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置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黄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829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建置镇
分类号: F291
页数: 16
页码: 61
摘要: 1986年,全县设凤冈、黄陂、棠阴3镇,城南、二都、蓝水、中港、白竹、东陂、新丰、神岗、圳口、南源、潭坊、梨溪、桃陂13乡及黄柏岭垦殖场、青年垦殖场2场。1997年东陂、梨溪分别撤乡建镇。2001年11月撤消城南乡、潭坊乡,并入凤冈镇;中港乡、蓝水乡合并为中港乡;撤消白竹乡,并入黄陂镇。到2005年底,全县设6镇、6乡、2场。第一章建置镇第一节凤冈镇原名黄填镇,因县城北内凤冈胜景而得名。总面积2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728亩。全镇以粮食生产为主,种养齐头并进,现已建成有蔬菜、瓜类、食用菌、水产等生产基地。黄陂镇政府境内群山起伏叠嶂,沟壑纵横交错。林业资源丰富,有山林面积26.0706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5.7268万亩,商品林20.34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
关键词: 乡镇 小城镇 宜黄县

内容

1986年,全县设凤冈、黄陂、棠阴3镇,城南、二都、蓝水、中港、白竹、东陂、新丰、神岗、圳口、南源、潭坊、梨溪、桃陂13乡及黄柏岭垦殖场、青年垦殖场2场。1997年东陂、梨溪分别撤乡建镇。2001年10月二都撤乡建镇。2001年11月撤消城南乡、潭坊乡,并入凤冈镇;中港乡、蓝水乡合并为中港乡;撤消白竹乡,并入黄陂镇。到2005年底,全县设6镇(凤冈镇、二都镇、黄陂镇、东陂镇、棠阴镇、梨溪镇)、6乡(中港乡、新丰乡、神岗乡、圳口乡、南源乡、桃陂乡)、2场(黄柏岭垦殖场、青年垦殖场)。
  第一章建置镇第一节凤冈镇原名黄填镇,因县城北内凤冈胜景而得名。为宜黄县城所在地,距抚州市64公里,距省会南昌市171公里,地势南高北低,东依棠阴镇、西与崇仁县接壤、南靠二都镇、北临桃陂乡、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原凤冈镇、城南乡、谭坊乡合并而成。全镇20个行政村、145个村民小组,6个居委会,40余条街(巷),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万人)。总面积2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728亩。
  凤冈自古山川秀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堪称宜水河畔一明珠。城区凤凰山风景秀丽,狮子山气势磅礴,卓望山林木葱郁,城郊有王安石读书堂、禅宗祖庭曹山宝积寺等旅游景点。
  全镇以粮食生产为主,种养齐头并进,现已建成有蔬菜、瓜类、食用菌、水产等生产基地。境内林业资源丰富,有山林面积20.1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6.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4%,生产杉、松、毛竹、杂木,有红豆杉、银杏、古樟等珍稀树种。活立木存量35万立方米,毛竹338.5万根。21世纪初,镇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筑巢引凤,立足竹木、矿产、水产资源,大力发展工业企业,现有竹木加工业20余家,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出口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年产值达600万元。有红砖等建材厂6家和石灰矿厂一家。境内的六里铺、潭坊两大工业园区和河东新区建设日新月异,个私经济,商贸市场繁荣活跃。200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5688.9万元,农业总产值达5511.3万元,三产产值达6577.8万元,财政收入达43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837元。2005年,镇村公路基本实现硬质化,实现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村村通。
