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推广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黄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964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推广服务
分类号: G322.7
页数: 4
页码: 574
摘要: 1990年县政府先后出台《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宜黄经济的若干规定》和《宜黄县科技兴农技术承包管理办法》。1995年为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科技研究、加快科技成果应用步伐,制订了《宜黄县科学技术成果奖励办法》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1996年县委下发了《宜黄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宜黄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办法》两个文件。1999年县政府还制订了《宜黄县科教兴县计划》,批准了《科技下乡活动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宜黄县科教兴县“九五”和2010年中长期规划》。对科技普及推广研究应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科学研究事业 宜黄县

内容

1990年县政府先后出台《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宜黄经济的若干规定》和《宜黄县科技兴农技术承包管理办法》。1995年为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科技研究、加快科技成果应用步伐,制订了《宜黄县科学技术成果奖励办法》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1996年县委下发了《宜黄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宜黄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办法》两个文件。1998年下发了《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关于颁发科技进步奖的决定》,对各乡镇及农业林业等经济部门下达了《宜黄县各乡(镇)政府,县直主要经济部门科技目标管理任务书》。1999年县政府还制订了《宜黄县科教兴县计划》,批准了《科技下乡活动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宜黄县科教兴县“九五”和2010年中长期规划》。对科技普及推广研究应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节科技推广一、科技宣传 1989年9月,全县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技术合同法》及《专利法》的大型宣传活动,组织具有中专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医务人员及科技管理人员800多人进行《两法》知识考试。1992年9~11月,县科委与县人大教科文卫办公室联合,在全县开展《技术合同法》贯彻实施五周年暨《江西科技市场管理条例》贯彻实施一周年大型宣传活动,散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
  1993年宜黄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在全县实施,由科技副县长任组委会主任,活动在每年的3月份开始,时间约一个月。活动宗旨是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集中展示全县科技进步的成就和科技发展现状,大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宣传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促进科技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推动两个文明建设。活动内容:举办学术报告会、学术交流会、成果展览会、人才交流、科技咨询、技术操作表演、技术竞赛、技术革新等活动及各种大型宣传。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地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创造出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正式实施。县科技局与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劳动人事局、科协等单位联合开展一系列活动。组织部长、科技副县长分别发表电视讲话,召开科技人员代表座谈会,拔尖人才电视讲话,组团100多人参加省新产品新技术交易会等。在县城闹市区组织科技咨询服务一条街活动,农、林、卫等方面科技人员50多人上街为民服务,县乡农技人员450多人次下乡开展农技服务。
  1995年3月~1997年12月,围绕科技法制、科技服务、科技效益的主题,全县共出宣传栏88版,张贴标语1200条,编发技术小册子1.5万份,播放科技录像片148场,观众达1万人次。此项活动坚持开展了13次,取得较好的效果。
  1986~2005年,全县共组织科技人员1100人次开展科技宣传服务,上街咨询6次,下乡赶集132次,咨询服务3.9万人次,送科技书刊4025册,散发宣传资料5.6万份,放映科技录相片520场,观看人数达11万人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50期,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4.8万人,赠送实物价值20.4万元,张贴宣传标语2416条,开办科普宣传栏190期。
