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村1973年县爱委会恢复后,在“两管”(管粪、管水)、“五改”(改建厕所、改修水井、改造畜栏、改做烟囱灶、改住室小窗为大窗)基础上,着手抓卫生村建设。1973~1978年,洽湾公社的上游、西坪,洽村公社的姜源,市山公社的畲田、应坊,傅坊公社的董溪,古城公社的元窠等自然村,先后被评为县卫生先进单位。1978年起县爱卫办在太和公社里源生产队开展卫生村试点,将村前几坑污水塘改造成三口梯形活水塘,最高一口专洗蔬菜,第二口专洗衣物,最下边一口专洗粪桶、农具。建立卫生制度,制定家庭卫生公约。1980年兴建三格式化粪池。是年被授予全县卫生模范村,并荣获抚州地区卫生先进单位称号,在全区卫生先代会上介绍“治坡与治窝”相结合的事迹。1982年又装起自来水,卫生条件更为改善。到1987年底,全县共有卫生村23个。
文明单位1979年以来,全县广泛深入开展“两个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1982年2月,县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以来,大力开展建设文明单位活动。定每年3月为“文明礼貌月”,整顿市容市貌,治理脏、乱、差,清除卫生死角。1987年,全县共有文明单位66个(其中省级2个),文明村59个(其中省级2个)。