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异常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黄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8230
颗粒名称: 二、异常气候
分类号: P46
页数: 4
页码: 46
摘要: 春寒春寒多发生在3月11日~4月10日期间,正值早稻播种育秧季节,北方冷空气的侵入,受其影响出现长期阴雨低温天气,导致播种推迟,严重时引起早稻烂种、烂秧。春寒指标: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10℃,每天日照<1小时;大雪日,雪量≥0.1毫米;24小时日平均气温降温≥5℃,最低气温<5℃。轻度为日平均气温≤20℃,持续2天,且极端最低气温≤16℃;重度为日平均气温≤20℃,持续3天,且极端最低气温≤16℃。宜黄县受其影响在1993、1999、2000、2001年,当年夏季出现“凉夏”。在1997、1998年的当年11月至次年1月,出现“冬汛”。1994、1995、1998、2002、2005年的次年发生洪涝灾害。
关键词: 季风气候 宜黄县

内容

春寒春寒多发生在3月11日~4月10日期间,正值早稻播种育秧季节,北方冷空气的侵入,受其影响出现长期阴雨低温天气,导致播种推迟,严重时引起早稻烂种、烂秧。
  春寒指标: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10℃,每天日照<1小时;大雪日,雪量≥0.1毫米;24小时日平均气温降温≥5℃,最低气温<5℃。
  1986~2005年,宜黄出现春寒的年份有14年,共20次,占总年数的70%,春寒按出现时间划分,则有惊蛰寒(3月11日~3月15日)6次,占总次数的30%,春分寒(3月16日~3月31日)13次,占总次数的65%;清明寒(4月1日~4月10日)1次,占总次数的5%。
  春寒以1988年最严重,自3月15日~3月30日止,持续15天,次之是1992年、1996年,分别持续14天、12天,致使播种日期推迟10~15天。
  1986~2005年全县春寒出现时间单位:日/月小满寒小满寒指标:在5月21日~6月20日期间,北方时有冷空气南下侵入,气温下降,影响水稻生长。轻度为日平均气温≤20℃,持续2天,且极端最低气温≤16℃;重度为日平均气温≤20℃,持续3天,且极端最低气温≤16℃。由于这种冷寒常出现在“小满”节气前后,故叫小满寒。
  1986~2005年,宜黄县出现小满寒8次,占总年数的40%,其中重度小满寒出现5次,占总次数的62.5%,轻度小满寒出现3次,占总次数的37.5%。
  1986~2005年全县小满寒出现情况寒露风寒露风指标:在9月11日~10月10日期间,秋季冷空气入侵引起明显降温,轻度为日平均气温≤22℃,持续时间≥3天或日平均气温≤22℃,持续时间2天,且其中有1日极端最低气温≤16℃;重度为日平均气温≤20℃,持续时间≥3天或日平均气温≤20℃,持续时间2天,且其中有1日最低气温≤16℃。
  寒露风对双季晚稻幼穗生长发育及开花、授粉和受精过程的正常进行影响较大,造成稻穗粒数、粒重减少,空壳率增加,使水稻减产。因这种低温冷寒天气大多出现在寒露节气前后,故叫寒露风。
  1986~2005年,除2003年缺资料外,宜黄寒露风出现44次,其中重度寒露风出现25次,占总次数的56.8%,轻度寒露风出现19次,占总次数的43.1%。寒露风出现最早日期1990年9月14日(属轻度),最晚日期在2005年10月4日(属重度)。
  1986~2005年全县寒露风出现情况高温逼热高温逼热指标:在6月21日~7月20日,早稻淡浆成熟期间,遇到高温炎热天气,对农作物高产、优质形成不利,称之为高温逼热。轻度为日平均气温≥30℃,日最高气温≥35℃,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0%,持续≥3天;重度为日平均气温≥30℃,日最高气温≥35℃,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0%,持续≥7天。
  1986~2005年,宜黄高温逼热出现有16年共22次,占总年数80%,其中重度高温逼热出现8次,占总次数的36.4%,轻度高温逼热出现14次,占总次数的63.6%。
  1986~2005年全县高温逼热情况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表现温度高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暖水事件。它出现改变大气环流,影响某些地区的气候,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引起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
  宜黄县受其影响在1993、1999、2000、2001年,当年夏季出现“凉夏”。在1997、1998年的当年11月至次年1月,出现“冬汛”。1994、1995、1998、2002、2005年的次年发生洪涝灾害。

知识出处

宜黄县志

《宜黄县志》

宜黄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抚河上游。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之间。东连南城县、南丰县,南接宁都县,西邻乐安县、崇仁县,北靠临川区。总面积1944.2平方公里。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分临汝地设县,因县治在宜、黄二水汇合之侧,故名宜黄。隋、唐间时置时废。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南唐后主李煜割崇仁县之崇贤、仙桂、岱贤三乡置宜黄场,开宝三年(公元970)准请升场为县。县城所在地凤冈镇位于县境西北部,县城所在地北距省会南昌163公里,距抚州市区58公里。2005年,县城建成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全县设凤冈、二都、黄陂、东陂、棠阴、梨溪6个镇,中港、新丰、神岗、圳口、南源、桃陂6个乡,黄柏岭、青年2个垦殖场。共有138个行政村和11个居民委员会,1101个村民小组,1273个自然村。全县共有58347户,203817人,其中农业人口165388人。境内有临宁线、林崇线纵贯南北、东西,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乡乡公路硬质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