  二、科技培训 1986年,县科委与团县委等单位联合成立宜黄县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对全县3.2万青年进行科技轮训。1986年在县城以党校为基地,聘请农业方面的种植、养殖、畜牧、兽医等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对青年骨干进行培训,利用这批骨干在乡镇青年中办培训班120期,培训青年农民7800人。
  1996~1998年,县科委连续3年对新上任的科技副乡(镇)长和150个村级科技副主任进行较系统的现代科技管理和现代科技知识培训。课目为科技项目类型及申报程序与办法、科技项目实施与验收等。同时,进行农村实用科技培训,将每项培训的考核成绩存入档案。
  1997年,县科委组织棠阴镇、新丰乡、神岗乡等地的科技副乡(镇)长、村干部、种养大户参加抚州地区举办的特种种植培训班,学习最新蔬菜品种栗瓜、碟瓜和杏鲍菇、鸡腿菇栽培技术。
  1998年,县农业局、水电局、林业局和各乡镇农技站举办乡镇、村农技人员、种养专业户和科技推广示范户参加的培训班共140期。讲授薄露灌溉、两系杂交推广、板栗栽培与高枝嫁接、网箱养鱼、反季节蔬菜栽培、科学养猪、板栗病虫害防治、笋竹两用丰产林培育等实用技术。1999年,县经委、乡镇企业局、二轻局等单位举办企业技术人员及职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以适应企业引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需要。2000年,县科技局对全县各民营技贸机构和民营科技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进行国家技术市场法规政策、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政策、科技市场管理知识培训,企业职工培训面达96%。各乡(镇)科技领导小组,组织乡村各类农技人员或聘请县直单位科技人员就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急需的实用技术进行培训。全县94%的农村基层干部,88%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到各类技术培训,有1%的农村劳力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资格。科技人员接受继续教育578人,占科技人员的35%。通过培训,全县基层干部、农民、职工的科技水平和科技意识普遍提高。
  三、科技下乡 1996年,县科委实施科技致富金钥匙工程,投资3000元购买放像机和科技录像片,组织了一支科技录相放映队,自带放像机和农村需要的科技录像带,巡回全县16个乡(镇)150个村放映,放映队翻山越岭、步行行程1000多公里,共在村级场所放映120场,利用村级电视差转台播放20场,到村小组放映31场,应专业户要求在农户家中放映28场,超过11万人次。农民通过科技录像学习科技知识,在全省属第一,得到省、市科技部门的嘉奖。
  1997年后,每年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切实为农民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组织大型科技文化下乡活动,在12个乡(镇)63个村巡回演出70场次,放映科教片190场次,观看群众10万人次。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使广大农民接受科技知识,掌握致富技能。组织380人次的科技人员下乡赶集、摆场设点,开展农作物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果树栽培等技术咨询服务,散发技术宣传资料8.6万份。
  1999年,组织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3次。春耕期间组织农村科技人员160人次,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发放科技资料8000份,赠送书刊120册。配合地区科技下乡赶集在黄陂镇发放资料1.1万份。全县参加科技下乡活动的科技人员320人次,为6万农民提供了咨询,发放资料3.6万份,办培训班42期,培训农民3850人,放映科技录像片21部,260场次,观看人员达3万人次。
  2001年,根据科技部、中宣部、中科协通知于5月14~20日开展“科技在我身边”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在活动中,举办优秀乡土人才先进事迹系列报道活动,开展大型科技咨询服务活动和送科技下乡活动,举办科技界揭批“法轮功”座谈会和宣传活动,举行全县中小学校学生小创新小发明竞赛。
  2002~2005年,宜黄县为创新科技导入方式,利用光盘向农村导入科技。在全县开展“万户千盒百种精品农业科技光盘进村入户致富工程”,向农村导入科技光盘近万盒。围绕科技光盘的购买发放、科技光盘的租借、循环学习应用,逐渐建立起一套科技导入新机制、新方式。有30万人次农民观看了科技光盘,学到了实用技术知识。这一做法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受到省、市科技部门的高度赞赏并派出调研考察组来宜黄实地考察。抚州在全市推广了这一做法。
  第二节情报服务 1986年,县科技情报所配齐了人员,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当年,县科技情报所与县老建办共同组织有关乡镇农技人员赴江苏无锡等地进行红薯加工技术情报调研;与县科协共同创办《科学普及》月刊,向贫困乡赠送种植、养殖、加工技术资料0.6万余份。
  1988年,县科技情报所与省内外三十多个市、县情报单位建立了情报交流关系,出版了《宜黄科普》7期,向农村和企业提供科技情报120条,给水泥厂提供用复合袋纸袋装水泥,解决了烂包问题。
  1989年,县科技情报所收集整理科技信息、专利技术、适用技术等1200多条;发放科技情报刊物12期计1000份;接受20余户农村专业户的科技咨询;帮助神岗乡发展香菇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受到县、乡好评。
