菜生产发展带。“三基地”:以镇区为中心的信息、交通、技术、金融等服务基地,以行政村为主的蔬菜种植和加工产业基地,以钱家、下张、下龚、桥下、刘村等村为中心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
  三、村庄规划 1992年,抚州市对部分中心村按照新颖型、改进型、过渡型编制规划。1995年,临川市建设局遵照《江西省村镇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村庄与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对各自然村的建设规划开始编制,至1997年基本编制完毕。1998年,对省道、国道沿线的一些基础较好,发展势头较快的村庄,进行较详细的规划。
  湖南乡孔桥街规划该街为全乡中心区,建设成为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以居住、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为主的多功能、环境优美的文明集镇。至2020年,中心区人口规模1.05万人,用地规模76公顷。
  唱凯镇东湖中心村该村靠近316国道,交通便利,田少人多,村民大多从事建筑业和陶瓷经销。规划立足于建筑业和陶瓷经销,利用当地水面资源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业和粮食、饲料加工业,兴办一些小型草纸厂、砖瓦厂等村办企业。完善中心村公共配套设施。至2010年,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临川特色的新型村庄。
  唱凯镇北堡中心村中心村分为南区、北区两个组团,规划南区为全村的中心,村委会、小学、幼托、综合商店、农技站、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都集中于此,并建设一个小型工业区,用地规模18624平方米;北区是老区,以改造为主,南、北区之间设一个绿化带,绿地以行道树和庭院绿化为主,绿地面积6028平方米。至2010年,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联系村镇纽带、辐射作用的中心村。
  罗湖镇华溪中心村该村人口稠密,每平方公里有人口1500多人;交通便利,316国道傍村而过。规划发展方向为以农业为主,工业和建筑业为辅,既有城市现代设施,又保持田园风貌特色的新农村。
  第二节城市建设一、城市道路 1989年至1995年,临川街道路面改造、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将上顿渡镇龙津路路面硬化,新建上顿渡镇公园路;将抚州市瑶坪路扩宽,将赣东大道王安石纪念馆至丙纶厂路段泥沙路面铺为水泥路面。新建长400米、宽50米的金巢大道,新建抚州市孔家桥路,完成长1380米、宽12米玉茗大道,拓宽洋洲大道和青云峰路,建成上顿渡镇建设路并硬化玉茗路。
  1996年至2000年,进一步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拓宽了抚州市大桥南路,完成大公路的半山商场至文昌桥头的路面改造、环城南路的向东延伸段及黄泥岗路的扩宽工程,完成上顿渡镇桥东路、建设路、体育路的路面硬化工程,完成兴鲁坊路的水泥路面改造工作等。全长7.2公里,投资6000万元的内环路工程基本完成,其中环城南路、南湖路一、二期工程、环城西路竣工,环城西路与南湖路全面贯通,形成本市第二条南北相通的城市主干道;抚州大道长2公里、宽24米的机动车道水泥路完成。
  2001、2002两年,对上顿渡镇龙津路、玉茗路、桥东路、建设路的两侧人行道统一改造,全面铺为彩色人行道板。并新建区第二中医院侧路和区农机局侧路。2003年,新建上顿渡镇宾馆路,改造公园路和罗家巷路。
  至2005年,城市道路长度为245.20公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为9.54平方米;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90公里。
  2005年临川区城市道路情况单位:米二、街道路灯 1991年,抚州市加强市区路灯的整修与安装。年底,全市共有路灯804盏(不含各单位自装路灯320盏),其中白炽灯450盏、汞灯297盏、钠灯57盏。1994年1月,抚州市首批4座高杆路灯分别在抚州饭店、邮电大楼、附属医院、老剪子口安装完毕,亮化了市区夜空。5月,又分别在赣东大道、大公路安装单臂路灯143盏和75盏。1995年4月,继续在市人民政府、抚州地委、市人民公园、洋洲立交桥桥侧和黄巢路转盘处共安装高杆路灯5座。10月,在黄泥岗新剪子口处安装高杆路灯1座。年底,全市路灯增至1107盏(不含各单位自装路灯376盏)。
  1996年,临川市先后在抚州汽车站、抚州北站安装高杆路灯2座。次年在临川大道安装双臂金属钠灯310盏(套),在抚河大桥安装马路弯灯22盏(套),在赣东大道东侧安装单臂金属杆路灯56盏,在青云峰路安装悬挑单臂金属杆路灯32盏(套),在体育路安装悬挑单臂路灯9盏(套),在孔家桥路和黄泥岗路安装悬挑单臂路灯25盏(套)和24盏(套)。1998年,在环城南路安装高杆路灯1座,在大桥南路安装双臂金属杆路灯33盏(套),在环城南路安装单臂金属杆路灯8盏(套),在上顿渡镇公园路安装单臂金属杆路灯6盏,在南湖路安装双臂金属36盏。至此,整个临川市共有高杆路灯17座,一般路灯3119盏(不含各单位自装路灯367盏),其中白炽灯754盏、汞灯590盏、钠灯1775盏。
  2001年至2003年,临川区人民政府进一步做好城市“美化、亮化”工作,重点改造上顿渡镇城区路灯。按照“一路一灯,一路一式”的格局,在玉茗路新增全卤路灯144盏,分别在建设路、桥东路、公园路、龙津路安装单臂金属杆钠灯20盏、37盏、10盏、54盏。除原有4座高杆路灯外,又在桥东路、玉茗路、医药公司十字路口、龙津路、区委门口、建设路新装景观灯39盏,在汽车站大楼门口新装景观灯16盏,在建设路新装景观灯54盏。为河滨广场安装中杆路灯2座、海鸥灯柱31座、水晶灯6座、城市之光6座、地埋灯72处。以上合计800多盏。至2003年底,市城区拥有路灯4008盏,2005年底达到13715盏,其中有1000余盏是景观灯。
  三、排水与供水城市排水 1990年,抚州市城区排水道总长40公里。1991年后加快排水系统建设,至1994年,排水道总长增至50.2公里。
  1995年底,临川市城市排水道总长为80公里,到2000年,增至99.5公里。排水道中明渠7条,其中主渠4条支渠3条;盖板明渠57条,其中主渠1条支渠56条;暗沟37条,其中主沟19条支沟18条;管道65条,其中主管12条支管53条。全年污水排放量为6697万立方米。
  2001年至2003年,为提高上顿渡镇城区排水功能,将全部排水道改为明沟加盖式,总长20公里,基本形成排水网络,全年污水排放量450万立方米,直接排入宜黄河。
  2005年,城市排水管道长度达151.96公里,密度每平方公里为4.50公里。
  城市防洪 1991年,抚州市有防洪堤6条,总长51.5公里,其中20年一遇的总长12公里。1995年,全市防洪堤总长70.685公里,其中20年一遇的总长63.985公里。
  上顿渡防洪墙。1969年9月兴建,长800米,高3~5米,顶宽0.7米,墙身为空格重力式,混凝土结构,造价10.5万元。因墙上首有段土堤,迂回曲折,防守堤线较长,1982年出现过涌泉,1983年裁弯取直改为混凝土防洪墙。可抗御宜黄河洪水流量3820立方米/秒,抗洪水位43米。
  桥东防洪墙。位于抚州市文昌桥东岸城外,抚河右岸。墙体与城外沿河街道平行,上自山前庙与沿河大堤相连,下至河东湾与中洲堤衔接,全长1713.64米,挡水墙高2.45~2.15米,顶宽0.25米。顶部有游览通道,沿河面安装钢管扶栏。临街面设有坐凳,可供游人远眺、休憩。工程于1992年11月动工,1996年10月竣工,投资1496.2万元。完成土沙方136464立方米,石方33295立方米,砼6913立方米。抗洪水位为41.43米,达20年一遇标准。
  城市供水 20世纪90年代,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供水需求也不断上升。抚州市自来水公司通过政府投资和自筹资金等办法,先后铺设了黄巢路、黄巢至抚州第三棉纺厂、商业大道至高压走廊、商业大道圆盘至抚州标准器厂、底盘厂三车间至市供电局、青云峰路、抚临路、黄巢中路、黄巢西路、黄巢路西北侧、钟岭工业小区、剪子口至洋州立交桥、南湖路、赣东大道马路口、抚州大道等,管径300~500毫米混凝土管或预应力砼管16公里。至2000年,抚州城区已有管径100~500毫米供水管道共85公里,基本形成了一套给水管网系统。
  桥东水厂给水管出厂,沿大公路(管径400毫米)向东穿过洋洲立交桥,向西穿过文昌桥,主要供应桥东地区用水。抚北镇另有一条独立的供水管网系统。
