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醒侬(1899~1926.9) 赵醒侬,原名性和,乳名细禾,管用名赵干、心农、赵兴隆、邵兴隆等,南丰县城人。江西革命先驱,江西地方党团组织创始人。因家境贫寒,小学未毕业被迫离乡背井,到常德、长沙、汉口等地做临时性帮伙及学徒糊口,以后流落到上海。“五·四”运动爆发后,赵醒侬与店员伙友积极参加组织活动,经常为《上海伙友》写稿,呼吁伙友们团结起来,改造社会。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当时赵醒侬在江苏省立第二师范附设职业补习学校学习。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2年冬,醒侬受中共中央派遣回南昌,与方志敏一道着手创建江西地方党团组织。年底开办“文化书社”,发行革命书刊。1923年1月20日,醒侬发起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后,又先后组织民权运动大同盟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醒侬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返赣后,奉团中央命令,主持召开全体团员大会,正式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地方执行委员会,赵醒侬被推选为委员长。虽然工作繁忙,每周仍主持召开一次委员会,汇报、讨论工作,并亲自负责调查南昌的烟工、运输工、制帽工、纸马工人以及各县旅省同乡会的情况。至1923年底,团员发展到30余人,团地委机关刊物《红灯》正式出版发行。
1924年1月,赵醒侬作为国民党江西省代表赴广州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结识了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许多著名共产党人。返赣后,即主持筹组国民党江西省临时执行委员会,醒侬任执行委员兼组织部主任。5月,中共南昌独立小组建立,直属党中央领导,有党员赵醒侬、邓鹤鸣、方志敏3人,赵醒侬为书记。1925年2月,根据党的“四大”关于组织问题的决议,中共南昌独立小组改特别支部,6、7月间,产生特支干事会,并筹办宣传革命思想的明星书店和黎明中学。孙中山先生《北上宣言》发表后,醒侬根据党的指示,以孙中山特派员的身份,领导江西全省人民广泛开展声援活动。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后,醒侬冲破江西军阀的阻挠,组织和主持了追悼大会与公祭活动。在这一年中,醒侬曾一度回家乡,给赵世嘉、李光贤筹送来《不屈的共产党人》等进步书刊,灌输革命思想,点燃南丰革命火种。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后,江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运动。6月3日,赵醒侬在省教育会召开南昌市各界代表紧急会议,成立“反对帝国主义惨杀上海同胞江西后援会”(后改为“沪案交涉江西后援会”)。6月5日,南昌3万多人举行集会,由赵醒侬担任大会主席,会后带领群众冒雨游行,同时,领导罢工、罢课、罢市斗争。7月间,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正式成立,醒侬当选为执行委员,并兼任组织部长。
1925年12月17日,赵醒侬等一行3人,前往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行至南昌牛行车站时被北洋军阀逮捕,由于党组织的营救和强大舆论压力,醒侬被关押了3个月后获释出狱。出狱后,醒侬不顾体弱,冒险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26年3月,主持召开国民党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江西地委建立,赵醒侬任组织部主任。8月,江西地委改组,赵醒侬仍为组织部主任,党员发展到105人。北伐战争开始后,北洋军阀赣军总司令邓如琢加紧推残革命力量,南昌城内陷于白色恐怖之中。有人劝醒侬转移,他答:“我负有责任,不能离开南昌。”并加紧联络工作,作好迎接北伐军的准备。8月10日,反动军阀逮捕了积劳成疾、正在病中的赵醒侬。江西警备司令刘焕臣亲自审讯,用尽各种酷刑,醒侬大义凛然,坚强不屈。北伐军逼近南昌,邓如琢感到末日将临,悍然下令以“宣传赤化,图谋不轨”罪名,在1926年9月16日凌晨将赵醒侬杀害于南昌德胜门外,年仅27岁。
