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宗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黄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987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宗教
分类号: B929.2
页数: 4
页码: 659
摘要: 1997年7月,成立民族宗教事务科,转正科级2003年与县委统战部合署办公,定编3人,设有科(局)长1人。民宗局是全县民族宗教事务行政管理机构。1986年以来,宜黄县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3个宗教团体。2005年,全县信教总人数4114人,其中佛教有僧尼居士936人,基督教派有教徒2148人,天主教派有教徒1030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17处。尔后部分寺院初具规模,佛教信徒猛增。1997年9月11日,宜黄天主教召开了有28名代表参加的首次天主教代表大会,大会成立了宜黄县天主教爱国会,通过了天主教爱国会章程,选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2名,常务委员9名。每年圣诞节,县城天主教堂均举行大型弥撒。由于近现代战乱、动乱等影响,原寺庙全毁。
关键词: 宗教 宜黄县

内容

1997年7月,成立民族宗教事务科(对外称局、副科级),转正科级2003年与县委统战部合署办公,定编3人,设有科(局)长1人。民宗局是全县民族宗教事务行政管理机构。1986年以来,宜黄县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3个宗教团体。2005年,全县信教总人数4114人,其中佛教有僧尼居士936人,基督教派有教徒2148人,天主教派有教徒1030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17处。
  第一节宗教团体佛教佛教早在唐朝就传入宜黄,迄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宜黄县现有三大教派中传入最早,影响最深的宗教团体。1986年后,县内的石碧寺、石门寺、桃华山寺、中华山寺、九峰山寺、军峰山寺、曹山寺等先后陆续修复开放。尔后部分寺院初具规模,佛教信徒猛增。2005年,全县经有关部门批准开放的寺庙有曹山寺、石碧寺等14座,共有信徒936人。
  基督教基督教于20世纪初传入宜黄。由于是西方传入中国的洋教,“文化大革命”中被禁锢。1986年后,县城东关五队的基督教堂恢复活动。1991年,有关部门经调查协商,落实了县城基督教房产政策。县政府1996年批准县城基督教堂开放点,1997年批准县城东关五队基督教堂为开放教堂。此后,基督教在全县发展较快,2005年,全县有基督教信徒2148人,正常到教堂上课的信徒约60人左右。坚持每逢星期天做礼拜,上午8~11时上课,每星期三下午唱圣经歌,每星期一、三、五晚上讲课,抚州市牧师不定期到宜黄讲课。
  天主教天主教又称公教。传入宜黄时间较基督教略早,“文化大革命”中亦遭禁止,1986年后恢复活动。2005年,全县信仰天主教群众有1030人,主要集中在县城、兰水街上两地。1997年9月11日,宜黄天主教召开了有28名代表参加的首次天主教代表大会,大会成立了宜黄县天主教爱国会,通过了天主教爱国会章程,选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2名,常务委员9名。1996年县政府批准宜黄县城和兰水乡(现名中港乡)所在地的两处教堂为开放教堂。
  2003年,县城天主教堂由神甫张冠雄主持教务,每日坚持早课(做弥撒)、午课(读圣经)以及对未到教堂上课的信徒进行上户补课,活动比较正常。每年圣诞节,县城天主教堂均举行大型弥撒。
  第二节教义教规佛教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基本教义有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八正: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进、正念、正定。佛教戒律因对象不同,主要有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佛门弟子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戒律;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发、不观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过年不食)、不蓄金银财富,这是沙弥尼戒,十戒是在五戒基础上衍生的戒律。具足戒,也称近园戒,出家者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俗称和尚、尼姑)。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
  基督教是与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是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新教派。教规主要体现在“摩西十戒”:除上帝外不可信奉别的神;不可制造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称上帝这名字;当守安息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人的一切所有物。
  天主教是与东正教、新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又称公教。公教于16世纪传入中国后,因其信徒将所崇奉的神称为“天主”,故称为天主教。天主教遵守的主要教规为“天主十诫”,教会还有“圣教四规”。十诫:钦崇天主万有之上、毋呼天主名以发虚誓、守瞻礼主日、孝敬父母、毋杀人、毋行邪淫、毋偷盗、毋妄证、毋恋他人妻、毋贪他人财物。四规:每逢主日及安息瞻礼日该望全弥撒、该遵守圣教所定大小斋期、该妥当告解并善领圣体每年至少一次、该量力供应圣教会之需要。
  第三节宗教活动佛教主要节日有:(1)佛诞,释迦牟尼生日。以农历四月初八为佛诞日。(2)佛涅槃日,释迦牟尼死去的日子,在农历二月十五日。(3)佛成道日,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日子,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初八。(4)世界佛陀日,东南亚一些佛教国家把佛诞、成道、涅槃三个节日合并起来称作“维莎迦节”,时间是五月中旬的月圆日。(5)观音菩萨纪念日,主要有3个:农历二月十九为观音诞生日,农历六月十九日为观音渡海日,农历九月十九日,为观音成道日。在上述节日里,寺庙僧尼都集体诵经,二月十九观音诞生日,宜黄民间流行制作色攸糍的习俗(色攸为一种叶淡白色,花黄色的野菜,与糯米粉搅混制作出具有宜黄特色的糍),以谋求平安健康。
  基督教主要节日有圣诞节和复活节。平时信教徒在每个周日都要集中活动,称为做礼拜。礼拜天上午8~11时上课,每星期三下午唱圣经歌,一、三、五晚上讲课。