  凤冈镇制种基地 1986~2005年凤冈镇部分经济指标 1986~2000年城南乡部分经济指标 1986~2000年潭坊乡部分经济指标 2005年凤冈镇行政村基本情况 1986~2005年凤冈镇历任镇党委书记:纪德金、曹小平、欧阳印生、邹德孝、李少泉、陈俊华、李跃江、管胜。1986~2005年凤冈镇历任镇长:胥爱红、应义龙、方慧香、李少泉、吴维春、李小煌、管胜、谢伟光。
  1986~2001年城南乡历任乡党委书记:黄米仔、符节约、龚国斌、艾志明、李小煌。1986~2001年城南乡历任乡长:吴盛志、邹清根、邹建平、彭春怀、余文盛、黄健儿、刘忠良。
  1986~2001年谭坊乡历任乡党委书记:龚国斌、杨大进、洪炎坤、邹国荣、艾志明、甘贵才、江玉兰、钟华。1986~2001年谭坊乡历任乡长:管同文、洪德贤、何发春、饶德祥、甘贵才、江玉兰、钟华、韦萍。
  2007年10月现任凤冈镇党委书记、镇长:书记管胜,镇长谢伟光。
  第二节二都镇因历史上归崇贤乡二都管辖而得名。位于县城南部、东接中港乡、南毗黄陂镇、西连乐安、崇仁县界,北临凤冈镇,总面积172.8平方公里,镇驻地距县城14公里。全镇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四面群山环绕,丘陵占30%,山地占70%,最高点为大王山,海拔1136.5米,最低点为白槎村,海拔100米。
  全镇有12个建制村,1个居委会,97个村民小组,3856户,14139人,拥有耕地2.2万亩。其中水田2万亩,旱地0.2万亩。全镇财政供养人口264人,其中镇机关38人,财政所6人,农经站7人,乡企办3人,水管站3人,水产站2人,计生办9人,卫生院26人,农机站4人,农技站7人,文化广播站3人,中小学教师157人。以上财政供养人口全额拨款232人,差额拨款32人。
  全镇有企业28个,其中竹制品厂12个,木制品厂7个,水电站5个,矿泉水厂1个,食品厂2个,塑料厂1个,香粉厂1个。主要产品有:竹制雪条棒、竹地板、竹筷、竹拉丝、家具、木地板、水煮笋罐头、矿泉水等。
  基础设施完善。水泥公路直通8个行政村,12个行政村均开通了有线电视,11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河口、二都两村通自来水,河口、山前、二都三个村规划新建新街,全镇有移动通讯基站3个,联通通讯基站2个,移动、联通通讯覆盖11个村。有镇中学一所,在校学生415人,教职工41名,其中大学本科10名,有中心小学、河口小学、山前小学三所完小,鸟岭、三都、云峰、白槎四所小学开设了1~4年级,全镇小学生1100名,其中中心小学学生500名,小学教师116人。
  资源丰富,民风淳朴。土特产有竹笋、食用菌、茶油等产品;矿产资源有钨、石英石、铁等。水利充足,全镇兴建有小水电7座,总装机容量0.4万千瓦;境内有被誉为江西第一名山的太极岩——石䂬寺及谭公山庄、山前竹海等胜景,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二都石碧寺 1986~2005年二都镇部分经济指标 2005年二都镇行政村基本情况 1986~2005年二都乡(镇)历任乡(镇)党委书记:李为民、徐兴发、曾建军、李跃江、陈柏如。1986~2005年二都乡(镇)历任乡(镇)长:徐兴发、曾建军、邓长贵、李跃江、陈柏如、罗玉良、韦萍、刘晓平。
  2007年10月现任二都镇镇党委书记、镇长:书记刘小平,镇长华士蓉。
  第三节黄陂镇因驻地在黄水西侧河畔而得名。2001年11月由原白竹乡和黄陂镇合并而成。地处县境西南部,东傍中港乡,南依东陂镇,西临乐安县谷岗镇,北接二都镇。总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982.4亩。全镇辖塘圩、十都、黄陂、秀源、中田、芒坳、大园、安槎、罗湾、拿山、蛟湖、西源、霍源、丰产、上堡、竹溪、港南、大铭18个村委会,共130个村小组。镇政府驻黄陂村,距县城34公里。全镇6190户,总人口231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12人,有瑶族、苗族、土家族、畲族7人,其他均系汉族。
  黄陂镇政府境内群山起伏叠嶂,沟壑纵横交错。全镇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渐倾。西南部有十八排山,主峰海拔1370.5米,系全镇最高点;南部有大龙山,海拔1326.2米;西部有大脑寨,海拔990.7米;东部有大磨嵊山,海拔850米。发源于十八排、大龙山隘和来自秀源的两大溪流由南向北流经镇域,与东陂镇及镇内中田、十都村大溪流在十都村渡头村小组汇成黄水,系宜黄水主要支流。林业资源丰富,有山林面积26.0706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5.7268万亩,商品林20.34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镇域有西源林场、上堡林场、黄柏岭垦殖场。