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南昌数万群众于11月23日集会,沉痛悼念赵醒侬烈士,中共中央《向导》周报(172期)撰文悼念,誉醒侬为“江西党的组织者”、“江西民族革命运动的先锋”,“大革命以来在江西为人民牺牲的第一个人”;《红灯》周报(第6期)称“赵醒侬同志是江西党的创造者!” 熊开文(1895~1927) 熊开文,字奎生,南丰县沙岗乡熊坊村人。父亲早逝,靠母为人洗衣种菜度日。10多岁在村里读私塾,亲睹贫富不均现状。
“五·四”运动的革命浪潮波及南丰,正在县立高等小学就读的开文,受新文化思想影响较深。1921年毅然辞别老母赴闽粤寻找出路,辗转到上海,结识同乡赵醒侬,并于1922年由醒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秋,开文由上海回南昌;受党的派遣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年底,在南丰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党员由12人发展到24人。同时组建国民党南丰县党部,开文等11人担任执委。从此,以共产党支部为核心,联合国民党左派的革命统一战线在南丰形成。开文深入城乡基层,筹建起“农民协会”、“县总工会”、“药业店员工会”等近10个群众组织。一面领导城镇工人开展革命活动,一面领导农民协会向土豪劣绅进行斗争。1927年春,率领农民捉拿了人人痛恨的西坪土豪崔炳炎]送农协会严惩。在开文的领导下,南丰的工农运动轰轰烈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开文为首的共产党支部的领导下,全县几千名工人、学生和城郊农民于方伯第广场集会,开文在会上慷慨陈词,痛斥蒋介石的反革命罪行。7月16日后,国民党南丰县党部被迫解散,革命处于低潮,革命活动从此转入地下,开文返回熊坊,继续组织家乡农民与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作斗争。当时,南城里塔有一国民党巡官,无恶不作,常来熊坊欺压百姓。开文在一天夜晚秘密组织9个农民,前往里塔将其押到熊坊进行审问,群众无不称快。趁群众革命情绪高涨之机,开文立即着手组建起游击队。南丰县国民党反动派知情后异常恐慌,大搞“清乡”和“搜山”,悬赏缉拿开文。1927年11月的一天深夜,开文不幸被捕,虽受各种酷刑,仍坚贞不屈。12月初的一个晚上,年仅33岁的开文被枪杀于县城南门外沙滩上。
开文英勇就义后,家乡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于当月中旬秘密迎回烈士忠骸,安葬于故里峨峰包。1987年家乡人民重修烈士坟墓,12月26日在墓前举行墓碑揭墓仪式,隆重悼念这位南丰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创始人。
陈富生(1897~1929) 陈富生,南丰洽村乡黄龙坑人,家贫仅读私塾数年,青年时酷爱武术,一手好拳,飞跃自如,被誉为“飞人”,曾任游击队武术教官。
1928年春,李文林率领赣西工农红军活跃于吉安东固、永丰龙岗一带,陈富生毅然参加红军。他吃苦耐劳,作战勇敢,不久便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6月16日,陈富生受红二团派遣,带着一支持有13支枪的红军队伍,回到家乡黄龙坑开辟工作,扎根串连,秘密发展党员和农会会员,在黄龙坑、封石、明阳、洽村一带建立农民协会,组建农民赤卫队,革命力量不断壮大。同年8月3日又在古竹镇建立农民协会,召开会议,张贴标语,打击当过反动团练局局长的大土豪黄汉青,没收其家财分给贫苦农民,用斗争成果巩固农民组织。
1929年8月5日,陈富生及农会负责人带领群众到南丰古竹镇(今属广昌)土豪刘南云和高利贷者董细里老婆家,进行清算斗争,在斗争中发展一批共产党员。8月底一个晚上,由陈富生介绍,经洽村党组织批准,石兰生、饶爵一等6位贫苦农民在古竹农民协会会址天花坛楼上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并成立中共古竹支部。以后尧山、小罗岭、坪田、龙塘等l0多个地方相继成立农民协会。不久,古竹的农民武装组织——赤卫军宣告成立,随后开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并参加了围攻广昌城的战斗。
