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序和句子结构特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8043
颗粒名称: 句序和句子结构特点
分类号: H14
页数: 2
摘要: 状语在普通话中常置于谓语之前,而在南丰方言中却有部分状语可以置于谓语之后。如“我俚打佢不赢”,“佢哇得”。而在南丰方言中,有一些动词,如“摆”〓在习惯上却常要求双宾语句的指物宾语在前,指人宾语在后。如“摆一块钱我”。在“有”、“冒”复杂单句里,常用宾语与后置补语“得”的省略句式。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句子结构特点

内容

几种句子成分的变化状语的位置状语在普通话中常置于谓语之前,而在南丰方言中却有部分状语可以置于谓语之后。如: 表频率、范围的状语 “你食滴俚凑”(你再吃一点儿) 表程度的状语 “咯俚暗忒了”(这处太暗了) 表时间的状语 “你哇起”(你先说) 表数量的状语 “食多滴俚”(多吃一点) 补语的位置表可能与否的补语,在普通话中通常是紧挨动词谓语放在宾语的前面,而在南丰方言中有时却可以把这个补语置于宾语之后。如“我俚打佢不赢”(我打不赢他),“佢哇得”(他可以批评)。
  双宾语的位置在普通话中,双宾语句一般都是指人宾语(间接宾语)在前,指物宾语(直接宾语)在后。而在南丰方言中,有一些动词,如“摆”〓在习惯上却常要求双宾语句的指物宾语在前,指人宾语在后。如“摆一块钱我”(给我一块钱)。
  有时为了突出物品,还可以把指物宾语提到动词前面,而把指物品数量的词留在动词后面,最后才是指人宾语。如“笔摆佢”(给他笔)。
  几种句子结构上的特点 “来”、“去”句普通话常采用“主语+上(或到)+宾语+去(或来)”的形式,而南丰方言常采用“主语+去(或来)+宾语”的结构。如“我去街”(我上街去)、“我来城里”(我到城里来)。南丰方言还常采用“来”、“去”并用的连动式结构。如“我来去㐳〓俚”(我起来回到家里去)。
  比较句南丰方言比较句的不等式结构式,与普通话有同有异。不同点是当形容词后面带有补语时,不用“比”字,而将形容词挪往前面,补语不和形容词紧连,仍在句子的最末尾,成“甲+形容词+乙+补语”式。如“我高你(一个脑)”(我比你高一个头)。
  被动句南丰方言被动句的专用介词不是“被”,而是“得”。其结构是“主语+得+主动者+谓语”。如“我得蜂俚叮到了”(我被蜂咬了)。
  是非式的疑问句南丰方言常用的是非疑问句句式是在谓语后面加上双重疑问语气词 “吗啦”。如“佢在写字,是吗啦?”(他在写字,是不是?),“你来猥吗啦?”(你来玩还是不来玩?)。
  省略句在连动式套兼语式的复杂单句里,南丰方言可以省去中间的动词谓语。如“舞饭我食”是“舞饭摆我食”(做饭给我吃)的省略句式。
  在“有”、“冒”复杂单句里,常用宾语与后置补语“得”的省略句式。如“佢有哇”是“佢咯个人冒什俚哇得”(他这个人没有什么可跟他说)的省略。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