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间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95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民间体育
分类号: G812.4
页数: 2
摘要: 武术明清以来,农村冬季农闲时,青年乡民多喜爱武术,有的村还延师授徒,传教武艺。清末,桥背乡的徐家边、水南等村最盛。水南乡民还将南丰傩舞与武术融合成为南丰傩舞的一支流派——新傩。东坪乡甘泉村的“打大狮”,演出前先表演拳术、刀枪后再舞狮。1913年,洽村区黄龙坑村小坪堡起坛,由李会坡师傅教武术,17岁的陈富生积极参加学习,天天坚持苦练,终于练得一手好拳术。后陈富生参加红军,凭一身武艺为革命作出积极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年人习武者渐多。登高自唐以来,南丰民众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就有登高习俗。解放后已由爬山竞赛代替。1984年3月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等7位领导来县视察,对南丰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表示赞赏。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民间体育

内容

武术明清以来,农村冬季农闲时,青年乡民多喜爱武术,有的村还延师授徒,传教武艺。清末,桥背乡的徐家边、水南等村最盛。水南乡民还将南丰傩舞与武术融合成为南丰傩舞的一支流派——新傩。东坪乡甘泉村的“打大狮”,演出前先表演拳术、刀枪后再舞狮。1913年,洽村区黄龙坑村小坪堡起坛,由李会坡师傅教武术,17岁的陈富生积极参加学习,天天坚持苦练,终于练得一手好拳术。后陈富生参加红军,凭一身武艺为革命作出积极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年人习武者渐多。
  登高自唐以来,南丰民众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就有登高习俗。民国《南丰县志》载:“南山,在城南,与县治相对,每重九日,士民游宴其上,亦名登高山”。至民国初年,登高地点改往县郊东北乌石冈山。解放后已由爬山竞赛代替。
  放风筝民国《南丰县志》载:“风筝他处皆于春,南丰独于秋。自中秋至于重九,高高下下,倏大倏小,忽东忽西,皆风筝也”。
  挤扁担两人用一手各撑扁担的一端相挤,有的还将扁担放在肩或腹部相挤,把对方挤向后退者为胜。
  跳四方用手撑在一张方桌的一角,双脚分别连续从四角上跳过,技精者可从桌面跃过。亦可四人同时跳。与今鞍马相似。
  群众体育项目尚有牛斗(角力)、举石担、举石锁、扳手腕、踢毽子、跳绳、跳房子、拔河、爬树、游泳、摔跤、钓鱼、棋类等,人们多以此消遣自娱。
  建国后,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针,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除继承优良的传统项目外,还发展球类、田径等项目,并坚持推行广播体操、工间操、晨跑、太极拳、迪斯科健美操等。1984年3月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等7位领导来县视察,对南丰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表示赞赏。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