1929年10月初,陈富生率游击队占据东陂、新丰街后,又进到河口。国民党军发现这支部队人数不多,穷追不舍,到黄龙坑时两军接火,由于陈富生部孤军奋战,众寡悬殊,身陷重围,在黄龙坑祠堂前被俘,敌军用铁丝穿着手腕,将陈富生押往宁都吴村,严刑审讯,迫供游击队的去向和黄龙坑苏维埃政区干部的名单,但富生宁死不屈,怒斥敌人,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凛然正气。陈富生被害后,次日敌人还对他的遗体连击3枪,面对如此暴行,群众无不愤慨。
赵世嘉(1904~1931) 赵世嘉,号新生,南丰县城人。8岁入学,后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至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南丰,赵世嘉参加青年反帝反封建进步活动。 1924年,赵醒侬回家乡宣传革命道理,使世嘉受到教育。次年夏,赵世嘉即辞退县自治筹备处文书工作,结伴赵世藩赴南昌赵醒侬处,得其介绍往广州报考黄埔军校,被录取在预科班。同年冬转入第五期步科。学习期间,品学兼优,思想进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在“清共”白色恐怖中,赵世嘉从黄埔军校回南丰,活动于洽湾、熊坊等地。次年4月15日宁都共产党人赖金声率领横江农民60余人在宁都东韶举行暴动,赵世嘉随即投入革命洪流。1929年5月,宁都县正式成立赤卫队,由彭澎、赵世嘉率领,配合红军在宁(都)南(丰)广(昌)边界连打几次胜仗,赤卫队人枪均有扩充。
1929年7月上旬,赵世嘉率领赤卫队到达南丰洽村乡新田村,开展反霸斗争,建立农民协会、农民赤卫军。旋即配合红军独立二团,击溃广昌地主武装吴文荪靖卫团,并活跃于南丰黄龙坑、明阳、丰石、洽村及宁都吊岭一带,帮助地方建立红色政权和地方武装,积极发展党的组织。中旬,奉命配合红二团攻打南丰县城,兵分三路]先突破北关和西关,激战至翌晨10时获胜。1929年11月在东韶改编为宁都游击队和南宁游击队,赵世嘉任政委,并被选为中共南宁特支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候补委员。
1930年8月,游击队攻克宁都县城,建立苏维埃政权,将南宁、宁都游击队、乐安独立营合编成独立第三团,赵世嘉任政委。以后该部队转战宁都、南丰、广昌、宜黄、乐安边界。赵世嘉于1931年在宁都战斗中牺牲,时年27岁。
彭遨(1903~1933) 彭遨,曾参加中央红军围攻南丰的战斗,牺牲在南丰。他原名作鳌,湖南岳阳县步仙乡人。青年时在岳阳县中学带头声讨军阀,后到长沙郊区创办平民学校,进行革命活动。于1926年加入共产党,并当选为岳阳县四区农民协会委员长。“马日事变”后,由组织分配到叶挺部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湘南暴动、井冈山会师,并亲历保卫井冈山,打安福,攻平江,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等战斗,曾任红四军连长、营长、红五军纵队党代表、红三师师长,屡建奇功,是红三军团智勇双全的名将。
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时,彭遨于2月10日率红三师从黎川出发,与红一、三、五军团集结于南丰县城周围,攻打南丰县城,强攻2天未克。12日晚,他奉命主攻西门。13日凌晨2点,冒雨猛攻,扫除西门外敌人大小堡垒10余个,消灭敌人近1营,但西门城楼险要,易守难攻,彭遨亲率几名团干部潜入距敌阵地不足百米处侦察,被敌发现,轻重机枪齐射,彭遨头部中弹血流如注,彭德怀闻讯赶到,命火速送后方医院,终因伤势过重于中途牺牲,时年30岁。
彭遨牺牲后,当时负责指挥攻城的周恩来,立即向中央作了报告。《红色中华》当时亦发表了专题悼念文章。后来彭德怀每当与战友们谈起彭遨时,对其过早牺牲表示无比惋惜。
