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黄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9856
颗粒名称: 一、生活习俗
分类号: K892.4
页数: 2
页码: 656
摘要: 衣服着装 1986~1989年,宜黄城镇居民穿着比较简朴、款式比较单一,衣着以满足保暖透凉为主。冬天穿厚重的棉衣、羽绒衣、棉裤、羽绒裤,布料以深色耐磨的咔叽布、棉布为主。夏天穿短袖衣、背心、短裤。布料以的确良、乔齐纱、化纤布为主。衣服大多数到裁缝店加工或自行缝纫,款式男士以中山装为主,女士以西装为主,裤子男女均以直筒裤为主,少数赶时毛的青年穿大脚口“喇叭裤”。1990年以后,受时代进步潮流影响,加上生活水平提高,宜黄城镇居民衣着日益新潮,款式新颖多样,布料高档美观,人们对服装除了满足保暖透凉外,更多趋向于追求舒适、美观、时髦、新潮。
关键词: 风俗习惯 宜黄县

内容

衣服着装 1986~1989年,宜黄城镇居民穿着比较简朴、款式比较单一,衣着以满足保暖透凉为主。冬天穿厚重的棉衣、羽绒衣、棉裤、羽绒裤,布料以深色耐磨的咔叽布、棉布为主。夏天穿短袖衣、背心、短裤。布料以的确良、乔齐纱、化纤布为主。衣服大多数到裁缝店加工或自行缝纫,款式男士以中山装为主,女士以西装为主,裤子男女均以直筒裤为主,少数赶时毛的青年穿大脚口“喇叭裤”。
  1990年以后,受时代进步潮流影响,加上生活水平提高,宜黄城镇居民衣着日益新潮,款式新颖多样,布料高档美观,人们对服装除了满足保暖透凉外,更多趋向于追求舒适、美观、时髦、新潮。春秋季中青年女士以穿套装、羊绒衫、毛线衫、健美裤、牛仔裤为主,少女喜欢穿淑女装,休闲装、运动衫、牛仔装。男士以穿西装、休闲装为主,夏季中青年女性以穿各种款式的裙子为主,少女喜欢穿迷尔裙,超短裙、背带衣、露脐衣等。冬季绝大多数男士以穿皮衣、夹克衣、尼大衣为主,女士们穿种羽绒服、滑雪衫、太空服、羊毛、保暖裤为主,棉衣、棉裤逐渐被淘汰。布料以真丝、棉麻、羊毛、混纺为主,色泽鲜艳、五彩缤纷,服装以在成衣商店和各种品牌专买店购买成衣服为主,全县各地服装加工店逐渐减少。
  发式装饰 1986~1990年,女性发式中青年以留辫子和齐颈短发为主,少女喜欢留前短后长的淑女发型。男性发式以西发,小平头为主。1991年以后,中青年女士开始崇尚烫发、染发、发型多种多样,颜色有黄、红或黑白、黑红、黑黄相间。一些追求前卫的男青年也开始染发、发型多样。1986年至1990年,女性装饰品多为戒指、耳环,材质以白银、黄金为主。1991年后,中青年女性装饰品除了戒指、耳环外,开始流行项链、手镯、脚镯。材质以黄金、铂金、珠宝、玉器、合金为主,款式新颖美观。部分男士(以经商老板和个体户为主)也流行戴金银手镯、项链、戒指、脚镯、耳环。
  饮食待客 1986年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宜黄人民对饮食由过去以粗粮素菜,满足吃饱为主转向以细粮精菜,营养可口为主。1986年至1990年,城镇居民的早餐一般是将前天晚上的剩饭用水煮热吃,配以自制的腌菜、辣酱、霉豆腐下饭。称为吃泡饭。1990年后,城镇居民大部分家庭不再到家中吃早饭。转变为到早餐店用膳。早餐店荤素齐全,品种多样,主食有包子、馒头、发糕、油条、油饼、麻园、薯粉、蒸饺、烧卖、水粉、面条、茶蛋等。稀饭类有白米粥、绿豆粥、皮蛋粥、红枣白莲八宝粥等,汤类有肉饼汤、鸽子汤、排骨汤、桂圆炖蛋汤等。其中新鲜细柔的水粉、泽亮质韧的薯粉蒸饺、笋丝肉沫为馅的烧卖为宜黄特色早餐小吃,是外地客人来宜黄最喜爱的早点小吃。1990年前,县城居民家中来客和生日喜庆,大多数自做菜肴,自备酒水在家中待客。1990年以后,城镇居民生日婚庆等酒宴大部分都安排到酒店宾馆,许多经商的老板和工薪族家中来客,过年过节都安排在宾馆酒楼中招待,并逐渐形成一种时尚习俗。由于酒店生意火红,宾馆酒楼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至2005年,仅县城就有早餐饮食店200多家,各类酒楼宾馆150多家。1995年以后,茶座、夜宵店、摊店、西餐点心店、刨冰冷饮店,足浴按摩店等开始在县城兴起,为城镇人们的夜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2000年以后,吃腻了鱼肉荤食的老板商人和工薪族开始青睐乡下的天然绿色食品,过去农民用来当饲料的蕨菜、茅菜、野芹菜、马齿苋、荠菜、君叶菜、米汤等成了上等佳肴,山上放养的土鸡、水塘中放养的胡鸭、水鸭更是成为餐桌上珍品。县城郊区的“小红楼”、“财园山庄”等以乡土特色菜肴为主的餐馆生意红火,客源不断。
