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计生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0073
颗粒名称: 四、计生服务
分类号: C812
页数: 2
页码: 78
摘要: 1990~1995年,进一步加强优生工作,抚州市和临川县分别利用市(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服务网络,每年都对育龄妇女进行一次妇科病普查,把好婚前、孕前、产前检查关。在抚州市率先开展输卵管吻合术,成功率达85%以上。这一科技成果既为符合政策可以恢复生育能力的结扎妇女带来福音,又为节育工作进一步开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抚州市和临川县应用医用硅橡胶小管开展女性皮下埋植节育措施。该项新科技成果的推广,为节育……
关键词: 计生服务 临川市

内容

1990~1995年,进一步加强优生工作,抚州市和临川县分别利用市(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服务网络,每年都对育龄妇女进行一次妇科病普查,把好婚前、孕前、产前检查关。在抚州市率先开展输卵管吻合术,成功率达85%以上。这一科技成果既为符合政策可以恢复生育能力的结扎妇女带来福音,又为节育工作进一步开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抚州市和临川县应用医用硅橡胶小管开展女性皮下埋植节育措施。该项新科技成果的推广,为节育妇女提供又一种可供选择的避孕方式。
  1996年,合并后的临川市基层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普遍建立起来,有服务场所,有计生技术人员,有常用设备,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农村节育工作的开展。是年,还在全市计生系统开展争当优秀计生工作者,争创优秀计生服务站的“双优”评比活动,推动计生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市计生委干部万书秀被评为全省先进计划生育工作者。
  1998~2000年,围绕育好少的,管好生的,扶好贫的,在全市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街道、乡镇计生技术人员为重点服务对象坚持做好查环、查孕、查病、上环、取环、人流、结扎、皮埋等技术服务活动。妇幼保健站、防疫站和乡镇卫生院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工作,控制白候、百日咳、结核、流脑、乙脑等疾病对儿童的危害。为育龄妇女开展手术并发症防治、妇幼保健、不孕症治疗、优生优育、避孕节育、性病防治等生殖保健系列服务活动。开展以实施“三大工程”为内容的优质服务活动。一是开展避孕方式知情选择工程,由育龄群众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避孕方式,充分尊重育龄群众在计划生育上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在计划生育工作上及相关方面的基本需求。二是开展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在全市开展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对患者积极进行治疗。三是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向育龄群众宣传预防出生缺陷方法的知识,孕期保健知识,做好产前诊断服务。还在全市开展优生检测,对孕前对象进行弓型虫、风疹病查、巨细胞病毒、单疱病毒等系列检测。
  2001~2005年,临川区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通过实施“致富、安居、成才、保障、亲情”等五大工程,驱动利益导向,转变婚育观念,使广大计生户在生活上有保障、经济上有收入。致富工程。采取各种措施帮助计生户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区属各部门密切配合,指导和帮助计生户选择花卉种植、畜禽养殖、订单蔬菜等有效益、能致富的生产项目,大力开展区、乡、村帮扶活动。对每个计生户家庭,至少安排一名乡村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全程跟踪服务,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工商部门还为计生工商户免费办理营业执照,免收三年工商管理费。同时为计生户提供致富信息1800多条,培训人员2500多人次,提供就业机会1600多个,共帮扶2420户计生户发展种养业。安居工程。对农村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计生户和落实绝育措施的计生户,土管部门在建新房时给予减免土地规费20%的优惠;建设部门提供规划、建设等服务,免收5%配套费。成才工程。依托计划生育“三结合”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和农函大培训班,免费对计生户进行技术培训。教育系统还积极开辟成才绿色通道,对计生户女孩在高考中考取大学的,分别由区财政给予1000~2000元的奖励;对农村家庭困难的计生户女孩上学减免择校费和学杂费。保障工程。2004年区、乡两级投入资金55万元,为新增的476户计生户办理养老保险。区民政局对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计生户,给予每人每月20元的生活补助。区里还建立“关爱女孩行动”基金,募集社会各界人士捐款30余万元。亲情工程。开展千名机关干部与计生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区直、乡镇副科以上干部积极到挂点乡镇进行帮扶,体现人文关怀,让女孩舒心母亲放心。
  若干年份临川区域人口统计单位:人说明:表中1987年、1990年、1999年的年末人口数据为抚州市和临川县户籍人口合计数,2000年末人口数据为临川区户籍人口数。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临川区志(1987-2005)》

出版者: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新编《临川区志》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志工作者近六个寒暑的辛勤耕耘,今天终于问世了!她的出版发行,是全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