余泽鸿(1902~1935) 余泽鸿,四川长宁县人,曾任中共南丰中心县委书记。1923年在川南师范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学联党团书记、学联执委主任秘书。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转武汉,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中共中央秘书长,1930年调天津任中共北方局宣传部长,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长等职。1931年11日进入江西中央苏区,曾协助邓小平在中共瑞金县委工作,并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府执委。
1932年8月,中央红军攻占南丰县城,周恩来就《速建南丰、黎川、广昌等县意见》致函中央局并转中央政府、江西省委,“现赣东发展一大苏区,南丰、黎川、宜黄、乐安及南城一部急需巩固起来,请中央局、省委火速令余泽鸿来南丰城住中心县委,主持南丰、黎川、南城、宜黄、广昌五县工作。”余泽鸿在南丰(南广)中心县委任职期间,为配合中央红军粉碎反革命“围剿”,大力开展扩红运动,进行游击战争,深入土地革命,整顿壮大党团组织,创建苏维埃政权,对巩固和发展南丰县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南丰县各区、乡大都建立了党组织,党员人数增加到1000余名,其中长陂区党的组织3个月新发展党员26名。南广地方武装900余人攻占南丰康都后,随后同红军一起分散在南丰各地筹款和收集红军慰劳品。在全省青年工作会议上,南丰完成扩红任务60名,并在11月5日前,建立工人学校1所,工人俱乐部3所。
1933年5月,闽赣省成立,余泽鸿任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委员;不久,调闽赣省军区工作。1934年后,曾任中央红军大学教员。10月参加长征,任中央直属纵队干部团政治科长。1935年2月长征途中,中央军委决定余泽鸿等人留川南创建革命根据地,掩护主力红军转移,余泽鸿相继担任川南特委宣传部长兼川南游击队政治部主任、中共川南特委书记兼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政委。
1935年12月,川滇黔游击纵队在四川江安县遭敌重兵包围,经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利,余泽鸿不幸牺牲,年仅33岁。解放后,为纪念烈士,长宁县人民政府将其家乡命名为泽鸿大队,并修建烈士纪念馆。
赵子谟(1930~1949.5) 赵子谟,南丰县城人。1946年毕业于南丰初中。为谋生只身赴南昌,在中正医学院细菌科当练习生。其间,他积极与进步同学组织“读书会”,节衣缩食订购进步书刊,接受进步思想。
1948年12月,赵子谟设法筹资赴香港寻找共产党组织,适遇郭沫若,深获教益。从港返昌后,联合进步同学宣传共产主义,揭露反动派对共产党的造谣诬蔑,义正辞严地进行演说和辩论。赢得群众赞赏。
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齐集长江北岸,准备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此时,盘踞在南昌的国民党残余垂死挣扎,大肆捕杀革命志士。3月9日,国民党特务逮捕了赵子谟,在狱中刑讯逼供,但子谟顽强不屈,守口如瓶。5月6日,解放军兵临南昌城下,敌人在向吉安、樟树溃逃前,以“准备5月5日暴动”罪名杀害了赵子谟。时年仅19岁。南昌解放后,中正医学院师生召开追悼会,沉痛悼念赵子谟烈士。
张化臣(1928~1950.1.29) 张化臣,热河赤峰县(今属内蒙古)八区爱苏坡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40年初参加革命,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军后在部队任过排长。1949年随军南下,参加了解放南丰的战斗。
南丰解放后,化臣任第二区(今市山、三溪一带)副区长。当时农村亡作重点是剿匪反霸和征粮。化臣先后在上彭、吉坪、官庄、坪埠、考坑等村搞征粮试点。三溪乡宝石、坪上、狮前一带地处军峰山脚,地势险要,是南丰匪首邹富成的巢穴。1949年农历十二月初十,化臣与2名同志到达狮前村宣传党的政策,动员群众借粮支前。离狮前不到3华里的高坑村聚集一群土匪,阴谋策划绑架化臣用以对换在押的匪首邹富成。
农历十二月十二日上午,化臣在邹富成家堂屋召开群众大会,正讲话时,几十名土匪冲进会场,突然袭击,化臣临危不惧,用手枪击中2名土匪,其他土匪一涌而上,举刀乱砍,把伤痕累累的化臣捆住,威逼他答应换回匪首邹富成,化臣斩钉截铁地说:“办不到!”土匪无奈,欲将化臣等3人枪杀于狮前亭前,在过桥时,化臣猛力一跳,把1个土匪带进河中,搏斗近一小时,最后因流血过多而倒下。
