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9年、31年,日军两次出动飞机,在浙江宁波、衢州、金华、诸暨、汤溪等地,撒布带有鼠疫菌的物品,致使浙江、福建、江西3省连续多年发生鼠疫。民国33年,南城一周姓人之妻于5月24日发病,25日死亡。其女于28日发病,29日逃来南丰,所患为腺型鼠疫,后治愈。同年农历9月,又有5名疫者由南城流入南丰,其中死亡3人。民国34年1月,南丰琴台镇一民宅中发现死鼠4只,继而城内先后发现许多死鼠。1月14日,经驻南城的省防疫大队剖验4只死鼠,均检出鼠疫杆菌。于是省防疫大队派员常驻南丰,监视疫情。2月9日,北门外城下1号发现首例腺型鼠疫患者袁胡氏,女性,42岁,于11日死亡。自16日起蔓延至城内各处,后又蔓延至乡村。2~9月,在琴台镇、市山的下李村(今东村)、市背村(今西村)、上市街(东村)及傅坊共发病50例,死亡23人;民国35年3月6日至8月3日,在琴台镇发病121例,死亡60人;民国36年1~11月,在琴台镇发病43例,死亡19例;民国37年,琴台镇发病29例,死亡12人;民国38年省防疫大队调走,由中央防疫总队第一大队第十五医防队驻南丰。是年,1~11月,在琴台镇、路口、市山、瑶浦共发病40例,死亡19人。民国34~38年,5年内南丰共计发生鼠疫患者288例,均为腺性鼠疫,死亡136人。此外,漯溪(今洽湾)、桥背、徐家边、下井、白舍均间有发生,也属鼠疫区。流行期间,凡经诊断为鼠疫的城乡患者,均集中隔离,采用美国救援物资苏佛优金片(磺胺嘧啶片)治疗,疫区实行强制性预防注射。但美援药品杯水车薪,供不应求。至7月,仅剩苏佛优金片2397片,许多患者只有坐以待毙,死亡率高达47.22%。
建国后,因预防及时,再未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