  南区水厂始建于1970年,供水能力5000吨/日。1991~2000年,该厂先后投资60余万元,对配电设施、取水潜坝、二级泵站、输水管、絮凝池、斜管沉淀池、一级泵站无阀滤池、澄清池、取水泵站2号机组、供电1线路、电动控制阀门等供水设施,进行了技术改造,使供水水能力提高到3万吨/日。水厂有两条给水管出厂,一条向西分别沿青云峰路(管径300毫米)、黄巢路汇人赣东大道。另一条沿大桥南路延伸到利群机械厂,主要供应城南地区用水。
  荆公路水厂始建于1959年,供水能力5000吨/日。从1993年起,该厂先后投资496万元进行扩建,新建斜管沉淀池一组、虹吸滤池、输水管、二级泵沿及配电设施,并对一级泵站装修改造,至2000年,供水能力提高到5万吨/日。水厂给水管干管,向北沿荆公路(管径500毫米)折向大公路(管径300毫米),另有桥东水厂过桥管道补充大公路管道水量。向西沿兴鲁坊(管径300毫米)、福庆巷(管径400毫米)汇入赣东大道。向南沿荆公路折向同叔路、沿河路,主要供应老城区用水。
  上顿渡自来水公司1995年在斜上村、粮食局、林业局及水泥厂宿舍共铺设管径80毫米镀锌钢管477米。1996年,铺设了从取水泵至送水泵、从送水泵房经公园路至龙津路口管径600毫米预应力砼管800多米。1996年公司开始扩建工程,先后投资213万元,完成面积为216平方米的取水泵房1座,直径为3米的集水井6口,容量为2000立方米的清水池1口,送水管管径为600毫米铸铁管515米、管径为300毫米水泥压力管5200米,输水管管径为600毫米水泥压力管、铸铁管共312米,引水管管径为500毫米水泥压力管200米及配电设施。1997年,在临川大道铺设了管径300毫米预应力砼管896米、管径200毫米预应砼管975米,从国税局至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宿舍管径100毫米镀锌钢管136米。2000年,上顿渡镇城区已有管径100~600毫米,供水管共16公里,日供水量达2万吨。
  至2005年,城区供水管道长度为212.13公里,供水总量为2962万立方米,城区用水普及率为89.40%,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为19.99升。
  1991~1998年抚州市(临川市)自来水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说明:临川市自来水公司原为抚州市自来水公司。市县合并后,更名临川市自来水公司。
  1990~2003年临川县(临川区)自来水公司主要经济指标五、公共交通车辆 1991年,抚州市有公共汽车26辆。1996年,临川市有公共汽车49辆,出租车130辆。1998年,公共汽车增至67辆,出租车增至180辆。2000年撤地设市后,公共汽车公司收归市管,更名为抚州市公交总公司,车辆和线路都有所增加。至2005年,市城区参加营运的公交车有182辆,出租车有350多辆;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4.21标台。公共汽车运营线路长度为140公里,客运总量达3100万人次,运营收入为423万元。
  线路至2005年,抚州公交线路有16条。1991年,抚州市建设局为规范市城区公共汽车行驶线路名称,将城外剪子口至附属医院线路称为1路,后随着城市的扩大,延伸至天绅化纤公司:城外剪子口至上顿渡镇线路称为2路;西门口至抚州北站线路称为3路。1993年,开通北门至红石咀的4路公交线。1997年,临川市公交总公司开通总公司至抚州第二棉纺厂的5路公交线。1998年,开通附属医院至钟岭乡的6路公交线。2001年,6路公交线改为临川酒厂至红桥镇。7路从新剪子口至瀚海龙盘。8路从现代教育学校至湖南乡政府。9路从针织厂至钟岭新村。10路从印染厂至斗门。11路从新剪子口至医学分院。21路从五皇殿汽车站至崇岗镇。22路从钟岭办事处至上顿渡。从2006年开始,所有公交线路均实行一票制和无人售票,每人每次一元。
  站点 1路公交线有城外新剪子口、老剪子口、市委党校、文昌桥头、临川三小、新华书店、市政府、第一医院、长途汽车站、电信大楼、区政府、临川九小、王安石纪念馆、市教育局、天绅化纤公司等15个站点。线路全长6.5公里,有10辆车运行,间隔时间为5分钟,运行时间为6:30至21:30。
  2路公交线有城外新剪子口、老剪子口、市委党校、文昌桥头、临川三小、新华书店、市政府、第一医院、长途汽车站、电信大楼、区政府、临川九小、市交警支队、市六医院、市检察院、洪亮阳光城、交通宾馆、区武装部、赣东医院、江铃底盘、临川信用社、丰临医械、区委党校、樟树山、区移动公司、学府世家、临川十六中、玉茗路口、区五交化、区医药公司等30个站点。线路全长13公里,有31辆车运行,间隔时间为2~3分钟,从6:00运行至21:00。
  3路公交线从公交公司经农行宿舍、朱家、抚河大桥、石抚路口、抚州储运公司、抚州北站至抚北工业园区,有10辆车运行,间隔时间为10分钟,线路全长6公里,共7个站点从6:30运行至22:30。
  5路公交线从洪客隆、新华书店、曾家园、市一医院、长途汽车站、马家山广场、汽车站后门、体育路口、背山路口、移动公司、玉茗路口、建鼎华城、市财政局至市公安局,有7辆车运行,间隔时间为7分钟,有14个站点,从6:30运行至21:15。
  6路公交线有临川酒厂、临川十六中、中国银行、体育场、体育路口、公园路、城关、临川二小、医药公司、区一医院、林业局、荆公大厦、付家、红旗桥、临川十中等14个站点。线路全长5公里,有10辆车运行,间隔时间为6分钟,从6:00运行至18:45。
  7路公交线有西湖绿洲、公交公司、抚州一中、新华书店、市委市政府、市一医院、长途汽车站、市电信局、区政府、临川九小、市二医院、市邮政大楼、市人事局、三纺、利群机械厂、市中级法院、伍塘路口、职业技术学院、翰海龙蟠等19个站点。有15辆车运行,间隔时间为5分钟,从6:30运行至21:30。
  8路公交线有湖南乡卫生院、湖南乡政府、立交桥(东)、桥东水厂、创新学校、老剪子口、一广大环球家具超市、立交桥(北)、江铃专卖店、抚河大桥、瑶坪湖花园、轻纺城、电机厂、临川大酒店、市邮政大楼、市二医院、市交警支队、玉茗路口、背山路口、体育路口、汽车站后门、东华理工、人民公园、西门口、才子嘉园、临川四中、东华驾校、鸿河山水人家等20个站点。有11辆车运行,间隔时间为7分钟,从6:30运行至18:50。
  9路公交线有鸿河山水人家、北门、师专、新春园、新华书店、二商场、五皇殿、五皇殿汽车站、轻纺城、红石嘴、技校、贸易广场、长岭、钟岭新村等14个站点。有10辆车运行,间隔时间为10分钟,从6:30运行至19:00。
  10路公交线有印染厂、城西乡政府、东华理工新区、体育路口、福满堂、邮政大楼、长途汽车站、利群家电、五皇殿、文昌公寓、市委党校、老剪子口、新剪子口、孝桥乡政府、孝义亭、东洲路口、下李村路口、廖家、斗门等19个站点。有8辆车运行,间隔时间为10分钟,从6:30运行至19:00。11路公交线有盛世文昌、新剪子口、老剪子口、市委党校、文昌桥头、临川三小、市新华书店、曾家园、市一医院、长途汽车站、市电信局、区政府、临川九小、市二医院、市邮政大楼、联通公司、红十字医院、交警一大队、汤显祖纪念馆、贸易广场、贸易广场汽车站、医学分院、七二一矿社区等21个站点。共17辆车运行,间隔时间为4分钟,从6:20运行至21:40。
  16路公交线有洪客隆、临川三小、文昌桥头、市委党校、老剪子口、孔家桥、湖南乡、湖北村、春光、鹏溪、竹溪、湖田、游家等13个站点,从6:40运行至18:20。
  18路公交线有洪客隆、临川三小、文昌桥头、市委党校、老剪子口、孔家桥、湖南乡、湖北村、春光、鹏溪、瑶山、游家、黄远山等13个站点,从6:40运行至18:20。
  19路公交线有洪客隆、临川三小、文昌桥头、市委党校、老剪子口、孔家桥、湖南乡、湖北村、春光、鹏溪、瑶山、游家、平山、灵谷峰等14个站点,从6:40运行至18:20。
  20路公交线有洪客隆、临川三小、文昌桥头、市委党校、老剪子口、孔家桥、湖南乡、湖北村、春光、鹏溪、农科所、南坊、下保、梅岗等14个站点,从6:40运行至18:20。
  21路公交线有洪客隆、市新华书店、曾家园、市一医院、长途汽车站、五皇殿、轻纺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汤显祖纪念馆、贸易广场、贸易广场汽车站、长岭、钟岭新村、抚八线、回归园、崇岗等16个站点,有9辆车运行,间隔时间为20分钟,从6:30运行至19:00。
  22路公交线有钟岭办事处、抚州医学分院、抚州贸易广场、金莎渡假村、抚州技工学校、红十字医院、联通公司、市办事大厅、附属医院、交警支队、第六医院、南湖路口、阳光城、交通宾馆、国税局、区武装部、赣东医院、底盘厂、临川信用联社、消防中队、樟树山、移动公司、临川酒厂、十六中、临川新城、洪客隆、体育场、临川一中、区一医院、区五交化、长途汽车站等31个站点。有11辆车运行,间隔时间为7分钟,从6:30运行至19:00。
  23路公交线有市行政中心、天绅化纤、市教育局、王安石纪念馆、市二医院(西)、市检察院、洪亮阳光城、交通宾馆、小盱、区武装部、赣东医院、江铃底盘、临川信用社、丰临医械、区委党校、樟树山、区移动公司、学府世家、临川十六中、玉茗路口、区五交化、区医药公司、区新华书店、临川一中、体育场、玉茗路口等26个站点。从6:40运行至18:30。