化臣等3同志不幸遇难的消息传到县城,县委书记张桂楠当即带人赶赴现场,在市山邱家祠(今市山完小)召开追悼会,将烈士遗体安葬在南丰县革命烈士公墓。
杨维翰(1922~1950.2.10) 杨维翰,热河省赤峰县第一区大窝村人,贫农出身,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3月随军南下,同年8月参加解放南丰战斗。
南丰解放初,维翰任南丰县第六区(今洽村乡)区委副书记兼区小队指导员,主持全面工作。洽村地处山区,加上国民党统治的长期破坏,土地荒芜,残匪潜匿,征粮和剿匪任务甚为繁重。维翰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在短短几个月里,走遍洽村的村村堡堡,工作局面迅速打开。在艰苦的工作中,维翰总是以苦为乐,常说:“没有艰苦就没有欢乐,多为群众办一件好事就多一份欢乐”。
1950年2月10日,维翰带着通讯员和一个乔装肩挑冬笋的农民(实际是携带公款进城)赶赴县城开会,此秘密被土匪窃获,当走到洽村与陈坊交界处,隐藏在山林中的一伙土匪突然迎面开枪,走在前面的“农民”和通讯员首先遇难,维翰也被乱枪击中,但他沉着应战,连毙两名土匪后壮烈牺牲,年仅28岁。
维翰等人遇难后,县委书记张桂楠及其他领导亲赴现场,在六区所在地召开追悼会,遗体安葬在南丰县革命烈士公墓。
邱老水(1945.3~1967.2) 邱老水,南丰县傅坊乡石咀村人,初中文化,1964年12月1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班长、排长。
1964年12月18日,邱老水告别家乡,随军到达江西遂川县雩田镇驻地,被编在铁道兵13师63团1营3连12班,在紧张的新兵训练中,老水苦练杀敌本领,各门军事科目考核成绩均为优秀。次年接受备战军训后,于9月25日进入越南境内,承担卵石河大桥铁路线的施工任务。在施工中,老水脏活重活抢着干,表现突出,当兵一年就光荣地入了党。
1966年下半年,邱老水根据战地施工需要,主动要求学习排除定时炸弹。他胆大心细,曾排除各类定时炸弹,被评为“五好战士”。1967年,邱老水在一次排弹过程中,不幸殉职,年仅22岁。邱老水牺牲后,所在部队召开了追悼会;家乡人民也在南丰县人民政府大礼堂悼念邱老水烈士。部队将邱老水遗体安葬在越南布下烈士公墓。
吴玲儿(1958.4~1979.2) 吴玲儿,南丰县琴城镇人,初中文化,1975年插队落户洽湾浆坑村,1978年应征入伍,在部队里,玲儿表现突出,政治理论、文化水平、军事技术均提高很快,入伍半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978年底,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入伍不到一年的吴玲儿,激起强烈的革命义愤,连续向连部递交请战书。1979年1月28日,吴玲儿随同部队到达广西凭祥市郊少数民族地区,正式编入著名的“红军团”——广州53560部队四连,奉命坚守在距越军阵地仅200余米的一座无名高地。同年2月,玲儿给父母写信说;“……为了祖国的安全,就是辛苦一些乃至献出生命也值得,……”,表现出一个革命军人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
1979年2月17日,中越边界自卫反击战打响。吴玲儿作为首批勇士,先后参加了最危险的班列穿插和攻打扣马山、同登等著名战斗,先后歼敌3人。战斗中,吴玲儿不仅英勇杀敌,还数次冒险抢救战友,把负伤战友包扎好并转移到安全地方后,又冲进硝烟弥漫的战火之中。28日,吴玲儿在攻打扣马山战斗中,不幸被越军高射机枪打中头部和胸部,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21岁。
吴玲儿壮烈牺牲后,部队将其忠骨安葬在祖国南大门的友谊关革命烈士公墓。根据吴玲儿的突出表现和生前志愿,部队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二等功”勋章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纪念章各1枚;立功受奖证书1份。广州军区和53560部队分别授予他“二等功勋章”和“二等功”奖状,并将其妹吴淑兰特招为女兵,以继承兄长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