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桔种植蜜桔,原仅限于城区及附近沿河地带,从实生法繁殖演变为靠接法、切接法繁殖。树冠形成,有“五年小圆顶、十年大圆顶”之谓,在生长过程中,须把握“小空大不空”原则,采取“三剪一、五除二”整枝修剪法,进行整形疏删。果实采摘后,普挖塘泥壅蔸。桔农习惯在幼龄桔树间隙中,栽种蔬菜,改善桔地墒情。柑桔进入成熟期须搭棚看护,至立冬日起方开剪采摘。建国后,蜜桔栽培扩展至全县各乡村,并培育“杨小2—6”良种和大力推行蜜桔保鲜贮藏方法,使其均匀上市,商品增值。
插秧南丰统称栽禾。栽禾要求栽得快,株行距均匀整齐。每土丘大田开插时,由栽禾能手先下田栽第一行禾,其他栽禾手左右跟随,栽插进度居后者称“关进猪仔笼”,旨在促其加劲追赶。栽禾时,三餐必备酒肉款待栽禾人,上午下午小休时,还备点心招待。
尝新又称食新。在收割早稻制出新米第一次煮饭吃谓之食新。大多数农户均要事先酿制米酒备办酒席,名为祭祀天地祖宗,实为邀请地主、亲友聚餐。建国后尤其在农业合作化后,此俗已不多见。
封山凡村落水口与后龙的竹木群林,大都立龛建庙,借助“神灵”严禁砍伐。对成片山林都有封山育林之规,有的由山主定出禁规,有的由集体议定“乡规民约”,在禁区入口处出示禁牌,违禁者,一律按规约处罚,效应显著,相沿至今。
砍伐上山砍伐木竹,一般在农历四月或八月,砍杉树要求砍口“上碗下碟”,即砍倒的树身底端呈碗状,树蔸上象碟,中低沿边平斜。砍竹须将蔸部竹节戳通,以利蓄水养鞭,竹木倒向要求蔸朝山下,以利溜放。伐木时禁忌甚多,各种工具均使用代用语、呼唤同伴不叫其名,只以口哨或拉长音调呼喊,结伴下山,称作“班师”。
养猪农村的主要养殖业之一。旧时以传统方法养猪,生长迟缓,饲养期均在1年以上,遇到瘟疫致死,只怨自己“血财运气”不好。杀猪又叫放猪,过年杀猪时要燃放鞭炮,将黄裱纸沾猪血贴在猪栏上,或拿猪头到本村或附近福主殿“还愿”,祈祷“六畜兴旺”。建国后,农民逐渐接受科学方法饲养肉猪,迷信之举,亦不多见。
狩猎山区农民常于冬闲季节,或发现野兽危害庄稼时,聚众搜山围猎,或在野兽经常出没处,安装弓箭或陷阱。围猎时,由善于识别野兽行踪的人携猎狗搜山,将猎物从隐蔽处赶出,以便于持枪铳猎手射杀。如有猎获,搜山者和第一枪射中猎物者,分配猎物从优,其余参与者则平均分配。安装弓箭、陷阱,均在傍晚后进行,并在其周围标明示禁,第二天拂晓前拆除,以防误伤行人。
学艺家贫无力上学的青少年拜手工业劳动者为师,须办拜师酒,行拜师礼,从师期限一般为3年,习艺期间,师傅只管膳宿,还要为师傅家里做些家务。出师时必办酒宴谢师和同业老辈。出师后须在师傅家帮工一至数年,工资甚微。解放后拜师学艺已无此类苛刻待遇。
互助亲邻友好之间,在生产繁忙紧张之时,有以换工、帮工形式互助支援优良传统;在生活上遇到急难时,有以借贷馈赠,邀钱会、谷会,帮助克服困难的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