  六、园林绿化城市园林 1991年,抚州市人民公园新栽种树木300余株,繁殖草花1.9万株。新辟广场1个,供游人散步。是年,接待游客44万人次,儿童游乐场接待儿童3.34万人次。1993年,兴建园中园“沁芳园”,各式盒景摆设独特,并定时开放。另建公园舞厅1座、具有闽南地方特色的龙宫1座,还添置了新潮电动马拉车、电瓶碰碰车等娱乐设施,受到游客欢迎。1995年,公园内的动物园成功繁殖小孔雀两只,为动物园增添风采。1996年,投资近50万元对公园大门进行改建,改造后的大门造型典雅,古香古色。1998年,公园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公开招标承包,进一步改善服务措施。动物园增添了不少珍稀动物。至2000年,游客增为每年65万人次。
  中洲公园位于上顿渡镇,居宜黄河中,四面环水,为一座水上公园。园内绿树成荫,花朵飘香,风景十分秀丽。入园古铁索吊桥1座。1995年,临川市园林处为加快其建设步伐,对园内进一步绿化。至1998年,新栽树木1600余株,各式花草争妍斗艳。2001~2003年,临川区委、区人民政府四方筹资,在园内建起文塔,塔体雄伟壮观,成为园中风景亮点。
  此外,在抚州城郊还有森林公园,占地近53.3公顷。文昌桥头有街心花园,以花、树、长廊、楼台为主,景色别致。
  城市绿化 1994年,抚州市园林绿化面积141.0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4.05公顷。1998年,城市园林绿地面积32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11.64公顷。是年,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405公顷。2002年,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增为442.3公顷,其中上顿渡镇城区绿化覆盖面积37.3公顷。2003年,全区新增绿地面积6390平方米,其中玉茗路新增绿化面积4800平方米。2005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4.57平方米;建城区绿地率达到21.92%;建城区绿地覆盖率为24.08%。
  1991、1992年,抚州市城区新植行道树1068株。1993年,在黄巢路种植樟树293株,在赣东大道、大公路、体育路、环城西路补植行道树892株。1994年,新植行道树1391株。1996年,在抚临路新植行道树1447株,在大公路补植行道树929株。1997年,将赣东大道、大公路旁的法国梧桐淘汰,改植樟树、棕搁、广玉兰等共1260株。1998年,新植行道树1500株。2001~2003年,上顿渡镇城区主干道新增行道树991株。
  1997年,在洋洲大道种植绿化带866米,临川大道种植绿化带585米,黄巢西路种植绿化带1867米,大桥南路种植绿化带1760米。1998年,在临川大道、洋洲大道种植绿化带共1万米,完成环城南路转盘及大桥南部、跳石桥等地段绿化面积共3628平方米。2003年,完成玉茗路绿化面积4800平方米。2004年,对临川大道两侧约3米宽的绿化带进行了改造,栽植乔木550株、花灌木52万株,龙柏球1650株,新建花池4400米,使该路段成为景观优美、独具特色的绿色通道,大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苗圃与花圃市、县合并后,临川市有苗圃3个。1995年,出圃苗木有枫杨、法国梧桐、棕榈等27个品种共19506株。1996年,出圃苗木有木槿、加杨、小叶黄杨、小叶女贞等16个品种共8894株。1997年,出圃苗木有樟树、法国冬青、小叶黄杨等13个品种共10127株。1998~2000年,出圃苗木大致如前,每年平均18个品种共1万株左右。
  抚州市花圃在黄巢东路,总面积0.87公顷,圃内有温室、地床、花架、阴棚等设施,有利于花卉的扦插、播种和繁殖。1993年,繁殖含笑、凤尾竹、白兰等42个品种共1270株。1995年,繁殖虎皮掌、红背桂、扶桑等37个品种共11948株。1996年,繁殖红宝石、橡皮树、榕树等68个品种共17710株。是年5月,南昌万寿宫举办万寿宫杯江西省插花艺术大奖赛,临川市花圃推荐颜芳插制的“丰收”获三等奖。1997年,繁殖茶梅、红背桂、木草绣球等24个品种共3682株。是年4月,在第四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市花圃推荐李小珍的盆景“各领风骚”获三等奖。11月,在江西省第二届菊花展览会上,市人民公园送展菊花460余盆,胥炳龙培育的“绿牡丹”(独本)获二等奖,“绿牡丹”(多头)获三等奖,“玉瓴管”(独本)获三等奖。傅裕民培植的“案头菊”、“桩菊”分获三等奖。
  城市雕塑 1995年11月,汤显祖艺术中心的汤显祖全身塑像落成。塑像由雕塑家王大进设计,用汉白玉大理石塑成,高2.2米,下为麻石基座,坐落于艺术中心广场中央,身后照壁绘“四梦”剧情。
  1996年12月,市第一中医院大院塑有一东汉名医张仲景的半身塑像一座。1997年9月,赣东大道北端母子商场前,塑有一座母子雕像。2001年,上顿渡新华书店十字路口建成一座“蕴”雕塑。文昌桥头有“陈、罗、章、艾”文昌桥上戏知府的雕塑。
  2005年8月,在赣东大道赣东宾馆附近的精品一条街安置了5组具有临川文化特色的群雕铜像,分别为“才乡学子”、“民间社戏”、“抚州名人”、“傩舞之乡”、“特色米粉”。埋头苦读的幼童、手持简策的王安石、古朴刚劲的傩舞、令人垂涎的米粉,一组组神态各异、造型生动的雕塑,充分展示抚州厚重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积淀,也体现了本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涵盖了抚州教育之乡、戏剧之乡、才子之乡、傩舞之乡和美食之乡5大特色。
  第三节村镇建设一、村庄建设农村住宅建设 1995年起,临川市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的原则,使农村建房走向规范化,杜绝盲目性、随意性现象。住宅设计上对“堡垒式”、“火柴盒式”的老传统建筑模式进行改革,取而代之的是整体有序、造型美观、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住宅结构上由原来的砖木结构改为混合结构。1998年,全市农村住宅实有面积1372.8万平方米。2001~2003年,临川区农村新建住宅建筑面积164.04万平方米,实有面积增至1409.32万平方米。比较典型的村庄有七里岗乡雷溪村、罗湖镇王家村、钟岭街道排头村、唱凯镇刘路寺村。
  公共建筑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村庄的公共建筑日益增多,1991~1997年,临川各村庄兴建的村级小学教学楼54幢,建筑面积3.84万平方米。修缮小学教学楼18幢,面积0.76万平方米。新建村级幼儿园42所,建筑面积0.84万平方米,累计投资1000万元。新增村级卫生所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全市村庄公共建筑面积实有58.36万平方米。1999~2003年,兴建村级小学教学楼375幢,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修缮小学教学楼37幢,面积14.8万平方米。新增村级卫生所建筑面积0.0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5397万元。全区村庄公共建筑面积实有91.33万平方米。
  生产性建筑 1991~1994年,抚州市、临川县各村庄生产性建筑竣工面积共0.59万平方米,投资122.7万元。1995年,临川市各村庄生产性建筑竣工面积3.12万平方米,投资783.42万元。1996~1998年,生产性建筑竣工面积13.98万平方米,共投资3498.38万元。全市村庄生产性建筑实有面积达47.28万平方米。1999~2003年,临川区各村庄生产性建筑竣工面积24.06万平方米,共投资5671.88万元。全区村庄生产性建筑面积实有71.34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供水、供电、入村道路、桥梁、电讯等。1997年,临川有40%以上农民1户1井,有的使用压水井,有的使用小型水泵抽取井水,大大减轻了农民吃水的体力劳动。1998年,自来水受益村庄增加到43个,受益人口达0.67万人。1997年供电村庄有2000个。1998年,增至2625个。1999~2001年,对农村电网实行全面改造,城乡同网同价。从此,全区所有乡镇村庄,家家都用电灯照明。
