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道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802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道教
分类号: B95
页数: 1
摘要: 道教,是传入南丰最早的宗教。唐昇元元年,汉张道陵十八世孙张洞宣于境内石仙岩修炼。随后境内各处兴建道观20余座,其中的清修观、石仙观、灵都宫、长安观、南台道院、妙灵观、紫霄观、炼丹观等处,均为世人称为“道教洞天福地”。元代后,道教由盛而衰,圮毁的观宫修复者甚少,今无一存。南丰道教分“全真”、“正一”两个教派;教徒统称“道士”。明代时,县设“道会司”于县治东灵都宫,掌理道教事宜。到清末时,全真教派道士已基本绝迹,正一派道众也日见星稀,建国后,仅遇有所请时,一些道徒才重操旧业,为丧家做法事。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道教

内容

道教,是传入南丰最早的宗教。
  世传东晋时,许吴二真君由江乡咒水行药、伐恶、治病、炼丹于今县城北门外,后世存有丹井,得名仙君观;唐太和(827~835)年间,改名福寿;治平元年(1064),易名清修;几经圮毁修复,至清康熙十四年(1675)焚毁。
  唐昇元元年(937),汉张道陵十八世孙张洞宣于境内石仙岩(宋治平中改为石仙观)修炼。随后境内各处兴建道观20余座,其中的清修观、石仙观、灵都宫、长安观、南台道院、妙灵观、紫霄观、炼丹观等处,均为世人称为“道教洞天福地”。元代后,道教由盛而衰,圮毁的观宫修复者甚少,今无一存。
  南丰道教分“全真”、“正一”两个教派;教徒统称“道士”。全真派道士出家居道观,修炼真形;正一派道士不出家,居家设道坛,或应地方所请祷祈一方平安,或为丧家做道场超度亡灵,徒众远比全真教派多。
  明代时,县设“道会司”于县治东灵都宫,掌理道教事宜。到清末时,全真教派道士已基本绝迹,正一派道众也日见星稀,建国后,仅遇有所请时,一些道徒才重操旧业,为丧家做法事。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