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南丰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220020210007907 |
颗粒名称: | 丝虫病 |
分类号: | R211 |
页数: | 1 |
摘要: | 丝虫病在南丰民间称为“下溜血”或“流火”,高烧肢痛,痛苦不堪,晚期造成“冬瓜脚(手)”、睾丸鞘膜积液,严重影响劳动。1957~1985年进行全县性普查5次,重点查治13次,总计血检48.43万人次,微丝蚴阳性者总计2.94万人次,有体征、病史者4.67万人次,免费治疗6.86万人次。此病以农村流行最广,东坪公社感染率最高,达39%,琴城公社感染率最低,为7.55%。1974年起,抽样调查表明,微丝蚴阳性已下降到0.5%以下。1986年6月18日至6月30日,省卫生厅派考评组来县考核,随机抽查5个行政村,共血验6130人,微丝蚴阳性者仅1人,阳性率为0.02%,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控制丝虫病标准。阳性的10只蚊中,中华按蚊9只,致乏库蚊1只。 |
关键词: | 南丰县 地方史志 丝虫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