  1991~1998年,临川市各村庄新建、改建泥砂路222.6公里,面积49.42万平方米。修建水泥路面长16.3公里,面积9.46万平方米。修建沥青路面68.2公里,面积38.46万平方米。改建混凝土平板大、小桥梁22座。全市村庄实有道路长度2296公里,面积1430.56万平方米;实有大、小桥梁359座。1999~2003年,临川区各村新建、改建道路144.51公里,面积92.36万平方米。全区村庄实有道路长2440.51公里,面积1522.92万平方米。
  1991~1997年,临川各村庄铺设光缆线360公里,拥有移动电话160部,95%的村庄安装了调频广播,15%的村庄安装了闭路电视。2003年,全区接通电话村庄180个,安装电话6000户,拥有移动电话2.6万部。
  一、集镇建设住宅建设 20世纪90年代,集镇住宅建设加速发展。1991~1997年,临川市各集镇新建住宅共86.42万平方米。住宅结构由砖木结构为主发展为砖混结构为主的3层以上的楼房,且都是经过设计按规划要求进行施工的。住宅造型各具特色,有方型、长方型、椭圆型、前凸型、后凸型、组合型等。住宅外表美观,有碎石磨面、墙面砖饰面等,饰面色彩配设整体效果加强。建筑风格有古代式、现代式、古代与现代结合式等。特别是国道、省道沿线集镇的建筑物,外型更为新颖,下店上宅多功能的商住楼日益增多。1998年,全市集镇新建住宅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1999~2003年,临川市(区)各集镇新建住宅面积共50.52万平方米。全区集镇住宅实有面积245.38万平方米。
  公共建筑 1991~1998年,临川市各集镇新建中学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师生宿舍楼、中心小学教学楼、辅导站综合楼、幼儿园、托儿所、文化站、敬老院等共200多幢。新建卫生院26幢,增加病床321张。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综合楼亦增不少,仅各乡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办公楼建起了20幢。全市各乡镇公共建筑的实有面积达70.15万平方米。1999~2003年,临川市(区)各集镇新增公共建筑面积8.07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实有面积增至78.22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集镇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供水、供电、镇区道路、下水道、路灯、电讯、绿化、农贸市场等内容。
  1991年,唱凯镇兴建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量1000吨。1993年,龙溪镇兴建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量1000吨。1994年,唱凯镇自来水厂扩建,日供水量增为2000吨。1997年,罗针镇兴建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量1000吨。2001年,温泉镇兴建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量1000吨。2002年,东馆、青泥镇各兴建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量1000吨。2003年,云山镇兴建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量1000吨。至此,全区集镇自来水厂共8座。
  20世纪90年代,随着集镇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设施亦逐年加强。至2003年,全区集镇供电率达100%,生产、生活用电已有保障。
  1991~1997年,临川市各集镇新修水泥路面长1.58万米,面积24.6万平方米。新修沥青路面长0.36万米,面积2.86万平方米。其中,唱凯镇于1996年兴建了长180米、宽40米和长200米、宽15米的商业街水泥路面各1条。1998年,全市集镇主要道路硬化率达98%,实有道路总长119公里,面积共98.57万平方米,桥梁53座。1999至2003年,临川市(区)各集镇新修道路长11公里,面积43.16万平方米。全区实有道路总长增至130公里,面积141.73万平方米。其中,水泥道路总长77公里,面积98.54万平方米。
  1991~1997年,临川市各集镇新修下水道长24公里。1998年,全市各集镇实有下水道总长57公里。1999~2003年,临川市(区)各集镇新修下水道长55公里,全区各集镇下水道总长增至112公里。
  1991~1998年,临川市各集镇新装路灯114盏,全市集镇路灯共有236盏。2001年至2003年,唱凯、云山、腾桥、东馆、大岗等集镇新增路灯676盏,投资41.8万元。
  至1998年,临川市各集镇全部安装了程控电话,固定电话2万多部(其中公用电话460部),移动电话500多部。2003年,临川区各集镇固定电话增至23442部(不含上顿渡镇),移动电话增至3.1万部。
  至2003年,临川区各集镇普遍建起了有线电视发射台,居民安装有线电视率达90%以上。
  1991年至1998年,临川市各集镇累计植树15.77万株。1998年,全市集镇人均绿地1.24平方米。2003年,人均绿地增至1.37平方米。
  20世纪90年代后,集镇农贸市场建设突飞猛进。1991年至1998年,累计兴建农贸市场26个,其中带棚顶20个。兴建各类专业批发市场4个,其中洋州镇大型水果批发市场最大,面积为7000平方米。1999年至2003年,新增集镇农贸市场11个,其中云山镇多功能农贸市场最大,面积达2.8万平方米,投资1500万元。
  第四节房地产业一、房地产开发五皇殿集贸市场坐落在抚州城区上沿河路东侧抚河之滨,系一组建筑群,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一栋5层住宅楼商品房;下部有两层,为布匹及小百货交易市场,内有办公、银行、车库、仓库用房等,机动车可直接通至第三层。总面积为37845平方米,总造价为1406万元。整个工程分为第一、二、三期工程施工。首期工程7层框架,动工于1991年6月。1992年10月投入使用,造价760万元。第二期工程2层框架,建筑面积为9895平方米,造价450万元,1992年11月动工,1993年8月竣工。第三期工程上下3栋,5层居住楼,建筑面积4450平方米,造价为196万元,1993年4月动工,1994年2月竣工。
  康达商城坐落抚州城区荆公路,为临川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承建。工程分为3期进行,建筑面积为31380平方米,总投资2400万元。第一期工程为混合结构综合楼,底层、2层为商场,3~6层为商品房。东临荆公路为写字楼,建筑面积10930平方米,投资850万元,1993年8月动工,1995年9月竣工。第三期为荆公路一条街改造的后续工程,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投资750万元,1997年9月动工,1998年12月竣工。康达商城内有市场面积4000平方米,建成后成为临川区著名的商品零售市场。同时,推动了抚州东大门的旧城改造。
  汤显祖艺术中心暨汤显祖纪念馆坐落于抚州城区南郊卻家山,由江西省古典园林建筑工程公司、湖北大冶园林仿古建筑工程公司、临川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抚州地区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共同承建。1992年12月开工,第一期工程(四梦村)于1995年11月竣工。四梦村为仿古建筑群,总面积为1000平方米,建有牡丹亭、梅花庵观,丽娘坟、胜业坊、瑶台、黄梁饭店、钱廊、听泉茶社,毛泽东手书碑、仿古门楼、围墙、照壁、梦泉、汉白玉汤显祖雕像、壁画、假山、人工湖等,造价500万元,村内植有树木万余株,草坪约2000平方米。
  罗针农贸市场坐落于罗针镇集镇上,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临川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承建。市场第一层为店面,2层以上为住宅,屋面四周铺盖琉璃瓦,店立面为乳白色瓷砖外贴。全部采用铝合金门窗,茶色玻璃。1997年竣工。
  江西轻纺城原名康达新五皇殿市场,坐落在临川大道南316国道旁,为多功能综合市场。砖混结构,市场主体为两层,建筑面积68000平方米,投资4400万元,临川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承建。1996年动工,1998年10月竣工。江西轻纺城布局合理,各种服务、配套设施齐全,为临川专业批发市场。
