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1966年,县城89口水井,夏季每天早晚用漂白粉消毒1次。1967~1971年,水井、厕所消毒工作受动乱影响,一度停顿。1972年起,恢复井水、厕所消毒制。县城55口水井,每年饮水消毒的受益人口3万余人。1974年全县改建水井150口,到1976年有水井1234口。1978年全县又新增水井112口。1979年兴建自来水厂,次年正式供水。1982年县财政每年从水利经费中划出1万元,支持农村改水。至1987年,兴建农村简易自来水36座,建机压水井402口,受益人数近5万人。县自来水厂日供水量为6000吨,解决了工业及生活用水。
1952年后,城乡露天粪缸逐步改为公共厕所,粪池加盖。每隔3天喷洒1次药水杀蛆。厕所内用六六六粉或石灰消毒。1958年,全县基本上做到“四化”、“四好”(厕所公共化、人畜分居及畜栏集体化、沟道平整化、垃圾处理经常化;管好厕所、管好畜栏、管好垃圾、管好积水)。1974年全县改建厕所214座、畜栏154间。1976年建化粪池671个,公共厕所1451座,猪牛栏1034间。洽湾乡下井的县园艺场建中型沼气池1座。城郊公社大堡生产队建家庭小型沼气池38座,解决了粪便处理及照明能源。1978年,新建厕所86座,新建改建牛栏38栋124间、猪栏72栋247间。1982年8月,对县城46座公共厕所进行拆迁、改建、修整,改善了县城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