  居住 1986年以前,宜黄县城镇居民大多居住在本单位的宿舍区内,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厨房与卧室分开。1990年住房改革后,单位住房大部分转为私房。住房结构和质量仍未发生变化。1992年开始,不少单位采取单位办理征地审批手续、干部职工自筹资金建房方式建造私房,城镇居民也开始大量建造私宅,房屋结构告别了原来的主楼与厨房分开的传统格局,转为一门直进,二室两厅一厨一卫、三室两厅一厨一卫,四室两厅一厨二卫。一套房中客厅、饭厅、主卧、次卧、客房、书房、厨房、卫生间、阳台等一应齐全。部分居民盖起了单家独院的复式楼和各种建筑风格的别墅。农村中的农民也开始将原来的土屋、木屋拆除,新建砖混结构为主的楼房,楼房内既有门厅,又有客厅、主卧、次卧、卫生间、厨房。不少农户的楼房前后均有院子,自来水、沼气、太阳能、液化气开始进入农村寻常百姓家中。2000年以后,许多家住农村的农民在外经商打工赚钱后,纷纷进入县城购置商品房或建造新房,以方便子女入学读书。
  出行 1986~1990年,城镇居民上班下乡和乡村农民进城往返的主要交通工具为自行车或客运班车。1990年开始,摩托车逐渐取代了自行车。县城开始出现了机动出租车、拐的、摩的。2000年开始,私营出租车大量涌现。2003年,县城开始有公交车,由私人经营,线路有三条、一条由城南经学前街至安石中学,一条由城南经学前街、丰乐路、县交警队至潭坊,一条由城南经学前街、河中大道、世纪大道至新党政大楼,县城交通形成了公交车,出租车、拐的车三类齐全,各呈其长,优势互补的格局,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出行。至2005年,全县共拥有各类出租车200多辆,12个乡(镇)都有往返数趟的客运班车。一部分行政村也开通了直达县城的班车,广大农民出行十分方便快捷。

知识出处

宜黄县志

《宜黄县志》

宜黄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抚河上游。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之间。东连南城县、南丰县,南接宁都县,西邻乐安县、崇仁县,北靠临川区。总面积1944.2平方公里。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分临汝地设县,因县治在宜、黄二水汇合之侧,故名宜黄。隋、唐间时置时废。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南唐后主李煜割崇仁县之崇贤、仙桂、岱贤三乡置宜黄场,开宝三年(公元970)准请升场为县。县城所在地凤冈镇位于县境西北部,县城所在地北距省会南昌163公里,距抚州市区58公里。2005年,县城建成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全县设凤冈、二都、黄陂、东陂、棠阴、梨溪6个镇,中港、新丰、神岗、圳口、南源、桃陂6个乡,黄柏岭、青年2个垦殖场。共有138个行政村和11个居民委员会,1101个村民小组,1273个自然村。全县共有58347户,203817人,其中农业人口165388人。境内有临宁线、林崇线纵贯南北、东西,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乡乡公路硬质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