  上顿渡旧城改造上顿渡罗家巷改造于2002年3月8日开工。2003年完成拆迁面积8.1万平方米,补偿拆迁费3440万元。拍卖土地9宗,面积2.4653万平方米,收入6680万元。一期改造在建商住楼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投资1.4亿元。
  玉茗安居工程规划占地138亩,总建筑面积13.58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分3期建设:一期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共建8栋306套住宅。二期工程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共9栋676套住宅。三期工程占地60余亩,投资达4700万元,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共13栋628套住宅,工程2004年9月动工兴建,2005年10月竣工并交付使用。
  河滨广场 2003年7月动工兴建,12月竣工。工程占地18.6亩,总投资750万元。广场有音乐喷泉,主喷高20米,有造型8种,可排列组合变化出32种姿态。还有89盏造型各异的灯饰,近千平方米的绿化造型。广场与河滨公园、中洲公园遥相辉映,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好去处。
  临川新城占地220亩,工程总投资近2亿元,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市场面积近5万平方米。新城有商贸城、住宅、农贸市场、大型超市、休闲广场等各类配套设施,建成后的新城使古老的临川更为亮丽。
  临川大道绿化带改造投资近100万元,更换临川大道带子石8000米,完成种植土方工程6000立方米,绿化带改造总面积1.2万平方米,种植樱花树苗900余棵,种植红花继木、杜鹃、金叶女贞、小叶女贞等灌木60余万株。
  钟岭农民新村坐落于抚州工业园区沿文昌大道旁,占地850亩,为钟岭农民拆迁户的安置区。新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图纸、统一施工,既有行政管理机构,又配套了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设施。农户按统一规划和面积(每户120平方米)以村组划分地块,用于812家拆迁户的安置。房屋建设统一底层为店面,二、三层为居住,水、电、路、排水、绿化、垃圾中转公厕等均统一配置,总投资3399万元。2003年底,812户拆迁户均已落实了地块,并进行了规划、设计、订桩、放线。一期安置近500户。二期安置的377户已经开始施工。
  桥东花园位于临川大道南侧。2002年初由江西中南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350万元开发建设,占地7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2003年9月竣工,共有5栋居住楼、90套住宅、门面房12间。
  二、房屋拆迁 1991年6月,成立抚州市人民政府城市房屋拆迁安置办公室。1995年12月,抚州市与临川县合并,更名为临川市人民政府城市拆迁安置办公室。1991年至2000年,全区拆迁房屋建筑面积60.09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3116户。已安置房屋建筑面积59.39万平方米,占拆迁房屋建筑面积98%,安置拆迁户3097户,占拆迁户总数的99%。
  1991年,拆迁赣东大道、荆公路、大公路3条主要街道9个繁华地段危旧房屋建筑面积0.9万平方米。全年共拆迁建筑面积2.91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80户。1992年拆迁建筑面积3.86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301户。1993年拆迁建筑面积4.19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453户。1994年主要针对桥东防洪墙基地和城市旧区改造,拆迁15个地段的危旧房屋,建筑面积2.33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270户。批准单位自行拆迁房屋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1995年拆迁旧区改造8个地段危旧房屋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配合青云峰路改造拆迁房屋62栋,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配合孔家桥、昌抚公路连接线拆迁房屋4.1万平方米,批准单位自行拆迁房屋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302户。1996年为洋洲立交桥建筑工程和南湖路开发工程拆迁房屋7.5万平方米,安置557户。1997年拆迁羊城路、荆公路、临川路地段房屋13万平方米。1998年完成若士路、背山路、荆公路等地段旧区改造拆迁面积4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196户。配合昌厦公路临川段建设,拆迁房屋2.7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91户。城西路改造,拆迁房屋2万平方米。1999年完成穆堂路、若士路、下沿河路(防洪工程)、同叔路、老五皇殿地段改造拆迁房屋4.3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561户。2000年,为完成瑶坪南路打通工程,拆迁房屋1万平方米。完成东岳观、印机厂、抚州宾馆等拆迁面积0.3万平方米。
  对被拆迁户的拆迁补偿一直按国务院颁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执行。主要办法有三:一是产权调换。以产权调换的住宅和非住宅房屋偿还建筑面积与原建筑面积相等部分,按重置价格结算成新的结构差价。偿还面积超过原建筑面积的部分,按商品房价格结算。不足原建筑面积的部分,按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结算。二是作价补偿。补偿金额,按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结算。要求安置住房的,安置的房屋产权归支付征购补偿费的单位所有。不要求安置住房的,可以按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结算1.5倍予以补偿。三是建房补偿。拆除用于公益事业的房屋及其附属物,由拆迁人按照原房性质、规模给予重建或按重置价格补偿。拆除非公益事业房屋的,不作产权对换,由拆迁人按重置价格结合成新60~80%的比例进行补偿。拆除违章建筑不予补偿。
  拆迁安置方面,临川市人民政府先后制定了《临川市城市房屋拆迁安置管理若干规定》等5个文件,为拆迁安置工作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主要办法是:1、以买代安。拆迁房屋使用人要求购买新住房时,安置面积与原住房面积相等部分,按照成本价购买。安置面积超出原住房面积的部分,按商品房价购买,安置面积小于原面积的部分,予与奖励。2、新房新租。使用人要求承租新房的,根据房源情况,可以承租新房,实行新房新租。从非配套房中安置新的配套房,实行有偿安置。3、旧房安置。对确因经济困难,无力购买新房的使用人,可以安置旧房。无论安置新房还是旧房,过渡房一律自行解决,过渡期原则上2年,过渡期间,按住户实际人口,每人每月发给过渡房补助费7元。1991年至2000年,临川拆迁房屋建筑面积60.09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3116户;已安置房屋建筑面积59.39万平方米,占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的98%;已安置拆迁户3097户,占拆迁户的99%。
