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新法接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929
颗粒名称: 普及新法接生
分类号: R197.1
页数: 1
摘要: 旧时民国沿用老法接生,接崽阿婆一无医疗器具,二不施行消毒,三不懂得助产技术,只用日常剪刀或瓷碗碎片断脐。若遇难产,将产妇置厅堂,鱼网罩身,放铳驱鬼,加重精神压力,导致病情恶化。民国16年私立好生医院创办后,始有新法接生,有时也处理个别难产。民国34年,县卫生院培训熊云凤等6名接生员,于次年分配到农村开设保健所,月薪大米5斗,后因生计无着,有的便返城挂牌接生。新法接生率逐年增多。母子保健1984年全县发生产褥热17人,子痫17人,产妇死亡3人。婚配调查1985年,对全县34759对已婚夫妇的婚配情况进行调查,其中有近亲婚配的夫妇633对。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接生员

内容

接生员旧时民国沿用老法接生,接崽阿婆一无医疗器具,二不施行消毒,三不懂得助产技术,只用日常剪刀或瓷碗碎片断脐。若遇难产,将产妇置厅堂,鱼网罩身,放铳驱鬼,加重精神压力,导致病情恶化。民国16年(1927)私立好生医院创办后,始有新法接生,有时也处理个别难产。民国34年,县卫生院培训熊云凤等6名接生员,于次年分配到农村开设保健所,月薪大米5斗,后因生计无着,有的便返城挂牌接生。
  建国后,1951年7~10月,县卫生院开始培训了新法接生员20名,次年又培训30名,配给接生员每人1只新法接生包、木听筒、接生器械及红汞、碘酒等。从此逐步推行新法接生。新法接生率逐年增多。1956年有接生站16处,接生员125名。1958年有农村产院31所,接生员200名。以后历年有增减。1984年起开始培训治病接生“双肩挑”的女乡村医生。1987年有接生员194名。
  新法接生1977年新法接生婴儿为3650人,占总出生数的96.9%;1978年为5951人,占92%,1979年上半年为1864人,占85.7%;1980年为2497人,占96%;1981年为2925人,占97%;1982年为3165人,占95%;1983年为2581人,占96.8%;1984年为2879人,占82.2%;1985年为3300人,占99.7%;1986年为3342人,占98%;1987年为2176人,占96.1%。
  母子保健1984年全县发生产褥热17人,子痫17人,产妇死亡3人。1985年开始,县内推行“母子系统管理一条龙”制度。婚前检查开始,即为育龄夫妇建立健康卡;怀孕后,对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对高危产妇、先兆子痫进行重点管理;要求住院分娩;产后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产后访视;以后定期为婴儿进行健康检查,指导乳母科学育儿,直到7岁时止,转入学龄期保健。进行婚前检查的人数1985年为939对,因病不许结婚的2对,暂缓结婚的8对;1986年为1546对,因病不许结婚的2对,暂缓结婚的2对;同年,孕产妇死亡人数下降至1人,未发生产褥热、子痫;1987年婚前检查1194对,因病不许结婚的3对。
  婚配调查1985年,对全县34759对已婚夫妇的婚配情况进行调查,其中有近亲婚配的夫妇633对。同时检查633对非近亲婚配,与之进行对照,其结果见表28—3。
  表28—3 近亲与非近亲婚配后果调查对照一览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