  1990年,县科技情报所为兰水、神岗、潭坊等3个乡提供微肥应用技术服务,200亩早、中、晚稻通过试验,获得平均每亩增产25公斤的效果;收集下发科技信息500条,编印《科技信息》刊物7期;举办山苍籽人工栽培、微肥应用技术培训班,有3000多农民参加了培训。
  1992~1995年,县科技情报所编发《科技信息》11期计1000份,提供科技信息300多条,为科技人员和农民查找科技资料100多人次。
  1996年,县科技情报所编发《科技信息》24期计4800份,提供科技信息500多条。
  1999年,县科技情报所安装一台计算机,并与地区科技信息网络中心联网,实现内部信息交流传输微机化。
  第三节气象服务人工增雨服务 1991年有组织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当年7月30日~8月2日,首次进行了高炮人工增雨作业。2003年7月,宜黄县境内连续高温干旱达1个多月,经县政府特别批准购置人工增雨火箭发射设施,7月28日~8月20日,共发射人工增雨火箭弹28枚,降雨总量210多毫米,9个乡镇直接受益,有效地缓解了干旱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防雷减灾服务 1990年组建了县防雷检测机构,对已装设的防雷装置是否合格、有效,做出公正、科学、准确的评价。1990~2005年,全县防雷装置使用单位共83家,检测防雷装置162套次,查出不合格防雷装置98套次,指导帮助整改65套次,消除了雷电灾害隐患。
  气象预报服务 1985年12月,县政府批准开展气象有偿服务。1997年8月,县内气象自动咨询电话“121”开通。1999年2月始,电视天气预报在县有线电视台播出。
  第四节技术市场 1986年,县科委技术市场服务部在全县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先后为东陂、白竹、新丰、南源4个乡8个村的200户菇农进行了栽培技术培训。县技术市场从广丰引进60头优质山羊,将10头山羊无偿分送给了贫困户,并提供山羊的饲养技术。县技术市场为4个乡引进魔芋良种2万斤。
  1988年,县科委指定一名干部具体负责技术市场工作,并配备了一名财务人员。
  1989年3月始,在全县贯彻执行《江西省技术贸易专用发票管理办法》,进行技术交易使用专用发票。
  1990年,县科委对全县技术经营机构进行了审查、登记,建立和完善了技术市场的管理体系,保障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全县开展技术承包活动。参加技术承包的科技人员90人。其中农业第一线人员40人,乡镇企业8人,大集体企业和国营中小企业42人。参加技术承包的人员中,有高级职称的1人、中级职称的14人、技术人员75人,签订承包合同54人。承包面积20600亩,其中农田7500亩,果园200亩,水面2100亩,山林1万亩。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技术合同法》的大型宣传活动,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考试。
  1992年,按照《江西省技术交易许可证管理办法》,对全县科技开发型企业、技术经济管理机构进行办理领证工作规范化管理。同年11月,由县人大教科文卫办公室、县科委牵头,会同县国税局、工商局等单位组成检查组,在全县开展技术市场法规实施情况大检查。全县技术合同成交额20万元。有科技开发型企业15家,新成立技贸机构5家,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项。
  1993年,全县有技术贸易机构17家,实现营业额50万元。
  1995年7月,县科委设立技术市场门市部,经济性质为集体,主营技术咨询、兼营与技术配套的农药、良种等。招聘一名经理。同年6月,按照省科委要求,开展了全县技贸机构大检查。
  1997年,全县共有民营技贸机构16家,年内新增4家,发展民营科技企业1家。技贸交易额274.5万元。
  1999年,依照《江西省行政执法办法》为2家技贸机构重新换证,吊销1家技术贸易许可证。
  2000年,县技术市场扶持城南乡、兰水乡等农机站建立民营技术型经济实体。
  2001~2005年,技术市场管理继续做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跟踪调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放开搞活技术市场等工作,加强与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联系,鼓励和支持各类科技人员创办和发展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科技中介服务业务。

知识出处

宜黄县志

《宜黄县志》

宜黄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抚河上游。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之间。东连南城县、南丰县,南接宁都县,西邻乐安县、崇仁县,北靠临川区。总面积1944.2平方公里。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分临汝地设县,因县治在宜、黄二水汇合之侧,故名宜黄。隋、唐间时置时废。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南唐后主李煜割崇仁县之崇贤、仙桂、岱贤三乡置宜黄场,开宝三年(公元970)准请升场为县。县城所在地凤冈镇位于县境西北部,县城所在地北距省会南昌163公里,距抚州市区58公里。2005年,县城建成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全县设凤冈、二都、黄陂、东陂、棠阴、梨溪6个镇,中港、新丰、神岗、圳口、南源、桃陂6个乡,黄柏岭、青年2个垦殖场。共有138个行政村和11个居民委员会,1101个村民小组,1273个自然村。全县共有58347户,203817人,其中农业人口165388人。境内有临宁线、林崇线纵贯南北、东西,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乡乡公路硬质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