  1991 ~ 2005年临川区域房屋拆迁情况单位:面积:万平方米第五节建筑业一、建筑管理综合管理 1995年后,临川市人民政府规定,凡城市规划内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建设单位应向市建设局报送设计方案,经审定通过后发给建筑许可证。市建设局应严把建设工程立项、报建、审批关。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分别建立资质制度和资格制度。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建设局对施工企业资质实行每年一审,严格执行升级、降级、吊销营业执照的办法。工程项目负责人必须取得项目经理资格证书,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财会员、机械员必须持证上岗。由于建筑市场日趋活跃,为维护其正常秩序,实现市场治乱、企业治散、质量治差,市建设局分别成立了招标领导小组、墙体改革领导小组、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督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和监督全市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造价以及招标活动,促进企业进行墙体改革,积极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上海、南昌等地则设立建管处,负责上述工作。
  经营管理 20世纪90年代起,建筑业经营由过去的包工不包料转变为包工又包料。承包形式除按定额和国家规定的取费标准承包、按平方米包干或按幢号承包外,采取新的项目法施工。此法以一个工程项目为单位,由公司集体研究,组建项目经理部,经理部再与公司签订合同,然后依据合同规定的责、权、利对工程项目组织施工。项目经理部设劳动人事、财务、施工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等科(室),对本工程的人、财、物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公司根据项目经理部提供的施工设计、质安措施及各种责任制度,进行审核、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工程项目竣工后,项目经理职能终结,机构自动解散。
  劳务管理临川建筑队伍逾10万人之多。但大都是农民,农忙在家耕田,农闲外出务工,专业化程度较低。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建房不断向高、新、精、难的要求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支既能适应建筑业不断发展的要求,又能适应临川自身的特点,养在农村,用在城市,招之能来,完工能退,灵活机动,富有弹性的建筑劳务队伍,城建部门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终于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劳务基地。实行固定工、合同工相结合的多种用工制度,妥善解决来自农村、人员不稳、组织松散、管理无章的混乱现象。二是加强劳务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先持证,后操作,理论教育与技术培训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劳务队伍的工作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积极拓展外向型经营业务。临川建筑队伍庞大,在本地建筑市场“粥少僧多”的情况下,唯一解决的途径只有跨出省界,走出国门。为此,城建部门把建筑劳务纳入行业管理,统筹安排,在用工较多的北京、上海、南昌等城市设立办事处,与当地用工单位建立工作联系,做到合同统一签订,任务统一安排,干部统一使用,劳务统一调配,质量统一监督,财务统一结算,形成内外一致,相互协调的系统管理机制。
  二、建筑设计 1995年以前,抚州市设有建筑设计院,临川县设有建筑设计室。1996年4月,院、室两家合并,成立临川市建筑设计院,2000年更名为临川区建筑设计院,隶属临川区建设局。全院有工程技术人员3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3人,助理工程师10人。专业分有建筑、结构、水电、给排水等技术装备拥有568型微型计算机3台,还有绘图仪、打印机、电控无氨晒图机、氨水晒图机等。持丙级设计证书,可承接12层以下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的设计任务。
  1991年以后,临川建筑设计步入繁荣时期,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积极采用新经验、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重视和发展建筑标准的多样化,使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加速计算机的使用,使工程结构的内力分析更精确,截面设计更合理,逐步从手工制图转向计算机制图。1991~2003年,临川区建筑设计院共完成建筑设计任务累计218.2万平方米。
  三、建筑施工 20世纪90年代,临川各类建筑物,新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无论是造型和结构都有很大的飞跃。大跨、高层建筑在城区拔地而起,方兴未艾,标志着临川建筑业在建筑施工方面,跨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基础工程 1995年后,随着建筑物向多、高层发展,上部结构荷载不断增大,对地基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地基基础工程对传统做法进行了改革,由过去的条形砖(石)基础、混凝土独立柱基础,逐步发展为桩基础、浮筏基础,较多使用的是机械振动沉管灌注桩和人工挖工灌注桩。
  钢筋混凝土工程 90年代初期,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艺,仍是使用80年代所推广的多种有效的工具模板、组合钢模板等,节约大量木材。9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定型竹编模型,既能节约大量木材,又能缩短周转期和确保砼质量。此外,还在混凝土板中普遍使用冷轧带肋钢筋,在砼中使用减水剂,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10%以上,在一定的水泥用量条件下,可降低水灰比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或在一定的水灰比条件下,减少水泥用量。
  装饰工程 1995年后,大力推广和使用新型时尚的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内墙装饰采用钢化涂料,很少使用106内墙涂料。在公共建筑和住宅室内,较多使用塑料壁纸和墙布。楼面装饰由水泥抹面、水磨石改用大理石板、花岗岩板、仿柚木竹地板、席纹硬木地板等。外墙装饰多采用外墙面砖,取代过去的弹涂、水刷石,正立面还局部采用大理石板和花岗岩板装饰。
  屋面防水工程 1995年后,因生活水平提高和求美观念的转变,屋面防水不再沿用造价低的木屋架坡屋顶,纷纷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面,并逐步改用塑料油膏等新型材料,取代二毡三油、三毡四油的作法。有的公共建筑还采用价格高、防水性能更强的橡胶油毡、铝箔等防水材料。
  机械化施工技术 90年代初期,建筑施工引进了滑模板施工新工艺,利用电动液压为提升力,带动按一定形状组装好的模板,边灌注混凝土边使摸板上升,直至完成构筑物施工。方法简单,质量可靠,经济效益显著。90年代中期,大跨、高层公共建筑大量兴建,龙门井架提升取代了应用多年的单桅杆回转吊装。
  专记建筑之乡——临川临川建筑业历史悠久,素有“建筑之乡”的美誉,“一把泥刀两面光,一把斧头吃四方”是其形象而生动的真实写照。至2005年底,全区108万人口中,从事建筑业的人数就有13万多人,而且绝大多数是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的农民。他们的足迹已经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昌等几十个大中城市,一大批临川人成为建筑老板。其中资产超百万的就有2000多人。2004年,全区建筑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建筑竣工面积达167万平方米,创产值11.82亿元,实现利税2800多万元,产业规模居江西省前列,建筑业已成为临川一大支柱产业。