  天主教主要节日有:(1)耶稣复活瞻礼;即复活节。是纪念耶稣被钉十字架死后,第三日复活奥迹的节日,每年春分第一个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为耶稣复活瞻礼日,庆祝活动一般7天。(2)圣神降临瞻礼;在耶稣复活瞻礼后第50天。(3)圣母升天瞻礼,称圣母升天节,日期为8月15日。(4)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也称耶稣圣诞节,日期为12月25日。教徒一般都会参加12月24日午夜12时至25日零点在教堂举行的子时弥撒。除节日外,教徒都坚持每日早晚做祈祷,周日做礼拜。
  第四节宗教管理一、管理机构与人员编制 1989年下半年,经县委统战部多次请示,县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一名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管民族宗教事务工作。
  1997年7月,宜府办发[1997]30号文件下文成立宜黄县民族宗教事务科(对外称民族宗教事务局,副科级)。
  2003年3月28日,县委办印发《中共宜黄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职能和人员编制规定》,确定民族宗教事务局机关行政编1名,专项事业编2名。
  一、管理制度为了依法加强对全县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宜黄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于2004年与县佛教协会联合制定了《寺庙管理制度》、《收徒管理制度》、《生产自养与布施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僧众修持与佛事活动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并下发到各开放寺庙执行。
  第五节主要寺庙教堂一、主要寺庙宜黄的佛教寺庙中,石碧寺、曹山宝积寺的历史长且规模较大。石碧寺颓废的千年古墓塔已修复,新修建的大雄宝殿、观音堂、天王殿、藏经楼、祖堂和清规墓塔已先后竣工。
  曹山宝积寺坐落在距县城西15公里的凤冈镇陈坊村。该寺系由高僧本寂禅师创建于唐咸通十一年(即公元870年),距今已有1130多年历史,是佛教禅宗曹洞宗的祖庭,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尤其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一带影响更深。由于近现代战乱、动乱等影响,原寺庙全毁。1985年,省人民政府将曹山宝积寺本寂禅师墓塔等胜迹列为全省第一批风景名胜点,准予对外开放。从1990年开始,国内外佛教界和众善信徒都希望这座千年古刹重放异彩,曹洞宗祖庭再现庄严。曹山宝积寺于1993年春修复,1995年6月,一座占地24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30平方米的三层仿古式客堂竣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笔题写“曹山宝积寺”匾额。国内佛教界长老一诚、净慧、佛源等高僧以及日本、韩国、美国等佛教界人士和学者都分别到此进行考察。省、市有关领导经常过问曹山宝积寺建设工作。2000年以后,县委、县政府先后筹资300余万元帮助寺庙解决了四通(即通硬质水泥路、通电、通水、通电信),同时帮助解决寺庙建设用地和山林归属。寺庙还争取外地佛教界捐来缅甸玉佛13尊,价值数百万元,这在江南绝无仅有。县委统战部2003年12月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多方努力和积极争取,礼请了中国佛协理师心亮法师亲任寺院住持。2002年2月,在原引进8樽汉白玉佛(价值80多万元)的基础上,又引进3樽价值120万元的玉佛安座殿内。2004年5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博士等一批境内外大德居士结法缘于曹山。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就曹山宝积寺重建工作达成了共识,确定由旭日集团出资数千万元,请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计划用五年时间把曹山宝积寺建成一座佛教以教堂为主,兼顾观光旅游,仿唐式江南山水园林式大型寺院,并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9月3日,曹山宝积寺重建进行奠基仪式。目前,寺院重建规划设计全面完成,投资36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佛学教学大楼已经竣工,投资400万元,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斋堂,预计2006竣工。主要殿堂将在2008年底相继开工。届时一座海内外有影响、建筑风格有特色的佛教道场将呈现在世人面前,曹山宝积寺将成为中国佛教界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让世人了解宜黄,让宜黄走向全国的一个佛教圣地。
  2005年全县主要寺庙情况二、主要教堂宜黄县城原天主教堂位于现县人武部,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由县人委使用,1970年县委、县政府将其划归县人武部使用,1990年扩建时将原建筑拆除。
  1986年后,一些地方陆续将原宗教房产退还给宗教团体使用,宜黄县天主教爱国会也要求归还原天主教堂房产。在此情况下,为了落实党的宗教政策,1994年宜黄县人民政府出资租赁了县副食品公司盐库作为县城天主教堂,临时解决天主教徒活动场所问题,以满足天主教徒宗教活动的需要。2000年12月,县政府无偿划拨土地2亩,省天主教爱国会拨款32万元,在城南广场新建天主教堂一幢,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教堂为歌特式风格,内设有小会议室、神父房、会客厅、住客房、经房、餐厅、厨房等,室内配有跪凳、音响等设备,可容纳200人诵经祈祷。

知识出处

宜黄县志

《宜黄县志》

宜黄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抚河上游。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之间。东连南城县、南丰县,南接宁都县,西邻乐安县、崇仁县,北靠临川区。总面积1944.2平方公里。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分临汝地设县,因县治在宜、黄二水汇合之侧,故名宜黄。隋、唐间时置时废。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南唐后主李煜割崇仁县之崇贤、仙桂、岱贤三乡置宜黄场,开宝三年(公元970)准请升场为县。县城所在地凤冈镇位于县境西北部,县城所在地北距省会南昌163公里,距抚州市区58公里。2005年,县城建成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全县设凤冈、二都、黄陂、东陂、棠阴、梨溪6个镇,中港、新丰、神岗、圳口、南源、桃陂6个乡,黄柏岭、青年2个垦殖场。共有138个行政村和11个居民委员会,1101个村民小组,1273个自然村。全县共有58347户,203817人,其中农业人口165388人。境内有临宁线、林崇线纵贯南北、东西,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乡乡公路硬质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