盛产杉、松、毛竹、杂木,还有红豆杉、银杏、古樟等珍稀树种,活立木存量78.6万立方米,毛竹660.32万根。水能条件优越,全镇兴建水电站17座,装机1000千瓦以上电站4座,总装机1.073万千瓦,年发电量9270.72万千瓦时。土特产有竹笋、食用菌、茶油、魔芋、茶叶、薯粉丝、板栗、野生中草药。地下矿产资源有铌、钽、铁、稀土等。全镇加工业以木竹加工为主,投资200万元以上木材加工企业2家。红妹子豆腐乳、罗莱酱、南华山矿泉水远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200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3018万元,农业总产值4316万元,财政收入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42元。
  黄陂是革命老根据地。1932年,中共宜黄县委机关设在河东黄氏祠内,县苏维埃政府设在“化坛”内。1933年2月,第四次反“围剿”全歼国民党2个师的著名战役黄陂大捷,主战场就在黄陂至蛟湖、大龙坪、霍源、西源一带。朱德、周恩来率红军一方面军总部在黄陂镇一带进行指挥。1986年10月,镇党委建成黄陂大捷纪念亭,缅怀革命先烈。2006年5月,黄陂大捷纪念亭被市委、市政府定为第二批抚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陂战役纪念亭集镇建设日新月异。黄陂新街宽15米,长2000米,水泥路面,两边修建下水道,种植樟树,安装路灯,街道两旁新房、店铺鳞次栉比。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集镇有1650户,6200人,农历每旬二、五、八为传统墟日,赶墟者达4000~5000人,市场繁荣,购销旺盛,为全县最大的墟集。
  全镇有中学1所,镇中心小学1所,村小学17所,在校初中生590人,小学生2160人。有卫生院1个,床位20床。1996年水泥路通至镇政府所在地。2004年全镇完成农网改造,实现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村村通,手机信号覆盖率81%,并实现八个村与县镇有线电视并网。2002年列为江西省华南虎自然保护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亿万健身活动先进乡镇。2005年被评为江西省信息化富民创业百强乡镇。
  黄陂大捷红色旅游广场效果图 1986~2005年黄陂镇部分经济指标 2005年黄陂镇行政村基本情况 1986~2005年黄陂镇历任镇党委书记:李花钊、杨大进、黄明儿、符茂荣、李敏军、熊苏文。1986~2005年黄陂镇历任镇长:徐兴发、许纪胜、胡松奎、吴维春、符茂荣、邵华、李敏军、熊苏文、丁显明、范剑华、吴秀英。
  2007年10月现任黄陂镇党委书记、镇长:书记聂发来,镇长江健。
  第四节东陂镇因镇驻地建在溪水之东岸,故名东陂(现因河道改变,村在水西)。地处宜黄县西南部,东靠中港乡、西连白竹、北邻黄陂镇、南毗宁都县肖田乡。1996年撤乡建镇。总面积164平方公里。全镇辖东陂、排上、管坊、梅湾、边山、层源、江背、柏岭、干溪、河溪、三溪1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共71个村小组,111个自然村,2666户,10994人,其中农业人口10032人。可利用土地面积195765亩,其中耕地面积13389亩,人均1.4亩。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9公里。建于1986年的观音山水库为全县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蓄水量居抚州市第二。多次荣获全国、全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镇荣誉称号。1933年,由周恩来、朱德指挥的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东陂战役就发生在镇内。
  东陂观音山水库 2005年,全镇水稻播种面积12147亩,总产量5927吨,平均单产488公斤。主要经济作物有豆类、薯类、花生、油菜、瓜果、甘蔗、食用菌等,总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反季节地栽香菇年种植量达400万筒以上,居全县之首,已成东陂的特色产业。全镇林地面积近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境内森林茂盛,主要树种有松树、杉树、毛竹、枫树、紫薇树等,还有珍稀树种红豆杉。野生动物有山鸡、山羊、野兔、野猪、水鹿等,是省级华南虎自然保护区之一。乡镇企业主要有信江碳化硅有限公司、新兴木竹制品厂、东陂水煮笋罐头食品厂、恒达发电有限公司、华宇发电有限公司、南山发电有限公司等。国内生产总值1.3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30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年人均纯收入1620元。
