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黄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8176
颗粒名称: 序三
分类号: K295
页数: 2
页码: 8
摘要: 《宜黄县志》付梓问世,可喜可贺!这是宜黄新时代的华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硕果,也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厚礼!宜黄历史文化渊源丰厚,公元257年就以县治建制。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激荡之下,宜黄人民扬鞭奋进,励精图治,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写下了宜黄有史以来最壮丽的篇章。今日宜黄,呈现出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的昌盛景象,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华南虎之乡声名远扬。人民开创历史的宏伟业绩,理当永载史册,传颂后世。《宜黄县志》正是一部记载新时期宜黄人民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辉煌史诗。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历史,洞察县情,把握当今,放眼未来,寻求又好又快发展宜黄的新途径。
关键词: 宜黄县 地方志

内容

《宜黄县志》(1986~2005)付梓问世,可喜可贺!这是宜黄新时代的华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硕果,也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厚礼! 宜黄历史文化渊源丰厚,公元257年就以县治建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赋予了这座山城特有的灵气。这里不仅有山的雄奇与浓绿,又有水的清灵与秀逸;不仅有地方文化的悠悠风采,又有红色革命的光辉记忆。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片古老的土地经历了沧桑巨变,焕发了勃勃生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激荡之下,宜黄人民扬鞭奋进,励精图治,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写下了宜黄有史以来最壮丽的篇章。今日宜黄,呈现出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的昌盛景象,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华南虎之乡声名远扬。一物一品、一羹一粟,当思不易。人民开创历史的宏伟业绩,理当永载史册,传颂后世。《宜黄县志》(1986~2005)正是一部记载新时期宜黄人民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辉煌史诗。
   《宜黄县志》(1986~2005),设29卷,字百万有余。续接1993年版《宜黄县志》,系统地记载了从1986年至2005年宜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情况,准确地记述了推动宜黄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真实地记录了前赴后继、辛勤奉献、可歌可泣的古今人物,客观地再现了宜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事业的20年历程。所列门类齐全,资料翔实,汇集百科,宜黄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万象纷呈,全县之情展卷可得。全书行文规范,体例得当,文风严谨,语言朴实。以唯物史观为统摄,熔时代风貌与地方特色于一炉,彰盛事、志奇迹、记得失,如一面明镜,使人鉴往知来,实为一部宜黄的资政要籍。
   昔人曾言,作史之难,莫过于志。然知难而进方显事业者本色。为修此志,各任领导紧抓不辍,虽人事更迭,仍持之以恒;编纂人员广征博采,笔耕不息,案牍劳形,数易寒暑,终于完成了这项不朽史业。它凝聚着全体编纂者们的心血 和汗水。我谨向关心、支持和参加志书编修工作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认识昨天,是为了珍惜今天,展望明天。当的,宜黄正处在赶超发展、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宜黄县志》(1986~2005)的出版,非但及时、必要,而且意义深远。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历史,洞察县情,把握当今,放眼未来,寻求又好又快发展宜黄的新途径。愿全县人民,以之为镜,鉴往知今,继往开来,努力奋斗,谱写更加灿烂的新篇章;愿海内外友人,以之为媒,走进宜黄,研究宜黄,关心、支持宜黄,为宜黄的发展献计献策,共同开创宜黄美好的明天!
   邱建国 2007年3月

知识出处

宜黄县志

《宜黄县志》

宜黄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抚河上游。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之间。东连南城县、南丰县,南接宁都县,西邻乐安县、崇仁县,北靠临川区。总面积1944.2平方公里。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分临汝地设县,因县治在宜、黄二水汇合之侧,故名宜黄。隋、唐间时置时废。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南唐后主李煜割崇仁县之崇贤、仙桂、岱贤三乡置宜黄场,开宝三年(公元970)准请升场为县。县城所在地凤冈镇位于县境西北部,县城所在地北距省会南昌163公里,距抚州市区58公里。2005年,县城建成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全县设凤冈、二都、黄陂、东陂、棠阴、梨溪6个镇,中港、新丰、神岗、圳口、南源、桃陂6个乡,黄柏岭、青年2个垦殖场。共有138个行政村和11个居民委员会,1101个村民小组,1273个自然村。全县共有58347户,203817人,其中农业人口165388人。境内有临宁线、林崇线纵贯南北、东西,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乡乡公路硬质化。

阅读

相关人物

邱建国
责任者
邱建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