  一、阶段性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临川不少乡镇相继组建建筑公司,随后队伍不断扩大,曾创造了10万建筑大军闯上海的壮举。在人员不断壮大的同时,施工设备也日益增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工地向省外扩展,并开始承包高层建筑物的施工任务。江西省建设厅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的建筑工程公司等级资格审查中,临川获三级以上资质证书的乡镇建筑施工企业就有罗针、唱凯、罗湖、秋溪、温泉、云山、上顿渡等10多家。
  1989年,临川有乡镇建筑公司32家,其中三级企业7家,四级14家,共有职工216113人,年收入5021万元。有村办建筑企业32家,从业人员570人,年收入441万元。有联户办建筑企业62家,从业人员829人,年收入268万元。个体建筑企业2577个,从业人员7502人,年收入2347万元。1989年10月,经国家建设部、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审定,临川被列为第一批国家建筑劳务输出基地。1990年,临川向外省(市)输出建筑劳务和承包建筑工程施工人员1万多人。一个“创名牌工程,打响大上海,进军全国大中城市,树立临川建筑新形象”的活动在临川建筑业蓬勃开展。临川建筑业以代表国内建筑水准的上海为练兵创品牌的突破口,先后承建了跨度为50米的上海宝山体育馆和29000平方米的宝山广场等工程,以“样板工程”、“示范工地”赢得了信誉,开拓了市场。1990年,临川县乡镇建筑企业进入城镇施工人员18531人,施工产值10494万元,竣工面积2304万平方米。90年代后期,乡镇建筑业已从过去单一的房屋建筑,发展到与土建相配套的建筑安装、装潢、木材加工、水泥预制构件等一整套的经营。
  市、县合并后,临川市建筑业开始进入一个空前的鼎盛时期,施工企业增加,从业人员增多,完成产值大幅度上升,使之成为全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1998年,全市有建筑企业54家,其中一级施工企业1家、二级施工企业2家、三级施工企业21家,建筑从业人员10万多人。拥有塔吊、井架、汽车、搅拌机等建筑机械6400台(件)。1995~1998年,完成产值累计8.7亿元。撤市设区后,建筑业经过整顿,资质重新认定,由省建设厅审批,临川区有建筑企业54家,其中一级施工企业1家,二级施工企业2家,三级施工企业21家。建筑从业人员72230人。拥有塔吊、井架、汽车、搅拌机等建筑机械1876台(套)。2000年以后,临川的建筑业以质量为生命线,专攻“高、大、难、新”的工程,在各地的建筑质量评比中屡屡获得优良工程。如被称为“21世纪工程”的上海浦东机场,武汉32层高的川都大厦,科威特262工程等。到2003年底,全区包括集体建筑公司、联办建筑企业、个体建筑业共计345个,从业人员24718人,营业收入70964万元,利润14842万元,上交国家税金2623万元;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交税金分别占全区民营企业总数的14.7%、40.9%和26.1%。至2005年底,临川共有房屋施工总承包企业18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1家,二级资质企业3家,三级资质企业14家;一级项目经理68人,二级项目经理286人,三级项目经理586人;质监、安全、预算、材料、施工等五大员上岗人数达1516人;工程、会计、经济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达2060人,仅临川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就有高级工程师26人、工程师229人、项目经理130人,有各种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1200台套,固定资产4200多万元,注册资金5280万元,年竣工能力在80万平方米以上。仅罗针镇2.25万个劳动力中就有1.24万人从事建筑业,资产达1000万以上的老板有100多人,百万元以上的建筑老板就有500多个,全镇每天有16辆客车、500人左右往返于南昌与罗针之间。仅靠建筑一项,罗针镇的收入就达到了2.4个亿。
  临川建筑业以样板工程、示范工程为突破口,强化管理求质量,在省内率先开展精品年活动。关乎十多万人饭碗的问题,使临川建筑人早早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他们很早就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赢得信誉的重要前提”等意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赛,临川区走“质量兴业,科技兴业”的道路。区建设部门加大对施工企业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执法监察,从严整顿建筑队伍,实施重奖重罚政策,先后吊销13个施工队伍的执照,对6个企业实施降级处分,上万平方米不合格工程被推倒重建,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有了质量作保证,今天的临川建筑业专攻“高、大、难、新”工程。被称为“21世纪工程”的上海浦东机场,跨度为45米的上海宝山区体育馆,武汉32层高的川都大厦,科威特262工程,国家211重点工程辽宁大学经营楼等等都是临川建筑人的骄傲。2000~2003年,完成产值累计10.7亿元,创经济效益(利税)6.5亿元。因而建筑业在临川经济的份额中占有一席之地。至2005年,临川建筑队伍已将脚手架搭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个大中城市。临川的建筑企业多次获全国工程建筑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建筑施工先进企业、江西省重合同守信用AAA企业等称号。获得代表着上海市建筑工程最高奖的白玉兰杯6项,代表着江西省建筑工程最高奖的杜鹃杯4项;东方杯、宝山杯、闵行杯等优质工程奖300多项。江西临川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临川房屋建筑工程公司、临川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临川建筑工程公司等4家企业还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临川建筑企业多次获得“全国工程建筑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建筑施工先进企业”、“江西省重合同守信用AAA企业”称号。
  如今,临川建筑业以“立足本地、稳住南昌、主攻上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全方位开拓市场的指导方针,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广东、安徽、湖南、辽宁等地成立分公司,以开辟新的建筑基地。并且以每年在外省开工面积达52万平方米的建筑业绩昂首阔步前进。
  2000年底临川区三级以上建筑企业二、主要建筑施工企业江西临川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公司系具有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建筑企业。成立于1985年,前身为临川县住宅建筑工程公司。1990年,临川县建筑装潢、水电设备安装公司并入。1995年,改称现名。企业性质为全民所有制,资质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一级。公司现有职工3359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经营管理和工程技术人才529名。拥有各种先进的大中型施工机械设备1200台套,固定资产总值4200多万元,注册资金5280万元。经营范围涉及土建、水电、道路、涵闸、桥梁、装饰、装修等领域。施工队伍遍布上海、广东、浙江、辽宁等国内10多个省、市。1991~2003年,建筑工程共获省(部)级奖81个,其中优质工程奖51个(含上海市“白玉兰杯”奖7个、“宝盾杯”奖2个、“东方杯”奖2个、优良工程奖1个);施工安全生产奖24个,优良样品工程奖4个,现场施工标准化管理奖2个。2005年9月公司通过了L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创建后20多年,始终坚持“顽强拼搏,锐意进取,艰苦创业,与时俱进”的企业精神,贯彻实施“创优质品牌,保用户满意”的质量方针,走“质量兴业”、“科技兴企”的道路。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走出国门,承建了科威特262工程项目,高质量、高速度完成了40栋新颖多层楼的建设,受到外商和用户的高度赞誉。进入90年代,公司先后承建了跨度50米的上海宝山体育馆和29000平方米的宝辰广场、江西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江西省国税大楼等优良工程。1999~2003年,累计产值8.14亿元,年创经济效益577万元。2005年公司承接建筑业务总产值7.6亿元,完成施工产值4亿元,上交区财政所得税366万元,总共实现利税1668万元。