  有初中1所,完小8所,教学点3个,初小4个,在校学生1283人,教师89人。镇卫生院有医务人员24人,病床15张。有村级医保人员15人。兴建了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的集贸市场和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敬老院。
  宜宁公路穿过境内。85%的村通水泥路。实现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手机信号已覆盖90%的村小组。
  1986~2005年东陂镇部分经济指标 2005年东陂镇行政村基本情况 1986~2005年东陂镇历任镇党委书记:邹国宏、黄明儿、邓学杰、熊继勇。1986~2005年东陂镇历任镇长:许纪胜、邓友才、刘省保、彭春怀、邓学杰、周正生、吴秀英、程传文。
  2007年10月现任东陂镇党委书记、镇长:书记程传文,镇长郑海文。
  第五节棠阴镇原名陂坪,后为纪念肇基人吴竦植甘棠茂然成荫,取甘棠茂荫之意,改称棠阴。地处县境东南部,宜水中游,距县城15公里,东与南源乡相连,南与圳口乡接壤,西与中港乡毗邻,北与凤冈镇交界,总面积179.5平方公里。棠阴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丘陵占总面积60%,低山区占总面积40%。最高处海拔720米,最低处海拔90米。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746.2毫米。境内水源丰富,宜水穿境而过,溪涧密布。
  棠阴党政大楼棠阴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天圣九年(1031),距今已有970余年。极盛时,集镇“十里河埠,商船云集;五里长街,商店栉比;三万六千烟火”,故有“小小宜黄县,大大棠阴镇”之称。全镇辖雷湾、民主、解放、建设、泉源、桥上、大岚、硖石、君山、田西、店前、大河、小河、白竹14个村委会,121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1.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73万人,城镇居民0.2939万人,集镇人口0.8万人。镇政府所在地有雷湾、民主、建设、解放四个村委会。全镇有畲族1人,其余均系汉族。
  棠阴迎恩塔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32421亩,其中水田面积30120亩,旱地2401亩。有山林面积149295亩,盛产木、竹,以杉、松、竹为主,其中果木林6204亩,主要有桔子、板栗、杨梅、红枣等品种。活立木总蓄积量22.53万立方米。山地林间有山牛、山羊等多种野生动物;店前村有石墨矿等。名胜古迹众多。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50余栋。承恩坊、八府君祠、迎恩塔以及明清时期的民宅、祠堂、牌坊等建筑群独具一格,是江西省首批认定的历史文化名镇和小城镇重点建设单位。古建筑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时期,棠阴夏布因光洁细嫩、蛟似白雪、薄如蝉翼而蜚声中外,盛时年产40万匹以上,产品远销日本、朝鲜和东南亚一带,与万载夏布合誉,素称江西纺织业中两颗明珠。
  交通便利。省道穿境而过,镇政府驻地距昌厦公路39公里,村级硬质路通路率达85%。棠阴镇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工业形成了以水电、矿泉水、木竹加工等为主的产业群,拥有中、小型电站10座,装机容量达8000千瓦;日产矿泉水60余吨。农业产业以白莲、种子、红薯为主,并形成了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格局。
  全镇现有制种面积10000亩,白莲面积6000亩,年产红薯粉丝500吨。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产值达4734万元,财政收入1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735元。
  文教卫生事业发达。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510人;小学13所,在校学生1764人;卫生院1所,床位20张,医护人员23名。此外,还有乡村医疗所9所。
  1986~2005年棠阴镇部分经济指标 2005年棠阴镇行政村基本情况 1986~2005年棠阴镇历任镇党委书记:曹小平、唐晓涛、谢招生、李传林、邹志军、徐俊。1986~2005年棠阴镇历任镇长:罗泽辉、谢招生、李传林、任栋梁、曾建中、郑建华。
  2007年10月现任棠阴镇党委书记、镇长:韦征;书记郑建华,镇长黄小勇。
  第六节梨溪镇梨溪镇茶苑新居驻地原名芦茅洲,后因种植梨树甚多,以此称梨溪。地处县境东北部,东与临川区龙溪、荣山、连源交界;南与南源乡毗邻;西与凤冈镇、桃陂乡接壤。全镇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444亩,其中水田面积18558亩。辖三陂、官坪、梨溪、中和、九车、桐源、外阴、里阴、尚源、上下狮溪10个村委会,共80个村小组,76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地有梨溪、中和两个行政村,距县城21公里。全镇4359户,总人口18000人,其中镇所在地6000人,非农业人口600人,均属汉族。
  境内以山地为主,东部有十八九山,海拔781米;南部峨凸嵊地处上狮溪,是全镇最高点,海拔815米;西部有凉伞脑,海拔407米。有千年古刹——九山峰寺和白兔寺。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山林面积17万亩,仅毛竹面积近10万亩。生产杉、毛竹、松、杂木。有红豆杉、古樟等珍稀树种,活立木存量28万立方米,毛竹1410万根。全镇有竹片胶合板、竹篾、竹拉丝、竹笋加工等竹业企业,年产值7000万元。有水煮笋加工业60家,年产量达400吨,产值240万元,产品销售日本等东南亚国家。
  水能资源丰富,全县四大水系之一的梨水穿境而过,全镇有小水电站7座,装机5500千瓦,年发电量3854万千瓦小时。特产有野生葛粉、竹笋、食用菌、茶油、茶叶、香菇、木耳、黑笋干、野生中草药。地下矿产资源有铁、金、银、钨、还有铅锌等。尤以铁矿储量最大,达1300万吨,现拥有福源、新宜两家选矿企业。2005年工业总产值2347万元,农业总产值4473万元,财政收入1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
  全镇有初中1所,小学11所,在校初中生360人,小学生1700人。有卫生院1所,床位20床。已铺设县城至镇所在地及尚源村水泥路,实现了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村村通,手机信号覆盖全镇。
  1986~2005年梨溪镇部分经济指标 2005年梨溪镇行政村基本情况 1986~2005年梨溪乡(镇)历任乡(镇)党委书记:杨柳、应道发、潘荣昌、吴植明、吴爱国、王勇和。1986~2005年梨溪乡(镇)历任乡(镇)长:吴礼和、吴盛志、陈志高、吴植明、潘杜生、付胜根、余龙德。
  2007年10月现任梨溪镇党委书记、镇长:书记余龙德,镇长杨越武。

知识出处

宜黄县志

《宜黄县志》

宜黄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抚河上游。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之间。东连南城县、南丰县,南接宁都县,西邻乐安县、崇仁县,北靠临川区。总面积1944.2平方公里。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分临汝地设县,因县治在宜、黄二水汇合之侧,故名宜黄。隋、唐间时置时废。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南唐后主李煜割崇仁县之崇贤、仙桂、岱贤三乡置宜黄场,开宝三年(公元970)准请升场为县。县城所在地凤冈镇位于县境西北部,县城所在地北距省会南昌163公里,距抚州市区58公里。2005年,县城建成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全县设凤冈、二都、黄陂、东陂、棠阴、梨溪6个镇,中港、新丰、神岗、圳口、南源、桃陂6个乡,黄柏岭、青年2个垦殖场。共有138个行政村和11个居民委员会,1101个村民小组,1273个自然村。全县共有58347户,203817人,其中农业人口165388人。境内有临宁线、林崇线纵贯南北、东西,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乡乡公路硬质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