  公司始终坚持强化安全、质量管理,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使企业的安全、质量管理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1994年起,工程质量连年进入在沪企业前列,获上海市“优秀企业”、上海市“建设系统质量先进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省建设厅也多次授予“先进建筑企业”、“质量信得过单位”、“质量管理先进单位”、“江西省守合同重信用AAA企业”。并获国家建设部“‘八五’期间全国工程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建筑施工先进企业”等。
  抚州市临川建筑工程总公司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临川县建筑工程公司。企业性质为全民所有制。资质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二级。公司现有职工580人,专业技术人员19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6人,初级职称141人。注册资金1560万元,固定资产1200万元,机械设备原值737万元,总功率11.5万千瓦。职工平均技术等级5.5级,具备建筑装饰、古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的承包能力,工地遍及上海、湖北、海南、西安、南昌等省、市,是江西省首家进入上海建筑市场的施工企业。1999~2002年,累计产值2.9亿元,创经济效益292.2万元。建筑工程共获省级奖12个,其中优质工程奖8个,施工生产安全奖3个,优良样板工程奖1个。
  抚州市临川房屋建筑工程公司企业1986年组建,性质为全民所有制。资质为二级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企业。公司现有在册职工1560人,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89人,初级技术人员360人。拥有机械设备638台(件),机械装备率6.5千瓦/人。固定资产总值为1380万元,年竣工能力在30万平方米以上。施工队伍不仅活跃于本地区境内,而且进入海南、上海、南昌等省、市。施工中始终遵循“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宗旨,1991~2002年,完成工程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共获省(部)级奖26个,其中优质工程奖20个,施工生产安全奖5个,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奖1个。累计产值3.76亿元,创经济效益894万元。1996~1997年,曾连续被评为江西省先进建筑企业,还获得1997年江西省“质量信得过单位”称号。
  临川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始建于1960年,前身为抚州市建筑工程公司。企业性质为全民所有制。资质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二级。公司现有职工199人,专业技术人员21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7人。注册资金94.7万元,固定资产442.1万元,机械装备率0.9千瓦/人。经营范围包括土建、水电安装、装饰等项目。施工工地以本地区为主,近年来已打入南昌、安徽等省内外建筑市场。1991~2002年,完成工程建筑面积29万多平方米,累计产值1.13亿元,创经济效益200万元。
  三、获奖建筑工程 1991~2003年,临川区建筑系统获奖建筑工程共有365个,其中优质工程奖316个,包括省优(含上海市)工程90个,地(市)优工程226个;施工生产安全奖36个,包括部优工程9个,省优工程27个;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奖8个,包括省先进工地5个,地、市优良工地3个;优良样板工程奖5个,包括省优良样板工程3个,上海市优良样板工程2个。
  五皇殿集贸市场坐落在抚州城区上沿河路东侧抚河之滨,系一个建筑群体。建筑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一栋5层住宅楼商品房;下部两层,为布匹及小百货交易市场,另有办公、银行、保安、车库、仓库等用房,机动车可直接通至第三层。
  集贸市场建筑总面积为37845平方米,总造价为1406万元。整个工程分为一、二、三期工程施工。首期工程7层框架,动工于1991年6月,1992年10月竣工后即投入使用,造价760万元;第二期工程2层框架,建筑面积9895平方米,造价450万元,动工于1992年11月,竣工于1993年8月;第三期工程上下3栋、5层商住楼,建筑面积4450平方米,造价为196万元,动工于1993年4月,竣工于1994年2月。整个工程经验收评定为市优工程。工程建成后为华东地区花色最齐、品种最多、场地最大的布匹交易市场,有“布不到五皇殿不齐”之说,对当时抚州市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康达商城坐落在抚州城区荆公路。设计单位为原抚州地区建筑设计院,承建施工企业为临川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工程总建筑面积31380平方米,总投资2400万元。工程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工程为混合结构综合楼,1~2层为商场,3~6层为商品房,东临荆公路为写字楼,建筑面积10930平方米,投资850万元。1993年8月开工,次年8月竣工。第二期工程分南、西、北3栋,均为砖混结构6层,1层为营业店面,2~6层为商品房,建筑面积10650平方米,投资800万元。1994年8月开工,次年9月竣工。该期工程获省优工程奖。第三期工程为荆公路一条待改造的后续工程,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投资750万元。1997年9月开工,次年2月竣工。商城建成后,为抚州东大门旧城改造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商城内的市场面积约400平方米,已成为临川区著名的商品零售市场。
  临川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综合大楼坐落在临川大道中段,设计单位为江西省建筑设计院珠海分院,承建施工企业为临川房屋建筑工程公司。工程总建筑面积7001平方米,总投资660万元。大楼共16层(含地下室),柜架剪刀墙结构,总高度57.85米。1层为营业大厅,2层为餐厅,3层以上为办公楼和宿舍。裙楼宿舍为一单元,共8层,每层3.2米。大楼外墙正立面大门(1~2层)贴白色大理石板,其它墙面贴粉红色面砖。正立面3.13米以上安装玻璃带墙。1996年开工,1998年竣工。该大楼当时为全市第一幢最高层建筑,雄伟壮观。1998~2003年,连获施工生产安全、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优良工程3项省级奖。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临川区志(1987-2005)》

出版者: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新编《临川区志》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志工作者近六个寒暑的辛勤耕耘,今天终于问世了!她的出版发行,是全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